高中语文 诗歌鉴赏.doc

上传人(卖家):binbin 文档编号:975667 上传时间:2020-12-24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355.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 诗歌鉴赏.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高中语文 诗歌鉴赏.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高中语文 诗歌鉴赏.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高中语文 诗歌鉴赏.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高中语文 诗歌鉴赏.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专题专题 05:诗歌鉴赏:诗歌鉴赏 【2019 年高考】年高考】 一、【2019 年高考新课标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 1415 题。 题许道宁画 注 陈与义 满眼长江水,苍然何郡山? 向来万里意,今在一窗间。 众木俱含晚,孤云遂不还。 此中有佳句,吟断不相关。 注许道宁:北宋画家 14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这首题画诗写景兼抒情,并未刻意进行雕琢,却能够于简淡中见新奇。 B山水是这幅画的主要元素,特别是江水,占据了画面上大部分的篇幅。 C诗人透过一扇小窗远距离欣赏这幅画作,领略其表现的辽阔万里之势。 D颈联具体写到苍茫暮色中的树木与浮云,也蕴含了欣赏者的主观感受。

2、 15诗的尾联有什么含意?从中可以看出诗人对这幅画有什么样的评价?(6 分) 【答案】 14C 15“此中有佳句,吟断不相关”意思是画作里蕴含着美好的诗句,但是怎么吟诵也难以与画意相合,也 吟不尽画作包含的丰富意蕴。从中可以看到诗人对这幅画高度赞美,称赞画之精妙。 【解析】 14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理解鉴赏能力。这是一道综合考核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的 题目,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 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 一般为曲解诗意,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诗人透过一扇小窗远

3、距离欣赏这幅画作”错误,作者表 达的是万里江山浓缩在尺牍之间的画作里。故 C 错误。 15此题考查把握诗歌句子含意、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结合诗歌题目、作者、注释、诗句,整体理解诗 歌内容,重点分析指定句子,组织答案。诗歌翻译:画作望去,满眼都是长江水,山体苍翠。万里江 山,如今都在尺牍之间。白云飘荡在傍晚的树木上空。画作里蕴含着美好的诗句,但是怎么吟诵也难 以与画意相合,也吟不尽画作包含的丰富意蕴。结合苏轼说过的“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即这幅画 包含着丰富的诗意,只是言有尽而意无穷,从而表达对画家画的高度赞美之情。许道宁,北宋画家。 生卒年不详,活跃于北宋中期(约公元 970 年-1052 年

4、)。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多写林木、野水、 秋江、雪景、寒林、渔浦等,并点缀行旅、野渡、捕鱼等人物,行笔简快,峰峦峭拔,林木劲硬。有 秋江渔艇图、关山密雪图、秋山萧寺图传世。 二、【2019 年高考新课标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1415 题。 投长沙裴侍郎 杜荀鹤 此身虽贱道长存,非谒朱门谒孔门。 只望至公将卷读 注,不求朝士致书论。 垂纶雨结渔乡思,吹木风传雁夜瑰。 男子受恩须有地,平生不受等闲思。 注至公:科举时代对主考官的敬称。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诗人表示,虽然自己的社会地位低下,但对儒家思想的信奉坚定不移。 B“朱门”“孔门”分别代指世俗的权势

5、与精神的归依,形成鲜明的对比。 C诗人希望自己能凭借真才实学通过正常渠道进身,而不愿去寻找捷径。 D诗人表达了自己对待恩惠的态度,不随便接受别人的恩惠,受恩必报。 15诗歌的颈联描写了两个具体场景,与其他各联直抒胸臆的写法不同,这样写在情感表达和结构安排方 面有什么作用?(6分) 【答案】 14D 15情感表达:颈联所写场景是作者孤高耿介情怀的形象化表达,可使读者更加直观地感受到作者的心 志。结构安排:舒缓诗歌全篇的节奏,使整首诗歌有委婉从容之致。 【解析】 14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理解鉴赏能力。这是一道综合考核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的题 目,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

6、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 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 曲解诗意,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D 项“不随便接受别人的恩惠,受恩必报”分析不正确。尾联“男 子受恩须有地,平生不受等闲恩。 ”表明了自己一般不接受平常的恩惠,接受恩惠一定要符合自己原则 立场,即符合“道义” 。故选 D。 15本题考查学生把握诗歌表达技巧及其作用的能力。鉴赏诗歌表达技巧题的答题步骤:准确地指出用 了何种手法;结合诗句,阐述为什么用这种手法;阐述此手法有效传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本题 颈联“垂纶雨结渔乡思,吹木风传雁夜魂。 ”用典故“垂钓”来表达

7、自己热爱田园生活的情趣,用大雁 夜半乘风来归,表达渴望能收到好消息,即对取得功名的渴望。这两句从情感表达角度来看,写出了 作者虽有求仕之心,但高洁耿介情怀没有改变,使读者更加直观地感受到作者的心志。从结构安排来 看,首联、颔联,表达了求仕的心。尾联表达接收恩惠一定要符合自己的原则。颈联起到过渡的作用, 舒缓全篇的节奏,使整首诗歌有委婉从容之致。 三、 【2019 年高考新课标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1415 题。 插田歌(节选) 刘禹锡 冈头花草齐,燕子东西飞。 田塍望如线,白水光参差。 农妇白纻裙,农父绿蓑衣。 齐唱郢中歌,嘤咛如竹枝 。 14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8、诗歌以花鸟发端,通过简练的笔触,勾勒出一幅意趣盎然的美丽画面。 B诗人举目眺望,能看到远处田埂在粼粼的波光中蜿蜒起伏,时隐时现。 C诗中写到了农父农妇的衣着,白裙绿水映照绿苗白水,色调分外和谐。 D诗的七、八两句通过听觉描写,表现农民们的劳动场面以及愉悦心情。 15与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相比,这几句诗的语言风格有什么不同?(6 分) 【答案】 14B 15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对仗工整,用典精当,语言雅丽平整,这几句特别采用了民歌俚曲的表现 手法,描写田野风光和劳动场景,语言通俗浅显清新流畅。 插田歌这几句诗则采用了民歌俚曲的表 现手法,描写田野风光和劳动场景,语言通俗浅显,清新流畅。 【

9、解析】 14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理解鉴赏能力。这是一道综合考核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的题 目,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 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 曲解诗意,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B“能看到远处田塍在粼粼的波光中蜿蜒起伏,时隐时现” , “田塍望 如线,白水光参差”意思是远望田塍像条线,一片白水波光参差。故选 B。 15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语言风格的能力。古代诗歌语言的风格特色是多种多样的,有的清新,有的古朴。 有的诗绚丽多彩,有的诗却质朴无华。有的诗语言明朗,有的却

10、含蓄,言此意彼。有的诗平易近人, 有的却险怪奇特。体会其风格特色,就是要体会语言的美,体会其内蕴。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是一首七律。此诗首先紧承白居易诗末联“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之句,对自己被贬谪、 遭弃置的境遇,表达了无限辛酸和愤懑不平。然后写自己归来的感触:老友已逝,只有无尽的怀念之 情,人事全非,自己恍若隔世之人。无限悲痛怅惘之情,不禁油然而生。诗人于是推开一步,沉舟侧 畔,千帆竞发;病树前头,万木争春。一洗伤感低沉情调,尽显慷慨激昂气概。末联点明酬赠题意, 既是对友人关怀的感谢,也是和友人共勉,表现了诗人坚定的意志和乐观的精神。全诗感情真挚,沉 郁中见豪放,不仅反映了深

11、刻的人生哲理,也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插田歌以俚歌的形式记叙了 农民插秧的场面以及农夫与计吏的一场对话。首六句以清淡的色彩和简洁的线条勾勒出插秧时节连州 郊外的大好风光以及农妇农夫的衣着,色彩协调,具有浓郁的南方水乡气息。接着六句以自己的听觉 写出农民劳动的情绪。全诗用白描手法,语言通俗,对话全用口语,朴素无华,生动有趣,传神地表 现出不同身份的人物不同的心理状态和性格特征,深得汉乐府民歌的真髓。 四、 【2019 年高考江苏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910 题。 学诸进士作精卫衔石填海 韩 愈 鸟有偿冤者,终年抱寸诚。 口衔山石细,心望海波平。 渺渺功难见,区区命已轻。 人皆讥造次,我独

12、赏专精。 岂计休无日,惟应尽此生。 何惭刺客传,不著报雠名。 9本读前六句是怎样运用对比手法勾勒精卫形象的?请简要分析。(6 分) 10诗歌后六句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人生态度?(5 分) 【答案】 9 “终年”与“寸诚”对比,表现了决心之坚;细石与大海对比,表现了抱负之大;任务重与性命轻对比, 表现了命运之悲。 10独抒己见,不随大流;但求尽力,不计结果;贵在实干,无意显名。 【解析】 9本题考査考生对诗歌表达技巧的把握能力。这类题目,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同时也考查对诗句 内容、技巧以的把握能力,内容涉及对诗歌的表达技技巧的鉴赏。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 确题目的具体要求,然后注意了

13、解诗歌的创作背景,并逐句翻译诗句,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 造的意境,思考诗歌中运用的表现手法,最后有条理的按照题目要求整理出答案即可。本题要求简要 分析诗歌前六句怎样运用对比手法勾勒精卫形象。已经明确了手法是对比手法,只需要找出对比手法, 并且分析对比手法怎样勾勒精卫形象即可。诗歌中“山石细”和“海波平”两词形成对比,嘴里衔着 山上的细石,决心把滔滔的海浪填平,从中表现“精卫”的雄心壮志和坚强的意志; “抱寸诚”的决心 “衔细石”的举动与“海波平”的宏图大愿形成巨大反差,在对比中充分表现精卫的心诚志坚。 10本题考査学生对诗歌思想感情的把握能力。这类题目,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同时也考

14、查对诗 句内容以及情感的把握能力,涉及对诗歌思想感情的鉴赏。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目 的具体要求,然后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并逐句翻译诗句,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的意 境,领悟作者表达的思想情感,最后有条理的按照题目要求整理出答案即可。题目要求结合诗歌后六 句分析诗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诗中“人皆”与“我独”形成对比,表现了作者傲然不屈于 俗见的鲜明态度; “岂计” “惟应”体现出作者对精卫坚持不懈的奋斗精神的肯定,侧面表现了作者孜 孜以求毫不妥协的人生追求;尾联作者以“精卫”与刺客相类比,再次表达了对积极进取、锲而不舍 的精神品质的褒扬与欣赏。 五、 【2019 年

15、高考天津卷】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作答。 (9 分) 通泉驿南去通泉县十五里山水作 唐杜甫 溪行衣自湿,亭午气始散。冬温蚊蚋在,人远凫鸭乱。 登顿生曾阴,欹倾出高岸。驿楼衰柳侧,县郭轻烟畔。 一川何绮丽,尽目穷壮观。山色远寂寞,江光夕滋漫。 伤时愧孔父 ,去国同王粲。我生苦飘零,所历有嗟叹。 注此诗作于公元 762 年。通泉县在今四川境内。孔父即孔子。王粲,东汉末年诗人,曾为躲避战乱 离开长安,往荆州依附刘表。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 的一项是(3 分) ( ) A“溪行衣自湿”一句侧面描写路上雾气之浓重,“亭午气始散”表明雾气持续时间很长,直到正 午才散。 B诗人冬季出行,蚊

16、蚋仍在飞舞,岸边的野鸭被诗人的到来惊扰,乱入河中。一路行来,层云密布, 山路崎岖。 C在观览通泉山水的途中,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空间的转换,诗人所见景色呈现不同面貌,情感也产 生了变化。 D诗人借用孔子、王粲的典故寄托深沉情感,运用“登顿”“绮丽”等词使诗歌音韵铿锵,全诗体 现了“沉郁顿挫”的风格。 (2)“山色远寂寞,江光夕滋漫”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2 分) (3)请指出全诗表达了诗人哪些情感。 (4 分) 【答案】 (1)BC (2)描绘了一幅山色苍茫,空旷远寂,夕照增辉,江水满溢的寥席壮美的画面。 (3)观览通泉山水的愉悦,生不逢时的苦闷,飘零他乡的哀痛,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解析】 (

17、1)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同时考查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能力, 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的题干要求选出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参看注释,逐句翻译诗 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 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本题 B 项, “岸边的野鸭被诗人的到来 搅扰,乱入河中”错,据诗句“人远凫鸭乱” ,可知是人已经走远,野鸭才乱入河中,写出环境的幽僻。 故选 B。 (2)本题考查对诗歌形象

18、的鉴赏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看是鉴赏景象、物象还是人物形象。本题是鉴赏 景物,要找出用到来的意象,想象整个画面,概括出意境特点。本题问“山色远寂寞,江光夕滋漫” 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山色远寂寞”描绘夕阳照射之下,远远望去,群山苍茫,笼罩着夕阳的余晖, 给人寂寞空旷之感; “江光夕滋漫”写满溢的江水在夕阳余晖中闪耀着特有的光泽;整个画面境界阔大 壮美,而又给人寂寥孤独之感。 (3)本题考查对诗歌情感主旨的鉴赏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联系题目、注释、背景等全面解读,要仔细 寻找能表露作者情感的词语,或者分析诗歌中的形象等,理解作者寄寓其中的情感。由“一川何绮丽, 尽目穷壮观” ,描写通泉山水的

19、壮丽美好,表达了诗人观览通泉山水的愉悦; “伤时愧孔父”诗人借孔 子叹凤、泣麟的典故,表达自己“伤时”之痛,即生不逢时的苦闷; “我生苦飘零”则表达了飘零他 乡的哀痛; “所历有嗟叹”直抒身世之慨, “去国同王粲”是借王粲在国家动乱之时无奈依附刘表的典 故,表达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六、 【2019 年高考北京卷】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 1315 题。 (共 12 分) 和张规臣水墨梅五绝 【1】 陈与义 其一 巧画无盐 【2】丑不除,此花风韵更清姝。 从教 【3】变白能为黑,桃李依然是仆奴。 其四 含章 【4】檐下春风面,造化功成秋免毫。 意足不求颜色似,前身相马九方皋 【5】 。 注释: 【1

20、】五首绝句题咏同一幅墨梅图。 【2】无盐:战国时齐国丑女钟离春。 【3】从教:任凭。 【4】含章: 即含章殿,传说南朝时宋武帝寿阳公主卧于含章殿檐下,梅花落在额头形成美妆。 【5】九方皋:春秋 时相马名手。 13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不正确 的一项是(3 分) A第一首前两句认为,不论怎样描画无盐也无法变丑为美,墨梅图却能尽显梅花之美。 B第二首前两句认为,墨梅图中的梅花犹如佳人容颜般美妙,展现出堪比造化的画技。 C两首诗所题咏的墨梅图,不但描绘了梅花,还描绘了桃花、李花,对比鲜明 D两首诗所题咏的墨梅图,没有描绘含章殿和九方皋,诗人提及二者是在用典。 14题画诗往往包含“画外音” 。下列分析,

21、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第一首反映了诗人爱好清姝、不喜浓艳的审美追求。 B第一首讽刺了现实生活中颠倒黑白、奴颜婢膝之人。 C第二首联想到古代公主的梅花妆,表现梅花的富贵气质。 D第二首比较画梅和相马的相似点,说明艺术来源于生活。 15现实中没有黑色梅花,而宋代出现了墨梅画。根据上面两首诗,概括陈与义对墨梅画特 点的认识,并比较两首诗题咏的侧重点有何不同。 (6 分) 【答案】 13C 14A 15认识:不施色彩,只用水墨,重视神韵而不拘泥于形貌(或:重“意足”而轻“颜色” ,强调意趣而不 求形似) 。不同:第一首侧重于赞美墨梅的清妹气质。第二首侧重于赞美画家高妙的艺术造诣。 【解析】 13本

22、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和手法的理解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两首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诗歌的局 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的每一个重点,对诗歌的内容、观点、 结构思路等进行分析概括,注意结合语境。另外要求考生熟悉常用的修辞和表现手法,知道常用的表 现手法的特点,并根据其特点进行准确判断。C“还描绘了桃花李花”错误。诗人并没有描绘这两种花, 而是提及两花,作为对比,认为桃花李花媚俗,只能算是梅花的奴仆,照应梅花风韵“清姝” 。故 C 错 误。故选 C。 14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两首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诗歌的局部进行 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

23、,要仔细分析选项中的每一个重点,对诗歌的内容、观点、结构思 路等进行分析概括,注意结合语境。B 项, “讽刺了现实生活中颠倒黑白、奴颜婢膝之人”说法错误, “从教变白能为黑,桃李依然是仆奴”是说任凭画工把白梅画成黑色,墨梅图也能尽显梅花清雅高贵 之美,逢春暖就开放桃花李花与墨梅相比,依然是一副媚俗之相,只能算是梅花的奴仆。并没有讽刺 了现实生活中颠倒黑白、奴颜婢膝之人。 C 项第二首联想到古代公主的梅花妆。现在这些美丽了寿阳 公主如春风一般娇美的容颜的梅花,又铺开在陈与义面前,它们正是经由花光仁老之手,巧夺天地造 化,用一支毛笔画成的水墨梅。这两句中赞许了水墨梅和画者的技艺。D 第二首最后两句

24、比较画梅和 相马的相似点,暗含原来画家追求的是艺术的至高境界,但求神似意足,而本不拘泥于外表色相的刻 板相肖。为此,又拉出传说中的九方皋相马以为佐证,通过赞美画师赞美水墨梅。并没有体现“艺术 来源于生活” 。故 D 错误。故选 B。 15本题考查综合比较阅读诗歌的能力。这道题的综合能力包括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筛选以及把握作者情 感态度的能力。解答本题,先要综合感知两首诗的情感,再根据问题回到诗歌中寻找解决问题的重要 依据。关于墨梅画的特点, “此花风韵更清姝” “桃李依然是仆奴”直接点出“清姝” ; “造化功成秋兔 毫” “意足不求颜色似”点出艺术技艺的高超。分析两诗侧重点时不妨从内容、手法、情

25、感上逐一思考, 能说出两首诗具体内容,其区别也就体现出来了。 七、 【2019 年高考浙江卷】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 1920 题。 (8 分) 早秋过龙武李将军书斋 (唐)王建 高树蝉声秋巷里,朱门冷静似闲居。 重装墨画数茎竹,长著香兼一架书。 语笑侍儿知礼数,吟哦野客任狂疏。 就中爱读英雄传,欲立功勋恐不如。 19诗题中“过”字的意思是_。首联中“_”一词点出了李将的地位。 (2 分) 20全诗是如何运用多种手法塑造李将军的独特形象的?请结合诗句分析。 (6 分) 【答案】 19造访 朱门 20通过环境描写,如“高树蝉声” “冷静似闲居”和“重装墨画” “香兼一架书” ,分别写出了将军住处

26、的清幽安静和书斋的素净雅致,表现了将军的文人趣味。运用衬托,用“侍儿知礼数”衬托将军的 文化修养。通过“吟哦” “任狂疏” “爱读英雄传”等动作、神态描写,写出了李将军的豪放和志趣。 【解析】 19本题考查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要借助诗歌的词、句理解诗句大意,然后才能准确作答。 题目的意思是,早秋时节去到龙武李将军书斋去拜访他, “过”的意思为“拜访” 。首联的意思是,蝉 声从树梢传来,深巷中的红漆大门前如此的冷清,好像主人在闲居之中。 “朱门”指贵族豪富之家,这 一词点出了李将军的地位。 20本题考查鉴赏作品文学形象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题,应先明确人物描写手法直接描写和侧 面烘

27、托,然后结合相关诗句,分析概括人物形象特点。诗歌前两联属于环境描写,首联描写了李将军 宅院的外部环境, “蝉声” “秋巷” “冷静”渲染了清幽宁谧的氛围,从而烘托出宅院主人的闲适高雅; 颔联描写室内家居布置, “数茎竹” “一架书”表现了室主人的高雅意趣;而颈联第一句描写有礼节的 侍从,是为了衬托李将军的知礼有涵养。这些诗句都属于侧面描写。最后三句则是对李将军的直接描 写, “吟哦” “ 任狂疏”这些动作描写写出了李将军的洒脱豪放, “爱读英雄传” “ 欲立功勋恐”写出 了李将军的远大理想和追求。总之,这首诗通过直接描写和侧面烘托两种手法,塑造了一位情趣高雅、 知礼有涵养、洒脱豪放、心怀远大理

28、想和追求的将军形象。据此组织答案即可。 【2019 年最新联考模拟】年最新联考模拟】 一、 【福建省三明市 2019 届高三高考模拟测试语文试题】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石鼻城 苏 轼 平时战国今无在,陌上征夫自不闲。 北客初来试新险,蜀人从此送残山。 独穿暗月朦胧里,愁渡奔河苍茫间。 渐入西南风景变,道边修竹水潺潺。 注:石鼻城,三国时期蜀魏古战场所在地。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诗开篇点题,既感慨历史的变迁,又写出路上出征的士兵来往频繁。 B领联紧承首联展开,写蜀地山势险峻的意图与李白蜀道难不相同。 C诗人入蜀的旅途是艰辛的:有暗夜穿行的孤独,也有大河难渡

29、的担忧。 D本诗写诗人游历石鼻城的所见所感,前三联在意境上明显区别于尾联。 2请结合全诗,赏析“道边修竹水潺潺”之句。 【答案】 1A 2 (1)以景作结、寓情于景。诗人以诗竹曳曳、流水潺潺结束全诗,含蓄表露经过艰辛的跋涉后超然物外 的人生态度; (2)与前面形成对比,拓展意境。诗人从历经高山激流之愁,到终见清幽明丽之喜,给全 诗增添了明丽闲适的意境。 【解析】 1本题主要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与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思想感情的能力。此类试 题解答时,首先要认真研读诗歌内容,然后仔细辨识选项中是否有对诗歌的解读的错误。诗歌鉴赏的选 择题对整个诗歌的综合理解和分析,即考核诗句的含义

30、、诗句的手法还考核诗歌的情感,注意结合诗歌 的内容进行分析。A 项, “路上出征的士兵”错误。首联中的“征夫”不是出征的士兵,而是远行之人, 由颔联“北客” “蜀人”可知“征夫”只是一般的出行之人,与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有“问征夫以前 路”中的“征夫”同义。故选 A。 点睛:诗歌鉴赏的选择题综合考核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文章的思想内容。每个选项一个考点, 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 结合全诗进行分析。注意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 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或只答表层含义,或 故意拔高等,一般都存在明显的错误。 2本题主要考查鉴赏

31、文学作品的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赏析诗句的妙处,通常由三部分 组成,诗句的内容,使用的手法,表达的效果及作用。答题模式基本是,该联(句)使用了什么手法, 然后结合具体诗句内容一一分析其手法的具体表现,再次写使用该手法所传达出的效果,最后指出其表 达的情感。 “道边修竹水潺潺” ,在月色朦胧中渡过奔腾的渭河,渐向西南,风景渐变,修竹萧萧,流水 潺潺。以景作结、寓情于景。诗人以景结束全诗,含蓄表露经过艰辛的跋涉后超然物外的人生态度。结 合“蜀人从此送残山” “愁渡奔河苍茫间”等分析,最后一句与前面形成对比,诗人从历经高山激流之愁, 到终见清幽明丽之喜,拓宽诗的意境。 二、 【浙江省舟

32、山市舟山中学 2019 届高三下学期高考最后仿真卷语文试题】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各题。 渔家傲 谢 逸 秋水无痕清见底,蓼花汀上西风起。一叶小舟烟雾里,兰棹舣,柳条带雨穿双鲤。 自叹直钩无处使,笛声吹彻云山翠。脍落霜刀红缕细,新酒美,醉来独枕莎衣睡。 3 “笛声吹彻云山翠”的运用了_和_的表达技巧。 4围绕“渔事” ,词人的情感是如何变化的?请简要分析。 【答案】 3夸张 视听结合/以声衬静 4 (1)垂钓时,秋日小河的景色描绘得如画般迷人,充满了诗情画意。对秋日美景的欣赏、赞美之情。 (2) 后写渔翁垂钓的成果的展示,写垂钓的欣喜之情。 (3)由于渔翁不趋时尚,朴直浑厚,仍旧用“直钩” 钓

33、鱼,所以感到所获不丰。后二句笔锋一转,从笛声的悠扬和鱼肉的精细中顿现出渔翁豁达的心境,何 必为此等小事耿耿于怀,自寻烦恼呢?(4)末二句写渔翁畅饮美酒,枕莎而眠,自得其乐,突出了他豪 迈豁达的胸襟,同时也表现了隐逸生活的闲适与安逸。 【解析】 3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本题是借助填空题的方式来考查技巧,如题干问的是“笛声吹 彻云山翠”运用哪两种表达技巧,然后回顾常考的技巧有哪些,再理解诗句的啥意思,看该句写了哪些 内容,是如何来写的。 “笛声吹彻云山翠” ,这句是说渔翁吹起了笛子,笛声悠扬,响彻空山,声遏行云; 从修辞角度来看, “彻”意思是“透” ,这是使用夸张的修辞,体现笛声的

34、穿透力;从描写的角度来看, “笛声”是耳中所闻, “云山翠”是眼中所见,这是使用视听结合的手法, “笛声”是声,是动,而“云 山”是静,这是以声衬静,既写出笛声的优美,又写出山谷的幽静。 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把握诗人情感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问 的是“围绕渔事 ,词人的情感是如何变化的?请简要分析” ,然后梳理诗歌内容,尤其要圈出直接流 露情感的词语,也可以根据诗歌中的景、事来分析情感。从此词中来看,词中塑造了一位自由自在的渔 翁形象,词人把自己的情感寄托在这一形象之上。如一开始“秋水无痕清见底,蓼花汀上西风起一叶小 舟烟雾里” ,这三句是写景,抓住“秋水”

35、 “蓼花汀” “西风” “小舟” “烟雾”等意象把秋日的小河景色描 绘得如画般迷人,充满诗情画意,这是给后文渔翁垂钓设置场景,字里行间充满赞美欣赏之情;接着词 人以“兰棹舣,柳条带雨穿双鲤”来展示渔翁的成果,船上挂着一枝柳条儿,串着两尾金色的鲤鱼,这 是展示垂钓的欣喜; “自叹直钩无处使,笛声吹彻云山翠。脍落霜刀红缕细” ,渔翁面对并不丰盛的成果, 自叹使用直钩钓鱼已经不行了,他吹起笛子,笛声悠扬,响彻空山,然后将鲤鱼烹煮,笛声的悠扬和鱼 肉的精细中表现出渔翁豁达的心境;最后说“新酒美,醉来独枕莎衣睡” ,渔翁就着鱼肉,开怀畅饮,直 喝得酩酊大醉,然后沉沉睡去,表现出隐逸生活的悠闲自得,也流露

36、出词人的向往之情。 点睛:诗歌的技巧主要包括表现手法、抒情手法、描写手法以及修辞手法。描写手法包括:(1)衬托,分 正衬和反衬。反衬又有动静衬、声寂衬、乐景衬哀情、哀景衬乐情;(2)联想和想像 (又叫虚实结合) ; (3)对比; (4)白描。修辞手法包括:比喻、拟人、夸张、双关、用典,此外还有设问、反问、 借代、对 偶等。表现手法主要有渲染、烘托等。抒情手法主要有直抒胸臆、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等。答题步骤: 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三、 【四川省广安、眉山六市 2019 届高三第二次诊断性考试语文试题】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各题。

37、 定风波 苏轼 元丰六年七月六日,王文甫家饮酿白酒,大醉,集古句 作墨竹词。 雨洗娟娟嫩叶光,风吹细细绿筠香。秀色乱侵书帙晚,帘卷,清阴微过酒尊凉。 人画竹身肥拥肿,何用?先生落笔胜萧郎 。记得小轩岑寂夜,廊下,月和疏影上东窗。 注:当时苏轼谪居黄州。本词截取杜甫严郑公宅同咏竹 、白居易画竹歌并引 、曹希蕴墨 竹中的部分诗句拼集而成。萧郎,指唐代画家萧悦,善画竹。 5下面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集用他人诗句作词,写自己眼中之竹,自然贴切,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B上阕中“秀”字照应“雨洗” ,暗写雨后竹子的光泽, “乱”字则照应“风” 。 C下阕中“先生”指王文甫,他画的竹子

38、很形象,比萧悦笔下“肥”竹更胜一筹。 D苏轼借笔下的“墨竹” ,暗表自己虽处于人生低谷,但依然保持着高洁的情怀。 6作者采用集句诗的方式,将竹子描写得形神毕肖。这些诗句是怎样描写竹子的?请结合上阕相关诗句简 要分析。 【答案】 5C 6综合运用多种感官描写,雨后竹叶润泽,风吹竹叶清香,视觉嗅觉相结合,竹阴使杯里的酒带上凉意, 这是触觉,多种感官结合,使竹子的形象更加饱满生动;巧妙运用动词或化静为动,巧妙运用“洗” “吹” “侵” “过”等动词,细腻传神地刻画竹子的形神,写出了竹的动态美,使画面生动可感;正侧结合,既 有对竹子形色香味的正面描写,也借“书秩晚” “酒樽凉”从侧面烘托竹色的青葱、竹

39、荫的凉爽。 【解析】 5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能力和诗歌手法的鉴赏能力。解答本题时考生应反复阅读全诗, (包含注释) , 理解诗意,然后逐项分析。本题 C 项“比萧悦笔下肥竹更胜一筹”不合文意,原文“人画竹身肥拥 肿”中“人”指的是一般人、别人,而非“萧悦” 。故选 C。 6本题考查诗歌艺术手法的鉴赏能力。解答时应按照“手法+诗句分析+效果”的模式作答,题目“这些诗 句是怎样描写竹子的?” ,本题考查景物描写,考生应注意景物描写的角度有正侧面、虚实、动静、远近、 视听等,有修辞手法的需一并说明。本诗中描写竹子的诗句是“雨洗娟娟嫩叶光,风吹细细绿筠香。秀 色乱侵书帙晚,帘卷,清阴微过酒尊凉”

40、,其中“雨洗娟娟嫩叶光,风吹细细绿筠香”为正面描写,从视 觉和嗅觉两个角度写出了“雨后竹叶润泽,风吹竹叶清香”的情景; “秀色乱侵书帙晚,帘卷,清阴微过 酒尊凉”为侧面描写,从侧面烘托竹色的青葱、竹荫的凉爽。 “侵” “过”两个动词,运用拟人的修辞, 细腻传神地刻画竹子的形神,写出了竹的动态美。 四、 【湖南省长沙市雅礼中学 2019 届高三下学期二模语文试题】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 劳 歌 张 耒 暑天三月元无雨,云头不合惟飞土。 深堂无人午睡余,欲动儿先汗如雨。 忽怜长街负重民,筋骸长彀 十石弩。 半衲 遮背是生涯,以力受金饱儿女。 人家牛马系高木,惟恐牛躯犯炎酷。 天工作民良久艰,

41、谁知不如牛马福。 注:彀(g u):张满弓弩。十石(d n):极言费力之大。石,古代重量单位,一百二十斤为一石。衲:缝 补,此指补过的破衣服。 7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起首说“云头不合” “惟飞土” ,强调天气炎热干燥,尘土飞扬,为后面写“负重民”劳动的艰辛作 铺垫。 B三、四句写诗人盛夏烈日之时,深堂高卧,无人打扰,随意身,突出诗人清闲自在、不惧酷热的 心态。 C接下来四句,笔锋一转,向更深的意境开掘;结尾尤以人与牛马作对比,突出人不如牛马的残酷现实。 D全诗取材贴近现实,情感体验真切,用语平易晓畅,字里行间充溢着对下层劳工深切的同情和怜惜。 8这首诗通过典型细节深情刻

42、画了“负重民”的鲜明形象。请结合诗中第五至八句四句诗具体赏析。 【答案】 7B 8诗人刻画了一个艰辛劳作、生活悲惨的“负重民”的形象,表达了诗人对底层劳工的深切怜悯和同情。 这一形象是通过典型细节刻画的。如“筋骸长教十石弩” ,写劳工青筋暴出,骨瘦如柴,身负重物, 移步艰难,突出劳作的艰苦不易。再如“半神遮背是生涯” ,写劳工衣着破旧,顶着烈日,出卖苦力, 突出生存艰难,生活悲惨。 【解析】 7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同时考查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能力, 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各选项内容涉及了对诗歌的手法、形象、主题的鉴赏。解答此类题目,首 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

43、的要求,如本题的题干要求选出“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 ,然后要注 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 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 本题中,B 项, “三、四句深堂高卧,无人打扰,随意身,突出诗人清困自在、不惧酷热的心态” 错误,从诗中来看,诗的开头四句刻意渲染暑天之热,为后面写“负重民”劳动的艰辛,作了有力的 铺垫。一、二两句写天气:说“云头不合” ,则可见烈日当空;说“惟飞土” ,既呼应了上句“三月元 无雨” ,又强调了天气炎热干燥,尘土飞扬。三、四两句写诗人自己:盛夏

44、赫赫,骄阳似火,深堂高卧, 想动身而未动身,就汗如雨下,这表明炎热已到了难以忍受的程度。故选 B。 8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形象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要求“结合诗中第 五至八句四句诗”赏析“负重民”这一形象,然后先理解“负重民”的意思,再结合第五至八句这几 句诗来分析人物的特点以及刻画人物形象的手法。诗歌第五句说“忽怜长街负重民” ,引出“负重民” 这一形象,下面四句就进入对“负重民”的正面描写: “筋骸长彀十石弩” ,意思是“骨瘦如柴,背上 压着一百多斤” ,一个青筋暴出,骨瘦如柴,身负重物,移步艰难的苦力形象跃然纸上,这一细腻描绘, 不仅具有强烈的真实感,而且逼真

45、地点明物体之重已远超过人所能承受的限度; “以力受金饱儿女”意 思是“一辈子就靠半件坎肩遮阳挡雨,为了养儿活女不管火热水深” ,苦力的区区报酬得来十分不易, 其中渗透着很多血和汗; “半衲遮背是生涯” ,这是说“负重民”在烈日曝晒下,尽管衣不蔽体,却全 然不顾,因为他们已被剥削得一无所有,除出卖苦力外别无“饱儿女”之法。 “负重民”是家中直接挣 钱者,从事的又是如此费力的劳动,尚且是“半衲遮背” ,那么完全可以推断,所谓“饱儿女” ,充其 量也只不过勉强活命而已。诗歌中“筋骸长彀十石弩” “半衲遮背是生涯”这两个典型细节的刻画,突 出了负重民的艰辛,流露出诗人对他们的同情和怜悯。 点睛:解答诗

46、歌中人物形象的题目,首先要明确塑造人物形象的手法,如直接对人物的言行举止进行 细节描写,可以借助环境和他人进行侧面衬托。然后要把握答题的模式:概括形象的总体特点,用两 个四字词语或四个两字词语概括人物形象的特征,结合诗句分析其特征,有手法要点出手法,诗歌中 哪些具体词句,具体表现了人物的哪些特征。指出形象的意义,作者的感情、理想、追求等,表达了 诗人的情感。本题从题干的提问来看,应是借景物来衬托人物的形象,故考生要考虑景物的特点及其 象征意义。 五、 【黑龙江省绥化市第二中学 2019 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语文试题】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除 夜 唐来鹄 事关休戚已成空,万里相思一夜中。

47、愁到晓鸡声绝后,又将憔悴见春风。 元 日 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注来鹄:唐朝诗人,豫章(今江西南昌市)人,相传来鹄家宅在南昌东胡徐孺子亭边。家贫,工诗, 曾自称“乡校小臣” ,隐居山泽。师韩柳为文,举进士,屡试落第。王安石:宋代政治家、改革家、文学 家,作此诗时身为宰相,正在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屠苏:药酒名。 9下列对两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来诗首句“事关休戚已成空”既交代了后面“愁”的所有原因,也奠定全诗愁苦的情感基调。 B王诗首句“爆竹声中一岁除” ,既紧扣了诗的标题“元日” ,又渲染了春节热闹欢乐的气氛。 C王诗用白

48、描手法,极力渲染喜气洋洋的节日气氛,同时又通过元日的习俗来寄托自己的思想。 D同为辞旧迎新两首诗表现出的思想情感却不同。来诗愁苦,王诗喜悦,这与他们境遇有关。 10来诗的结句与王诗的承句都写到了“春风” ,两句诗在处理景与情的关系时有何异同?请作简要分析。 【答案】 9A 10相同点,这两句都运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不同点: “又将憔悴见春风”是借乐景抒哀情,借新春之景 “春风”来抒发对家乡、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春风送暖入屠苏”则是以乐景写乐情,通过写新年 的第一天,春风把暖气吹进了屠苏酒,全家老小喝了屠苏酒,暖洋洋地感觉到春天已经来了的热闹场 景,抒发了作者的自信和愉快之情。 【解析】 9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技巧及情感主旨的把握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 即明确题干要求,然后通读全诗,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结合题目和注释逐句翻译诗句,把握诗歌的 意象,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逐一确认正 误,最终得出答案。要选“下列对两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项,分析有误。联系全诗看, 来诗首句“事关休戚已成空” ,指不管欢乐和忧愁、幸福与祸患都是空的,明确写出了事已成空的愁苦 之情。 “万里相思一夜中” ,是远离故土的思念之情。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语文 > 其他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高中语文 诗歌鉴赏.doc)为本站会员(binbin)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