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选择题的方法与策略.ppt

上传人(卖家):青草浅笑 文档编号:976377 上传时间:2020-12-24 格式:PPT 页数:76 大小:1.2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历史选择题的方法与策略.ppt_第1页
第1页 / 共76页
高考历史选择题的方法与策略.ppt_第2页
第2页 / 共76页
高考历史选择题的方法与策略.ppt_第3页
第3页 / 共76页
高考历史选择题的方法与策略.ppt_第4页
第4页 / 共76页
高考历史选择题的方法与策略.ppt_第5页
第5页 / 共7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高考历史选择题的方法与 策略 交流提纲交流提纲 高考试题的命制 高考试题的解法 应对高考的教学反思 高考试题的命制高考试题的命制 国家意志 高考改革 试题导向 学科秘书 思考 毛坯题 磨题 组卷 命题专家 学科热点 学术特长 史学素养 高考试题 集体智慧 选拔人才 引领教改 高考命题专家组 命题专家相对稳定但也不断变化 刘宗绪时代 刘芃时代 杨宁一时代 曹大为 李少兵 何德章 王奇生 新时代的历史命题 侯建新 梅雪芹 侯旭东 曹文柱 李剑鸣 钱乘旦 徐蓝 马敏 1933年到1937年上半年,国民政府军 事委员会先后统筹完成了江宁、镇江、虎 门、马尾、连云港等要塞区的建设,又大 规模构筑了京沪、

2、沪杭、豫北、晋北、绥 东等侧重于城市和交通线防御的工事。它 反映了国民政府 A力图防范各地兴起的反蒋运动 B对日持久防御作战的战略意图 C全力“围剿”红军的企图 D试图削弱各地军阀的实力 1927-1937国共对峙的十年 国民政府前期的统治 国家形式上的统一 宁汉合流 二期北伐 东北易帜 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铁路与矿山 黄金十年 法币改革 改订新约 中国共产党对中国革命道路的探索 井冈山道路 长征 由反蒋抗日到联将抗日 日本大举侵华 时空意识 时代特征 整体思维 证据意识 论从史出 历史理解 继承与发展 史学方法 提取关键信息 历史素养-高考历史的主题 时空意识 史证意识 历史理解 历史阐释 历

3、史价值观 唯物史观唯物史观 时空意识时空意识 史证意识史证意识 历史理解历史理解 家国情怀家国情怀 高考试题命制密码 1.考试明确体现国家意志, 引领教改方向 孔子是儒家学派创始人,汉代崇尚 儒学,尊尚书等五部书为经典, 记录孔子言论的论语却不在“五经” 之中。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A“五经”为阐发孔子儒学思想而作 B汉代儒学背离了孔子的儒学思想 C儒学思想植根于久远的历史传统 D儒学传统由于秦始皇焚书而断绝 孔子: 思想家: “仁” “礼” 教育家: “私学” 七十二贤 教育思想 传统文化的传承者:整理“五 经” 图4为汉代画像砖中的农事图。此图 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A个体农户的生产劳作状态 B精

4、耕细作农业的不断发展 C土地公有制下的集体劳作 D大地主田庄上的生产情形 史载,宋太祖某日闷闷不乐,有人问 他原因,他说:“尔谓帝王可容易 行事耶偶有误失,史官必书之,我所 以不乐也。”此事反映了 A重史传统影响君主个人行为 B宋代史官所撰史书全都真实可信 C史官与君主间存在尖锐矛盾 D宋太祖不愿史书记录其真实言行 高考试题命制密码 2.考试命题突出主干知识, 重要问题反复出题 1852年,一位在华英国人在报告中称 ,英国商人运往伦敦的中国生丝是以“无 用的”曼彻斯特上等棉布包装的。而在此 之前,用于包装的主要是中国产的土布。 包装布的这种变化反映了当时 A中国的土布质量粗糙 B英国棉布价格更

5、具优势 C中国生丝在英国畅销 D英国棉布在中国滞销 据研究,1853年,印度人均消费英国棉 纱、棉布909便士,而中国是094便士。 这反映出当时中国 A经济受到鸦片战争的破坏 B实行保护本国经济的政策 C经济的发展水平低于印度 D传统的小农经济根深蒂固 19世纪中期以后,中国市场上的 洋货日益增多,火柴、洋布等用品 “虽穷乡僻壤,求之于市,必有所 供”。这种情况表明 A中国关税主权开始丧失 B商品经济基本取代自然经济 C民众生活与世界市场联系日趋密切 D中国市场由被动开放转为主动开放 20世纪20年代,上海成为中国电影的 制作中心,当时上海放映的各种影片中,外 国片与国产片比例约为2:1;而

6、在北京和天津 ,这一比例高达5:1甚至6:1上海与京津放 映中外电影比例不同,能够说明这一现象的 应是 A外国电影的制作水平较高 B京津民众对外来事物更具热情 C中国电影拷贝流通税费重 D上海民众的社会心态更为开放 申报“时评”栏目曾评述说:“今 之时局,略似春秋战国时之分裂。中央政 府之对于各省,犹东周之对于诸侯也。南 北相攻,皖直交斗,滇蜀不靖,犹诸侯相 侵伐也。”这一时局出现在 A太平天国运动时期 B义和团运动时期 C辛亥革命时期 D北洋军阀统治时期 高考试题命制密码 3.考试强调学生历史思维能力, 保持试题的稳定 考试的信度 效度 区分度 难度 相对稳定 1930年苏联粮食产量为835

7、.4亿千克, 1931年降至694.8亿千克;1930年苏联粮 食出口483亿千克,1931年增至518亿千克 。这表明苏联 A人民为国家工业化建设作出贡献 B农业投入不足造成粮食供不应求 C粮食减产严重制约工业发展速度 D农业集体化影响农民生产积极性 “一五”计划期间,我国实行粮食计划 供应制度,各地根据国家粮食计划供应的相 关规定,以户籍为依据确定粮食供应的对象 与数量。这一制度的实行 A有利于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 B保障了工业化战略实施 C缓解了灾害造成的粮食短缺 D加速了国民经济的恢复 表1 英、美、法、德工业生产总和在世界工业生产中所占比例表 年代 1870 18961900 1913

8、 比例 78% 74% 72% 由表1可以推知,19世纪70年代到20世纪初 A欧美发达国家已经开始盛极而衰 B世界各地的工业化有所发展 C世界各国工业发展差距明显缩小 D世界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化 到1952年底,新中国已建立多所俄文 专科学校,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多所高 校和一批中学开设了俄文课程,许多中小 城镇也掀起了学习俄语的热潮。这是我国 当时 A外交政策转变的需要 B计划经济体制的需要 C文化教育改革的需要 D国家发展战略的需要 高考试题命制密码 4.试题的语言风格基本稳定 宋代东南沿海地区出现了一些民间崇 拜,如后来被视为海上保护神的妈祖、被 视为妇幼保护神的临水夫人等,这些崇拜

9、得到朝廷认可,后世影响不断扩大。这反 映出 A朝廷不断鼓励海洋开发 B女性地位逐渐得到提高 C东南沿海经济社会影响力上升 D统治思想与民众观念趋向一致 表1 河南、江苏两地科举考试状元人数表 唐 宋 明 清 河南 15 16 2 1 江苏 7 8 17 49 表1呈现的变化反映了 A理学的影响力不断扩大 B经济发展促进文化兴盛 C中原地区经济急剧衰退 D政治重心南移趋势明显 1898年,梁启超等联合百余举人上书 ,请废八股取士之制。参加会试的近万名举 人,“闻启超等此举,嫉之如不共戴天之仇 ,遍播谣言,几被殴击”。这一事件的发生 表明 A废八股断送读书人政治前途 B改制缺乏广泛的社会基础 C知

10、识分子在政治上极为保守 D新旧学之间矛盾不可调和 选择题的解法选择题的解法 做好选择题的关键 准确提取信息 明确出题意图 关注逻辑思维 选择题的类型选择题的类型 时代特征类(关注时空定位)时代特征类(关注时空定位) 通史复习的意义通史复习的意义 用历史感解题用历史感解题 历史推理类(考查学生的历史思维)历史推理类(考查学生的历史思维) 史证意识史证意识 举一反三举一反三 历史方法类历史方法类 历史地图历史地图 历史插图历史插图 “一五”计划期间,我国住宅 建设占基本建设投资额的比重不 断减少,其他非生产性建设投资 也开始受到抑制。这表明我国 A致力于奠定工业化基础 B国民经济结构臻于平衡 C大

11、力压缩基本建设投资规模 D城市化的进程趋于缓慢 1930年,鄂豫皖革命根据地英山县 水稻单位面积产量增加二三成,有的 甚至达到五成,出现“赤色区米价一 元一斗,白色区一元只能买四五升” 的情况。这主要是因为根据地 A农民生产的积极性高涨 B红军英勇奋战保卫农民生产 C政府主要精力用于增产 D人民打破国民党的经济封锁 据记载,清初实施海禁前,“市井贸易 ,咸有外国货物,民间行使多以外国银钱, 因而各省流行,所在皆有”。这一记载表明 当时 A中国在对外贸易中处于优势地位 B外来货币干扰了中国资本市场 C自然经济受到进口货物的冲击 D民间贸易发展冲击清廷的统治 福建各地族谱中有大量关于入台 族裔回乡

12、请祖先牌位赴台的记载, 此类现象在清乾隆年间骤然增多。 这说明乾隆年间 A族谱编修顺应了移民的需求 B大陆移民已在台湾安居繁衍 C内地宗族开始整体迁移台湾 D两岸居民正常往来受到阻碍 唐宋时期,江南经济迅猛发展 ,南宋时全国经济重心已移至江南 。促成这一转变的主要动力之一是 A坊市制度瓦解 B土地集中加剧 C农业技术进步 D海外贸易拓展 宋代,有田产的“主户”只 占民户总数20%左右,其余大都 是四处租种土地的“客户”。导 致这种状况的重要因素是 A经济严重衰退 B土地政策调整 C坊市制度崩溃 D政府管理失控 甲午中日战争爆发前夕,有些 西方人士认为中国拥有一定的军备 优势,“毫无疑问的是日本

13、必然最 后被彻底粉碎”。他们做出上述判 断的主要依据应是,中国 A已完成对军队的西式改革 B集权制度有利于作战指挥 C近代化努力收到较大成效 D能获得更广泛的外部援助 中国古代有一部文学作品集,图8是其 作品来源地域示意图。下列诗句出自这一 作品集的是 A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B长门献赋汉相如,东篱赏菊陶元亮 C汉代李将军,夺得匈奴马 D政烦方改篆,愚俗乃焚书 图3为三国曹魏三体石经的残片,经文 中的每个字均用先秦古文、小篆等三种字体 刻写。这三种字体反映了 A当时统一文字的努力 B汉字演变的历史过程 C当时字体流行的实际状况 D汉字尚未形成完整的体系 图6为古罗马正义女神像。 它体现了罗马法的

14、诸多原则,如 高擎的秤体现的是裁量公平,手 握利剑体现的是法律的强制力。 据此,双眼蒙布所体现的原则是 ,法官审案应 A主要依据道德良知 B侧重听取证人证言 C不受表象迷惑洞察事实真 相 D排除一切干扰遵从民众意 愿 图6 做好选择题的几个关键 优先关注“阿拉伯” “穿衣戴帽”是重点 省略号后有答案 绝对表述不正确 有全集不选子集 看见什么选什么(现象) 看见什么不选什么(本质) 陌生的选项不是答案 优先关注“阿拉伯” 时空意识 最重要 1979年7月,中国通过了中外合资经 营企业法,80年代相继颁布涉外 经济合同法外资企业法和中 外合作经营企业法等。这些文件的 发布 A表明中国已经融入世界经

15、济体系 B主要是为了发展市场经济 C增强了政府对外开放政策的可信度 D巩固了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 1938年,日本侵略者在北平设立“中 国联合准备银行”,发行“联银券”,流 通于平、津、鲁、豫等地;同时还发行了 大量不具备货币性质的“军用票”,流通 于市场。日本侵略者上述行径的目的是 A扰乱国统区金融秩序 B转嫁战争负担 C封锁抗日根据地经济 D强化物资管制 17世纪60年代,茶叶在英国只是上流社 会的消费品;到18世纪末,茶叶已成为普 通民众的日常消费品。这反映了当时的英 国 A等级观念明显淡化 B崇尚东方的生活方式 C贫富差距日益缩小 D扩大了与东方的贸易 “穿衣戴帽”是重点 历史概念很重要

16、 汉宣帝曾称:“与朕共治天下者,其唯 良二千石(郡太守)乎!”后来的帝王反 复重申上述观念。这主要体现了 A地方吏治是国家安定的重要因素 B 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之间的矛盾 C汉代地方行政制度为后代所沿用 D 历代帝王将汉宣帝作为治国榜样 明成祖朱棣认为,北京“山川形胜,足 以控四夷,制天下”,将都城从南京迁至 北京。这一举措客观上 A推动了国家政治统一进程 B促进了跨区域贸易的繁荣 C抑制了区域性商帮的形成 D改变了南北经济文化格局 奕力倡洋务,又因在兄弟中排行第 六,被称为“鬼子六”;洋务派官员丁日 昌被称为“丁鬼奴”;郭嵩焘在一片冷嘲 热讽中出任第一任驻英公使。这反映了 A洋务运动与传统的

17、观念发生冲突 B 崇洋媚外行为遭到社会鄙视 C洋务派改器物不改制度受到批判 D 西方列强侵略激起国人抵制 康有为在新学伪经考中认为,被奉 为儒家经典的古文经实系伪造。1891年该 书刊印后风行国内,但很快遭到清政府禁 毁。这主要是因为该书旨在 A揭露历史真相 B引介西方理论 C 倡导变法维新 D颠覆孔孟学说 有全集不选子集 全面的看问题 如果以“两极格局的确立与解体”为题 撰写专著,贯穿全书的主线应该是,美苏 两国 A根本利益的趋同 B军事冲突的加剧 C国家实力的消长 D敌对意识的淡化 绝对化的表述一般错误 历史学科也有逻辑性 绝对化表述有两种: 语言绝对化不符合历史事实 主观绝对化不是历史主

18、流结论 古代儒家学者批评现实政治,往往称颂 夏、商、周“三代”之美,甚至希望君主 像尧、舜一样圣明。这表明了儒者 A不能适应现实政治 B反对进行社会变革 C理想化的政治诉求 D以复古为政治目标 吕氏春秋 上农在描述农耕之利时不 无夸张地说:一个农夫耕种肥沃的土地可 以养活九口人,耕种一般的土地也能养活 五口人。战国时期农业收益的增加 A促进了个体小农经济的形成 B抑制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C导致畜力与铁制农具的使用 D阻碍了大土地所有制的成长 看见什么选什么(现象) 看见什么不选什么(本质) 区分现象与本质 中国古代,“天”被尊为最高神。秦汉 以后,以“天子”自居的皇帝举行祭天大典 ,表明自己

19、“承天”而“子民”,官员、百 姓则祭拜自己的祖先。这反映了秦汉以后 A君主专制缘于宗教权威 B政治统治借助于人伦秩序 C皇权至上促成祖先崇拜 D祭天活动强化了宗法制度 两汉时期,皇帝的舅舅、外祖父按例封 侯;若皇帝幼小,执政大臣也主要从他们 之中选择。这被当时人视为“安宗庙,重 社稷”的“汉家之制”。汉代出现外戚干 政的背景是 A皇帝依靠外戚抑制相权 B“家天下”观念根深蒂固 C母族亲属关系受到重视 D刘氏同姓诸侯王势力强大 25唐高祖李渊自认为是老子后裔,规 定老子地位在孔子之上,佛教位居第三;武 则天时明令佛教位在道教之上;后来唐武宗 又大规模地“灭佛”。这反映出唐代 A皇帝的好恶决定宗教

20、兴亡 B道教的社会影响最大 C儒学的政治地位最为稳固 D佛教的社会基础薄弱 有些学者认为,美国总统胡佛并不是自 由放任政策的典型代表,他也对经济进行 了有限的干预,且为后来的罗斯福新政提 供了借鉴。胡佛采取的干预措施是( ) A斡旋劳资双方达成保持工资水平和不罢 工的协议 B通过霍利斯穆特法以提高关税和保护 国内市场 C发起自愿减少耕地运动以维持农产品价 格 D成立复兴金融公司向一些银行和公共工 程贷款 古代雅典法律规定:如果公民试图自杀 ,必须事先提出申请,以获得批准;未经允 许的自杀被视为犯罪行为。这反映出在古代 雅典 A法律体系已达到完备的程度 B法律具有尊重生命价值的人文精神 C公民个

21、人自由受到严格限制 D自杀有违崇尚自然法则的理性精神 两汉实行州郡推荐、朝廷考 试任用的察举制;经魏晋九品中 正制,至隋唐演变为自由投考、 差额录用的科举制。科举制更有 利于 A选拔最优秀的官吏 B鉴别官员道德水平 C排除世家子弟入仕 D. 提升社会文化水平 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将日伪纺织企 业合并,成立了国有的中纺公司。政府 高层解释称,商民在抗战之后,对于所 接收之敌伪纱厂,“即便有人承购,事 实上仍需由政府予以维持,等于仍由政 府自行拨款接办,国库并不因出售纱厂 而有大量之收入”。这反映了此时期 A政府试图缓解民族工业困境 B国家实行对轻纺工业的统制 C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开始衰落 D政府在

22、经济中主导地位加强 公元前5世纪剧作家阿里斯托芬提 到,雅典政府有时让行使警察职能的 公共奴隶,用染成红色的绳子驱使公 民去参加公民大会。若有人因此在衣 服上留下红色痕迹,他将被处以罚款。 这反映出在当时的雅典 A公民大会形同虚设 B民众失去政治热情 C参政是公民的义务 D政府丧失民众信任 英国18世纪人口死亡率明显下 降,但1816年以后死亡率上升。 18311841年,工厂集中的伯明翰 每千人死亡率由146上升到272, 利物浦由21上升到348。导致上述 情况发生的重要原因是 A城市环境极其恶化 B化学工业污染严重 C人口膨胀食物短缺 D医疗技术水平下降 1928年,苏联开始实施第一个五

23、年 计划,并未受到美国人的关注。4年以后 这种情况发生变化,美国出版了大量关 于苏联的著作,如俄罗斯的黎明 俄国今日:我们从中能学到什么?。 当时,苏联吸引美国人的主要是 A经济危机造成的破坏较小 B工业化取得显著成就 C农业集体化保证城市供应 D公有制显示出优越性 20世纪50年代中期,美国一位著名 黑人爵士乐演唱家,在美国新闻署的 资助和安排下,多次赴非洲等地巡演, 赢得了大量歌迷,很多人通过他的演 唱知道了美国。美国政府机构支持该 演唱家海外巡演的主要目的是 A争取国内黑人选民支持 B展示美国的经济实力 C抵制不结盟运动的发展 D与苏联争夺中间地带 明初废行省,地方分设三司,分别掌 管一

24、地民政与财政、司法、军事,直属 六部。明中叶以后,皇帝临时派遣的巡 抚逐渐演变为三司之上的地方最高行政 长官。这一变化有助于 A扩大地方行政权力 B提高地方行政效率 C削弱六部的权限 D缓解中央与地方的对立 1943年8月,国民党颁布抗战 期间宣传名词正误表,把“亲日 派”“长征时代”“争取民主”“国 共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等 归为“谬误名词”,禁止刊载。这反 映了国民党 A努力缓和与其他党派的矛盾 B竭力塑造战时政府的形象 C与中共争夺抗战的领导权 D力图维护一党专制的局面 1965年,中国大陆与西方国家 的贸易额在进出口总额中所占的比 重,由1957年179%上升到528%。 这种变

25、化的外交背景是,我国 A实现了与西方国家关系的正常化 B调整了与苏联的外交政策 C推行了全方位外交的政策 D打破了欧美对华经济封锁 德国文学家歌德说,罗马法“如 同一只潜入水下的鸭子,虽然一次 次将自己隐藏于波光水影之下,但 却从来没有消失,而且总是一次次 抖擞精神地重新出现”。对此的正 确理解应是,罗马法 A是近代欧洲大陆国家法律的基础 B为欧洲近代社会确立了行为规范 C所维护的民主制度历史影响深远 D不断地改变了欧洲历史发展方向 1702年英国国王威廉三世去世, 安妮女王即位。当时议会内部存在 两个党派,安妮厌恶占多数席位的 辉格党,于是解除了辉格党人的行 政要职,代之以托利党人。这说明

26、在当时英国 A议会无权制约国王 B君主立宪制尚未完善 C内阁制已基本确立 D权利法案遭到破坏 推动表1所列国际组织出现的主要因素是 A发达国家经济调整增长造成的资源紧缺 B新兴独立国家应对不利的国际经济秩序 C经济全球化开始扩展到生产领域 D经济的区域集团化取得显著成就 成立时间 名称 1955 国际茶叶委员会 1960 石油输出国组织 1962 可可生产者联盟 1970 天然橡胶生产者协会 表1 1947年,美国国务卿马歇尔提出 援助欧洲复兴计划,并敦促欧洲方 面首先拟定一项联合性质的计划, 要求该计划即使不能得到所有欧洲 国家的同意,也应征得一部分国家 的同意。马歇尔计划体现出来的美 国对欧政策 A有利于煤钢联营的建立 B促成了欧美平等伙伴关系 C导致欧洲出现对峙 D成为德国分裂的根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行业 > 待归类文档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高考历史选择题的方法与策略.ppt)为本站会员(青草浅笑)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