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人教版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提纲.doc

上传人(卖家):alice 文档编号:996908 上传时间:2021-01-03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2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统编人教版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提纲.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统编人教版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提纲.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统编人教版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提纲.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统编人教版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提纲.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统编人教版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提纲.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第 1 1 页(共页(共 1919 页)页) 育才实验学校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知识归纳 请利用好点点滴滴的时间,记住需要记住的知识点,相信优异成绩属于你! 第一单元 富强与创新 关键词:改革开放关键词:改革开放 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深化改革 共享发展成果共享发展成果 共同富裕共同富裕 第一课第一课 踏上强国之路踏上强国之路 1 1.1 .1 坚持改革开放坚持改革开放 1.1978 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的历史征程。 2. 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决定性作用。 3. 为什么说改革开放促进了中国的发展?(戒:改革开放的重要性、作用、意义) p3-5 改革开放极大激发广大人民群众

2、的创造性,极大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极大增强社会发展活力。 人民生活显著改善,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国际地位显著提高。迎来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强 起来的伟大飞跃。 改革开放使广大人民群众参与社会劳动、创造社会财富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空前高涨。尊重劳动、尊尊重劳动、尊 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已成为社会共识。 4. 中国腾飞的表现(改革开放在新时代的成就) p4-6 (1 1)综合国力不断增强:)综合国力不断增强: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制造业第一大国、货物贸易第一大国、 商品消费第二大国、外资流入第二大国、外汇储备连续多年位居世界第一;科技、教育、文化等各 项

3、事业蓬勃发展。 (2 2)人民生活显著改善:)人民生活显著改善:我国城乡就业规模持续扩大;人民收入较快增长;家庭财产稳步增 加;城乡社会保障制度逐步建立和完善;扶贫工作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中国人民通过改革开放中国人民通过改革开放 过上了幸福生活。过上了幸福生活。 (3 3)国际影响力进一步提高:)国际影响力进一步提高:改革开放不仅深刻改变了中国,也深刻影响着世界;中国成为世 界经济增长的主要稳定器和动力源,已经成为影响世界的重要力量已经成为影响世界的重要力量。 5. 中国的腾飞证明了什么(道理/结论)?(戒:改革开放的地位) 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富民之路、活力源泉。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富民之路

4、、活力源泉。 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 第第 2 2 页(共页(共 1919 页)页) 6. 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的意义: 宣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新时代,掀开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篇章。 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中国共产党不忘初心初心,牢记使命使命。 带领中国人民走上了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之路。 7.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发生巨大变化

5、(取得辉煌成就)的原因有哪些? 根本原因:根本原因: 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制度,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主要原因:主要原因: 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坚持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 全国各族人民的艰苦奋斗;实行改革开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具有无可 比拟的优越性。 8. 面对改革开放,中学生应该怎样做? 树立远大理想,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增强社会责任感、使命感和忧患意识; 树立全球观念和平等、开放、参与的国际意识; 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积极宣传改革开放政策,争做改革开放事业的拥护者、参与者

6、和推动者。 易错易混点 1、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但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 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不能认为“中国已经迈入世界发达 国家的行列“我国已经跨过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 2、我国的国际地位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一般不用“主导”“主导”或“决定”“决定”等词语形容我国的国 际地位,而用“重要”“重要”或“建设性”“建设性”等词语。此外,我国已经成为了世界经济大国经济大国,但还不属于世界 经济强国。 3、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处于各项事业中心(首要)地位的是经济建设各项事业中心(首要)地位的

7、是经济建设,把任何其他方针政策或社 会热点问题摆在中心位置的说法都是错误的。 4、改革开放是对内改革和对外开放,对外开放是基本国策对外开放是基本国策。 拓展 1、党的基本路线是党和国家的生命线、人民生活的幸福线、实现科学发展的政治保证。 2、以经济建设(发展)为中心是兴国之要/是党和国家兴旺发达和长治久安的根本要求/是解决所有 问题的根本途径(关键) 。 3、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政治基石。 1 1.2 .2 走向共同富裕走向共同富裕 9. 为什么要全面深化改革?(为什么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p9-10 我国过去的快速发展靠的是改革开放靠的是改革开放,未来发展未来发展也必须坚定不移地

8、依靠改革开放依靠改革开放。 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 之间的矛盾。之间的矛盾。 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新常态,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 我国经济发展还面临区域发展不平衡区域发展不平衡、城镇化水平不高城镇化水平不高、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协调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等现实挑战。 改革开放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最鲜明的特色。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 10.如何全面深化改革?(戒:如何实现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p10-11 需要转变发展方式,

9、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坚持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努力实现共同富裕,促 进社会公平正义。 全社会不断弘扬与时俱进、锐意进取、勤于探索、勇于实践的改革创新精神。 第第 3 3 页(共页(共 1919 页)页) 11. 为什么要坚持共享发展成果、走向共同富裕?(坚持共享发展成果的原因) 衡量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不仅要看经济发展,面且要看发展成果是否惠及全体人民,人民的合法 权益是否得到切实保障。 党和政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党和政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强调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党的奋

10、斗目标。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党的奋斗目标。 发展的根本目的就是增进民生福祉。发展的根本目的就是增进民生福祉。 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义的根本原则。 12. 怎样共享发展成果?(坚持共享发展成果的措施) (1)党和政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强调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让人民群众共 享发展成果。 (2)党和政府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提高就业质量和人民收入水平,加强社会 保障体系建设,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实施健康中国战略,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不断 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3)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

11、在发展中补齐民生短板、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13. 扶贫攻坚的意义: 有利于让人民共享发展成果,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增强人民的幸福感、获得感和安全感; 有利于缩小贫富差距,实现共同富裕; 有利于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构建和谐社会; 有利于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 有利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14. 如何实现脱贫,走向共同富裕?(国家、个人) 国家:国家: 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 因地制宜,发展特色经济; 加大教育投入力度,提高贫困人口素质; 加大扶贫力度,开展一对一扶贫;等等。 青少年:青少年: 努力

12、学习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为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准备; 关注贫困地区发展,积极宣传宣传党和政府的脱贫攻坚政策,为脱贫攻坚建言献策; 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实践,为贫困地区捐款捐物,以实际行动为脱贫攻坚作贡献。 易错易混点 1、改革的实质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不能认为“改革是对原有制度的彻底否定” “改革 从根本上改变了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 。 2、共同富裕同步富裕、同时富裕、同等富裕、均等富裕。 拓展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表现: 经济上, 现阶段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 地区发展不平衡; 文化上, 科学技术水平与民族文化素质还不够高;政治上,社会主义具体制度还不够完善。

13、 二、关键词:创新二、关键词:创新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科教兴国战略科教兴国战略 1. 如何正确认识和理解创新? (1)生活处处有创新。创新来源于生活。 (2)创新是一种生活方式。 它不只是从无到有的创造发明,还可以是对已有成果的改进和完善。 第第 4 4 页(共页(共 1919 页)页) 它不局限于科技领域,还渗透在生活的方方面面。 它不只是灵光乍现的顿悟,更需要年复一年的积累。 它是个人的创意行为,也是团队、集体的创造活动。 (3)创新给我们带来惊喜,让我们获得成就感。创新点燃激情,让我们的生命充满活力。创新改变 我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让我们勇敢面对挑战,激发潜能,超越自

14、我。 (创新对个人的影响) (4)生活的各个领域都需要创新,也都可以创新。 (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制度创新) (5)创新让生活更美好。 2.为什么要坚持创新发展? (戒:为什么国家要重视创新,实施创新驱劢发展戓略?、坚持创新发展的必要性) 创新是推动人类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重要力量。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第一动力;创新是民族进步灵魂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源泉不竭源泉,也是中华民族最 深沉的民族民族禀禀 bng 赋赋。 时代发展呼唤创新。 创新已经成为世界主要国家发展战略的重心重心, 科技创新能力科技创新能力已经成为综合国力 竞争的决定性决定性因素。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唯创新者进,唯创新者

15、强,唯创新者胜。 创新驱动是国家命运所系国家命运所系。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以科技创新科技创新为核心核心的全面创新,让创新成 为推动发展的第一动力,是适应和引领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现实需要。 我国改革开放事业进入攻坚克难的关键时期,更加呼唤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改革创新推动中国走 向富强。 3.改革与创新的关系: 创新是改革开放的生命。 改革在不断创新中提升发展品质, 创新通过改革渗透到社会生活方方面面。 改革创新推动中国走向富强。 国家用改革之手激活创新的引擎,释放了更多创新活力,让广大人民群众通过创新更好地分享改革 发展成果。 2.2 2.2 创新永无止境创新永无止境 4. 我国的科技创

16、新现状、科技国情 (1)成就:目前,我国在尖端技术的掌握和创新方面打下了坚实基础,在一些一些重要领域走在世界前 列。 (2)不足:从整体上看,我国仍然面临科技创新能力不强、科技发展总体水平不高、科技对经济社 会发展的支撑能力不足、科技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等问题。 (3)结论:中国科技创新之路任重道远,需要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 5.5.为什么要实施科教兴国戓略?(戒:我国为什么需要加强科技创新,建设创新强国?) (新增) 从整体上看,我国仍然面临科技创新能力不强、科技发展总体水平不高、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 撑能力不足、科技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等问题。 科技创新能力科

17、技创新能力已经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决定性因素。 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培养创新型人才、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 途径。 有利于提高我国自主创新能力, 建设创新型国家, 有利于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 6.我国应怎样建设创新型国家? 国家:国家: 必须落实科教兴国科教兴国战略、 人才强国人才强国战略,将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把经济建设重 心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加速实现国家的繁荣昌盛。 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

18、领未来的方针,坚定不移地走中国走中国 特色自主创新道路特色自主创新道路。 第第 5 5 页(共页(共 1919 页)页) 必须加快形成有利于创新的治理格局治理格局和协同机制协同机制,搭建有利于创新的活动平台活动平台和融资平台融资平台,营造有 利于创新的舆论氛围舆论氛围和法治环境法治环境。 把教育教育摆在优先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大力发展教育,提高国民素质,培养创新型人才。 企业:企业:树立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理念,加大创新投入,提升创新能力。 青少年(青少年怎样成为创新型人才) :青少年(青少年怎样成为创新型人才) : 树立崇高理想,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将个人前途与国家民族的命运联系在一起将

19、个人前途与国家民族的命运联系在一起。 珍惜受教育的权利,自觉履行受教育的义务,提高自身的科学文化素质提高自身的科学文化素质。 学会独立思考独立思考,培养创新意识创新意识和批判精神批判精神,敢于质疑,善于质疑,敢于向传统和权威挑战。 养成勤动脑、勤动手的习惯,积极参加科技小发明、小创造等社会实践活动社会实践活动,提高创新能力提高创新能力。 尊重他人知识产权,学会保护自己的知识产权。 7. 为什么要大力发展教育?(教育的重要性) 一个民族创新能力的提高离不开创新人才的培养。百年大计,教育为本。 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培养创新型人才、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 途径。 教育寄托

20、着亿万家庭对美好生活的期望。 8. 为什么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每个人都是创新者,都向往在创新中实现自我价值; 每个人都是创业者,都可以通过辛勤劳动为国家和人民作出贡献。 企业是社会创新的重要力量。提升创新能力是企业持续发展之基、市场制胜之道。企业是社会创新的重要力量。提升创新能力是企业持续发展之基、市场制胜之道。 时代需要弘扬创新精神。 创新的目的是进人类福祉,让生活更加美好。 9. 如何推劢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1)对企业:大国重器一定要掌握在自己手里,核心技术不是别人赐予的,必须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掌握核心技术,自强奋斗,敢于突破。 (2)对个人:弘扬创新精神,既要尊重他人的知识产

21、权,又要学会保护自己的知识产权。 10. 创新精神的表现: 表现为敢为人先、敢于冒险的勇气和自信; 表现为探索新知的好奇心和挑战权威的批判精神 ; 表现为承受挫折的坚强意志和沟通合作的团队精神; 表现为舍我其谁的责任担当和造福人类的济世情怀。 11. 如何正确对待知识产权? 既要尊重他人的知识产权,又要学会保护自己的知识产权。 保护知识产权就是尊重创造,保护创新。 当知识产权受到侵犯时,我们要善于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权益。 12. 如何保护知识产权? 学习相关的法律,如著作权法、专利法、商标法等。 当未成年人的知识产权遭到侵犯时,可以由其父母或其他监护人出面请求有关机关予以法律保护, 要求侵权人

22、承担法律责任。 拒绝购买盗版产品,尊重他人的知识产权。 对自己的发明创造成果及时申请专利申请。 易错易混点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一些重要科技领域已经跻身世界前列,但从整体上看,我国的科技水平和创新 能力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一定差距,我国还不是科技强国或创新型国家。 第第 6 6 页(共页(共 1919 页)页) 育才实验学校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知识归纳 请利用好点点滴滴的时间,记住需要记住的知识点,相信优异成绩属于你! 第二单元 民主与法治 关键词:民主关键词:民主 第三课第三课 追求民主价值追求民主价值 3.1 3.1 生活在民主国家生活在民主国家 1、现代民主价值的内涵是什么? 一般来说

23、,民主在价值上要求大多数人当家作主。 民主价值的实现要靠民主形式和民主制度的建立。 一个国家选择走什么样的民主道路,取决于它的具体国情。 2、近现代中国的民主历程是怎样的? (1)1840 年以来的近代中国抗击侵略、反对专制,救亡图存,争取民族独立、伸张人民权利,成为 当时中国人民的最强心声。 (2)无数仁人志士前仆后继,不惜献出生命,但这些艰辛尝试并没有实现“还权于民”,民族独立、 国家富强的愿望在近代没能实现。 (3)中国共产党自成立起就以争取和实现人民当家作主为己任。不断探索适合中国社会和中国革命 的民主实现形式。1949 年,新中国成立,实现了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

24、中 国革命的胜利就是人民民主的胜利。 (4)新中国成立后,随着各级人民民主政权的建立和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社会主义民主在中国大 地上得以真正确立。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总结经验和教训,领导中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民主的 不懈探索。 3、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价值追求是什么? 建设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实现社会公平正义。 4、怎样理解社会主义民主是一种新型的民主? 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是一种新型的民主,它从中国的社会土壤中生长出来,在实践中不断得到验证, 是有生命力的。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本质特征。 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是维护人民根本利益的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 有事好商量,

25、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是人民民主的真谛人民民主的真谛。 在我国,人民当家作主从来就不是一句口号、一句空话,而是落实在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之 中的。 第第 7 7 页(共页(共 1919 页)页) 5、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有什么重要意义? 有助于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实现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和谐稳定、国家繁荣富强。 6、我国实行人民民主的重要形式有哪些? 发展选举民主,保障人民通过选举、投票行使权利。 发展协商民主,推动人民内部各方面在决策之前和决策之中进行充分协商,尽可能取得一致意见。 协商民主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 7、在我国,保障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有哪些? (1) 人

26、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掌握国家政权、行使权力的根本途径根本途径。 (2)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 这项制度强调通过充 分协商,求同存异,找到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心圆。 (3)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是独具中国特色的实现民族平等、 保障少数民族合法权利的基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 (4) 实行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发展基层民主基层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基础基础。 3.2 3.2 参与民主生活参与民主生活 8、公民参与的内涵

27、和要求分别是什么? (1 1)内涵:)内涵:公民参与是社会主义民主的要求,也是公民的一项权利。公民依照法律法规,通过各种 途径,以不同形式参与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实现民主权利,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2 2)要求:)要求:公民参与民主生活,需要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建设。随着 人民民主实践的不断探索,公民参与民主生活的形式会愈加丰富,民主参与的直接性和有效性也将不 断增强。 9、公民行使民主权利的形式有哪些? (1) 民主选举民主选举是人民实现民主权利的一种重要形式。 (2) 民主决策民主决策是保障人民利益得到充分实现的有效方式。 (3) 民主监督民主监督是公民参与民主生活

28、、行使公民监督权的具体体现。 10、民主选丼的形式、原则和要求分别是什么? (1)形式: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等额选举和差额选举等。 (2)原则:都要遵循公开、公平、公正原则, (3)要求:公民要积极、主动、理性地参与民主选举。 11、民主决策的要求有哪些?其制度保障有哪些? (1)要求:保证广泛的公民参与,决策方认真听取各方意见,集中民智,促进决策的科学化。 (2)制度保障:社情民意反映制度、专家咨询制度、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社会听证制度等。 12、民主监督的有何重要意义?(公民行使监督权的重要意义) 有利于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改进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克服官僚主义,防止滥用权力,预防腐 败

29、。 有助于增强公民的参与意识,激发公民的参与热情。 有利于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 13、公民行使监督权的途径和方式有哪些? (1)通过人大代表人大代表或直接向人大常委会人大常委会反映问题; (2)采用书信、电子邮件、电话、走访等形式,向有关部门反映问题向有关部门反映问题; (3)通过电视、广播、报刊等向媒体反映问题向媒体反映问题。 14、公民应怎样正确行使监督权? 要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正确行使,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和其他公民合法权利; 要实事求是,以事实为依据,如实反映情况,必要时出示证据和各种证明材料; 投诉和举报时,不得捏造或者歪曲事实进行诬告陷害,也不能采用贴大字报

30、、聚众闹事等方法。 15、为什么增强公民的民主意识? 第第 8 8 页(共页(共 1919 页)页) 在现代社会,民主应该成为公民的一种生活方式和生活态度。 一个国家和社会民主生活的质量和水平,与公民的民主意识密切相关。 一个国家拥有什么素养的公民,就会有什么样的未来。增强我国公民的民主意识,有利于完善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民主,也是社会主义制度生命力的重要保证。 16、公民如何正确参与民主生活? 要求具有社会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不断增强分析判断能力,以理性、公正、客观的态度全面、深 刻、辩证地看待问题,立场正确、逻辑清晰地表达观点和意见,逐步提高依法有序参与民主生活的能 力。 (是“参与民主生活

31、的要求”的答案) 公民要自觉遵守宪法,始终按照宪法原则和精神参与民主生活。 公民要不断积累民主知识,形成尊重、宽容、批判和协商的民主态度。 公民要通过依法参与公共事务,在实践中逐步增强民主意识。 (是“如何增强民主意识”的 答案) 易错点拨 参与民主生活参与政治生活。我国公民参与民主生活,是通过各种途径、各种形式,参与管理国家 和社会事务,不能说“公民直接管理国家事务” ,我国公民没有决策权。 四、关键词:法治四、关键词:法治 依法治国(依法治国(4.1 4.24.1 4.2) 第四课第四课 建设法治中国建设法治中国 4.1 4.1 夯实法治基石夯实法治基石 1、为什么选择走法治道路?(实行依

32、法治国的原因) 法治能够为人们提供良好的生活秩序,让人们能够建立起一个基本、稳定、持续的生活预期,保 障人们在社会各个领域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使人们安全、有尊严地生活。 追求并奉行法治已经成为现代世界各国的共识。 法治是现代政治文明的核心现代政治文明的核心,是发展市场经济、实现强国富民发展市场经济、实现强国富民的基本保障,是解决社会矛盾、维解决社会矛盾、维 护社会稳定、实现社会正义护社会稳定、实现社会正义的有效方式。 走法治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选择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选择。 2、法治的要求有哪些? (1)实行良法之治良法之治。 (良法应当反映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意志和利益

33、,反映社会的发展规律,程序正当,符 合公平正义要求,维护个人的基本权利,促进人与社会的共同发展,最大程度地维护社会秩序、增进人 民福祉。 ) (2)实行善治实行善治。(法治建立在民主政治基础上,通过赋予公民更多的参与公共活动的机会和权利,实现公 共利益的最大化。 ) 3、推进法治进程 (1)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高度重视法治建设。 (2)党的十五大把依法治国依法治国确定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基本方略方略, 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建设。 (3)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对中国法治 建设作出新的

34、战略部署,绘就了中国法治新蓝图。 4、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5、全面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新十六字方针) :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6、怎样建设法治中国?(国家角度) 建设法治中国,要努力使每一项立法都得到人民群众的普遍拥护,使每一部法律法规都得到严格执 行,使每一个司法案件都体现公平正义,使每一位公民都成为法治的忠实崇尚者、 自觉遵守者和坚定捍 卫者。(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坚持党的领导、 人民当家作主人民当家作

35、主、 依法治国依法治国有机统一。 第第 9 9 页(共页(共 1919 页)页) 4.2 4.2 凝聚法治共识凝聚法治共识 7、全面理解我国政府 (1)作用:管理社会生活;提供公共服务。 (2)权力来源:人民 (3)宗旨:为人民服务宗旨:为人民服务 (4)工作原则:对人民负责,为人民谋利益。 8、什么是法治政府? 法治政府就是按照法治原则运作的政府,政府的各项权力都应该在法治轨道上运行。 9、依法行政的重要性(地位) 、要求、核心 (1)重要性(地位) :依法行政是现代法治政府行使权力普遍奉行的基本准则基本准则。 (2)要求:要求政府及其工作人员在行使行政权力、管理公共事务时必须由宪法和法律宪

36、法和法律授权,并且依 据宪法和法律的规定正确行使权力。 (3)核心:规范政府的行政权规范政府的行政权。 (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国的重要环节。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国的重要环节。但不能认为“只要政府依法行政就能建成法治国家” 。 ) 10、怎样建设法治政府? (1)政府: 政府依法行政,全面推进政务公开,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促进政府决策 科学化和民主化。 建设法治政府,必须依法行政,防范行政权力的滥用,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提高政府公 信力,从而推进民主法治建设进程。 (2)个人:公民也要积极参与,献计献策,主动监督,促进政府依法行政。 11、怎样厉行法治?(厉行法治的要求)

37、(1)厉行法治是对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要求。全体社会成员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行使权利,履行 义务。坚持厉行法治,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2)公民:要增强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意识,弘扬法治精神,强化规则意识,树立正确的权利义务观念。 (3)政府:各级党和政府及其工作人员要带头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 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应对风险的能力。 (4)全社会: 需要加强法治宣传,弘扬法治精神,共同营造良好的法治文化环境,在全社会鲜明地树立起 “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法治文化导向。 (5)厉行法治要坚持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国家和社会治理需要

38、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既 重视发挥法律的规范作用,又重视发挥道德的教化作用。 12、德治与法治的关系是怎样的? 国家和社会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既重视发挥法律的规范作用,又重视发挥道德的教 化作用。 以法治体现道德理念,强化法律对道德建设的促进作用;以道德滋养法治精神,强化道德对法治文 化的支撑作用。 法律与道德相辅相成,法治与德治相得益彰。法律与道德相辅相成,法治与德治相得益彰。 易错点拨 1、建设法治中国要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和全民守法,四者有机统一,缺一不可。不 能认为“实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就能建成法治中国”。 2、我国立法时,征求公民的意见,公民可以

39、给立法提意见或建议,有利于实现科学立法、民主立法, 但我国公民没有立法权,不能说“公民在行使立法权” 。 3、严格执法是对执法人员的要求,公民没有执法权,不能说“公民依法打击犯罪” 。 第第 1010 页(共页(共 1919 页)页) 育才实验学校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知识归纳 第三单元 文明与家园 关键词:中华文化关键词:中华文化 中华传统美德中华传统美德 民族精神民族精神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第五课第五课 守望精神家园守望精神家园 5.1 5.1 延续文化血脉延续文化血脉 1、中华文化的产生、内容和特点 P59 (1)产生:各族人民各族人民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 (2)

40、内容:语言文字、文化典籍、科技工艺、文学艺术等。 (3)特点:源远流长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博大精深。 2、中华文化能够薪火相传、一脉相承的重要原因 P59 中华文化具有应对挑战、与时俱进的创造力和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包容力。 3、为什么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性)P58-61 中华文化凝聚着中华民族共同经历的奋斗历程奋斗历程, 蕴含着中华民族共同培育的民族精神民族精神, 贯穿着中华 民族共同坚守的理想信念理想信念,是中华民族共同创造的精神家园精神家园。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灵魂。 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精神追求, 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精神

41、标识, 为中华民族的伟大 复兴提供精神动力精神动力。 中华文化独一无二的理念、 智慧、 气度、 神韵, 增添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内心深处的自信和自豪自信和自豪。 4、怎样正确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P60 新时代,延续文化血脉需要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 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 5、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应该怎么做?【拓展】 (1)国家: 制定并完善保护传统文化的法律法规; 加大保护传

42、统文化的资金投入; 开发与保护相结合,大力发展传统文化旅游产业; 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举办经典诵读、国学讲堂活动,开展全民阅读活动; 增强与世界文明交流、对话的意识,不断丰富和发展中华文化,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第第 1111 页(共页(共 1919 页)页) (2)社会: 充分发挥媒体的作用,加强宣传教育,增强人们对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 鼓励继承、发扬民间艺术与风俗。 (3)个人: 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积极主动学习优秀传统文化; 保护本民族文化,珍爱自己的精神家园; 做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者、弘扬者、建设者; 宣传优秀传统文化,让世界了解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43、 取其精华,弃其糟粕,紧跟时代发展要求,不断为之增添新的富有生命力的内容; 坚持批判性继承,善于辨别消极文化并自觉加以抵制。 6、为什么要坚定文化自信?P61 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是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是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内涵) 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坚定文化自信,事关国运兴衰国运兴衰、文化安全文化安全和民族精神的传承发展民族精神的传承发展。 7、文化自信的来源有哪些?【知识拓展】 不仅来自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积淀、传承与创新、发展,更来自于当今中国特

44、色社会主义的蓬勃 生机,来自于实现中国梦的光明前景。 文化的优秀、 国家的强大、 人民的力量, 是我们文化自信的强大底气, 是文化自信的水之源木之本。 8、如何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如何坚定文化自信)P62 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继承革命文化,发 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 9、中华传统美德的形成、特点及内容。P6263 (1)形成:中华民族创造出灿烂的文化,形成了代代相传的美德。 (2)特点:内涵丰富内涵丰富,博大精深博大精深。 (3)内容:忧国忧民、道济天下的爱国情怀;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奋

45、进品格; 自尊互敬、助人为乐的和乐风范;诚信守法、见利思义的高尚情操; 孝敬父母、尊敬师长的伦理规范;律己宽人、扬善抑恶的处世准则;等等 10、为什么要弘扬中华传统美德?P6264 地位: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文化的精髓中华文化的精髓。 作用:蕴含着丰富的道德资源道德资源,熔铸了中华民族坚定的民族志向民族志向、高尚的民族品格民族品格和远大的民族理民族理 想想,是世代相传的民族智慧民族智慧,是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精神力量精神力量。 影响:中华传统美德已经融入中华民族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行为方式和风俗习惯,成为一种文文 化基因化基因,也是五千多年中华文明的精华所在精华所在。

46、 11、青少年践行中华传统美德的要求及具体做法。P65 美德的力量在于践行。 (1)要求: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 倡导向上向善、孝老爱亲、忠于祖国、忠于人民,必须身体力行。 (2)具体做法:了解和宣传中华传统美德,学习古今具有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英雄人物事迹; 在日常生活中认真践行中华传统美德,如热爱祖国、孝敬父母、尊敬师长、诚信守 法、自强不息、助人为乐等。 5.2 5.2 凝聚价值追求凝聚价值追求 第第 1212 页(共页(共 1919 页)页) 12、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 P67 在五千多年的发展历程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团结统一

47、、爱好和平爱好和平、勤劳勇敢勤劳勇敢、自自 强不息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注:时代精神的核心是改革创新) 13、爱国主义的地位和本质 P67 地位: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维护民族独立和民族尊严的强大精神动力精神动力。 本质:坚持爱国和爱党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爱社会主义高度统一。 14、中华民族精神的品格和典型表现 P68 中华民族精神具有与时俱进与时俱进的品格。 它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表现,并随着时代进步不断丰富和发展。如: (1)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等; (2)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大庆精神、雷锋精神、焦裕禄精神、“两弹一星”精神等; (3

48、)改革开放时期:抗洪精神、载人航天精神、抗震救灾精神等。 15、为什么要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民族精神的重要性/作用)P6769 (1)必要性:民族精神是民族的“魂魄”民族的“魂魄” 。一个民族要生存和发展,就要有昂扬向上的民族精神。一 个民族如果没有振奋的民族精神,没有坚定的民族志向和理想,就会失去凝聚力和生命力,就难以屹 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2)作用:伟大民族精神始终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强大精神支柱强大精神支柱,是维系我国各族人 民世世代代团结奋斗的牢固精神纽带牢固精神纽带,是激励中华儿女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的不竭精神动力不竭精神动力。 16、怎样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弘扬民

49、族精神有哪些表现?) P69 表现在国家危难国家危难、民族危亡民族危亡的紧要关头能够挺身而出、舍生忘死、前赴后继; 表现在他人生命他人生命、财产遇到危险财产遇到危险的关键时刻能够见义勇为、扶危济困、无私奉献; 表现在日常学习工作中日常学习工作中的勤勤恳恳、任劳任怨、敬业创优。 从自己自己做起、从现在现在做起、从小事小事做起,自觉高扬民族精神。 17、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是什么?P71 国家层面: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社会层面:自由、平等、公正、法治 个人层面: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18、为什么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P70-7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仅是中国人民在共同生活中形成的价值共识, 而且吸收了世界文明的有益成 果,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人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当代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 [信息技术2.0微能力]:小学三年级英语下(第五单元)Meet fruit-中小学作业设计大赛获奖优秀作品[模板]-《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docx [信息技术2.0微能力]:小学三年级英语下(第五单元)Meet fruit-中小学作业设计大赛获奖优秀作品[模板]-《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docx
  • [信息技术2.0微能力]:小学四年级英语上(第五单元)Order-中小学作业设计大赛获奖优秀作品[模板]-《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docx [信息技术2.0微能力]:小学四年级英语上(第五单元)Order-中小学作业设计大赛获奖优秀作品[模板]-《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docx
  • [信息技术2.0微能力]:小学三年级英语下(第三单元)The zoo log-中小学作业设计大赛获奖优秀作品[模板]-《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docx [信息技术2.0微能力]:小学三年级英语下(第三单元)The zoo log-中小学作业设计大赛获奖优秀作品[模板]-《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docx
  • [信息技术2.0微能力]:小学三年级英语下(第五单元)-中小学作业设计大赛获奖优秀作品[模板]-《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docx [信息技术2.0微能力]:小学三年级英语下(第五单元)-中小学作业设计大赛获奖优秀作品[模板]-《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docx
  • [信息技术2.0微能力]:小学四年级英语上(第四单元)-中小学作业设计大赛获奖优秀作品[模板]-《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docx [信息技术2.0微能力]:小学四年级英语上(第四单元)-中小学作业设计大赛获奖优秀作品[模板]-《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docx
  • [信息技术2.0微能力]:小学三年级英语上(第四单元)Animals On The Farm-中小学作业设计大赛获奖优秀作品[模板]-《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docx [信息技术2.0微能力]:小学三年级英语上(第四单元)Animals On The Farm-中小学作业设计大赛获奖优秀作品[模板]-《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docx
  • [信息技术2.0微能力]:小学四年级英语下(第四单元)-中小学作业设计大赛获奖优秀作品[模板]-《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docx [信息技术2.0微能力]:小学四年级英语下(第四单元)-中小学作业设计大赛获奖优秀作品[模板]-《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docx
  • [信息技术2.0微能力]:小学三年级英语下(第二单元)-中小学作业设计大赛获奖优秀作品[模板]-《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docx [信息技术2.0微能力]:小学三年级英语下(第二单元)-中小学作业设计大赛获奖优秀作品[模板]-《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docx
  • [信息技术2.0微能力]:小学三年级英语上(第三单元)-中小学作业设计大赛获奖优秀作品[模板]-《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docx [信息技术2.0微能力]:小学三年级英语上(第三单元)-中小学作业设计大赛获奖优秀作品[模板]-《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docx
  •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 > 道德与法治 > 统编/部编版 > 九年级上册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统编人教版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提纲.doc)为本站会员(alice)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