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部编道德与法治九年级部编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上册知识点汇总知识点汇总 第一单元第一单元 富强与创新富强与创新 1.改革是一场深刻的革命,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成果,实现共同富裕是党和政 府对人民的庄严承诺。 2.创新是民族进步之魂,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第一课第一课 踏上强国之路踏上强国之路 坚持改革开放坚持改革开放 3.强国富民成为一百多年来中华民族矢志不渝的奋斗目标。 4.1978 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的历史征程。 5.我国逐步确立了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6.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坚持改革开放,是我们的强国之路。只有改革开 放,才能发展中国、
2、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 7.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8.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的关键一招。 9.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已成为社会共识。 10.改革开放以来的成就有哪些? 城乡就业规模持续扩大;人民收入较快增长;家庭财产稳步增加;城乡社会保 障制度逐步建立和完善;扶贫工作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 11.改革开放是中国和世界共同发展进步的伟大历程,不仅深刻改变了中国,也 深刻影响了这世界,中国已成为影响世界的重要力量。 12.中国的腾飞证明,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13.2017 年 10 月召
3、开的党的十九大宣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走向共同富裕走向共同富裕 14.进入新时代, 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15.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推进国家治理 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16.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 17.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我们应该怎么做? 坚定不移地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落实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 转换增长动力,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经济持续 健康发展。 18.我国经济发展面临哪些挑战? 区域发展不平衡
4、;城镇化水平不高;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协调。 19.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 20.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 21.改革创新精神是什么样的? 与时俱进、锐意进取、勤于探索、勇于实践。 22.衡量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不仅要看经济发展,而且要看发展成果是否惠及 全体人民,人民的合法权益是否得到切实保障。 23.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内涵? 强调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让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引领全体人 民携手迈入全面小康社会,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 24.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党的奋斗目标。 25.为了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党和政府采取了哪
5、些做法? 提高就业质量和人民收入水平; 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实施健康中国战略;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 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使人民获得敢、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 可持续。 26.发展的根本目的就是增进民生福祉。 第二课第二课 创新驱动发展创新驱动发展 27.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28.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源泉,也是中华民族最 深沉的民族禀赋。 创新改变生活创新改变生活 29.生活处处有创新。创新是一种生活方式。是个人的创意行为,也是团队、集 体的创造活动。 30.创新给我们带来惊喜,让我们获得成就感
6、。 31.生活的各个领域都需要创新,也都可以创新。 (如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制 度创新) 32.创新让生活更美好。创新是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重要力量。 33.时代发展呼唤创新,创新已成为世界主要国家发展战略的重心。 34.2012 年,党的十八大提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2016 年,党中央、国务院提出到 2050 年建成世界科技创新强国。 35.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适应和引领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现实需要。 36.我国改革开放事业进入攻坚克难的关键时期, 更加呼唤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 创新永无止境创新永无止境 37.科技创新能力已经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 38.我国在科技方面的国
7、情: 在尖端技术的掌握和创新方面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一些重要领域走在世界前 列。从整体上看,我国仍面临创新能力不强、科技发展总体水平不高、科技对 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力不足、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等 等。 39.怎样建设创新型国家? 必须落实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形成有利 于创新的治理格局和协同机制,搭建有利于创新的活动平台和融资平台,营造 有利于创新的舆论氛围和法治环境。 40.百年大计, 教育为本。 教育是民族振兴、 社会进步的基石, 是提高国民素质、 培养创新型人才、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寄托着亿万家庭对美好生活 的期盼。为加快实施创新
8、驱动发展战略,国家对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41.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育事业获得了哪些巨大发展? 教育改革全面推进;教育普及程度明显提高;教育公平取得重要进展;教育质 量稳步提升。 42.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必须坚持什么方针? 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 43.当今社会,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理念深入人心。每个人都是创新者,都是 创业者。 44.企业是社会创新的重要力量。提升创新能力是企业持续发展之基、市场制胜 之道。 45.创新精神的表现有哪些? 表现为敢为人先、敢于冒险的勇气和自信;表现为探索新知的好奇心和挑战权 威的批判精神;表现为承受挫折的坚强意志和沟通合作的团队精神;表现为舍
9、 我其谁的责任担当和造福人类的济世情怀。 46.保护知识产权就是尊重创造、保护创新。 47.创新的目的就是增进人类福祉,让生活更美好。 第二单元第二单元 民主与法治民主与法治 48.作为一种政治实践和价值理念,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 49.发展人民民主,必须坚持全面依法治国。 50.推进法治国家, 法治政府, 法治社会一体建设, 是建设法治中国的时代要求。 51.民主当以人民利益为重,法治当以公平正义为念。 第三课第三课 追求民主价值追求民主价值 52.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就是人民当家作主。 53.社会主义民主的目的就是保障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生活在民主国家 54.民本思想,至今仍然是中
10、国民主价值追求的重要思想源头。 55.一般来说,民主在价值上要求大多数人当家作主,民主价值的实现要靠民主 形式和民主制度的建立。 56.中国革命的胜利就是人民民主的胜利。 57.建设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实现社会公平正义,已成为全体中国人 民的共同价值追求。 58.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 59.人民当家作主的意义:人民的意愿得到充分反映,人民的合理要求得到充分 实现,人民的全法权利得到充分保障,人民的创造活力得到充分激发。 60.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是一种新型的民主,是维护人民根本利益的最广泛,最真 实,最管用的民主。 61.社会主义民主的意义:有助于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
11、发展,实现人民安居乐 业,社会和谐稳定,国家繁荣富强。 62.人民民主的真谛: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 63.我国人民民主的两种形式:选举民族和协商民主。 64.协商民主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 65.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有哪些?各自的地位是什么?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根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 制度基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 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基础)。 参与民主生活参与民主生活 66.公民参与的含义及意义或地位:公民依照法律法规,通过各种途径,以不同 的方式参与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实
12、现民主权利,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是社 会主义 民主的要求,也是公民的一项权利。 67.我国公民参与民主生活的方式: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监督。 68.民主选举的地位,形式、原则和要求各是什么? 地位:民主选举是人民实现民主权利的一种重要形式。 形式: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等额选举和差额选举。 原则:遵循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 要求:要积极、主动、理性地参与民主选举。 69.民主决策的地位、形式和要求。 地位:是保障人民利益得到充分实现的有效方式。 形式:社情民意反映制度,专家咨询制度、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社会听证 制度。 要求:保证广泛的公民参与,决策方认真听到各方意见,集中民智,促进决策
13、 的科学化。 70.民主监督的地位及意义。 地位:是公民参与民主生活、行使公民监督权的具体体现。 意义:有利于国家机关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改进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克服官 僚主义,防止滥用权力,预防腐败。有助于提高公民的参与意识,激发公民的 参与热情。 71.在现代社会,民主应该成为公民的一种生活方式和生活态度。 72.公民参与民主生活的要求有哪些? 我国公民参与民主生活,要有社会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以理性、公正、客观 的态度全面、深刻、辩证地看问题,以立场正确、逻辑清晰地表达观点和意见, 逐步提高依法有序参与民主生活的能力 73.公民如何增强民主意识? 首先,公民要自觉遵守宪法,始终按照宪法原则
14、和精神参与民主生活。 其次,公民要不断积累民主知识,形成尊重、宽容、批判和协商的民主态度。 最后,公民要通过依法参与公共事务,在实践在逐步增强民主意识。 74.增强公民意识的意义是什么? 有利于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也是社会主义制度生命力的重要保证。 第四课第四课 建设法治中国建设法治中国 75.法治是人类社会进入现代文明的重要标志。 夯实法治基石夯实法治基石 76.法治的含义及意义: 含义:法治意味着依法治理。 意义:对个人:法治能够为人们提供良好的生活秩序;让人们能够建立起基本、 稳定、 持续的生活预期; 保障人们在社会各个领域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 使人们安全、有尊严地生活。 对
15、社会:是发展市场经济、实现强国富民的基本保障,是解决社会矛盾、维护 社会稳定、实现社会正义的有效方式。 对国家:法治是现代政治文明的核心。走法治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 必然选择。 77.法治的要求有哪些? 要求实行良法之治;要求实行善治。 78.什么是善治? 法治建立在民主政治基础上,通过赋予公民更多的参与公共活动机会和权利, 实现公共利益的最大化。 79.良法的含义: 反映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意志和利益, 反映社会发展规律, 维护公民的基本权利, 符合公平正义的要求,促进人与社会的共同发展。 80.党的十五大把依法治国确定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81.法治进程: 1978 年党的
16、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的要求。 1997 年党的十五大提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 法治国家。 2012 年党的十八大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2017 年党的十九大提出成立中央全面依法治国领导小组。 2018 年成立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 82.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 83.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实现科学立法、严 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84.怎样建设法治中国? 建设法治中国,要努力使每一项立法都得到人民群众的普遍拥护;使每一部法 律法规都得到严格执行;使每一个司
17、法案件都体现公平正义,使每一位公民都 成为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和坚定捍卫者。 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 依法治国有机统一。 85.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本质上是法治经济。 凝聚法治共识凝聚法治共识 86.政府的权力来源于人民。政府的宗旨是为人民服务。政府的工作要对人民负 责,为人民谋利益。 87.党的十八大把“法治政府基本建成”确立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一个重要目 标。 88.法治政府的含义: 就是按照法治原则动作的政府,政府的各项权力都应该在法治的轨道上运行。 89.依法行政是现代法治政府行使权力普遍奉行的基本准则。 90.依法行政的要求: 要求政
18、府及其工作人员在行使行政权力、管理公共事务时必须由宪法和法律授 权,并且根据宪法和法律的规定正确行使权力。 91.依法行政的核心是依法规范政府的行政权。 92.如何建设法治政府? 要求政府及其工作人员在行使行政权力、管理公共事务时必须由宪法和法律授 权,并且根据宪法和法律的规定正确行使权力。依法行政的核心是依法规范政 府的行政权。 推进政务公开。政府保证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促进政府 决策科学化和民主化。防范政府权力的滥用。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 提高政府公信力,从而推进民主法治建设进程。 公民也要积极参与、献计献策、主支监督、促进政府依法行政。 93.什么是厉行法治?
19、厉行法治是对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要求。全体社会成员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 内行使权利、履行义务。 94.全面依法治国必须坚持厉行法治,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 民守法。 95.厉行法治的要求有哪些? 对现代社会的公民的要求:要增强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意识,弘扬法治精 神,强化规则意识,树立正确的权利义务观念。 对政府及其工作人员的要求:要率先做尊法守法的榜样,带动其他公民,共同 守法。 对社会主义的要求:需要加强法治宣传,共同营造良好的法治文化环境。在全 社会鲜明地树立起“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法治文化导向,实现社会的有序、 公平,正义。 96.法律与道德的相互作用: 国家和社会治理
20、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既重视发挥法律的规范作用, 又重视发挥道德的教化作用。以法治体现道德理念。强化法律对道德建设的促 进作用:以道德滋养法治精神,强化道德对法治文化的支撑作用。法律与道德 相辅相成,法治与德治相得益彰。 第三单元第三单元 文明与家园文明与家园 97.文明是社会进步的状态,凝结着民族的价值追求。 98.新中国成立起来,我国的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 文明(五个文明)得到提升。 99.保护自然环境就是保护人类自己,建设生态文明就是造福人类。 100.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 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
21、跟的坚实根基。 延续文化血脉延续文化血脉 101.中华文化的内容特点:独具特色的语言文字,浩如烟海的文化典籍,名扬 世界的科技工艺,异彩纷呈的文学艺术等,共同组成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中 华文化的特点)的中华文化。 102.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 103.中华民族的精神标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精神动力)是什么?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104.中华文化虽历经沧桑而能薪火相传、一脉相承的重要原因是什么? 它具有应对挑战、与时俱进的创造力和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包容力。 105.新时代如何传承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立足当
22、代中国现实,结合时代 条件,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 106.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 107.文化自信的含义。 文化自信是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是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是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108.我们文化自信的强大底气,文化自信的水之源木之本是什么? 文化的优秀、国家的强大、人民的力量。 109.如何增强文化自信? 既要夯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根基,薪火相传,代代守护;又要推动中华优秀传 统文化在日新月异的社会生活中与时俱进,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还 要跨越时空战展示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在交流互鉴中丰富
23、发展。 110.中华传统美德的地位和作用 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文化的精髓,蕴含着的道德资源,熔铸了中华民族坚定的 民族志向、高尚的民族品格和远大的民族理想,是代代相传、世世发展的民族 智慧,是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精神力量。中华 传统美德内涵丰富,博大精深。 中华传统美德已经融入中华民族的思维方式、 价值观念、 行为方式和风俗习惯, 成为一种道德文化的遗传基因,也是五千多年中华文明的精华所在。 111.中华传统美德包括哪些? 有忧国忧民、道济天下的爱国情怀;有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奋进品格;有自 尊互敬、助人为乐的和乐风范;有诚信守法、见利思义的高尚情操;有孝敬父 母、尊敬
24、师长的伦理规范;有律已宽人、扬善抑恶额的处世准则等等。 112.如何弘扬中华传统美德? 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青少年责无旁贷;倡导 向上向善、孝老爱亲、忠于祖国、忠于人民,青少年必须身体力行。 凝聚价值追求凝聚价值追求 113.民族精神是民族的“魂魄”。 114.民族精神的作用及意义 民族精神是民族的“魂魄”。一个民族要生存和发展,就要有昂扬向上的民族 精神。一个民族如果没有振奋的民族精神,没有坚定的民族志向和理想,就会 失去凝聚力和生命力,就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伟大的民族精神始终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和强大精神支柱,是维系 我国各族人民世世代代团结奋斗的
25、牢固精神纽带,是激励中华儿女为实现中国 梦而奋斗的不竭精神动力。 115.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及特点 内涵:中华民族精神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 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特点:中华民族精神具有与时俱进的品格。它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表 现,并随着时代进步不断丰富和发展。 116.民族精神在各个时期得到的丰富和发展有哪些?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大庆精神、雷神精神、焦裕禄精神、“两弹一星” 精神; 在改革开放时期:抗洪精神、载人航天精神、抗震救灾精神。 117.怎样传承和弘扬民族精神? (1)表现在
26、在国家危难、民族危亡的紧要关头能够挺身而出、舍生忘死、前仆后 继。 (2)表现在在他人生命、财产遇到危险的关键时刻能够见义勇为、扶危济困、无 私奉献。 (3)表现在日常学习工作中的勤勤恳恳、任劳任怨、敬业创优。 118.价值观是文化最深层的内核。 119.中国特色的价值观的源泉是什么? 中国独特的文化传统、独特的历史命运、独特的基本国情。 120.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义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仅是中国人民在共同生活中形成的价值共识,而且吸收 了世界文明的有益成果,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 国家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人评判是非曲 直的价值标准。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7、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的价值导向,又是实现中华名族伟大复兴的价值引领社会主义核心价 值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引领社会全面进步。 12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是什么?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 122.如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做到落细、落 小、落实。 青少年要自觉做到勤于学习、敏于思考,注重修养、勇于实践,明辨是非、善 于选择、认真做事、踏实做人。 第六课第六课 建设美丽中国建
28、设美丽中国 123.面对人口资源环境的挑战,中国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积极调整人口政 策;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走绿色发展道路,建设生态文明。 正视发展挑战正视发展挑战 124.人口问题已经成为一个日益严峻的全球性问题,成为人类社会面临的重大 挑战之一。人口问题始终是我国面临的全局性、长期性、战略性问题。 125.我国人口的现状及其特点 现状: 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这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重要国情。 人口现状的基本特点:人口基数大,人口素质偏低。 人口现状的新的特点:人口增速趋缓、出生率低、老龄化加剧、男女性别比失 衡、城乡分布不均衡、“独生子女”社会问题凸显等。 12
29、6.我国为什么必须长期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 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人中问题加重了资源和环境的压力,也带来了 严重的社会问题。 人口问题始终是我国面临的全局性、长期性、战略性问题。在未来相当长的时 期内,我国人口众多的基本国情不会根本改变,人口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压力不 会根本改变,人口与资源环境的紧张关系不会根本改变。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必 须长期坚持。 国家推行计划生育,使人口的增长同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相适应有效地缓解了 人口对资源、环境的压力,有力地促进了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 127.2016 年,我国开始全面实施一对夫妻可生育两个子女政策。 128.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严峻挑战包括哪些
30、? 资源日益短缺,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之间的 矛盾日益突出。 129.我国的资源方面的国情。(现状及其特点) (1)我国自然资源丰富,总量大,种类多,但人均资源占有量少,开发难度大, 总体上资源紧缺。 (2)长期以来,我国资源开发利用不尽合理、不够科学,依靠消耗大量资源换气 经济发展的现象突出,由此造成的浪费、损失、污染和破坏都很严重。我国的 资源形势非常严峻。 130.我国环境问题的表现有哪些? 我国环境形势不容乐观。一些地方、一些领域由于没有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 环境保护的关系,加上工业化进程加快、资源短缺、人口基数大等问题所产生 的多重叠加效应,使得我国环境问
31、题愈加严重。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 等各类环境污染呈高发态势,称为民心之痛、民心之患。 131.人口资源环境问题的影响是什么? 环境恶化加剧自然灾害的发生,严重破坏省调平衡,威胁着人民的生命安全和 身体健康。人口资源环境问题制约着经济社会发展。 132.如何解决人口资源环境问题? 坚持绿色发展,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是我们的 必然选择。 共筑生命家园共筑生命家园 133.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人类面对生态危机做出的智慧选择。 134.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生态文明作为一种新型的社会文明形 态,是人类的共识,也是时代的选择。建设生态文明就是造福人类。 13
32、5.怎样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建设生态文明? 要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 和谐共生为目标。 要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使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清; 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实现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 当代中国的发展共识。 136.走绿色发展道路,建设生态文明,实现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当代中国的 发展共识。 137.怎样坚持绿色发展道路,建设生态文明? (1)处理发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 (2)坚持绿色富国,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经济发展带来的环境效益。坚持绿色 惠民, 将良好生态环境作为最普惠的发生福祉, 激发人民
33、群众的绿色创造热情, 实现绿色富国之梦。 (3)走绿色、循环、低碳发展之路,要坚持节约优先、自然恢复的原则,大力倡 导节能、环保、低碳、文明的绿色生产生活方式,让绿色发展理念渗透到人们 日常生活细节中,成为每个社会成员的自觉行动。 (4)严守资源消耗上限、环境质量底线、生态保护红线。 (5)走绿色发展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经济繁荣、生态 良好、人民幸福。 138.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既要绿水 青山,也要金山银山。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第四单元第四单元 和谐与梦想和谐与梦想 139.中华文化崇尚和谐,蕴含着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协和万邦的国际
34、观、和而 不同的社会观、人心和善的道德观。 140.完成祖国统一, 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 是两岸中华儿女的共同使命。 141.中国梦,向世人宣示了国家的追求、民族的向往、人民的期盼,是中华民 族团结奋斗的最大公约数。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 聚中国力量。 第七课第七课 中华一家亲中华一家亲 促进民族团结促进民族团结 142.我国是一个统一的民族国家。各民族的人口分布呈现大散居,小聚居,交 错杂居的特点。 143.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 民族平等、发展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 144.新型的民族关系: 平等团结互助和谐。 145.加强和巩固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统一,是中华
35、民族的最高利益。 146.增进民族团结、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必由之路是什么? 加快民族地区经济社会主义发展, 逐步缩小发展差距, 促进民族地区共同繁荣, 是增进民族团结、发展社会主义关系的必由之路。 147.民生是人民幸福之基、社会和谐之本。 148.为加快民族地区经济社会文化发展,国家采取了哪些措施? (1)经济社会:长期以来,党和国家在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大力支持民族地 区的经济社会发展。 (2)社会民生:国家支持民族地区发展教育,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初步建立基 本医疗保障制度,从而促进民族关系更加融洽,社会更加和谐稳定,人民群众 有更多的获得感。 (3)民族文化:国家大另行扶持少数民
36、族文化的保护、继承、创新和发展工作, 积极促进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使少数民族文化获得前所未有的发展。 维护祖国统一维护祖国统一 149.怎样维护国家统一、反对分裂? (1)反对分裂,就要维护国家统一、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 (2)反对分裂,就要反对一切形式的民族分裂活动,尤其要坚决反对借民族和宗 教之名搞暴力恐怖活动。 (3)反对分裂,就要维护国家安全。 (4)维护国家统一,反对分裂,是爱国主义精神的具体体现,是每个公民义不容 辞的责任。 150.国家安全是安邦定国的重要基石。国泰民安是人民群众最基本、最普遍的 愿望。 151. “一国两制”的含义 含义:“一国两制”是“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
37、简称。“一个国家” ,是指 中国是统一的国家,主权和领土不容分割。“两种制度”是指在坚持一个中国 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台湾保持原有的资本 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实行高度自治。 152.怎样才能继续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 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必须全面准确贯彻“一国两制”“港人治港” “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方针,严格依照宪法和基本法办事,完善与基本法 实施相关的制度和机制。 153.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全体中华儿女共同心愿,是中华民 族的根本利益所在。 154.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也是实现国家统一 的最
38、佳方式。一个中国原则是两岸关系的政治基础,必须坚持“九二共识”、反 对“台独”。 155.中华文化是两岸同胞血脉相连的精神纽带。 156.怎样才能促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 多走动、多交流、多沟通,增进理解、信任,有助于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 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第八课第八课 中国人中国人 中国梦中国梦 我们的梦想我们的梦想 157.梦想的含义 就是对美好的生活向往,有梦想就有前行的力量。 158.新时代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是什么? 到建党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建国一百年时,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 代化强国。 159.中国梦的意义(作用) 反映了近代以来一代又一代
39、的美好夙愿,揭示了中华民族的历史命运和当代中 国的发展方向,指明了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奋斗目标。 160.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 16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 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 光明前景;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在 21 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在世界 上高高举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 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 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双希望保持自
40、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 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162.新时代的指导思想: 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 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163.两个阶段的奋斗目标指的是什么? (1)从 2020 年到 2035 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 代化。 (2)从 2035 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把我国建成富强民 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共圆中国梦共圆中国梦 164.怎样实现中国梦? (1)必须坚持党的领导,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统筹 推进
41、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协调推进全 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五大发展 理念、五位一体建设和四个全面) (2)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 (3)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 (4)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 165.中国道路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具体内容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 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 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生态文 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
42、富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166.中国精神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 神。 167.中国力量就是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 168.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国家有力量。 169.中国自信、发展自信的根本所在是什么?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 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建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发展了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文化。这是中国自信、民族自信的根本所在。 170.自信的中国人应有的表现是什么? (1)自信的中国人对国家有认同。 (2)自信的中国人对文化有底气。 (3)自信的中国人对发展有信心。 171.怎样做自信的中国人? (1)自信不是妄自尊大,也不是故步自封。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面对各种思想 文化的碰撞和价值观的冲突,我们需要培育理性平和、不卑不亢、开放包容的 心态。 (2)自信的中国人既是梦想家又是实干家,既要胸怀理想又要求真务实,既要满 怀激情又要锲而不舍。 (3)我们不忘初心, 继续前行, 就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 理论自信、 制度自信、文化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