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整体理解 做实研究 规范使用 部编人教版部编人教版初中初中道德与法治道德与法治教材分析与使用建议教材分析与使用建议 我们每一次新的发现, 都离真理更近了一步 用一根绳子沿着地球赤 道紧贴地面一周。如果把这 根绳子增加一公里,绳子会 离地面多高? 独立判断独立判断 深入思考深入思考 主要内容 理解 研究 规范 1 理解 2 研究 3 规范 教材的追求 修订的背景 修订的内容 编写的原则 呈现方式 构建逻辑 栏目使用 教学建议 教材的追求 1.一套说真话的教材 2.以道德的方式进行道德教育的教材 3.以核心素养为指向的教材 4.走向深度学习的教材 学校教育与现实生活的距离在哪里。学校教育与现实生活
2、的距离在哪里。 距离之问,不在于是否“正面”,而在于是否距离之问,不在于是否“正面”,而在于是否 真实。只要真实、就能释放“正能量”;惟有真实。只要真实、就能释放“正能量”;惟有 真实,才能释放“正能量”。真实,才能释放“正能量”。 例如,既有“莺歌燕舞”又有“水深火热”;例如,既有“莺歌燕舞”又有“水深火热”; 既注入“身边的感动”又抨击“身边的丑陋”;既注入“身边的感动”又抨击“身边的丑陋”; 既赋予“正面信息”更为鲜活丰富的内涵,又既赋予“正面信息”更为鲜活丰富的内涵,又 赋予“负面信息”赋予“负面信息” 更为积极向上的意义。更为积极向上的意义。 坚持以正面教育为主,并不讳言反面教育的功
3、能。坚持以正面教育为主,并不讳言反面教育的功能。 学校教育不是只讲正面,社会影响不全是负面。真话与假话学校教育不是只讲正面,社会影响不全是负面。真话与假话 之别,不在于正反与否。之别,不在于正反与否。 所谓所谓输出、传递输出、传递 “正能量”,并不仅仅依赖正面教育。而“正能量”,并不仅仅依赖正面教育。而 是两面都能讲、都该讲。善与恶、荣与辱、是与非,我们的是两面都能讲、都该讲。善与恶、荣与辱、是与非,我们的 坚守和出击,同样旗帜鲜明。非如此,不能形成“正能量”。坚守和出击,同样旗帜鲜明。非如此,不能形成“正能量”。 例如,食品安全、群体性事件、贪腐案件、灾情反思、例如,食品安全、群体性事件、贪
4、腐案件、灾情反思、事故事故 问责等。问责等。 问题在于:不宜动辄“上纲上线”问题在于:不宜动辄“上纲上线”。要。要用用专业的思维,面对专业的思维,面对 真实的情境,反思具体的经验,真实的情境,反思具体的经验,才能理直气壮地坚持正面教才能理直气壮地坚持正面教 育,无所畏惧地进行反面教育。育,无所畏惧地进行反面教育。 修订的背景 02 2011版 课程 标准的修订 01 2001-2016年间 教育决策与教育 改革形势的要求 保持大结构不变,注重局部调整, 精益求精。 完善标准 原则 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强调以社 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充分 体现以人为本,为学生成长服务。 与时俱进 原则 课标修
5、订遵循原则 实验稿(2003) 修订稿(2011) 本课程是为初中学生思 想品德健康发展奠定基础的 一门综合性的必修课程。 思想品德课程是一门以 初中学生生活为基础、以引 导和促进初中学生思想品德 发展为根本目的的综合性课 程。 变化一 强调“以初中学生生活为基础” 变化二 明确 “以引导和促进初中学生 思想品德发展为根本目的” 课程性质变化 明确 “以引导和促进初中学生思想品 德发展为根本目的” 在初中阶段,国家为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公 民而设置的课程;课程目标是适应学生成 长需求,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和 良好的道德品质。 20012001 20102010 20112011 教育改革的
6、新形势与新 要求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试行) 义教阶段修订课程标准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 发展规划纲要(2010- 2020年 德育为先 能力为重 20122012 党的十八大 立德树人 20132013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中华优秀文化 20142014 3月完善中华优秀传 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 4月全面深化课程改 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 任务的意见 五个统筹、核心 素养、学业标准 20142014 10月党的十八届四中 全会 把法治教育纳 入国民教育体系 20162016 教育部 司法部 全国普法办 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 3 唯一的、 重要的依据; 并非逐条 对应,有拆
7、解也有整合。 课程标准课程标准 1 1 大纲是对 初中阶段落 实法治教育 的依据; 比课标要 广。 法治教育大纲法治教育大纲 2 2 教育的内容教育的内容 3 3 落实立德 树人根本任 务,突出社 会责任感、 创新精神、 实践能力。 改革的要求改革的要求 4 4 教材修订中落实的要求 社会主义核 心价值观和优 秀传统文化; 党的十八大 以来历次会议 精神。 明确要求,了解相关文件,更好地理解教材 01 核心价值 观教育 02 遵循并 落实课 程标准 03 与时俱进, 落 实教育改革的 新要求 启示1 修订的内容 3 3 4 4 5 5 2 2 1 1 突出“团队意识和集体荣誉感”的内容要点,在
8、学 生初中生活的起始阶段就帮助学生体会“学校生活 的幸福”和“团结的力量”; 增加了“体会青春期美好”的观点,从了解变化, 悦纳变化的角度帮助学生更全面的认识、更快乐、 更自信地度过青春期; 整合了“学习观念、学习压力、学习方法”的相关 内容,从理论认识到行为实践给学生以全面、具体 的指导; 将“正确认识自己、发掘潜能”等内容与了解“劳 动和职业特点及其独特价值”的内容有机整合起来, 使劳动观念教育更有针对性; 突出了“自救自护”意识与能力的培养,从“灾害 事故”和“非法侵害”两个层面对学生进行防灾自 护的教育; 8 8 9 9 1010 7 7 6 6 强调了“发展自控力”,从发生在学生现实
9、生活中 的“好奇心、从众心理”的角度进行教育;突出 “媒介批评能力”,从利与弊、从个人与他人、集 体和国家,从道德、纪律和法律等不同层面帮助学 生全面认识网络,合理利用网络; 增加了“参与公共生活、公益活动”的内容,突出 遵守公共秩序,从志愿者的角度帮助学生理解为他 人、为社会服务的精神; 增加了“共创共享家庭美德的意识和能力”,帮助 学生理解自己所承担的家庭责任,从理解、负责任 的高度建设“和谐家庭”; 强调权利和义务的一致性,依照课标要求,将生命 健康权、隐私权等相关的人身权利有机整合;突出 “资源保护、环境保护、生态文明建设”相关内容; 将“稳定与发展、公平正义、和谐发展、共筑中国 梦”
10、等具有时代特征的内容融入到教材,突出社会 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1313 1414 1515 1212 1111 彰显生命教育主题(内容和条目,由过去的一条增 至三条)。 突出法治教育(课标内容点增加,进而采取专册的 安排)。 强化公民意识教育(透过法治教育、公共生活、公 共精神教育进行)。 强调学习和了解中华文化传统,增强与世界文明交 流、对话的意识。 突出全球意识。认识树立全球观念的重要性,增强 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贡献的意识和愿望。 1818 1919 2020 1717 1616 突出情感体验、道德实践在德育课程中的特殊价值。 重视对教学理念与方法的改革,强调优化教学过程。 提倡合作学习
11、、探究学习、体验学习、对话学习, 推动学习方式的改变。 重视代际间的双向互动和共同成长。 做好大中小学德育课程的衔接。 内容的“新” 新增了 现行课标之 外,对学生 有现实教育 意义的新内 容。 资源的“新” 重视人类优秀 文化,尤其是 中华优秀文化 的传承。 直面社会现实 问题,引发学 生思考。 启示2 变 不变 新增新增观点;深观点;深 度、广度度、广度 新材料、新活新材料、新活 动、新表述动、新表述 研究话题研究话题与与 观点;观点; 课程性质课程性质 编写的原则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的统领 课程性质与功能 的坚守 育人规律的 遵循 优秀传统文化的 体现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统领 在国家
12、意志、社会良序生活的需要与青 少年生命成长之间,青少年自身的学习与生 活需要之间找到一种既科学又艺术的联结与 契合,让核心价值观的思想之光照亮生命, 进入青少年的精神世界。 有专题、有渗透,显隐结合、多维展开, 循环往复、螺旋上升。 世界力量对比格局发生变化 经济竞争 制度竞争 文化竞争 在西方,政客为了选票,对选民“诉之于利”,不负责任地开出 根本无法兑现的民生承诺,这是一些欧洲国家入不敷出、债务危机 的重要根源; 在中东,一些宗教团体为了争夺民心,“诉之于仇”,不惜挑 起或扩大宗派仇恨来分裂国家,这是当地战乱频繁的重要诱因; 在亚洲,一些地区的政客、政党“诉之于拆”,为了一己私利, 在本是
13、团结和融的社会中,硬生生,甚至无中生有地撕开裂口、放 大利益对立。 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所长郑永年:民主的运作 要求“一人”贡献“一份”(经济)。如果说,人性的 光辉(追求自我实现的理想)决定了“一人一票”不可 避免,人性的弱点(不变的自私本质)决定了“一人” 贡献“一份”的不可能。只要存在着任何可能性,人们 便会追求实现“政治权利”,而不会做经济贡献,用政 治权利来挟持政府,得到经济利益。这样便出现政治权 利和经济贡献之间的结构不对称。这个不对称便是西方 民主危机的核心根源。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潘维:思想战线上的竞争有两 大任务,第一,要解构所谓“普世价值”,把一个药方应付 百病的
14、荒唐道破;第二,要实事求是地总结中华民族的生存 方式,给出关于中国道路或中国模式的阐述和理论解释。一 个是破,破一个国际性的霸权话语系统;一个是立,在我国 确立对自己生存方式的自觉,也就是对中国发展道路的自觉。 对他们(迷信西方“普世价值”和“西方体制”的所谓 精英)来说,改革不是改良,不是完善行政体制,而是从 “专制”改成“民主”,是拆房子拆掉“故宫”建“白 宫”。然而,世界上只有一个白宫,中国即使建成“白宫”, 也是假的。假白宫不是自由的标志,是被真白宫奴役的标志。 在西方国家中,政府仅仅是“守夜人”,个人 和企业才是社会的核心利益,因此,很难形成代表 全民长远利益的社会诉求,一切从市场出
15、发、从私 人企业是否赢利出发,不知要绕多少弯子,在金钱 万能的作用下形成社会公约,而这样得来的社会公 约几乎不可能代表社会的最大利益和长远利益。但 在中国,全社会的长远利益可以通过一个被人民高 度信赖的政治核心立刻转变为社会行动。这种超市 场的社会决断力必然深刻影响经济发展进程,并引 导社会进入创新型国家和激发态生产方式,孰优孰 劣将在人类历史的演变中一见高下。 中国梦是好日子 价值观是好活法 坚持立德树人,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坚持立德树人,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 值体系教育,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值体系教育,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形成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活动的有效形成爱学习、爱劳动、爱
16、祖国活动的有效 形式和长效机制,形式和长效机制,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 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强化体育课和课外。强化体育课和课外 锻炼,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体魄强健。锻炼,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体魄强健。 改进美育教学,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改进美育教学,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 课程性质与功能的坚守 作为一门对学生进行道德与法治教育的 专设课程,它与日常德育以及学校党团少先 队组织教育成为并驾齐驱的三条德育工作路 径。 它必须依托相关知识,但根本在于价值 观教育,在于影响人的情感态度行为的改变, 影响人的德性与人格健全。 教材设计及教学归宿是超越知识,指向
17、价值教育。 核心价值:这是一门进行国家意识形态教育的课程。这是一门进行国家意识形态教育的课程。 (政治立场、方向)(政治立场、方向) 基本功能:这是一门提高学生这是一门提高学生社会社会参与能力的课程。参与能力的课程。 (思想与心理品质)(思想与心理品质) 培养目标:这是一门培养当代中国公民思想道德素这是一门培养当代中国公民思想道德素 养的课程。(养的课程。(道德观念与法律意识道德观念与法律意识) 就就课程性质的把握课程性质的把握而言,而言,纵然纵然课程名称一再改变,课程名称一再改变, 即便现在叫道德与法治即便现在叫道德与法治,其课程,其课程设置的根本意义设置的根本意义 和价值和价值,一脉相承,
18、一脉相承、初心不改。、初心不改。 课程独特的“综合性”,有其历史文化的渊源和革命文化课程独特的“综合性”,有其历史文化的渊源和革命文化 的基因。的基因。 作为中国特色的德育课程,具有不同于其他任何国家相作为中国特色的德育课程,具有不同于其他任何国家相 关课程的核心价值;关课程的核心价值; 作为一门学科课程,具有不同于一般德育活动的学科特作为一门学科课程,具有不同于一般德育活动的学科特 点;点; 作为学科课程体系中的科目,具有不同于一般科目的整作为学科课程体系中的科目,具有不同于一般科目的整 合方式;合方式; 作为专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学科,具有不同于一般学作为专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学科,具有不
19、同于一般学 科教育的德育功能。科教育的德育功能。 今天,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讨论课程立什么德的今天,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讨论课程立什么德的 话题,可以明确地概而言之:就是要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话题,可以明确地概而言之:就是要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观之德。观之德。 道德、心理、法律、 国情四大领域的综合 情感态度、实践 能力和知识认知 三维目标的融合 活动性学习方式 与其它学习方式 的有机结合 育人规律的遵循 初中阶段的学生进行道德学习与法 治学习的规律。 既要和其他学科一样遵循学生身心 发展的规律,又要遵循学生思想品德形 成与发展的规律。 采用开放式 提问、开放 式讨论、开 放式留白 满足
20、多样化 的需求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体现 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融入教 材,以丰富和提升教材的思想性与人文 性。 选择适合的、在现代生活中富有生 命活力的材料。 正文和资源类素材使用了思想深邃、 语言凝练的古文句来表达。 你知道有哪些 不同的筷子吗? 你知道筷子 的禁忌吗? 你知道我们常 用的筷子是怎 样来的吗? 你知道筷子的 标准长度是多 少吗?代表的 意义? 你知道筷子为 什么是一头方 一头圆吗? 你知道使用筷 子的好处吗? 你知道吗? 筷子的标准长度应是七寸六分,代表了人的 七情六欲。 筷子是一头方一头圆,代表了天圆地方的 寓意,体现了我国的精深的哲学思想。 许多筷子具有优雅的造型,考究
21、的制作, 完全可称之为艺术品,展现出我国古代先进的 科技工艺。 使用筷子也有很多禁忌和礼仪,体现出深 刻的道德伦理。 与看上去“动刀动叉”式的西方餐具相比,成双成对的筷子, 多了一份 “和为贵”的蕴意,不仅体现了和谐的东方美学,更寓意白头偕老、永不分 离。 就筷子本身使用结构而言,其暗含“一曰要直,二曰要齐,三曰要和” 的为人处世道理。从形状上来说,天圆地方,天长地久,历来就是人们心中的 美好愿望。 从使用上来说,一旦人手执筷子,那么筷子和手就融为一体,筷子就是 手的延伸,筷子就发挥了手的功能,仿佛是“天人合一”。同时也反映了中 国人注重力求万事万物合于自然之理,即“合乎之道”,体现了人与自然
22、的 和谐关系。 筷子虽小,但折射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思想上有大智,在科学上有大 真,在伦理上有大善,在艺术上有大美。 布热津斯基则根据当今社会的实践断言:“归根 结底,控制人类共同命运努力的成败取决于具有极端 重要意义的哲学和(或)文化层面,正是它形成了指 导政治行为的重要观念和思想。” 老子在道德经里说:“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 至坚。无有入无间,吾是以知无为之益。”老子的意思是 说:天下最柔软的东西,能战胜天下最坚硬的东西。无形 的力量能穿过没有间隙的东西。我因此知道无为的益处。 呈现方式 隐含寓意 行为引导 有生命力 思想深邃 语言凝练 启示3 符合教育理念 契合新课标和规划纲要倡 导的
23、教育理念,关注学生发 展,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爱 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 义思想教育;诚实、负责、 奉献等传统美德教育;平等、 进取、开放、竞争等现代观 念教育,使学生逐步适应现 代社会的发展。 关注学生成长 有助于学生责任意识的树 立、积极生活态度的培养, 将对学生的健康成长起到基 础性作用;能有效激发学生 学习道德与法治的兴趣;更 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品德 形成规律,便教利学。 原则 特点 在在问题的分析、问题的分析、 观点的呈现等方面,观点的呈现等方面, 力图给学生提供思力图给学生提供思 维、判断、选择的维、判断、选择的 条件,让学生结合条件,让学生结合 所学、所感,结合所学、所感,结合
24、 自身的经验作出正自身的经验作出正 确的选择。确的选择。 教材教材的设计以学生的设计以学生 不断扩展的生活为背景,不断扩展的生活为背景, 注重从学生已有的生活注重从学生已有的生活 经验出发、解决学生面经验出发、解决学生面 临的生活问题、注重从临的生活问题、注重从 学生生活感受中总结提学生生活感受中总结提 高高。 依照课标要求,以“德依照课标要求,以“德 育回归生活”的理念为出发育回归生活”的理念为出发 点,以初中学生逐步扩展的点,以初中学生逐步扩展的 生活为基础,遵循学生品德生活为基础,遵循学生品德 形成规律,全面统筹三个年形成规律,全面统筹三个年 级的教学内容级的教学内容。 选择性 生活化
25、整体性 层次性 实践性 整体内容构建注重学生整体内容构建注重学生 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由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由 近及远、由浅入深地设计教近及远、由浅入深地设计教 材体系结构,材体系结构,各年级内容分各年级内容分 布各有侧重,体现螺旋上升布各有侧重,体现螺旋上升。 教材观点的形成借助于教材观点的形成借助于 实践活动,使课文生动形象,实践活动,使课文生动形象, 具有可读性和可操作性,激具有可读性和可操作性,激 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 性。性。 特色 设置观点交锋,设置观点交锋, 重视价值澄清重视价值澄清 坚持育人为本,强调思想性坚持育人为本,强调思想性 学科整合,家校
26、合作,学科整合,家校合作, 实现综合性与实践性实现综合性与实践性 贴近社会实际,贴近社会实际, 强调与时俱进强调与时俱进 关注人文素质,关注人文素质, 体现人文性体现人文性 2 研究 呈现方式 构建逻辑 以初中学生生活经验为依据,以青春 生命在与他人、与集体、与社会、与国家 以及全球关系中的自我发展为线索,以培 养社会主义合格公民为中心,遵循生活逻 辑,整合道德、心理、法律及国情方面的 知识领域,凝练三年六册教材各个单元的 学习主题,统筹安排各年级教育。 总体设计 七年级上册七年级上册 成长的 节拍 中学时代中学时代 学习新天地学习新天地 发现自己发现自己 友谊的 天空 友谊与友谊与 成长同行
27、成长同行 交友的智慧交友的智慧 师长情 谊 师生之间师生之间 亲情之爱亲情之爱 生命的 思考 探问生命探问生命 珍视生命珍视生命 绽放绽放 生命之花生命之花 七年级七年级 下册下册 青春时光 青春的青春的 邀约邀约 青春的青春的 心弦心弦 青春的青春的 证明证明 做情绪 情感的主 人 揭开揭开 情绪的情绪的 面纱面纱 品出品出 情感的情感的 滋味滋味 在集体 中成长 “我”“我” 和“我和“我 们”们” 共奏共奏 和谐乐和谐乐 章章 美好美好 集体有集体有 我在我在 走进 法治天地 法律法律 在我们在我们 身边身边 法律法律 伴我们伴我们 成长成长 八年级上八年级上 册册 走进社会生 活 丰富
28、的社丰富的社 会生活会生活 网络生活网络生活 新空间新空间 遵守社会规 则 社会生活社会生活 离不开规离不开规 则则 社会生活社会生活 讲道德讲道德 做守法的做守法的 公民公民 勇担社会责 任 责任与角责任与角 色同在色同在 积极奉献积极奉献 社会社会 维护国家利 益 国家利益国家利益 至上至上 树立总体树立总体 国家国家 安全观安全观 建设美好建设美好 祖国祖国 八年级下八年级下 册册 坚持宪法 至上 维护维护 宪法权威宪法权威 保障保障 宪法实施宪法实施 理解权利 义务 公民权利公民权利 公民义务公民义务 人民当家 作主 我国我国 基本制度基本制度 我国我国 国家机构国家机构 崇尚法治 精
29、神 尊重尊重 自由平等自由平等 维护维护 公平正义公平正义 九年级上九年级上 册册 富强与创 新 踏上强国踏上强国 之路之路 创新驱动创新驱动 发展发展 民主与法 治 追求民主追求民主 价值价值 建设法治建设法治 中国中国 文明与发 展 守望精神守望精神 家园家园 建设美丽建设美丽 中国中国 和谐与梦 想 中华一家中华一家 亲亲 中国人中国人 中国梦中国梦 九年级下册九年级下册 我们共同的世 界 同住地球村同住地球村 走向和平与走向和平与 发展发展 世界舞台上的 中国 与世界紧与世界紧 相连相连 与世界共发与世界共发 展展 走向未来的 少年 少年的担少年的担 当当 我的毕业我的毕业 季季 从这
30、里出从这里出 发发 品德教育必须超越知识传递性的学习,必须改变简单告 知对与错的方式,必须改变成人单方面的说教,走向双向、 平等的交流与开放的对话。 教材不再是学生用来记诵、应对考试的工具,要改变简 单、表浅、枯燥的呈现形式,这是探索道德价值观学习、法 治意识形成、品德和人格形成的规律与机制。 品德发展是一个观念认识、体验内化、践行反思、循环 往复的复杂过程,教材搭建了教和学的脚手架,在形态上不 以对知识进行系统理论阐释为主,而是通过设计与学生生活 贴近、喜爱的活动,在探究、体验、反思与分享中展开思维 和情感过程,涵养品格,形成正确的价值认同。 建构逻辑 01 02 03 呈现的呈现的 逻辑逻
31、辑 思维的 逻辑 世界世界 国家国家 社会社会 学校学校 我我 内容组织的逻辑 同心圆 我 自己自己 他人和他人和 集体集体 世界世界 国家和国家和 社会社会 关系轴 呈现的 逻辑 思维的 逻辑 创设情境 经验引入 直面矛盾 和困惑 道德判断 价值选择 体验道德 成长 相关行为 和行为能 力及方法 的指导 运用你的经验 正文观点 探究与分享 阅读感悟 相关链接 方法与技能 拓展空间 创设情境创设情境 引发思考引发思考 体验体验 思考思考 碰撞碰撞 分享分享 生成观点生成观点 指导行为指导行为 教学的逻辑 2 研究 呈现方式 构建逻辑 追求: 坚持依托知识,并超越知识, 导向价值认同和行为实践。
32、 体现思想性与人文性,坚持 价值引导。 注重行为指导。做到具体、 易操作,提倡行为实践与改 善,激发学生用行动去改变 的意愿。 2 研究 呈现方式 构建逻辑 启示: 不避讳用教材,利用教材开 展教学。 要给学生讲观点,千万不要 给学生讲概念,在研读教材 时要提取核心观点。 关注思维,设问的开放,实 现思辨能力的培养。 用教材 讲观点 用教材 重生成 用教材 重思辨 用教材 重反思 3 规范 栏目使用 教学建议 栏目使用栏目使用 栏目 功能定位 呈现形式 使用建议 运用你的 经验 承认、接受个 体化的生活经 验,鼓励表达 与分享 情境+问题 教学导入使用 探究与分 享 揭示矛盾或不 同经验的碰撞
33、 活动+问题 学生活动使用;基于 活动生成观点 拓展空间 指导实践 问题思考型 操作指南型 课内深化讨论的情境 课后拓展延伸的作业 相关链接 相关知识帮助 理解、深化认 识 理论性资源 让学生自主阅读,也 可集体阅读后教师补 充问题,变成活动探 究 阅读感悟 拓展经验 故事性资源 方法与技 能 行动策略,导 向实践的脚手 架 可操作的策 略与方法 自主阅读 课堂讲解 操作模拟 应对问题 教材中留白的处理 教材留白有利于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 之间、学生与文本之间的交流和沟通;有利于学生 动手、动脑积极参与教学过程;有利于学生根据自 己的生活经验,从生活中真实的问题切入,提出自 己的解决办法
34、,从而呈现出教材的开放性、生成性。 教材中的留白留下的并不是一块空白,它是教 材与学生的对话,是教师与学生的合作,看到了学 生成长的足迹,留白使教材更加精彩。 思考的痕迹 成长的足迹 多角度 多层面 操作 层面 运用 层面 text 结果 层面 *作为教与 学的资源 *作为过程 评价的成果 *随教学过程完成 *作为作业课前或 课后完成 *有助于教学过程的推进 *有助于学生对问题的分析 拓展空间的落实 突出研究性学习、合作学习,调动学生积 极参与教学活动,并通过实践活动内化、感悟 知识;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思考 操作 实践 内容、 时间、 活动 的整合 有取 舍 有指 导 有评 价 名言
35、的正文化处理 名人名言,以其精炼的语言和精深的教育作 用对正文的观点有画龙点睛的作用,易于被学生 接受,也有助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准确解释 正确解读 挖掘内涵 对栏目使 用的总体 建议 取舍 整合 借力 对栏目使 用的总体 建议 取舍 整合 借力 * 对教学的有效性 * 对学生思考的价值 * 教学时间安排 * 相近内容的栏目 使用可以相互整合, 精选一个栏目的活 动,做实做深 * 有些栏目的内容,在课堂上 不好处理时,要有借力的思想。 用研究寻找提升的发力点 启示 研究是为教 学服务的; 研究的课题 来源于教学 中的问题; 伴随研究更 成长; 坚守新教材鲜明的理念与特色; 德育回归生活,关注价值引领; 活动中情感体验的追求,注重思想提升! 新新教材实验是一个挑战,教材实验是一个挑战, 更是一个机遇;更是一个机遇; 新教材实验是一片耕耘的园地,新教材实验是一片耕耘的园地, 更是一个成长的平台!更是一个成长的平台! 谢 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