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越努力越幸运 祝 福 祝 福 鲁 迅 鲁 迅 鲁迅先生曾在灯下漫笔中将中国封建社会 概括为两个时代: 一、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 二、暂时做稳了奴隶的时代。 祥林嫂则是一个“想做奴隶而不得”的可怜女 人。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鲁迅的小说祝福。 导入新课 作者介绍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中国现代伟 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新文学的奠基人。小 说集有呐喊、彷徨等。呐喊收入1918 1922年间所写的14篇作品。彷徨收入19241925 年所写的11篇小说。祝福选自小说集彷徨。 鲁迅创造了中国现代小说的新形式,他借鉴西方 现代小说的艺术表现手法,打破了章回体小说的传统 手法。为中国
2、现代文学的艺术殿堂塑造了第一批不朽 的典型形象,如阿Q、祥林嫂、孔乙己等。 鲁 迅 自 嘲 鲁 迅 自 嘲 运 交 华 盖 欲 何 求 , 未 敢 翻 身 已 碰 头 。 运 交 华 盖 欲 何 求 , 未 敢 翻 身 已 碰 头 。 破 帽 遮 颜 过 闹 市 , 漏 船 载 酒 泛 中 流 。 破 帽 遮 颜 过 闹 市 , 漏 船 载 酒 泛 中 流 。 横 眉 冷 对 千 夫 指 , 俯 首 甘 为 孺 子 牛 。 横 眉 冷 对 千 夫 指 , 俯 首 甘 为 孺 子 牛 。 躲 进 小 楼 成 一 统 , 管 他 冬 夏 与 春 秋 躲 进 小 楼 成 一 统 , 管 他 冬 夏
3、与 春 秋 。 鲁迅祖居门口 鲁迅故居是鲁迅当官的爷爷,置下的家业。到他 十岁时,家道中落,后来基本以典当度日。 鲁 迅 、 许 广 平 和 儿 子 周 海 婴 鲁迅作品集简表 小说集:小说集:呐喊呐喊彷徨彷徨故事新编故事新编 散文集:散文集:朝花夕拾朝花夕拾 散文诗集:散文诗集:野草野草 杂文集:杂文集:热风热风华盖集华盖集华盖集续集华盖集续集 坟坟而已集而已集三闲集三闲集二心集二心集 伪自由书伪自由书南腔北调集南腔北调集准风月谈准风月谈 花边文学花边文学且介亭杂文且介亭杂文 且介亭杂文二集且介亭杂文二集且介亭杂文末编且介亭杂文末编 集外集集外集集外集拾遗集外集拾遗等等1616部部 翻译:俄
4、国作家果戈里的翻译:俄国作家果戈里的死魂灵死魂灵 苏联作家法捷耶夫的苏联作家法捷耶夫的毁灭毁灭 小说常识 小说是一种通过人物、情节和环境的具体描写来 反映现实生活的文学体裁 小 说 三 要 素 人物:典型的艺术形象 情节 环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序幕序幕 开端开端 发展发展 高潮高潮 结局结局 尾声尾声 小说背景 祝福是鲁迅的小说代表作之一,它是鲁迅第 二个小说集彷徨中的第一篇。小说反映了辛亥革 命以后旧中国黑暗的社会现实。 祝福写于1924年2月7日,正是中国新文化运 动的发展时期。鲁迅正以极大的热情欢呼辛亥革命的 爆发,他看到帝制政权虽被推翻,但代之而起的却是 地主阶级的军阀官僚的统治,
5、封建社会的基础并没有 彻底摧毁,中国的广大人民,尤其是农民,日益贫困 化,他们过着饥寒交迫的生活,宗法观念、封建礼教 仍然是压在人民头上的精神枷锁。因此他在作品祝 福里,深刻地展示了这一时期中国农村的真实面貌。 新文化运动的口号是“民主、科学”,而阻碍 中国进入民主、科学时代的最大障碍,就是中国两 千多年遗留下来的腐朽、愚昧的封建思想。妇女是 中国封建思想最大的受害者。鲁迅就选取了妇女题 材,写作了祝福这篇小说。目的也就在于深刻 揭露封建思想文化的流弊和余毒。 小说通过祥林嫂一生的悲惨遭遇,反映了辛亥 革命以后中国的社会矛盾,深刻地揭露了地主阶级 对劳动妇女的摧残与迫害。 字词注音 钝响 寒暄
6、 瓦楞 朱拓 间或 乞丐 悚然 踌蹰 不更事 谬种 俨然 雪褥 瑟瑟有声 尘芥堆 形骸 颊 贺家墺 嚎 荸荠 絮絮 呜咽 驯熟 桌帏 讪讪 敛 怔怔 咀嚼 渣滓 瞥 拗不过 蹙缩 门槛 窈陷 惴惴 歆享 牲醴 蹒跚 dn xun w lng t jin q gi sng chu ch gng mi s yn r ji hi ji o ho b q y xn wi shn lin zhng j ju zh z pi ni c kn yo zhu xn xing shng l pn shn x 情节 内容 叙事顺序 序幕序幕 结局结局 开端开端 发展发展 高潮高潮 尾声尾声 祝福景象与鲁四老爷祝福
7、景象与鲁四老爷 祥林嫂凄然死去祥林嫂凄然死去 祥林嫂初到鲁镇祥林嫂初到鲁镇 祥林嫂被迫改嫁祥林嫂被迫改嫁 祥林嫂再到鲁镇祥林嫂再到鲁镇 祝福景象和我的感受祝福景象和我的感受 倒叙倒叙 整体感知 祥 林 嫂 问题探究 1. 这篇小说在结构上采用了什么叙事手法?有 什么作用? 采取了倒叙手法。 小说将祥林嫂的悲惨结局在开始就呈现在读者面 前,目的是为读者设置一系列悬念:祥林嫂过去是什 么人?为什么会落到这个地步?为什么又会在死前提 出那样奇怪的问题?使读者急于追根溯源探求原委。 写祥林嫂在富人们一片祝福声中寂然死去,造成 了浓厚的悲剧气氛,而且死后引起鲁四老爷的震怒, 被骂为“谬种”,这就揭示了祥
8、林嫂与鲁四老爷之间 尖锐的矛盾,突出了小说反封建的主题。 2. 哪一句是在结构上承上启下,显示由倒叙转 为顺序的? “然而先前所见所闻她的半生事迹的断片,至 此也联成一片了。” 3. 学生自读课文第12段,思考: 课文是怎样描写鲁镇祝福景象的?哪些语句带有 作者的感情或有特定的思想内容? 小说在开头就渲染了鲁镇年终祝福的热闹忙碌的 气氛:晚云的闪光、爆竹的钝响、幽微的火药和人们 忙碌的景象。调动了读者的视觉、听觉和嗅觉,写得 层次分明,具体形象,使人如见其景,如闻其声。 课文中用“沉重”的晚云,“阴暗”的天色,等 语句透露出作者对这种气氛的反感和贬抑。“年年如 此,家家如此只要买得起福礼和爆竹
9、之类的 今年自然也如此”这句话点出了辛亥革命以后农村风 俗习惯依旧,封建思想依旧。而破折号插入的部分又 反映出,在这贫富悬殊的社会里,穷人无福可祝,无 福可言。勾勒了当时的社会环境,揭示了祥林嫂悲剧 的社会基础。 4. 祥林嫂第一次到鲁镇是怎样的状态?后来又 有什么变化? 肖像:头上扎着白头绳,乌裙,蓝夹袄,月白背 心,脸色青黄,但两颊还是红的。模样还周正,手脚 都壮大。(年轻,勤劳,朴实、新寡) 眼睛:顺着眼(善良温顺) 表现:整天地做,似乎闲着就无聊,又有力,简 直抵得过一个男子。做工不懈,食物不论,力气不惜。 (勤快耐劳) 变化:她反满足,口角边渐渐的有了笑影,脸上 也白胖了(要求极低,
10、反衬了在婆婆家的遭遇) 5. 祥林嫂被抢走时,鲁四老爷反应如何?两次 “可恶”“然而”是什么含义? 鲁四老爷估计祥林嫂是逃出来的,“皱一皱眉” 表示反感,没有丝毫同情心。寻人时,也仍然是 “踱”。 发现祥林嫂被抢走,鲁四老爷说了两次“可恶, 然而”。第一次“可恶”是婆婆抢的举动,给自己带 来了麻烦。“然而” 后面隐含的意思是:祥林嫂私自 逃出礼教不容;婆婆作主理所当然,而且表示了鲁四 老爷的假斯文。第二次是说卫老婆子的,对卫老婆子 先荐祥林嫂然后又合伙劫她去,闹得沸反盈天,有损 鲁家的体面。“然而”找到祥林嫂这样比男人还勤快 的劳动力是不容易的。 6. 祥林嫂改嫁说明什么?祥林嫂闹得出格又说
11、明什么? 婆婆强迫祥林嫂改嫁说明旧社会劳动妇女没有地 位,死了丈夫还得受制于婆婆。绳子一捆,塞在花轿 里,以八十千的价格卖掉了。 祥林嫂的反抗,并不是因为在读书人家里做事, 而是她自发的反抗,她要摆脱这任人宰割的命运。以 当时的社会,她的反抗不可能有结果。这部分最后交 代了祥林嫂嫁了勤劳朴实的贺老六,并有了一个儿子。 读者读到这里,往往会稍稍松一口气。但祥林嫂的命 运究竟如何? 7. 祥林嫂第二次到鲁镇时肖像有哪些变化,从 中反映什么? 肖像:头上扎着白头绳,乌裙,蓝夹袄,月白背 心,脸色青黄,只是两颊上已经消失了血色。 眼睛:顺着眼,眼角上带些泪痕,眼光也没有先 前那样精神了。 与前面第一次
12、来时比较,两颊和眼睛发生了变化, 说明精神上受到了刺激,极度悲伤。作者正是用白描 手法,在对比中显示人物内心的痛苦和悲哀。 鲁迅先生指出:要极俭省的画出一个人的特点, 最好是画他的眼睛。这篇小说三次描写了祥林嫂的 眼睛,旨在突出其心理变化。她初到鲁镇时“顺着 眼”,表现其安分守己任劳任怨的品行;再到鲁镇 仍然是“顺着眼,眼角上带些泪痕,眼光也没有先 前那样精神了”,这无疑是人生遭遇波折,内心痛 苦而又难以表述的体现;最后“只有那眼珠间或一 轮”这是她在长期严重打击与折磨之下,内心 抑郁无法宣泄,精神麻木的表现。 “ 我 真 傻 , 真 的 。 ” 范 曾 绘 8. 原 来 不 爱 说 话 的
13、祥 林 嫂 为 什 么 反 复 讲 阿 毛 的 故 事 ? 人 们 的 反 映 怎 样 ? 是 因 为 她 心 中 非 常 悲 伤 , 想 通 过 倾 诉 来 发 泄 心 中 的 痛 苦 , 希 望 得 到 人 物 的 安 慰 和 同 情 。 但 人 们 却 很 少 同 情 和 怜 悯 她 , 在 鲁 四 老 爷 家 不 让 她 干 祭 祀 的 活 , 镇 上 的 人 们 很 快 就 厌 倦 了 她 的 故 事 , 并 把 她 作 为 取 笑 的 对 象 。 这 些 , 说 明 在 这 个 封 建 礼 教 思 想 占 统 治 地 位 的 社 会 , 祥 林 嫂 享 受 不 到 一 个 普 通
14、人 的 权 利 , 要 忍 受 巨 大 的 精 神 压 力 。 9. 柳妈是个怎样的人?祥林嫂为什么要化那么 大的代价去捐门槛?捐门槛后她有哪些变化? 柳妈是个深受封建礼教和迷信毒害的小市民。 她的话,本身没有什么恶意,但却使祥林嫂思想上 更加痛苦。祥林嫂花了12块鹰洋去捐门槛,是她的 又一次反抗和挣扎,她要顽强地活下去,争取恢复 一个普通女佣的地位。所以捐了门槛以后“神气很 舒畅,眼光也分外有神”,祥林嫂以为从此可以摆 脱厄运了。 作家丁玲曾说过,祥林嫂是非死不可的,同情 她的人、憎恨她的人是一样的把她往死里赶。柳妈 就是个既同情她又把她往死里赶的人。 “ 你 放 着 吧 , 祥 林 嫂 !
15、 ” 范 曾 绘 10. 祥林嫂悲剧的社会原因? 祥林嫂的悲剧形象地揭示了封建礼教封建思想 对劳动妇女的迫害和摧残。作品中,封建礼教(鲁 四老爷为代表)、家庭(婆婆、大伯)、社会(鲁 镇的人们),无不一步步把祥林嫂推向绝境。社会 迫使她不能守节,又不能不守节,“要做奴隶而不 得”,正是封建礼教和封建思想造成了祥林嫂的悲 剧。 神权神权 封建礼教封建礼教 封建迷信封建迷信 造成祥林嫂悲剧的原因 夫权夫权 族权族权 政权政权 衣着饰物 精神状态 两颊 脸色 眼睛 青黄青黄 青黄青黄 青中青中 带黑带黑 红的红的 消失了消失了 血色血色 消尽了消尽了 悲哀的悲哀的 神色神色 顺着眼顺着眼 顺着眼顺着
16、眼 有泪痕有泪痕 无精神无精神 眼珠间眼珠间 或一转或一转 白头绳、乌白头绳、乌 裙、蓝夹袄、裙、蓝夹袄、 月白背心月白背心 破竹篮、破竹篮、 空的破碗、空的破碗、 破竹竿破竹竿 虽贫困但还有虽贫困但还有 活力,对生活活力,对生活 抱有希望抱有希望 走投无路,走投无路, 对生活失对生活失 去希望去希望 对生活已对生活已 经绝望经绝望 白头绳、乌白头绳、乌 裙、蓝夹袄、裙、蓝夹袄、 月白背心月白背心 第 一 次 第 二 次 第 三 次 11. 本文共三次描写祥林嫂的肖像,表达了什么? 联系故事情节来看这前后“眼睛”的变化,不难 看出,第一次描写表现了祥林嫂安分耐劳的特点;第 二次描写则是她在人生
17、路上遭受惨重打击,内心痛苦 而又难以表达的外在表现;最后结局中描写她的肖像, 表明她在长期的严重的打击下与折磨下,已陷入极度 的悲伤,内心的痛苦已无法表达,精神已经完全麻木 了。而当她向我发问时,“那没有神采的眼睛忽然发 光了”,这一“发光”是在长期痛苦的思索中所产生 的对灵魂的怀疑给她带来的希望。当她连这一点点希 望都无法实现的时候,就只有在人们的一片祝福声中 告别人间了。这样描写,深刻地提示了小说的主题。 综上所述,小说中主人公的肖像描写,也是刻画 人物性格特点的重要手段之一。由此,我们还可以看 出这篇小说的又一特点,即“我”写“她”,用第三 人称来写小说中的人物。小说开头和结局都写“我”
18、, 这使读者更感到亲切,增加了故事人物的真实性和小 说的说服力。在故事发展过程中,虽然“我”未出场, 但字里行间,尤其是描写人物肖像和言行时,我们仍 然可以感到“我”在场,“我”密切注视着祥林嫂的 命运,而且用“我”的思想情绪不断感染读者。这种 手法,一方面使读者对祥林嫂产生同情和关怀的感情, 一方面对鲁四老爷等进行了批判,对读者产生了潜移 默化的影响。 12. 祥林嫂的疑问反映了什么?应该怎样认识? 祥林嫂的三个问题有一个核心:死掉的一家在地 狱能否见面。她希望其有,这样就可以和阿毛、贺老 六见面;又希望其无,因为害怕被锯成两半。这是长 期困扰她内心的矛盾和痛苦。 祥林嫂提出这个问题,是在遭
19、受一连串的摧残和 折磨后对封建传统观念的怀疑。祥林嫂对生活本无多 少希求,只想用自己辛勤的劳动换得起码的生存条件, 可是尽管她不断努力地追求,拼命地抗争,却得不到 这起码的满足,反而成了有罪的人。所以,她对整个 传统的封建观念发生了怀疑。 13. 小说命名“祝福”的含义是什么? 小说起于祝福,结于祝福,情节的发展与祝福 有着密切联系。同时,祥林嫂是在祝福中死去,题 为“祝福”就用祝福的热闹来反衬祥林嫂的悲剧命 运。另外,祝福是一种封建习俗。在旧社会,劳动 人民无福可祝,无福可言,而祥林嫂正是因为这祝 福而逼至绝境的。可见,小说取名为“祝福”具有 深刻含义。 14. 文章的结构是如何安排的,为什
20、么要这样 安排? 祝福的结构是按祥林嫂的悲惨遭遇为主体 安排的。 小说一开头描写祥林嫂所生活的环境:既有对 阴沉黑暗的年底景象的自然环境的描写,又有对家 家准备祝福的盛况的社会环境的描写,更有对虚伪 反动保守的鲁四老爷及其书房的典型描写,这就揭 示了悲剧主人公祥林嫂所生活的典型环境,为 祥林嫂悲剧的发展提供了背景。这是情节发展的序 幕。 序幕之后,首先描写了祥林嫂悲剧的结局 “我”亲见沦为乞丐的祥林嫂;亲闻祥林嫂在一片 祝福声中寂然死去的消息。反映了鲁四老爷对祥林 嫂死的冷酷,社会上对祥林嫂悲剧的冷淡,也表现 了“我”对祥林嫂的同情和对当时社会的激愤,从 而引起“我”对祥林嫂“半生事迹的断片”
21、的回忆, 展开对悲剧主体部分的描述。 祥林嫂初到鲁镇,与鲁四老爷发生矛盾冲突, 这是情节的开端;祥林嫂被迫改嫁,表现了出格的 反抗,这是情节的发展;祥林嫂再到鲁镇,终于被 鲁四老爷赶出大门,这是情节发展的高潮;它与开 头的结局“联成一片”,便构成了祥林嫂悲剧的全 部历史。结尾一段再描写祝福的欢乐情景和“我” 的感受,这是小说的尾声,起着深化主题的作用。 15. 作者是怎样刻画鲁四老爷这个人物的? 鲁四老爷是地主阶级知识分子的典型。作者通过 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的手法来刻画这个人物。 (1)间接描写 通过鲁四老爷的书房陈设的描写,点明了鲁四老 爷的身分(地主阶级、封建理学的卫道士),揭露了 他的丑
22、恶本质,从而揭示出他成为杀害祥林嫂的刽子 手的深刻的阶级根源和思想根源。 (2)直接描写 行动描写:这表现在祥林嫂被抢走的两件事上。 语言描写:在祥林嫂的问题上,鲁四老爷一共 开过六次口,说了百十来个字,却就把他反动、顽固、 虚伪自私、阴险狠毒的性格特征,揭露得淋漓尽致。 人物形象 1. 1. 祥林嫂祥林嫂 祥林嫂是旧中国劳动妇女的典型,她勤劳善良, 朴实顽强,但在封建礼教和封建思想占统治地位的 旧社会,她被践踏、被迫害、被摧残,以至被旧社 会吞噬。封建礼教对她的种种迫害,她曾不断地挣 扎与反抗,最后还是被社会压垮了。祥林嫂的悲剧 深刻揭示了旧社会封建礼教对劳动妇女的摧残和迫 害,控诉了封建礼
23、教吃人的本质。 祥林嫂年谱 二十六七岁以前-与祥林结婚。 二十六七岁-春死夫。冬逃离家,经介绍到鲁镇做工。 二十七八岁-春,改嫁。年底生阿毛。 二十八九岁-贺老六患伤寒死。 三十或三十一岁-阿毛四岁,春,被狼衔去。秋,经介 绍又回到鲁镇做工。祭祠时很闲,只烧火。年底柳妈建议 她去土地庙捐门槛。 三十一二岁-近秋到土地庙捐门槛。冬季祭祖,仍不能拿 酒杯和筷子。 三十二三岁-头发花白,记忆尤其坏。 三十三四岁-可能被赶出鲁四老爷家。 三十七八岁-腊月二十四夜里或二十五凌晨离开人世。 2. 2. 鲁四老爷鲁四老爷 鲁四老爷是当时农村中地主阶级的代表人物, 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时期地主阶级知识分子的典型
24、 形象。他政治上迂腐、保守,顽固地维护旧有的封 建制度,反对一切改革与革命。他思想上反动,尊 崇理学和孔孟之道。自觉维护封建制度和封建礼教。 他是造成祥林嫂悲剧的一个重要人物。 3. 3. “我”“我” 小说中的“我”是一个具有进步思想的小资产 阶级知识分子的形象。“我”有反封建的思想倾向, 憎恶鲁四老爷,同情祥林嫂。对祥林嫂提出的“魂 灵的有无”的问题,之所以作了含糊的回答,有其 善良的一面;同时也反映了“我”的软弱和无能。 在小说的结构上,“我”又起着线索的作用。 祥林嫂一生的悲惨遭遇都是通过“我”的所见所闻 来展现的。“我”是事件的见证人。 1. 精当的环境描写 作者巧妙地把祥林嫂悲剧性格上的几次重大变 化,都集中在鲁镇“祝福”的特定的环境里,三次 有关“祝福”的描写,不但表现了祥林嫂悲剧的典 型环境,而且也印下祥林嫂悲惨一生的足迹。 2. 富有特色的人物刻画 肖像描写。 画眼睛(眼神)。 3. 倒叙手法的作用 写作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