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烛 之 武 退 秦 师 左传左传又名又名春秋左氏传春秋左氏传,是是我国第一部详细我国第一部详细 完整的编年体历史著作完整的编年体历史著作,相传是鲁国的史官,相传是鲁国的史官左丘明左丘明所所 著。著。左传左传是是春秋左氏传春秋左氏传的简称,又名的简称,又名左氏左氏 春秋春秋。因为。因为左传左传和和公羊传公羊传谷梁传谷梁传都是都是 为解说为解说春秋春秋而作,所以它们又被称作而作,所以它们又被称作“春秋三“春秋三 传”传”。 左传左传主要记载了主要记载了东周前期东周前期240240多年各国的多年各国的政治政治、 经济、军事、外交和文化经济、军事、外交和文化方面的一些事件。方面的一些事件。左传左传 描
2、写人物生动细致,人物语言富有文学色彩,描写人物生动细致,人物语言富有文学色彩,叙写战叙写战 争争时以记叙战前准备、战后论战为主,略写战争经过,时以记叙战前准备、战后论战为主,略写战争经过, 记录了不少记录了不少外交辞令外交辞令、议论、谏说,是研究我国先秦、议论、谏说,是研究我国先秦 历史很有价值的文献。历史很有价值的文献。 关于左传 烛之武烛之武烛,地名,以邑名为氏。烛,地名,以邑名为氏。“烛地,名叫武的人烛地,名叫武的人” 佚之狐佚之狐佚,地名,以邑名为氏。佚,地名,以邑名为氏。“佚地,名叫狐的人佚地,名叫狐的人” 1、以祖先祖号或庙号为姓以祖先祖号或庙号为姓:尧:尧 舜舜 禹禹 夏夏 商商
3、 周周 姬姬 姚姚 姜姜 2、以国别地名为姓以国别地名为姓:国名:国名齐齐 鲁鲁 燕燕 赵赵 韩韩 魏魏 秦秦 卫卫 楚楚 宋宋 地名地名东郭、南宫、西门、欧阳东郭、南宫、西门、欧阳 3、以官职或职务为姓以官职或职务为姓:官职:官职司马司马 司徒司徒 帅帅 尉尉 职务职务巫巫 乐乐 陶陶 屠屠 卜卜 商商 4、以动植物为姓以动植物为姓:牛:牛 马马 龙龙 杨杨 柳柳 5、以数字为姓以数字为姓:五:五 万万 第五第五 6、少数民族的姓少数民族的姓:金:金 萨萨 慕容慕容 呼延呼延 独孤独孤 古代文化常识古代文化常识1:姓名:姓名古代姓氏的由来古代姓氏的由来 积累语文小知识 第一部编年体史书 春秋
4、 最大的编年体史书 资治通鉴 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史记 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 汉书 第一部诗歌总集 诗经 第一部词典 尔雅 第一部神话集 山海经 第一部语录体著作 论语 秦、晋围郑发生在公元前630年(鲁僖公三 十年)。在这之前,郑国有两件事得罪了晋国: 一是晋文公当年逃亡路过郑国时,郑国没有以 礼相待;二是在公元前632年(鲁僖公二十八年) 的晋、楚城濮之战中,郑国曾出兵帮助楚国, 结果,城濮之战以楚国失败而告终。郑国感到 形势不妙,马上派子人九出使晋国,与晋结好。 甚至在公元前632年五月,“晋侯及郑伯盟于衡 雍”。但是,最终也没能感化晋国。晋文公为 了争夺霸权的需要,还是在两年后发动了这次
5、战争。 故事背景 烛之武退秦师 解题: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它告诉我们哪 些内容? (1 1)一人与万人,力量悬殊,充满悬念;)一人与万人,力量悬殊,充满悬念; (2 2)“退”如加修饰语,肯定是智退,而非力搏也;)“退”如加修饰语,肯定是智退,而非力搏也; (3 3)核心人物是烛之武;)核心人物是烛之武; (4 4)孙子兵法孙子兵法 谋攻谋攻说:“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说:“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 兵,其下攻城。”即是说,用兵之道,最高明者乃以谋略取兵,其下攻城。”即是说,用兵之道,最高明者乃以谋略取 胜;其次以外交取胜;以兵戎相见,攻城拔池,乃为最下之胜;其次以外交取胜;以兵戎相见,攻
6、城拔池,乃为最下之 策。不用通过战争的手段,就使别的国家放下武器,停止战策。不用通过战争的手段,就使别的国家放下武器,停止战 争,这是战争的最高境界。而外交谋略的正确运用则是达到争,这是战争的最高境界。而外交谋略的正确运用则是达到 这一境界的重要方面。这使得本文成为这一境界的重要方面。这使得本文成为左传左传中的名篇。中的名篇。 无能为( )也矣 共( )其乏困 秦伯说( ),与郑人盟 夫( )晋,何厌之有 微夫( )人之力不及此 wi f gng yu f 佚之狐( ) fn zhu ju 秦军氾( )南 若不阙( )秦 夜缒( )而出 失其所与,不知( ) 使杞( )子、逢( )孙戍( )之
7、 zh q png y sh 春秋时期形势简图 故事背景 公元前630年 郑 新郑 秦 晋 秦 军 氾南 崤山 晋 军 各用一个四字短语概括每段内容 秦晋围郑 临危受命 说退秦师 迫晋退兵 文 章 结 构 关于烛之武 烛之武,考城人,是三朝老臣,但烛之武,考城人,是三朝老臣,但 始终得不到升官,在郑国一直担任“圉始终得不到升官,在郑国一直担任“圉 正”(正”(yy、养马的长官),大概相当于、养马的长官),大概相当于 西游记西游记里所说的“弼马温”吧。被里所说的“弼马温”吧。被 举荐使秦时,已年过七十,须发皆白,举荐使秦时,已年过七十,须发皆白, 身子伛偻,步履蹒跚。身子伛偻,步履蹒跚。 冯梦龙
8、冯梦龙东周列国演义东周列国演义 因声求气: “言为心声,言见其人- - -烛之武其言其人”,请结合结 合文中人物语言,反复朗读, 揣摩作品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 学习第一自然段 秦国和晋国出兵攻打郑国的理由: 1 以其无礼于晋 2 郑贰于楚 (晋文公逃亡时郑国没有 以应有的礼遇接待他) (郑从属于晋的同 时又从属于楚) 晋师出有名,秦既是友情出演,也为图霸 业,没有共同利益的联盟,自然是同床异梦。 为烛之武说服秦伯提供了可能性,埋下了伏笔。 交代秦晋围郑的理由有何作用? 霸 贪 秦晋围郑形势图 晋 军 秦 军 国危矣 1、晋秦联军来势凶猛,兵临城下,为人物出场铺垫。所 谓“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
9、”。 2、但分驻两地,暗示郑国有机可乘,为下文的成功分化 伏笔。 交代秦晋围郑的形势有何作用? 学习第二自然段 有充分洞察力和预见性 (侧面写烛之武) 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一个“必”字,尽显烛之武的才华。 佚之狐的话对刻画烛之武有何作用? 思考:1.烛之武先“辞”后“许”, 有什么作用? 明确:一是交代烛之武的境况,是一个不被重用 的老臣。 二是说明烛之武先委婉批评郑伯不能用人,但又 肯定了在关键时刻郑伯尚能接受规谏,勇于自 责的优秀品质。 三是点明烛之武深明大义,以解国难为重。 学习第三自然段 作为使者,作为使者, 烛之武为什么烛之武为什么 要用“夜,缒要用“夜,缒 而出”的方式而
10、出”的方式 出城?出城? 亡 郑 (害于秦) 舍 郑 (利于秦) 赐 晋 (负于秦) 肆 晋 (阙于秦) 晓 以 利 害 处处言秦,处处为郑 明则为秦,暗则图晋 句句与郑无关,句句关郑兴亡。 (8 “君”,6 “郑” 。) 真可谓:三寸巧舌力挽狂澜息国难, 一番善言情荡衷肠罢干戈。 烛之武的语言艺术 郑 亡 (言于秦) 诵读提示 转古人点评 2、亡郑陪邻 有害(离间) 对秦 3、舍郑利秦 有利(利诱) 对秦 4-5、亡郑阙秦 有大害(瓦解) 对秦 层 层 深 入 步 步 紧 逼 (表面) (深层) 1、郑既知亡 分析利弊,利用矛盾,转移矛盾。 退出(示弱) 对秦 春秋无义战! 利益至上。 文言
11、文翻译 天下之事以利而合者,亦必以利而离。秦、天下之事以利而合者,亦必以利而离。秦、 晋连兵而伐郑,郑将亡矣,烛之武出说秦晋连兵而伐郑,郑将亡矣,烛之武出说秦 穆公,立谈之间存郑于将亡,不惟退秦师,穆公,立谈之间存郑于将亡,不惟退秦师, 而又得秦置戍而去,何移之速也而又得秦置戍而去,何移之速也!烛之武烛之武 一言使秦穆背晋亲郑,弃强援、附弱国;一言使秦穆背晋亲郑,弃强援、附弱国; 弃旧恩、召新怨;弃成功、犯危难。非利弃旧恩、召新怨;弃成功、犯危难。非利 害深中秦穆之心,讵害深中秦穆之心,讵j,难道,难道能若是乎?能若是乎? 秦穆之于晋,相与之久也,相信之深也,秦穆之于晋,相与之久也,相信之深也
12、, 相结之厚也,一怵于烛之武之利,弃晋如相结之厚也,一怵于烛之武之利,弃晋如 涕唾,亦何有于郑乎(又有什么不能抛弃涕唾,亦何有于郑乎(又有什么不能抛弃 的呢)?他日利有大于烛之武者,吾知秦的呢)?他日利有大于烛之武者,吾知秦 穆必翻然从之矣穆必翻然从之矣! 烛之武谋略小析 欲 擒 故 纵 投 其 所 好 挑 拨 离 间 釜 底 抽 薪 保 全 郑 国 处处言秦,处处为郑 明里为秦,暗则为郑 三寸巧舌 力挽狂澜纾国难, 一番善辩 情荡衷肠罢干戈。 古人对烛之武说辞的评论古人对烛之武说辞的评论 如此辞令,真无一字不妙,无一着不老如此辞令,真无一字不妙,无一着不老 靠圆密。靠圆密。 魏禧魏禧左传经世
13、钞左传经世钞 一言之辩,重于九鼎之宝;一言之辩,重于九鼎之宝; 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 刘勰刘勰文心雕龙文心雕龙 请归纳人物形象 善于识才、荐才,有充分洞察力和预见 性 (侧面写烛之武) 佚之狐: 壮士不遇,英雄末路,虽满腹牢骚但 深明大义, 顾全大局。 烛之武: 大度,屈尊自责,动之以情,以国家 大义警之,晓之以理,知错能改。 晋文公: 讨论探究:如何多角度的理解人物形象? (一)佚之狐 1、找佚之狐说的话: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 师必退! 2、他真的是慧眼识英雄的伯乐、善于举荐人才吗? 3、通过他的话,可知他对烛之武是很了解的。那 么既然他知道烛之武这么能干,
14、为什么到现在才举 荐呢? 4、据史料记载,说服秦伯的初定人选是佚之狐, 佚之狐也未必不能劝退秦师。但他为什么自己不去 而举荐了烛之武呢? 既是伯乐,未必没有嫉妒之心!既是伯乐,未必没有嫉妒之心! (二)郑伯 1、郑伯说的话: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 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 2、郑伯是一个礼贤下士、勇于改过、从谏如流的 君主吗? 3、他平白无故的怎么礼贤下士起来了呢? 4、品味他的话:“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言 外之意就是什么? 5、再想一想秦晋攻打郑的原因当年慢待重耳, 可知郑伯是个怎样的人?从他身上可以达到什么 教训? 一词多义 1.而 今急而求子 夜缒而出 若亡郑而有利于君
15、 朝济而夕设版焉。 (表承接,才) (表修饰,不译) (表承接,不译) (表承接,就) 2.以 以其无礼于晋 敢以(之)烦执事 越国以鄙远 焉用亡郑以陪邻? 若舍郑以(之)为东 道主 (因为,连词) (拿,用,介词) (表顺承,连词 来) (表顺承,连词 来) (把,介词) 3.焉 子亦有不利焉 焉用亡郑以陪邻 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且焉置土石 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永之人争奔走焉 (语气词,表陈述) (疑问副词,为什么) (疑问副词,怎么能) 疑问代词,哪里 代词,之 兼词,于之 其其:1.以以其其无礼于晋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且贰于楚也 2.越国以鄙远越国以鄙远,君知君知其其难也难也 3.失失其
16、其所与所与,不知不知 4.吾吾其其还也还也 5.其真无马也其真无马也? 6.其真不知马也其真不知马也? 7.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其许寡人. 代词代词,它郑国它郑国 代词代词 ,这件事,这件事 自己的自己的 副词副词,还是还是 表反问语气表反问语气 表推测语气表推测语气 表祈使语气表祈使语气 微 1 防微杜渐 2. 微闻有鼠作作索索 3. 见其发矢十总八九,但微颔 4.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之 1. 辍耕之垄上 2. 子犯请击之 3. 是寡人之过也 4. 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细小 形容词 隐约地 形 容词 稍微 副词 没有 不 副词 到 动词 他们 代词 的 助词 结构助词 无意义 课下作业课下
17、作业 1.背诵第三段 2.选做学案 3.读熟练谏太宗十思疏, 背诵第一段 4.准备下一阶段资料打印稿 1.烛之武见秦伯时,以退为进,态度谦恭,承认郑亡,烛之武见秦伯时,以退为进,态度谦恭,承认郑亡, 迎合对方的骄傲心理的语句是迎合对方的骄傲心理的语句是_, _ 2. 烛之武劝说秦伯,貌似谦恭却极有份量,以一个假设烛之武劝说秦伯,貌似谦恭却极有份量,以一个假设 句否定了秦出兵的合理性,也由此掌握了谈话的主动权,句否定了秦出兵的合理性,也由此掌握了谈话的主动权, 以退为进,柔中有刚:以退为进,柔中有刚: _, _。 3.烛之武说晋野心勃勃,贪得无厌的句子是:烛之武说晋野心勃勃,贪得无厌的句子是:
18、_, _, _, _。 1.烛之武见秦伯时,以退为进,态度谦恭,烛之武见秦伯时,以退为进,态度谦恭, 承认郑亡,迎合对方的骄傲心理的语句是:承认郑亡,迎合对方的骄傲心理的语句是: 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 2. . 烛之武劝说秦伯,貌似谦恭,却极有份烛之武劝说秦伯,貌似谦恭,却极有份 量,以一个假设句否定了秦出兵的合理性,量,以一个假设句否定了秦出兵的合理性, 也由此掌握了谈话的主动权,以退为进,也由此掌握了谈话的主动权,以退为进, 柔中有刚:柔中有刚: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 事。事。 3. .烛之武说晋野心勃勃,贪得无厌的句子烛之武说晋野心勃
19、勃,贪得无厌的句子 是:是: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 将焉取之?将焉取之? 谏太宗十思疏谏太宗十思疏 魏征魏征 谏谏 劝谏劝谏 ; 太宗太宗 李世民,唐朝第二个皇帝,是我国李世民,唐朝第二个皇帝,是我国 历史上最有成就的开明君主之一,在他统治历史上最有成就的开明君主之一,在他统治 时期,出现了安定富强的政治局面,史称时期,出现了安定富强的政治局面,史称 “贞观之治贞观之治”; 十思十思 是本文内容,即十条值得深思的情况是本文内容,即十条值得深思的情况 疏疏 疏通事理,分条陈述。属古文体的疏通事理,分条陈述。属古文体的 奏议类,古代臣属向国君分条陈述意
20、见的一奏议类,古代臣属向国君分条陈述意见的一 种种专用文体。专用文体。 疏:疏通事理,分条陈述。作为一种文体,疏通事理,分条陈述。作为一种文体, 属古文体的奏议类,专指臣下向国君陈述意见属古文体的奏议类,专指臣下向国君陈述意见 的奏疏。的奏疏。 “讽、谏、谤、讥、说讽、谏、谤、讥、说”区别”区别 讽讽用委婉的言语暗示或劝告用委婉的言语暗示或劝告 谏谏直言规劝,使改正错误。直言规劝,使改正错误。 谤谤公开指责别人的过失。公开指责别人的过失。 讥讥指责别人的过失。“谤”是公开指责,指责别人的过失。“谤”是公开指责, “诽”“诽” 是背地里议论,“讥”是微言讽刺。是背地里议论,“讥”是微言讽刺。 说
21、说用话语劝说别人,使之听从自己的意见。用话语劝说别人,使之听从自己的意见。 题解:题解: 唐太宗即位初期,借鉴隋朝迅速灭亡的教训,唐太宗即位初期,借鉴隋朝迅速灭亡的教训, 治国尽心尽力。但随着国家发展,功业兴盛,治国尽心尽力。但随着国家发展,功业兴盛, 唐太宗的生活渐渐奢侈,也不愿多听逆耳之言唐太宗的生活渐渐奢侈,也不愿多听逆耳之言 了。了。 贞观十一年:贞观十一年: 太宗先下令修了飞仙宫,太宗先下令修了飞仙宫, 后又诏令修建老君庙、宣尼庙;后又诏令修建老君庙、宣尼庙; 二月巡游洛阳宫,二月巡游洛阳宫, 六月巡游明德宫,六月巡游明德宫, 十月猎于洛阳苑,十月猎于洛阳苑, 十一月又巡游怀州,狩于
22、济源。十一月又巡游怀州,狩于济源。 思考题:思考题: 1 1、本段开头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本段开头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证明了什么观点?证明了什么观点? 答:比喻论证答:比喻论证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 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 必积其德义。必积其德义。 答:“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答:“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 “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居安思危,戒奢以俭” 2 2 、作者认为人君怎样才能治理好国家?、作者认为人君怎样才能治理好国家?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 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
23、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 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中心论点;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居安思危,戒奢以俭 德不厚而思国之安,德不厚而思国之安, 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源不深而望流之远, 根不固而求木之长,根不固而求木之长, 排 比 句 排 比 句 排 比 句 排 比 句 1 1、概括历代君主的普遍规律:、概括历代君主的普遍规律: ( ) 2 2、以、以 引出分析论证,用引出分析论证,用 “殷忧”和“得志”的不同心态说明?“殷忧”和“得志”的不同心态说明? 3 3、用古人的论述以、用古人的论述以 的关的关 系系 比比 的关系,切中要害,令的关系,切中要害,令 人警觉。人警觉。 有善
24、始者实繁有善始者实繁, ,能克终者盖寡能克终者盖寡 能否恭俭下人是事业成败的关键能否恭俭下人是事业成败的关键 设问设问 水和舟水和舟 民和君民和君 第第 二二 段段 1 1、作者认为得天下之君王为何易失人心?、作者认为得天下之君王为何易失人心? 答:盖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答:盖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 傲物;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傲物;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虽董之以严刑,震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虽董之以严刑,震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 貌恭而不心服。貌恭而不心服。 答: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答: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
25、舟覆舟,所宜深慎。 说明人君生死存亡在于人心向背,人君必须竭诚说明人君生死存亡在于人心向背,人君必须竭诚 待下,才能使群众怀念其仁德,并从内心产生恭待下,才能使群众怀念其仁德,并从内心产生恭 顺之心。顺之心。 思考题: 2 2、作者如何肯定人民的力量?、作者如何肯定人民的力量? 问题思考问题思考 1 1、十思的主要内容是什、十思的主要内容是什 么?可以归纳为几戒?么?可以归纳为几戒? 3.3.念高危念高危 4.4.惧满溢惧满溢 5.5.乐盘游乐盘游( (狩猎狩猎) ) 6.6.忧懈怠忧懈怠 7.7.虑雍蔽虑雍蔽 8.8.惧谗邪惧谗邪 9.9.恩所加恩所加 10.10.罚所及罚所及 1.1.见可
26、欲见可欲 2.2.将有作将有作 思知足以自戒思知足以自戒 思知止以安人思知止以安人 思谦冲以自牧思谦冲以自牧 思江海下百川思江海下百川 思三驱以为度思三驱以为度 思慎始而敬终思慎始而敬终 思虚心以纳下思虚心以纳下 思正身以黜恶思正身以黜恶 思无因喜以谬赏思无因喜以谬赏 思无因怒而滥刑思无因怒而滥刑 十 思 十 思 ( 由 什 么 由 什 么 想 到 什 么 想 到 什 么 ) 戒奢侈扰民戒奢侈扰民 戒骄傲自满戒骄傲自满 戒纵欲过度戒纵欲过度 戒轻信人言戒轻信人言 戒赏罚不公戒赏罚不公 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 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 文武争驰,
27、君臣无事。文武争驰,君臣无事。 2 2 、君王按“十思”去做会有、君王按“十思”去做会有 怎样的结果?怎样的结果? 人尽其能人尽其能 垂拱而治垂拱而治 作者理想的政治境界作者理想的政治境界 思思 人君当思人君当思 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居安思危,戒奢以俭 提出问题提出问题 为什么思为什么思 思些什么思些什么 分析问题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解决问题 载舟覆舟,所宜深慎载舟覆舟,所宜深慎 诚能十思,垂拱而治诚能十思,垂拱而治 小结:整体思路小结:整体思路 文本探究文本探究 自古至今自古至今, , 进谏的方式无非两种进谏的方式无非两种, , 一种是一种是 怀着不怕死的精神怀着不怕死的精神, , 想说什么就说
28、什么想说什么就说什么, , 效果效果 是强烈的是强烈的, , 但往往也是最冒险的但往往也是最冒险的; ; 另一另一 种是婉种是婉 转的转的, , 听起来根本不像是在进谏听起来根本不像是在进谏, , 更像是在讲更像是在讲 故事故事, , 不乏趣味不乏趣味, , 这种方法相对第一种来说风这种方法相对第一种来说风 险要低得多险要低得多, , 但效果却不怎么强烈但效果却不怎么强烈, , 就好像一就好像一 碗不苦口的良药。碗不苦口的良药。 唐太宗唐太宗看看了奏疏了奏疏后猛醒,后猛醒, 感到很惭愧,写了感到很惭愧,写了答答 魏徵手诏魏徵手诏,称赞魏徵,称赞魏徵 “诚极忠款,言穷切“诚极忠款,言穷切 至”,
29、并说“公之所谏,至”,并说“公之所谏, 朕闻过矣。当置之几案,朕闻过矣。当置之几案, 事等弦韦”,表示从谏事等弦韦”,表示从谏 改过。(弦、韦是用以改过。(弦、韦是用以 警戒之物。)警戒之物。) 谏谏太宗十思疏太宗十思疏 魏徵之魏徵之谏谏在何妙在何妙? ? 1.妙在思路 2.妙在论证 3.妙在目的 4.妙在用语 检查与巩固检查与巩固 疏:疏通事理,分条陈述。作为一种文体,疏通事理,分条陈述。作为一种文体, 属古文体的属古文体的 类类,专指,专指 的奏疏。的奏疏。 “讽、谏、谤、讥、说讽、谏、谤、讥、说”区别”区别 讽讽 谏谏 谤谤 讥讥指责别人的过失指责别人的过失 说说用话语劝说别人,使之听从
30、自己的意见。用话语劝说别人,使之听从自己的意见。 默写,将下列各句补充完整。(默写,将下列各句补充完整。(3分)分) (1)人君当神器之重)人君当神器之重( ) 斯亦伐根以求木茂。斯亦伐根以求木茂。 (2)怨不在大,可畏惟人,)怨不在大,可畏惟人, _,所宜深慎。,所宜深慎。 (3)智者尽其谋,)智者尽其谋,_, _, _;文武并用,;文武并用, _。 居域中之大居域中之大 不念居不念居 安思危安思危 戒奢以俭戒奢以俭 载舟覆舟载舟覆舟 勇者竭其力勇者竭其力 仁者播其惠仁者播其惠 信者效其忠信者效其忠 垂拱而治垂拱而治 填空填空 斯亦伐根以求木斯亦伐根以求木茂茂, _。 怨不在大,可畏惟人怨不
31、在大,可畏惟人; _, 。 忧懈怠,忧懈怠,_; 虑壅蔽,虑壅蔽,_ _ _; 总此十思,宏兹九总此十思,宏兹九 德德, , , , , , _, , , _ , ;文武并用,;文武并用, 垂拱而治垂拱而治。 塞源而欲流长者也塞源而欲流长者也 载舟覆舟载舟覆舟 所宜深慎所宜深慎 则思慎始而敬终则思慎始而敬终 则思虚心以纳下则思虚心以纳下 简能而任之简能而任之 择善而从之择善而从之 则智者尽其谋则智者尽其谋 勇者竭其力勇者竭其力 仁者播其惠仁者播其惠 信者效其忠信者效其忠 牧牧, ,养养. .保持谦虚的态度以提高自己的修养功夫保持谦虚的态度以提高自己的修养功夫 君王不做什么君王不做什么, ,而使天下太平而使天下太平 老百姓可以拥戴统治者老百姓可以拥戴统治者, ,也可以推翻统治者也可以推翻统治者 挑选其中的好的采纳挑选其中的好的采纳( (或采用或采用).). 有好的开头有好的开头, ,也有好的结尾也有好的结尾 处在安逸的环境里,要考虑可能出现的危险处在安逸的环境里,要考虑可能出现的危险 和困难。和困难。左传左传 襄公十一年襄公十一年:书曰:书曰: 居安思危。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思则有备,有备无患。 居安思危居安思危 【成成 语积累语积累】 作业作业 1.背诵第二段 2.选做学案 3.预习答司马谏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