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1《谏太宗十思疏》第二课时教案-高中语文部编版(2020)下册.doc

上传人(卖家):Rabit 文档编号:1005414 上传时间:2021-01-06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3.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15.1《谏太宗十思疏》第二课时教案-高中语文部编版(2020)下册.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15.1《谏太宗十思疏》第二课时教案-高中语文部编版(2020)下册.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15.1《谏太宗十思疏》第二课时教案-高中语文部编版(2020)下册.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15.1《谏太宗十思疏》第二课时教案-高中语文部编版(2020)下册.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 谏太宗十思疏第二课时教案 教学目标: 1、 梳理课文内容和结构;归纳本文的中心论点; 2、 揣摩重要语句以促进对课文的理解,总结魏征“十思”的内容; 3、学习本文比喻说理的方法;体会对偶句、排比句的风格特征;掌握作者反复开导,循循 善诱的高超的劝谏艺术,不断提高学生的说话技艺。 4、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苦乐观,虚怀若谷,虚心接纳他人建议,勤俭简朴,继承优良传统。 教学重点:比喻说理的论证方法,体会对偶句和排比句在论述语言中的作用。 教学难点:本文的现实意义。 教学过程: 一、 导语:魏征的谏太宗十思疏成就了古代明君从谏如流的典范,其语言的魅力更是 敲响了君王戒骄戒奢的警钟,为国泰民安、百姓安居

2、乐业的太平盛世提供了理想化的 进言,可以说,值得后人效仿。今天,我们就领略魏征循循善诱的劝谏艺术。 二、 梳理文章内容和结构: 方法:提问学生回答。 第一段:以“固本思源”为喻,说明“居安思危,戒奢以俭”的重要性。 讲解: 第二段:用历史事实说明国君必须“居安思危,戒奢以俭”的原因。 第三段: “十思”的具体内容和做到“十思”后的好处。 三、走进课堂,合作探究 (一)梳理课文,探究思想内容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2、课文第二段与中心论点有怎样的关系? 总结历史教训,从创业守成、人心向背等方面论述“居安思危”的道理,劝谏君王积其 德义 3、第三段提出具体的做法,即“

3、十思” (十条建议) 。请以表格形式对其进行归纳总结。 【温馨提示】作者提出的“十思” ,也可以概括为“五戒” : “十思”内容 “十思”含意 “十思”实质 “见可欲” “将有作” 戒奢侈 考虑到身居高位,就要时时想到谦虚谨慎的修养来加 强自己的品德;惧怕自己骄傲自满,就要想到胸襟宽 广像能容纳滔滔江水的大海 “乐盘游” “忧懈怠” 戒小人 “恩所加” “罚所及” (见了想要得到的东西,就想到知足以警戒自己;将要大兴土木,就想到要适可而止以使 百姓安宁;念高危 惧满溢 戒骄傲喜欢打猎游乐,就想到每年三次的限度;担心意 志懈怠,就想到做事要始终谨慎;戒纵欲虑壅蔽 惧谗邪,忧虑会受蒙蔽,就想到虚

4、心接纳下属的意见;害怕谗佞奸邪,就想到端正自身以斥退邪恶小人;加恩于人时,就想到 不要因为一时高兴而赏赐不当;施行刑罚时,就想到不要因为正在发怒而滥施刑罚。戒 赏罚不公) (二)探究论证方法 1、第一段中有哪些比喻句?包含了什么观点? 比喻句: “求木之长者必浚其泉源” “源不深根不固而求木之长” “斯以伐根欲流长也” 观点: (1)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2)居安思危,戒奢以俭 2、第一段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比喻论证法:把积德安国这个抽象的道理用固本求长、浚源欲远这种生活常识进行比喻,使 论述变得更加生动形象而易懂。 文中用了大量生动的比喻,借以阐发治国安民的思想,言简意赅

5、,具有很强的说服力。如文 章开篇谈论治国要注重“积其德义”这一根本原则时,从两个方面比喻论证,即“木之长者, 必固其根本”和“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 , “固其根本”是树木长得高的必要条件,而“浚 其泉源” ,也是流水流得长远的前提,运用自然中的现象而比治国的原则,浅显易懂而又生 动形象。同样,魏征以水可以载舟也可以覆舟来比喻人民的力量的重要性,至今人们还记忆 犹新。 3、本文多处运用了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试举例说明其表达效果。 作用:文中正反对比论证。采用强烈、鲜明的对比使劝谏对象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思国之安必 积德义的道理。加强了说服力。正反对比论证集中在一、二自然段,正反对比,使被说明的 道

6、理突出来了。如“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 ,而从反面来说“根不固而求木之长” , “知 其不可” ,因此,根本与长的关系自然而然被人们接受了。再有第二段中引用历史的教训来 劝戒太宗时,也注意了正反对比论证, “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一繁一寡,最能触动太 宗的心吧,即使不用再提具体的例子,已走过建国历史的太宗也会有很多的想法,从而引以 为戒的。 (三)研究作者智慧及作品的现实意义 1、魏征虽是大胆直谏,但在劝谏中也讲究方式方法,言语也要中听,你能说说在本文中, 作者是如何做的吗? 首先是用了比喻手法,使劝谏生动形象化;再就是贬低自己来抬高君王,使对方耳听直言心 悦诚服。 开篇并没有直接提出“十

7、思”的内容,而是以生动形象的比喻打开了话题。文章起笔,先 从正面设喻,以“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为喻,引出正题“思 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然后再从反面设喻“源不深而岂望流之远,根不固而何求木之长, 德不厚而思国之治,虽在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这样加重了强调意味。接着,进 一步明确指出, “人君”地位高,责任重大,如果“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 ,要想国家长 治久安是不可能的,就像伐根、塞源而望木茂、流长一样荒诞。通过正反设喻,作者本意就 十分明确了,唐太宗如要巩固政权,就必须“居安思危,戒奢以俭” 。 2、魏征以政治家特有的眼光发现了唐太宗“忘本”和“忘危

8、”的根本问题,针锋相对地提 出了“十思” 。请讨论回答:今天读魏征的谏太宗十思疏 ,有没有现实意义? 3、魏征对以严法治国持什么看法?我们现在强调健全法制,你认为可行吗? 魏征对“严法治国”既没有推崇,也没有反对,只是认为“法制”不是问题的关键,根本还 在于统治者对天下黎民要竭诚相待。我们强调健全法制,实际也是为了使天下变成一个公平 合理地社会,这与魏征主张“竭诚以待”是一致的,当然也是可行的。 四、语言揣摩 1. 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安,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 况于明哲乎! 评析: 本句紧承第一句继续运用比喻论证手法从反面推理, 连用四个 “不” 字, 用后一个

9、 “不” 否定前三个“不” ,否定之否定,加强了对“积其德义”的肯定。 “不可”既是自己的 判断,也是代人君作出的判断。 “虽(犹)而况乎”的句式,巧妙地把人君 拉到作者的立场上来,使人君不能有别的观点选择。先肯定人君“明哲” ,必能分辨是非, 既是对人君的尊重,也促其乐于从谏,而且使谏诤不显得突兀。 运用:(翻译)源头不深却希望泉水流得远,根系不稳却想要树木长得好,德行不厚却指望国 家安定,我虽然愚昧无知,也知道这是不可能的,更何况您这样明智的人呢? 3、 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 评析: 这一句是对段首 “岂取之易守之难乎?” 这一问题的总结性的回答。 在前文分析了 “竭

10、诚以待下”和“纵情以傲物”的不同结果后,在此郑重地警告: “怨不在大,可畏惟人” ;严 肃地告诫: “载舟覆舟,所宜深慎” 。说明人君生死存亡在于人心向背,人君必须竭诚待下, 才能使群众怀念其仁德,并从内心产生恭顺之心。将君与民的关系比作舟与水的关系,确实 切中要害,无怪乎唐太宗读后,说它“言穷切至” ,使自己“披览忘倦,每达宵分” ,不但取 消了当年耗费民脂的封禅“盛举” ,而且常用“载舟覆舟”的比喻来告诫太子,并以此作为 临终遗训。本言简意深,语重心长,能振聋发聩,令人警觉。 4、 运用:(翻译)怨恨不在大小,可怕的是民心向背;老百姓就像水一样,既能承载船只, 也能倾覆船只,这是应该深切警

11、惕的。 五、总结课文 谏书是向皇帝提批评意见的,古人称之为“批逆鳞”。刘勰曾赞颂战国策士“虽批逆鳞, 而功成计合” (文心雕龙论说)。这是很不容易的,不仅需要勇气,还要讲究技巧。魏 征就是这种“披肝胆以献主,飞文敏以济辞”的人物,他有胆量,敢于直谏,又有文采,善 于劝谏,所以每言多被太宗采纳。这里所说的“飞文敏以济辞”,就是善于巧施比喻来加强 文章的说服力。这不仅谏书应如此,一般的论说文也当如此。 本文运用比喻来说明道理,这在先秦散文中表现得最为突出,有的围绕一个中心,通篇 设喻,有的开篇第一句就设喻,然后才引出本意。这个传统手法,为后世历代文人所继承和 发展,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下简称谏疏)就是一个范例。 作业:背诵课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语文 > 部编版 > 必修 下册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15.1《谏太宗十思疏》第二课时教案-高中语文部编版(2020)下册.doc)为本站会员(Rabit)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