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部编部编九九年级语文上优质课教学设计年级语文上优质课教学设计 1 7、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 【教材分析】【教材分析】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是一篇选自雨果文集第 11 卷的文章,。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是以英法联军侵华战争为背景的 文章。巴特勒上尉本想利用雨果的显赫声望,让他为远征中国所谓的胜利捧场, 但雨果,这位正直的作家,没有狭隘的民族主义情绪,反而代表了人类的良知, 在这封信中强烈地谴责了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强盗行径。雨果的难能可贵之 处,不仅在于他的立场不是狭隘民族主义,而是群众的角度,世界的角度,人类 的角度,
2、他公开斥责政府如强盗一般,颠倒黑白,不以此为耻,反以此为荣;还 在于他珍视人类文明成果,尊重人类文明的创造者。他指出“岁月创造的一切都 是属于人类的”这种见解,是非常透彻的。因此,他盛赞中华民族,表达了对中 国人民的同情和尊敬,愤怒的谴责了侵略者的罪行。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知识知识与能力与能力 1.理解积累“珐琅、眼花缭乱、瞥见、箱箧、制裁、荡然无存”等词语。 2.了解相关的历史与艺术知识点。 3.反语嘲讽的语言效果。 过程与方法过程与方法 1.培养速读能力、捕获筛选信息能力及思维能力。 2.透过或热情赞美或冷静嘲讽的语言,深挖文章的意蕴,感受悲剧的效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情感态度与价
3、值观 1.朴素爱国情感及雨果伟大人格魅力的渗透。 2.教育学生要有广阔的胸怀和伟大的人格。要站在人类的角度考虑问题。 【重点难点】【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教学重点 1.了解雨果的伟大情操。 2.辨别本文中赞美的语言和反讽语言的细微差别。 教学难点教学难点 透过或赞或讽的语言,深挖文章的意蕴,感受悲剧的效果。 【课时安排】【课时安排】 2 课时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第一课时 一、一、新课导入新课导入 在 1856 年至 1860 年的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联军攻入了我国北京,对我 部编部编九九年级语文上优质课教学设计年级语文上优质课教学设计 2 国的艺术瑰宝圆明园进行了大肆的劫掠,并
4、且焚烧了圆明园。在这件事之后,英 法联军统帅之一巴特勒上尉就这次远征征求法国著名作家雨果的意见。 雨果会对 这件事有什么看法呢?今天,让我们来学习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 的信这篇课文,学过之后,相信大家能找到这个问题的答案。 二、自主预习二、自主预习 1. 背景资料背景资料 维克多雨果(Victor Hugo,1802 年 2 月 26 日1885 年 5 月 22 日),法 国作家,19 世纪前期积极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家,人道主义的代表人物,法 国文学史上卓越的资产阶级民主作家,被人们称为“法兰西的莎士比亚”。一生 写过多部诗歌、小说、剧本、各种散文和文艺评论及政论文章,在法国及世
5、界有 着广泛的影响力。 雨果的创作历程超过 60 年,其作品包括 26 卷诗歌、20 卷小说、12 卷剧本、 21 卷哲理论著,合计 79 卷。其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巴黎圣母院九三年和 悲惨世界,短篇小说“诺曼底”号遇难记。 2.知识链接知识链接 圆明园是一座供清朝皇帝游乐的花园,也是中国劳动人民智慧和血汗的结 晶。在北京海淀附近,始建于康熙 48 年(1709 年)。这座花园方圆十多公里, 在这儿可以观赏到国内外四十个地方的有名风景。园内还珍藏着许多无价的珍 宝, 罕见的图书, 珍贵的历史文物, 因此它又是一座闻名世界的艺术馆、 图书馆、 博物馆。 1856 年,英、法帝国主义发动了侵略我国的第
6、二次鸦片战争。1860 年 10 月 日,侵略军闯进圆明园,大肆抢掠。他们把园里凡能搬动的金银珠宝和珍贵文 物统统抢走。来不及拿的或者拿不动的,就任意打碎、践踏。最后一把火将这座 经营了一百多年、被誉为“万园之园”的圆明园烧成了一堆败瓦颓垣。 3.检查预习检查预习 (1)订正字音 惊骇 (hi) 瞥 (pi)见 箱箧 (qi) 赃 (zng)物 制裁 (ci) 给 (j)予 恍 (hung)若 琉 (li)璃 (l) 珐 (f)琅 (lng) 晨曦 (x) 劫 (ji)掠 (2)词语释义 丰功伟绩:丰硕的功劳,伟大的成绩 富丽堂皇:形容建筑十分富丽华贵。 赃物:贪污、受贿或盗窃得来的财物。 箧
7、:小箱子。 制裁:用强力管束并惩处,使不得胡作非为。 惊骇:惊慌害怕。 荡然无存:形容东西完全失去,一点不留下。 眼花缭乱:眼睛看见复杂纷繁的东西而感到迷乱。 不可名状:不能够用语言形容。名,说出。 三、合作探究三、合作探究 (一)整体感知(一)整体感知 1.文章的结构层次是怎样的? 部编部编九九年级语文上优质课教学设计年级语文上优质课教学设计 3 答案示例答案示例:全文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1)交代写信缘由。 第二部分(29)热情赞美圆明园的辉煌灿烂,强烈谴责英法联军的侵略罪 行。 文章的第二部分是全文的核心。作者通过对东方艺术典范圆明园的尽情渲 染、赞扬,激发人们对圆明园的美好遐思和幻想
8、。然后,强烈抨击英法联军的强 盗行径,把他们劫掠并焚毁圆明园的强盗嘴脸刻画得淋漓尽致。这一部分又可分 为两个层次。 第一层次(23)作者用浪漫主义的笔调,丰富奇妙的想象,恰当妥帖的对 比, 华丽优美的辞藻来赞美人世间这座空前绝后的被誉为 “万园之园” 的圆明园, 并告诉人们,圆明园属于各国人民,属于全人类。 第二层次(49)作者站在捍卫人类文明、捍卫卓越艺术的高度,以犀利的 言辞,调侃的语气,辛辣的讥讽,愤怒谴责英、法两个强盗对中国人民乃至世界 人民犯下的滔天罪行。 第三部分(10)呼应开头,表达对英法联军侵略行径的揭露、控诉之情。 2.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这件事,雨果是什么立场和态度? 答案示
9、例答案示例:(1)站在人类的立场,立场明确,态度坚定,对英法联军的罪 恶行径进行了强烈谴责和辛辣讽刺。 (2)对被侵略者和被掠夺者表示巨大同情,饱含着深厚的人道主义精神。 3.请谈谈你读了课文后的整体感受。 答案示例答案示例:英法联军的罪行令人发指,使人愤恨;雨果对中国的巨大同情受 人尊重。 (二)(二)研读分析研读分析 雨果怎样评价圆明园?请理清文章第 3 段的思路。 答案示例答案示例:先总体评价,称圆明园是“世界奇迹”。 接着与巴特农神庙比较,指出圆明园的艺术性质和成就: (1)圆明园是东方幻想艺术中的最高成就; (2)圆明园几乎集中了超人的民族的想像力所能产生的一切成就; (3)圆明园是
10、幻想的某种规模巨大的典范。 然后,具体讲述园中之物,依次说了建筑材料、建筑、陈设、装饰、园林景 观,以耗费劳动之巨作结。 最后讲圆明园是属于全人类的亚洲文明杰作。 第二课时第二课时 一、合作探究一、合作探究 1.突破重难突破重难 (1)雨果通过哪些语句来谴责英法联军的强盗行为?使用这种语言有何作 用? 答案示例答案示例:通过反语来谴责。词语如“更彻底、更漂亮”“丰功伟绩”“收 获巨大”“手挽手,笑嘻嘻”等。句子如“我们欧洲人是文明人,中国人在我们 眼中是野蛮人。这就是文明对野蛮所干的事情” “以上就是我对远征中国的全部 赞誉”。反语的作用是讽刺,表现了不动声色的深沉的愤怒。 (2)请通过课文品
11、析雨果的人格魅力。 部编部编九九年级语文上优质课教学设计年级语文上优质课教学设计 4 答案示例答案示例:雨果对英法联军的态度公正客观; 雨果与巴特勒上尉的交锋不畏强权; 雨果是否并不热爱法国深沉的爱。 雨果勇揭真想,何等良知! (3)请你说说结尾两句话有什么含义。 答案示例答案示例: 结尾作者再次指出英法联军自诩的远征中国的成就是彻头彻尾的 无耻的偷窃,以辛辣 的讥讽点明主旨,收束全文。 2.写法探究写法探究 除了巧用反语外,这篇文章还有怎样的写作特色? 答案示例答案示例:1铺陈手法的运用。 所谓铺陈即进行详细地叙述,此手法的运用是本文的一大特点。 文章一开始, 针对巴特勒认为英法联军远征中国
12、是 “体面的、 出色的” 看法, 作者没有马上表明自己的观点,而是匠心独运,采取用墨如泼的铺陈手法,描绘 圆明园的富丽堂皇,把这一中西合璧的艺术瑰宝神奇地显现于世人眼前。圆明园 属于全人类,理应得到世人的珍惜、爱护,理应留给子孙万代观赏、享受,但是, 它却被劫掠、焚毁了。作者尽情挥洒笔墨以渲染圆明园的美景,显而易见,也在 为后文抒发感情、发表议论起铺垫作用。 2多处使用鲜明准确的对比。 作者巧妙地将东方艺术典范圆明园与古希腊的巴特农神庙相比, 突出了圆明 园这东方艺术典范在理想艺术中的地位; 作者将圆明园这一旷世之园的富丽堂皇 与英法联军对它的劫掠、焚毁相比,暴露出英法联军的滔天大罪;作者将额
13、尔金 父子对比,揭露出英法联军的侵略本性和反动本质;作者还将欧洲人的“文明” 和中国人的“野蛮”相比,“野蛮”的中国人民“耗费了两代人的长期劳动”, 创建了“大得犹如一座城市”的圆明园,而“文明”的法兰西、英吉利“闯进了 圆明园,一个强盗洗劫,另一个强盗放火”,使圆明园荡然无存、这一对比,使 英法联军的野蛮,中国人的文明都一清二楚了。文章中多处对比的使用,充分表 达了作者鲜明的爱憎态度,增加了文章的艺术效果。 3.品味赏析品味赏析 揣摩以下语句,理解文章的丰富内蕴: (1)在世界的某个角落,有一个世界奇迹。这个奇迹叫圆明园。 (把“世界”改为“中国”,好不好?) (2)圆明园在幻想艺术中的地位就如同巴特农神庙在理想艺术中的地位。 (这里为什么要谈到“巴特农神庙”?) (3)岁月创造的一切都是属于人类的。 (这一句话有什么特殊含义?) (4)他们手挽手,笑嘻嘻回到了欧洲。 (这一句有什么特殊的表达效果?) (5)这是文明 对野蛮 所干的事情。 (注意品味加点词。) (6)治人者的罪行不是治于人者的过错;政府有时会是强盗,而人民永远也不 会是强盗。 (如何理解这句话的含义?) 部编部编九九年级语文上优质课教学设计年级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