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快乐学习,快乐测试!快乐学习,快乐测试! 1 学校 班级 姓名_ 考号_ ?装?订?线? 部编版七部编版七年级年级下历史下历史 3 3 月份月份学情调研学情调研检测试卷检测试卷 (考试时间:(考试时间:6060 分钟,满分:分钟,满分:5050 分)分) 成绩成绩 温馨提示温馨提示:1.1.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个部分。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个部分。 2.2.所有试题的答案均填写在答题卡上,答案写在试卷上无效。所有试题的答案均填写在答题卡上,答案写在试卷上无效。 第一部分第一部分 选择题(选择题(2020 分)分) 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一项 最符合题
2、意,把它选出来。 (每题最符合题意,把它选出来。 (每题 1 1 分)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1. 结束魏晋南北朝长期分裂局面,重新统一全国的是 A西晋灭吴 B隋灭北周 C隋灭陈朝 D元灭南宋 2. 魏晋南北朝之后中国又一次实现了国家大一统。这次统一的时间是在 A280 年 B581 年 C589 年 D618 年 3. 隋朝大运河的中心是 A涿郡 B洛阳 C江都 D余杭 4. 古人评论隋朝大运河:“天下转漕,仰此一渠。 ”这主要是肯定大运河 A促进南北经济交流 B便利人们游玩江南 C是
3、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 D加快了隋朝的灭亡 5. 成语“金榜题名” “独占鳌头” “三元及第”所反映的制度是 A皇帝制 B世袭制 C三省六部制 D科举制 6.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隋朝灭亡原因的是 A隋文帝励精图治,厉行节俭 B隋炀帝开凿运河,修筑长城 C农民起义风起云涌,蔓延全国 D太原李渊起兵反隋 7. 下列秉持“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的皇帝是 A唐高祖 B唐太宗 C武则天 D唐玄宗 8.唐太宗在位时期推行了一系列革新措施,史称“贞观新政” 。这些措施中不包括 A. 进一步完善三省六部制度 B. 制定法律减省刑罚 C. 重用姚崇、宋璟,注重文教,编修经
4、籍 D. 减轻人民的徭役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 9. 统治期间“重视官吏考核,并亲自考核县令的政绩”的帝王是 A隋文帝 B唐太宗 C武则天 D唐玄宗 10. 唐朝妇女可以在公开场合参加各种社交和文化娱乐活动,到处可见妇女英姿勃发骑马出行的身影。 这体现了唐朝 A.社会风气开放 B.经济发达 C.疆域辽阔 D.社会稳定 11. 因诗作充满想象力和感染力,具有浓郁浪漫情怀,而被誉为“诗仙”的是 A.李白 B.杜甫 C.白居易 D.李商隐 12. 唐朝时期,我国书画艺术成绩斐然。下列不属于唐代书法名家的是 A王羲之 B颜真卿 C欧阳询 D柳公权 13. 8 世纪中期,唐帝国爆发了持续 8 年的大规模
5、动乱;从此,唐朝走向衰落。这场动乱是指 A玄武门之变 B神龙政变 C安史之乱 D黄巢起义 14. 下列关于五代十国的评价错误的是 A. 五代十国是唐末以来藩镇割据的延续 B. 北方政权更迭,战事不断 C. 南方地区,受战乱影响较小 D. 政权分裂使统一永远成为不可能 15. 假如穿越到北宋,在它的军队中你会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兵不识将,将不识兵” 。出现这种现象 的原因是北宋统治者为了 A. 加强禁军力量 B. 防止武将专权 C. 提高军队战斗力 D. 提高文人地位 16. “千秋疑案陈桥驿,黄袍一着便罢兵” ,其中涉及的历史典故和哪个朝代的建立有关 A. 隋朝 B. 唐朝 C. 北宋 D.
6、元朝 17. 1038 年,称大夏国皇帝,建立西夏政权的是 A. 元昊 B. 耶律阿保机 C. 寇准 D. 石守信 18. 澶渊之盟规定:?每年向?提供“助军旅之费”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此盟约的双方是 A. 南宋与辽 B. 北宋与辽 C. 南宋与金 D. 北宋与西夏 19. 与南宋对峙的女真族政权是 A. 辽 B. 西夏 C. 金 D. 后周 20. 图示法是我们学习历史的一种方法。下面对辽、西夏与北宋并立局面示意正确的是 A B C D 第二部分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非选择题( (共共 3030 分分) ) 21. (10 分)科举制作为中国古代选拔官吏的主要制度,维持了约科举制作为中国古代选
7、拔官吏的主要制度,维持了约 13001300 年。年。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材料一 魏晋南北朝时候,世家大族子弟凭靠家世背景“坐至公卿” ,世代垄断高官显位。隋文帝 即位后,废除了以前的选官制度,初步建立了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一批有才能的人被选 进政府担任各种官职。 根据材料一指出,隋文帝即位前后选拔官吏的标准有何不同?(2 分) 材料二材料二 隋大业年间,增设进士科,考试作为一项重要制度确立起来。这样,士人可以不经荐举, 直接报名考试。由官府择优录取,从而纠正了魏晋以来世家大族子弟通过门第进入仕途的 局面。 科举制正式确立的标志是什么?根据材料二,概括隋唐时期选官制度的主要特点。 (2
8、 分) 材料三材料三 载初元年(公元载初元年(公元 690690 年)二月,皇太后(年)二月,皇太后(1010 月自立为皇帝)亲自主持考试,于神都紫微月自立为皇帝)亲自主持考试,于神都紫微 城洛城殿策问贡士,各地精英云集神都洛阳,考生有上万人之多,连续考了几天。殿前试城洛城殿策问贡士,各地精英云集神都洛阳,考生有上万人之多,连续考了几天。殿前试 人自此始,这次考试给世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人自此始,这次考试给世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材料三中的皇太后是谁?她完善科举制的措施是什么?(2 分) 材料四材料四 北宋在削弱武将兵权的同时,大力发展科举制度,录取名额比唐朝大大增加,科举入仕成 为宋代官员的
9、主要来源。读书人出身的文官地位不断提升,甚至形成了文臣统兵的格局, 扭转了五代十国尚武轻文的风气,有利于政权的稳固和社会的安定。 北宋的开国皇帝是谁?材料四是宋朝哪一政策的体现?该政策推行有何作用?(3 分) 材料五材料五 16 至 17 世纪,传教士把中国的科举制介绍到欧洲,英法的不少思想家都推崇中国这种公 快乐学习,快乐测试!快乐学习,快乐测试! 2 平和公正的制度。到 19 世纪末,政府规定文官通过定期的公开考试招取,英国渐渐形成 了后来为欧美各国彷效的文官制度。英国文官制所取的考试原则与方式与中国科举十分相 似。 根据材料五指出,英国文官制和中国科举制相似的原则和方法是什么?(1 分)
10、 22.(11 分)唐朝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鼎盛时期。唐朝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鼎盛时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材料一 唐朝时期,农业生产工具不断改进,发明并推广了一些重要的生产工具(如下图) 。唐朝时期,农业生产工具不断改进,发明并推广了一些重要的生产工具(如下图) 。 请写出材料一中生产工具的名称。 (2 分) 材料二材料二 下图为步辇图 ,描绘了唐太宗接见吐蕃求婚使者的场景。下图为步辇图 ,描绘了唐太宗接见吐蕃求婚使者的场景。 当时吐蕃的赞普是谁?唐太宗将哪位公主嫁到了吐蕃?有何影响?(3 分) 材料三材料三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九州道路无豺狼
11、,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九州道路无豺狼, 远行不劳吉日出。远行不劳吉日出。 唐杜甫忆昔唐杜甫忆昔 根据材料三,诗人生活在唐朝的什么特殊时代?他的诗反映了历史的真实,后人对他的诗有何赞 誉?(2 分) 材料四材料四 唐朝户数在 639 年(贞观 13 年)达 300 万户,705 年有 615 万户,740 年(开元 28 年) 为 841 万户,754 年(天宝 13 年)有 918 万户。 根据材料四指出,唐朝的户数呈现怎样的趋势?“诗史互证”是研究中国古代历史的一种方法。 材料三中的哪句诗最能与材料四中的数据相互印证?(2 分) 材料五材料五 唐都
12、长安的城市规划井然有序,城中的东市、西市是主要的商业区;城内所建 100 多个坊 是居民区,居住人口达百万。长安城以朱雀大街为中轴线,严整对称,街道宽敞整齐,两 旁绿树成荫,长安城中给水、排水设施齐备。长安城内,到处可见外国商客,商业繁荣, 不仅是国内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国际性的大都会。 唐都长安的城市布局有何特点?其地位如何?(2 分) 23.(9 分)对外交往有利于文明互鉴。对外交往有利于文明互鉴。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材料一 史学研究者按照史料的呈现方式通常将史料分为实物史料、文献史料和口述史料。 陕西乾县唐朝章怀太子墓壁画客使图 (部分) 该壁画展现了三名唐朝官员(左)在接
13、见外国使节的场景。这些使节可能来自拜占廷帝国、朝 鮮和西伯利亚,他们在向唐朝的代表表达敬意。 材料一中的壁画属于什么类型的史料?从中我们能够了解到唐朝哪一方面的历史?(2 分) 材料二材料二 唐代,是任何外国人在首都都受到欢迎的一个时期。在首都长唐代,是任何外国人在首都都受到欢迎的一个时期。在首都长安有八千余名外国留学生以安有八千余名外国留学生以 及成千上万的波斯、阿拉伯、欧洲商人。外国人可以参加科举考试,可以在朝廷做官,可及成千上万的波斯、阿拉伯、欧洲商人。外国人可以参加科举考试,可以在朝廷做官,可 以和中国人通婚。他们带来了世界各地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給传統的华夏文化注入了新以和中国人通婚。他们带来了世界各地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給传統的华夏文化注入了新 的血液的血液 根据材料二,概括唐朝时“外国人在首都都受到欢迎”的表现(至少答两点) 。 (2 分) 材料三材料三 唐朝时,中日交流频繁。日本派遣十几批使节把唐朝的先进制度、天文、历法、文字典籍 等传回日本。在与日本的文化交流中,扬州大明寺的一位高僧接受日本僧人邀请,东渡日 本,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贡献。 材料三中,日本派遣到唐朝的使节被称为什么?材料中的高僧是谁?(2 分) 材料四材料四 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