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青岛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物体的运动全部教案 静止和运动教学设计静止和运动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教材分析】 静止和运动是青岛版六年级上册物体的运动单元的第一课。本节课以物体的运 动和静止为主线,来探索如何判断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 教材由三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活动准备, 通过展示一些物品的照片引导学生为课堂探究 做好准备;第二部分活动过程,让学生通过“生活中,哪些物体是静止的?哪些物体时运动 的?”和“我们来描述静止和运动”两个活动,引导学生认识参照物,判断物体是运动还是 静止的;第三部分拓展活动,“查阅资料,了解同步卫星的运行情况”引导学生了解同步的 相对性 本课通过探究活动,引领学生
2、了解物体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时相对的,能根据参照物来 判断运动和静止。 【学生分析】【学生分析】 六年级学生对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有了感性的认识,能初步的了解物体在运动还是在静 止。但对什么时参照物,如何根据参照物判断运动和静止还有很多不理解的地方,需要学生 在学习中不断探索和掌握。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科学概念目标: 1.知道什么是参照物。 2.会描述物体的运动和静止,知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科学探究目标:科学探究目标: 1. 能用简单器材作简单的模拟实验,能选择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述研究过程和结果。 情感态度价值观:情感态度价值观: 1.认识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人们认识科学在不
3、断进步。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1.了解物体运动、静止相对性等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重【重 难难 点】点】物体运动和静止的判断。 【器材准备】【器材准备】 学生准备学生准备:课前搜集运动与静止的相关资料。 教师准备教师准备:动与静止的相关图片、视频、文字、课件、评价表等。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同学们从枪膛射出的子弹速度快不快? 有人能伸手抓住飞驰的子弹,你信吗? 真的有人伸手轻易的抓住了子弹,他是谁呢?同学们认真让好这节课他就会出来和大家 见面。 2.PPT 2PPT 2 出示出示 法国飞行员的奇遇。 他
4、是怎样抓住子弹的呢?我们学习了本节课就能知道了。导入新课“静止和运动”。 二、活动探究,学习新知 (一)生活中,哪些物体是静止的?哪些物体是运动的? 1.PPT 3PPT 3 出示出示 和和 PPT 4PPT 4 出示出示 仔细观察,图上的物体哪些是运动的,哪些是静止 的? 2. 对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我们该如何判断呢?又如何描述呢? 请同学们找出它们的共同点。运动的物体有什么特征呢?下面请同学们找出一个运动的 物体,并说明这个物体发生了什么变化?学生交流、讨论。 3.PPT PPT 5 5 出示出示 小结:我们所说的物体的运动,是指这一物体相对于另一物体来说,它 的位置发生了变化 4.PPT
5、 6PPT 6 出示出示 正在行驶的车内,谁是静止的?谁的位置发生了变化? 教师提问:现在,我们再对刚才“公共汽车”中物体的运动情况进行分析,如果选择路 旁的大树或树下乘凉的小男孩为参照物,那么公共汽车内那些人是运动的? 学生交流、讨论:乘客、售票员和司机都是运动的。 教师提问:选择车内的座位为参照物,会怎样?选择乘凉的大树作为参照物,会怎样?如 果选择其他物体为参照,又会怎样? 学生小组讨论,并分析应该如何描述物体的静止与运动情况。 5.PPT 75.PPT 7 出示出示 参照物 6.师生共同总结:通过以上的讨论, 同学们都已经明白了描述物体的静止或运动状态时, 首先需要选好参照物;所选的参
6、照物不同,则物体的运动和静止的情况就可能不同。下面请 同学们自已做一个实验,来验证选择参照物的重要性。 7.PPT PPT 8 8 出示出示 出示实验步骤及思考。 学生进行实验并判断谁在运动,谁在静止。 橡皮相对于笔袋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橡皮相对于课桌呢?还有谁相对于谁是运动的?谁 相对于谁是静止的?怎么对比呢? 让他们充分发表各自的看法:以橡皮为参照物,书本是静止的,课桌和旁边的同学都是 运动的;以课桌为参照物,书本和橡皮都是运动的,桌旁的同学是静止.由此,学生进一 步体会到描述物体的运动与静止时选择参照物的重要性, 从而加深学生对参照物、 运动和静 止相对性的理解。 (二)描述物体的静止与
7、运动。 1.PPT 91.PPT 9 出示出示 出示过山车、电梯、小船的照片。 引导学生选择参照物描述谁在运动,谁是静止的。 2.PPT 102.PPT 10 出示出示 出示太阳、地球、月亮的运动轨道图和诗句“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 遥看一千河。” 教师提问:毛泽东诗词中, “坐地日行八万里”,你是如何理解这句诗的? 3.PPT 113.PPT 11 出示出示 出示空中加油机的图片引导学生理解“飞机保持了相对静止的运动状 态。” 4.PPT 12PPT 12 出示出示 出示 “坐在行驶的汽车里的人, 看到大树快速向后跑去, 什么原因呢?” 引导学生理解这种现象是以谁为参照物来认识的。 5.PPT
8、 135.PPT 13 出示出示 出示“红星照我去战斗的视频”。 教师提问:刚才我们所听的歌曲中有两句歌词是“小小竹排江中游, 巍巍青山两岸走。 ” 这两句歌词是运动和静止相对性的最好写照。请大家先判断哪个物体是我们需要研究的物 体,然后判断第一句是以什么为参照物,第二句又是以什么为参照物。 教师总结:世间没有不运动的物体,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时相对的。 三、拓展活动 PPT 14 出示出示“查阅资料,了解同步卫星的运行情况。” 【板书设计】【板书设计】 静止和运动 1.运动:位置 变化。 2.参照物。 3.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距离和时间教学设计距离和时间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教材分
9、析】 距离和时间是青岛版六年级上册物体的运动单元的第二课。本节课以物体的运 动的距离和时间为主线,来探索如何判断物体是运动的快慢。 教材由三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活动准备, 通过展示一些物品的照片引导学生为课堂探究 做好准备;第二部分活动过程,让学生通过“我们来测一测”和“分析我们的测量结果”两 个活动,引导学生通过测量、分析,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第三部分拓展活动,“根据自己 5 秒钟走的距离和从家到学校用的时间,估算从家到学校的距离。”和“查阅列车时刻表及 铁路沿线各地之间的距离,分析一下,看能发现什么。”引导学生了解运动时间和距离的关 系。 本课通过探究活动,引领学生了解物体运动的快慢与运动
10、时间你和距离的关系。 【学生分析】【学生分析】 六年级学生对物体的运动距离和时间感性的认识, 能初步的了解物体运动的快, 一定时 间内运动距离就长。 但对如何比较运动的快慢还有很多不理解的地方, 需要学生在学习中不 断探索和掌握。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科学概念目标: 1.能够测量并记录一个沿直线运动的物休在不同时刻的位置, 并能用简单的图表或图形 来表示距离和时间的关系。 2.通过运动时间和距离来比较运动物体运动的快慢。 科学探究目科学探究目标:标: 1.能用简单的测量工具对物体进行定量观察,采集数据,并做简单的记录。 2.能选择自已擅长的方式表述研究过程和结果。 情感态度
11、价值观:情感态度价值观: 1.意识到科学探究需要尊重证据,并愿意合作与交流。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1.培养学生关心新科技等社会问题。 【重【重 难难 点】点】 能够测量并记录一个沿直线运动的物体在不同时刻的位置, 并能用简单的图表 或图形来表示距离和时间的关系。 【器材准备】【器材准备】 学生准备学生准备:卷尺、记录表等。 教师准备教师准备:秒表、课件、评价表等。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一、活动准备一、活动准备 PPT 2 PPT 2 出示出示 活动准备的图片。 提示学生根据图片准备材料,为课上探究做好准备。 二、导入新课二、导入新课 1.PPT 3 PP
12、T 3 出示出示 出示“高速列车飞快的奔驰。”和“蜗牛缓慢的爬行。” 2.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物体都在运动,有的运动的很快,有的运动的很慢。 3.PPT 4 PPT 4 出示出示 一位运动员跑 100 米用了 12 秒, 而世界冠军跑 1 万米用了 28 分钟。 他们谁跑得快呢? 怎样判断呢? 三、探究过程 (一)我们来测一测 1.PPT 5PPT 5 出示出示 学生跑步比赛的场景图和PPT 6PPT 6 出示出示 温馨提示。 2. PPT 7PPT 7 出示出示 出示测量时用到的记录表,分别是“跑相同时间,测量跑的距离的记 录表”; “跑相同距离,记录跑的时间的记录表”; “跑的距离不同,时间
13、不同的记录表”。 3.组织学生到操场进行测量,提示学生注意安全,分工合作,准确记录测量的数值。 (二)(二)分析我们的测量结果 1.PPT 81.PPT 8 出示出示 出示跑的时间相同,距离不同的记录表格。 2.引导学生分析,都是跑了六秒,怎样比较他们跑的快慢呢?。 学生讨论、交流他们都是跑了 6 秒,跑的距离长的跑得快,跑的距离短的跑得慢。 师生小结:相同时间里,比较跑的距离,跑的距离长的跑得快。 3. PPT 9PPT 9 出示出示 出示相同时间内小汽车和拖拉机行驶的距离的动态图。 学生通过分析总结,发现若行驶相同的时间,谁行驶的距离长,谁跑得快。 4.PPT 104.PPT 10 出示出
14、示 出示跑的距离相同,时间不同的记录表格。 5.引导学生分析,都是跑了 50 米,怎样比较他们跑的快慢呢?。 学生讨论、交流他们都是跑了 50 米,跑的时间短的跑得快,跑的时间长的跑得慢。 师生小结:相同距离内,比较跑的时间,跑的时间短的跑得快。 6. PPT 11PPT 11 出示出示 出示相同距离内小汽车和拖拉机行驶的时间的动态图。 学生通过分析总结,发现若行驶相同的距离,谁行驶的时间短,谁跑得快。 7. PPT 127. PPT 12 出示出示 出示判断雅典奥运会男子 110 米成绩,来判断谁是冠军。 引导学生分析,跑 110 米,是什么相同,比较什么才能比较出快慢。 学生思考、讨论比较
15、出谁是冠军,说出比较判断的依据。 8.PPT 13PPT 13 出示出示 出示比较运动快慢的方法。 9.师生共同小结:比较运动快慢的方法: 相同的时间比距离距离长的跑得快;相同的距离比时间用时短的奔跑的快。 10. PPT 14PPT 14 出示出示 出示出示距离、时间都不同的学生跑步数据。 提出问题:学生小组内通过讨论、计算进行比较。 师生交流,认识如果时间、距离都不相同时,要求出相同时间内跑的距离,这就是我们 说的速度。速度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距离。计算时用距离除以时间。单位有米/秒;千米/ 小时。 师生小结:相同时间内比较运动的距离,跑的距离远,说明运动的速度快,反之,运动 的速度慢;相同距
16、离比较所用的时间,用的时间越少,说明速度越快,反之,运动的速度慢。 如果时间、距离都不相同,要求出它们的速度进行比较。 四、拓展活动 PPT 15 出示出示“ 根据自己 5 秒钟走的距离和从家到学校用的时间,估算从家到学 校的距离。” 教师指导学生, 根据 5 秒钟走的距离, 可以救出速度, 再有速度根据时间可以救出距离。 也就知道学校到家的距离了。 【板书设计】【板书设计】 距离和时间 相同时间里,比较跑的距离,跑的距离长的跑得快。 相同距离内,比较跑的时间,跑的时间短的跑得快。 时间、距离都不同时,比较速度。 改改变物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教学设计体的运动状态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教材分析】
17、改变物体运动状态是青岛版六年级上册物体的运动单元的第三课时。本节课引 导学生通过观察生活中的惯性现象, 初步认识惯性, 然后解释隐含在自然事物中的惯性现象。 教材由三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活动准备, 从汽车在行驶过程中突然刹车这一生活中常见 的现象来引入本节课的学习,并提示学生准备尺子、象棋、木块等,为接下来的探究活动做 好材料准备。第二部分活动过程,让学生先观察或回顾自己坐汽车的情况,交流坐汽车时汽 车启动或刹车时的感受, 让学生认识到汽车启动和刹车时车上的人作出后仰、 前倾的动作反 应是因为汽车的运动状态发生了改变造成的;再通过实验探究物体运动状态改变的现象特 征,并通过分析明确物体具有保持
18、它原来运动状态的属性,这种属性就是惯性。第三部分拓 展活动, 引导学生观察寻找生活中的惯性现象, 让学生认识到惯性既有有利的一面也有不利 的一面。 本课学习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相关, 在教学中让学生通过回顾生活经验、 实验探究等 活动,认识生活中的惯性现象。 【学生分析】【学生分析】 六年级的学生在生活中都感受过惯性现象,比如坐汽车时,知道汽车启动和刹车时, 坐在车上的人会作出后仰、前倾的动作反应,但是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大多数学生并没有 进行过深入的思考,对于惯性没有系统性的认识,本节课通过一系列探究活动,让学生通过 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知道物体具有惯性的性质。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科
19、学概念目标:科学概念目标: 1.知道物体具有惯性。 2.知道什么是惯性。 科学探究目标:科学探究目标: 1.能根据观察到的现象认识物体的惯性;能通过查阅书刊及其他信息源了解生活中更多 的惯性现象;能对研究过程和结果进行评议,并与他人交换意见。 2.会用惯性的知识解释有关现象。 情感态度价值观:情感态度价值观: 1.积极主动地与同学进行合作;愿意与他人交流。 2.乐于用学到的惯性知识解释生活中的惯性现象。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体会到科学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 【器材准备】【器材准备】 学生准备学生准备:纸片、水杯、象棋、尺子等 教师准备教师准备:小车、木块、课件
20、、评价表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一、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1.PPT PPT 1 1 出示出示 课题改变物体运动状态。 2.PPT 2 PPT 2 -3 3 出示出示 坐汽车急刹车时情景图片。 引导学生回忆平时坐车如果汽车急刹车时乘客会怎么样。 3. 提出问题:急刹车时乘客的身体为什么会向前倾倒? 4. 学生试着解释。 二、活动过程二、活动过程 活动一:活动一:探究运动的物体具有惯性 。 1.PPT 4 PPT 4 -5 5 出示出示 汽车从行驶到急刹车过程中汽车、乘客运动状态分析。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汽车从行驶到急刹车过程中汽车、乘客的运动状态,提出假设。 2.PPT
21、6PPT 6-7 7 出示出示 设计模拟实验要求及方法。 设计模拟实验,验证假设。 3.学生进行模拟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4.汇报交流实验结果。 5.PPT 8 PPT 8 出示出示 实验结论。 师生小结:运动的物体具有保持它原来运动状态的属性。 活动二:活动二:探究静止的物体具有惯性 。 1.提出问题:当静止状态的物体运动状态发生改变时,又会发生什么现象呢? 2.学生根据生活经验提出猜想。 3.学生讨论实验方案,验证猜想。 4.汇报交流实验方案。 5.PPT 9PPT 9-1010 出示出示 实验方法。 出示实验材料,明确实验方法: (1) 用小车模拟汽车, 在车上立一个木块模拟乘客, 观察
22、当小车突然开动会发生什么现 象? (2)在玻璃杯口盖一张纸片,纸片上放一枚鸡蛋,快速抽出纸片时,鸡蛋会跟着飞出去吗? (3)两个棋子,用尺子快速击打底下的棋子,上面的棋子会飞吗? 6.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7.学生汇报,师生交流。 8.PPT 11PPT 11 出示出示 实验结论。 师生小结:以上实验说明,鸡蛋、 棋子、 等静止的物体都具有保持它原来静止状态的属性。 9.PPT 12PPT 12 出示出示 惯性概念。 归纳总结,建构惯性概念:无论是运动状态的物体还是静止状态的物体,都有一个共同的 属性,那就是:物体具有保持它原来运动(或静止)状态的属性,这种属性称为惯性。所有物体 都具
23、有惯性。 活动三:活动三:惯性在生活中的应用。 1.PPT 13PPT 13-1515 出示出示 生活中常见的惯性现象。 师生交流生活中常见的惯性现象。 2.PPT 16PPT 16-1717 出示出示 惯性在生活中的应用图片、视频。 师生共同探讨怎样利用惯性来为我们的生活服务。 三、拓展活动三、拓展活动 PPT 18 PPT 18 出示出示 拓展活动要求。 课后继续了解惯性对人们生活的影响,认识惯性对于我们的生活有利也有弊,要善于运 用科学的方法趋利避害,让人类生活得更加美好。 【板书设计】【板书设计】 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运动的物体运动的物体 惯性惯性 保持原来运动状态的
24、属性保持原来运动状态的属性 静止的物体静止的物体 【记录表】【记录表】 实验名称实验名称 我的发现我的发现 我的结论我的结论 物体的运动方式教学设计物体的运动方式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教材分析】 物体的运动方式是青岛版六年级上册物体的运动单元的第四课时。物体运动的 方式是多种多样的, 在已经了解了运动的概念和运动的速度后, 本课对物体的运动方式及其 特点进行研究,使学生知道移动、转动、滚动、摆动的特点,并将这些运动方式进行比较, 找出它们的异同点。 教材由三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活动准备, 从观察生活中各种物体运动的特点来引入本节 课的学习,并提示学生准备木块、风车、易拉罐、尺子等,为接下来的
25、探究活动做好材料准 备。第二部分活动过程,让学生想办法让各种物体运动起来,观察物体的运动特点并给物体 的这些运动方式命名;再观察研究生活中物体的运动方式。第三部分拓展活动,在生活中很 多物体在运动时表现出多种运动方式, 在认识了物体的运动方式的基础上, 让学生研究那些 物体运动时存在着多种运动方式。 本课学习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相关, 学生通过观察、 比较的方式认识常见物体运动物 运动方式的特点,并用图示法表示四种运动方式的特点,找出物体运动方式的异同点。再让 学生观察研究生活中物体的运动方式,将所学知识延伸到生活中。 【学生分析】【学生分析】 学生学习本课之前,在日常生活中见到了许多物体不同
26、的运动方式,如风车的转动、汽 车轮子的滚动、秋千的摆动等,对一些简单的物体运动形式有了初步了解,只是他们的认识 还不够系统、深入,对物体运动的本质特点还不够清楚。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科学概念目标: 1.知道物体运动的方式主要有四种类型:移动、转动、滚动、摆动。 2.知道同一个物体在运动时可能具备一种或一种以上的运动方式。 科学探究目标:科学探究目标: 1.能用画图的方式表示物体运动的方式, 会分析描述物体运动时同时具备的几种运动方 式。 2.能运用观察、比较的方式认识各种运动方式的特点。 情感态度价值观:情感态度价值观: 1.在动手玩的过程中体验探究的乐趣。 2.感受分析
27、问题的乐趣。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体会到科学源于生活。 【器材准备】【器材准备】 学生准备学生准备: 木块、风车、易拉罐、直尺、玩具等 教师准备教师准备:铁架台、单摆装置、课件、评价表等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一、一、由玩入境,激趣导入。由玩入境,激趣导入。 1.PPT PPT 1 1 出示出示 课题物体的运动方式。 2.PPT 2 PPT 2 出示出示 风车图片。 提出问题:谁会玩小风车? 3.学生上台演示风车的玩法。 4.让学生玩一玩自己带的玩具,观察哪些玩具会运动,是怎样运动的? 5.学生汇报自己玩玩具的发现,初步感知物体的运动方式。 教师随机板书课
28、题,导入新课。 二、活动过程二、活动过程 活动一:活动一:让物体运动起来,观察记录物体运动的特点。 1.PPT 3PPT 3 出示出示 小木块、易拉罐、尺子、风车、单摆装置等材料图片。 提出问题:想一想,怎样让这些物体运动起来? 2.学生讨论交流方法。 3.PPT4PPT4 出示出示 温馨提示。 小组合作探究让物体动起来的方法并观察物体的运动方式,教师巡视指导。 4.学生汇报交流探究结果。 活动二:活动二:给物体的运动方式命名 1.师生分析各个物体的运动轨迹,并画出物体的运动轨迹图。 2.学生根据物体的运动方式特点,尝试给这些运动方式命名。 3.PPTPPT5 5-8 8 出示出示 物体移动、
29、转动、滚动、摆动四种运动方式图片。 师生小结:物体的运动方式主要有移动、转动、滚动、摆动等。 活动三:活动三:研究生活中物体的运动方式。 1.PPTPPT9 9-1717 出示出示 生活中各种物体运动的图片。 提出问题:想一想这些物体是以什么方式在运动。 2.学生观察讨论。 3.学生汇报交流。 4.PPT18PPT18 出示出示 小结。 师生小结:各种运动方式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往往是相互联系的,一个复杂的运动 可能包含多种简单的运动方式。 三、三、拓展活动拓展活动 PPT 19PPT 19 出示出示 拓展活动 课后继续观察日常生活中各种物体的运动方式,判断是哪一种运动方式。 【板书设计】【
30、板书设计】 物体的运动方物体的运动方 木块木块 移动移动 风车风车 转转 动动 易拉罐易拉罐 滚动滚动 单摆单摆 摆动摆动 【记录表】【记录表】 物体名称物体名称 物体运动方式(命名)物体运动方式(命名) 画出物体运动的轨迹画出物体运动的轨迹 动物的运动教学设计动物的运动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教材分析】 动物的运动是青岛版六年级上册物体的运动单元的第五课时。本节课充分利用 学生的生活经验,分析学生熟悉的例子,引导学生概括归纳出各种运动方式的特点,理解动 物运动方式的多样性及其与生活环境的相适应性。 教材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活动过程,充分调动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让学生认识动 物在空中、陆地、
31、空中的运动方式,知道不同的动物具有不同的运动方式,动物的运动方式 具有与其环境相适应的特点; 通过观察马等动物在不同运动状态下的运动特点, 认识动物运 动的规律。第二部分拓展活动,通过查阅资料、分析资料研究蛇、犬、马、豹等不同动物的 运动速度,知道不同的动物有不同的运动速度。 本课学习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相关,通过查阅资料、调动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交流 等方式丰富学生的感知,在此基础上根据水中运动、陆地上运动、空中运动的标准分类,让 学生感受到动物运动方式具有多样性的特点。 【学生分析】【学生分析】 三年级学生对动物已经有较多的认识, 对动物的运动方式有许多感性认识, 能够说出常 见动物的一些
32、运动方式, 但对运动方式的描述还不够准确, 没有深入认识动物运动方式与其 生活环境相适应的特点,也没有深入研究过动物运动的规律。通过一系列的探究活动,让学 生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得以激发,从而对动物运动方式有更加深入的认识。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科学概念目标: 1.认识不同动物的动方式的不同特点。 2.知道动物运动方式具有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特点。 科学探究目标:科学探究目标: 1.能用各种感官对动物的运动进行观察,并能用图画或文字表达。 2.能选择自己擅长的方式描述动物运动的方式。 3.会查阅书刊及其他信息源。 情感态度价值观:情感态度价值观: 1.意识到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
33、。 2.愿意合作与交流。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树立保护动物的意识。 【器材准备【器材准备】 学生准备学生准备:关于动物运动的图文资料等 教师准备教师准备:关于动物运动的图片及视频资料、课件、评价表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引入课题 1.PPT PPT 1 1 出示出示 课题动物的运动方式 2.PPT 2 PPT 2 出示出示 动物运动视频 提出问题:从视频中你发现了哪些动物?它们在以什么方式运动。 3.学生交流。 教师随机板书课题:动物的运动方式。 二、活动过程二、活动过程 活动一:活动一:认识动物在水中的运动方式 1.提
34、出问题:生活在水中的动物运动方式是怎样的呢? 2.学生交流。 3.PPT 3PPT 3-4 4 出示出示 动物在水中游泳图片。 师生总结: 水里的动物是以游泳的方式运动的, 游泳是生活在水里的动物适应水环境的 运动方式。 活动二:活动二:认识动物在陆地上的运动方式 1.提出问题:陆地上的动物都有哪些运动方式呢? 2.学生小组内交流。 3.全班交流。 4.PPPT PT 5 5-1616 出示出示 动物爬行、行走、奔跑、跳跃图片、文字。 师生小结:在陆地上生活的动物的运动方式主要有爬行、行走、奔跑、跳跃。 活动二:活动二:认识动物在陆地上的运动方式 1.提出问题:生活在空中的动物怎样运动呢? 2
35、.学生交流。 3.PPT 17PPT 17-1818 出示出示 动物在空中飞行的图片。 4.师生小结: 动物在空中的运动方式主要是飞行。 不论是哪种运动方式扩大了动物在水 中、陆地、空中的活动空间,有利于它们寻找食物、逃避敌害和迁移,动物的运动方式都是 与生活环境相适应的。 活动三:活动三:研究动物运动的规律 1.提出问题: 我们对动物的运动方式已经有了初步认识, 那动物的运动有什么规律吗? 2.学生小组内交流资料。 3.学生全班交流汇报。 4.提出问题:马行走时有什么规律呢? 5.PPT 19PPT 19 出示出示 马行走过程分解图。 学生观察并填写观察记录表。 6.学生汇报交流。 7.PPT 20PPT 20 出示出示 马行走时运动规律。 师生小结:马行走时四条腿是对角线换步法,即左前右后,左前右后交替前进。 三、三、拓展活动拓展活动 PPT 20PPT 20 出示出示 拓展活动 查阅资料,研究不同动物的运动速度,并利用查阅的资料办一份有关动物运动速 度的手操报。 【板书设计【板书设计】 动物的运动方式动物的运动方式 水中:游泳水中:游泳 陆地上:爬行、行走、奔跑、跳跃陆地上:爬行、行走、奔跑、跳跃 与生活环境相适应与生活环境相适应 空中:飞行空中:飞行 【记录表】【记录表】 马的行走方式观察记录表马的行走方式观察记录表 文字描述文字描述 图示说明图示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