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高考热素材:人民日报时评《风雨磨砺青春出彩》系列.docx

上传人(卖家):春光无限好 文档编号:1074532 上传时间:2021-02-05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36.9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高考热素材:人民日报时评《风雨磨砺青春出彩》系列.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2021高考热素材:人民日报时评《风雨磨砺青春出彩》系列.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2021高考热素材:人民日报时评《风雨磨砺青春出彩》系列.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2021高考热素材:人民日报时评《风雨磨砺青春出彩》系列.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2021高考热素材:人民日报时评《风雨磨砺青春出彩》系列.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21 高考热素材:人民日报时评风雨磨砺,青春出彩系列高考热素材:人民日报时评风雨磨砺,青春出彩系列 风雨磨砺,青春出彩 吴 月 2021 年 01 月 29 日 05:14 |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人物】2020 年“最美大学生”李莎 【故事】李莎是华南理工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2019 届本科 毕业生、第二十一届研究生支教团成员,生前在广西壮族自治区 龙胜各族自治县龙胜小学支教。她翻山越岭,走两个小时的崎岖 山路去家访;关心班上每一个孩子,打开留守儿童的心扉 2020 年 5 月,李莎在回支教学校途中遭遇意外事故,年仅 21 岁 的生命永远定格在支教路上。前不久,李莎等 10 名大学生

2、被中 央宣传部、教育部评为 2020 年“最美大学生” 。 【点评】 李莎的家乡在四川大巴山脚下,家庭条件并不宽裕,她自小 就有一股不服输的劲儿。深信“知识改变命运”的她,在毕业之 际决定到山区支教,点燃更多孩子们求知、求学、成长的火种。 “越是痛苦的东西越会让人更快地成长,坚韧是我最骄傲的 品格。 ”这是李莎生前对自己的评价,坚韧的品格点亮了她短暂 的人生。在支教学校老师们看来,李莎总是倾尽全力把每件事做 到最好:去家访,就去最偏远的学生家;做工作,就做到学生的 心坎上。志不求易者成,事不避难者进。选择更难走的那条路, 才更能激发青春风采,把汗水洒在深爱的土地、把精神镌刻于奋 斗的征途。 其

3、实,坚韧是 2020 年“最美大学生”们共有的品格。南京 医科大学学生倪杰,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加入江苏援鄂医 疗队,一干就是几十天,她说, “青春就是要经得起磨练,只有 经历破茧而出的痛苦,才能有化蝶起舞的一天” ;上海交通大学 学生刘智卓, 与同学们深入治沙一线, 坚持 5 年, 固定黄沙 2000 余亩,造林 3000 余株,扎根祖国大地,守好绿水青山;重庆财 经职业学院的于婷婷,带着病重养父上学,没耽误过一节课,成 绩名列前茅, 决心 “带着斗志, 迎接每一个挑战” 不惧风雨, 勇挑重担;担当有为,自强不息;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当代大 学生们用实际行动诠释了越是艰险越向前的刚健勇毅

4、, 唯有勇立 时代潮头,方能争做时代先锋。 李莎曾把前往山区支教视为“终生难忘的事” ,她说, “我们的内 心需要一个方向, 要找到自己心的所属, 才能更加坚定地向前走” 。 的确,选择所爱的事业,坚定所选的方向,坚守所持的信仰,青 春之花才能在栉风沐雨中绽放更大光彩。包括李莎在内的“最美 大学生”们,有理想、有追求、有担当,必将激励更多青年大学 生在新时代干出一番事业,勇担时代使命,不负人民期望。 百年恰是风华正茂 彭国华 2021 年 01 月 29 日 05:14 |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事业,即将走过波 澜壮阔的百年征程。 百年岁月, 斗转星移、

5、潮起潮落。 中国共产党历经风雨洗礼, 正带领中国人民意气风发地奋进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 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上。此时此刻,众多国际国 内人士注目中国共产党, 希望解码这个百年大党的成功密钥。“中 国共产党立志于中华民族千秋伟业,百年恰是风华正茂! ”习近 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精辟回应了人们的关注和希望。 在漫长的发展进程中, 中华民族虽然饱经磨难, 却自强不辍、 生生不息,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明,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 民族精神,建构了“小康社会” “大同世界”的理想愿景。实现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国共产党人矢志不渝的信念。这一坚定 信念,凝聚成为“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第

6、一个百年奋斗目标 明确在建党百年时解决困扰中国人民千百年的绝对贫困问题, 全 面建成小康社会。 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明确在新中国成立 100 年 时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让中华文明在现代化进程中焕 发出新的蓬勃生机。 “大同世界”的传统理想,则在当代中国共 产党人这里转化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倡议和实践, 得到国际 社会广泛认同,多次写入联合国文件。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 复兴、为世界谋大同,奋斗在新征程上的中国共产党人必然风华 正茂、朝气蓬勃。 植物的根扎得越深,向上伸展得就越高;根系越广,枝叶的 覆盖面就越广。中国共产党人深知,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我 们党的立党之本、 执政之基、

7、力量之源。 只有坚持发展为了人民、 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我们党才能带领最广大人 民创造中华民族千秋伟业。正是因为深深扎根人民、广泛团结人 民,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我们党才成长为拥有 9000 多万党员、460 多万基层党组织的“参天大树” ,呈现昂扬 向上、枝繁叶茂的蓬勃生机。 从内因上说,政党的生机与活力来自其先进性与纯洁性。中 国共产党历经百年沧桑而依然风华正茂,一个重要“秘诀”是始 终重视思想建党、理论强党,始终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我们党 自成立之日起,就将实现共产主义作为最高理想,将马克思主义 写在自己的旗帜上。 正是在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成果毛泽 东思想、邓

8、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 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 我们党持续推进伟大 社会革命和伟大自我革命。从建党的开天辟地,到新中国成立的 改天换地,到改革开放的翻天覆地,再到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 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 起来、 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迎来了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回顾党的奋斗历程可以发现,中国共产党 之所以能够历经艰难困苦而不断发展壮大, 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 是我们党始终重视思想建党、理论强党,使全党始终保持统一的 思想、坚定的意志、协调的行动、强大的战斗力。 ” 历经百年砥砺奋进, 中国

9、共产党已经形成了科学系统的理论 和路线方针政策,坚定了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 自信。 今日之中国,“五位一体” 总体布局统筹推进、“四个全面” 战略布局协调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不断取得新进展、新 成效。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 中国共产党人正统筹 “两个大局” , 团结带领全国人民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 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奋力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新征程上创造新的伟业、铸就新的辉煌。 这是一份厚重而温暖的民生答卷 朱一梵 段星宇 2021 年 01 月 29 日 08:19 | 来源:人民网-观点频道 就业,一头牵着千万家庭,一头连着经济大势。保

10、就业,就 是保住千万家庭的“饭碗” ;稳就业,就是稳民生、稳发展。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2020 年是我国就业发展史上极不平凡的 一年。面对异常严峻的就业形势,我们交出了一份厚重而温暖的 民生答卷。 从就业人数看, 2020 年全年城镇新增就业 1186 万人, 超额完成 900 万人的目标任务;从城镇调查失业率看,2020 年 2 月达到 6.2%的历史最高点,之后稳步回落 5.2%,与 2019 年同期 持平;从重点群体看,2020 年全国贫困劳动力务工规模 3243 万 人,超过 2019 年水平。 这一成绩的取得, 得益于党中央、 国务院把就业工作摆在 “六稳” “六保”首位。针对新冠

11、肺炎疫情下复杂的就业形势,从中央到 地方按照就业优先政策的思路, 接连出台加大援企稳岗支持力度、 确保重点企业用工、稳定劳动关系、做好人力资源服务、加强重 点群体政策支持等一系列政策措施,找准了稳就业的着力点。离 校未就业毕业生得到暖心跟踪帮扶,就业好于预期;沿长江十省 市人社部门围绕退捕渔民安置开展“一对一”服务,就业率超过 99%;享受过就业扶贫政策服务的贫困户占比超过 90%一系 列细致高效的精准服务,成为保就业的重要保障。稳扎稳打,奋 力向前,就业形势总体稳定、好于预期,成为民生改善的坚实基 础, 成为经济企稳的有力支撑, 成为社会和谐发展的 “稳定器” 。 这一成绩的取得,得益于各地

12、区、各有关部门顶压前行、担当作 为,以空前力度应对空前冲击,全力以赴稳就业保就业。强力政 策对冲,创新实施 28 项突破性政策,打出减负、稳岗、扩就业 的政策组合拳;聚力就业扶贫,对贫困劳动力优先组织外出、优 先留用稳岗、优先转岗安置;深化“放管服”改革,取消涉及灵 活就业的行政事业性收费,支持个体经营、非全日制用工和平台 就业等多渠道灵活就业健康发展史无前例的政策力度, 构筑 起稳就业的坚固防线。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根基工程,是社会稳定的 重要保障,必须抓紧抓实抓好。 ” 2021 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 100 周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受益于经济企稳向好,就业将延 续总体平

13、稳态势。但我们必须看到,随着国内外环境深刻变化, 我国劳动力供给仍处高位,结构性矛盾更加突出,就业形势面临 诸多不确定性。 只有不断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和中央经 济工作会议精神,遵循“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的要求, 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突出保障重点 群体就业权益,优服务、强培训、防风险、兜底线,才能实现就 业局势总体稳定。 实现法治和德治相得益彰 肖立辉 2021 年 01 月 29 日 05:14 |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法律和道德是现代国家治理不可缺少的两种重要手段。 习近 平总书记在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上指出: “要坚持依法治 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

14、实现法治和德治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 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 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的鲜明特征,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落 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必须坚持依 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把法律和道德的力量、法治和德治的 功能结合起来,既重视发挥法律的规范作用,又重视发挥道德的 教化作用,做到法治和德治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法安天下,德润人心。法律和道德都是具有一定约束性的规 范体系。法治重在他律,具有强制性、威慑性,可稳定人们的预 期, 规范社会成员的行为; 德治重在自律, 具有调节性、 劝导性, 滋润社会成员的心灵。法律是成文的道德,道德

15、是内心的法律。 法律的实施有赖于道德支持,道德的践行离不开法律约束。法治 是现代国家治理的基本方式,法治运行得好需要有内容完备、有 效实施的法律。德治是我国国家治理的重要优势和优良传统,德 治发挥作用需要道德的教化与践行。 在一些法律难以规范的领域, 道德可以发挥作用,而对于道德无力约束的行为,法律可以给予 引导和惩戒。国家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协同发力,法治和德治两 手都要抓。坚持法治和德治相结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 路的一大优势。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坚 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导,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需要将法 治建设和道德建设更加紧密地结合起来。 发挥法治对道德的保障

16、作用。 法律制度承载着相应的道德理 念,彰显一定社会的道德追求。法律在制定过程中可以将一些道 德规范转化为法律规范, 再通过法律实施来体现价值观和道德要 求,并通过法律的强制功能确保道德底线。在推进道德建设时, 也可以借用法治手段解决道德领域的突出问题, 推动全社会道德 素质提升。对于较为突出的诚信缺失问题,建立起覆盖全社会的 征信系统,完善守法诚信褒奖机制和违法失信惩戒机制等,使人 不敢失信、不能失信,助推全社会形成诚实守信的良好氛围。 发挥道德对法治的支撑作用。实现良法善治,离不开道德作用的 发挥。道德是制定法律的重要依据,为法律创制提供思想基础, 为法律正当性提供评判标准,为法律实施提供

17、道义支持。因此, 道德教育要突出法治内涵,培养人们的法律信仰、法治观念、规 则意识,引导人们认同和信仰法律,明是非、知荣辱,以道德伦 理滋养法治精神,在全社会营造有利于法律实施的文化氛围。 把好疫情流调信息安全关 彭 飞 2021 年 01 月 29 日 05:14 |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 “流调”一词频频进入公众视线。 流调即流行病学调查,是指疾控人员对病例暴露接触情况、活动 轨迹、就医情况等展开的调查,能够为判定密切接触者、采取隔 离措施及划定消毒范围等提供依据。 最近一段时间,北京、上海等城市流调报告出现变化:新增 确诊病例流调报告中隐去了病例的性别、 年龄、

18、籍贯等个人信息, 以涉及区域和场所的信息披露为主。这种“只提轨迹不提人”的 方式,体现了对个人隐私的尊重,有助于减轻病患及家人压力, 同时也可有效保障公众知情权,值得点赞和提倡。 流调信息包含重要的个人信息。 据报道, 自去年 11 月以来, 一些地方已出现多起流调信息泄露事件, 引发网友对流调信息安 全性、可靠性的担忧。比如,有病例的个人和家庭信息被发布到 网上,导致个人隐私曝光;有的人饱受网络谣言困扰,名誉权受 到侵害;有的不断接到骚扰电话和侮辱短信,精神上承受巨大压 力。这些行为不仅干扰了正常的流调和防疫工作,也对确诊患者 造成了二次伤害。那些散布谣言、侵犯他人隐私、侮辱他人的行 为,则

19、可能因触犯相关法律法规受到惩戒。不久前,某医院医师 因故意泄露流调报告内容,侵犯他人隐私,导致不良后果,被行 政拘留 5 天。类似案件令人警醒。 流调信息是如何泄露的?一些泄露流调信息的行为人可能 未必存在“恶意” ,他们或是想提醒周围人注意防护,或是本身 缺乏法律意识,无意中泄露了他人隐私。这意味着,仅靠惩戒的 方式,还不足以达到最理想的隐私保护效果。流调信息泄露,一 方面是由于流调涉及个人基础信息、病情健康信息、社会关系信 息、行为轨迹信息等多方面内容,涵盖范围广、参与人员多,增 加了信息泄露风险;另一方面,流调从现场调查、信息收集,到 信息传递、分析,再到信息发布,流程多、环节复杂,容易

20、出现 信息泄露的“缺口” 。因此,堵住流调方式和程序上的漏洞,进 一步完善规则,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好侵犯个人隐私的问题。 流调工作专业性强,对精细化程度要求也很高。这里的精细 化,不仅包括更细致的现场调查、更精准的信息追踪、更科学的 信息分析,也包括在收集、传递、处理、发布流调信息时,兼顾 信息安全和隐私保护。同时,还要对参与流调的人员进行系统、 专业培训,增强其法律意识、责任意识。在中国这样一个人口规 模巨大、人员流动频繁的社会中,既要最大限度掌握确诊患者的 暴露史和行动轨迹, 又要保证相关信息在合理范围内流动、 使用, 考验着基层治理的“绣花功夫” 。流调报告只列举若干涉病例的 公共场所,不

21、提病例的性别、年龄等个人信息的做法,不失为降 低隐私泄露风险的有益尝试。把流调每个程序、环节设计好、制 度化,把可能存在的风险想清楚、规避好,才能最大限度发挥流 调工作的效用。 流调工作遇到的问题也给人以启示。近年来,从人脸、指纹 等生物信息被过度收集,到手机应用软件窃取用户个人数据,再 到信息泄露引发侵权、欺诈案件事实证明,在充分挖掘数据 价值、享受便利的同时,必须把用户的信息安全和隐私保护放在 更加重要的位置。无论哪个行业和领域,无论将数据和信息运用 在什么地方,都必须明确相应的规则和限度,既不能过度收集信 息,也不能随意滥用数据。 当前,我国疫情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压力不减,扎实做好流 调

22、工作是应对疫情的必然要求。 在实践中不断完善流调的程序与 规则,我们才能在有效阻断病毒传播的同时,及时阻断信息泄露 的传播链条,保障好群众切身利益。 无论在哪过年,安全防疫都应为先 过个欢乐祥和、健康安全的新春佳节 信丰 2021 年 01 月 29 日 08:02 | 来源:人民网-观点频道 年关将至,在外打拼一年的人们,都想着回家过年。在中国人心 中,过年是一件非同小可的事情,不仅意味着团聚的温馨,也承 载着朴素的心愿、平凡的希冀。 然而,这个中国年并不寻常。从 2020 年 12 月份以来,一些地方 相继出现新冠肺炎聚集性疫情。在此背景下,减少不必要的人口 流动,进而减少疫情传播风险、降

23、低扩散可能,是保障人民群众 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有益选择。 为此,中办国办印发通知,合理有序引导群众就地过年。各地区 各部门也纷纷推出倡导就地过年的“红利政策” ,引导人们少流 动、过好年。 倡导是建议,不是硬性要求,充分考虑了选择返乡过年群众的个 人意愿。对于决定回乡的人来说,必须要提前了解好当地防疫政 策,比如如何核酸检测、如何社区报备、如何居家观察等等,准 备充足,践行得当。遵守家乡防疫规定、不添乱,严格落实防疫 要求、不逾矩,既是对自身健康负责,也是对家乡人民负责。毕 竟,病毒不过春节,防疫特殊时期的健康安全容不得丝毫怠慢。 就地过年也不意味着可以“高枕无忧” 。有些人或许在想,家乡

24、团聚原有的热闹要就地找回来。这种想法需要警惕。一方面,过 年期间,适度热闹,营造欢快氛围是必要的;另一方面,不能忘 乎所以,频繁聚集聚餐聚会要不得,特别是人员规模较大的聚集 都应该尽量杜绝。此刻,最好的关爱恰恰是少约、少聚,过一个 健康年、平安年。 其实,无论在哪过年,都要以安全防疫为先。聚会控制规模,吃 饭用好公筷,外出戴好口罩,排队保持距离,商场避免扎堆,影 院请勿进食,快递注意消杀,回家一定洗手,出城记得报备 这些基本要求,对每个人都适用。在防疫大局面前,没有任何旁 观者、局外人,我们都应该成为自觉践行者、积极响应者、主动 拥护者。只要把点滴做好,年味不会变,健康、平安也不会变。 坦率而

25、言,一些人仍有侥幸心理,认为防疫是别人的事、过年是 自己的事。 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 在冬季疫情防控的关键时期, 继续保持常态化防控措施和意识至关重要, 每个人加强自我防护 和行为约束至关重要, 大家从思想和行动上与本地防疫要求保持 一致至关重要。切莫有半点侥幸,切莫有半点敷衍,切莫有半点 含糊。 疫情是考验,需要人们并肩承受;疫情是硬仗,需要人们携手作 战。要知道,在疫情面前,你我命运相连,唯有彼此负责,才能 共克时艰。 祝加油,众志成城的中国人;愿平安,喜乐祥和的中国年。 别样春运,一样坚守别样春运,一样坚守 来源:光明网来源:光明网-时评频道时评频道 2021-01-29 18:11

26、作者:娄国标 1 月 28 日, 全国春运大幕拉开。 在疫情防控常态化形势下, 2021 年的春运之路不同以往,尤为特殊。可以说,这将是一个 让国人刻骨铭记的春运。 “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 ”春节临近,人们心中的思乡 之情、 团圆之念愈发浓烈。 然而, 当前国内疫情呈多点散发态势, 疫情防控形势仍然严峻复杂,不少地方相继发出通知,倡议“春 节期间非必要不返乡” ,鼓励员工在工作地休假。 “就地过年” , 迅速成为社会各界的共识。在此背景下“上线”的春运,必然面 临更多挑战。 倡导“就地过年” ,这是非常之时的非常之举。国人经历了 去年春节的疫情阻隔,今年回家团圆的愿望更加迫切。但目前情 况

27、下,严防死守仍是现实之选,减少不必要的出行和聚集,就是 在尽最大努力阻断疫情传播链条。减少流动,就地过年,从个体 说,事关自身安全,降低被病毒侵袭的风险概率;从整体看,事 关防疫大局,能减轻疫情防控压力,争取战“疫”早日胜利。 就地过年,造就了别样的春运。当留守也是一种奉献时,这 个春运注定没有以往熙熙攘攘的客流场景。 然而, 人员流动减少, 并不意味着担纲春运主角的交通运输战线能够松松劲、歇口气。 可以预见,今年春运,将以另外一种面貌出现。 春运的首要任务,从保障人员“走得了”转变为“走得安全 放心” ,需要相关部门、人员更多的付出。以铁路系统为例,上 至国铁集团,下至铁路基层单位,都把疫情

28、防控工作摆在首要位 置,上下同心筑牢疫情防控防线。为了实现这个目标,许多铁路 人通宵达旦坚守在岗位上,疫情防控、卫生消毒、维护设备、重 点服务一个都不能少,不容丝毫马虎。 面对疫情,留守成为一道风景,如何保障好、服务好“就地 过年” ,考验着春运战线的责任担当。在确保客运安全的同时, 必须在加强货运组织上做足准备、精准发力,确保电煤、节日供 应、应急物资等重点运输畅通高效,为人民群众安心过年提供充 足的后勤保障,让这个别样的春节同样欢乐祥和。从这个意义上 说,春运工作者的坚守更具意义。 今年春运, 对于习惯了 “有钱没钱, 回家过年” 的群众来说, 无疑是个重大的心理考验。在回家团圆的执念与响

29、应国家号召、 加强疫情防控之间,我们看到了更多人顾全大局、无私奉献的一 面。对每一个你我而言,留守当地,减少流动,亦是一种坚守。 平安才能过好年,平安才有大团圆。无论留守还是坚守,我 们都会记住这个别样的春运。 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丁小强 2021 年 01 月 29 日 05:14 |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治理黄河,重在保护,要在治理。要坚 持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统筹推进各项 工作,加强协同配合,共同抓好大保护,协同推进大治理,推动 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黄河流经山西省运城市 345 公里,流长占 到全省的 34.7%,是黄河流域生态保护

30、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组成 部分。运城坚定不移探索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转型发 展新路,在科学谋划中健全体制机制,在统筹兼顾中提升综合效 益,推动黄河流域(运城段)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实现良好开 局。 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要找准坐标、谋划全 局。运城自觉把市域经济发展放在大局中定位、谋划和思考,鲜 明提出了“以创建黄河流域(运城段)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示 范区、建强建优晋南市域中心城市为牵引,奋力拓展高质量转型 发展新局面”的工作目标;结合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 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 ,深 入研究运城的资源禀赋、发展定位,高标准编制了创建黄河流域

31、 (运城段)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示范区规划,以系统化、项目 化、工程化方式推动示范区建设。 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要打牢生态保护基础。 运城牢牢把握“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的理念,坚持“控 污、增湿、清淤、绿岸、调水”一体推进,围绕生态修复治理、 湿地保护、国土绿化等,谋划实施了十大生态保护工程,包含生 态文明理念培育工程、大气污染防治工程、水污染治理工程、土 壤污染治理工程等,共计 134 个项目,2020 年开工建设 85 个, 完成投资 69 亿元。7 个国考断面、4 个省考断面水质达标、全部 退出了劣类,实现了“一泓清水入黄河” 。如今,沿着黄河岸 线,从河津禹门口到

32、垣曲小浪底,生态保护工程建设稳步推进。 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要打造以绿色和创新 为主要支撑的产业布局。运城立足资源禀赋和基础条件,注重解 决流域地区的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针对不同县(市)的产业 特点提出具体工程,启动实施了先进装备制造工程、能源革命产 业工程、新材料产业工程、信创及新基建产业工程、高效农业示 范工程、文旅康养工程、综合交通枢纽工程等高质量发展十大工 程。2020 年开工建设项目 109 个,开工率为 77.8%。 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要保护、传承、弘扬 黄河文化,奏好新时代的“黄河大合唱” 。运城是中华农耕文明 重要的发祥地之一,要深入挖掘黄河文

33、化蕴含的时代价值,讲好 “黄河故事” ,让历史文脉不断延续。2020 年,第三个中国农民 丰收节主场活动在运城举办;第五届山西(运城)国际果品交易 博览会精彩纷呈;大型民族交响乐关公颂亮相国家大剧院; 积极推动各级文物保护单位认养, 黄河文化遗产在运城得到全面 系统保护。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非一日之功。 ”运城将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 我的历史担当,一张蓝图绘到底,坚定不移地将绿色与创新嵌入 发展基因, 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迈出新的更大步 伐。 给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 常 钦 2021 年 01 月 29 日 05:14 | 来源:

34、人民网人民日报 民为国基,谷为民命。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 指出, “要牢牢把住粮食安全主动权,粮食生产年年要抓紧” “要 坚持农业科技自立自强,加快推进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这 一重要指示再次表明,粮食安全这根弦任何时候都不能松,保障 粮食安全必须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持续提高农业质量 效益和竞争力。 从中原粮仓到东北黑土地,再到江南鱼米之乡,新农机、新 技术扎根田间,希望的田野发生着深刻变革:从“人扛牛拉”到 “机器耕种” ,从“靠经验”到“靠数据” , “汗水农业”朝着“智 慧农业”加速转变。各地加强农业与科技融合,推动我国农业科 技进步贡献率超 60%,让农民种地用

35、上“金扁担” ,努力实现农 业增产增效不增水、化肥农药零增长、绿色科技染绿田畴,促使 更多农民搭上增收致富的科技快车。 事实证明,五谷丰登,不仅仅来自风调雨顺的自然馈赠,更 离不开以农业科技为支撑的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提升。 2020年, 我国粮食生产连续迈过了 “新冠肺炎疫情关” “洪涝关” “台风关” “病虫关”等多个关口,交出了一份亮眼成绩单。粮食总产量为 13390 亿斤,喜获十七连丰,抗灾夺丰收靠的就是农业科技的保 驾护航。然而,也应该看到,随着消费结构不断升级,农业生产 成本攀升, 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趋紧, 通过科技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推动农业从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才能持续稳住国家的

36、“粮袋 子” ,鼓起农民的“钱袋子” 。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开展种 源“卡脖子”技术攻关。目前,我国自主选育品种播种面积占 95%以上,良种对粮食增产贡献率已超过 45%,为粮食连年丰收 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提供了关键支撑。然而,我国种业自主创 新水平与发达国家还有差距,一些品种、领域和环节会影响农业 发展速度、质量和效益。这就要求我们加强农业种质资源保护利 用,加快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缩小玉米、大豆、生猪、奶牛 等品种和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确保重要农产品种源自主可控。 同时,打通种子生产、加工、销售、技术服务等环节,逐步完善 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创新链条,加快提

37、升种业产业化水平,让一 粒粒好种子长成农民的致富希望。 落实“藏粮于技”关键在人,关键在于加强农业科技创新。 据测算,在生产条件相同、投入不变的情况下,仅通过提高农业 技术到户率,粮食单产提高幅度便可达 10%以上。一方面,要通 过农技推广、技术培训等方式,把实验室搬到地头,把论文写在 田间,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推动新品种、新农艺落地生 根,让农民学得会、用得上、真管用,打通科技创新的“最后一 公里” 。另一方面,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日益成为 农业生产的 “主力军” , 要引领和带动更多小农户挑起 “金扁担” , 提升农业创新力、竞争力和全要素生产率。进一步汇聚起现代资 源要素

38、的合力,将人才、资金、技术等拧成一股绳,让新农人带 动形成更多的“科技共同体” ,为农业发展注入新活力。 2021 年是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具有特殊重要性的一年, “十四五”开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开启,抓 好粮食生产,稳住“三农”基本盘意义重大。给农业插上科技的 翅膀,打好种业翻身仗,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定能让农业成为有 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 的美丽家园。 更好认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 霍 巍 2021 年 01 月 29 日 05:14 |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我们具有高度文化自信的 基础。在文化自信形成

39、过程中,考古学发挥着独特作用。习近平 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三次集体学习时强调: “考古工作是 一项重要文化事业,也是一项具有重大社会政治意义的工作” , 充分肯定了考古学研究的重大意义。我们要努力建设中国特色、 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定 文化自信提供坚强支撑。 体现中华文明的久远性。 以往的文献记载至多只能将中国历 史上溯到 5000 多年前, 我们平常所说的中国是有 5000 多年文明 史的古国,大约是指从黄帝时代以来的历史。考古学层出不穷的 新发现, 已将中国历史的远古时代上溯到距今 1 万年左右。 比如, 我国考古学者从河姆渡文化中发现距今约 6000

40、 年的古稻遗存, 随后又相继发现湖南城头山、彭头山和江西万年仙人洞、吊桶环 等多处遗址, 将我国新石器时代稻作农业的起源上溯到距今 1 万 年前后,中国成为世界公认的稻作文明起源地。 证实中华文明的同一性与延续性。与其他文明古国相比,中 华文明的同一性与延续性不仅通过文献记载得到证实, 而且通过 一次次考古发现得到证实。以文字为例,考古发现的甲骨文、青 铜器上遗存的金文, 证实了汉字至少在商周时代已经成为王家祭 祀实际使用的文字。秦代统一文字,汉字正式成为国家统一的文 字得到推广使用。此后,无论汉字的书体如何变化,但其造字、 语法等基本体系一直延续流传。再看其他文明古国,曾经流行过 的古文字或

41、者消亡,或者被融入后起的语言文字中,没有一例像 汉字这样一直作为国家官方文字使用至今。 展示中华文明的创造力。 从蜀地三星堆青铜文化到汉唐长安, 从三国曹操墓到西汉海昏侯墓,从玉器、青铜器、丝绸到漆器、 瓷器、金银器,一次次重大考古发现都从不同层面和角度向世人 展示了中华文物之精美,无声地述说着一个民族伟大的创造力。 今天, 中国人民通过与这些千百年来遗存下来的文物进行 “对话” , 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感到自信和骄傲。 世界各国人民也通过一件 件令人叹为观止的中华文物,钦佩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彰显中华文明的包容性和影响力。 考古学上的大量证据显示, 在中华文明形成和发展过程中,无论是精神文化

42、、艺术创造还是 物质文化,都曾与其他文化有过密切交流,而且这种交流是双向 的,彰显了中华文明的包容性和影响力。比如,汉唐以后,沿着 丝绸之路,中国的瓷器、造纸术、指南针、火药等物质文明成果 不断西渐,西方的一些奇珍异宝和建筑艺术也不断东进。 天下一家彰显人类文明 中国方案凸显大国担当 来源:中青在线作者:张登峰责任编辑:赵镭饷 2021-01-29 14:200 国家主席习近平 25 日晚在北京以视频方式出席世界经济论坛 “达沃斯议程”对话会,并发表特别致辞。习近平强调,世界上 的问题错综复杂,解决问题的出路是维护和践行多边主义,推动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我们要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坚守和

43、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摆脱意 识形态偏见,最大程度增强合作机制、理念、政策的开放性和包 容性,共同维护世界和平稳定。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历来,中华民族就有“和合共生, 天下大同”的文化传统基因。随着中国的发展迈入新时代,党和 国家也多次向世界展示中华民族的“和”文化,呼吁号召世界人 民团结起来,共同推进社会进步,共建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近年来,中国正在用行动践行着“天下一 家”的发展理念,展现着大国担当、使命与情怀。 扎实开展疫情防控,展现大国担当。2020 年初,新冠肺炎疫情 突如其来,确诊病例持续增长。中国人民没有畏缩、没有迟疑

44、, 迅速反应, 医疗支援队、 方舱医院迅速推进。 党员干部冲锋在前, 全国人民众志成城,取得了国内疫情防控的重大胜利。目前,新 冠疫情全球肆虐,中国政府高度关注,已累计向 150 多个国家提 供抗疫援助,并多次派出医疗专家组。大力推进新冠肺炎疫苗研 制,向世界分享疫苗研制成果,倡议推动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 体。中国正向世界展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形象,一个勇于担当的 大国风采。 积极助推发展全球化,彰显大国使命。百年变局叠加新冠疫情, 国际局势震荡起伏,国际贸易壁垒增强,分裂恐怖势力抬头,局 部战争风险加剧,世界经济不断下行,如何破解时代发展难题摆 在各国面前。四十年来,中国走上了改革开放的发展快

45、车道。面 对世界之问,中国积极作为,不断共享发展成果,倡导摒弃圈子 观念和零和博弈思想,助推经济、信息、文化等全球化发展,倡 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彰显互利共赢、共建共享,不断增强世界发 展活力的大国使命。 大力倡导生态文明,凸显大国情怀。环境问题关系子孙后代,加 强环境治理,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文明建设理 念, 中国成效显著。 生态环境不是一国之事, “各人自扫门前雪, 莫管他人瓦上霜”的冷漠封闭行不通,也不利于生态文明建设发 展。目前,中国正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 念向世界传达中国经验,展示中国答卷。无论推动达成巴黎协 定 ,应对气候变化,还是打响蓝天保卫战,治

46、理大气污染,抑 或是倡导抓住后疫情时代机遇,推动世界经济“绿色复苏” ,中 国都是着眼长远,为建设美丽中国、美丽世界而坚定前行。 用好互联网这个“开放的智库” 来源:新华网作者:马若虎 杨宽责任编辑:于海洋 2021-01-29 15:570 近日, 习近平关于网络强国论述摘编全国发行。在书中,习 近平总书记深刻阐述了善于运用网络了解民意、 开展工作的重要 意义,指出这是新形势下领导干部做好工作的基本功,为各级领 导干部走好网络群众路线、 提升工作能力和水平指明了努力方向。 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群众在哪里,领导 干部就要到哪里去,群众工作就要做到哪里。互联网时代,老百 姓上

47、了网,民意也就上了网。互联网已经成为了解群众、贴近群 众、为群众排忧解难的新途径,网络理政也成为领导干部的必修 课。不断提高做好群众工作的本领,需要在线上为走好群众路线 开渠引流,在线下为完善治国理政添砖加瓦。 近年来, 网络问政平台已经成为倾听民意、 征集意见的重要渠道, 网络群众路线成为服务群众、社会治理的新抓手。拿“十四五” 规划编制工作网上意见征求活动来说,去年 8 月 16 日至 29 日, 这项活动通过互联网广泛开展,社会反响热烈,累计收到网民建 言超过 101.8 万条,为做好“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提供了有益 参考。总结相关经验做法,用好互联网这个“开放的智库” ,有 利于把加强

48、顶层设计和坚持问计于民统一起来, 对于推进国家治 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大有裨益。 民有所呼,我有所应。网上每一条群众诉求和建议,既是社情民 意的直观表达,也是与时俱进的治理命题。领导干部要经常上网 看看,潜潜水、聊聊天、发发声,了解群众所思所愿,收集好想 法好建议,积极回应网民关切、解疑释惑。网民来自四面八方, 各自经历不同,观点和想法肯定是五花八门的,不能要求他们对 所有问题都看得那么准、说得那么对。要多一些包容和耐心,对 建设性意见及时吸纳,对困难及时帮助,对不了解情况的及时宣 介,对模糊认识及时廓清,对怨气怨言及时化解,对错误看法及 时引导和纠正,在点点滴滴中温暖民心。 人心向背、力量对比决定事业成败。走好网络群众路线,练 好新形势下的基本功,着力解决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以实际 成效取信于民,必将形成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心圆,更好满 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为实现亿万人民的伟大梦 想凝心聚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语文 > 高考专区 > 高考作文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2021高考热素材:人民日报时评《风雨磨砺青春出彩》系列.docx)为本站会员(春光无限好)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