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生理学生理学全册教学课件全册教学课件3 人体生理学(人体生理学(功能功能学科)的基本内容学科)的基本内容 功能过程、机制 调节与影响因素 学习生理学学习生理学 :整体观点和动态观点:整体观点和动态观点 课前预习,课堂讲解,课后复习 专业 1.1.中医、医学技术、康复:中医、医学技术、康复: 理论考试理论考试70% + 70% + 实验实验30%30% 2.2.公办、仁济生物工程:公办、仁济生物工程: 理论考试理论考试60% + 60% + 平时成绩平时成绩40%40% 考试题型:考试题型: (1 1)名词解释(范围)名词解释(范围8080个)个) (2 2)选择题()选择题(A A、B B、C
2、 C型)型) (3 3)简答题)简答题 (4 4)问答题)问答题 第一章第一章 绪绪 论论 第一节第一节 生理学的任务和研究方法生理学的任务和研究方法 第三节第三节 机体生理功能的调节机体生理功能的调节 第二节第二节 机体的内环境和稳态机体的内环境和稳态 4 第一节第一节 生理学概述生理学概述 一、一、生理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生理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 生理学生理学(physiologyphysiology)是研究生物体及其各组成部分正)是研究生物体及其各组成部分正 常功能活动规律的一门科学。常功能活动规律的一门科学。 也就是研究也就是研究 机体机体 功能功能 活动活动 规律规律 的科学。的科学。
3、根据不同研究对象分根据不同研究对象分: : 动物生理学动物生理学 植物生理学植物生理学 人体生理学人体生理学 5 生理学的研究对象生理学的研究对象: : 生物体的功能生物体的功能 生理学的研究任务:生理学的研究任务: 研究这些生理功能的研究这些生理功能的正常活动过程正常活动过程(包括发生机制,条件)(包括发生机制,条件) 研究当研究当内外环境发生变化内外环境发生变化时,机体如何通过时,机体如何通过调节调节维持正常维持正常 生命活动过程生命活动过程 6 如如 血液循环血液循环 心脏心脏功能功能 血管血管功能功能 心血管功能心血管功能调节调节 例:心脏为什么能泵血例:心脏为什么能泵血 心脏能收缩舒
4、张心脏能收缩舒张 窦房结能周期性的兴奋窦房结能周期性的兴奋 窦房结窦房结4 4期能自动去极化期能自动去极化 K K+ +外流逐渐减少,外流逐渐减少,NaNa+ +内流逐渐增加内流逐渐增加 ? ( (运动时心率加快运动时心率加快) ) 7 二、生理学与医学的关系二、生理学与医学的关系 生理学是医学的一门生理学是医学的一门基础理论科学基础理论科学 ,是生物学的一个分科,是生物学的一个分科, 是一门机能学科。它是通过观察和实验研究,深入探索这些是一门机能学科。它是通过观察和实验研究,深入探索这些 生理功能的内在机制和相互关系,逐渐形成的一门系统性理生理功能的内在机制和相互关系,逐渐形成的一门系统性理
5、 论科学。论科学。 今天的生理学是明天的医学今天的生理学是明天的医学” 医学中关于疾病问题的理论研究是以人体生理学的基本理论医学中关于疾病问题的理论研究是以人体生理学的基本理论 为基础的;为基础的;生理学对医学有指导作用生理学对医学有指导作用,同时通过,同时通过医学实践又医学实践又 可以检验生理学理论可以检验生理学理论是否正确是否正确 8 三、生理学的常用研究方法三、生理学的常用研究方法 生理学的每一个知识结论均从实验中获得。生理学的每一个知识结论均从实验中获得。 因此实验研究的方法对于生理学的进展至为重要。因此实验研究的方法对于生理学的进展至为重要。 按其按其进程进程 通常可分为通常可分为
6、慢性慢性实验(实验(唾液分泌条件反射实验)唾液分泌条件反射实验) 急性急性实验实验 离体离体实验实验 在体在体实验实验 9 生理学研究的三个水平 体液体液 (60%) 细胞内液细胞内液 (40%) 细胞外液细胞外液 (20) 血浆血浆(血管内液)血管内液) (1/4) 组织液(血管外液)组织液(血管外液) (3/4) 第二节第二节 机体的内环境和稳态机体的内环境和稳态 淋巴液淋巴液, ,胸膜液胸膜液, ,脑脊液等脑脊液等 注注: :膀胱内液体不属于细胞外液膀胱内液体不属于细胞外液 11 一、内环境和稳态一、内环境和稳态 (一)机体的(一)机体的内环境内环境 1 1、定义定义:指细胞生活的液体环
7、境即:指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即细胞外液细胞外液。 2 2、内环境的作用、内环境的作用 1 1)为细胞提供必要的理化条件(如渗透压,酸碱度)为细胞提供必要的理化条件(如渗透压,酸碱度) 2 2)为细胞提供氧气,营养物质,并接受细胞的代谢)为细胞提供氧气,营养物质,并接受细胞的代谢 产物,为细胞提供适宜的生活环境。产物,为细胞提供适宜的生活环境。 12 ( (二二) )稳态稳态(homeostasis) (homeostasis) 1.1.稳态稳态的概念的概念: : 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如温度、pH、渗透压和各种液体 成分等的相对恒定的状态。 2.2.稳态的两层含义:稳态的两层含义: 理化因素在一定水
8、平上恒定。 恒定状态并非固定不变的,而是一个动态平衡, 是微小波动中相对恒定。 3.3.稳态的实现稳态的实现: : 调节调节 稳态概念的扩展 稳态稳态: :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如温度、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如温度、pHpH、渗、渗 透压和各种液体成分等的透压和各种液体成分等的相对恒定相对恒定的状态的状态 稳态稳态也指机体所有保持相对稳定的生理过程也指机体所有保持相对稳定的生理过程 14 3.3.稳态的实现及意义稳态的实现及意义: : 例子:例子: 1818世纪英国的一个生理学家世纪英国的一个生理学家 勃莱登(勃莱登(C.BlagdonC.Blagdon) 于于17751775年进行的自体实验年进行的
9、自体实验 调节调节 牛肉牛肉 1515分钟分钟 烤熟烤熟 15 第三节第三节 生理功能的调节生理功能的调节 2.2.基本方式基本方式 反射反射:在: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下, 机体对内外环境变化产生的适应性反应。机体对内外环境变化产生的适应性反应。 一、生理功能的调节方式 (一)神经调节(一)神经调节: 最重要最重要 1.1.概念概念: :生理功能由神经系统的活动来调节的方式。生理功能由神经系统的活动来调节的方式。 16 3.结构基础结构基础:反射弧反射弧 完成反射的必须结构,由五个基本成分组成即完成反射的必须结构,由五个基本成分组成即 感受器、传入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
10、。感受器、传入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 反射弧任何一个部分受损,反射活动将无法进行反射弧任何一个部分受损,反射活动将无法进行 感受器感受器 传入传入N N纤维纤维 中中 枢枢 传出传出N N纤维纤维 效应器效应器 刺激刺激 反应反应 如直接给肌肉一个电刺激,肌肉出现收缩是否反射?如直接给肌肉一个电刺激,肌肉出现收缩是否反射? 17 某些特殊的化学物质(激素等)经体液途径(血液,组某些特殊的化学物质(激素等)经体液途径(血液,组 织液)到达并作用于靶器官,调节靶器官生理活动的一织液)到达并作用于靶器官,调节靶器官生理活动的一 种调节方式。种调节方式。 (二)体液调节(二)体液调节 1.1.
11、概念:概念: 2.2.调节特点:调节特点: 缓慢、缓慢、 广泛、广泛、 持久持久 18 3.3.类型类型 1 1)远距分泌(全身性)远距分泌(全身性) 2 2)旁分泌调节(局部性)旁分泌调节(局部性) 3 3)神经分泌)神经分泌 4 4)神经)神经- -体液调节体液调节 19 4)神经体液调节示意图 内分泌腺内分泌腺 感受器感受器 中枢中枢 效应器效应器 刺激刺激 激素激素 传出神经传出神经 传入神经传入神经 反应反应 20 1.1.概念概念: 指某些细胞或组织器官凭借本身内在特性,而指某些细胞或组织器官凭借本身内在特性,而不依赖不依赖 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对内环境变化产生特定神经调节和体液调
12、节,对内环境变化产生特定适应性反应适应性反应 的过程。的过程。 ( (三三) )自身调节自身调节 2.2.自身调节特点:自身调节特点:范围较小、不十分灵敏范围较小、不十分灵敏 如:肾血流量调节如:肾血流量调节( (离体肾实验离体肾实验) ) 21 灌注压灌注压 改变改变 体液调节体液调节 特点:特点:缓慢、缓慢、 广泛、广泛、 持久持久 特点特点: :反应反应迅速迅速,起作用,起作用快快,调节,调节精确精确 神经调节(反射)神经调节(反射) 自身调节自身调节 特点:特点:范围较小、不十分灵敏范围较小、不十分灵敏 23 二、体内的控制系统二、体内的控制系统 (一)非自动控制系统(一)非自动控制系
13、统 (二)反馈控制系统(二)反馈控制系统 24 控制方式:控制方式:双向性(双向性(正反馈、负反馈正反馈、负反馈) (二)反馈控制系统(自动控制系统)(二)反馈控制系统(自动控制系统) 闭环闭环系统,即受控部分的活动会反过来影响控制部分的活动。系统,即受控部分的活动会反过来影响控制部分的活动。 机能活动机能活动 受控系统受控系统 控制信息控制信息 控制系统控制系统 输出变量输出变量 监测装置监测装置 偏差信息偏差信息 反馈信息反馈信息 参考信息参考信息 比较器比较器 25 1.1.负反馈控制系统负反馈控制系统 受控部分发出的反馈信息受控部分发出的反馈信息 抑制抑制 控制部分的活动控制部分的活动
14、 意义意义:维持机体内环境:维持机体内环境稳态稳态(维持系统的平衡)维持系统的平衡) 机能活动机能活动 受控系统受控系统 控制信息控制信息 控制系统控制系统 输出变量输出变量 监测装置监测装置 偏差信息偏差信息 反馈信息反馈信息 参考信息参考信息 比较器比较器 调定点调定点 重调定重调定 例:血压调节例:血压调节 26 2.2.正反馈控制系统正反馈控制系统 受控部分发出的反馈信息受控部分发出的反馈信息 加强加强 控制部分的活动控制部分的活动 意义意义:机体处于再生状态(:机体处于再生状态(破坏系统的平衡)破坏系统的平衡) 机能活动机能活动 受控系统受控系统 控制信息控制信息 控制系统控制系统
15、输出变量输出变量 监测装置监测装置 偏差信息偏差信息 反馈信息反馈信息 参考信息参考信息 比较器比较器 27 正常机体中正常机体中 有有大量的负反馈大量的负反馈机制机制(压力感受性反射,体温调节)(压力感受性反射,体温调节) 正反馈正反馈机制机制很少很少(排尿反射、分娩、血液凝固)(排尿反射、分娩、血液凝固)。 维持稳态主要是负反馈维持稳态主要是负反馈 反馈调节反馈调节 29 重点重点 掌握掌握 1 1. .掌握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的概念掌握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的概念。 P P4 4- -5 5 2 2. .掌握人体功能的三种调节方式掌握人体功能的三种调节方式。 P P5 5- -6 6 3 3.
16、 .掌握负反馈掌握负反馈、正反馈控制系统的意义正反馈控制系统的意义。 P P7 7- -8 8 复习思考题、思考题:复习思考题、思考题: 【名词解释】 1.内环境(internal environment) 2.稳态(homeostasis) 3.负反馈(negative feedback) 4.正反馈(positive feedback) 【思考题】1.机体功能调节方式有哪几种? 各举一例予以说明。 2.何谓正反馈与负反馈? 试各举一例说明。 31 1 1、内环境最重要的特征是、内环境最重要的特征是( )( ) A A 理化性质保持相对稳定理化性质保持相对稳定 B B 各参数静止不变各参数静
17、止不变 C C 各参数大幅度变化各参数大幅度变化 D D 与外环境同步变化与外环境同步变化 A A 2 2、受控部分发出的反馈信息、受控部分发出的反馈信息抑制抑制控制部分的活动,控制部分的活动, 称为(称为( ) A A 正反馈正反馈 B B 负反馈负反馈 C C 前馈前馈 D D 自身调节自身调节 B B 32 A A 神经调节神经调节 B B 体液调节体液调节 C C 自身调节自身调节 3 3、动脉血压在一定范围内变动,肾血流量保持相对稳定是、动脉血压在一定范围内变动,肾血流量保持相对稳定是 4 4、化学感受性反射属于、化学感受性反射属于 C C A A A A 正反馈控制系统正反馈控制系
18、统 B B 负反馈控制系统负反馈控制系统 C C 前馈控制系统前馈控制系统 5 5、维持内环境稳态是、维持内环境稳态是 6 6、使机体处于再生状态的是、使机体处于再生状态的是 B B A A 33 第二章第二章 细胞的基本功能细胞的基本功能 第一节第一节 细胞膜的物质转运功能细胞膜的物质转运功能 第三节第三节 细胞的电活动细胞的电活动 第四节第四节 肌细胞的收缩肌细胞的收缩 第二节第二节 细胞的信号转导细胞的信号转导 34 第一节第一节 细胞的跨膜物质转运功能细胞的跨膜物质转运功能 一、细胞膜的分子结构一、细胞膜的分子结构 液液 态态 镶镶 嵌嵌 模模 式式 35 (一)脂质双分子层(一)脂质
19、双分子层 双嗜性分子双嗜性分子( (亲水端、疏水端亲水端、疏水端) ) (二)细胞膜的蛋白质(二)细胞膜的蛋白质 (三)细胞膜的糖类 1 1、分类、分类 2 2、功能、功能 36 二、跨细胞膜的物质转运二、跨细胞膜的物质转运 离子或离子或 小分子物质小分子物质 大分子或大分子或 物质团块物质团块 单纯扩散单纯扩散 经通道易化扩散经通道易化扩散 主动转运主动转运 经载体易化扩散经载体易化扩散 原发性主动转运原发性主动转运 继发性主动转运继发性主动转运 被动被动 转运转运 主动主动 转运转运 出胞出胞 入胞入胞 易化扩散易化扩散 膜泡运输膜泡运输 37 1 1、概念概念: :脂溶性和少数分子很小的
20、水溶性脂溶性和少数分子很小的水溶性物质物质 由浓度高由浓度高浓度低一侧的转运过程浓度低一侧的转运过程。如。如O O2 2, ,水等 水等 (一)单纯扩散(一)单纯扩散(simple diffusion)(simple diffusion) 1 1)浓度差浓度差: 2 2、影响因素、影响因素 2 2)通透性通透性: 38 注:注:膜对膜对H H2 2O O具高度通透性,具高度通透性, H H2 2O O 除除 单纯扩散单纯扩散 外,还可通过外,还可通过 水通道水通道 跨膜转运。跨膜转运。 3 3、转运的物质转运的物质: 脂溶性高的小分子物质脂溶性高的小分子物质 如如: O: O2 2、COCO2
21、 2、NHNH3 3 、 、N N2 2 尿素、乙醚、乙醇、尿素、乙醚、乙醇、 类固醇类激素类固醇类激素 等少数几种。等少数几种。 少数水溶性的小分子物质少数水溶性的小分子物质 39 1 1、概念、概念: : 在在膜蛋白质的膜蛋白质的“帮助帮助”(或者介导)下,非脂溶性的(或者介导)下,非脂溶性的 小小分子物质或带电离子分子物质或带电离子顺化学浓度梯度和(或)电位梯度顺化学浓度梯度和(或)电位梯度 进行的跨膜转运。进行的跨膜转运。 【由由 浓度高浓度高浓度低浓度低 的转运过程的转运过程】 经通道易化扩散经通道易化扩散 经载体易化扩散经载体易化扩散 (二)易化扩散(二)易化扩散 2 2、分类、分
22、类: : 40 1. 经通道易化扩散经通道易化扩散 1 1)概念:)概念: 各类带电离子在各类带电离子在通道通道蛋白蛋白的介导下,的介导下,顺浓度梯度和(或电顺浓度梯度和(或电 位梯度)位梯度)的跨膜转运。的跨膜转运。 如如: :离子离子, ,水水等等 2)2)特点特点: : 离子选择性离子选择性 离子通道的门控性离子通道的门控性 41 离子选择性离子选择性 对于不同的离子的转运,膜上都有结构特异的通道对于不同的离子的转运,膜上都有结构特异的通道 蛋白质参与,可分别称为蛋白质参与,可分别称为NaNa+ +通道、通道、K K+ +通道、通道、CaCa+ +通道等通道等 有不同功能状态,且功能状态
23、受门控因素调控有不同功能状态,且功能状态受门控因素调控 闸门闸门” 通道分类通道分类: : 1 1、电压门控电压门控通道通道 2 2、化学门控化学门控通道通道 3 3、机械门控机械门控通道通道 4 4、其他、其他 转运速度快转运速度快 ( (大于载体的转运速度大于载体的转运速度) ) 42 通道分类通道分类:通道的功能状态受不同因素调控通道的功能状态受不同因素调控-门控门控” 1 1、电压门控电压门控通道通道-由由膜电位膜电位控制控制-如如钠通道钠通道 2 2、化学门控化学门控通道通道-由由化学物质化学物质控制控制-如如终板膜上通道终板膜上通道 3 3、机械门控机械门控通道通道-由由机械运动机
24、械运动控制控制-如如听毛细胞听毛细胞 43 2 2、经载体的易化扩散、经载体的易化扩散 转运的物质:葡萄糖、氨基酸等小分子亲水物质转运的物质:葡萄糖、氨基酸等小分子亲水物质 (1)(1)概念概念 :水溶性:水溶性小分子物质或者离子在载体蛋白介导下小分子物质或者离子在载体蛋白介导下, , 顺浓度梯度进行的顺浓度梯度进行的跨膜转运。跨膜转运。 如如: :葡萄糖等葡萄糖等 ( (例:血液中的葡萄糖经膜转运进入例:血液中的葡萄糖经膜转运进入红细胞红细胞内内) ) 44 特点特点 : p.14: p.14 结构特异性结构特异性 饱和现象饱和现象 竞争性抑制竞争性抑制 如浓度相同如浓度相同,右旋葡萄糖右旋
25、葡萄糖左旋葡萄糖左旋葡萄糖(旋光性不同旋光性不同) 膜结构中载体数目或载体上结合的位点的膜结构中载体数目或载体上结合的位点的数目有数目有 限限 如果某一载体对结构类似的如果某一载体对结构类似的A A、B B两种物质两种物质都有转运都有转运能力,能力, 当膜对当膜对物质转运物质转运加强加强, , 则它对则它对物质的转运能力物质的转运能力减弱减弱. . 45 概念概念 细胞通过耗能将物质细胞通过耗能将物质逆浓度逆浓度或电位梯度或电位梯度的转运过程的转运过程 特点特点 需要耗能需要耗能(能量由分解(能量由分解ATPATP来提供)来提供) 依靠依靠特殊膜特殊膜蛋白质蛋白质(泵)的(泵)的“帮助帮助”
26、逆逆电电- -化学化学梯度梯度进行进行 分类分类 原发性原发性主动转运主动转运 如如:Na:Na+ +- -K K+ +泵、泵、H H+ +- -K K+ +泵等泵等 继发性继发性主动转运主动转运 如:肠对葡萄糖吸收如:肠对葡萄糖吸收 (三)主动转运(三)主动转运(active transport)(active transport) 46 1.1.原发性主动转运原发性主动转运 1)1)概念概念 :直接利用能量逆电化学梯度的物质转运:直接利用能量逆电化学梯度的物质转运 介导这一过程的膜蛋白叫介导这一过程的膜蛋白叫离子泵离子泵 如:钠如:钠- -钾泵钾泵 2 2)种类:钠)种类:钠- -钾泵、钙
27、泵钾泵、钙泵 (1 1)钠泵)钠泵 钠钠- -钾依赖性钾依赖性ATPATP酶酶 47 膜膜外外高高钠钠 膜膜内内高高钾钾 Cl- Pr- 其活性由膜内外两侧其活性由膜内外两侧NaNa+ +,K,K+ +浓度差浓度差来决定的。来决定的。 (1 1)钠泵)钠泵 48 维持维持NaNa+ + o o高、高、KK+ + i i高,原先的不均匀分布状高,原先的不均匀分布状 态态 2K2K+ +泵至细胞内泵至细胞内; ;3Na3Na+ +泵至细胞外泵至细胞外 膜两侧膜两侧NaNa+ +,K,K+ +浓度差浓度差 当当NaNa+ + i i/K/K+ + o o 钠钠- -钾泵活动过程钾泵活动过程: : 钠
28、泵活动钠泵活动 生电性泵生电性泵 NaNa+ +内流内流,K K+ +外流外流 神经纤维或骨骼肌细胞反复兴奋神经纤维或骨骼肌细胞反复兴奋 49 钠泵生理意义:钠泵生理意义:p.16p.16 维持膜两侧维持膜两侧 NaNa+ +, K, K+ +浓度差浓度差 ()由钠泵活动造成的细胞内高()由钠泵活动造成的细胞内高K K+ +: : 是代谢必需是代谢必需 ()维持细胞正常的渗透压和细胞容积()维持细胞正常的渗透压和细胞容积 (3 3)钠泵活动形成)钠泵活动形成NaNa+ +和和K K+ +的跨膜离子浓度梯度是生物电的基础的跨膜离子浓度梯度是生物电的基础 (4 4)钠泵活动是生电性的,使膜内电位的
29、负值增大)钠泵活动是生电性的,使膜内电位的负值增大 (5 5)钠泵活动建立的)钠泵活动建立的Na+Na+跨膜浓度梯度为继发性主动转运跨膜浓度梯度为继发性主动转运 提供势能储备提供势能储备 50 钠泵生理意义:钠泵生理意义:p.16p.16 维持膜两侧维持膜两侧 NaNa+ +, K, K+ +浓度差浓度差 ()()由钠泵活动造成的由钠泵活动造成的细胞内高细胞内高K K+ +: : 是许多代谢反应进行的必需条件是许多代谢反应进行的必需条件 ()()维持细胞正常的渗透压和细胞容积维持细胞正常的渗透压和细胞容积: : 如无钠泵活动如无钠泵活动, ,细胞外细胞外NaNa+ +不断漏入膜内,不断漏入膜内
30、, 由于渗透压的关系,必然会由于渗透压的关系,必然会 导致过多水分了进入膜内,这将引起细胞的肿胀,进而破坏细胞的结构。导致过多水分了进入膜内,这将引起细胞的肿胀,进而破坏细胞的结构。 51 (3 3)由钠泵活动形成)由钠泵活动形成NaNa+ +和和K K+ +的跨膜离子浓度梯度是的跨膜离子浓度梯度是 细胞细胞生电活动生电活动的基础的基础 (4 4)钠泵活动是生电性的,使钠泵活动是生电性的,使膜内电位的负值增大膜内电位的负值增大 (5 5)钠泵活动建立的)钠泵活动建立的NaNa+ +跨膜浓度梯度跨膜浓度梯度为继发性主动转为继发性主动转 运运 提供势能储备提供势能储备: : 这种势能储备是构成这种
31、势能储备是构成 继发性主动转运继发性主动转运 的能量来源的能量来源 钠泵造成的细胞内外钠泵造成的细胞内外NaNa+ +- -K K+ +不均匀不均匀分布是产生分布是产生生物电生物电的前的前 提提 影响因素:影响因素:钠泵抑制物哇巴因钠泵抑制物哇巴因 52 利用原发性主动转运所形成的离子浓度梯度利用原发性主动转运所形成的离子浓度梯度,在这些离子的在这些离子的 顺浓度梯度扩散的顺浓度梯度扩散的同时同时使其他物质逆浓度梯度和使其他物质逆浓度梯度和(或或)逆电逆电 位梯度的跨膜转运方式位梯度的跨膜转运方式 动力来自膜两侧动力来自膜两侧NaNa+ + 差差,而而NaNa+ + 差是差是NaNa+ +-
32、-K K+ +泵分解泵分解ATPATP释放释放 的能量建立的的能量建立的。 (2)(2)继发性主动转运继发性主动转运( (联合转运联合转运) ) 转运体转运体 (1 1)同向转运)同向转运 (2 2)反向转运)反向转运 53 (1 1)同向转运)同向转运 (2 2)反向转运)反向转运 54 钠钠- -葡萄糖同向转运体葡萄糖同向转运体 例:小肠上皮细胞吸收葡萄糖,肾小管上皮细胞重吸收葡萄糖例:小肠上皮细胞吸收葡萄糖,肾小管上皮细胞重吸收葡萄糖 55 概念概念: : 胞质内大分子物质或物质胞质内大分子物质或物质 团块由细胞排出的过程团块由细胞排出的过程 如递质如递质,激素激素,酶的分泌酶的分泌 (
33、 (四四) )膜泡运输膜泡运输 1 1、出胞、出胞 2、入胞、入胞 指细胞外的大分子物指细胞外的大分子物 质或团块进入细胞的过质或团块进入细胞的过 程,包括程,包括吞噬吞噬和和吞饮吞饮 56 小结:细胞膜的物质转运功能小结:细胞膜的物质转运功能 小分子物质小分子物质 大分子物质大分子物质 主动转运主动转运 被动转运被动转运 思考:有关思考:有关 葡萄糖葡萄糖 或或 Na+ 的转运方式种类?的转运方式种类? 57 被动转运被动转运 主动转运主动转运 ATPATP 58 第二节第二节 细胞的跨膜信号转导功能细胞的跨膜信号转导功能 跨膜信号转导主要涉及到:胞外信号的识别与结合跨膜信号转导主要涉及到:
34、胞外信号的识别与结合、信信 号转导号转导、胞内效应等三个环节胞内效应等三个环节。 跨膜信号转导:跨膜信号转导: 外外界信号作用于细胞表面,通过引起膜结构中界信号作用于细胞表面,通过引起膜结构中 特殊蛋白质分子的变构作用,将外界信息以新的信特殊蛋白质分子的变构作用,将外界信息以新的信 号形式传向膜号形式传向膜内内,引起靶细胞的生理效应,引起靶细胞的生理效应 59 第三节第三节 细胞的电活动细胞的电活动 生生 物物 电电 一、静息电位及其产生机制一、静息电位及其产生机制 二、动作电位及其产生机制二、动作电位及其产生机制 三、局部电位(局部兴奋三、局部电位(局部兴奋p.41) 60 一、静息电位 (
35、一)静息电位的测定和概念(一)静息电位的测定和概念 1 1、概念、概念 2 2、测定方法、测定方法 3 3、特点、特点 4 4、生理学术语、生理学术语 (二)静息电位的产生机制(二)静息电位的产生机制 1 1、静息电位的产生条件、静息电位的产生条件 (膜学说:离子分布不均匀,通透性)(膜学说:离子分布不均匀,通透性) 2 2、静息电位的产生机制、静息电位的产生机制( (电化学驱动力电化学驱动力,E,Ek k) ) 3 3、E Ek kRPRP的实验依据的实验依据 61 1.1.概念概念:在安静未受到刺激时,细胞膜两侧存在的:在安静未受到刺激时,细胞膜两侧存在的外正内负外正内负 相对平稳的电位差
36、。相对平稳的电位差。 即即细胞膜内外存在的电位差细胞膜内外存在的电位差。 (一)静息电位(一)静息电位( (resting potentialresting potential RP)RP) 枪乌贼神经纤维(细胞内记录法) 2.2.测定方法(实验):测定方法(实验): 技术技术: : 膜片钳膜片钳 电压电压钳钳 62 (甲甲)当当A A、B B电极都位电极都位 于细胞膜外于细胞膜外,无电位改变无电位改变, 证明膜外无电位差证明膜外无电位差。 (乙乙)当当A A电极位于细胞电极位于细胞 膜外膜外, B B电极插入膜内时电极插入膜内时, 有电位改变有电位改变,证明膜内证明膜内、 外间有电位差外间有
37、电位差。 (丙丙)当当A A、B B电极都位电极都位 于细胞膜内于细胞膜内,无电位改变无电位改变, 证明膜内无电位差证明膜内无电位差。 63 3 3、静息电位、静息电位特点特点: 膜内电位比膜外低:膜内电位比膜外低: 习惯上规定膜外电位为习惯上规定膜外电位为0 0(电极接地),以膜内电位数值(电极接地),以膜内电位数值 表示静息电位。所以表示静息电位。所以静息电位静息电位一般为一般为负值负值 为稳定的直流电位为稳定的直流电位(自律细胞除外)(自律细胞除外) 64 极极 化化 反极化反极化( (超射超射) ) 复极化复极化 去极化去极化 超极化超极化 动作电动作电 位位 静息电静息电 位位 阈电
38、位阈电位 p.36 65 膜学说基本要点膜学说基本要点 (1)(1)静息时膜两侧离子的静息时膜两侧离子的不平衡分布不平衡分布 (2)(2)静息时膜对静息时膜对离子通透性的不同离子通透性的不同 (二)静息电位(二)静息电位(RP)(RP)的产生机制的产生机制 66 (1)(1)静息状态下细胞膜内、外离子分布不均匀静息状态下细胞膜内、外离子分布不均匀 NaNa+ + i i: :NaNa+ + o o110, 110, KK+ + i i:K:K+ + o o301301 ClCl- - i i: :ClCl- - o o114, 114, AA- - i i:A:A- - o o 41 41 1
39、.1.静息电位的产生条静息电位的产生条 件件 67 产生机制: 1.电化学驱动力 2.通透性p.28(电导G p.33) 68 (2)(2)静息状态下细胞膜对离子的通透性具有选择性静息状态下细胞膜对离子的通透性具有选择性 通透性:通透性:K K+ + ClCl- - NaNa+ + A A- - 离子浓度 (mmol/L) 主要 离子 膜内 膜外 膜内与 膜外 离子比例 膜对离子 通透性 Na + 18 145 1:10 通透性很小 K + 140 3 31:1 通透性大 Cl - 7 120 1:14 通透性次之 A - 60 15 4:1 无通透性 69 KK+ + i iKK+ + o
40、o 膜在安静时对膜在安静时对K K+ +通透性通透性 大大 K K+ + i iAA- - i i膜内电位膜内电位( (负电负电 场场) ) K K+ + o o膜膜外外电位电位( (正电场正电场) ) 动力动力( (浓度差浓度差)=)=阻力阻力( (电场力电场力) ) K K+ +外流外流 ( (通道易化扩散通道易化扩散) ) 形成形成K K+ +平衡电位平衡电位E EK K (K(K+ +外流达到平衡后在膜两侧形成的电位差外流达到平衡后在膜两侧形成的电位差) ) E EK KRPRP 2.RP2.RP产生机制产生机制: : p.2 8 处 于 开 放 状 态 的 非 门 控 钾 通 道 7
41、0 (1 1)实测值)实测值计算值计算值 实测值:细胞内记录法测静息电位值实测值:细胞内记录法测静息电位值 计算值:计算值:NernstNernst公式公式(室温(室温=29.2=29.2) E EK K = 60 = 60KK+ + o o /K /K+ + i i RPERPK 外流 外流) ) 经经再生性循环再生性循环,使膜的,使膜的NaNa+ +电导电导 (顺电化学差和膜内负电位的吸引大量顺电化学差和膜内负电位的吸引大量钠内流钠内流) 膜内电位迅速升高,形成动作电位膜内电位迅速升高,形成动作电位去极相去极相 2 2)APAP的产生机制的产生机制: : (1)(1)去极相去极相( (上升
42、支上升支) )产生机制产生机制 79 钠离子内流的再生性循环钠离子内流的再生性循环( (正反馈正反馈) ) 钠通道开放钠通道开放 Na+通透性增通透性增 大大 Na+内流增内流增 加加 去极化去极化 Na+电导电导 80 电压门控电压门控NaNa+ +通道关闭(失活)通道关闭(失活)NaNa+ +内流停止内流停止 同时,电压门控同时,电压门控K K+ +通道开放(激活)通道开放(激活) K K 外流 外流 膜内电位降低,形成复极化(膜内电位降低,形成复极化(APAP下降支下降支) 2)2)复极相复极相( (下降支下降支) )产生机制产生机制 恢复到恢复到RPRP水平水平 81 河豚毒河豚毒TT
43、XTTX 四乙胺四乙胺TEATEA p.32 电压门控通道的激活和失活电压门控通道的激活和失活 具有具有电压依赖性电压依赖性和和时间依赖性时间依赖性 p.32 82 3、Na+通道的性状 p.34 静息、激活、失活 稳态稳态 瞬间瞬间 稳态稳态 激激 活活 失失 活活 复复 活活 83 ( (三三) )动作电位的触发动作电位的触发 1 1、阈刺激、阈刺激 2 2、阈电位、阈电位 【种类种类】: 刺激的种类很多,刺激的种类很多, 但常见的是电刺激但常见的是电刺激 1)1)刺激刺激 引起组织兴奋的三个参数:引起组织兴奋的三个参数: ( (2)2)刺激持续时间刺激持续时间 (3)(3)强度时间变化率
44、强度时间变化率 (1)(1)刺激强度刺激强度 强强 度度 时间时间 足够足够 足够足够 适当适当 85 2)2)阈强度或阈值阈强度或阈值: 固定刺激持续时间和强度固定刺激持续时间和强度- -时间变化率时间变化率 的情况下,能使细胞产生动作电位的最小刺激强度。的情况下,能使细胞产生动作电位的最小刺激强度。 相当于阈强度的刺激为阈刺激相当于阈强度的刺激为阈刺激 有效刺激有效刺激 86 ( (三三) )动作电位的触发动作电位的触发 1 1、阈刺激、阈刺激 2 2、阈电位、阈电位 膜去极化膜去极化达到阈电位达到阈电位(p.36)(p.36) 才能产生动作电位才能产生动作电位 阈电位阈电位: :触发可兴
45、奋细胞产生触发可兴奋细胞产生APAP的临界膜电位值的临界膜电位值 ( AP是是电压门控钠通道大量开放引起)电压门控钠通道大量开放引起) 87 88 无髓神经纤维为无髓神经纤维为 近距离局部电流近距离局部电流 有髓有髓神经纤维神经纤维 为为跳跃式传导跳跃式传导 (局部电流)局部电流) (四)动作电位的传播(四)动作电位的传播 局部电流学说局部电流学说 89 (1 1)兴奋)兴奋:组织细胞接受刺激后产生动作电位的现象。:组织细胞接受刺激后产生动作电位的现象。 (3 3)兴奋性)兴奋性: ( (五五) )兴奋性及其变化兴奋性及其变化 1 1、兴奋性、兴奋性: (2 2)可兴奋组织或细胞)可兴奋组织或
46、细胞:如:如神经神经,肌肉肌肉,腺体腺体。 接受刺激后能产生动作电位的组织细胞。接受刺激后能产生动作电位的组织细胞。 89 两者呈两者呈反变反变关系关系 衡量衡量兴奋性兴奋性的指标的指标-阈值阈值 阈值小,兴奋性高;阈值小,兴奋性高; 阈值大,兴奋性低。阈值大,兴奋性低。 1 1 兴奋性兴奋性 阈值阈值 90 2、细胞兴奋后兴奋性的变化 (1 1)绝对不应期)绝对不应期 锋电位锋电位 (2 2)相对不应期)相对不应期 (3 3)超常期:)超常期: (4 4)低常期:)低常期: 零零 正常正常 正常正常 正常正常 兴奋性兴奋性 意义:决定动作电位的最高频 率 91 细胞兴奋后兴奋性的变化细胞兴奋
47、后兴奋性的变化 分分 期期 兴奋性兴奋性 特特 点点 机机 制制 绝对不应期绝对不应期 零零 对任何刺激不反应对任何刺激不反应 钠通道失活钠通道失活 相对不应期相对不应期 正常正常 阈上刺激能反应阈上刺激能反应 钠通道开始复活钠通道开始复活 超常期超常期 正常正常 阈下刺激能反应阈下刺激能反应 膜电位与阈电位差距膜电位与阈电位差距 小小 低常期低常期 正常正常 阈上刺激能反应阈上刺激能反应 膜电位与阈电位差距膜电位与阈电位差距 大大 92 生生 物物 电电 一、静息电位及其产生机制一、静息电位及其产生机制 二、动作电位及其产生机制二、动作电位及其产生机制 三、局部电位(局部兴奋三、局部电位(局
48、部兴奋 p.41) 93 1 1、局部电位:刺激使局部、局部电位:刺激使局部 细胞膜离子通道活动功能发细胞膜离子通道活动功能发 生改变,产生低于阈电位水生改变,产生低于阈电位水 平平 (去极化?超极化?)(去极化?超极化?) 2 2、局部兴奋、局部兴奋: 少量钠通道激活而产生的少量钠通道激活而产生的 去极化型去极化型的局部电位的局部电位 三、局部兴奋三、局部兴奋 94 3、局部兴奋的特点 1 1)等级性电位,)等级性电位, 电位幅度与刺激强度相关电位幅度与刺激强度相关 刺激依赖性刺激依赖性, ,无“全或无”特无“全或无”特 点点 2 2)衰减性传导衰减性传导(电紧张传播)(电紧张传播) 3 3
49、)无不应期,反应可)无不应期,反应可叠加总叠加总 和和 4 4、意义:改变膜的兴奋性、意义:改变膜的兴奋性 95 刺激依赖性刺激依赖性 96 衰减式传导衰减式传导 97 时间性总和时间性总和 空间性总和空间性总和 98 第三章 血液 第一节第一节 血液的组成和理化特血液的组成和理化特 性性 第二节第二节 血细胞生理血细胞生理 第三节第三节 生理性止血生理性止血 第四节第四节 血型和输血原则血型和输血原则 第一节第一节 血液的组成和理化特性血液的组成和理化特性 人体各部分体液中电解质的含量 二.血浆的化学成分 主要成分 水 9193% 低分子物质 2%(晶体物质溶液) 血浆蛋白 O2,CO2 血
50、浆蛋 白 白蛋 白 球蛋白 纤维蛋白原 血浆胶体渗透压 白蛋白,球蛋白可作为载体运输 参与凝血-纤溶生理性止血 抵抗病原物的防御 营养 几个概念 血细胞比容:红细胞比积,红细胞比容,红细胞压积 概 念:血细胞在全血中所占的百分比。 正常值: 男性为4050,女性为3748,临床上常用于对严重脱 水病人的血液浓缩程度的估算,并作为计算补液量的参考。 血量: 约占体重的78;包括循环血量和储备血量 血清:与血浆 概 念:血液凝固后析出的淡黄色液体,区别与血浆,不含有纤维蛋 白原和一些凝血因子,增加了凝血过程中血小板释放出来的物质。 二、血液的理化特性 (一)血液的相对密度(比重) (二)血液的粘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