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醉翁亭记.docx

上传人(卖家):163笑对人生 文档编号:1087991 上传时间:2021-02-16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7.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醉翁亭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九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醉翁亭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九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醉翁亭记.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九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醉翁亭记.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九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醉翁亭记.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九语上教案九语上教案 醉翁亭记醉翁亭记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熟读全文,疏通文意。 2、初步感受醉翁亭美景。 教学重点:诵读全文,疏通文意。 教学难点: 掌握一些实词的意思和一些虚词的用法(也、而)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课前先学 1、通读全文,对照书下注释或借助工具书了解文章大意,找出不理解的地方并作好记 号。 2、找出文中的生字词,通过查字典等方法扫除文字障碍。 二、口语训练 结合学过的知识,以评说“古仁人”为话题作演讲三、导学读标: 1、导入:以学生的演讲引出欧阳修,导入本课的学习(简介作者和写作背景)欧阳修 (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谥号文忠,江西庐

2、陵人。他出身贫寒,24 岁 进士,官至参知政事。是“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在历史上以奖掖后进著称。他大力扶 植提拔有才之士, 宋代著名文学家苏洵苏轼苏辙曾巩王安石等人都出自他的门下, 得到过他 的栽培。欧阳修是有名的散文大家,他的散文成就很高。他的文章平易晓畅,委婉多姿,自 成风格。同时他在文学理论上主张文章要明道致用,是北宋古文运动的领袖。欧阳修早年曾 协助范仲淹革新政治,促动了保守派大官僚的利益,遭到嫉恨被贬滁州。这篇课文就是他任 滁州太守时写的。 2、出示导学目标: (1)熟读全文,疏通文意。 (2)掌握一些实词的意思和一些虚词的用法(也、而) (3)初步感受醉翁亭美景。 四、释疑解难

3、: 1、出示投影片(给加点字注音) 滁() 壑() 琅琊() 潺() 酿() 僧( ) 辄() 霏() 暝()朝()而往 伛偻() 洌() 蔌() 射者中() 弈() 觥筹() 翳()环滁皆山也:环滁,环绕着 滁州城。皆,都是。 2、解释加点字 壑( )蔚然( )山行( )翼然( )临( )意( )瞑( )晦( )野芳( )秀( ) 冽( )蔌( ) 陈( )酣( )奕( )筹( )颓然( ) 3、引导学生互相质疑,互相解决,鼓励学生大胆发言。 五、精读探究: 1、教师范读课文,提醒学生注意读音和断句。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对照书下注释了解课文大意,进一步找出不理解的地方。(学 生分组活动,

4、共同研讨,教师巡视,了解情况,及时给予指导。) 3、指导学生疏通课文大意(学生分为四大组比赛,每组推荐一人各疏通一节,并互相 指出不足之处。教师对疏通的情况及时的给予总结,并提醒重点实词的意思。 4、总结也、而的用法。 也 表陈述 环滁皆山也。 表肯定 山之僧智仙也。 表感叹 在乎山水之间也 而 表并列 泉香而酒冽(轻读) 表承接 太守归而宾客从也(轻读) 表修饰 杂然而前陈者(轻读) 表转折 而不知人之乐(重读) 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找出课文中的也、而,然后示例讲解,再由学生自己归纳总结,其 间老师作适当的点拨、纠正。 5、在学生通懂文意的基础上,老师配乐朗诵,让学生闭眼静听,感受美丽画面。

5、6 学生自由朗读,结合自己的理解,在脑海里呈现画面。 六、拓展延伸 安徽滁州琅琊山风景秀丽,环境宜人。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和极大的开发潜力,结合课 文内容,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假如你给安徽旅游局一些开发建议,你将怎么做?请以给 安徽旅游局的一封信为题写不少于 150 字的小作文。 板书设计 醉翁亭记 欧阳修 表陈述 环滁皆山也。 表肯定 山之僧智仙也。 表感叹 在乎山水之间也 表并列 泉香而酒冽(轻读) 表承接 太守归而宾客从也(轻读) 表修饰 杂然而前陈者(轻读) 表转折 而不知人之乐(重读) 教学后记: 醉翁亭记第一课时达标检测 1、填空:欧阳修,字_,自号_,又号_,唐宋八大家之一,早 年

6、支持范仲淹革新政治。 2、解释加点字: (1)林壑尤美: (2)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3)名之者谁: (4)饮少辄醉: (5)醉翁之意不在酒: (6)山肴野蔌: (7) 杂然而前陈者: (8)非丝非竹: (9)已而夕阳在山: (10)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3、翻译句子: (1)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2)野芳发饿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3)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4)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理清结构思路。 2、领会文中作者所表达的“与民同乐”的社会理想和政治理想。 3、培养学生正确地人生观价值观。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的

7、内容。 教学难点: 领会课文所表达的中心。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课前先学 1、朗诵课文,发挥自己想象,把课文改写成一篇叙事写景的文章。(可适当加以描绘, 不少于 600 字) 2、根据自己的理解,试说说自己在课文内容方面还有什么疑惑的地方? 二、口语训练 以跌倒了,爬起来!为话题作演讲 三、导学读标: 1、导入:(同学演讲后)同学们讲得很好,困难就像弹簧,你强他就弱、你弱他就强。 著名文学家欧阳修在被贬到滁州后却仍能励精图治,使当地老百姓安居乐业、快乐生活,下 面老师就和大家一起去领略那一幅幅宜人的画卷。 2、出示导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理清结构思路。 (2)、领会文中

8、作者所表达的“与民同乐”的社会理想和政治理想。 四、释疑解难: 检查学生自习的情况,引导学生根据自习的情况,大胆质疑。教师组织学生互相解答, 并对一些生成性的问题作适当的点拨。 五、精读探究: 1、指名学生有感情地朗诵课文,并出示导读问题: (1)分别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课文每一节的内容。 (第一段:写醉翁亭的自然环境和命名缘由。 第二段:写山间朝暮和四季的景色。第 三段:写滁人、宾客、太守游山的情形。 第四段:写宴罢归去并点出作者名姓。)(2)课 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贯串课文的线索是什么?课文围绕这条线索主要写了哪些内容? (明 确:A、空间顺序-由远及近。 时间顺序-由早到晚;B、“乐”字;C

9、、山水之乐、宴酣之 乐、禽鸟之乐、游人之乐、太守之乐)注:这里教师可引导学生找出有关含“乐”的句子。 (3)课文中有一句“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试想太守究竟乐 什么呢? (3)本文是“乐”字贯串全文,作者为什么要写醉?试想作者究竟是为何而醉? (明确:以醉衬乐;为美景而醉,不胜酒力,为自己治理下人民安居乐业而醉。) (4)综观全文,试想这篇文章抒写了作者的什么思想情怀?(明确:本文抒写了作者 “与民共乐”的政治理想和赏景自适的旷达情怀。) 六、拓展延伸 假如你是琅琊山的导游小姐(先生),请你结合课文有关内容,写一篇有关琅琊山的导 游词,语言简洁、流畅。(10 分钟以后让学生

10、展示) 板书设计 醉翁亭记 欧阳修 第一段:写醉翁亭的自然环境和命名缘由。 第二段:写山间朝暮和四季的景色。 第三段:写滁人、宾客、太守游山的情形。 第四段:写宴罢归去并点出作者名姓。 教学后记: 醉翁亭记第二教时达标检测 (一)阅读醉翁亭记3-4 节,回答问题。 1、下面加点的词语,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 B已而夕阳在山 游人去而禽鸟乐 C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 D颓然乎其间者 在乎山水之间也 2、解释加点的词语。 负者歌于途 负: 杂然前陈者 陈: 觥筹交错 觥: 山肴野蔌 蔌: 3、翻译下列句子。 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 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

11、之乐其乐也。 4、文中不仅写了太守与众宾客的游乐,还写了滁人的游乐。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5、文中极力渲染了一个“乐”字,表达了作者怎么样的思想感情?(3 分) (二)阅读文言文,完成 6-9 题。 甲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 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 记之而去。(节选自柳宗元小石潭记) 乙道州城西百余步,有小溪,南流数十步,合营溪。两岸悉皆怪石,敧嵌盘屈,不可 名状。清流触石,洄悬激注。佳木异竹,垂阴相映。此

12、溪若在山野,则宜逸民退士之所游处; 在人间,则可为都邑之胜境,静者之林亭。而置州以来,无人赏爱。徘徊溪上,为之怅然。 注 道州:今湖南省道县。唐时偏僻荒凉,元结曾在此为官。合营溪:汇入营溪。 敧:倾斜。嵌:张开。逸民退士:遁世隐居的人。置州:设置州郡。 6、甲文第一段描写的内容是_;乙文中描写溪水的语句是 7、解释下面加 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潭中鱼可百许头 可: 以其境过清 清: 南流数十步 南: 不可名状 名: 8、用现代汉语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佳木异竹,垂阴相映。 9、面对美景,乙文作者为什么会产生“怅然”的情绪? 答案: (一)1、B 2、背 摆放 酒杯 蔬菜 3、 背东西的人在路上唱歌 ,走路的人在树下 休息。 游人们知道跟随太守游玩快乐,而不能知道太守把他们的欢乐当作乐趣。 4、为 下文写太守乐作铺垫,反映欧阳修治理有方,这里政通人和,人民安居乐业。5、写欧阳修 与民同乐的思想。 (二)6、(潭)水和(游)鱼 清流触石,洄悬激注 7、大约,大概 凄清,冷清 清 向南 说出 8、那石岸的形状象狗的牙齿那样相互交错,不能知道溪水的源头。 秀美的树木奇异的竹林,垂下的阴影相互掩映。9、这里景色优美却无人赏爱,触发了作者 对自己境遇的感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 > 语文 > (统编)部编版 > 九年级上册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九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醉翁亭记.docx)为本站会员(163笑对人生)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