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教学案讲义:专题二 非连续性实用类文本阅读(新闻、报告)(含解析).doc

上传人(卖家):小豆芽 文档编号:1089853 上传时间:2021-02-17 格式:DOC 页数:43 大小:1,02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教学案讲义:专题二 非连续性实用类文本阅读(新闻、报告)(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2022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教学案讲义:专题二 非连续性实用类文本阅读(新闻、报告)(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2022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教学案讲义:专题二 非连续性实用类文本阅读(新闻、报告)(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2022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教学案讲义:专题二 非连续性实用类文本阅读(新闻、报告)(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2022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教学案讲义:专题二 非连续性实用类文本阅读(新闻、报告)(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备考方略一 立足高考前沿,研究考题特点 选材类型 最近几年,主要考查新闻、报告、社科论文、科普文章等,采用非连续性文本 形式考查。 文本特点 从主题上看,文本内容或涉及各行业的最新进展,或涉及当代社会中与人们生 活相关的热点问题。从文本组成看,一般设计 24 则材料,总字数在 1000 字 左右。从材料组成看,各材料之间具有关联性,且指向共同的主题。 命题特点 2018 年以来,高考语文三套全国卷实用类文本阅读考查形式为两道单选题,一 道简答题。其中选择题的考查点多为筛选文中信息和图文转换。简答题类型主 要是对材料的直接概括、比较异同和提出建议等。 一、新闻知识学习及阅读示范 1非连续性文本的

2、定义及特点 所谓“非连续性文本”,是指选取同一话题下不同表达样式的文本(多实用类文本)的片断 组成的阅读材料(相对于以句子和段落组成的“连续性文本”而言),包括符号、文字、图表等 信息。其特点是直观、简明,概括性强,易于比较。“非连续性文本”在现代社会运用广泛, 其实用性特征十分明显。近两年高考全国新课标卷实用类文本阅读中的新闻材料就属于非连 续性文本,学会从非连续性文本中获取信息,得出有意义的结论,是考生应该具备的重要阅 读能力之一。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 年版)十分重视“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强调 “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考生语文实践能力、提高语

3、文阅读素养的重要途径。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 年版)则在“实用性阅读与交流”的 学习任务群中加以体现。 2非连续性文本的新闻选文类型 从 2017、2018 这两年六套全国新课标试卷中的新闻阅读看,高考选用的新闻,准确的称 谓应该是“新闻材料”,不是完整的新闻篇章,这类材料主要节选自消息、特写、时评、通 讯、调查报告等。 选文特点: 文体 特点 消息 基本 特征 用事实说话,及时地报道最新发生的有价值的事实。消息强调快、新、语言 简明。 要素 要素又称“五个 w”和“一个 h”(how);五个“w”,即“何时”(when)、“何 地”(where)、“何人”(who)、“何事”(wh

4、at)、“何故”(why)。这五个“w” 与记叙文的五要素是完全一致的。 结构 消息的结构形式是多样的,常见的有倒金字塔式、金字塔式、倒金字塔式和 金字塔式结合、自由式等。 特写 特写就是作者借用电影拍摄特写镜头的手法,通过形象描绘来再现现实生活 中富有特征的片段,给读者留下鲜明而深刻的印象的新闻体裁。特写一般用 于再现重大事件的一个片段或者变化中的一个场景。文学手法运用较多,感 情比较充沛,爱憎分明。 通讯 通讯,是运用叙述、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手法,具体、生动、形象地反 映新闻事件或典型人物的一种新闻报道形式。它一般包括人物通讯和事件通 讯两类,它和消息一样,要求及时、准确地报道生活中有

5、意义的人和事,但 报道的内容比消息更具体、更系统。 调查 报告 调查报告是对某一情况、某一事件“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 及里”的分析研究,揭示本质,寻找规律,总结经验,最后以书面形式陈述 出来。 时评 时效 性 时评是针对新近发生的问题或事实所作的评论,它兼有新闻和评论的双重特 点。 针对 性 为什么要写、针对什么而写、要解决什么问题、希望读者能从中得到什么等, 都应当十分明确。 准确 性 准确性是时评有没有生命力的一个关键。 其不仅包括真实性, 还包括科学性。 它要求作者命题要明确,选材要准确,分寸把握要适度,分析要服人。 说服 性 在写作时多用摆事实、作对比、讲道理等手法,让读

6、者信之、服之。 二、了解新闻文体特征 (一)新闻的定义 新闻是对新近已经发生和正在发生或者早已发生却是新近发现的有价值的事实的及时报 道。 (二)新闻的分类 新闻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的新闻包括消息、通讯、特写、电视新闻等体裁;狭义的 新闻专指消息。高考一般选取一些具有时效性、实用性、生活性的新闻特写、消息通讯等, 侧重于具有新闻价值和反映精神价值的文章。 (三)新闻的文体特点 1基本特点:迅速及时,内容真实,语言简明。新闻的一般特征有: (1)真实性。 真实性是新闻的第一要素,是新闻的生命,不真实的新闻就叫谣言。新闻的真实性要从 以下几个方面来衡量: 准确。五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原

7、因)必须完全准确真实,对事件的情节描写、 数字运用、人物语言以及人物的心理活动、思想变化、感情起伏的介绍也必须准确真实。 全面。对客观事物报道的时候要全面看问题,不能主观片面。 深刻。新闻要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不能只看表面现象,为假象 所迷惑。 (2)时效性。 要及时迅速地传达出来,以求新鲜、新颖、适时,消息的要求最高,通讯次之,特写最 弱。 (3)受众性。 要面向受众,通过公开的传播途径发布出来。 2最主要的特点:用事实说话。 3基本结构: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标题、导语、主体是新闻必不可少的, 背景和结语有时则蕴含在主体里面,结语有时可省略。 标题:要求准确、凝

8、练、新颖、醒目。形式有单行标题、多行标题。 多行标题:引题(引标)交代背景、烘托气氛、揭示意义、提出问题、说明原因(目的)、 说明背景等;正题(主标)对一则新闻内容的高度概括;副题(副标)往往是重要事实、 结果的提要,具有交代事情结果、补充次要事实、印证主体中的观点、解释主题等作用。 导语:一般是新闻的第一句话或第一段话,以凝练简明的语言,概述新闻的主要内容 或事实,鲜明地揭示新闻的中心。常见的写法有叙述式、描写式、评论式、提问式、结论式 等。 主体:对导语内容进行展开和补充,是新闻的躯干。按事情发生发展的先后顺序或事 物之间的逻辑关系安排层次。 结语:新闻的最后一句话或一段话。有的新闻,事实

9、说清楚了,就不需要结语。它可 对全文内容做概括性小结,可用带有启发激励性的语言做结,可对发展趋势做预测,可提出 值得深思的问题。 4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简记为“5W”“1H”,即:“何 时”(when)、“何地”(where)、“何人”(who)、“何事”(what)、“何故”(why)、“怎么发 生的”(how)。 5 基本写法: 新闻写作常常按照“最重要材料(导语)次重要材料更次要材料 最次要材料”的“倒金字塔”结构。特殊写法也可采用金字塔式、悬念式、并列式等。在写 作技巧上,醒目的标题、事件的倒装、细节的贴切、语言的精练等等,体现了更多的个性化 特征。读文示

10、范 高考真题 读文示范 (2017 全国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材料一 2011 年 1 月 1 日 8 点整, 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正式开播,信 号覆盖全球。作为中国第一个国家级的专业纪录片频道,也 是第一个从开播之始就面向全球采用双语播出的频道,它向 世人亮出了拥有人文精神的中国影像。央视纪录频道在内容 编排上进行了详细的规划,主要呈现四大主体内容、六大主 题时段的播出特点,以期达到规模化的播出效应。央视纪录 频道同时采用国际纪录片频道的通行方式,淡化栏目概念, 强化大时段编排,以主题化、系列化和播出季的方式,提升 自身的影响力和美誉度。 (摘编自杨玉洁等真实聚焦:201020

11、11 中国纪录片频道 运营与纪录片产业发展纪录) 材料二 2011 年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在 71 个大中城市的观众构成和 集中度 (资料来源于中国广视索福瑞媒介研究) 注:观众构成反映的是收视人群的构成,回答了“谁在看该 频道”的问题。集中度是目标观众收视率与总体观众收视率 的比值,表示的是目标观众相对于总体观众的收视集中程 度,能够回答“谁更喜欢收看这个频道”的问题;集中度的 比值大于 100%,表示该类目标观众的收视倾向高于平均水 平。 材料三 第一步:读文本,知大概 了解主题和文体。 通过浏览文本,大致了解材料 的内容,如几个材料共同表现 什么主题(反映了什么问题), 分别属于什么文体。

12、阅读时不 必在细节上花太多的时间,一 时不理解的就跳过去。 第二步:读题干,明指令 明方向,节省时间。 准确审清题干, 明确问题指令, 找准勾画筛选的方向。可以把 几个题的题干、选项全部读一 遍, 大致了解试题考查的内容。 第三步:边浏览,边勾画 把握文本内容。 迅速浏览各个材料,勾画标注 新闻的关键信息点。如新闻的 陈述主体、陈述的侧重点、新 闻的价值信息点等,在勾画中 发现有价值的信息。文字材料 好勾画,如果材料中有图表, 就需要会读图表,读图表时需 要抓住以下几点: 1抓标题。标题是对整个图表 内容的概括,反映了图表的主 题。 2.抓分类图例。首先要确定其 类别,在阅读中,要看纵轴、 横

13、轴、图标等,这样我们就能 在制播运营模式方面,央视纪录频道实行的是频道化运营模 式。央视是纪录片的主要制作基地,制作出的精品节目数量 众多。当然,频道化运营模式也有其自身的劣势,劣势在于 频道可以调动的资源非常有限,其融资渠道、产品设计、人 财物资源调度都会受到种种限制。央视纪录频道目前正积极 推进制播分离模式,节目制作以社会招标、联合制作、购买 作为主要方式,并辅以自制精品,为建立较为健全的制作管 理模式做好准备。 摘编自张同道等 2011 年中国纪录片频道发展报告 (下) 材料四 总部位于美国首都华盛顿的国家地理频道是一个全球性的 付费有线电视网。 目前,国家地理频道已经以 34 种语言

14、转播至全球 166 个国家和地区逾 2 亿 9 千万用户。作为一个 纯纪录片频道能够取得如此卓越的成就,除了高质量、高观 赏性的节目内容之外,与其频道自身的制播运营模式是分不 开的。其制播运营模式如下:有线电视系统是在地方政府的 批准下由有线电视系统运营商投资建立的,有线电视系统直 接面向订户收取费用。有线电视系统运营商是指拥有并运营 有线电视系统的企业实体。有线电视节目提供商为有线电视 系统运营商提供节目。具体到国家地理频道而言,美国国家 地理电视公司以及其他渠道承担提供片源的任务;国家地理 频道承担的是节目制作等任务,即让来自国家地理电视公司 等渠道的单个的片源变成有机结合的整体,适于在电

15、视上播 放;康卡斯特电信公司作为有线电视系统运营商,则承担把 电视信号传送到千家万户的电视机上的技术性播出任务。 (摘编自楚蕙萍多元延伸,有机互动美国国家地理频 道运营模式初探) 迅速得知图表所反映的主要内 容。 3 抓数据。 阅读时要进行纵向、 横向比较,从中得出结论。 4抓解析。要重视审读配合图 表而出现的解释分析性文字内 容,图表和文字结合,可以帮 助我们有效地把握图表所要传 达的重要信息。 第四步:边思考,边筛选 为答题作准备。 勾画的信息是为我们做题服务 的,因此,需要思考每一则材 料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关键信 息是什么、每一个题涉及区域 在哪,这样把对我们做题有用 的信息筛选出来,根

16、据勾画的 信息抓住材料的关键点,关注 细节。 第五步:边比较,边概括 读懂文本,胸有成竹。 在思考与筛选的基础上,进行 比较联系:比较异同(说法上的 异同、内容上的异同),然后综 合各方面信息进行概括,揣摩 命题者把多则非连续性文本阅 读材料放在一起的意图。 除了第一步和第二步,后面三 步往往是同时进行的。 尝试解题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 ) D 阅读实用类文本,应注重真实性和实用性。题目设计者筛选原文中的主要信息,建 构成图,要求考生从构图信息中发现错误。D.原文材料四中说“美国国家地理电视公司以及其 他渠道承担提供片源的任务”,也就是说,提供片源的不仅仅是“美国国家

17、地理电视公司”,该 处以偏概全。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 A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在内容编排上进行了认真详细的规划,以期将来能够呈现出主题 化、系列化的节目播出方式。 B根据材料二中性别、年龄、学历这三项,我们能够了解到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的观众 构成和集中度的基本情况。 C2011 年,在 71 个大中城市的观众调查中,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观众构成最高的三类 人群分别是:男性、4554 岁以及高中学历。 D根据材料二可知,随着目标观众年龄的增加以及学历的增高,集中度的比值也在不断 地攀升。 E美国国家地理频道的制作管理模式较为健全,它在融资渠道、产品设计、人财物资源 调

18、度等方面不存在受到限制的问题。 BC A.混淆关系, 将“已然”变“未然”。 原文为“央视纪录频道在内容编排上进行了详细的 规划以期达到规模化的播出效应。央视纪录频道同时采用以主题化、系列化和播出 季的方式,提升自身的影响力和美誉度”。D.表述错误。由材料二的图表可知,55 岁及以上人 群的集中度的比值有所下降。E.于文无据,属于无中生有。 3根据上述材料,概括说明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开播初期与美国国家地理频道在制播运 营模式方面的不同。 解析: 本题要求回答两种制播运营模式的不同,先要在文中找到分别介绍两种制播运 营模式的文段,然后比较分析,对二者的不同进行概括。 由材料三可知“在制播运营模式

19、方面,央视纪录频道实行的是频道化运营模式。央视是 纪录片的主要制作基地”。 由材料四可知美国国家地理频道“制播运营模式如下:有线电视系统是在地方政府的批 准下由有线电视系统运营商投资建立的,有线电视系统直接面向订户收取费用”。 答案: 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在开播初期采用的是频道化运营模式,央视是纪录片的 主要制作基地;美国国家地理频道采用的是制播分离的运营模式,节目的制作与播出相对 分离。 备考方略二 专题分类研究,集中突破考点 考点一 非连续性文本选择题考查角度及解法 研究近两年全国高考卷和各地预测卷的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的选择题,不难发现,无论是 考查对文本信息的筛选整合、概括能力,还是分析综合

20、、推断能力,其命题的角度大致可以 归为三类: 命题角度 考题示例 选项特点 概括转述 (2018 全国卷、 、 第 8 题)下列对材料相关 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不正确)的一项是 此类选项是对文中相关信息的 概括与转述,所表述的信息在 原文中都有明显的相关表述。 (2019 全国卷第 5 题)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 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图表分析 (2018 全国卷、第 7 题)下列对材料二(图表) 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此类选项是对非连续性文本材 料中图表的分析与评述,它通 常是通过对图表中数据及其比 值的分析得出某种结论。 (2019 全国卷第 5 题 B 项)如果将

21、温度 25、 相对湿度 50%下纸张的寿命定为标准寿命,当 湿度不变、温度降低 10 时,纸张的寿命倍数 就会达到 5.81。 评析推断 (2018 全国卷第 8 题 C 项)考虑到千百年来人 们对于通信安全的追求从未停止,市场潜力巨 大, 中国和欧洲都投入巨额资金, 首要目的是抢 占尽可能多的市场份额。 此类选项一般是直接针对文中 的陈述对象发表评析性的结 论,或由某种前提推出某种评 析性的论断。 (2019 全国卷第 4 题 A 项) 集体记忆的建构帮 助“鸟巢一代”志愿者提升了志愿服务的水平, 让他们能够更好地融入奥运会,最终成就自己。 题型一 文字阅读材料选择题 文字材料选择题相对图表

22、分析题来说显得复杂些,难度偏高。其选项在文本中的分布 面更广。2018、2019 年全国卷、卷、卷的选择题大都采用文字材料的形式。这是区分 度明显的一种题型。 解题示例 (2018 全国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2 题。 材料一 日前,中国科学院在京召开新闻发布会对外宣布,“墨子号”量子科学实验卫星提前并 圆满实现全部既定科学目标,为我国在未来继续引领世界量子通信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通信安全是国家信息安全和人类经济社会生活的基本需求。千百年来,人们对于通信安 全的追求从未停止。然而,基于计算复杂性的传统加密技术,在原理上存在着被破译的可能 性。随着数学和计算能力的不断提升,经典密码被破译

23、的可能性与日俱增。中国科学技术大 学潘建伟教授说:“通过量子通信可以解决这个问题。把量子物理与信息技术相结合,利用 量子调控技术,用一种革命性的方式对信息进行编码、存储、传输和操纵,从而在确保信息 安全、提高运算速度、提升测量精度等方面突破经典信息技术的瓶颈。” 量子通信主要研究内容包括量子密钥分发和量子隐形传态。量子密钥分发通过量子态的 传输,使遥远两地的用户可以共享无条件安全的密钥,利用该密钥对信息进行一次一密的严 格加密。这是目前人类唯一已知的不可窃听、不可破译的无条件安全的通信方式。量子通信 的另一重要内容量子隐形传态,是利用量子纠缠特性,将物质的未知量子态精确传送到遥远 地点,而不用

24、传送物质本身,通过隐形传输实现信息传递。 (摘编自吴月辉“墨子号”,抢占量子科技创新制高点 , 人民日报2017 年 8 月 10 日) 材料二 潘建伟的导师安东 蔡林格说,潘建伟的团队在量子互联网的发展方面冲到了领先地位。 量子互联网是由卫星和地面设备构成的能够在全球范围分享量子信息的网络。这将使不可破 解的全球加密通信成为可能,同时也使我们可以开展一些新的控制远距离量子联系的实验。 目前,潘建伟的团队计划发射第二颗卫星,他们还在中国的天宫二号空间站上进行着一项太 空量子实验。潘建伟说,未来五年“还会取得很多精彩的成果,一个新的时代已经到来”。 潘建伟是一个有着无穷热情的乐观主义者。他低调地

25、表达了自己的信心,称中国政府将 会支持下一个宏伟计划一项投资 20 亿美元的量子通信、 量子计量和量子计算的五年计划, 与此形成对照的是欧洲 2016 年宣布的旗舰项目,投资额为 12 亿美元。 (摘编自伊丽莎白 吉布尼 一位把量子通信带到太空又带回地球的物理学家 ,自然 2017 年 12 月) 材料三 日本读卖新闻5 月 2 日报道:中国实验设施瞄准一流(记者:莳田一彦、船越翔) 在中国南部广东省东莞市郊外的丘陵地带,中国刚刚建成了大型实验设施“中国散裂中 子源”。该实验设施建设费用达到 23 亿元人民币,3 月正式投入运行。中国是继美国、英国、 日本之后第四个拥有同样设施的国家。 日本的

26、J- PARC加速器设施中心主任齐藤直人说: “虽 然日本在技术和经验上领先,但中国发展得实在太快,亚洲的中心正在从日本向中国转移。” 中国推进的这类大型工程还有很多。3 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开幕。政协委员潘建伟 被媒体记者团团围住。潘建伟是利用 2016 年发射的“墨子号”人造卫星进行量子通信研究的 研究团队负责人,其团队 2017 年以后相继发布了多项世界首创的实验成果。潘建伟今年当选 美国时代杂志“全球百大最具影响力人物”。 使用人造卫星的实验要耗费巨额资金,欧洲和日本还在犹豫不决。 日本的研究人员认 为,“在基础科学领域,中国正在踏入他国难以涉足的领域,领先世界”。 (摘编自参考消

27、息2018 年 5 月 7 日)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量子通信把量子物理与信息技术结合起来,利用量子调控技术,对信息进行编码、存 储、传输和操纵,可以有效解决经典密码被破译的问题。 B潘建伟研究团队在天宫二号空间站上进行太空量子实验,并计划发射“墨子号”后的 第二颗卫星,他对未来五年会取得更多成果充满信心。 C中国继美国、英国、日本之后成为第四个拥有散裂中子源设施的国家,有些日本科学 家有了危机感,认为亚洲的中心正逐渐向中国转移。 D在基础科学研究领域,比如使用人造卫星开展科学实验,需要耗费巨额资金,欧洲和 日本都还在犹豫不决,因而尚未涉足这些领域。 尝试解题:

28、 _ 题目详解 审题 要求:对材料相关内容理解和分析的正误作出判断,选出不正确的一项。 试题信息来源:A 选项内容来自材料一,B 选项内容来自材料二,C、D 两项内容 来自材料三。 试题呈现方式:通过对材料相关信息的理解进行设题,选项内容在原文中都有明 显的相关表述。 考点 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 D A 项是对通信安全的理解。选项根据材料一所引用的潘建伟的话语进行转述。把人 物的话语转化为选项的客观陈述,正确与否主要是看人物话语是否具有权威性与客观性。从 材料中可以看出,潘建伟教授是世界量子通信研究的领军人物,且材料一第 3 段的客观陈述 印证了潘建伟教授的话语。可见,此项是正确的。 B 项是

29、对潘建伟团队未来五年计划的理解。 这个选项是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转述, 选项中 “在天宫二号空间站上进行太空量子实验”“计划发射墨子号后的第二颗卫星”“他对 未来五年会取得更多成果充满信心”这些重要信息均出现在材料二的第 1 段。可见,此项是 正确的。 C 项是对日本科学家齐藤直人一番话的理解。选项中“中国继美国、英国、日本之后成为 第四个拥有散裂中子源设施的国家”是对材料三原文的引述,“认为亚洲的中心正逐渐向中 国转移”是对齐藤直人原话的转述,而“有些日本科学家有了危机感”的理解是否正确是判 断选项正误的关键。齐藤直人的这番话,尤其是“亚洲的中心正在从日本向中国转移”这句 话,即表明了日本科学

30、家对中国的发展感到压力,并由此产生危机感。可见,此项是正确的。 D 项是对使用人造卫星开展科学实验耗费巨额资金的理解。 选项认为“欧洲和日本都还在 犹豫不决,因而尚未涉足这些领域”,“尚未涉足”理解有误,因为材料三说“虽然日本在 技术和经验上领先,但中国发展得实在太快,亚洲的中心正在从日本向中国转移”,这就说 明日本并非没有“涉足这些领域”。可见,此项是不正确的。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利用“墨子号”科学实验卫星研究量子密钥分发和量子隐形传态的量子通信技术,对 国家信息安全和人类经济社会生活具有重要意义。 B量子密钥分发是通过量子态的传输,使双方共享无条件安

31、全的量子密钥,对信息进行 一次一密的严格加密,从而确保信息传递绝对安全。 C考虑到千百年来人们对于通信安全的追求从未停止,市场潜力巨大,中国和欧洲都投 入巨额资金,首要目的是抢占尽可能多的市场份额。 D材料二和材料三中,国外媒体对我国量子通信技术研究的相关情况进行了报道,认为 中国无论是投资力度还是研究水平都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尝试解题: _ 题目详解 审题 要求:对材料相关内容概括和分析的正误作出判断,选出不正确的一项。 试题信息来源:A、B 选项内容来自材料一,C 选项内容来自材料一和材料三,D 选项内容来自材料二和材料三。 试题呈现方式:通过对材料相关信息的理解概括转述,发表评析性的结论

32、进行设 题。 考点 评价文本的主要观点。 C A 项是对我国利用“墨子号”量子科学实验卫星进行科学研究的内容和意义的概括 和分析。研究的内容,材料一第 3 段“量子通信主要研究内容包括量子密钥分发和量子隐形 传态”一句已经阐明;而研究的意义,材料一第 2 段“通信安全是国家信息安全和人类经济 社会生活的基本需求”一句也已经表明,可见 A 项是正确的。 B 项是对量子密钥分发原理的概括和分析。 选项的概括和转述符合材料一第 3 段“量子密 钥分发通过量子态的传输,使遥远两地的用户可以共享无条件安全的密钥,利用该密钥对信 息进行一次一密的严格加密”和“这是目前人类唯一已知的不可窃听、不可破译的无条

33、件安 全的通信方式”两个重要信息的意思,可见 B 项是正确的。 C 项是对投资人造卫星实验的概括和分析。 选项认为“中国和欧洲都投入巨额资金, 首要 目的是抢占尽可能多的市场份额”“欧洲投入巨额资金”的表述不准确,材料三相关信息为 世界上只有美、英、日、中四国拥有同样设施,且欧洲和日本在投入巨资方面还在犹豫不决; “首要目的是抢占尽可能多的市场份额”的表述于文无据,各国研究此项技术的首要目的应 是材料一中的“国家信息安全和人类经济社会的基本需求”,可见 C 项属于不正确的。 D 项是对国外媒体关于我国量子通信技术研究相关情况报道的概括和分析。 选项的概括和 转述符合材料二中“潘建伟的团队在量子

34、互联网的发展方面冲到了领先地位”,材料三中 “中国正在踏入他国难以涉足的领域,领先世界”等报道,可见 D 项是正确的。 一、(2019 全国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材料一 武汉长江大桥的兴建,开辟了我国桥梁建设事业的新历史。中国工程人员数十年来在桥 梁建设工程中作过许多努力,有过很多成绩,钱塘江铁桥就是中国工程人员自己设计的。可 是,我们从来没有完全用自己的力量建设过一座规模巨大的铁路桥梁。五十年前的黄河铁桥 是由比利时包工的,其后的钱塘江铁桥的主要结构部分也是由德国、英国、丹麦三个“洋行” 分别承包的。这就不可能使我们系统地积累自己的桥梁建设经验,没有能组成自己的桥梁建 设队伍

35、,中国的桥梁建设事业也就长期停滞不前。武汉长江大桥的修建将改变我国桥梁建设 事业的面貌。三年来,主持武汉长江大桥勘测设计工作的工程人员和地质人员,在人力、物 力、财力上得到国家的大力支持,又得到苏联专家的无私援助,既考虑了最经济地建设桥梁, 又考虑了航运等有关部门对利用长江的要求,选择了最合理的线路和桥式,完成了这个伟大 工程的初步设计。同时武汉长江大桥的全部工程还将用自己的材料由我国自己的人力来建设。 因此,这个工程也将是我国一座最好的桥梁建设学校,将为我国培养出一批桥梁建设人才。 (摘自社论努力修好武汉长江大桥 , 人民日报1954 年 2 月 6 日) 材料二 港珠澳大桥被英国卫报誉为“

36、新世界七大奇迹”之一。对于这座目前世界上综合难 度最大的跨海大桥而言,每项荣誉的背后,都是一组组沉甸甸数据的支撑。全长 55 公里,世 界总体跨度最长的跨海大桥;海底隧道长 5.6 公里,世界上最长的海底公路沉管隧道;海底隧 道最深处距海平面 46 米,世界上埋进海床最深的沉管隧道;对接海底隧道的每个沉管重约 8 万吨,世界最重的沉管;世界首创深插式钢圆筒快速成岛技术。截至通车前夕,港珠澳大桥 共完成项目创新工法 31 项、创新软件 13 项、创新装备 31 项、创新产品 3 项,申请专利 454 项,7 项创世界之最,整体设计和关键技术全部自主研发。在这一大国重器的背后,不光有千 千万万建设

37、者的汗水,更有不少为其提供强有力科技支撑的团队。如今,中国的桥梁和高铁 一样,已经成为中国走向世界的一张名片。而随着这张名片一同递出的,是我们身为国人的 自信心。 (摘编自王忠耀等港珠澳大桥背后的科技支撑 , 光明日报2018 年 10 月 24 日) 材料三 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智能建造以信息化为基础,运用大数据、云计算及物联网等先进技 术,创造具有感知储存能力、学习判断能力的智能设备、智能控制系统等,扩展、延伸工程 建设者的感知能力、预测能力、控制能力及作业能力,将机器智能与人类智慧紧密结合,形 成人机一体化智能建造系统,使工程建设更为安全。智能建造平台由感知层、网络层、数据 层、应用支撑层

38、及应用层组成。感知层是基础,借助卫星等多种技术手段,采集各类数据信 息,类似人的眼睛等感官;网络层利用光纤通信网等技术,将感知层采集的各类数据信息传 输至数据层,类似人体神经系统;数据层中存储着大量的数据信息资源,借助数据库、云存 储等智能存储手段,实现信息资源的有效存储和共享;应用支撑层是运算中心,类似于大脑, 实现数据融合,最终在应用层形成各种智能控制系统,辅助工程建设者进行决策。 (摘编自林鸣等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智能建造探索与实践) 1下列对材料三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岛隧工程 智能建造 创造, 智能设备 和智能控 制系统等 扩展和延伸, 工程建设 者的感知 等能力

39、 B. 机器智能与 人类智慧紧 密结合 形成, 人机一体化智 能建造系统 保障, 工程建设 的安全 C. 感知层采集 的数据信息 依托, 网络层 传输到, 数据层 D. 数据层 借助, 数据库等智 能存储手段 实现, 数据融合 D 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考查思维发展与提升的学科素养。由材料三“数据层 中存储着大量的数据信息资源,借助数据库、云存储等智能存储手段,实现信息资源的有效 存储和共享”可知,数据层借助数据库等智能存储手段,实现的是“信息资源的有效存储和共 享”,而非“数据融合”。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材料一的社论沉雄庄重,激发读者奋发向上的爱

40、国热情;材料二的报道用确凿事实和 翔实数据凸显我国科技实力,唤起读者强烈的自豪感。 B武汉长江大桥的建设虽然有苏联专家援助,但在建桥伊始就计划全部工程使用我国自 己的材料和人力,从而培养锻炼新中国自己的桥梁建设队伍。 C港珠澳大桥拥有世界上最长的总体跨度和海底隧道、进海最深的沉管隧道、最重的隧 道对接沉管,以及首创的智能建造平台和深插式钢圆筒快速成岛技术。 D综合三个材料可以看出,中国大型桥梁工程建设摆脱了以往的落后面貌,数十年来的 中国桥梁建设史,也反映了新中国综合国力的提升。 D 本题考查分析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C 项,“首创的智能建造平台”于文无据。材料三 只是介绍了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智

41、能建造平台的相关内容,并未提及“首创”二字。 3为什么说今天的中国桥梁已经成为体现国人自信心的一张名片?请结合材料简要分 析。 解析: 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题干部分提取了材料二“如今,中国 的桥梁和高铁一样,已经成为中国走向世界的一张名片。而随着这张名片一同递出的,是我 们身为国人的自信心”中的关键信息作为问题。本文的三则材料分别介绍了开辟了我国桥梁 建设事业新历史的武汉长江大桥兴建的意义、兴建港珠澳大桥所取得的成就及港珠澳大桥岛 隧工程智能建造平台。据此可知,本题答题区间集中在材料一和材料二。作答时对两则材料 中的相关信息进行整合概括即可,如材料二中提到港珠澳大桥被英国卫报誉

42、为“新世界 七大奇迹”之一,各项数据都证明我国桥梁建设水平已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等,同时从武汉长 江大桥到港珠澳大桥也可看出我国科技实力和创新能力的增强。 答案: 港珠澳大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被外媒誉为“新世界七大奇迹”之一; 港珠澳大桥证明当今中国桥梁建设水平已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从武汉长江大桥到港珠澳 大桥,体现了我国科技实力的增强和不断创新的精神。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 材料一 2017 年 2 月 5 日,“田园综合体”作为乡村新型产业发展的亮点措施被写进中央一号文 件:支持有条件的乡村建设以农民合作社为主要载体、让农民充分参与和受益,集循环农业、 创意农业、农事体验于一

43、体的田园综合体,通过农业综合开发、农村综合改革转移支付等渠 道开展试点示范。 田园综合体是集现代农业、休闲旅游、田园社区为一体的综合发展模式,可以满足三个 产业相互渗造融合的新动向,是在城乡一体格局下,实现中国乡村现代化、新型城镇化、社 会经济全面发展的一种可持续性模式。 (摘自现代农业科技) 材料二 自从田园综合体这个词进入国家高层文件以来,田园综合体的建设浪潮正在席卷全国。 田园综合体不仅成了文化旅游资本的宠儿,也成为中产阶级安放乡愁的载体。在本质上,田 园综合体是在乡村发展起来的新范式,是旧乡民、新乡民、新乡贤共同营造的现代田园理想。 田园综合体还原了农业的本质,还原了农业的生态循环之美

44、、文化创意之美、休闲体验之美, 在此基础上,田园综合体开启了以乡村经济发展为基础的文化旅游开发新模式。 田园综合体的内核是乡土经济逻辑,追求的是“农业集群休闲产业集群”的利益最大 化。所以,田园综合体更加符合中国农耕社会的文化环境和地理环境。对于中国城市化进程 来说,田园综合体树立了逆城市化的成功范式。 (摘编自楚天都市报) 材料三 田园综合体的建设中面临着文化重塑的过程,任何一个田园综合体的开发者,所面对的 风景是田园风景,但是所面对的当地居民可能是被异化的中间人(失去了乡民原本的淳朴,失 去了民俗文化的传承,“中间人”既不是纯粹的乡下人,也不是纯粹的城里人)。让中间人重 拾自己的民俗文化传

45、承,重新找回田园心性,这是田园综合体能够具备灵魂的关键。 中产阶级的新田园文化和农民的旧田园文化之间需要找到一种平衡机制。这种平衡机制 的建立不依赖于管理运营者,也不依赖于任何商业模式,而是依赖于一种自由和谐的文化开 放机制。未来,基于田园综合体,一定会生成一种全新的乡贤文化形态。 (摘编自“搜狐网”) 材料四 “留住绿水青山,守住淡淡乡愁。”长久在钢筋水泥中生活的都市人大多有一个田园梦, 秀美的风光、传统农耕场景,蕴藏着从古至今的乡村美好意蕴。 浙江省绍兴市漓渚镇素有“国兰祖地、春兰故乡”的美誉,如今正在进行“花香漓渚” 田园综合体试点,其中的棠棣村是千亩花海的核心区块。“村庄美、产业兴、农

46、民富、环境 优”, 2018 年, 棠棣村成功创建为浙江省首批 3A 级景区村庄。 漓渚利用兰花经济、 美丽乡村、 乡村治理等优势条件,创建生态经营示范项目,“花香漓渚”田园综合体即将美丽绽放。 田园综合体项目的实施促进了当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催生着新产业新业态,正在形 成一种新的乡村综合发展模式,改变着当地及周边乡村的发展格局,一幅推动乡村振兴的美 丽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摘编自钱江晚报 “田园综合体”载起乡村未来) 4下列关于“田园综合体”相关情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田园综合体是乡村新型产业综合发展模式,集现代农业、休闲旅游、田园社区为一体, 能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B田

47、园综合体是旧乡民、新乡民、新乡贤共同营造的现代田园理想,其本质还是乡村社 区,不过是以新范式来呈现。 C田园综合体的内核是乡土经济逻辑,与城市经济逻辑不同,追求的是“农业集群休 闲产业集群”的利益最大化。 D田园综合体建设的关键是被异化的“中间人”重拾民俗文化传承,找回田园心性,这 样才能进行真正的文化重塑。 D “中间人”重拾民俗文化传承是“田园综合体能够具备灵魂的关键”,而非“田园综合体 建设的关键”,两者内涵不同。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当前我国乡村正大力发展集循环农业、 创意农业、 农事体验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 “花 香漓渚”项目就是一个例子。 B

48、田园综合体不仅文化旅游价值较高,同时也为中产阶级安放乡愁提供了载体,因此在 全国各地出现了一股建设浪潮。 C具有生态循环之美、文化创意之美、休闲体验之美的田园综合体还原了农业的本质, 更加符合中国农耕社会的特点。 D材料二指出了田园综合体的本质,材料三关注建设中的文化重塑,材料四则用真实的 事例说明了其广阔的发展前景。 B 强加因果,从原文看,“田园综合体不仅成了文化旅游资本的宠儿,也成为中产阶级 安放乡愁的载体”是陈述对象,并非“建设浪潮正在席卷全国”的原因。 6请根据材料二、三,概括田园综合体建设应怎样做使其具有相应的文化价值。 答案: (示例)重构现代田园理想,留住乡愁。激励“中间人”传

49、承民俗文化,找回 田园心性。创设自由和谐的文化开放机制,生成全新乡贤文化形态。 题型二 图表阅读材料选择题 2019 年全国卷把对图表的考查放在第 5、6 题中呈现,2018 年全国卷和卷都 设置了一个专门的图表分析选择题(第 7 题)。 从命题的角度看,此类试题的选项是根据图表中相关的数据及其比值所体现出来的某一 方面的特点或者问题进行分析,形成某个结论,然后要求根据图表的信息判断其正误。从这 两年的图表题来看,如果信息足够丰富,命题中可以从不同角度对图表中的信息进行分析, 设置多个选项。从答题的角度说,选项正误的判断依据就是图表中的信息,选项的分析符合 信息所反映的情况就是正确的,不符合的就是不正确的。因此,准确解读图表中的信息就是 正确答题的关键。 解题示例 (2018 全国卷)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题。 材料一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知识产权是加快动能转换、结构优化的重要支撑。我国经 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 要顺利跨越这个关口,就必须激发出创新这个第一动力,走创新驱动发展道路;就必须“倡 导创新文化,强化知识产权创造、保护、运用”。我们要进一步发挥好知识产权的技术供给 和制度供给的双重作用,通过加强知识产权的创造和运用,不断为实体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 通过强化知识产权保护,推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语文 > 高考专区 > 一轮复习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2022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教学案讲义:专题二 非连续性实用类文本阅读(新闻、报告)(含解析).doc)为本站会员(小豆芽)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