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立在地球边上放号立在地球边上放号 郭沫若郭沫若 作者简介作者简介 郭沫若郭沫若(1892(18921978)1978),原名郭开贞,原名郭开贞,字鼎堂,字鼎堂, 号尚武,号尚武,乳名文豹,笔名沫若、麦克昂、石乳名文豹,笔名沫若、麦克昂、石 沱、羊易之等。毕业于日本九州帝国大学,沱、羊易之等。毕业于日本九州帝国大学, 现代文学家、历史学家、新诗奠基人之一。现代文学家、历史学家、新诗奠基人之一。 郭沫若是一位开风气之先的诗人,他的诗集郭沫若是一位开风气之先的诗人,他的诗集 女神应和着“五四”时期的狂飙突进精女神应和着“五四”时期的狂飙突进精 神,以饱满的激情书写了时代的青春和民族神,以饱满的激情书
2、写了时代的青春和民族 的新生。郭沫若开创了现代新诗的自由诗,的新生。郭沫若开创了现代新诗的自由诗, 他的不拘一格的诗歌体式,对后世影响很大。他的不拘一格的诗歌体式,对后世影响很大。 女神女神是中国第一部新诗集,是狂飙突进是中国第一部新诗集,是狂飙突进 精神的体现。精神的体现。 新诗的由来新诗的由来 从“五四”前夕起从“五四”前夕起一些新文学运一些新文学运 动的参加者即对自由诗作了尝试和探索动的参加者即对自由诗作了尝试和探索 胡适等为使新诗摆脱旧诗词格律的影胡适等为使新诗摆脱旧诗词格律的影 响响进行了艰苦的努力。真正从内容形进行了艰苦的努力。真正从内容形 式冲破旧诗的束缚式冲破旧诗的束缚而表现出
3、彻底叛逆而表现出彻底叛逆 精神的精神的是郭沫若创作的是郭沫若创作的女神女神这这 是中国自由诗走向独立的代表诗集。是中国自由诗走向独立的代表诗集。 自由诗也叫新诗,是指在诗歌语言形式自由诗也叫新诗,是指在诗歌语言形式 上不受格律限制的较为自由的诗体。上不受格律限制的较为自由的诗体。每一行每一行 诗的字数,每一节诗的划分,每一首诗的节诗的字数,每一节诗的划分,每一首诗的节 奏和韵律都没有固定的格式。它一般是根据奏和韵律都没有固定的格式。它一般是根据 作者的内在情感的起伏变化安排诗歌意象和作者的内在情感的起伏变化安排诗歌意象和 诗歌语言的节奏韵律。诗歌语言的节奏韵律。艾青的光的赞歌、艾青的光的赞歌、
4、 舒婷的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舒婷的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等都是自等都是自 由诗的优秀之作。这种无诗歌形式束缚的自由诗的优秀之作。这种无诗歌形式束缚的自 由使得它成为当代最流行的一种诗体,也成由使得它成为当代最流行的一种诗体,也成 为诗歌爱好者们比较乐于接受的一种诗体。为诗歌爱好者们比较乐于接受的一种诗体。 女神女神 郭沫若代表作。收入郭沫若代表作。收入19191919 年到年到19211921年之间的主要诗作。年之间的主要诗作。 连同序诗连同序诗共共5757篇篇。多为诗人。多为诗人 留学日本时所作。其中代表留学日本时所作。其中代表 诗篇有凤凰涅槃炉中诗篇有凤凰涅槃炉中 煤日出地球,我的煤日出地球
5、,我的 (3)女神 郭沫若代表作。收入 1919 年到 1921 年之间 的主要诗作。连同序诗共 57 篇。多为诗人留学日 本时所作。其中代表诗篇有凤凰涅槃 女神之 再生 炉中煤 日出 笔立山头展望 地球, 我的母亲! 天狗 晨安 立在地球边上放号 等。 女神运用神话题材、诗剧体裁、象征手法 等来反映现实。在诗歌形式上,突破了旧格套的束缚,创造了雄 浑奔放的自由诗体,为“五四”以后自由诗的发展开拓了新的天 地,成为中国新诗的奠基之作。 母亲母亲! !天狗晨安立在地球边上天狗晨安立在地球边上 放号等。女神运用神话题材、诗剧体放号等。女神运用神话题材、诗剧体 裁、象征手法等来反映现实。裁、象征手法
6、等来反映现实。在诗歌形式上,在诗歌形式上, 突破了旧格套的束缚,创造了雄浑奔放的自突破了旧格套的束缚,创造了雄浑奔放的自 由诗体,为“五四”以后自由诗的发展开拓由诗体,为“五四”以后自由诗的发展开拓 了新的天地,成为中国新诗的奠基之作。了新的天地,成为中国新诗的奠基之作。 立在地球边上放号写于立在地球边上放号写于19191919年年9 9、1010月间。其月间。其 时,郭沫若受时,郭沫若受“五四五四”运动和十月革命的冲击,决运动和十月革命的冲击,决 然从日本渡海回国。当他置身于日本横滨的海岸,然从日本渡海回国。当他置身于日本横滨的海岸, 面对浩渺无边的大海面对浩渺无边的大海,那惊天的激浪和着时
7、代的洪那惊天的激浪和着时代的洪 流一起撞击着他的胸怀流一起撞击着他的胸怀。于是,在他的笔下出现了于是,在他的笔下出现了 一幅雄奇壮伟一幅雄奇壮伟、流动奔突的画面。郭沫若的这首对流动奔突的画面。郭沫若的这首对 于力的赞歌于力的赞歌,正是那种向旧世界、旧文化正是那种向旧世界、旧文化、旧传统旧传统 猛烈冲击的时代精神的象征。作者借这首诗想要猛烈冲击的时代精神的象征。作者借这首诗想要 告诉人们告诉人们: :科学的文明科学的文明,人民的觉醒,终将彻底推人民的觉醒,终将彻底推 翻旧世界,创造一个新世界。这首诗意境壮阔翻旧世界,创造一个新世界。这首诗意境壮阔,充充 斥着浪漫主义色彩斥着浪漫主义色彩,具有强烈
8、的时代感。具有强烈的时代感。 写作背景写作背景 立在地球边上放号立在地球边上放号 无数的白云无数的白云/ /正在空中正在空中/ /怒涌,怒涌, 啊啊!好幅壮丽的啊啊!好幅壮丽的/ /北冰洋的北冰洋的/ /晴景哟!晴景哟! 无限的太平洋无限的太平洋/ /提起他提起他/ /全身的力量来全身的力量来/ / 要把地球推倒。要把地球推倒。 啊啊!我眼前来了的啊啊!我眼前来了的/ /滚滚的洪涛哟!滚滚的洪涛哟! 啊啊!不断的毁坏,不断的创造,不断啊啊!不断的毁坏,不断的创造,不断 的努力哟!的努力哟! 啊啊!力哟!力哟!啊啊!力哟!力哟! 力的绘画,力的舞蹈,力的音乐,力力的绘画,力的舞蹈,力的音乐,力
9、的诗歌,力的的诗歌,力的/ /律吕哟!律吕哟! 找出文中的意象找出文中的意象 白云白云 北冰洋北冰洋 太平洋太平洋 洪涛洪涛 诗中描绘的滚滚洪涛的景象,正诗中描绘的滚滚洪涛的景象,正 是是“五四五四”运动声势浩大的象征。运动声势浩大的象征。 “五四五四”运动对于中国,正如滚运动对于中国,正如滚 滚而来的洪涛一般。滚而来的洪涛一般。 排山倒海般的洪涛既具有巨大的排山倒海般的洪涛既具有巨大的 破坏力,又蕴藏着同样巨大的创破坏力,又蕴藏着同样巨大的创 造力。造力。 所谓“毁坏”就是要反帝反封建,所谓“毁坏”就是要反帝反封建, 冲决一切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思想冲决一切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思想 罗网。所谓“创造
10、”就是要建设罗网。所谓“创造”就是要建设 崭新的民主与科学的现代文明。崭新的民主与科学的现代文明。 第二节 在自然伟力的感召下,诗人内 心情感澎拜,发出号叫,对力量的呼 喊,呼唤人们起来,用自己的力量, 去破坏黑暗的世界,去创造新世界, 追求光明。采用排比、反复的修辞手 法抒发感情,节奏感强,增强了语言 气势,加强了表达效果。 这首诗展现在读者面前的,是一个巨人的形这首诗展现在读者面前的,是一个巨人的形 象。他站在地球边上,“全方位”俯瞰地球,象。他站在地球边上,“全方位”俯瞰地球, 吹响一声声响彻寰字的号角。他的号角声欢吹响一声声响彻寰字的号角。他的号角声欢 呼在怒涌的白云、壮丽的北冰洋,也
11、欢呼在呼在怒涌的白云、壮丽的北冰洋,也欢呼在 要把地球推倒的太平洋。排山倒海般的洪涛要把地球推倒的太平洋。排山倒海般的洪涛 既具有巨大的破坏力,又蕴意着同样巨大的既具有巨大的破坏力,又蕴意着同样巨大的 创造力,那就看人们能否掌握它、驾驭它。创造力,那就看人们能否掌握它、驾驭它。 看吧,滚滚而来的洪涛在不断地努力向前,看吧,滚滚而来的洪涛在不断地努力向前, 描绘着力的绘画,表演着力的舞蹈,演奏着描绘着力的绘画,表演着力的舞蹈,演奏着 力的音乐,抒写着力的诗歌,激荡着力的律力的音乐,抒写着力的诗歌,激荡着力的律 吕。吕。 写作特点 想象奇特。想象奇特。诗人把自己想象成站立在地球诗人把自己想象成站立
12、在地球 边上的一个巨人,北冰洋、太平洋的景色也边上的一个巨人,北冰洋、太平洋的景色也 就尽收眼底了,由此诗人才可以自由地调用就尽收眼底了,由此诗人才可以自由地调用 这些本来宏大的意象。这些本来宏大的意象。 强烈的抒情色彩。强烈的抒情色彩。全诗全诗直抒胸臆直抒胸臆,运用了,运用了 四组“啊啊”、六个“哟”宣泄诗人热烈奔四组“啊啊”、六个“哟”宣泄诗人热烈奔 放、雄壮豪迈的情感。放、雄壮豪迈的情感。 语言形象生动。语言形象生动。诗人将描写对象人格化,诗人将描写对象人格化, 写白云在“怒涌”,太平洋“要把地球推写白云在“怒涌”,太平洋“要把地球推 倒倒”,”,滚滚洪涛在“毁坏、创造滚滚洪涛在“毁坏、
13、创造、努力努力”,”,使使 作品更加生动形象。也反映了被“五四”时作品更加生动形象。也反映了被“五四”时 代怒潮唤醒的革命知识青年的共同特征。代怒潮唤醒的革命知识青年的共同特征。 青年是整个社会力量中最积极、最有生青年是整个社会力量中最积极、最有生 气的力量,国家的希望在青年,民族的未来气的力量,国家的希望在青年,民族的未来 在青年。今天,新时代中国青年处在中华民在青年。今天,新时代中国青年处在中华民 族发展的最好时期,既面临着难得的建功立族发展的最好时期,既面临着难得的建功立 业的人生际遇,也面临着“天将降大任于斯业的人生际遇,也面临着“天将降大任于斯 人”的时代使命。新时代中国青年要继续发人”的时代使命。新时代中国青年要继续发 扬五四精神,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扬五四精神,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 任,不辜负党的期望、人民期待、民族重托,任,不辜负党的期望、人民期待、民族重托, 不辜负我们这个伟大时代。不辜负我们这个伟大时代。 习近平纪念五四运动习近平纪念五四运动100100 周年大会周年大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