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初三语文试题卷 第 1 页(共 19 页) 绵阳市绵阳市 2020202020212021 年度秋季年度秋季 九年级上学期九年级上学期 示范学校教师教学改革成果质量监测试题示范学校教师教学改革成果质量监测试题 语文试卷 本试卷分为试题卷和答题卡两部分,试题卷共 8 页,答题卡共 6 页。满分 15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 0.5 毫米的黑色墨迹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卡上,并 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考点、考场号。 2选择题答案使用 2B 铅笔填涂在答题卡对应题目标号的位置上,非选择题答案使用 0.5 毫米 的黑色墨迹签字笔书写在
2、答题卡的对应框内。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 答题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一、 (一、 (1515 分,每小题分,每小题 3 3 分)分) 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聒 噪(gu) 沧 桑(cng) 娉 婷(png) 歇 斯底里(xi) B恣 睢 (z) 劫掠 (l) 勾 当(gu) 矫 揉造作(jio) C阔绰 (chu) 箴 言(jin) 宽宥 (yu) 豁 然开朗(hu) D骈 进(pin) 脚踝 (hui) 长揖 (j) 顿开茅塞 (s) 2.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诓骗 秘决 游弋 断章取义 B灰烬 髀骨 栈桥 心无
3、旁鹜 C嗔怪 枉然 汲取 相得益章 D纯粹 虚妄 促狭 鸠占鹊巢 3.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嫦娥五号圆满完成月球无人采样任务并安全返回,这一成就的取得,是对科研人员锲而不舍 的探月精神的生动写照。 B南京高淳老街至今已有 900 余年的历史,其街屋木质构件上的雕刻可谓工艺精湛,无论是人 物还是动物都惟妙惟肖 。 C在强调和平共进的今天,美国却极力渲染“中国威胁论” ,这种带有冷战色彩的言论不得人 心,其结果必将不攻自破 。 D学生言语表达的问题主要表现为:心理紧张,畏惧表达;词不达意 ,难以传递有效信息;不 分场合,表达不合时宜等。 4.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刘
4、姥姥作为典型的乡下老妇,其语言、动作在曹雪芹笔下极富个性,因此即使她不是红楼 梦中的主要人物,也是被塑造得最成功的形象之一。 B为了大力弘扬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的优秀传统文化,绵阳市各中小学校开展了以围绕“拒绝舌 尖上的浪费,积极践行光盘行动”为主题的倡议活动。 C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由空间段、地面段和用户段三个部分组成,可以在全球范围内,全天候、 全天时为用户提供高精度定位、导航、授时等服务。 D目前,我国小麦、稻谷库存为历史上最充裕时期,既可以满足人民群众日常消费需求,又能 有效应对重大自然灾害、突发事件的粮食供应市场。 5. 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这些戏剧性的变化和不同寻常的生活,造就了李
5、白的性格 初三语文试题卷 第 2 页(共 19 页) 他到过宫廷,受过玄宗的礼遇,可是后来又被当作了罪犯流放夜郎 李白的生活充满了大起大落的变化,他的感情也波澜起伏,千变万化 他好游仙,好游侠,做过隐士,也受过道箓 时而纵论王霸大略,时而又混迹于渔商。前不久还挥金如土,转眼间却又囊空如洗 也构成了李白诗歌波澜起伏的感情基调 A B C D 二、 (6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67 题。 初,顷襄王好台榭,谏者蔽塞,国既殆 矣。秦欲袭其国,乃使张仪间之。是时庄侄年十二,谓 其母曰: “王亲小人,不立太子。今秦又使人重赂左右,以 惑我王,使游五百里之外,以观其势。 王已出,奸
6、臣必倚敌国而谋 ,王必不得反国。侄愿往谏之。 ” 侄以缇竿为帜,持帜伏南郊道旁,王车至,侄举其帜,王见之而 止。王曰: “女何为者也?” 侄对曰: “妾县邑之女也,欲言隐事于王,恐不得见。闻大王出游五百里,因以帜见。 ”王曰: “子 何 以戒寡人?”侄对曰: “大鱼失水,有龙无尾。墙欲内崩 ,而王不视。 ”王曰: “不知也。 ”侄对曰: “大鱼失水者,王离国五百里也,乐之于前,不思祸之起于后也。有龙无尾者,年既四十,无太子 也。国无强辅,必且殆也。墙欲内崩而王不视者,祸乱且成而王不改也。 ”王曰: “何谓也?”侄曰: “王好台榭,不恤众庶,耳目不聪明。春秋四十不立太子,外内崩坏。强秦使人内间王
7、左右,日以 滋甚,今祸且构。王游于五百里之外,王必遂往,国非王之国也。 ”王曰: “善。 ”命后车载之,立 还。乃 立侄为夫人,为王陈 节俭爱民之事,楚国复强。 (选自列女传辩通传 ,有删改) 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国既殆 矣 殆:灭亡 B.奸臣必倚敌国而谋 谋:谋反 C.墙欲内崩 崩:崩裂 D.为王陈 节俭爱民之事 陈:陈述 7.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以 惑我王 王见之而 止 以 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不义而 富且贵 子何 以戒寡人 乃 立侄为夫人 大兄何 见事之晚乎 见渔人,乃 大惊 三、三、 (28 分) 8. 把第 I 卷文言
8、文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 分) A. B. C. D. 初三语文试题卷 第 3 页(共 19 页) (1)妾县邑之女也,欲言隐事于王,恐不得见。 (5 分) (2)强秦使人内间王左右,日以滋甚,今祸且构。 (5 分) 9. 从第 I 卷文言文材料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以看出顷襄王是一个怎样的人?请概括作答。 (2 分) 10.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6 分) 凉州词(其二)凉州词(其二) 王之涣 单于北望拂云堆 ,杀马登坛祭几回。 汉家天子今神武,不肯和亲归去来。 【注】本诗作于单于(突厥首领)向唐玄宗请求和亲被拒之后。 拂云堆:古地名,在今内蒙古境内,突厥如用兵
9、,多先往此地神祠祭祀求福。 (1)诗歌前两句反映了单于怎样的心理活动?请简要分析。 (2 分) (2)本诗的后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4 分) 11. 按原文填空。 (每空 1 分,共 10 分) (1) ,玉盘珍羞直万钱。 (李白行路难 ) (2)蓬山此去无多路, 。 (李商隐无题 ) (3)不应有恨, 。 (苏轼水调歌头 ) (4) ,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张岱湖心亭看雪 ) (5)刘禹锡在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表达诗人对友人的关怀与感谢,与友人共勉的诗 句是: , 。 (6)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生动地描写月光照耀下的水波和无风时水中月影的句子: , 。
10、(7) 醉翁亭记中介绍醉翁亭地理位置和样貌的语句是: , 。 四、四、 12.(12 分) 君子之风,流泽万古。博文学校举行以“青春奋进”为主题的综合性实践活动,引起了广泛 关注。请你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完成各题。 【材料一】习近平主席说:“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先锋。 ” 中华民族自古就有很多这样的英雄和先锋,他们在自己的时代挺起了民族脊梁。 “两弹元勋”邓稼 先年轻时就立志要让国家变强盛,取得博士学位后,毅然放弃了美国优越的生活和工作条件,回到 了祖国。国家下达了研制原子弹的命令时,邓稼先义无反顾地欣然接受。为掌握大量的第一手材料, 他顶酷暑冒严寒,餐风饮露,在
11、环境恶劣的试验场度过了整整 8 年的单身汉生活,这期间邓稼先的 名字便在刊物和对外联络中销声匿迹,他的身影只出现在严格警卫的深院和大漠戈壁。最终在邓稼 先地带领下成功研制出了原子弹、氢弹,极大地提高我国国力,而邓稼先却将自己的生命奉献给了 祖国的国防科研事业。 【材料二】本次活动借助网络与青年学子进行在线互动,互动过程中,有一位同学说到:我是 一名即将毕业的大学生,大学期间立志进入某公司的科研团队,刚刚参加完这个理想企业的面试, 初三语文试题卷 第 4 页(共 19 页) 面试中虽有一些问题,但我仍抱有希望。面试结果公布时,录用名单上没有我,心里难过极了,现 在感觉自己很差劲,没有了前行的方向
12、。看到身边毕业的同学找到理想的工作,越发消沉,我现在 该怎么办? 【材料三】为鼓励青少年阅读经典作品、弘扬传统文化,九年级语文组教师进入网络直播间导 读经典名著水浒传 。为了直观地呈现人物,老师们特意准备了思维导图,下图就是关于武松的 思维导图。 (1)青春应立大志。有同学在阅读完【材料一】后,想为邓稼先写一副对联以歌颂其为中国两 弹研发事业作出的贡献,但只写出了下联。请你结合材料内容,补写上联。 (2 分) ;心有豪情,餐风饮露创辉煌。 (2)请就【材料二】的留言,针对该同学的现状,写一段安慰和鼓励的话,让他重拾信心。要 求观点明确,逻辑清晰,语言流畅,不超过 120 字。 (4 分) (3
13、)假如你是本次网络直播间的一名观众,请你结合【材料三】的内容,回答下面的问题。 请补全思维导图中第 29 回的回目名称,并简述武松这样做的原因。 (3 分) 直播过程中,许多同学积极与老师互动,留言区出现了很多关于武松的信息,下列选项中哪 条信息是符合原著的?(3 分) A武松在梁山好汉中排行第 14 位,绰号武二或行者,他擅长使用的兵器是弓箭。 B武松在清河县因酒后与人冲突,误以为闹出人命后,躲进柴进庄上,并在那里结识了宋江。 C武松刺配孟州时,在十字坡遇到了经营酒馆的张青和扈三娘,并与张青结为兄弟。 D武松在随宋江攻打方腊时失去左臂,之后要求回京追随林冲,八十而终。 五、 (五、 (29
14、分)分) (一)阅读下面文字,完成 1317 题。 (19 分) 初三语文试题卷 第 5 页(共 19 页) 又又“训训”了父亲一顿了父亲一顿 张金刚 结束晨练准备洗澡,父亲来电话:“搭了个顺风车到银行办点事,是不是还得戴口罩?走得 急忘戴了。”末了,还怯怯地“呵呵”一声,像在掩饰他的“过失”。 距银行开门还有俩小时,我只得又穿戴整齐,骑车到城西接他。矮小瘦弱的父亲躲在空阔的 街角,瑟缩着,双眼盯着我来的方向。看到他的窘态,我生气了:“来这么早,也不提前打电话? 不知道疫情吃紧呀,还往县城跑?我帮你办不行啊?添乱!” 父亲不敢看我,瞅着稀疏的行人、车辆,喃喃道:“村里你大叔工地赶早,我就搭他摩
15、托来 了,你工作忙,没打电话麻烦你;医保卡改密码,必须本人,得来呀!”我自觉言重了:“来了就 回家吧,吃早饭。”父亲慌了神:“不不不,不饿,办完就回,这一身土两脚泥。”我又“生气” 了:“我家不是你家呀!”父亲慢慢站起,塌着腰,右手紧握着提兜,左手扶着车座,右腿迈了三 次,坐了上来,左手又紧紧抓住了我的衣襟。 搓了几搓鞋底,父亲进了电梯;又搓了几搓鞋底,进了家门。我嗔怪:“哎呀,不用搓啦!” 父亲只顾搓,不理我。妻子已把饭盛好,父亲在饭碗间小心翼翼地放直提兜,慢慢提出一塑料袋鸡 蛋:“还不赖,没打碎!”这一路颠簸,父亲得多经心呀,我的气又来了。盛了满满一碗面条,加 一个荷包蛋、两根油条,父亲吃
16、了个精光;又加一碗,我逗他:“必须吃完啊!”父亲顺从地“嗯” 了一声。 父亲坐在偌大的沙发里,更显小,且只坐了个沿儿,双手局促地在腿上、沙发上搭来搭去。 我递给他一杯温开水,手才放定。问我娘,问庄稼,问乡亲,问树,问鸡我问啥,父亲应啥。 我慌了:原来那个事事由他拿主意的一家之主哪去了?那个问学习,问交友,问婚姻,问工作,连 珠炮般他问我答、说啥是啥的严父哪去了? 父亲倒是慢慢轻松下来, 说着家里村里的情况, 可怎么感觉都像是在向我汇报, 且眼神躲闪, 没有丝毫他年轻时、中年时面对我的厉声厉色。反而,我却时不时地厉声厉色起来。 父亲说那天到村头大槐树下与乡亲们扯闲篇儿,听说医保卡改密码的事我急了
17、:“不是 告诉你们了吗?疫情期间,别扎堆儿,别扎堆儿,谁知道谁接触了什么人,咋不听呢?”父亲没底 气地说:“没事!没事吧?” 父亲又说,办完事给我娘买点儿饼干。我又急了:“千万别买甜的,她血糖高!”父亲低下 声:“可她就想吃甜的呢。唉,年轻时,你娘哪舍得吃呀,有啥好吃的都紧着你们、紧着我。七十 初三语文试题卷 第 6 页(共 19 页) 来岁的人了,想吃就吃点儿。我听了她一辈子话,依着她吧!”又心酸,又好笑,又担心:“那一 定少吃,记得吃降糖药,听到没?”父亲:“哦。” 父亲又说,那天花十块钱找人捎着买了张小渔网,从大河里捞了些小鱼,收拾干净,冻在冰 箱里,等我回家炸着吃。我更急了:“大河水急
18、,你不小心侧歪到河里咋办?即便你心里有准儿, 可身体没准儿了呀,不能冒险!”父亲弱弱地说:“老张头儿比我大一岁,还”“那也不 行!”“哦。” 越聊越“有气”,怎么觉得父亲做啥都不对呢?不再说话,我去洗漱,他默默喝水,一杯, 再一杯。我边刷牙边心慌:此刻坐在沙发里的父亲怎么那么像被他训得贴墙站的儿时的我?父亲真 的老了,真的变小了,小到被他老儿子训得唯唯诺诺,毫无主张。恍惚间,父亲成了儿子,我成了 父亲。 其实,对我的“训”,父亲还是很“听话”的。我“训”他“上房顶摔着咋办”,他就再没 上房晾晒过东西、扫过雪;我“训”他“少种些地,累着咋办”,他就不舍地撂荒了许多较远的地 块儿,只拣村中的小块水
19、浇地种些红薯,小菜地种些蔬菜;我“训”他“没事练熟我给你抄了谱子 的那首板胡曲”,他闲下来就练,待我回家拉给我听;我“训”他“冬天生炉子,晚上一定盖好炉 盖,窗户留条缝儿”,他就每天晚上检查好几遍 可即便如此,还是时常“小错”不断,招我“生气”。这不,又训了父亲一早上。训完,我 也很自责。听母亲说,父亲从小没了爹娘,营养跟不上,长得很瘦小;拉扯我们兄弟仨,下过煤窑, 干过包工队,土里刨食,日子紧巴巴。我还一度怨这个家,怨父亲没给我坚强厚实的靠山,害我一 直自卑地、自食其力地苦拼到今天。可父亲又谈何容易? 我偷偷瞟了一眼父亲,还坐在沙发沿儿上,端着水杯,两眼瞅瞅窗外,瞅瞅洗手间方向 眼前腾起一团
20、雾,我迅速打开水龙头猛洗脸。完毕,拿出崭新的口罩,拉父亲起来,给他戴好,又 塞了一包到提兜。出门,上街,领他办业务,买东西,送他回家。其间,又“训”他过马路一定跟 紧我,一定抄好密码,有事一定跟我说 中午有个应酬,我打电话给妻子。女儿接过电话,劈头一句:“不准喝酒,你酒精过敏不知 道吗?”我“呵呵”一声: “知道了。 ”听到女儿那边和她妈说: “放心, 我又训了我爸一顿” ( 人民周刊 2020 年第 21 期) 13.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写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文章脉络清晰,以“我” “生气着急自责” 的心情起伏为线索,叙写了“ 我训父亲” 初三语文试题卷 第 7 页(
21、共 19 页) 的一些生活小事。 B父亲在“我”家局促、拘谨的表现,说明父亲内心抵触“我”的苛责但又不敢反驳,这让我 感到莫名的心慌。 C第段运用插叙,通过母亲的讲述来表现父亲的辛苦和不易,既加深了我的自责,也表达了 我对父亲的理解。 D文章立意新颖,以“训”示爱,以“厉”达情,可谓处处训责、时时嗔怪,但又都是爱的体 现,读来真挚动人。 14. 请赏析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4 分) 父亲慢慢站起,塌着腰,右手紧握着提兜,左手扶着车座,右腿迈了三次,坐了上来,左手又 紧紧抓住了我的衣襟。 15. 随着时间的推移,父亲在“我”面前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请结合文章概括回答父亲的变化 主要体现在哪些方
22、面。(6 分) 16.文章最后一段有何作用?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6 分) (二)阅读下面文字,完成 1719 题。 (10 分) 马保国和丁真都是近期的现象级网红。马保国是被打翻在地的“武术大师”,在以一种负面的 形象走红后,他看到其中的商业价值,宣布进军影视界丁真则是被人发现的理塘少年, 骑着马, 无忧无虑地疾驰在山地间。他被拍成视频发在网上,瞬间拥有万千粉丝。 单纯把网友围绕马保国制作视频看作是“审丑”,可能并没有抓住要领。马保国以及彻底沦为 笑柄的“武林”,其实是一种虚无。当人们在嘲笑他的时候,其中也有对过度消费文化的厌倦。 丁真则是马保国的反面。他被塑造的形象表现了纯粹的美好。对都
23、市人来说,丁真是透明、 纯净的,却又是坚硬、难以消化的,人们在他面前,感到了对“复杂”的某种惭愧。人们对他的态度 是矛盾的,尽管丁真已经 20 岁,媒体还是称他为“孩子”“少年”,人们一边炒作,一边呼吁保护他; 一边想着如何开发“丁真”的商业价值, 一边呼吁不要打扰他的生活。 最后, 把这么一个单纯的“少年” 送到县里的企业,大家也一起赞美这是最好的安排。 何以发生这种现象?这也许是因为在现代商业社会,已经很难出现一个像丁真这般年纪却还 有如此纯洁目光的人了。丁真到成都参加一个商业活动,结果因为“不适应成都的气候”,早早回到 理塘县去了丁真不适应成都的气候,这想必不只是自然气候,更有让人感到压
24、迫的都市性,这 些我们早已习惯的商业社会现象,却给丁真造成了某种惊吓。 在理塘,像丁真这样长相的青年一定有很多,但是,如果哪个公司想再接着推出另一个,一 定不会再红了。因为现代人如此这般的心动,注定有且只能有一次。丁真不只是那个在理塘蓝天白 云下骑马的少年,也是一个人们创造的形象。真正的创造只能有一次,接下来模仿他的,只能算是 “复制”。其中最重要的区别,就在于这个形象是否被“商业化”。尽管各大平台拉上丁真,为他开账 号,但很大程度上是出于一种商业考虑。丁真发出第一条微博,就拥有很多粉丝。但是,所有平台 都应该知道,人们关注他,恰恰是因为他是商业化的反面。他的出现,其实代表着人们的某种反思:
25、互联网上的商业化,是否已经过头了? 初三语文试题卷 第 8 页(共 19 页) 丁真的“新单位”当地文旅负责人说丁真暂时不接商业活动,赢得了所有人赞誉。人们 希望丁真能成为某种例外:能不能有不被商业化的“流量”?人们的目光和美本身,是否可以不必变 现?人们当然也希望丁真能够过上更好的生活,通俗一点说,也希望他能够有钱,但是他打动人心 的那种美的力量,是否能够在当前的商业化模式下保持下去? 人们发现丁真,也就是“捕获”了他。 这是一个悖论。当人们想了解他, 把他纳入一个体系 (网 红)的时候,其实也是在“消灭他”。当下,可能是丁真最具魅力和“价值”的时候。随着他熟练掌握 城市的商业语言系统,当他
26、再到成都,安心地吃火锅、看熊猫、到 KTV 玩耍的时候,那个单纯的 丁真还能存在吗?对我们而言,在丁真闯入商业社会的一瞬,也就是此刻,可能正是我们反思商业 文化的机会。 ( 光明日报 2020 年 12 月 01 日 02 版) 17. 下面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网友围绕马保国制作视频,并不是一种单纯的“审丑”行为,这其中也包含了人们对过度消 费文化的厌倦心理。 B通过丁真走红这一事件,可看出人们一边渴望纯粹,不要打扰丁真,一边却又在行动上反其 道行之的矛盾心理。 C在作者看来,丁真能让人心动的原因是在现代商业社会,已无法出现像丁真这般年纪却还拥 有纯洁目光的人了。
27、 D作者在第段中肯定理塘文旅做法的同时,也表达了担忧:丁真那种能打动人心的美可能会 在商业模式下消失。 18. 假如你是本文的编辑,你会选择下面哪一个标题?请简述理由。 (3 分) 如此动人的丁真为何只能有一个 我们应该反思互联网商业化过头的现象 19. 文章最后一段说“当人们想了解他,把他纳入一个体系(网红)的时候,其实也是在消灭他 ” , 请结合文章,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4 分) 六、六、 20.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写作。 (60 分) 2020 年有太多美好伴随我们走过,我们经历了众志成城的抗疫,在坚守、信任、互爱、理解中,浸 润家国情怀,感受大爱无边;成长路上的我们一如往昔,享
28、受家人呵护,倍受师长关爱,被榜样的力量 鼓舞,被自我的奋进激励回望来路,点点滴滴都是那般珍贵。 请以“无价”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 600 字的文章。 要求: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县(市、区)名、校名、人名,如出现请用 代替。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绵阳市绵阳市 2020202020212021 年度秋季年度秋季 九年级上学期九年级上学期 示范学校教师教学改革成果质量监测试题示范学校教师教学改革成果质量监测试题 初三语文试题卷 第 9 页(共 19 页) 语文试卷参考答案 第卷第卷 (选择题,共选择题,共2121分分) 一、二(每题一、二(每题 3 3 分,共分,共 2121 分)
29、分) 1.B(A. 聒 噪 gugu C.箴言 jinzhn D.长揖 jy) 2.D(A.秘决诀 B.心无旁鹜骛 C.相得益章彰) 3.B(惟妙惟肖,形容描写或模仿得非常好,非常逼真。这里应该用栩栩如生) 4.C(A关联词使用不当,这里应该用“虽然却” ;B.句式杂糅,删掉“围绕” ;D.搭配不 当,将“粮食供应市场”改为“粮食市场供应” ) 5.A 6.A(殆:危险) 7.D(A.连词,表目的/介词,凭;B.连词,表顺承/连词,表修饰;C.疑问代词,什么/疑问副词, 为什么;D.副词,于是) 第卷(共第卷(共 129129 分)分) 三、 (三、 (2828 分)分) 8.(10 分) (
30、1)我是县邑的女子,想要向大王说一些隐秘的事,担心不能够见到(大王) 。 (画线处各 1 分,大意 1 分,共 5 分) (2)强大的秦国派人在国内 离间大王的近臣, (形势)一天比一天更加严重,如今祸患将要形成 了。 (画线处各 1 分,大意 1 分,共 5 分) 9.(2 分)知错能改;善于纳谏;做事果敢。 (每点 1 分,答对任意两点即可) 10.(6 分) (1)单于回想起曾经多次踌躇满志地杀马登台祭祀的场景,而现在却要屈身南下请求和亲,两相 对比,内心不免失落。 (画线处各 1 分,共 2 分) (2)本诗后两句写当今天子拒绝突厥和亲的请求,表达了诗人对君主英明神武气概的敬佩,同时
31、也体现了诗人因国家强盛而产生的强烈自豪感。 (画线处各 2 分,共 4 分) 11.(每空 1 分,共 10 分) (1)金樽清酒斗十千 (2)青鸟殷勤为探看 (3)何事长向别时圆 (4)雾凇沆砀 (5)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6)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7)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四、 (四、 (1212 分)分) 12.12.(1) (2 分)胸怀大志,销声匿迹兴事业(评分标准:结合材料、句式一致。 ) (2) (4 分)例:*同学,在面试中失利肯定非常难过,我能理解你的心情,但千万不能妄自菲薄。 人生道路漫长,哪能尽如人意?因此,我们积极地看待当前的困境,将每次的不如
32、意转变为自我成 长的磨刀石,即使失败但绝不气馁,唯有此,才能收获精彩人生。 初三语文试题卷 第 10 页(共 19 页) (评分标准:针对失意安慰 1 分,观点明确 1 分,理由 1 分,语句通顺 1 分) (3)(3 分)武松醉打蒋门神;帮助施恩从蒋门神手里夺回快活林。 (画线处各 1 分) (3 分) B (A.“擅长使用的兵器是弓箭” ,错;C.“经营酒馆的扈三娘” ,错;D.“要 求回京追随林冲” ,错 ) 五、 (五、 (2929 分)分) (一) (一) (1919 分)分) 13. (3 分)B (“父亲内心抵触我的苛责”错) 14.(4 分)通过一系列的动作细节描写,生动细腻地
33、展现了父亲从站起身到坐上车的情景,表 现了父亲的年老、小心翼翼和对我的依赖,也表达成年的我对父亲的疼惜。 (画线处各 1 分) 15. (6 分) 变得小心翼翼。 如, 给 “我” 打电话时 “怯怯的 呵呵 一声, 像在掩饰他的 过失 ” , 看见我时不敢看我;不再严厉。如和“我”交流时,像是在汇报,不再严厉;变得很“听话”。 如, “我” 让不要上房顶, 他就不上; 让他将早饭吃完, 他就吃完。 (每 点 2 分。变化 1 分,结合文章具体内容 1 分) 16.(6 分) 内容上:写女儿对“我”的叮嘱和“我”听话的表现,像是“我”与父亲相处的缩影; 结构上:以女儿对“我”的“训”来收束全文,
34、既照应了前文内容,也呼应了标题; 主旨上:揭示和深化了文章“父辈与子辈在“训”中相互关爱、代代传承”的主旨。 (每点 2 分) (三)(三)(1010 分)分) 17.(3 分)C( “无法出现” ,错) 18.(3 分) 选 A。 形式上,用事例加问句的形式,更能激发读者阅读的兴趣;内容上,直指文章的中心事件, 由丁真现象引发人们对商业文化的反思。 (画线处各 1 分) 选 B。形式上,用陈述句直陈文章的中心论点;内容上,简单明了地传递出作者的忧思和呼吁,同 时也能引发读者思考。 (画线处各 1 分) 19.(4 分)丁真受关注的原因在于他身上有一种纯粹、质朴的美,人们如果希望更全面的了解丁
35、真 时,就难免会将他纳入网红系列来深度挖掘,而在这个过程中难免被商业化、世俗化所干扰,最终 变成和大家没有区别,那么人们所追慕的那个纯粹质朴的“丁真”自然就会消失。这句话中其实是 作者希望人们能对现代商业文化进行反思的呼吁。 (画线处各 1 分) 初三语文试题卷 第 11 页(共 19 页) 六、 (六、 (6060 分)分) 20.参照 2020 年中考评分标准 绵阳市绵阳市 2020202020212021 年度秋季年度秋季 九年级上学期九年级上学期 示范学校教师教学改革成果质量监测试题示范学校教师教学改革成果质量监测试题 语文试卷阅卷报告 初三语文试题卷 第 12 页(共 19 页) 文
36、言文翻译第文言文翻译第 8 8 题题 一、评分细则一、评分细则 (1)妾县邑之女也,欲言隐事于王,恐不得见。 (5 分) 翻译:我是县邑的女子,想要向大王说一些隐秘的事,担心不能够见到(大王) 。 关键词: “隐事”译为隐秘的事(或机密的事,秘密的事) ; “于王”译为对大王(或向大王、给大 王) ; “恐”译为:担心(或害怕) ; “见”后补充宾语。 以上关键词各 1 分,句子大意 1 分,共 5 分 (2)强秦使人内间王左右,日以滋甚,今祸且构。 (5 分) 翻译:强大的秦国派人在国内离间大王的近臣, (形势)一天比一天更加严重,如今祸患将要形成 了。 关键词: “内”译为在国内(或在朝廷
37、内) ; “间”译为离间(或反间、挑拨。译为“策反”不给分) ; “日”译为:一天比一天(或一天天地) ; “且”译为:将要(或即将、就要) 。 以上关键词各 1 分,大意 1 分,共 5 分 二、学生存在的问题二、学生存在的问题 1.学生对重点词语的翻译不准确,不能结合语境准确翻译。一部分同学望字生义,缺乏语境意识。 2.平时在翻译过程中缺乏得分意识,忽视关键词语,导致错译、漏译。 3.对特殊句式掌握不够,本次翻译中忽略省略句式的补充。 4.缺乏意译的能力。 “日以滋甚”需要意译,一部分学生因为对此处理解错误而造成整句句意理 解不准确。 三、教学建议三、教学建议 1夯实文言文基础,加强基本功
38、训练。 2平日教学中词句翻译检查要抓落实。加强书面练习,规范汉字书写,减少、消灭错别字。 3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抓关键词,结合全文把握句意,大胆心细,避免漏译错译。 4注重积累,重视迁移。注意用课内所学的文言文知识迁移到课外文言文阅读,归纳整理文言知 识,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 文言文问答题第文言文问答题第 9 9 题题 一、评分细则一、评分细则 9.从第 I 卷文言文材料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以看出顷襄王是一个怎样的人?请概括作答。 (2 分) 答案:知错能改(或及时改错) ;善于纳谏(或心胸开阔、虚心纳谏、察纳雅言、善于听取他 人意见) ;做事果敢(做事果断、雷厉风行、做事不拖泥带水、言出必
39、行) 。 (每点 1 分,答对任意两点即得满分) 注:答题中出现一个错别字不扣分,有两个或两个以上错别字,扣 1 分。 二、学生存在的问题二、学生存在的问题 1审题失误:本题仅要求概括作答,部分学生结合全文内容进行分析。还有部分学生没有注意题 干要求“从划线句子分析人物形象” ,而从全文中去归纳,答“开始是一个贪图享乐、无心朝政” 等。 2.词汇储备贫乏,不能用准确的词语来概括人物形象。 诗歌鉴赏第诗歌鉴赏第 1010 题题 一、一、 诗歌翻译诗歌翻译 初三语文试题卷 第 13 页(共 19 页) 突厥首领来到中原求和亲,北望拂云堆神祠,回想昔日曾经多次在此杀马登台祭祀,然后兴兵 犯唐,颇有几
40、分踌躇满志。但现在唐朝天子神武超绝,不肯与突厥和亲只好无功而返。 二、二、 诗歌赏析诗歌赏析 这首诗反映了唐朝与北方少数民族政权之间的关系,诗中牵涉到唐玄宗对待突厥问题的一些历 史事件。开元(唐玄宗年号,713741)年间,突厥首领小杀曾乞与玄宗为子,玄宗许之。又欲娶 公主,玄宗只厚赐而不许和亲。后小杀问唐使袁振,袁振说: “可汗既与皇帝为子,父子岂合为婚 姻?”后小杀遣其大臣颉利发入朝贡献,颉利发与玄宗射猎,时有兔起于御马前,玄宗引弓傍射, 一发获之。颉利发下马捧兔蹈舞曰: “圣人神武超绝,人间无也。 ”后来玄宗为其设宴,厚赐而遣之, 最终不许和亲。 诗的前两句,开题便以别样的视角入手,写外
41、族首领北望拂云堆,其内心情感想必是复杂多变 的。每次打算入侵中原之前我都会到拂云堆神祠祭酹求福。这是我祖辈生活的土地呀!而今只能远 远的望着它了。多少无奈、多少悲愤,皆入诗中,仿佛一个末路的英雄虎目含泪仰天悲鸣。 诗中的后两句通过突厥首领心理活动的微妙变化赞颂了唐玄宗的文治武功,说明其威势足以震 慑周边少数民族,对于他们的无理要求坚决按原则办事,决不肯对之妥协以求苟安。 这首诗,从侧面赞颂了唐朝在处理少数民族关系上的有理有节,借突厥首领求和亲的失望而回 反映了唐朝的强大,充满了民族自豪感。 三、参考答案三、参考答案 (1)单于回想起曾经多次踌躇满志地杀马登台祭祀的场景,而现在却要屈身南下请求和
42、亲,两相 对比, (结合前两句诗句简要分析单于所做之事,意思相同即可)内心不免失落(或惆怅、无奈、 悲愤) 。 (画线处各 1 分,共 2 分) 注意:试题明确了题干要求, “请简要分析” ,因此在回答心理活动时,必须结合两句诗句所写 单于所做所思回答。只答心理活动,无相应的分析不给分。 (2)本诗后两句写当今天子拒绝突厥和亲的请求, 表达了诗人对君主英明神武气概的敬佩 (赞美) , 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因国家强盛而产生的强烈自豪感。 (画线处包含了分析和情感,分析和情感各 1 分,两个画线处各 2 分,共 4 分) 四、学生存在的问题四、学生存在的问题 1. 总体来说,学生紧抓注释一这首诗是“和
43、亲被拒之后”所作,对这首诗的诗意理解出现偏差, 情感的把握不够准确,导致本题的两个小题得分率较低。 一部分学生在阅读诗歌一二句时,认为单于因为和亲被拒,恼羞成怒,因此北望拂云堆,杀马 祭祀很多次,想要点兵攻打唐王朝;也有学生认为单于前去祭祀求福,是期望和亲成功,为自己的 国家祈福,表现了单于和亲被拒的悲伤、不满,表达了对单于的同情。 在三四句中的理解上,不少学生认为“今神武”是使用反语的手法,表达诗人对唐玄宗做法的 不满,对战争的厌恶之情。 2. 部分学生审题不清晰。两个小题都要求“简要分析” ,部分学生在回答时不能结合具体的诗句进 行分析。 综合性学习第综合性学习第 12 题(题(1)小题)
44、小题 一、评分细则一、评分细则 参考答案:胸怀大志,销声匿迹兴事业 (评分标准:结合材料、句式一致。 ) 初三语文试题卷 第 14 页(共 19 页) 1.字数与下联不一致,不得分;字数相同但内容不相关,不得分,比如内容与“事业” “志向” “奉 献”等无关。 2.字数相同、句式不一致(即相对应的语句语法结构不相同) ,但内容上能扣住材料中的“志向” “两 弹事业”得 1 分。 3.字数、句式均一致,内容能扣住“胸怀大志”或者“兴事业” ,得 2 分。 二、学生存在的问题二、学生存在的问题 1.部分同学不了解对联写作的基本要求,字数不对或内容不相关。 2 部分同学为了达到字数对等的要求编造出一
45、些词语或者省略个别字词,文不从字不顺,存在 明显的语法错误。比如:献英勇、研子弹、领国防、匿身迹、默奉献 3 在“形对意联”方面,生搬硬凑,缺乏美感。如:自少立志,义无反顾去面对;心有祖国, 严寒酷暑报国家;身披红旗,顶暑冒寒作贡献 综合性学习第综合性学习第 12 题(题(2)小题)小题 一、评分细则一、评分细则 参考答案:*同学,在面试中失利肯定非常难过,我能理解你的心情,但千万不能妄自菲薄。人生 道路漫长,哪能尽如人意?因此,我们积极地看待当前的困境,将每次的不如意转变为自我成长的 磨刀石,即使失败但绝不气馁,唯有此,才能收获精彩人生。 (评分标准:针对失意安慰 1 分,观点明确 1 分,
46、理由 1 分,语句通顺 1 分) 按照“安慰同学”1 分, “观点与理由”2 分,语句通顺 1 分来赋分。 1.安慰同学:需要表达出感同身受之感,用温婉的语气来表达可给 1 分。比如:不必灰心,不必难 过,不必失望,完全理解你的心情但如若答“这样不对” “你错了”等则不给分。 2.观点与理由可以合而为一来表述。例如:表达到“不轻言放弃” “挫折与胜利的转化” “砥砺前行” “积累经验” “积极面对生活”均可得 2 分。 3.语句通顺:从逻辑和语法两个维度来考虑,有明显语法错误和错别字,酌情扣分。 4.超字数扣 1 分、称谓不作为扣分点。 二、学生存在的问题二、学生存在的问题 1.错别字现象严重
47、,标点符号使用不规范,卷面凌乱。 2.审题不严。有一部分同学答案偏离要求,所答内容与“鼓励安慰”无关,出现诸如“青春颂歌” 之类的话题。 3.语言冗长,不能借鉴名言警句凝练的表达观点理由。 4.字数不足,语气过于生硬,无法达到安慰劝说的目的。 综合性学习第综合性学习第 12 题(题(3)小题)小题 一、评分细则一、评分细则 参考答案是:武松醉打蒋门神; (1 分)帮助施恩(1 分)从蒋门神手里夺回快活林(1 分) 。 补全回目赋分 1 分。按照水浒传第 29 回的回目赋分,即“武松醉打蒋门神” 。如将“武松” 写为“行者” ,将“醉打”写成“痛打” “拳打”等可给分。 注意:字数不等或结构不同
48、则不给分。 “简述武松这样做的原因”赋分 2 分。 “帮助施恩”1 分, “夺回快活林”1 分。此题中出现以 下情形也可酌情给分:如写成“为施恩报仇” “受施恩之托” “受了施恩的恩惠” “为施恩讨回公道” 等。 初三语文试题卷 第 15 页(共 19 页) 二、学生存在的问题二、学生存在的问题 1一部分同学对水浒传文本不熟悉,又不能根据材料来推导出正确答案。出现了诸如“武松 勇闯快活林” “武松强占快活林” “武松大闹快活林”等答案。 2 简述原因题同样存在文本不熟的问题,自行杜撰或张冠李戴,情节错乱。比如“蒋门神强占潘金 莲,蒋门神谋害武大郎” 3 简述原因不具体,泛泛而谈。比如:武松伸张
49、正义,见义勇为,替天行道,解救百姓于水火之中, 蒋门神行凶作恶,唯利是图 文学类文本第文学类文本第 1414 题题 一、评分细则一、评分细则 通过一系列的动作细节描写(1 分,写动词也可以),生动细腻地展现了父亲从站起身到坐上 车的情景,表现了父亲的年老行动不便(1 分)、小心翼翼(1 分,拘谨或对我的依赖),也表达 成年的我对父亲的疼惜(1 分,或我的心酸)。 二、学生存在的问题二、学生存在的问题 1.能写出动词所表现的父亲特点,但大多数同学未写出情感。 2.学生笼统写我对父亲的“爱”,不能准确品析出成年的我对父亲年迈行动不便的“疼惜”。 文学类文本第文学类文本第 1515 题题 一、评分细
50、则一、评分细则 外形或者言行方面(1 分):外形变老变得更小,言行变得小心翼翼,胆怯。如,给“我”打电 话时“怯怯的呵呵一声,像在掩饰他的过失” ,看见我时不敢看我。(1 分) 对我的态度(或性格)(1 分):不再严厉,变得顺从。如和“我”交流时,像是在汇报,不再 严厉。(1 分) 对我“训”话的接受度(思想认可方面)(1 分):变得很“听话”。如,“我”让不要上房顶, 他就不上;让他将早饭吃完,他就吃完。 (1 分) (每点 2 分。概括 1 分,具体表现 1 分) 二、学生存在的问题二、学生存在的问题 1.只简单从文中摘抄表现父亲变化的句子,缺乏概括。 2.大多数学生都是围绕言语行为这些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