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百万教育资源文库 】 2012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安徽卷 ) 语文答案解析 第 卷 一 1.【 答案 】 C 【 解析 】 原文是 “ 一方面使得家族伦理关系的调节成为社会生活的基本课题 ” , C 项以偏概全, 误将 “ 基本课题 ” 与 “ 全部内容 ” 混为一谈。 【 考点 】 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 。 2.【 答案 】 B 【 解析 】 A.原文是 “ 家族的中心地工使得伦理在社会生活秩序的建构和调节中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 ,选项中 “ 源于家族宗法血缘关系的伦理关系 ” 应为 “ 家族的中心地位使得伦理 ” ; C.应该是 “ 再论述成德建业、厚德载物是中国
2、人的理想,在此基础上指出中国人的文化人格是以道德为首要取向的 ” ,顺序 颠倒;D.最后论述的并不是人格尊严问题。 【 考点 】 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 。 3.【 答案 】 A 【 解析 】 B.由原文第二段可知 “ 哲学的理性是道德化的实践理性 ” 的是 “ 中国哲学 ” ,而非 “ 西方哲学 ” 。C.原文是 “ 即使在科学技术中,伦理道德也是首要的价值取向。中国传统科技的价值观是以 正德 即有利于德性的提升为第一目标,然后才考虑 利用、厚生 的问题。因此,中国文化价值系统的特点是强调真、善、美统一,而以善为核心 ” ,选项中 “ 中国的文学艺术 ” 应为 “ 中国文化价值系统 ”
3、。 D.原文是 “ 中国文化的普遍信念是 人为万物之灵 。而人之所以能为 万物之灵 ,就是因为有道德 ” ,选项因果倒置。 【 考点 】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 二 4.【 答案 】 D 【 解析 】 根据前后语境,可以判断 “ 度 ” 应解释为估测、估计。 【 考点 】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含义 。 5.【 答案 】 A 【 解析 】 A.“ 以 ” 相当于 “ 而 ” ,此处表修饰 ,可不译。 B.表示承接关系,就 /表示转折关系,却。 C.介词,向 /介词,从。 D.介词,被 /介词,替 。 【 考点 】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 6.【 答案 】 B 【 解析
4、】 “ 消除了公船私用造成的弊端 ” 系误解,应是消除了 “ 上下多侵渔 , 其船遇风辄坏 ” 的弊端。 【 考点 】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 【 ;百万教育资源文库 】 7.【 答案 】 ( 1)老百姓都称道欢舞,认为这是几十年来没有过的事,于是就在河边立碑记下这件事。 ( 2)即使这样,把许曾裕的施政 ( 功绩 ) 与 当世那些地位显赫、凭其权力足以有所作为的官员相比, ( 许曾裕的 ) 难道比他们少吗? 【 解析 】 第 ( 1) 句, 最容易出错的地方是 “ 咸 ”“ 以为 ”“ 因 ” 与 “ 漘 ” ; 第 ( 2) 句,最容易出错的地方是 “ 虽然 ”“ 以 ”“ 施设
5、”“ 歉 ” 。 【 考点 】 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 。 8.【 答案 】 诗人只顾追寻胜景而不觉春寒,驻足春风夕阳中凝望东山,对东山雪景充满喜爱之情。从这些动作与心理的描写中,可以看到一个心境悠闲、陶醉于自然美景而欣然忘我的诗人形象。 【 解析 】 首先分析诗人的动作、心理等;其次分析诗人所处的环境:东山雪景;最后分析诗中出现的具体景物所承载的思想感情:心境悠闲、陶醉于自然美景而欣然忘我。 【 考点 】 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 。 9.【 答案 】 “ 软 ” 字以触觉写视觉,生动地写出了夕阳余晖可感可触、柔和温暖的独特美感; “ 涌 ” 字运用比拟的手法,形象地描绘出在夕阳红光映照之下,白雪覆盖
6、的东山如银涛涌出的奇丽景象 。 【 解析 】 答题时把 “ 软 ”“ 涌 ” 放在句中,结合全诗意境情感 ( 心境悠闲、陶醉于自然美景 ) 进行分析;解释含义包括解释字面含义和深层含义, “ 软 ” 以触觉写视觉, “ 涌 ” 运用了比拟的手法;展开联想和想象,结合诗歌整体表述诗句所描摹的景象。 【 考点 】 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 。 10.【 答案 】 甲: ( 1) 映阶碧草自春色 ( 2)隔叶黄鹂空好音 ( 3)三顾频烦天下计 ( 4)两朝开齐老臣心 ( 5)出师未捷身先死 ( 6)长使英雄泪满襟 乙:( 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 ( 2)羁鸟恋旧林 ( 3)还乡须断肠 ( 4)风流总被雨
7、打风吹去 ( 5)濯清涟而不妖 ( 6)落红不是无情物 三 11.【 答案 】 可以欣赏海上美景,感悟自然的不变与永久。 可以与暂离的亲友书函沟通,更能感受彼此的深切情谊。 可以静静地读书写作,享受文化上与世界相通的乐趣。 【 解析 】 首先确定信息区间,即 “ 最有诗意的生活 ” 的上下文;其次搜寻相关语句: “ 以海洋为师,以星月为友,这一切都是不变与永久 ”“ 和家人朋友的书函;似暂离又似永別的景况,使我们永驻在 的的如水 的情谊之中 ”“ 我可读一切的新书籍,我可写作,在文化上,我并不曾与世界隔绝 ” ,最后梳理概括,分条作答。 【 ;百万教育资源文库 】 【 考点 】 赏析作品的 内
8、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 。 12.【 答案 】 紧张、期待 兴奋憧憬、坚定执着 失望无奈。 【 解析 】 根据文章的脉络,抓住关键句 “ 我想看守灯塔去 ”“ 这一点是警觉,是慰安,是导引,然而这一点是由我燃着 ! ”“ 我肃然道: 我处心积虑已经三年了 ! ”“ 一夜寂然 奈何连个梦都不能做 ! ” ,根据 “ 我 ” 围绕灯台守涌现的情感加以概括。 【 考点 】 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 。 13.【 答案 】 深化文意。强调青年人需要理性对待理想。 为后文做铺垫。启发 “ 我 ” 的思考,是后文写“ 我 ” 的情感变化的铺垫 。 凸显父亲形象。显示出父亲的理性、睿智与慈爱。 【 解析
9、】 首先确认此句在行文中的位置。其次明确段落的作用,明确答题的方向 ( 一般从内容和结构两个角度人手 ) 。形式上:过渡句承上启下 ( 或启下 ) ;内容上:先回答其在整个句段中的作用,再回答其在全文中的作用。 【 考点 】 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 。 14.【 答案 】 ( 1) 交代 “ 我 ” 回忆往事的缘由 。 将往事与现实贯穿起来,展 现 “ 我 ” 的成长过程。 引发 “ 我 ” 对灯台守的颂扬与羡慕之情,进而表达 “ 我 ” 对 “ 为着众生 ” 的奉献者的赞美 。 ( 2)示例一: “ 我 ” 放得下。 “ 我 ” 与父亲谈话后,对当灯台守的理想已 “
10、禁绝思虑 ” ;海上望见灯塔后,决定不再执着于无法实现的理想。这说明 “ 我 ” 已经与往日当灯台守的理想彻底告别 。 示例二: “ 我 ” 放不下。海上望见灯塔后, “ 我 ” 回忆往事,心中产生了理想没有实现的悲哀;文末 “ 我 ”对灯台守致以无上的颂扬与羡慕。这都说明 “ 我 ” 内心其实放不下当灯台守的理想 。 示例三: “ 我 ” 理智上放得下,情感上却放不下。 “ 我 ” 认识到当灯台守的理想是不现实的;但在海上望见灯塔后, “ 我 ” 为理想未能实现感到悲哀,这表明年轻时的理想在 “ 我 ” 心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记 。 示例四: “ 我 ” 会慢慢放下。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丰富,
11、 “ 我 ” 会更深刻地理解父亲的教导,对理想的认识会逐渐成熟、理性,在今后宽广的人生道路上,用其他方式继续追寻心中 “ 清静伟大,照射光明的生活 ” 的理想。 【 解析 】 阅读散文,要披文人情,逐层深人,进人认识评价作品意蕴、内涵的层面。本文从望见灯塔的事件中发出了作者对人生问题的感悟和认识。除了展示 “ 我 ” 的成长过程外,更多表达 “ 我 ” 对灯台守的颂扬与羡慕之情,进而表达 “ 我 ” 对 “ 为着众生 ” 的奉献者的赞美。 关注文本的文眼和关键句,多角度、多层面挖掘作品意蕴以及所蕴含的思想观点和人文精神,理性分析,合理联想,做到 “ 言之有理,言之有据 ” 。集中探究作品的形象
12、、作品的社会价值和审美价值。无论哪个角度,须围绕 “ 当灯台守的理想 ” 来分析,可从情感上分析,亦可从理智上分析。 【 考点 】 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 。 第 卷 四 l5.【 答案 】 D 【 解析 】 A.轻歌慢舞 轻歌曼舞; B.影牒 影碟; C.结骨眼 节骨眼。 【 考点 】 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 。 【 ;百万教育资源文库 】 16.【 答案 】 D 【 解析 】 A.侧目:眼睛不正视对方的意思,形容畏惧。也指余斗着眼睛看人,形容愤恨。此处属于望文生义。 B.以致:表示由于上文所述情况,引出了下文的结果 ( 多指不好的结果 ) 。此处不合语境。 C.与日俱增:随着
13、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增长。形容不断增长,增长得很快。 不能用于表示 “ 状态 ” 。 D.鞭辟人里:形容分析透彻,切中要害。 【 考点 】 正确使用词语 ( 包括熟语 )。 17.【 答案 】 C 【 解析 】 A.句式杂糅,应将 “ 为目标 ” 中的 “ 为 ” 改为 “ 的 ” ; B.偷换主语,应在 “ 进人 ” 前加上 “ 安排其 ” ;D.一 面对两面,应删除 “ 能否 ” 。 【 考点 】 辨析病句 。 18.【 答案 】 年画是春节时张贴的,画面线条单纯、色彩鲜明,含有吉祥喜庆意义的图画。 【 解析 】 要将复句整合为单句意,将被定义概念、种差、属概念,用 “ 是 ” 等一类连接词联
14、结起来,并要注意这些属性组成的种差是多项定语的排列规律。确定陈述语序。合理排序。确定陈述语序时,一定要仔细分析所给材料,寻找其中的陈述线索,即逻辑关系,本题下定义的格式是 “ 年画是 ?图画 ” 。按照逻辑关系,确定定语的先后顺序,即 “ 春节 ”“ 线条和色彩 ” “ 喜庆意义 ” 。 【 考点 】 压缩语段 。 19.【 答案 】 示例: “ 望 ” 最重要 ; 即便 是 “ 居 ” ; 窗子起 着 “ 望 ” 的 重要作用 ; 景色都不相同 ; 丰富的审美感受 。 【 解析 】 统揽全局,要先抓中心 句 “ 中国古代园林艺术的基本 思想是可游、可居、可望 ” ,然后分析其他句子是怎样围绕中心句来组织的。描述性文字要特别注意语境 (意境 )的和谐一致。如 处,联系关联词“ 不 ?” 填写,前句阐 述 “ 游 ” 与 “ 望 ” 的关系 ,根据中心句,可判断出下句很 显然谈 “ 居 ” 与 “ 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