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草原说课稿 一、说教材一、说教材 著名语言大师老舍先生五十年代第一次访问内蒙古,写下了内蒙风光, 本文就节选自内蒙风光。草原这篇课文,作者以热情洋溢的笔调,描写 了内蒙古大草原的美丽风光以及受到草原人民热情欢迎的情景, 表达了蒙汉人民 的深厚情谊。 本文通篇文质兼美,堪称写景、抒情的典范佳作。为了使学生更好地体会文 中的景和情并扎实地落实语言文字训练,取舍教材是关键。因此,我将此文教学 安排为两课时。第一课时主要完成生字词语教学,第二课时主要引导学生领略草 原的风光美和人情美。 二、教学目标二、教学目标 1. 学习课文,使学生认识到祖国的草原不仅景色美,而且人更美。 2. 体会课文结尾的含义。
2、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教学重难点: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教学重点:引导学生随着作家的叙述,在头脑中浮现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 从而感受草原风光与人情的美好。 教学难点教学难点:联系课文,说说对“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这句话 的理解和体会。 四、说教法四、说教法 怎样才能使学生与文本产生真正的共鸣,体会草原的景美呢?首先,我将注 重以读为本,采用多种朗读形式,如:默读、自由读、范读、指名读、小声朗读。 通过多层次的朗读,使学生体会草原的风光美,并品味语言的表达效果。其次, 我将巧妙运用多媒体, 为学生创设情境, 帮助学生理解重点词句, 启发学生想象, 体会文中意境, 并配合
3、学生进行有感情地朗读训练, 从而达到突破重难点的目的。 五、说学法五、说学法 新课程标准强调要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要创设一定的情境,引导学生 主动地探索,研究性的学习。本文第一自然段的语句美,意境也美,因此,在本 节课的教学中,我将重点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一边读句子,一边想象画面, 用自己的经验去补充形象,丰富形象,从而体会文中表达的意境和情感,同时培 养他们的创新及想象能力。 五、说教学过程五、说教学过程 草原这篇课文的第一自然段语句美,意境也美,我将充分利用多媒体资 源,为学生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图文结合,启发想象,体味文章的意境美。 教学过程具体如下: (一)谈话导入(一)谈话
4、导入 草原 这一课我分为了两课时来上, 第一课时主要让学生学习了生字生词, 并且通读课文,了解作者及课文大意。在第一课时时同学们已经知道了老舍先生 从景和人这两方面来描写草原的,主要写了草原的风光美和人情美。第二课时也 就是本节课主要细读课文,赏析课文,了解老舍先生是怎样描写草原的风光美和 人情美的。所以,本节课直接运用谈话导入,让我们与老舍先生一起走进草原。 (二)学习新知(二)学习新知 1、首先我们复习了本课的词语。 2、默读课文,整体感知。 这一环节是由学生朗读课文,弄清课文写作顺序,主要写了那几个画面,是 从哪两部分来写草原的,即“风光美”和“人情美”。学生对于课文有了一个整 体的感知
5、,为后面的品读词句做好铺垫。 3.朗读品句,感受“风光美”。 课文的第一自然段可谓描绘草原美景的经典之作。于是,我先设计了几个问 题,让学生自读第一自然段课文,一边读一边想象草原的美景,并思考问题。在 学生充分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再交流品读。在品读重点语句时,我将引导学生一 边想象画面,一边反复朗读;并借助多媒体展示草原图片,让学生图文结合地品 味词句。这一幅幅美丽的画面,将把学生们带入那辽阔、美丽的草原风光之中, 并能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一碧千里”、“翠色欲流”等词语,从而体味文章的 意境美,领会作者表达的特点,最终达到突破教学重难点的目的。 如:文中描写羊群的句子:“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
6、儿又下来,走到哪 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我先让学生结合图画,抓住“绿毯”、 “白色的大花”两处比喻,用“绿毯”形容极目千里、长满了毛茸茸的绿色的地 面,用“白色的大花”形容远观一朵一朵的羊群,颜色、形状、美感,用“绣上 了”而不用“盛开着”形容羊群的动态,都很贴切,以此来体会草原的辽阔和羊 群带给草原的无限生机。这样,使学生不仅理解了原文描写的羊群的静态和动态 的美,而且拓展了自己的思维,更深层次地体味了美的意境,同时还有助于培养 学生的创新能力。 4.朗读品句,感受“人情美”。 本课的第 25 自然段都写了草原的人,草原的人民是热情的、是好客的。 本部分通过“欢迎远客、亲切相见、热情款待、联欢话别”四个方面写了草原的 人情美。第 2 自然段主要写了欢迎远客,第 3 自然段主要写了亲切相见,第 4 自然段主要写了热情款待,第 5 自然段主要写了联欢话别。细读课文,细细体会 草原人民的热情好客以及蒙汉两族人民的深厚情谊。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请各位老师批评、指导,以便我在教育的这片乐土上尽 快成长,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