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旧高考)地理二轮复习教学案:专题3水体运动规律.doc

上传人(卖家):小豆芽 文档编号:1155696 上传时间:2021-03-07 格式:DOC 页数:34 大小:2.3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年(旧高考)地理二轮复习教学案:专题3水体运动规律.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2022年(旧高考)地理二轮复习教学案:专题3水体运动规律.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2022年(旧高考)地理二轮复习教学案:专题3水体运动规律.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2022年(旧高考)地理二轮复习教学案:专题3水体运动规律.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2022年(旧高考)地理二轮复习教学案:专题3水体运动规律.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专题三 水体运动规律 构建网络整体认知 考点一 从“人地协调观”角度分析水循环 考情报告 水循环对人类生存、生产和生活有着深刻的影响。水循环的作 用、原理及应用,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是高考的主要命题点。以水循环示意 图和大河治理、工程建设、水污染及其治理等为背景,考查各种水体的补给关系 和水循环的类型、环节及意义;考查考生的区域认知能力、综合思维能力和人地 协调观。题型灵活多样。 (2016 全国卷)下图所示山地为甲、 乙两条河流的分水岭, 由透水和不透水 岩层相间构成。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该山地被破坏的森林植被得以恢复,随 之河流径流量发生了变化,河流径流的年内波动也减缓了。据此完成(1

2、)(3)题。 (1)森林植被遭破坏后,河流径流量年内波动强烈,是由于( ) A降水更多转化为地下水 B降水更多转化为坡面径流 C降水变率增大 D河道淤积 (2)森林植被恢复后,该山地的( ) 降水量增加 坡面径流增加 蒸发(腾)量增加 地下径流增加 A B C D (3)如果降水最终主要转化为河流径流,那么森林植被恢复后,甲、乙两条 河流径流量发生的变化是( ) A甲增加,乙减少,总量增加 B甲减少,乙增加,总量增加 C甲增加,乙减少,总量减少 D甲减少,乙增加,总量减少 思维流程 尝试作答 (1)B (2)C (3)D 1影响水循环诸环节的因素 (1)影响蒸发量大小的因素 (2)影响水汽输送

3、方向和水汽量大小的因素 (3)降水形成的条件 (4)影响地表径流流速、流量的因素 影响因素 对地表径流的影响 年降水量 决定地表径流流量大小的最主要的因素 流域面积(支流数量) 同地表径流流量呈正相关 植被 涵养水源,起到“削峰补枯”的作用 续表 影响因素 对地表径流的影响 地形 一般随坡度增大,流速增大 地质条件(土壤质地) 河流流经喀斯特地貌区、沙质土壤时,河水易下渗,减 少地表径流的流量 蒸发 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对地表径流的影响大 人类活动 沿岸取水会导致径流量减少 (5)影响下渗量大小的因素 2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 考向 1 水循环规律原理 树干液流是植物体内由于叶片失水, 从而引起

4、水分通过木质部运输到叶片的 过程, 它是土壤植物大气连续体水流路径中一个关键的链接, 承接了庞大的 地下根系所吸收、汇集的土壤水,决定了整个树冠的蒸腾量,可反映植物体内的 水分传输状况。 下图为某山地云杉林树干液流密度日变化示意图。 读图, 完成 1 2 题。 1植物体内的树干液流形成的主要促动环节是( ) A降水 B下渗 C蒸发 D蒸腾 答案 D 解析 树干液流是植物体内由于叶片失水引起水分通过木质部运输到叶片 的过程,因此树干液流形成的关键是叶片失水,植物蒸腾会促动叶片失水。 2树干液流密度呈周期性变化的主导因素是( ) A云层厚度 B土壤黏性 C温度高低 D太阳辐射 答案 D 解析 读图

5、可知, 树干液流密度呈明显的昼夜周期性变化。 晴多云天树干 液流密度大于阴天, 白天液流密度大于夜晚。 晴朗的白天太阳辐射强, 蒸腾量大, 故 D 项正确。 考向 2 人类对水循环的影响和水资源的开发利用 地下水库是利用天然含水层、 储水构造、 溶洞或建筑地下截水坝截蓄地下水 而形成的贮水空间,并可与地表水联合调度,是人类利用水资源的一种新途径。 下图为华北某滨海地下水库示意图。读图,完成 13 题。 1下列关于地表水库与地下水库相同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均需建筑截水坝 B将水储存在峡谷、洼地中 C水源补给方式相同 D调节了水资源的季节分配 答案 D 解析 据材料可知, 可利用天然地下空

6、间建设地下水库, 也可建筑地下截水 坝截蓄地下水而形成贮水空间, 因而地下水库不一定需要建筑截水坝, A 项错误; 地表水库将水储存在峡谷、洼地中,地下水库将水储存在地下空间,B 项错误; 水源补给方式不同,分别是地表水补给和地下水补给为主,C 项错误;均调节了 水资源的季节分配,D 项正确。 2图中地下水坝的主要功能有( ) 拦截地下径流 防止海水入侵 减少海水侵蚀 抬高地下水水位 缓解土壤盐碱化 A B C D 答案 B 解析 地下水坝能够拦截、蓄积地下径流,正确;该地下水库位于沿海地 区,可防止海水入侵,正确;坝外地下水水位降低,海水侵蚀增加,错误; 根据图中建坝前后水位可知,水坝抬高地

7、下水水位,正确;地下水水位升高, 可能加重土壤盐碱化,错误。故 B 项正确。 3下列地区最适宜建筑地下水库的是( ) A花岗岩为主体的某大型山谷 B云贵高原某大型地下溶洞 C多孔质石灰岩为主体的某背斜山 D渤海沿岸某淤泥质湿地滩涂 答案 B 解析 据材料可知, 地下水库一般有良好的地下空间储存地下水, 云贵高原 某大型地下溶洞可储存地下水,故 B 项正确;花岗岩为主体的某大型山谷适宜 储存地表水,背斜不是储水构造,沿海淤泥质湿地滩涂不适宜建地下水库,A、 C、D 三项错误。 考点二 结合“区域认知”,运用“综合思维”,分析河流补给与特征 考情报告 典型地区河流的水文特征、水系特征、水资源的利用

8、、流域的 开发和治理, 水文灾害与相关地质灾害的表现及成因等是命题的热点。 多以区域 图、等高线图为命题载体,以相关人类活动为命题背景,侧重考查河流水文特征 和水系特征的相关知识。侧重考查考生的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力。题 型灵活多样。 (2019 全国卷)黄河小北干流是指黄河禹门口至潼关河段, 全长132.5千米。 该河段左岸有汾河、涑水河,右岸有渭河等支流汇入;河道摆动频繁,冲淤变化 剧烈,为典型的堆积性游荡河道。下图为黄河小北干流河段示意图。据此完成 (1)(3)题。 (1)黄河小北干流为堆积性游荡河道,是因为该河段河流( ) A流量大、含沙量季节变化小 B流量大、含沙量季节变化大

9、 C含沙量大、流量季节变化小 D含沙量大、流量季节变化大 (2)黄河小北干流河道中段摆动范围较小的主要影响因素有( ) 河水流量 支流汇入 沿岸地貌 两岸岩性 A B C D (3)渭河是黄河最大的支流,流量和含沙量均较大。在主汛期,渭河的洪峰 导致黄河小北干流( ) A含沙量剧增,摆幅增大 B水量增大,流速加快 C水位上升,淤积增强 D侵蚀加强,河床加深 思维流程 尝试作答 (1)D (2)C (3)C 1河流特征类试题答题要素 2人类活动对河流水文特征的影响 人类活动 流量和水位变化 含沙量变化 破坏植被 地表径流增加,涵养水源、调节 径流能力减弱,汛期提前,洪峰 值增大,水位陡涨陡落 水

10、土流失加剧, 输沙量增加,含沙量增加 植树种草 地表水下渗量增大,地表径流减 少,汛期推迟,洪峰值减小,水 位升降缓慢 保持水土能力增强,含沙量减少 修建水库 调节径流,削峰补枯,下游水位 变化平稳 水库下游含沙量减少 围湖造田 对河流径流调节作用减弱,水位 陡涨陡落,洪涝风险增加 硬化路面 地表径流量增加,下渗量减少, 水位陡涨陡落 铺设渗水 砖 地表径流量减少,下渗量增加, 水位变化平缓 3根据河流的水文特征判断地理环境特征的方法 (1)若河流含沙量大,则说明该河流上游植被覆盖率低,水土流失严重。 (2)若我国的河流有结冰现象,则说明该河流在我国秦岭淮河一线以北或 青藏地区。 (3)若河流

11、一年出现两次汛期,一次是春汛,另一次是夏汛,则说明该河流 在我国东北或俄罗斯的西伯利亚等地区。 考向 1 河流的补给 下图为我国某河流的流量补给类型,其中甲表示浅层地下水补给。读下图, 完成 12 题。 1图中( ) Aa 表示深层地下水补给 Bb 表示冰川融水补给 Cc 表示雨水补给 Dd 表示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 答案 B 解析 由河流径流量可判断该河流径流量小, 应位于我国西北地区。 冰川融 水和雨水为主要补给水源, 雨水补给量随时间波动明显, 冰川融水补给量波动较 小,因此 a 表示雨水补给,b 表示冰川融水补给,故 B 项正确,A 项错误。c 主 要在春季补给河流,应为季节性积雪融水补

12、给;d 的补给量全年稳定,应为深层 地下水补给,故 C、D 两项错误。 2对该河流夏季流量变化影响较大的补给类型是( ) Aa Bb Cc Dd 答案 A 解析 读图可知,a 夏季补给量大且变化大,故 A 项正确。 考向 2 人类活动对河流特征的影响 (2020 江苏省响水中学期中)下图示意某流域开发的 3 个阶段土地利用状况 和该流域 3 个时期流量变化曲线(t1至 t3时期气候变化甚微,可忽略不计)。读图 回答 13 题。 1该流域开发过程中( ) A降水量增加 B蒸发量增加 C下渗量增加 D地表径流季节变化加大 答案 D 解析 读图可知,从 t1到 t3的开发过程中,森林面积不断减少,森

13、林涵养水 源能力下降,下渗量减少,雨季地表径流增大,旱季地表径流减少,地表径流季 节变化增大,D 项正确。 2已知该河流下游地区洪涝灾害多发,下列人为原因最可能的是( ) A过度放牧致使草场涵养水源、调节径流的功能下降 B围湖造田导致湖泊调蓄洪峰的能力降低 C过度砍伐、开垦山地,地表植被减少,水土流失加剧 D城市化面积扩大,减小了地表径流量和径流汇集的速度 答案 C 解析 下游洪涝灾害的人为原因是中上游地区过度开垦,造成森林面积减 少,水土流失加剧,导致下游泥沙淤积,河床抬升,调蓄洪水能力减弱,容易出 现洪涝,C 项正确;读图可知,该地没有出现过度放牧和围湖造田,城市化面积 扩大增大了地表径流

14、量和径流汇集的速度,A、B、D 三项错误。 3假设该流域三个阶段都经历了相同的一次暴雨过程,在 P 处形成的流量 变化过程为右图,则可能分别对应的是( ) At1、t2、t3 Bt3、t2、t1 Ct3、t1、t2 Dt1、t3、t2 答案 B 解析 在相同暴雨的影响下,由于三个阶段的植被的覆盖率不同,t1森林面 积广,下渗量大,地表径流量小,洪水汇聚速度慢,河流达到洪峰时间长,对应 ,反之,t3对应,B 项正确。 考点三结合“区域认知”,落实“地理实践力”,认识洋流及其地理意义 考情报告 洋流分布规律及洋流对局部地区的气候、海洋生物、海洋航行 和海洋污染的影响是高考的主要命题点。 多以洋流模

15、式图或局部大洋图、 等水温 线图为命题载体, 考查洋流的判定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考查考生的区域认知 能力和地理实践力。考查形式以选择题为主,兼有综合题。 (2018 海南高考)下图示意我国近海海面年蒸发量的分布。部分海域蒸发强 烈,出现了年蒸发量大于 2 000 毫米的高值区。据此完成(1)(2)题。 (1)形成年蒸发量高值区的原因是该海域( ) A海水流动快 B有暖流经过 C太阳辐射强 D靠近陆地 (2)年蒸发量高值区海域冬季海面蒸发更强,最主要的原因是该海域冬季 ( ) A降水少 B辐射强 C海气温差大 D风力强 思维流程 尝试作答 (1)B (2)C 1洋流分布图的判读方法 洋流分布

16、图的判读,特别是洋流的流向,也是多年来重要的高频考点,导致 失分的原因主要是不能掌握读图方法以及不能提取图中有用的信息。 这类题目的 解答方法一般从以下方面进行: (1)根据常用纬度与环流方向判断 第一步:根据纬度确定海区:0 与 45 之间为中低纬环流,45 90 之间为 中高纬环流(中心分别为 30 、60 海区,即副热带、副极地海区)。 第二步:根据南北半球确定洋流方向(顺、逆)。 第三步:套用表层洋流分布图。 (2)依据海水等温线数值在南北方向上的递变规律判断 若海水等温线的数值自北向南递增, 则该海域在北半球; 若海水等温线的数 值自北向南递减,则该海域在南半球。如下图,为北半球海域

17、。 2洋流对地理环境 4 种影响 (1)对气候的影响: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洋流对气候的影响并不 是决定性的, 对气候要素特征有增强作用, 使某些地方气候类型空间分布范围向 高纬或低纬延伸。 (2)对海洋生物的影响:主要从上升流、寒暖流交汇海区易形成渔场的角度 分析。 (3)对航海的影响:一方面要考虑经济效益,顺风顺水,省时省力,效益高; 另一方面要考虑航行中的海雾、海冰对航行安全的影响,及港口的封冻期。 (4)洋流对海洋环境的影响:有利于污染物的扩散,但扩大了污染的范围。 考向 1 世界洋流分布规律 如下图所示,m(经度约为 70 )、n(经度约为 80 )为海岸线,a、b 为附近海

18、域的洋流。读图完成 13 题。 1a 洋流是( ) A日本暖流 B墨西哥湾暖流 C秘鲁寒流 D西澳大利亚寒流 答案 C 解析 据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30 N,70 E)、(30 N,70 W)和(30 S,70 E) 三地附近都没有大陆西岸海岸线,所以左图 m 经度约为 70 W,纬度为 30 S,位 于南美洲的西海岸,由此判断 a 洋流为秘鲁寒流,故 C 项正确。 2b 洋流( ) 向南流 向北流 是世界上最强大的暖流 沿岸终年高温多雨 A B C D 答案 D 解析 据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30 N,80 E)、(30 S,80 W)和(30 S,80 E) 三地附近都没有大陆东岸海

19、岸线,所以右图中 n 经度约为 80 W,纬度为 30 N, 附近洋流为墨西哥湾暖流,其流向向北,是世界上最强大的暖流。故 D 项正确。 3m 地附近有( ) A广阔的平原 B高大的山地 C幽深的峡湾 D低缓的高原 答案 B 解析 根据第 1 题的分析可知, m 地位于南美洲的西海岸, 有高大的安第斯 山脉。故 B 项正确。 考向 2 洋流对航海活动的影响 每年有大约 400 座冰山完成从格陵兰岛始发的漫长行程, 最终漂入纽芬兰岛 附近的温暖水域, 威胁着航道上的船只安全。 读北大西洋中高纬度洋面年平均水 温图,完成 13 题。 1纽芬兰岛附近出现冰山数量最多的季节是( ) A春季 B夏季 C

20、秋季 D冬季 答案 A 解析 纽芬兰岛附近的冰山来自极地地区, 受东格陵兰寒流和拉布拉多寒流 的影响,极地的冰山被带至该海域。春季时,气温升高,格陵兰岛的冰川融化, 部分冰体分离,易被带到纽芬兰岛附近海域,故 A 项正确;夏季水温高,冰山 南下过程中易融化,排除 B 项;秋季格陵兰岛冰川面积扩大,可被洋流带走的 冰山不多,排除 C 项;冬季气温最低,冰山数量最少,排除 D 项。 2 北大西洋 60 N 附近, 甲海域平均水温线比乙海域密集, 主要是因为( ) A盛行风来源不同 B洋流性质不同 C距大陆的远近不同 D人类活动的密度不同 答案 B 解析 读图可知,甲海域受寒流影响,使该海域水温低于

21、同纬度其他海域, 水温南北差异增大,等温线密集;乙海域受暖流影响,使该海域水温高于同纬度 其他海域,水温南北差异缩小,等温线稀疏。故 B 项正确。 3为了防范漂浮冰山对过往船只造成威胁,我们可以( ) A炸毁冰山 B把冰山牵引至安全海域 C人工融化冰山 D标注冰山位臵,加强预报 答案 D 解析 标注冰山位臵, 加强预报可使过往船只避开冰山, 减少对船只的威胁, D 项正确;A、B、C 三项不切合实际,且负面影响较大。 微专题 3 湖泊的特征与成因 1湖泊特征 水文 特征 盐度高(低),为咸(淡)水湖;含沙量大(小),湖泊水质差(好);水量大(小); 水位季节变化大(小);水温高(低);湖水深度

22、大(小) 水系 特征 汇入河流多(少);湖泊形态(如近圆形);内(外)流湖 2常见湖泊类型及其判断 类型 成因 判断依据 断陷湖 断层下陷,积水成湖 湖岸陡峭且沿构造线发育,湖水一 般深度较大 火口湖 火山口积水成湖 近圆形, 远看像山峰, 近看像盆地, 水深岩陡,多有温泉 河成湖 河道迁徙或淤塞成湖 湖岸线曲折,水浅底平,水位季节 变化大 冰川湖 冰蚀洼地或冰碛物淤塞冰川谷积 水成湖 山地冰川湖一般较小,深度较深; 平原地区一般较浅,面积较大 岩溶湖 喀斯特地区溶洞崩塌,积水成湖 排列无规律, 形状多样, 水浅湖小, 泥沙含量小 续表 类型 成因 判断依据 潟湖 河口海湾封闭后,被淡水臵换形

23、成 分布在沿海,湖水较浅 风成湖 沙漠中沙丘间的洼地低于潜水面, 汇聚地下水形成湖泊 面积小,多为咸水湖,湖形多变, 水位不稳定 堰塞湖 火山熔岩流、地震活动使山体岩石 崩塌,阻塞河道,形成湖泊 湖泊面积较小,危害较大 艾比湖位于天山北坡,曾经是一个淡水湖,现在是新疆第一大咸水湖。20 世纪 50 年代流入艾比湖的大小河流有 23 条,70 年代后期至今入湖的河流只有 博尔塔拉河和精河,湖泊面积不断缩小,大片湖区干涸。下图为艾比湖地理位臵 示意图。据此完成(1)(3)题。 (1)推测艾比湖现湖区湖水最浅的位臵是( ) A东侧 B西侧 C北侧 D南侧 (2)下列不属于艾比湖湖水由淡变咸的原因是(

24、 ) A全球气候变暖,蒸发加剧 B人类活动增多,大量引用入湖河水 C过度开垦,长期引湖水灌溉 D入湖河流减少,稀释作用减弱 (3)艾比湖大片湖区干涸带来的影响是( ) 湖泊面积缩小, 调节气候的能力下降 渔业资源减少, 鸟类栖息环境恶 化,生物多样性减少 风沙加剧,影响交通 地下水位上升,土壤盐渍化加 重 A B C D 思维流程 尝试作答 (1)B (2)C (3)A 微专题特训 3 湖泊的特征与成因 一、选择题(共 11 题,每题 4 分,共 44 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 求) (2020 山东高考)奥赫里德湖和普雷斯帕湖位于巴尔干半岛, 是沿断层形成的 典型构造湖,由岩性为石灰岩

25、的加利契察山相隔(下图)。奥赫里德湖面积 348 km2,湖面海拔 695 m,平均深度 144.8 m,湖水透明度 21.5 m,是欧洲透明度最 高的湖泊,渔产不甚丰富;普雷斯帕湖面积 275 km2,湖面海拔 853 m,平均深 度 18.7 m,湖水透明度 1.57.2 m,透明度湖心最大、近岸较小,渔产颇丰。据 此完成 12 题。 1奥赫里德湖湖水的主要补给来源是( ) A雨水 B河流水 C地下水 D冰雪融水 答案 C 解析 由图文信息可知, 奥赫里德湖是沿断层形成的典型构造湖, 地形封闭, 海洋水汽难以到达,位于巴尔干半岛,为地中海气候,年降水量较小,故 A 项 错误;读图可知,奥赫

26、里德湖几乎无河流注入,B 项错误;由材料可知,奥赫里 德湖东侧的加利契察山岩性为石灰岩,石灰岩吸水性强,含水量大,可以为奥赫 里德湖提供稳定的水源,C 项正确;该地区纬度较低,海拔较低,几乎没有终年 积雪覆盖,D 项错误。 2导致两湖渔产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水温 B水深 C水量 D水质 答案 D 解析 由图文信息可知,两湖的纬度和海拔相差不大,因此水温差异不大, A 项错误;奥赫里德湖面积更大,水深更深,水量更大,应该渔业资源更丰富, 但实际渔产不如普雷斯帕湖丰富, 因此水深和水量不是导致两湖渔产差异的主要 原因,B、C 两项错误;影响渔业资源的主要因素是饵料,奥赫里德湖是欧洲透 明度最

27、高的湖泊,水质好,营养盐类少,饵料不足,渔产不丰富,D 项正确。 马拉维湖位于东非大裂谷最南端, 是非洲第三大淡水湖, 四周有众多河流注 入。马拉维湖湖水的透明度因受温度和降水的影响,随季节的变化较为剧烈,12 月份透明度不足 1 米。 马拉维湖湖中生物种类十分丰富, 仅慈鲷鱼就有 850 多种。 慈鲷鱼都生活在湖底, 且只有沿湖岸线的狭窄区域才有分布。 读马拉维湖及周边 地区示意图,完成 35 题。 3马拉维湖的形成原因是( ) A地壳断裂下陷 B河流改道 C褶皱凹陷 D冰川作用 答案 A 解析 由材料可知, 马拉维湖位于东非大裂谷最南端, 地壳断裂下陷形成湖 盆;该地区降水丰富,地表径流汇

28、入积水成湖,A 项正确。 4马拉维湖 12 月份透明度低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 A风力弱,湖水流动性差 B降水量丰富,入湖水量大 C气温高,蒸发旺盛 D太阳高度小 答案 B 解析 12 月份,太阳直射南半球,赤道低气压带南移,该地区受赤道低气 压带影响,处于一年中的湿季,降水丰富,入湖水量大,入湖径流带来大量的泥 沙使湖水透明度降低, 同时还给湖水带来大量营养物质, 湖中浮游生物大量生长 也会降低透明度,B 项正确。 5慈鲷鱼只分布于沿湖岸线的狭窄区域,主要是由于( ) A河流入湖带来丰富的营养物质 B底层湖水上涌,饵料丰富 C湖岸沿线水质好 D湖岸沿线水域较浅,阳光和氧气充足 答案 D 解析

29、 沿湖岸线的狭窄区域,湖水较浅,阳光和氧气充足,有利于慈鲷鱼的 生长,也有利于浮游生物的生长,为慈鲷鱼提供充足的饵料,从而导致慈鲷鱼只 分布于沿湖岸线的狭窄区域,D 项正确;河流入湖带来丰富的营养物质有利于慈 鲷鱼生长,但不是所有湖岸线区域都有河流入湖,A 项错误;慈鲷鱼都生活在湖 底,水质差别不大,B、C 两项错误。 兴凯湖曾是我国最大的淡水湖, 在 1861 年中俄勘界后变成了中俄界湖。 该湖由大、小兴凯湖组成,两湖由一条长约 90 千米、最宽处约 1 千米的天然沙 坝隔开, 沙坝两侧湖面呈现惊涛拍岸和风平浪静不同的景观。 湖水从东北面松阿 察河溢出,即为乌苏里江西源。读图,完成 68 题

30、。 6天然沙坝面积最小的月份最可能为( ) A2 月 B5 月 C8 月 D11 月 答案 C 解析 湖水水位低,则沙坝裸露、面积大,反之则小。东北地区 7、8 月份 降水多,湖水水位最高,天然沙坝面积最小,故 C 项正确。 7造成沙坝两侧湖面不同景观的主要因素是( ) 天然沙坝 湖泊面积 湖水水位 湖水温度 A B C D 答案 A 解析 大兴凯湖面积大,易在风力作用下形成大浪,小兴凯湖面积小,不易 形成大浪;另外沙坝的阻挡也会减弱小兴凯湖风浪,故 A 项正确。 8兴凯湖湖水成为乌苏里江径流量主要来源的季节最可能为(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答案 D 解析 乌苏里江春季有积雪融水

31、补给, 夏秋季节尤其是夏季多雨水补给, 冬 季河流水量少,水位低,湖水补给成为主要补给来源,故 D 项正确。 堰塞湖是由火山熔岩流或地震活动等原因引起山崩、 滑坡等, 堵截河谷或河 床后贮水而形成的湖泊。 2018 年 10 月 11 日, 西藏昌都(右图)境内发生山体滑坡, 导致金沙江主河道被堵,形成堰塞湖。2017 年 11 月 18 日,这个地区曾发生过 6 级地震。据此完成 911 题。 9左图中最易形成堰塞湖的是( ) Aa Bb Cc Dd 答案 C 解析 堰塞湖是由火山熔岩流或地震活动等原因引起山崩、 滑坡等, 堵截河 谷或河床后贮水而形成的湖泊。图中 a、b 两处等高线较稀疏,

32、山崩、滑坡等发 生概率小,且河道较宽,不易被堵塞形成堰塞湖,排除 A、B 两项。d 处河谷宽 阔,不易被堵塞,排除 D 项;c 处下游处等高线密集,易发生山崩、滑坡等,且 河道狭窄,崩落物或滑坡体易堵截河谷从而形成堰塞湖,C 项正确。 10与此次金沙江堰塞湖发生成因关系最密切的是( ) A位于高原河谷,地势低平,排水不畅 B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丰富 C该地地震活动多发,地质结构不稳定 D该地气温较高,积雪融化 答案 C 解析 该地位于构造带,且近期发生过地震,会导致山体不稳定,较其他地 区易发生滑坡,从而形成堰塞湖,故 C 项正确。 11关于堰塞湖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利用堰塞湖抬高水位,可

33、大力开发水电 B堰塞湖可以改善河道航运条件 C堰塞湖不会引发次生灾害 D堰塞湖对其下游居民有较大威胁 答案 D 解析 堰塞湖有潜在的溃坝威胁,不适合开发水电,A 项错误;堰塞体堆积 物疏松,易溃坝,引发次生灾害,不利于航运,B 项错误;堰塞湖会引发多种次 生灾害,C 项错误;堰塞湖水位较高,堰塞体堆积物疏松,一旦溃坝易形成洪峰 或泥石流,对下游地区造成危害,D 项正确。 二、综合题(共 2 题,共 56 分) 1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32 分) 材料一 羊卓雍湖为西藏三大圣湖之一。 地质时期曾为外流湖, 湖水流入雅 鲁藏布江,后来由于地壳运动,湖水退缩,成为内流咸水湖。然而,长期从事青

34、藏高原湖泊考察研究的中科院专家发现, 2002 年之前羊卓雍湖还在萎缩, 自 2003 年起,湖水快速扩张。这一现象遍及高原众多湖泊,考察队首次在藏南观测到湖 泊水面扩张,接着,在藏东、藏西、藏东北均发现湖面扩大现象。 材料二 下图为羊卓雍湖流域地理位臵图。 材料三 下面为羊卓雍湖流域(19612005 年)每 10 年平均气温和降水量的 变率表。 时间(年) 平均气温(/10 年) 平均降水量(mm/10 年) 19612005 0.25 3.5 (1)羊卓雍湖水位具有周期性涨落现象。指出其水位周期性涨落的规律,并 分析成因。(14 分) (2)结合地质作用原理和水循环原理,分析羊卓雍湖后来

35、变为咸水湖的原因。 (12 分) (3)根据材料,分析 2003 年后湖泊快速扩张的主要原因。(6 分) 答案 (1)规律:夏季湖水水位高,冬季水位低;夏季白天水位高,夜间水 位低。原因:河流水是羊卓雍湖湖水主要来源,河流的主要补给水源是高山冰雪 融水。夏季气温高,冰雪融水量大;冬季气温低,冰雪融水量很少。夏季白天气 温高,冰雪融水量大;夜间气温低,冰雪融水量小。 (2)山地抬升,湖泊水外流通道被堵,羊卓雍湖流域成为内流区;气候变干, 陆地内循环过程中降水补给湖泊的水量减少, 湖泊萎缩; 土壤和岩层中盐分通过 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输入湖中;经长期的湖面蒸发,湖水中的盐分不断累积,湖 泊逐渐成为咸

36、水湖。 (3)全球升温加快,冰雪融水补给增多;降水量增多,降水补给增多;阴天 和云量多,湖泊蒸发减少(支出少),补给量大于湖泊蒸发水量(收大于支),湖面 迅速扩大。 解析 第(1)题,湖水周期性涨落规律从季节变化和日变化两个方面描述。 结合区域特征可知, 湖水补给的主要来源是冰雪融水, 气温的季节变化和日变化 导致湖水具有周期性涨落规律。第(2)题,湖水变咸是盐分积累的过程。蒸发加 剧、降水减少、没有外泄通道均会导致湖水变咸。第(3)题,补给量增多,蒸发 减少导致湖面迅速扩大。 13(2020 天津河西区高三模拟)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24 分) 奴河位于加拿大北部, 由南向北注入大奴

37、湖, 在入湖口附近形成了广阔的奴 河三角洲,三角洲上湖泊星罗棋布。有学者将该区域的湖泊分为三种类型:蒸发 型(湖泊几乎不受河流影响)、洪水型(湖泊在河流洪水期间接受其补给)、交换型 (湖泊与河流的水体交换密切)。随着奴河三角洲持续发育,这些湖泊的水量平衡 关系也随之演变。下图为奴河三角洲不同类型的湖泊分布示意图。 (1)分析奴河三角洲湖泊众多的主要原因。(12 分) (2)推测并说明交换型湖泊未来的演化趋势。(6 分) (3)有人提议开挖水道连接奴河和若干蒸发型湖泊,环保人士提出了反对意 见,请说明其理由。(6 分) 答案 (1)奴河挟带的泥沙在三角洲上堆积不均,造成三角洲多低洼地;雨 水、

38、冰雪融水、 洪水期外泄的河水在低洼地聚集; 加之该地地势低平, 排水不畅; 有冻土分布,不利于地表水下渗;气温较低,蒸发较弱,低洼地积水成湖。 (2)交换型湖泊有河道与河流相连,随着奴河干支流泥沙的不断淤积,交换 型湖泊与奴河干流之间水流不畅, 交换型湖泊逐渐演变成洪水型湖泊或蒸发型湖 泊。 (3)开挖河道,破坏岸滩湿地;割裂野生动物栖息地,造成生物多样性减少; 若蒸发型湖泊水位高于奴河水位,连通之后易导致湖水外泄,湖泊萎缩。 解析 第(1)题,主要从地势低洼、地表水聚集、排水不畅、气温低、蒸发 弱等方面分析。第(2)题,推测并说明交换型湖泊未来的演化趋势主要是分析水 体交换通道被泥沙淤积后的

39、结果, 即交换通道被关闭, 交换型湖泊逐渐演变成洪 水型湖泊或蒸发型湖泊。第(3)题,环保人士反对开挖水道连接奴河和若干蒸发 型湖泊的理由,主要从对环境的破坏方面考虑,即破坏岸滩湿地、造成生物多样 性减少、湖泊萎缩等。 专题检测三 水体运动规律 一、选择题(共 11 题,每题 4 分,共 44 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 求) (2020 吴起高级中学月考)自然通风冷却塔是火电厂和核电站的一种大型构 筑物(下图),设计高度都基本超过 100 m。它使用水泵将发电厂排出的热水压至 冷却塔的播水系统内, 通过播水管上的小孔将水均匀地播洒, 塔底外部的冷空气 在风机的作用下进入塔内,利用从下往上

40、流动的空气去冷却从上往下流动的热 水,热空气从顶部排出,冷却水滴入冷水池内,再经水管流出,大部分水可以重 复使用。据此完成 12 题。 1自然通风冷却塔的工作原理类似于( ) A水循环 B热岛效应 C海陆风 D山谷风 答案 A 解析 结合题干信息和示意图,自然通风冷却塔输送热水可看做水汽输送, 播水过程可看做降水, 干冷气流上升过程中带走热气可看做蒸发, 输送冷水可看 做径流,工作原理类似于水循环。故 A 项正确。 2沿海核电站一般使用海水作为冷却水源,海水冷却塔运营后有可能导致 ( ) A附近地区地表升温 B飞鸟导航受到干扰 C电厂设备腐蚀加重 D周围植物生长茂盛 答案 C 解析 大部分热量

41、通过冷却塔内部热空气上升输送到了 100 m 的高空, 对地 表温度影响小,A 项错误;鸟类靠地球磁场导航,不会受到干扰,B 项错误;海 水含盐度高,对机械设备腐蚀强,C 项正确;海水冷却塔运行过程中的盐沉积, 会对周围植物产生直接伤害,并可能引发周围地区土壤盐碱化,D 项错误。 (2020 东北三省四市高三二模)挠力河地处三江平原,是乌苏里江的一级支 流。20 世纪 6070 年代开始,其东部及中北部地区推行“打井种稻”的耕作模 式,使地下水常年处于超采状态。下图分别为近年来挠力河流域示意图(左图)和 丙水文站观测的地下水水位与河流水位关系图(右图)。乙河段 20 世纪 60 年代以 前地下

42、水与河流水存在双向补给关系, 后来转变为左图所示的单向补给关系。 据 此完成 35 题。 3丙水文站 4 月河流水位迅速升高,其主要的补给水源是( ) A大气降水 B积雪融水 C冰川融水 D地下水 答案 B 解析 4 月为春季,气温回升,河流水位迅速升高的补给水源为季节性积雪 融水,B 项正确;三江平原是温带季风气候,4 月雨季未到,降水少,A 项错误; 三江平原没有冰川融水, C 项错误; 地下水补给相对稳定, 不会使水位迅速升高, D 项错误。 4因大规模推行“打井种稻”,会导致该区域( ) A土壤盐碱化加剧 B地表水蒸发量减少 C生物多样性增多 D地表水下渗量增加 答案 D 解析 由材料

43、“其东部及中北部地区推行打井种稻的耕作模式, 使地下 水常年处于超采状态”可知, 大规模推行“打井种稻”, 会导致该区域地下水位 下降,地表水下渗量增加,D 项正确。 5影响乙河段地下水与河水补给关系转变的主要原因是( ) A河床地势较高 B区域降水增多 C植被破坏加重 D过度抽地下水 答案 D 解析 结合图中河水、 地下水转化方向示意的箭头可看出, 乙河段河流水补 给地下水, 结合材料“乙河段 20 世纪 60 年代以前地下水与河流水存在双向补给 关系, 后来转变为左图所示的单向补给关系”可判断出, 其主要原因是过度抽取 地下水,地下水位降低,D 项正确。 水面蒸发是最大可能蒸发量, 属于水

44、分供应不受限制的蒸发。 气温是影响蒸 发的重要因子。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当气温升高时,水面蒸发量也相应增 加。然而,在气候变暖的情况下,世界不少地区观测到的水面蒸发量却出现持续 下降趋势。据此完成 68 题。 6一般情况下,世界上水面蒸发最旺盛的地区位于( ) A赤道附近 B回归线附近 C南极地区 D温带大陆内部 答案 B 解析 回归线附近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影响显著,降水较少,晴天多,蒸发旺 盛,故 B 项正确。 7 不少地区的水面蒸发量出现持续下降趋势, 其原因可能是这些地区( ) A大气湿度逐渐下降 B水体面积逐渐减少 C大气云量逐渐增加 D大风天气逐渐增多 答案 C 解析 大气湿度下降

45、、 大风天气增多均会加大水面蒸发量, 排除 A、 D 两项; 水体面积减小,干旱加剧,水面蒸发量增大,排除 B 项;大气云量增加,大气 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增强, 使到达地表水面的太阳辐射减弱, 导致水面蒸发量 下降,故 C 项正确。 8我国大部分地区的水面蒸发量呈下降趋势,这会使( ) A区域水循环变活跃 B空气水汽含量增加 C农作物收获期提前 D农业干旱得到缓解 答案 D 解析 水面蒸发量下降, 区域水循环活跃度降低, 空气中水汽含量减少, A、 B 两项错误;农作物收获期主要取决于热量条件,与水面蒸发量关系不大,排除 C 项;水面蒸发量减少,土壤水分含量增加,农业干旱得到缓解,D 项正确

46、。 中华哲水蚤是我国近海重要的浮游动物,其生存繁殖受水温影响显著(一般 要求水温低于 27 ),广泛分布于黄海和东海水域。近些年的研究发现,受季风 海流作用,中华哲水蚤每年 2 月出现在南海水域,9 月份便消失。图甲是南海北 部海域海流分布示意图,图乙是海南岛东侧海域夏季表层水温随距离变化示意 图。据此完成 911 题。 9夏季海南岛东侧近岸海域水温偏低的主要原因是( ) A距离陆地较近 B太阳辐射较弱 C上升海流较强 D陆地径流较多 答案 C 解析 夏季, 海南岛受西南季风影响, 海南岛东部海域海水向东北方向流去, 形成离岸流,底层海水上泛,使表层海水水温降低,故 C 项正确。 10夏季,海

47、南岛东部海域中华哲水蚤的数量变化及分布规律是( ) A数量减少,集中于近海 B数量减少,集中于远海 C数量增多,集中于近海 D数量增多,集中于远海 答案 A 解析 据材料信息“一般要求水温低于 27 ”“中华哲水蚤每年 2 月出现 在南海水域,9 月份便消失”可知,夏季时,海南岛东部海域中华哲水蚤的数量 减少;读图乙可知,距海岸近,水温较低且低于 27 ,因而近岸水域中华哲水 蚤数量多,即中华哲水蚤集中于近海,故 A 项正确。 11秋季,在图示水域没有发现有中华哲水蚤分布。主要原因是( ) A中华哲水蚤因营养物匮乏而消亡 B中华哲水蚤随季风海流向北迁徙 C夏季因鱼类大量捕食而绝迹 D中华哲水蚤

48、因水温升高而死亡 答案 D 解析 据材料可知,中华哲水蚤应分布在水温低于 27 的海域。夏季水温 高,不利于中华哲水蚤的生存,中华哲水蚤因水温升高而死亡,从而造成秋季图 示水域没有中华哲水蚤分布,故 D 项正确。 二、综合题(共 2 题,共 56 分) 1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30 分) 叶尔羌河发源于昆仑山,是塔里木河的源流之一(下图),流域面积 10.8 万平 方千米,流域内冰川覆盖率占集水面积的 10.5%,冰川总储量约 6.81011 m3。 从河流补给多年平均值来看,冰川补给占 51.5%,冰雪融水补给占 26.1%,雨水 补给占 22.4%。2018 年 8 月 10 日

49、,位于昆仑山区的克亚吉尔冰川堰塞湖发生溃 决,形成溃坝型洪水。叶尔羌河是新疆最大、全国第四大灌区,流域内早年建设 了大量土渠和拦河土坝,2011 年建设阿尔塔什水利枢纽和沿线堤防护岸等工程, 用来调节塔里木河生态供水。 (1)说明叶尔羌河以冰川和冰雪融水补给为主的原因。(6 分) (2)简述叶尔羌河水位的时间变化特征。(6 分) (3)冰川溃坝型洪水是当地危害最大的一种灾害,说明其形成过程。(10 分) (4)对进一步扩大叶尔羌河灌区你有何意见。表明你的态度,并说明理由。(8 分) 答案 (1)深居内陆,海洋水汽难以到达,年降水量少;上游集水区海拔高, 有冰川分布,冬半年降雪多,积雪常年或季节

50、性累积,夏半年气温高时融化。 (2)水位年际变化小;有明显的季节变化,春、夏汛期水位高;夏季水位日 变化明显。 (3)开春后气温升高,冰川(雪)融水携带冰碛物阻塞河道,形成堰塞湖;随着 冰川(雪)融化量增大,库区水位迅速抬高;当水压超过水坝承受力,堰塞湖溃堤; 巨量洪水下泄,形成洪灾。 (4)同意扩大:改变目前粗放的灌溉方式,提高水资源利用率,能充分利用 当地光热和土地资源,增加收入,亦能保障塔里木河生态供水。 不同意扩大:河流本身径流量有限;扩大灌区将导致下泄生态水量减少,塔 里木河断流,流域生态恶化;同时灌区农业用水会造成水污染,加剧生态供水的 不足。 解析 第(1)题,河流补给来源主要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地理 > 高考专区 > 一轮复习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2022年(旧高考)地理二轮复习教学案:专题3水体运动规律.doc)为本站会员(小豆芽)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