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1 观潮 教案(2课时).doc

上传人(卖家):harry 文档编号:115579 上传时间:2019-07-15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388.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1 观潮 教案(2课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1 观潮 教案(2课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1 观潮 教案(2课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1 观潮 教案(2课时).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1 观潮 教案(2课时).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一单元 美丽自然 自然无言,却是技艺高超的雕塑师,为我们奉献了一个个令人惊叹的作品。 塞外的草原,茫茫辽阔;江南的荷塘,莲叶田田;奔放的大海,涛声激越;无垠 的沙漠,静默无言自然多姿,风景无限。这美景澎湃在雄奇壮美的钱塘江大 潮里,沐浴在柔和美妙的洱海月光中,呈现在倦鸟翻飞的江上,寄存在花牛惬意 的美梦里,闪烁在繁星灿烂的星空中走进自然,欣赏自然,就让其中那一把 把神奇的钥匙,开启我们感悟美的心门。 本单元以“感受自然之美”为主题,所选的课文都是写景的美文,从多个侧 面向我们展现了自然美丽的风姿。 “口语交际”和“习作”的内容也与此相关。 我们在学习课文时可以边读边想象画面, 充分感受自然的

2、魅力, 聆听自然的教诲。 分 类 具体内容 课时安排 教学要点 课 文 观潮 2 课时 结合课文内容想象画面,感受钱塘江大 潮的壮丽奇特,激发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 感。 走月亮 2 课时 从语言文字中感受月光下美丽的景象, 体会“我”与阿妈浓浓的亲情;调动生活经 验和情感体验,培养细心观察生活细节的能 力。 现 代 诗 二 首 秋晚的江 上 2 课时 动情地朗读两首诗,感受诗歌的语言美; 体会两首诗的意境和蕴含的情感,感受大自 然的无穷魅力。 花牛歌 繁星 1 课时 了解作者三次看繁星的不同经历,体会 作者所表达的不同的思想感情;学会观察自 然,从自然中获得对生活的感悟。 口 语 交 际 我们

3、与环境 1 课时 学会观察、思考、发现,提高思辨能力; 培养关爱环境的意识,能够自觉保护环境。 习 作 推荐一个好地方 1 多角度观察,把写作对象介绍具体、清 楚;学会修改习作,不断提高写作水平。 语 文 园 地 交流平台 2 理解课文关键语句的含义,把握意境; 通过描绘画面,加深对词语的理解、运用; 掌握钢笔字的书写要领,养成提笔就练字的 习惯;积累古诗,提升文学修养。 识字加油站 词句段运用 日积月累 1 1 观潮观潮 文本分析 本文是一篇以写景为主的散文,语言细腻生动,捕捉的画面视野开阔,气势 雄浑。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 ,作者正是围绕这一点,按照潮 来前、潮来时和潮头过

4、后的顺序,抓住大潮声、形由远及近的变化,介绍了钱塘 江大潮气势磅礴的景象,使人读后不禁发出“钱塘江大潮真不愧为天下奇观”的 感叹。学习这篇课文,不但要使学生增长见识,学习作者观察及表达的方法,受 到语文能力的训练;还要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壮美河山的思想感情。 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画面,通过品味重点词句,感受钱塘江大 潮的壮观景象。 文中还有许多优美的词句, 可边学边积累, 充实学生的词汇宝库。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盐、屹、昂”等 12 个生字,会写“潮、据、堤”等 15 个生字, 理解相关词语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 3、4 自然段。 3.学习作者按照顺

5、序描写景物的写作方法。 4.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钱塘江大潮的壮丽与雄奇,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热爱 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1.理解文中重点词语的含义。 2.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壮观景象,受到自然美的熏陶。 教学难点 1.抓住文中的重点语句,想象文中所描绘的钱塘江大潮的景象。 2.能够借鉴课文的写法,描绘一处印象深刻的景观。 课时安排 2 课时 1.认识本课“盐、屹、昂”等 12 个生字,会写“潮、据、堤”等 15 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背诵第 3、4 自然段。 3.联系上下文体会重点词语的含义,并学会运用词语描绘画面。 1.积累生字新词,并学会运用;把握理解词语意思

6、的多种方法。 2.从整体上感知课文内容,理清课文层次。 1.播放钱塘江大潮的视频资料,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导语:同学们,你们知道潮汐这种现象吗?由于月球和太阳的引力作用,水 面会发生定时涨落的现象,这就是潮汐。从发生的时间上区分,人们又将早潮叫 “潮” ,晚潮叫“汐” 。 (板书“潮” “汐” )唐代大诗人刘禹锡曾经这样描述过它: “八月涛声吼地来,头高数丈触山回。须臾却入海门去,卷起沙堆似雪堆。 ”谁 能告诉老师,诗人描绘的是哪里的潮水?(学生说出答案)是的,这首诗描绘的 就是发生在浙江省钱塘江流域上的潮水涨落现象。钱塘江涨潮时,气势雄伟,画 面多变,吸引了千千万万的观赏者。现在,就让我们

7、翻开课本,随作者一起去观 赏钱塘江大潮震天撼地的景象吧! 2.板书课题,理解课题。 1.介绍钱塘江大潮的相关知识。 钱塘潮的成因(1)天时:农历八月十六日至十八日,太阳、月球、地球几 乎在一条直线上,所以这天海水受到的引潮力最大。 (2)地利:钱塘江口状似喇 叭形,潮水易进难退,当大量潮水从钱塘江口涌进来时,由于江面迅速缩小,潮 水来不及均匀上升,就只好后浪推前浪,层层相叠。 (3)风势:沿海一带常刮东 南风,风向与潮水方向大体一致,助长了潮势。 2.学生自读课文,圈出生字新词。 3.教师检查预习情况,指导分段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4.教师检测字词预习情况。 (1)出示生字词,指名学

8、生认读,注意变色的字。教师纠正字音,引导学 生识记生字和词语。 会写的字:观 潮 cho 据 j 说 大堤 d 宽 阔 ku 笼 ln 罩 zho 盼 pn 望 滚 n 动 顿 dn 时 逐 zh 渐 jin 犹 yu 如 山 崩 bn 震 zhn 动 余 y 波 会认的字: 盐 yn 屹 y 立 昂 n 首 鼎 dn 沸 fi 横 贯 un 浩 ho 荡 霎 sh 时 1.教师指导学生分自然段朗读,出示课文重点词语,学生圈画出这些词语和 相关的句子。 2.学生交流圈画内容,教师随机点拨重点词语。 (1)江面很平静,越往东越宽,在雨后的阳光下, (笼罩)着一层蒙蒙的薄 雾。 (2)江潮还没有来

9、,海塘大堤上早已(人山人海) 。 预设:首先,引导学生分析词语“人山” “人海” ,这两个词语运用的是比喻 修辞手法,将人比作山和海。山高大,海无边,可见人之多。其次,引导学生想 象过节时或有重大活动时街上人潮涌动的盛况,这样的情境学生大多有切身体 验,能使他们更具体地理解词义。 (3)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 (横贯)江面。 预设:理解“横贯”这个词语的意思,可以通过创设具体的场景来实现。教 师指名两位学生并排站,横向走过讲台。也可以与竖向行进进行比较,在对比中 理解词义。 (4)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 ,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3.教师根据学生的理解情况进行总结,从总

10、体上归纳理解词义的方法。 4.指导词语归类。 AABB 式:浩浩荡荡密密麻麻轰轰烈烈祖祖辈辈 ABAC 式:人山人海毛手毛脚实话实说毕恭毕敬 拟声词:隆隆 哗哗 唧唧 咚咚 呱呱 5.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1)出示问题课件,引导学生思考课文内容。 A.全文是围绕哪个词来写的?(奇观) B.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写钱塘江大潮的?(潮来前、潮来时、潮头过后) C.观潮的人们的情绪有怎样的变化?(潮来前,热切盼望潮来时,热情高 涨) (2)引导学生标出各自然段的序号,给课文划分层次。 预设:采用不同的标准,可以将文章划分为不同的层次。只要有理有据,教 师都应给予肯定和鼓励。 结构梳理: 第一部分(第 1

11、 自然段) :总写钱塘江大潮被称为“天下奇观” 。 第二部分(第 2 自然段) :写潮来前的景象和人们的表现。 第三部分(第 34 自然段) :描写潮来时的壮观景象。 第四部分(第 5 自然段) :写潮去后的景象。 (3)边读边想象钱塘江大潮的壮观景象,在脑海中形成画面。 1.教师总结本课时教学内容,点评学生的课堂表现。 过渡:同学们,钱塘江大潮的壮观景象是否令你震撼?即便我们没有亲临现 场,但透过作者的文字,我们已然听到了潮涌撞击岩石的声音,感受到了波涛那 如千万匹战马奔腾的浩大气势。钱塘江大潮真当得起“天下奇观”的名号。下节 课让我们再深入课文中继续探究。 小结:今天这节课,我们从课题开始

12、,通过理解课题初步了解了“潮”的所 指,为学习课文做好了铺垫。接着,我们学习了生字词,了解了理解词语意思的 方法。还朗读了课文,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梳理了课文的结构。同学们的表 现都很不错,_ (示例:_掌握了生字的书写规则;_朗读课文咬字清晰, 声情并茂;_对课文画面的描述形象生动,很是下了一番功夫的。老师希 望同学们在以后的课堂上都能像他们一样,积极动脑思考,踊跃发言,大胆地说 出自己的想法,让我们的课堂更有效率。 ) 2.教师引导学生交流收获。 (1)将学生分为若干组,自由交流学习心得。 (2)引导学生摘抄文中自己喜欢的词语和句子,丰富知识储备。 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1.把握课文的描写

13、顺序,能大致说出每一层次的主要内容。 2.抓住重点词句,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壮观景象。 3.感受大自然的神奇, 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 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1.品读句子,感受画面,形成整体认知。 2.运用课文的描写方法,写一写身边的奇观。 1.听写词语,教师随机抽查,并小结指导。 奇观 据说 笼罩 顿时 震动 余波 若隐若现 风平浪静 齐头并进 山崩地裂 漫天卷地 风号浪吼 2.指名学生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明确:本文是一篇文质兼优的写景文章,作者寓情于景,通过对农历八月十 八日的钱塘江大潮雄奇壮丽、气势非凡的景观的描绘,抒发了热爱祖国壮丽山河 的思想感情。 3.教师过渡,导入新课。 过渡

14、:上节课,我们通过分析,已经获得了对钱塘江大潮的初步印象。你们 想不想进一步了解它,更深入地感受它的壮观呢?现在,就让我们追随作者的描 绘,一同来到海宁市的盐官镇,领略钱塘江大潮的奇景。 1.默读课文,自主交流。 (1)教师引导学生默读课文,边读边想象画面,并圈画出自己喜欢的景象。 (2)学生两人一组,探究默读中遇到的问题。教师巡视指导,了解学生们 对课文的把握情况。 2.汇报展示,品析美文。 (1)学生汇报默读中遇到的问题,教师随机点拨。 (重点) A.钱塘江大潮, 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 (如何理解这里的 “奇观” 二字? 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预设:一些重点词语在句子中的地位是

15、很特殊的,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通过 关键词语体会句子的含义,进而把握开篇的段落在文中的作用。 B.大家昂首东望,等着,盼着。 (这句话写出了观潮人怎样的心情?找一找, 文中还有没有这样的句子?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你有过急切等待的经历吗? 和大家说说吧! ) C.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 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读这句话时,你们的脑海中 出现了怎样的画面?想一想,作者是用怎样的修辞手法再现这种画面的?) (2)引导学生探究课文中的其他知识要点。 (难点) A.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描写潮来时的壮观景象的?具体是如何描写的? 明确:作者按由

16、远及近的顺序细心观察,有声有色地描写了潮来之时声音和 景象的变化。写远处时,抓住潮的声、形来写潮来时的景象。 “隆隆的响声,好 像闷雷滚动” “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 ,潮虽远,但气势已现。写近处 时,抓住潮的形、声、色写出了潮气势的宏伟。 “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 拉长,变粗,横贯江面” ,写出了潮水由远及近的变化。 C.既然是写观潮,为什么不集中笔墨写潮来时的种种震撼人心的场景,却分 出相当一部分文字去写观潮前的江面、周围的环境以及人们的表现? D.同学们,通过这两节课的学习,相信大家对钱塘江大潮都有了比较深入的 认识。放学回家后,请你们把钱塘江大潮的景象讲给家长听。 明确:本

17、题旨在锻炼学生运用词汇的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应该引导同学们 将课堂所学用自己的语言讲述出来,并能有自己的真切感受。 (3)回味品读课文,加深感受。 小结:钱塘江大潮汹涌澎湃,雷霆万钧,令人赞叹。大自然真是一位神奇的 魔术师,馈赠给我们如此壮观的景致。我们的祖国绵延辽阔,在富饶的土地上, 其实还有很多奇异的景观,它们或挺秀绮丽,或壮观雄浑,你们发现了吗?感受 到了吗?读一读课文中自己喜欢的片段, 或者通过网络搜索表现祖国大好河山的 图片,再次感受自然的无私与广博。 过渡:钱塘江大潮天下闻名,自古以来,有很多文人墨客描绘它、歌颂它, 展现它的神奇。丰子恺先生也曾有过在钱塘江看潮的经历,并且用文字将

18、这次经 历描述了下来。他眼中的钱塘江大潮是怎样的呢?读读下面的片段,感受丰子恺 眼中的钱塘江大潮,看看与课文的描述有何不同。 1.出示课外阅读片段课件,指名学生朗读。 三点二十分光景,潮水真个来了!楼内的人万头攒动,像运动会中决胜点旁 的观者。我也除去墨镜,向江口注视。但见一条同桌上的香烟一样粗细的白线, 从江口慢慢向这方面延长来。延了好久,达到西兴方面,白线就模糊了。再过了 好久,楼前的江水渐渐地涨起来,浸没了码头的脚。楼下的江岸上略起些波浪, 有时打动了一块石头,有时淹没了一条沙堤。以后浪就平静起来,水也就渐渐退 却。看潮就看好了。 丰子恺钱江看潮记 2.阅读与交流。 (1)丰子恺所描写的

19、钱塘江大潮和课文中的钱塘江大潮有何不同?(课文 中的钱塘江大潮汹涌澎湃,气势充足。而丰子恺笔下的钱塘江大潮则平和多了, 少了撼人的气魄。 ) (2)从作者的描述中,你能体会到他当时怎样的心绪?(期待落空,有小 小的失落、失望。 ) (3)这个片段也描写了观潮的人,他们的情感是怎样的?从文中找出一个 体现这种情感的词语。 (激动;万头攒动。 ) (4)从所给的片段中,你获得了哪些写作上的启示?(真实地记录观察所 得,即使是平实的语言也能打动人。 ) 过渡:我们的祖国有很多奇异的景观,等待着我们去一饱眼福。我们要善于 观察、体会,有自己独到的发现,并用动人的文字把它们记录下来。 1.出示“小练笔”

20、 ,教师点拨写法,学生练习写话。 小练笔:壮观的钱塘潮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争相一睹它的风采。你 们还知道哪些自然奇观?那里有怎样的风景?用一段话描述下来吧! 提示: 这是怎样的奇景?它有着怎样的特点?哪些地方最吸引你?你从中感 受到什么? 2.指名学生朗读所写片段,集体评改。 示例:白塔内有很多佛像。站在塔顶,公园里的景色尽收眼底。往南走,到 了人工湖畔,湖旁的人们三五成群,湖里的水清澈见底,湖中央还有一个小岛, 岛上树木郁郁葱葱,在树荫怀抱中的一个凉亭,犹如一只展翅欲飞的白天鹅。春 天,人工湖脱下了厚厚的棉衣,春姑娘给它换上嫩绿的新装,湖边的小草探出了 头,湖里的小蝌蚪游来游去,你看,

21、那边还有几条黑白相间的金鱼正在嬉戏呢! 评改要点: (1)语句是否流畅; (2)是否抓住了景物的特点; (3)写作是否 有序,条理是否清晰; (4)描写是否生动。 1.背诵第 34 自然段,摘抄自己喜欢的词句,丰富积累。 2.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一) 理解词语,运用并积累(教学重点) 师:今天,我们学习的这篇课文,词语非常丰富,你们想不想把它们积累起 来? 生:想! 师:听老师说词语的意思,看谁的反应快,能很快地站起来说出是哪个词语 表达了这个意思。 (学生跃跃欲试) 师:形容人的说话声、喊叫声、欢呼声,如锅中之水一片沸腾。 生:人声鼎沸。 师:风和浪都很平静。 生:风平浪静。 师:形容水面

22、辽阔,远处和天似乎连接在一起。 生:水天相接。 师:形容同时出发,同时前进。 生:齐头并进。 师:山上的岩石和土壤塌下来,地也裂开来,形容声音很响很响。 生:山崩地裂。 师:形容气势很大。 生:浩浩荡荡。 师:看得出,同学们在阅读课文的时候,都挺注重词语的积累的。不过,会 不会用呢?咱们来自我检验一下吧!我这儿有一段话,可是不完整,你们能不能 在括号中用上今天学到的词语,使这段话表达得清楚、通顺呢? 师出示一段话: 今天,我去海宁观潮。潮来之前,江面上() 。可潮来时,却一浪一浪() , 一浪一浪() ,潮水声犹如() 。海堤上尽管() ,但竟听不出他们在说些什么。 渐渐地,潮过去了,消失在(

23、)的地方。 (学生四人一组讨论,然后选派一个代表发言) 生:今天,我去海宁观潮。潮来之前,江面上(风平浪静) 。可潮来时,却 一浪一浪(浩浩荡荡) ,一浪一浪(齐头并进) ,潮水声犹如(山崩地裂) 。海堤 上尽管(人山人海) ,但竟听不出他们在说些什么。渐渐地,潮过去了,消失在 (水天相接)的地方。 师:真棒,刚刚提到的词语基本都用上了。请同学们想一想, “人山人海” 这个词的运用是否正确? 生: (思索)应该用“人声鼎沸” ,因为后边写的是“竟听不出他们在说些什 么” ,所以应该和声音有关。 师:不错, “人声鼎沸”用在这里更准确。今天我们通过有感情地朗读,理 解并积累了好些词语,还学着运用。你们学得真棒!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们也要 善于对词语进行积累,不断充实自己的词语宝库,扩充知识面。 赏析:本篇课文中的词语非常丰富,尤其是一些四字成语,俯拾即是,它们 共同展现了钱塘江大潮的宏大气势, 因此词语的积累与运用也是本次语文教学的 要点之一。在这个教学片段中,教师就以此为切入点,先说出词语的意思,再引 导学生说出这个意思所代表的成语,这样使学生对该词的印象更深刻。接着让学 生学着运用词语,比较不同词语运用的差异,同时引导他们在今后的学习中注意 积累。这样一步一步,循序渐进,相信学生们定能收获颇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 > 语文 > 部编版(统编版) > 四年级上册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1 观潮 教案(2课时).doc)为本站会员(harry)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