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5《七律●长征》(知识导学+图文解读).doc

上传人(卖家):feng1111 文档编号:118297 上传时间:2019-07-19 格式:DOC 页数:26 大小:5.0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5《七律●长征》(知识导学+图文解读).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5《七律●长征》(知识导学+图文解读).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5《七律●长征》(知识导学+图文解读).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5《七律●长征》(知识导学+图文解读).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5《七律●长征》(知识导学+图文解读).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5七律长征知识导学+图文解读 5 七律七律长征长征 毛泽东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词句注释词句注释 七律:七律:七律是律诗的一种,每篇一般为八句,每句七个字,分四联: 首联、颔联、颈联和尾联;偶句末一字押平声韵,首句末字可押可不 押,必须一韵到底;句内和句间要讲平仄,中间四句按常规要用对仗。 长征:长征:1934 年 10 月间,中央红军主力从中央革命根据地出发作战略 大转移,经过福建、江西、广东、湖南、广西、贵州、四川、云南、 西藏、甘肃、陕西等十一省,击溃了敌人多次的围追和堵

2、截,战胜了 军事上、政治上和自然界的无数艰险,行军二万五千里,终于在 1935 年 10 月到达陕北革命根据地。 五岭逶迤腾细浪:五岭逶迤腾细浪:大庾、骑田、萌渚、都庞、越城等五岭,绵延于江 西、湖南、广东、广西四省之间。的五岭山道,越过敌人封锁线,向 西进军。“ 细浪”是说险峻的五岭绵延起伏,在红军眼中不过像翻腾 着的小浪花。(五岭:即越城岭、都庞岭、萌渚岭、骑田岭、大庚岭的 总称。位于湖南、江西、广东、广西四省、河里翻滚起来的小浪花。) 暖:暖:温暖。 寒:寒:心里害怕,有一丝寒意。 乌蒙磅礴走泥丸:乌蒙磅礴走泥丸:乌蒙山绵延在贵州、云南两省之间,气势雄伟(“磅 礴”),在红军看来也只像滚

3、动着的泥丸。(磅礴:气势雄伟,山很险 峻,这里指山势高大、险峻。)(乌蒙:山名。1935 年 4 月,红军长征 经过此地。)(走泥丸:汉书蒯通转,“阪上走丸”,从斜坡滚下 泥丸,形容跳动之快。) 金沙:金沙:指金沙江,是长江上游的一段的河流。 云崖暖:云崖暖:是指浪花拍打悬崖峭壁,溅起阵阵雾水,在红军的眼中像是 冒出的蒸汽一样。(云崖:高耸入云的山崖。) 大渡:大渡:指大渡河。 铁索:铁索:大渡河上泸定桥,它是用十三根铁索组成的桥。 岷山:岷山:在四川和甘肃边界,海拔四千米左右。一九三五年九月红军长 征经此。 三军:三军:这里指的是红一方面军,“三”在此处是虚指,泛指红一方面 军的多个军团。

4、尽开颜:尽开颜:全都喜笑颜开,露出笑面。 白话译文白话译文 红军不怕万里长征路上的一切艰难困苦, 把千山万水都看得极为平常。 绵延不断的五岭,在红军看来只不过是微波细浪在起伏,而气势雄伟 的乌蒙山,在红军眼里也不过是一颗泥丸。 金沙江浊浪滔天,拍击着高耸入云的峭壁悬崖,热气腾腾。大渡河险 桥横架,晃动着凌空高悬的根根铁索,寒意阵阵。 更加令人喜悦的是踏上千里积雪的岷山,红军翻越过去以后个个笑逐 颜开。 背景背景 1934 年 10 月,中国工农红军为粉碎国民党反动派的围剿,保存自己 的实力,也为了北上抗日,挽救民族危亡,从江西瑞金出发,开始了 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一路上,红军战士击溃了敌

5、军无数次围 追堵截,他们跋山涉水,翻过连绵起伏的五岭,突破了乌江天险,四 渡赤水,越过乌蒙山,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 最后翻过岷山,历经十一个省,于 1936 年 10 月到达陕北,总行程二 万五千余里,是人类史上一个伟大的事件。 鉴赏鉴赏 万里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空前的伟大壮举,七律长征是诗歌创作史 上不朽的杰作。这首诗形象地概括了红军长征的战斗历程,热情洋溢 地赞扬了中国工农红军不畏艰险,英勇顽强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 观主义精神。 56 个字,负载着长征路上的千种艰难险阻,饱含着中国共产党的万般 豪情壮志。它是中国革命的壮烈史诗,也是中国诗歌宝库中的灿烂明 珠。无论对革命史

6、而言,亦或对诗歌史而论,它都是里程碑之作。长 征如此伟大复杂的题目,毛主席以一首短短的七律浓缩了它的景观, 其中包括了多少惊险,多少曲折,多少悲壮,多少感天地泣鬼神的故 事。诗人就长征的题材写过忆秦娥娄山关、十六字令三首、 念奴娇昆仑、清平乐六盘山,这些诗都是写一景一地,并以 此来表达心情,着重在于侧写。而这首长征,从题目就可看出, 是写整个长征的经过与感受,诗人从正面挺身而出,运酣畅之笔朝四 面八方抒写,景致转换向前,一首八行七律担当了二万五千里,担当 了一个庞大的包罗万象的主题。 课文知识点课文知识点 本课是毛泽东在红军长征胜利结束时写下的一首诗。全诗生动地概述了二万五 千里长征的艰难历程

7、,赞颂了中国工农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 神。 这是一首七律诗,全诗共八行,每行七个字,每两行为一句,共四句,分首联、 颔联、颈联、尾联。 首联以直白的词汇、豪迈的语势,高屋建瓴,总领全诗,高度概括出红军在长 征中不畏艰难险阻、勇往直前的英雄气概。它以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革命浪漫 主义风格,成为全篇的纲领。“不怕”两字,回答响亮,下笔千钧,以坚定的 语气表现出红军面对长征过程中的千难万险,全无惧色,顶天立地。“等闲” 两字则将困难轻轻一瞥,加深了对“不怕”的表述,表现出红军藐视困难、从 容不迫的自豪感。“万水千山”以静写动,以艰难险阻为主体,展现了一幅浓 缩红军长征壮阔历程的总览图。

8、颔联承接“千山”。作者先用“逶迤”和“磅礴”的夸张手法极言山势雄险, 用的是“扬”的手法,而后用“细浪”和“泥丸”的比喻手法言其渺小,用的 是“抑”的手法,这抑扬之间更显出红军的伟大。“腾”与“走”的拟人化动 态描写,使静止的山有了生气,大山与红军都灵动起来。此联可谓想象超绝, 用语新奇,境界阔大,气象万千。 颈联承接“万水”。一“暖”一“寒”,既写出了天气情况,又写出了心理感 受。作者以两种感觉互相对比,既表达了红军渡过金沙江后的喜悦,又表现了 夺取泸定桥的惊心动魄,足见红军的神勇无比。一“拍”一“横”也是以动写 静的手法。此联对仗自然、工整,以自然环境寄寓无限感慨,极具气势。 尾联描述了长

9、征的最后历程。翻越“千里雪”的岷山,其困难程度其实超过 “逶迤”的五岭和“磅礴”的乌蒙山, 但这时由于胜利在望, 心情舒朗, “喜” 由心生,眼中望去的风雪交加路也就变得美不胜收了。最后以“开颜”收篇, 写出了红军翻过雪山后一片欢腾的喜悦之态,同时预示了长征的彻底胜利。 纵观全诗,气势磅礴,气魄宏伟,格调高昂,笔力雄健。不仅大处雄浑,节奏 强烈,而且小处精细,抑扬顿挫。诗中对仗极为工整,用词极为精当。 对张牙舞爪、穷凶极恶的敌人不置一字,视之若无。这种傲视山川的夺人 之气,非百战百胜、总揽全局的三军统帅、一代伟人而不能拥有此胸怀,无此 胸怀亦不能出此语。这就是毛泽东的艺术风格,这就是毛泽东诗词艺术的魅力 所在! 同步练习题同步练习题 1.体现全诗中心思想的句子是:_。全诗的诗眼是: _。 2.诗的中间四句承上句分别从哪两个方面写红军战胜困难?你认为诗 句中哪些字用得精炼形象?请任选两个加以赏析。 _ _ 3.“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概括了红军长征途中哪两个事 件?请各用一个短语概括。(4 分) _ _ 4.从这首诗中,你感受到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4 分) _ _ 5. 这首诗写了哪些物象?表达了红军的什么精神? _ 6. 结尾两句“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中的“喜”“开 颜”两词表达了红军将士怎样的思想感情和精神境界? _ 图文导学图文导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 > 语文 > 部编版(统编版) > 六年级上册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5《七律●长征》(知识导学+图文解读).doc)为本站会员(feng1111)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