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部编版部编版二二年级语文下册年级语文下册 教教 学学 反反 思思 1 村居村居 今天教学村居这首诗,这是高鼎写的一首诗,这首诗以极简练、形象的语言生动地描绘 了一幅色彩明丽、动静相宜的画面,诗中的色彩美、画面美、意境美与艺术妙笔融为一体,有着 特殊的审美功能。我在教学中深深地体会到,引导学生从古诗中受到美的熏陶,培养学生感受美 和创造美的能力,是古诗教学的一个十分重要而又艰巨的任务。在备课的过程中我试图更多地从 学生的角度出发,考虑设置什么样的问题,创设什么样的情境来激发、支持和推动学习的过程, 可以使学生更好地自己去钻研、领悟和感受。基于以上的想法,围绕教学目标,在学生研究性学 习的过程中我
2、主要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 首先是创设情境。根据低年级学生的身心特点和认知规律,游戏导入,音乐渲染,语言描述 等教学策略,从多方面,多角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其次是自主探究环节。这一环节主要体现在识字写字和理解诗意两个方面。识字写字是低年 级阶段学习的重点。识字教学我坚持的是“多次复现”原则,主要通过多种形式让学生有层次, 有梯度地读生字,读后让学生自主选择去识记字形,充分体现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写字环节我 将教师示范指导放在学生试写感悟之后,实现了教师由“主宰者”向“服务者”的角色转变,使 教师的指导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理解诗意方面,我先让学生自读,边读边用笔圈出自己不理解 的词或句子,然后
3、小组合作,把自己圈出的词句在 4 个人的小组中交流讨论,让小组成员一起想 办法帮忙理解。接着全班交流,各组选代表向全班同学汇报。教学的过程,就是存疑、质疑、解 疑的过程。我觉得这个过程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真正把学习的权利还给学生,学生的回报将是 惊喜。 再次是学生朗读课文、感知诗词的内容的环节。这个环节包括:1、学生自由朗读 2、个别学 生朗读,分行读,比赛读,表演读 3、展示读,教师及时点评,并穿插自己的示范读。4、图文结 合,看幻灯片读诗,读诗看幻灯片。5、学生再一次自由朗读。在这个过程当中师生间、生生间互 评,取长补短,以达到最好的朗读效果,同时增强语感并加深对课文的感知。在学生个别朗读
4、谈 想法的时候,鼓励学生独立思考与感悟,尊重学生的个性化表现。使学生通过反复品读感受诗歌 的语言美,音韵美,意境美。 整节课下来,还有许多遗憾和不足之处,首先是因为新接这个班,对学生了解不够,备课时 考虑不够全面。不能针对学生差异,创设问题情境,另外,要充分体现学生主体精神,学生必须 积极参与教学的各个环节,并且要有一定的参与面。我想这还要在平时的教学中落实到对学生良 好的学习习惯、学习精神、学习意识、学习思维的培养和训练,并且持之以恒,坚持不懈。我觉 得应该保持学生学习的热情,使之积极、主动地学习;把提问的权利还给学生,多给学生创设质 疑问难的环境和条件,鼓励勤思、多问题标新立异、别出心裁。
5、 在今后的工作我会不断学习、探索,找到最佳教育教学手段。 找春天找春天 本课描写的是美丽的春天,可以用画图结合讲解,更易于激发学生的兴趣。 我开始就激发孩子求知欲,用疑问的语气说:小朋友,一年有哪四个季节?春天是一年中最 美的季节,你有哪些话可以来赞美她?今天,我们一起来学学找春天的课文吧。孩子们兴高采烈 地打开书本大声地朗读起来了。在读书过程中学生借助拼音读准生字。这时我出示生字卡片,通 过个别、男女读等多种形式让孩子读准字音。通过动作理解“害羞”“躲躲藏藏”“遮遮掩掩” 顿时笑声一片,学生在愉快中体会字词理解字义。我们看到了春天的什么?我们听到了春天的什 么?我们闻到了春天的什么?我们触到
6、了春天的什么?学生带着问题精读课文。激发学生朗读: “早开的野花一朵两朵,那是春天的眼睛吧?” “树木吐出点点嫩芽,那是春天的音符吧?” 读着这些语句,领会其中的情与趣,我们会感到回味无穷。 在教学中我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 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培养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 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2 开满鲜花的小路开满鲜花的小路 开满鲜花的小路一课是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中的一篇课文,是一篇非常有趣味 性的童话故事。根据低年级学生年级特点,我设计的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为会认会写本课生字, 结合课文内容理解“邮
7、递员” “包裹” “懊丧”等词的意思;指导学生读好不同角色的语气;以故 事中出现的角色为线索理清故事情节,会概括故事的主要内容。 一、以角色为线索,整体把握主要内容。 故事中的角色比较多,而且故事包含两个时间段内发生的事情,时间跨度比较大,对于二年 级学生来说主要内容不太容易把握。于是我结合这一特点,选择以故事中的角色为线索拎出整个 故事的梗概。故事中共有 9 个角色,这些角色中有一个核心人物,就是鼹鼠先生,其它角色都和 他有关系,邮递员黄狗是来通知他取包裹的,长颈鹿大叔是给他寄包裹的,松鼠太太一家是鼹鼠 先生要去做客和询问的,刺猬太太和狐狸太太一家是他路过遇到的。这一特点很符合思维导图的 模
8、式,我就利用词卡一边巩固认读字,一边完善板书,在把所有的角色找出来之后,学生便可以 根据板书将故事的主要内容概括出来,也为第二课时的理解分析奠定基础。 二、因文而异,由字而定,集中识字与随文识字相结合。 近年来低年段识字教学一直在倡导随文识字,让识字有文可依,不孤立存在,但是并不是所 有的文章都适合随文识字。而且即使使用的是集中识字的方法,在理解分析课文的时候也不是把 识字置之度外的,在理解的同时也是对生字反复识记的过程,所以采用哪一种识字方式并不是绝 对的。本课的认读字非常多,这是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之一,不把字认好也会影响内容的理解。 我采用了集中识字与随文识字相结合的方式,初读课文时结合
9、拼音识字,接着同桌互考与字卡开 火车游戏来加强记忆,随后在找故事中的角色的时候,对以词语形式出现的字再一次有针对性的 根据具体语境理解学习,使字从文中来,依文取解,拓展延伸,再送回文中去,识字与把握故事 脉落同步进行,完全尊重了学生的认知规律。 三、充分预设,迎接课堂的生成。 教师备课备的是教材、教法,同时更重要的是备学生。在查找资料时,我发现对于“鲜”字 的字理解释说法不一,但更多的并不是像我们经常说到的“鱼羊鲜”的说话, “鲜”原是一种鱼的 名字, “鱼”字旁代表鱼类, “羊”取祥的意思,代表吉祥、平安。后来“鲜”指的是虽死了,但 是也能安全食用的鱼。这一说话对于学生来说应该是空白的。但是
10、这个知识点应该放在什么地方 讲更合适呢?这就需要教师对于学生认知的预设,学生们比较习惯用形声字的方法记字,而且目 前学到的生字中形声字的比重很大,所以学生在讲字的时候很容易把“鲜”讲成形声字,如果是 这样就可以在这时加以纠正,并讲解字源。这一可能性是比较大的,但教师在备课时还是要有充 分的预设,如果学生在讲字时不说形声字的事,那么就可以在学生组词时引导学生概括这些词中 “鲜”的意思都和什么有关,来引出“鲜”的意思,讲它的字源。 整堂课下来,虽比较顺畅,但还存在一定的不足: 1.课时的划分还有待推敲,使两个课时的教学都能张弛有度、游刃有余。 2.对于朗读的指导还可以更细致些。 雷锋叔叔雷锋叔叔,
11、 ,你在哪里你在哪里 雷锋, 是被人们经常挂在嘴边的名字,“向雷锋叔叔学习” 是我们经常向孩子们提出来的要求, 学习他不计较个人得失,学习他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然而,对于“雷锋” ,孩子们还是非常陌生, 于是,在课前,我让孩子们通过查找资料、阅读雷锋的故事去试着了解“雷锋” ,知道“雷锋” , 从而能顺利地走进“雷锋”的世界。 雷锋叔叔,你在哪里是一首儿童诗,作者以优美的语言和流畅的音韵,沿着“长长的小 溪”和“弯弯的小路” ,娓娓地向我们述说着,轻轻地拨动我们的心弦。通过一遍遍地朗读,通过 一层层地解读,孩子们逐渐明白了为什么课文最后会说“哪里需要献出爱心,雷锋叔叔就出现在 哪里” ,原来这
12、都源于雷锋叔叔心中有爱啊! 在整篇课文的教学中,有以下几方面的感触: 3 一、 “预习”扎实有效 每次学习新的课文时,我总会事先布置孩子们进行预习,从课堂上检查字词的认读中发现孩 子们的预习比较到位,生字词识读基本上人人过关,重点关注了几个后鼻音的字:锋、曾、泞、 荆、莹。课文朗读也能做到正确、流利、有感情。 二、 “感悟”形象生动 孩子们对文本的感悟非常棒, 第 2 小节感受到雷锋叔叔的辛苦, 从“抱着迷路的孩子”、 “冒 着蒙蒙的细雨”、“泥泞的路上”,尤其是晓琪对“脚窝”的理解,说出了雷锋当时深一脚浅一 脚走路的艰难。第 4 小节感受到雷锋的艰辛和艰难,因为“背着年迈的大娘”、“有荆棘的
13、路” 等,特别是“那花瓣上晶莹的露珠,就是他洒下的汗滴”,联系前文想到是:雷锋叔叔昨天经过 这里,到了今天还能看到他落下的汗滴,可见雷锋叔叔当时是多么累啊!这样的回答是我事先没 有预料到的,从而也显现出孩子们的能量是不可限量的。相信孩子,就会有精彩呈现。 三、 “拓展”出乎意料 原本设计这样的环节是冒着一定的风险的,因为说实话我自己心中并没底,不知道该如何进 行模仿写诗。但今天孩子们课堂上的表现真的令我惊讶,当然嘉仪功不可没,因为是在她的引领 下,再在师生合作下,我们完成了两小节的续编: 附:踏着白白的积雪, 寻找雷锋的足迹。 雷锋叔叔,你在哪里, 你在哪里? 雪花说: 昨天,他曾路过这里,
14、推着沉重的小车, 踏着厚厚的积雪。 【这里可以改为:冒着鹅毛大雪】 瞧,那车上满满的黑炭, 就是他送给穷人的爱心。 【 “爱心”可以改为“礼物” 】 四、 “收集”卓有成效 课前收集雷锋故事,了解雷锋,也让孩子们在课堂上精彩倍出,特别是最后在理解“哪里需 要献出爱心,雷锋叔叔就出现在哪里”时,孩子们不仅知道雷锋做好事无处不在,还知道做好事 不仅仅局限于雷锋一人身上,在我们的身边就有许多乐于助人的人,我们称之为“活雷锋” 。再结 合昨天在开学典礼上校长的讲话,了解在我们学校的“小雷峰”们,以及我们班上学期为汶川小 朋友捐出的“爱心包裹”的小朋友,知道其实做一件好事并不难。孩子们的感悟也比较深入了
15、。 尽管孩子们在课堂上是精彩纷呈,但我自己在课堂的调控中还是不够科学合理,自己总结为 以下两点: 1.由于朗读、感悟较多,虽然都是孩子们自己的学习生成,但挤占了作业的时间。 2.拓展说话的形式觉得很好,但就这样“集体创作”对于孩子们个体的习得还是有很大的差 距,假如课堂上能在口头创作的同时再让孩子们自行创作,后再交流的话,相信掌握的会更牢固, 这就又需要时间来保障了。 【虽然回家作业中布置为机动,效果可见也很是一般,好的效果没有得 到应有的延伸,挺可惜的。 】 “课堂的缺憾也是一种艺术” ,如何减少这样的“缺憾” ,或者避免这样的“缺憾” ,我想课堂 教学也许就又有了新的进展。 彩色的梦彩色的
16、梦 彩色的梦是一首诗歌,描写了彩色铅笔描绘的美丽梦境, 犹如童话般美丽。文章语言优美、节奏明朗,读起来朗朗上口;作者运用拟人的手法,丰富 的想象,使句子更加生动、形象,彰显出语言的表现力,贴近儿童的内心世界。通过这首诗歌, 我们能感受到儿童丰富的想象力和天真的童心。根据本课的学习活动要求:说说自己梦境中美丽 而又奇异的景象,用画笔描绘下来,我将本课预设为两课时,第一课时主要是识字,读文。重在 4 欣赏、体验,在理解诗歌大意的基础上画出自己的梦境。第二.课时重在展示、提高,主要是品读 诗歌,读出自己的感受,重点是在学习语言的基础上,进行创编,仿写课文第二小节。 为了达到在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
17、课文的目标,在课堂中让学生自读,指名读自己喜欢 的段落,老师适时指导朗读,读出标点符号的语气,读出自己的感受。配乐读,让学生在优美的 音乐中学会欣赏,让文字的美灵动起来。 为了让学生能够品味诗歌的语言美,在学习的基础上,能够运用语言。我把教学重点放在第 二小节的教学上。从句子形式的观察入手,让孩子发现这些句子的组成,景物的样子和景物加上 颜色,然后让孩子说一说这样的词语和句子,接着让孩子在第一课时后画出的图画上进行语言的 创作。由于第一课时已经对相关的短语做了训练,再加上图画的铺垫,仿写就进行的顺理成章了。 孩子画出了大片的油菜花、无边的大海、柔软的云朵,一幅幅美丽的图画,一段段灵动的文字,
18、让课堂的生成也像课文一样美妙了起来。 能达到这样的效果, 也是于多媒体设备在课堂中的运用分不开的, 课件的展示让知识更直观, 音乐的加入让课堂更具有艺术美感,投影仪的使用让孩子们的作品更好的展示。信息技术发展的 今天,语文课堂有了更大的发展空间,用好这些辅助设备,可以让课堂更有味道。我想孩子也许 并不能真正的理解诗歌的内容,但是诗歌在她们的心中一定是美好的;语文在她们的心中也一定 是美好的! 任何课堂都是有遗憾的,这节课虽然让我得到了许多欣喜,但是也有一些不足之处: 1.对于文章的朗读,齐读显得有点多了。应该让更多的孩子展示他们个性化的阅读。 2.课堂评价语显得有些贫乏,今后一定要加强自身能力
19、的提高,让课堂评价语更丰富,起到 更好的评价和指导作用。 3.对于孩子们的作品应该有更多的形式去展示。 沙滩上的童话沙滩上的童话 童话离学生们并不是很远,因此,学生对此很是感兴趣!好多学生都有过类似的经历。 虽然课文的语言和孩子们贴近,但其中还包含着孩子们自己编的童话故事,显然这样散乱的 语言不利于孩子们了解故事的内容,因此老师就要帮助学生用连贯的语言描述故事,进而帮助他 们自己也来编故事。 读和说是阅读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两个环节。通过读和说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深地理 解课文,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孩子们喜欢在沙滩上堆城堡,能堆出一个奇异的世界;孩子们喜 欢童话,因为那里也有一个奇异的世界。
20、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和课文中的孩子产生共鸣, 渴望像他们那样游戏。此时教师创设情景,让他们的渴望变成现实,也来做编童话的游戏。 寓言二则寓言二则 寓言常常是以一个小故事来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是学生们喜闻乐见的一种体载。教学中我 主要应抓住课文篇幅短小、内容生动有趣的特点。引导学生结合课文的插图,抓住理解重点词句, 分析人物的言谈举止和心理活动,读懂课文内容,课后让他们看动画,加深他们的印象,并让他 们结合自己的实际生活说说自己对故事的理解和从中受到了哪些教育。 亡羊补牢亡羊补牢 本节课是在学校组织的“双优课”评选活动中,展示给校领导和老师们的。我亲切、谦和的 教态赢得了老师们的赞许,同时
21、对调动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影响。我非常满意 的是学生们的表现,学习兴致高涨,参与意识强烈,发散思维活跃、学习效果良好。一节课的教 学安排,老师可以精心准备,但课上的突发事件(与教学活动相关的或是无关的) ,往往让老师始 料未及,怎样巧妙的处理好,就要看老师的应变能力,和多年的教学经验。继而就本课书的教学, 发表几点不成熟的见解: 5 1.目标明确,方法落实: 了解故事,读懂寓言所蕴涵的道理,这既是寓言学习的主要目标,也是寓言学习的方法,老 师把学习的目标与方法清晰地教给孩子,而且在学习的过程中扎实进行,落实有效。从题目激趣 导入,探究“寓言”的意思,以关键问题为切入点,引导理解故
22、事内容,感悟寓言的道理,并创 设平台,多次引导学生把读懂故事内容与感悟故事蕴涵的道理交织深化,使目标的落实到位。 2.循环反复,螺旋深化: 简单的环节,训练却绝不简单,训练在反复中提高。 第一,教学中多次结合具体的语境进行生字词的学习:在课文中整体认读、在具体的语句中 读准确、在探究中理解生字词的意思。反复的认知重现,对孩子学习掌握生字是积极的, 第二,读故事,悟出道理,却没有“到此为止” ,而是多次的相互碰撞:读故事,体会人物的 心理;懂道理,找语句体会;创设口语交际训练平台,把故事与道理相融合,每一次的碰撞都是 一次深化提升。 3.结合教材特点,选择学法,但切入点的问题缺少讨论的价值: 这
23、节课环节清楚紧凑,老师以“问题:养羊人两次丢羊的原因分别是什么?先自己在文中找, 再在小组里交流。还有就是老师对养羊人有一种评价,不知对不对,待你们解决完第一个问题后 告诉你们, 帮我分析一下。 ” 为切入点, 引导孩子读故事, 在生生的合作学习和师生的交流探究中, 巧妙的使孩子读懂了故事,体会了寓意。这种探究合作学习在此运用得如此自然与高效。体现了 三维目标的“过程与方法” ,但是我觉得作为切入点的问题过于简单,因此关于这个问题的小组讨 论的意义不大。 4.教学无小事,更应关注细节: 课后,学生向我指出课堂上我出现的问题,例如:甲同学在读“则”时,发音不准,我没有 及时纠正;乙同学在对养羊人
24、评价时,说了一个同学们不理解的成语,教师忽视了这一环节,含 糊而过,给同学带来了学习上的阴影。这些只是学生给我提出的,可能还有一些细节出现了纰漏, 作为“当局者”的我也没有意识到,要想解决这个问题,最好的办法就是:悉心聆听、快速分析、 及时指出。 画杨桃画杨桃 最近我们一直在学习 新课标 , 学习之余, 我总在想: 怎样贯彻 新课标 的精神, 上出 “新” 意?于是我开始苦苦地思索。对于画杨桃一课,如果按照平常的教法,肯定很枯燥,没什么 可以说的,因为文章内容看上去并不难懂。可是要真正读懂它也并不是件易事。怎样设计既能有 新意,又能使学生乐于接受,容易学懂呢?我反复揣摩,终于想了这样一套教学思
25、路。 一、自读自悟,初步理解 新课程标准在目标定位中强调指出: “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 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 ”良好的语感,要先靠平时多读,和运用多种阅读方法来实现。上画杨 桃时,一开始我就引导学生用各种方式诵读课文三次,然后让学生自由表达质疑。因为我认为: 孩子们读书后,都应该有一种“读完了就想说一说”的冲动。因此,老师没有向学生提出任何问 题,而是请学生自主地、自由地站起来说一说自己对课文的理解、体会、心得,甚至感觉、感受 和疑问。在老师的鼓励下,学生纷纷举手发言,提出了很多有代表性的问题。这些发言,不但培 养了学生自读自悟、表达质疑的能力和习惯,也使教师了解了学
26、生初读之后对课文的理解程度和 疑难所在,为教师下一步的教学,提供了学情参考。从学生的发言和质疑看,他们理解的重点放 在了对父亲的话和老师的话的理解上,即“角度不同”和“是什么样就画成什么样”上。至于“认 认真真、老老实实” 、 “一生受用”等学生还没有意识到。根据这种情况,进入了下一个步骤。 二、亲身实践,思考体验 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重点,是现代社会的要求,也是各个学科的共同责 任。语文学科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方面并不亚于一些自然科学的学科。因此,在教学 时,如何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转变学习方式,把学生从被动压抑的状态下解放出来,让学生在 主动的、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
27、动的过程中,获取知识,提高能力。于是我改变了以教师为中心 6 的教学方式,使阅读教学活动成为学生实践的过程。为了上好画杨桃 ,我特地从水果市场挑选 了一只杨桃。并有意将杨桃放在教室的中间,让学生从各自的角度去画自己看到的杨桃。学生兴 致很高,都转过身静静地画起来。在学生作画的过程中,老师有意请学生朗读能够指导正确作画 的有关课文。这样边读、边看、边画的过程,非常明确地向学生表明了作画的目的并不是练习绘 画,而是通过“画”这一手段、这一过程,让学生亲身实践、亲身体验课文所讲的事实,并进一 步理解这些事实所蕴涵的道理。人们要做到“是什么样,画什么样” ,并不像说起来那么容易,必 须像课文中父亲和老
28、师说的那样“不要想当然” , “要相信自己的眼睛” ,也必须像文中的“我”那 样认认真真地看,老老实实地画“。这些道理,经过读书思考与实践体验的结合,学生理解较深, 学习效果很好。为此,我以为在实际教学中注意激发学生实践的兴趣,把学生喜闻乐见的事物引 入课堂,给学生以最大的自主学习的空间,调动其积极、饱满的情绪参与语言实践,在实践中培 养实践的兴趣,从而掌握实践的方法,逐渐形成自觉开展语言实践的习惯,这对学生的发展是十 分有益的。 三、相互评价,深入领悟 在学生作画过程中,老师收集了几幅具有典型性的学生作品,并把学生的作品用投影仪放大 到屏幕上,让学生“以作品的作者读没读懂课文”为题,对作品进
29、行评价。这一环节我觉得很有 效果,经过这一番评价,学生较深刻地领悟了课文中蕴涵着的道理。在整个评价过程中,老师始 终坚持联系课文语句去评说实践中的实际事物,让学生在运用知识的过程中学会阅读,提高认识 能力。 四、把握重点,跳出课文 在学生基本掌握课文内容后,老师还教给了学生一种普遍有用的阅读方法。不仅如此,老师 还把上课初几个同学的质疑,回归给提问题的同学,学生已经能够回答当初自己提出的问题。老 师又让学生齐读课文最后一段,并讨论“相似”和“一生受用”的含义。最后还引导学生“跳” 出课文,从画杨桃这一特定事件中,把思考引向更广泛的领域。于是,一篇浅显的文章,讲 出了一个辩证唯物主义的大道理。
30、语文学科的复杂性,决定了语文教学改革的复杂性。不同的课文,必然有不同的教法,怎样 找到最适合“本课”的个性化的教学方法,而又符合阅读教学以读为本、读思结合的基本规律。 画杨桃一课的教学,虽然教师自始至终没有提出直接指向内容的繁琐问题,就连过度性、提 示性、点拨性、引导性的问题也提得很少,但文中所有的疑难之处都通过学生自主的读、思、说 得到解决,没有一步一步地去剖析文章的情节细部,但课文的语言、结构、内涵、重点都已一目 了然。整个课始终回荡着学生琅琅的读书声,酝酿着静静的读思。 小马过河小马过河 小马过河是一篇童话。讲的是小马要过河,但不知道河水的深浅。小马问老牛,老牛认 为过得去;小马问松鼠,
31、松鼠认为过不去。最后在老马的鼓励下,小马大胆去尝试,终于过了河。 故事说明了遇事要“开动脑筋,敢于尝试”的道理。在学这篇课文时,我安排了五关:生字关、 朗读关、辨析关、夸奖关、联系实际关。第一次在自己班里上的时候挺顺的,我就挺为自己的教 学设计得意。 上到辨析关时,我出示了老牛、松鼠、小马的图片在黑板上,让学生讨论老牛、松鼠的话说 的对不对。我没想到全班都说对,这样一来,我的计划全打乱了。忙乱之中,我只能自己说出结 果:他们的话对自己来说是对的,对别人来说是不对的。课后,我静下心来,发现我安排的五关 中,这一关是最重要也是最难的,而我为了赶时间,匆匆过去,这实在是一堂失败的课。其实, 当时学生
32、初步理解课文后的答案是老牛和松鼠说的话是对的,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再读课文,学生 就会想到老牛和松鼠的话对别人来说是不对的。虽然只是一个环节,可是这个环节对学生来说是 一个思考、理解的过程。 通过这堂课,我感觉到教师在备课时,不仅要备教材,还要备学生。在课堂上,随时有可能 发生教师意想不到的事情,教师必须有随机应变能力。 7 绝句绝句 杜甫的绝句是一首写景小诗。整首诗的字虽然不多,但这首诗字里行间透露着无穷的美。 古诗不仅色彩美黄鹂、白鹭、翠柳、青天,四种景物四种颜色,将眼前的景物描绘成一 幅绚丽多彩的画面,令人心旷神怡。而且结构美第一句“两个”黄鹂,写“点” ,是近写;第 二句“一行”白鹭,写“
33、线” ,是远写;第三句“千秋”雪,写“面” ,表明了时间;第四句“万 里”船,展现了空间。对仗运用得恰到好处,耐人寻味。 理解诗句的意思,按照传统的方式,先理解字词意思,再理解句子意思。如果学生理解上有 问题,我先创设了一个情境,引导理解。比如教学第三句时我是这样设计情境的:诗人杜甫往远 处一看,又被什么景色吸引住了? 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说话训练,结合补充上的练习,通过出示挂图激发灵感, “作者胸 有境,入境始于亲” ,古诗教学必须具有鲜明的形象,使学生可见可闻,产生真切感,才能入情入 境。学生表达的比较到位,基本没有偏离古诗的意思。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34、 是一首送别诗, 作者抓住了那满湖的荷花荷叶作为写作对象, 抒发 诗 人对西河美景的赞叹热爱之情。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描写了西湖盛夏的美丽风光,表现了诗人 的热爱之情。 教学本课我试图将音乐和文学综合起来, 让学生一边 欣赏秀丽的风光景色和优美的 音乐中感受古诗的意境美。 在执教的过程中,我有三点欣喜的发现: 一、多媒体课件很好地激发了学生的朗读学习兴趣。 在课程的一开始, 我就让学生欣赏西湖的风光影像资料, 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子就被吸引住了。 这样的吸引让他们更认真地朗读古诗, 想去看看诗中到底写了一些什么? 在之后指导朗读“接天 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句子时,我同样展现了一段莲叶荷花
35、相映衬的影像资料,学生 看影像资料的时候,不时地发出“啊”的惊讶声,所以情不自禁地和我一起颂读古诗。在朗读中 能够专注,接下来的背诵就显得容易多了。 二、充分地朗读让学生更好的如情入境。 小学语文的课堂上,朗朗的书声是必不可少的。因此,我在课堂上让学生充分地读,让学生 个体朗读的机会很多。 个体的朗读可以让他们更完整地把自己的感情融入到 颂读中, 把自己的感 受用语言表现出来。 古诗中的思想感情一般表现得比较含蓄。教学时。我启发学生逐句逐段地进 入诗中所描写的意象中去感受,去体味诗人的思想感情。我根据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发学生体验、 感受、联想和想像,从而拉近古代和现代的距离,赋予古诗文以新的生
36、命力,如鱼之江海中,自 有无穷乐趣,而后发现情致理趣所在。 三、以学生为主体促进孩子语文素养的发展。 搭建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的首要就是要把课堂的自主权交给学生,所以,我根据学生的 实际情况,让学生充分地朗读。在读中提高普通话的水平,在读中感受古诗 中的诗情画意,在读 中领悟到诗句蕴含的情感。正因为充分、认真地读,所以在初读之后学生发现西湖六月的荷花最 美。而在熟练的背诵古诗之后,学生提出了“为 什么这是一首送别诗,但是诗中没有写离愁?” 的问题,通过谈话交流,他们更是悟出了诗句背后蕴藏的点点离愁、丝丝眷恋,想象到了那一番 依依惜别的场景。这都是得益于课堂上他们有充分的时间理解、颂读、思考的
37、结果。 四、抓住诗眼,挖掘诗的内涵。 教学中我抓住重点词句,围绕重点词句分析诗歌的思想感情。本首诗歌的诗眼就在“毕竟西 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中的“毕竟” 。 “毕竟”既把诗歌要写的特定节令下的特定景色作了 限定,集中在写“不同” ,又突出诗人对眼前景色的由衷赞美,乃至惊叹之情。我抓住这两字诱导, 提挈全篇,重点在引导学生理解“风光不与四时 同”,让学生知道夏季中有三个月,六月居末, 荷花最旺之时, 景色尤了解诗人写西湖六月中“毕竟不同”的“风光”, 捕捉了西湖特有景物“莲 叶”和“荷花”, 写出了它们一望无际和亭亭直立的形态, 赋予了它们“无穷碧”和“别样红” 8 的色彩,红绿相映,荷日
38、生辉,写足了西湖的美景。 当然,我也发现了自己的不足之处:说实话,当我在进行“指导朗读诗 ”这一环节时,心里 有点虚。因为我一连点了两三个孩子,他们都读不准,更不要谈对诗题的理解了。因为在执教的 过程中没有出现这样的情况,所以在“指导朗读诗题”和之后的颂读、背诵古诗的环节中,我就 只想着:要让孩子们读好,通过反复地朗读,美美地颂读一定可以改善他们的朗读情况。事后想 一想,自己完全可以通过机智地调整教学环节来提高课堂的效率。比如在指导朗读诗题时,我可 以让孩子们找一找“时间、地点、事件”帮助他们读懂题目的意思;而指导朗读,我的带读和范 读也可以帮助他们更有效地读准、读好诗句。但是通过这次的比赛,
39、促进我不断完善自己。相信 在以后的教学中,一定会克服犯同样的错误 雷雨雷雨 本文用精练的文字,为我们描绘了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自然景象。为了不雷同,我对 每段的教学方法的选择各不相同,雷雨前用欣赏美文的方法“让孩子说说哪些景色写得好,为什 么?” ,雷雨中则用“你能提出什么问题考考大家?” ,雷雨后用画画的形式展示自己对课文的理 解。让自己感触最深的是教学第二段,用这样的方法教学,最大限度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每位学 生都想提出有难度的问题考倒同学,在问题的反馈上来看,学生确实是作了思考,提出的问题跟 自己备课时想得一样,而且有些好的同学提出了“字词推敲”的问题,如: “往窗外望去”为什么 不
40、写成“往窗外看去”?有什么不同?我想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还应该多尝试这样的教学。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 孩子特别喜欢新奇、有趣、神秘的事物,而且他们喜欢冒险,喜欢探索未知的领域。本课的 设计充分考虑了孩子的这一心理规律。课的开头就让学生进入了一个让他们感到新鲜好奇的氛围 里,并且在每一个关卡都设有问题,让小朋友在小组合作的基础上闯过难关。这不仅提高了他们 的合作意识,而且让他们非常有成就感,有信心、有兴趣地继续向前探索。闯关过程中,把课文 内容以“大自然的话”呈现在孩子面前,让学生们学得有兴趣,接受得特别快。在他们闯关结束 后,把课文最后一节以“大自然的忠告”出现,让他们感悟其中
41、的道理。拓展训练则锻炼学生留 心周围事物、发现科学知识的意识。 青蛙卖泥塘青蛙卖泥塘 开课时, 引导学生围绕课题质疑, 青蛙为什么要卖泥塘呢?它是怎么卖的呢?卖出去没有呢? 以此激发学生的兴趣,还可以让学生猜一猜“青蛙的泥塘到底卖出去没有?”鼓励学生大胆地猜 想,并说说自己的理由。 学生学习课文时,让学生在自己质疑和猜想的基础上,结合拼音读通课文,勾画出写青蛙卖 泥塘原因的句子,读一读,再想象青蛙住的“烂泥塘”是什么样的?弄清青蛙卖泥塘的原因。引 导学生在自读的基础上,弄清楚哪些动物想买泥塘,没买成的原因是什么?青蛙听了小动物的话 后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教学这一部分时,要不断地创设情景,有效
42、地联系生活实际演一演、 想一想。最后,把“绿草如茵的泥塘”和“烂泥塘”展开对比,渗透“美好的环境是靠劳动创造 的”德育教育。 在阅读教学中,我培养学生创造性想象的能力,引导学生想象。儿童思维是以具体形象思维 为主,而语言本身是抽象的,如何有效地让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呢?创设情境,将抽象的语言 变为具体形象,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想象。 教学中,我抓住三个词语:泉水、引水、灌水,通过演示和让学生感悟朗读,让学生体会到 青蛙的聪明和勤劳。 在品词品句中展开想象。品词品句,发展思维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结合课文内容及学生 的生活经历,我引导学生品词品句,拓宽学生想象的空间。比如,青蛙面对自己创造出来的泥塘
43、, 9 不禁“愣住了” 。我要学生模仿青蛙“愣住了”是什么样子,然后趁机让学生展开想象翅膀,想象 一下,青蛙的心理在想什么。 充分运用插图,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在低年级的语文课本中,有着许多色彩美丽,形象新颖 生动的插图,这些插图不仅有利于以图学文,也有利于拓宽儿童的想象。如本课中,青蛙在一个 风景如画泥塘边,嘴巴张开着,似乎正在说什么。于是,我请学生再次想象,青蛙面对如此优美 的泥塘,它会说些什么呢?想象后再用语言表达插图意思,也促进了学生创造性想象能力的培养 和提高。 识字识字 2 2 传统节日传统节日 我国的传统节日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美好记忆,是人们日常生活的精华,积淀了博大而精深的 文化内
44、涵,传递着我们中华民族感恩、爱国、爱老敬老等优良传统。过节,对于每一位孩子来说 都是一件高兴的事,是个让人感兴趣的话题。但是,本课所涉及的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 节、七夕节、中秋节、重阳节和春节恰恰是孩子们需要了解的中国传统节日,因此让学生了解每 个节日的内涵,感受节日的欢庆与幸福,并激发民族自豪感是本课的目标,这也正是教材选编此 内容的目的。 本节课我感到较为成功的地方是: 1、教师发挥主导的作用,充分体现了学生的自主地位。学生中通过查找资料、调查采访、小 组合作、动手实践等多种形式的活动,了解传统文化知识,感受我们传统节日文化的魅力。 2、注重了学法指导。揭示课题后,让学生说说,要想深
45、入、全面地了解这些节日,应从哪些 方面入手,教师及时梳理学生所提出来的学习方法,引导学生进入自主学习探究环节。令我没想 到的是学生的创新意识很强,三个节日的汇报分别采用了介绍资料、演一演、做表格的方式。 3、在教学中,我积极探究教法和学法,努力做到“六让”:目标让学生明确;过程 让学生参与;新知让学生发现;资料让学生收集;内容让学生自选;结论让学 生归纳,而且在学法基础上,我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充分将现代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有效整合, 使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达到了质的飞跃。 4、在课前准备时,我搜集了大量的图片,以及赛龙舟的视频,在课堂上展示给学生看,更加 直观、形象地表现节日的快乐气氛
46、,有效的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学生的知识,满足学生的 好奇心。 不足之处在于: 二年级的孩子对于搜集到的资料应该尝试用自己的话说,而不是念。我想这需要平日里扎扎 实实地练习,今后我会在这方面多下功夫。 识字识字 3 “3 “贝贝”的故事的故事 在本节识字教学之后,我觉得有以下几点成功之处: 一、把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放在首位。 要让学生把学习当成一种享受,这样,学生乐学,便会积极投入其中。于是,我创设了愉悦 可持续型的氛围,让学生走进“对子王国” ,先去认识我们的老朋友,再学习新对子朋友。识字中, 通过和字宝宝交朋友,并坐上“识字列车”一同去游览“对子王国” 。这种教学情境的设立,学生 有了
47、一种“在学中玩,在玩中学”的感觉。他们主动地学习,又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奠定了基 础。 二、趣味识字,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1学生是学习发展的主体,是探究者,体验者,发现者。我努力让教学过程成为学生自主发 现、自主探究的过程,成为共同交流、合作探究的过程。通过我的引导和启发,让学生有所发现 和收获,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2我运用直观形象的课件,创设对子王国的情境进行识字教学。先通过学生自主识字来培养 他们的自主探究的能力,在鼓励他们同桌合作识字,并全班交流识字方法,识字过程体现循序渐 10 进,先认读带拼音的,再进入“开列车”的游戏中认读不带拼音的字,后半步通过“摘苹果”和 “快乐快慢
48、读”的游戏让学生趣味识字,加强巩固。 3让学生在轻松、宽松的氛围中学习探究,体会了主动探究、合作探究的快乐,学生体验了 成功带来的喜悦,同时识字能力进一步提高。 三、还学生真正“读者”的地位,在形式多样的朗读中发展语言。 教学中,我面对的是一个个具有主观能动的人,我们可以促进他们的成长,但不能代替他们 成长,所以,我要求自己从领导者变成引导者,由教育者变成鼓动者,由管理者变为指导者,创 设学生自我管理的机会,指导学生自我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自我激励的能力。在本节课的教学 中通过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导学生自读自悟,在经历感知、思考、发现、交流等多种学习活 动中,从而让他们在积极的思维活动中加强理解和体验,进而有所感悟和生成。 但是细细回味课堂中的每一环节,许多疏漏和处理不当的地方便呈现出来。 1.时间分配有点不合理造成书写生字的时间太仓促,练习不是很到位。 2.生字词的口头训练容量还可以加大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