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 - 第十三单元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练好题考点自测练好题考点自测 1.2019 海南高考,9,2 分20 世纪二三十年代,大量返乡闽南籍海外移民在厦门鼓浪屿兴建了 一批融西式风格与地方传统于一体的近代建筑,类似建筑也存在于漳州、泉州等地,逐渐形成 了建筑上的特殊风格。这可以用来说明 ( ) A.西方文化影响遍及中国乡村 B.中西建筑文化的融合创新 C.中国建筑风格受到西方冲击 D.西式建筑仅见于通商口岸 2.2016 海南高考,17,2 分1903 年,大公报刊文称:“江南之新学国民及留学生多剪去辫 发,以为不如此则形式上有缺点也。乃今年乡试而伊等又复假装辫发,依然入场乡试。然伊
2、等 称自由讲民权者,实不敌其功名心也。 ”这表明( ) A.科举制度仍有较强的生命力 B.新式教育与科举已融为一体 C.发式成为区别新旧学的标志 D.旧制度制约社会观念的变革 3.1919 年,某新潮社社员暨新潮杂志主要撰稿人在面临个人婚事抉择时看重八字、命书, 认为“这些命书,无论然否,要之我的婚事,乃听其主持,不得不看为一生绝大的纪念品” 。该事 例说明 ( ) A.新潮社是一个保守社团 B.新式青年仍可接受传统婚俗 C.国人尚未认同西式婚俗 D.八字、命书决定时人的婚姻 4.2017 全国卷,29,4 分1913 年,申报登载的“艾罗补脑汁”广告称:“欲图一国之进 步,当先使一国之人民精
3、神日旺,思想日新,舍补脑之外另无精神思想也。故善国者必先得卫生, 善谋卫生者必先得谋补脑。 ”由于广告成功,产品一上市就十分畅销。这反映出当时 ( ) A.新文化运动的影响日益广泛 B.追求新思想成为社会时尚 - 2 - C.改良社会风俗成为国民共识 D.广告成为推进文明的工具 5.2015 全国卷,41,12 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502008 年我国部分节假日一览表 1950 1995 2000 2008 元 旦 1 1 1 1 春 节 3 3 3 3 劳动节 1 1 3 1 国庆节 2 2 3 3 星期日 1 1 1 1 星期六 1 1 1 清明节 1 端午节 1 中秋节
4、 1 上表能够反映我国节假日变化的多种趋势,指出其中一种变化趋势并说明形成的历史原 因。(12 分) 6.2020 贵州贵阳摸底19 世纪 70 年代,刘锡鸿在英国体验了欧洲文明的先进性并感慨万 千;1880 年刘铭传奏请修建铁路,刘锡鸿却以铁路会破坏风水, “不可行者八,无利者八,有害者 九”等理由,反对修建铁路。据此可推知 ( ) A.当时火车安全性能低 B.官僚的认识水平影响近代化进程 C.洋务派坚持“中体西用” D.铁路的建设便利了列强侵略中国 7.2016 天津高考,5,4 分1899 年初,中国进口了几部马可尼无线电报机,安装在两广总督督 署、威远等要塞以及南洋舰队舰艇上,用于军事
5、指挥。要知道,在同一年,马可尼才刚刚说服英 国邮政部建立了一个无线电报站,英国无线电通信业务方才起步。这反映了 ( ) 中国应用无线电报基本与西方同步 中国在科技上处于领先地位 中国仍处于学习器 - 3 - 物阶段 世界市场的发展 A. B. C. D. 8.2020 全国大联考据记载,甲午中日战争前夕,中国各大报纸纷纷发表政论,揭露日本侵占 朝鲜的政治意图;甲午中日战争期间,点石斋画报刊载了以反侵略战争为主题的时事画近 百幅。这说明当时的报刊 ( ) A.成为中国反侵略的利器 B.决定了社会舆论的最终走向 C.密切关注社会现实问题 D.成为国人了解时事的主渠道 9.2017 江苏高考,7,3
6、 分万国公报对近代中国知识分子产生了较大影响。有学者统计了 其中发表的相关文章,如下表: 18801889 年 18901899 年 19001907 年 禁缠足(篇) 3 11 17 兴女学(篇) 5 6 17 介绍外国妇女 (篇) 2 19 22 合计 10 36 56 由此推断 ( ) A.万国公报是中国人最早创办的报刊 B.晚清知识分子通过报刊实现了言论自由 C.知识界的宣传呼吁迫使清政府革除陋习 D.随社会发展知识界对妇女问题渐趋重视 10.2020 天津高考,4,3 分19101911 年,当鼠疫波及华北之时,颇有影响的大公报刊载 了天津官医院的来稿,详细介绍了鼠疫的危害、病因、症
7、状以及预防鼠疫的方法;还开设专栏 介绍防疫知识。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报刊宣传( ) A.加速了清朝防疫体系的建立 B.开启了对疫情的专业研究 C.推动了公共卫生意识的增强 D.控制了疫情的暴发和扩散 - 4 - 考法帮变式训练考法帮变式训练 1.2019 江苏高考,7,3 分清末卖宁波脚带:“宁波小脚啥好看,脚背高起一大段。如何脚 带竟出名,四乡八镇销场远。明诏近来禁缠脚,脚带虽好用勿着。我劝卖脚带人早弃行,免使女 子缠脚遭凌虐。 ”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 A.观念变化已致脚带无人问津 B.诏令颁布引发妇女普遍解放 C.女子缠足当时仍然普遍存在 D.废止缠足已成当时社会共识 2.2021
8、江西南昌摸底测试早在 19 世纪 60 年代,太平天国就采取了一系列反旧俗的措施;同 时,他们还进行礼俗方面的改革,包括对服饰、礼仪等作出规定。到清朝“预备立宪”时期,清 政府也采取了一系列移风易俗的举措。这说明近代中国社会习俗变迁 ( ) A.具有政治的导向性 B.反映商业的趋利性 C.体现思想的革新性 D.带有西俗的附庸性 答 案 1.B 本题考查近代中西建筑文化的融合创新。材料“兴建了一批融西式风格与地方传统于一 体的近代建筑”说明中西建筑文化很好地融为一体,故选 B 项;材料中“厦门鼓浪屿” “漳州” “泉州”只是部分地区,“遍及中国乡村”说法错误,排除 A 项;材料“融西式风格与地方
9、传统 于一体”表明近代建筑保留了中式风格,排除 C 项;材料“类似建筑也存在于漳州、泉州等地” 说明西式建筑不仅见于通商口岸,还见于受西方文化影响的其他地区,排除 D 项。 2.D 本题考查旧制度与新观念的碰撞。A 项与史实不符,排除;根据“新学国民及留学生多剪 去辫发,以为不如此则形式上有缺点” “乃今年乡试而伊等又复假装辫发”可知,新式教育与传 统科举不相融,故 B 项错误;C 项史实错误;根据材料“称自由讲民权者,实不敌其功名心也”可 知,虽然 “新学国民” 追求民权,但仍参加科举以求取得功名,可见旧制度制约社会观念的变革, 故 D 项正确。 - 5 - 3.B 本题考查近代中国婚姻习俗
10、的变化。根据材料“某新潮社社员” “无论然否”仍将“命 书” “看为一生绝大的纪念品”可知,新式青年仍可接受传统婚俗,B 项正确;新潮社是一个进步 社团,A 项排除;C 项不符合史实,D 项“决定”说法错误,二者均可排除。 4.B 本题考查大众传媒的影响。根据材料信息“欲图一国之进步,当先使一国之人民精神日 旺,思想日新,舍补脑之外另无精神思想也” “由于广告成功,产品十分畅销”可知,当时追 求新思想成为一种时尚,B 项正确。新文化运动兴起于 1915 年,A 项排除;“成为国民共识”说 法绝对,C 项排除。D 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 5.【解析】 本题以 19502008 年我国部分节假
11、日的变化为切入点,考查社会生活的变化。 本题具有开放性,考生首先要充分提取节假日变化趋势的相关信息,如法定传统节假日不断增 加、法定节假日天数增多等,然后再从实行改革开放、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政府政策等角度分 析原因,但要注意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答案】 示例 趋势:改革开放后法定节假日总天数逐渐增多。(4 分)原因:改革开放后,社 会经济发展迅速;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休闲娱乐的需求增加;增加节假日成为促进经济发 展的一种手段;政府更加注重民生。(8 分) 6.B 本题考查中国的近代化进程。刘锡鸿在体验了欧洲文明的先进性的前提下仍然反对在中 国修建铁路,由此可推知官僚的认知水平对中国的近代化
12、进程具有一定的影响,B 项符合题意。 “火车安全性能低”的说法在材料中无从体现,A 项不正确;刘锡鸿的做法属于盲目排外,而不 是坚持“中体西用”,C 项不正确;材料体现的只是刘锡鸿对修建铁路的看法,并不能得出修建 铁路便利了列强侵略中国的结论,D 项不正确。 7.C 本题考查近代中国通信工具的进步。无线电通信业务在英国起步的同一年,中国进口了 马可尼无线电报机并投入使用,说明中国应用无线电报基本与西方同步,正确;中国是引进 而不是发明无线电报机,故不能说明中国在科技上处于领先地位,错误;当时中国向西方的 学习已深入到制度层面,错误;中国引进外国先进科技成果说明中外交流加强,这得益于世 界市场的
13、发展,正确。故选 C 项。 8.C 依据材料“甲午中日战争前夕,中国各大报纸刊载了以反侵略战争为主题的时事画 近百幅”可知,中国各大报刊在甲午中日战争前和战争期间密切关注战争动态,这说明当时的 报刊密切关注社会现实问题,故答案为 C 项。 A 项言过其实,排除;报刊能够影响社会舆论,但不 会决定其最终走向,排除 B 项;材料不能说明报刊成为国人了解时事的主渠道,排除 D 项。 9.D 本题考查中国近代大众传媒的发展。根据表格信息可知,关于妇女问题的文章数量从 19 世纪末到 20 世纪初呈上升趋势,这说明妇女问题引起了知识分子的关注,故 D 项正确。 万国 - 6 - 公报是外国人创办的,故
14、A 项错误;B 项与史实不符,排除;C 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 10.C 本题考查清末报刊宣传在应对鼠疫过程中发挥的积极作用。结合所学可知,大公报 对鼠疫相关事项的介绍和开设专栏宣传防疫知识的做法,有利于推动民众形成预防鼠疫、加强 公共卫生的思想观念,因此报刊宣传推动了公共卫生意识的增强,C 项正确。 报刊开设防疫专栏 宣传鼠疫预防知识不能等同于政府建立防疫体系,A 项错误,排除;报刊从属于舆论宣传,而对 疫情的专业研究应归属于医疗卫生机构,B 项错误,排除;对疫情相关知识的宣传有利于增强民 众应对鼠疫的能力,但不能达到控制疫情的效果,D 项错误,排除。 1.C “脚带无人问津”不符合材料信息,A 项错误,排除;B 项材料体现不出来,排除;材料信息 “四乡八镇销场远” 折射出女子裹足现象非常普遍,C 项正确;材料信息可以反映一定的社会舆 论方向,但并不一定说明已达成社会共识,D 项错误,排除。 2.A 本题考查近代中国社会习俗的变迁。材料中太平天国采取反对旧俗的措施,清政府采取 一系列移风易俗的举措等都是出于维护自身统治的需要,因此具有一定的政治导向性,故 A 项 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