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新教材)新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件:第4讲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及三国至隋唐的文化.pptx

上传人(卖家):小豆芽 文档编号:1189100 上传时间:2021-03-20 格式:PPTX 页数:63 大小:3.0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年(新教材)新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件:第4讲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及三国至隋唐的文化.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63页
2022年(新教材)新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件:第4讲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及三国至隋唐的文化.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63页
2022年(新教材)新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件:第4讲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及三国至隋唐的文化.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63页
2022年(新教材)新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件:第4讲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及三国至隋唐的文化.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63页
2022年(新教材)新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件:第4讲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及三国至隋唐的文化.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6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一板块 必修部分 第4讲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及 三国至隋唐的文化 历历 史史 2022 内 容 索 引 知识排查 教材深化 主题探究 能力提升 纵联横合 思维升华 真题实战 模拟演练 课程标准 热词聚焦 通过了解隋唐时 期封建社会的高 度繁荣,认识隋唐 时期的制度变化 与创新、思想文 化领域的新成就 (1)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从九品中正制到科举制、三 省六部制的确立与完备、从租庸调制到两税法 (2)三国至隋唐的文化:佛教、道教的盛行与儒学复兴运 动;魏晋时期的文学和书法绘画成就;隋唐的诗歌与书 法绘画成就;魏晋到隋唐的科技成就;魏晋至隋唐的中 外交流 知识排查知识排查 教材深化教材深化

2、一、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 1.选官制度 (1)九品中正制 创立:曹魏创立了新的选官制度九品中正制。 内容:中央委任中正官为各地人才评定等级,共分九等,朝廷依此授以相 应的官职。 标准:选官标准从初创时期的重视家世、道德和才能,演变为西晋时期主 要看重家世。 结果:逐渐成为维护士族特权的工具。随着士族的没落,九品中正制无法 继续。 (2)科举制 确立:隋炀帝时,始建进士科,科举制度形成。 发展 唐太宗 增加了考试科目,以进士和明经两科为主 武则天 扩大科举取士的人数,首创了武举和殿试 唐玄宗 任用高官主持考试,提高了科举考试的地位 影响:科举制使出身社会中下层的读书人通过相对公平的考试参与政权,

3、 扩大了统治的基础,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加强了中央集权。 2.三省六部制 (1)背景:魏晋南北朝时期,尚书台改称尚书省,与中书省和门下省形成三省。 (2)确立:隋文帝时,三省六部制正式确立。隋唐时期,三省的职权分工明确,又彼 此制约。 (3)演变 职责:中书省负责草拟皇帝的诏令;门下省负责审核诏令;尚书省负责执行,下 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分工处理各项事务。 趋势:唐太宗扩大任用宰相的范围,宰相议事的地方叫政事堂,后改称中书门下。 三省出现了一体化的趋势。 (4)意义:三省六部制的确立和完备,是中国政治制度的重大变革,对此后历朝产生 了深远影响。 3.赋税制度 (1)魏晋时期的租调制

4、 魏晋时期,开始实行租调制,按户征收粮和绢帛。 北魏孝文帝改革,颁布均田令,受田农民承担定额租调和一定的徭役。 (2)唐初的租庸调制 内容:唐初,赋税征收除租、调外,男子不去服徭役的可以纳绢或布代役, 称为庸。 影响:以庸代役保证农民有较充分的生产时间,政府的赋税收入也有了保 障。 (3)唐后期的两税法 背景:天宝年间,土地买卖和兼并之风盛行,均田制无法推行,租庸调制无 法维持,政府财政收入锐降。 实行:780年,唐德宗接受宰相杨炎的建议,实行两税法。 内容:每户按人丁和资产缴纳户税,按田亩缴纳地税,取消租庸调和一切 杂税、杂役;一年分夏季和秋季两次纳税。 影响:两税法简化税收名目,扩大收税对

5、象,保证国家的财政收入。改变 了自战国以来以人丁为主的赋税制度,减轻了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 图示解史 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演变 情境体验 1.唐摭言记载:“贞观初,放榜日,上(指唐太宗)私幸端门,见进 士于榜下缀行而出,喜谓侍臣曰: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彀,即弓弩射 程所及的范围,后世比喻为圈套、陷阱。对这段史料的正确解读应是什么? 提示 科举制度较为合理地选拔出国家所需的人才。 辨析比较 均田制和租庸调制度 (1)区别:均田制是土地分配制度,租庸调则是赋税政策,二者定义不同,适用 范围不同,沿革历史时期不同。 (2)联系:租庸调以均田制为基础和存在的依据,唐玄宗统治后期,土地买卖 和兼并之

6、风盛行,导致均田制无法推行,使得租庸调制在中唐之后为两税法 取代。 情境体验 2.钱穆曾经指出,(唐代)论中央政府之组织,结束了上半段历史上 的三公九卿制,而开创了下半段的尚书六部制。论选贤与能,结束了上半段 的乡举里选制,而开创了下半段的科举考试制。论租税制度,结束了上半段 的田租力役土贡分项征收制,而开创了下半段的单一税收制。钱穆实际指 出了唐朝哪些制度创新? 提示 三省六部制、科举制和两税法。 情境体验 3.贞观年间,某地发生严重旱灾,上奏朝廷。大臣甲提交书面处 理方案:A.举行大型祭天求雨仪式,B.削减灾区赋税,C.修筑引水灌溉渠道。 大臣乙认为甲的处理方案可行,上呈至皇帝,皇帝赞许,

7、吩咐大臣丙负责执 行。大臣丙将任务依次分配到属下三个部门。请结合所学判断甲、乙、 丙分别属于什么机构? 提示 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 图示解史 三省六部制运行图 思维点拨 我国古代赋税制度的演化趋势 汉代以来,中国的赋税主要以人口税为主,田租很轻,这是封建王朝严格控 制人口流动的原因所在。中唐以后,我国赋税征收逐渐向土地税方向发展, 人口税逐渐废除,国家也逐渐放宽了对人口的控制。 二、三国至隋唐的文化 1.儒学、道教与佛教的发展 (1)发展过程 汉武帝时期 儒学正统地位确立后呈现繁盛之势 魏晋南北 朝时期 道教在民间广为传播,并受到儒学的影响,主张“贵儒”和“尊道” 佛教在中国盛行,也吸收儒

8、、道的思想,渐趋本土化 儒学吸收佛教和道教的精神,有了新的发展 隋朝 儒学家提出儒、佛、道“三教合归儒”,主张以儒学为主,调和并吸收 佛教、道教的理论 唐朝 奉行三教并行政策,奉老子为祖先,道教最受尊崇 武则天时,佛教形成不同宗派,其中禅宗对后世影响最大 (2)反佛思想 原因:佛教盛行,广修寺庙,耗费了大量的钱财,很多劳动力不事生产,严重影响 到政府财政收入。 表现:南朝无神论思想家范缜提出人的精神和肉体是统一的,对佛教进行抨击。 北魏、北周及唐朝等统治者几度灭佛。 影响:佛教文化遭受损失,但佛教的发展并未从根本上受到遏制。 (3)复兴儒学 原因:佛教和道教的发展使儒学的正统地位受到挑战。 内

9、容:韩愈率先提出复兴儒学。用儒家的天命论和封建纲常来反对佛教的观 点。 影响:巩固儒学主流思想的统治地位。 2.文学艺术 文学 从东汉末年开始,出现了以曹操父子为代表的建安文学、东晋陶渊明 的田园诗、南朝骈文、南北朝民歌等文学形式 唐朝诗歌创作进入黄金时代。李白、杜甫的诗作代表了唐诗的最高 成就,他们分别被誉为“诗仙”和“诗圣” 艺 术 书法 魏晋南北朝时期,隶书、草书、行书和楷书等各种书体均已完备,东晋 书法家王羲之被称为“书圣” 隋唐时期的书法艺术创出新风格,颜体和柳体最为有名 绘画 东晋开始出现知名的专职画家,以顾恺之为代表,其代表作是女史箴 图和洛神赋图 隋唐的绘画题材广泛,风格多样,

10、唐朝的吴道子被尊为“画圣” 石窟 艺术 山西大同云冈石窟、河南洛阳龙门石窟、甘肃敦煌莫高窟等,都是闻名 世界的艺术宝库 3.科技 (1)魏晋南北朝时期 数学:南朝祖冲之精确地算出圆周率是在3.14159263.1415927之间。 农学:北朝贾思勰著述的齐民要术,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 书。 地理:西晋裴秀绘制出禹贡地域图,并提出绘制地图的方法。 (2)隋唐时期 建筑:隋朝工匠李春设计建造的赵州桥,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石拱桥。 印刷术:唐朝已经有了雕版印刷的佛经、日历和书籍。 火药:唐中期的书籍记载了火药的配方。唐末,火药开始用于战争,火箭 是最早的火药武器。 天文:唐朝天文学家僧一行,

11、测算出了地球子午线长度。 医学:医学家孙思邈完成医学名著千金方,它全面总结历代和当时的 医药学成果,且有许多创新。唐高宗时编修的唐本草,是世界上最早由 国家颁行的药典。 误区警示 唐代科举制的限制 唐代科举制有严格的身份限制,很多人不能参加科举考试,主要包括:(1)囚 犯、僧人、道士、商人、犯讳的人、女人。(2)“娼、优(古代从事艺术表 演方面工作的人)、隶(衙门里的轿夫、马夫、伙夫、更夫)、皂(衙役)”这 四类人的后代。 情境体验 4.有人认为,杜甫之所以成为“诗圣”,关键是他有宽广、伟大的 “诗圣的襟怀”。这在“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 心”“南国旱无雨,今朝江出云”等

12、诗句中得到了明显的体现。“诗圣的襟怀” 的含义是什么? 提示 爱国忧民的情怀。 思维点拨 社会变迁对唐诗发展的影响 (1)盛唐时,诗风开朗奔放、刚健清新,反映了唐朝国力强盛、文化开放的社会背 景。 (2)中唐时,诗风平实浅近,讽喻诗作大量涌现,反映了唐朝的社会弊端日益暴露。 (3)晚唐时,诗风凝重浓郁,反映了唐朝的由盛转衰。 思维点拨 唐朝对外交往的特点 (1)交往范围广泛,同亚洲国家的交往最为密切。 (2)交往的形式多样,内容丰富。 (3)具有双向性。外国与中国互相学习,唐朝也吸收了外来文化的精华,使唐朝文 化更加灿烂辉煌。 知识拓展 唐朝“中华文化圈”的形成 唐朝的对外交往一方面促进了唐代

13、经济的繁荣,使文化更加丰富多彩;另一 方面唐代文明的对外传播泽被东西,影响深远,推动了“中华文化圈”的形成, 有利于世界各族人民的共同发展与进步。 情境体验 5.南北朝时期佛教盛行 朝代 僧尼 佛寺 南 朝 宋 36 000人 1 900多所 齐 32 000多人 2 000多所 梁 82 000多人 2 800多所 陈 32 000人 1 200多所 北 朝 北魏中 77 000人 6 400多所 北魏末 200万人 3万多所 北齐 200万人 3万多所 北周 近100万人 1万多所 根据上述材料分析佛教盛行的影响。 提示 佛教盛行,广建寺庙,耗费了大量的钱财,很多劳动力不事生产,严重影响了

14、 财政收入。 4.中外文化交流 (1)佛学交流和研讨 中国与 印度、中 亚之间 从东汉到北朝,陆续有中亚、天竺的高僧来华,将大批佛经翻 译成汉文 东晋的法显从长安出发,经西域至天竺,收集了大批梵文经典 唐朝的高僧玄奘,在贞观初年西行前往天竺取经 中国与 日本、新 罗之间 唐朝高僧鉴真六次东渡,历尽艰险最终到达日本,传授佛法 日本、新罗等国常常派学问僧来长安求法,日本的空海就是很 有名的一位高僧 情境体验 6.鉴真将唐朝的建筑、雕塑艺术传到日本另外他对日本药 学有很大贡献。他本人就是一位中医,东渡时又带去了许多药物。玄奘曾 说:“我先发愿,若不至天竺终不东归一步,今何故来?宁可就西而死,岂归东

15、而生。”举一例说明鉴真将唐朝的建筑、雕塑艺术传到日本。玄奘西行和 鉴真东渡,一个是输入文化,一个是输出文化,这说明唐朝社会的什么特点? 提示 例子:鉴真主持修建了日本唐招提寺。特点:兼收并蓄,双向交流。 主题探究主题探究 能力提升能力提升 主题一 主题二 主题一主题一 隋唐时期的政治制度建设隋唐时期的政治制度建设 探究1史料实证唐朝的三省六部制 材料 汉代宰相是首长制,唐代宰相是委员制。最高议事机关又称政事堂。 一切政府法令,须用皇帝诏书名义颁布者,事先由政事堂盖印中书、门下之 章发下。没有政事堂,即算不得诏书,在法律上没有合法地位。 摘编自钱穆国史新论 探究据材料概括唐代中枢权力运行机制的特

16、点。 提示 分散相权,体现皇权下的集体决策;中央各部门相互间既配合又牵制; 相权对皇权有制约作用。 主题一 主题二 探究2唯物史观隋唐时期的科举制度 材料 隋唐开始的科举始终将儒家经典作为考试的主要内容。自隋唐以后, 各朝“大小之官,悉由吏部;纤介之迹,皆属考功”。科举选官制度,使一些本来 无立锥之地的平民书生,通过科场也得以跻身于官僚、贵族的行列。这样一来,在 社会的等级阶层之间,也就必然会出现等级中的升降、甚至贵贱间的对流,这种流 动性同时为那些原来既非官僚,也不是地主的人步入官僚队伍,提供了可能性。 摘编自胡平试论科举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影响 探究据材料,分析科举制度对中国古代政治的影响

17、。 提示 提高了儒学的地位;把选官权集中到中央政府;造成了社会阶层的对流;扩 大了统治基础;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 主题一 主题二 【认知深化】全面认识科举制 1.产生背景 (1)魏晋南北朝时期,按照门第高低选拔人才的九品中正制日趋腐朽,无法 适应封建政治统治的需要。 (2)南北朝以来,寒门庶族地主势力上升,他们希望打破门阀士族垄断政治 的局面,积极要求参政。为适应这一阶级关系的变化,隋唐统治者将科举制 作为官员选拔的新制度。 主题一 主题二 2.实施概况 (1)隋文帝创立科举制,隋炀帝设立进士科。 (2)唐代继承并完善了科举制,唐代的科举考试以明经和进士两科最为重要。 3.历史作用 (1)科

18、举制打破了世家大族对选拔人才的垄断,扩大了封建政权的社会基础, 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 (2)科举制的实行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为行政效率的提高创造了条件。 (3)科举制促进了古代教育的发展,有益于社会形成重学风气。 主题一 主题二 素养感悟素养感悟 西方人眼中的中国“第五大发明” 周秦之际以来,中国政治文化的显著特征是摆脱贵族政制,形成官僚政制,其 完备形态便是始于隋朝的科举制度,科举制被称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是 现代文官考试制度的先导。尽管科举制有许多局限和弊端,但它曾在中国 历史上发挥过重大的作用,对人类文明进程作出过重要的贡献,是中国不应 忽视的文化遗产。 主题一 主题二 主题二主

19、题二 佛教的盛行及其影响佛教的盛行及其影响 探究1历史解释佛教的中国化 材料 佛教文化(传入中国后)表现出惊人的调适性佛教的自我调适性从入 华之初就已开始。两汉时期,中国盛行神仙方术,当时来华的译经家也便风云星 宿、图谶运变,莫不钻习。魏晋时期,玄学兴起,佛教学者遂以佛理附会玄学。佛 教在民间的传播,主要借助于宣唱形式。佛教在改造自己宗教哲学、传教方式 上的同时,也在政治理论上竭力迎合儒家伦理道德观念。 摘编自冯天瑜等中华文化史 探究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传播呈现很强调 适性的表现。 主题一 主题二 提示 借助本土文化思潮和民间习俗,采取民众易于接受的传播方式;迎合

20、 儒家的道德观念。 主题一 主题二 探究2唯物史观唐朝的反佛思想 材料 周道衰,孔子没,火于秦,黄老于汉,佛于晋、魏、梁、隋之间。其言 道德仁义者,不入于杨,则入于墨;不入于老,则入于佛。入于彼,必出于此。 入者主之,出者奴之;入者附之,出者汙之。噫!后之人其欲闻仁义道德之说, 孰从而听之? 韩愈原道 探究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说明唐代韩愈对佛教传播的态度如何。其反映 的实质是什么? 主题一 主题二 提示 态度:对佛教的盛行深感忧虑,极力提倡将儒家思想中孔孟仁义道德 之说列为国家的正统学说,以抵制异端邪说的盛行。 实质:说明当时社会上三教并行,佛教对儒学正统地位形成冲击。 主题一 主题二 【认知

21、深化】魏晋隋唐时期佛教在中国广泛传播的原因及影响 1.广泛传播的原因 (1)魏晋南北朝时期,下层社会的普通民众不仅承受着各种战乱的痛苦,而 且受着瘟疫、水旱等各种灾害的威胁,他们渴望解脱苦难,这就为宗教的传 播提供了社会基础。 (2)佛教吸收儒学、道教的精髓,渐趋本土化,这就更有利于佛教的传播。 (3)由于佛教也迎合了一些统治者巩固统治的需要。魏晋南北朝时期,一些 统治者为了缓和社会矛盾,提倡佛教,促进了佛教的传播。 主题一 主题二 2.历史影响 (1)丰富了中华文化的内涵,促进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伴随着佛教的传 入,也带来了海外和西域的文化。魏晋南北朝时期,儒、佛、道三教并行。 在佛教的影

22、响下,作为主流思想的儒学,自身开始吸收佛教的精神,有了新 的发展。 (2)引发了一系列的矛盾冲突。一方面,佛教盛行,耗费了大量钱财,造成劳 动力的减少,严重影响到政府利益,不少统治者采取了灭佛、抑佛的举措。 另一方面,佛教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迥异,对传统文化产生巨大的冲击,集 中表现为和儒、道的斗争。 主题一 主题二 素养感悟素养感悟 中国古代的封建统治者对待佛教的政策有两面性。一方面,希望利用佛教 减少人民的反抗,稳定统治秩序。另一方面,又不希望佛教过度盛行,消耗过 多的财力、人力资源,威胁到封建统治的根基。所以,中国古代的统治者既 有“灭佛”的,也有“崇佛”的,从其目的上来说,两者并不矛盾。

23、 纵联横合纵联横合 思维升华思维升华 一、汉唐以来中枢权力体系的演变特点 1.皇帝通过削弱相权来加强皇权。宰相制度沿着相权的逐步削弱、君权 的逐渐强化这根主线发展演变。 2.内朝官向外朝官转化。内朝在牵制、架空外朝的同时,久而久之逐步发 展为制度化、合法化的外朝中央机构。 3.宰相职位的设置由实位转向虚位。这种转变反映的是宰相权限及权威 的下降,宰相不再是专职,这是对相权限制压缩的表现。 4.宰相权力不断分化。宰相既实行分权,即在同一机构中,往往设置几个宰 相职位,又注重事权的相对集中,以弥补分权效率低下的弊端。 二、唐朝科举制度的影响 项目 阐释 积 极 影 响 社会整合功能 否定特权制度,

24、具有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合理内 核和价值观念,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和转化 推动文化发展 把读书、考试和做官联系起来,促进了传统儒学文化的 传承与普及,带动了民间崇尚人文、教育的社会风气 巩固国家统一 把选拔人才和任命官员的权力集中到中央,加强了中央 集权,巩固了国家统一和社会稳定 项目 阐释 积极 影响 推动世界 文明 选才方式在唐朝时就被东亚文化圈国家所采用,并成为其政治 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近代被西方国家吸收并改造成为近现代 文官考试制度 消极 影响 重才轻品 选拔人才有时过于重视才学标准,忽视品德,造成一些官员道德 素质低下 官本位思 想 直接促进了中国古代官本位社会的发育;科举文化

25、所孕育而成 的官场文化,至今仍有消极影响 禁锢思想 强化了儒家的正统地位,禁锢了人们的思想发展;抑制了科技进 步和新知识、新学科的产生和发展 三、盛唐气象下的文化特征 艳丽明 快的色彩 既体现在唐三彩、铜镜、丝绸织物、金银器、敦煌壁画等物质性 文化上,也体现在盛唐诗歌中 生动自 然的情调 唐人自信,思想解放。一些壁画中,世俗人物高大不凡,唐人率性,较 少做作 博大恢 宏的气势 唐长安聚集了许多国家和地区的使节、商人、侨民,成为当时的 国际大都会 雍容华贵 的风度 洛阳龙门石窟是盛唐文化典雅秀美、雍容华贵的集中体现。观赏 牡丹成为当时最时髦的娱乐活动,也是唐人风度的一个象征 昂扬坚定与开 放进取

26、的精 神风貌 唐朝的时代精神,可以用开放、进取、尚武、多元等词语进行概 括,这是一种新民族新文化的优势所在。人们在社会生活中有多 元化的选择和较大的个人空间 真题实战真题实战 模拟演练模拟演练 真题实战真题实战 1.(2020天津卷,2)北朝民歌木兰诗在北宋时被收入乐府诗集。诗 中描写木兰“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其中“策 勋十二转”是唐代对军功的奖赏。由此能够确定木兰诗( ) A.记载了古代政治制度的变迁 B.属于宋代文人创作的诗歌 C.在流传中融入新的历史内容 D.没有研究历史的史料价值 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唐宋时期的社会统治。根据材料中“策勋十二转是唐代 对

27、军功的奖赏”,而木兰诗作为北朝民歌记载了这一现象,说明木兰 诗在流传的过程中融入新的历史内容,故C项正确;材料并未涉及古代政 治制度的变迁,故A项错误;木兰诗是北朝民歌,不是宋代创作的,故B项 错误;木兰诗作为北朝民歌,经唐代传诵,北宋时被收入乐府诗集, 有一定的史料价值,故D项错误。 2.(2020全国卷,26)唐代书法家张旭曾说:“始吾闻公主与担夫争路,而得 笔法之意。后见公孙氏舞剑器,而得其神。”据此可知,张旭书法呈现出 ( ) A.书写结构的严整性 B.书写气象的灵动性 C.书写笔画的繁杂性 D.书写技法的内敛性 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书法艺术。唐代的张旭是草书大家。“公主

28、与 担夫争路”比喻草书行笔中的穿插避让之理,“公孙氏舞剑器”比喻草书行笔 蕴含低昂回翔之状的神韵,这些均呈现出张旭草书书写气象的灵动性,故B 项正确;书写结构的严整性强调书法的规范和法度,这是楷书的特点,故A项 错误;草书讲究简化、随意而为,不追求繁杂,故C项错误;书写技法的内敛 性强调含蓄深沉、不外露,但草书强调狂放不羁,故D项错误。 3.(2020全国卷,25)敦煌莫高窟61号洞中的唐代壁画“五台山图”中有一座 “大佛光之寺”,梁思成、林徽因按图索骥,在山西五台山地区发现了其实 物佛光寺。这一事例说明此类壁画( ) 敦煌壁画中的“大佛光之寺” 五台山佛光寺 A.创作源于艺术想象 B.能完整

29、还原历史真实 C.可与文化遗存互证 D.价值来自学者的发掘 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史料的印证。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梁思成和林徽因根据敦 煌莫高窟61号洞中的唐代壁画按图索骥发现了五台山的佛光寺,说明此类 壁画可以与文化遗存相互印证,故C项正确;敦煌壁画的创作源于实际存在, 而不是凭空的艺术想象,故A项错误;壁画是经过加工的艺术,不能完整地还 原历史真实,故B项错误;壁画的价值在于开拓历史研究的思路和领域,其价 值不是来自学者的发掘,故D项错误。 4.(2019全国,25)在今新疆和甘肃地区保存的佛教早期造像很多衣衫单 薄,甚至裸身,面部表情生动;时代较晚的洛阳龙门石窟中,造像大都表情庄 严,服

30、饰亦趋整齐。引起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A.经济发展水平 B.绘画技术进步 C.政治权力干预 D.儒家思想影响 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查儒家思想的影响。西汉时期儒学确立了正统地位,汉代佛 教传入中国以后就面临着一个处理好与儒家思想关系的问题。题干材料 反映了佛教在中国传播早期的造像,明显带有异域风格;洛阳龙门石窟主要 开凿于北魏迁都以后,其造像更符合当时社会主流阶层的审美观念,这种观 念主要受到儒家思想的影响,故D项正确;本题材料主旨是佛教造像的外部 表现,与经济发展、绘画技术、政治权力没有直接的关系,故可排除A、B、 C三项。 模拟演练模拟演练 1.(2020江西南昌二模)汉朝时期,国家

31、建立了以察举为主的选官制度,由地 方向中央推荐人才。曹魏时,中央委任中正官为各地人才评定等级,共分九 等,朝廷依此授以相应的官职。这种变化( ) A.加强了中央权力 B.保障了公平公正 C.迎合了豪强地主 D.催生了门阀士族 答案 A 解析 材料“汉朝时期由地方向中央推荐人才。曹魏时,中央委任中正 官为各地人才评定等级”说明中央对选官的控制加强,加强了中央权力,故 选A项;曹魏九品中正制的标准是门第,不能保障公平,排除B项;材料“中央 委任中正官”强调中央集权,未体现迎合豪强,排除C项;察举制催生了门阀 士族,不是九品中正制,排除D项。 2.(2021山西阶段性测试)下图是唐代 三省位置图,此

32、图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 ) 唐代三省位置图(注:太极宫是皇帝居住和办公地) A.中书门下是皇帝的内廷机构 B.尚书省的职权最为显要 C.三省的地位取决于皇帝意志 D.三省布局体现权力格局 答案 D 解析 由唐代三省位置图可知,起草诏令的中书省、审核诏令的门下省邻 近皇帝居住和办公的太极宫,而不参与决策、只负责执行诏令的尚书省则 位于皇宫之外,在承天大街的东边,因而其布局体现了三省的权力格局,故 选D项;内廷机构是掌管皇宫事务的机构,题干中的中书省和门下省都属于 管理国家事务的机构,不是内廷机构,排除A项;尚书省属于执行政令的机构, 相对而言,中书省和门下省才是职权更为显要的机构,排除B项;三省

33、六部制 下,三省的地位取决于其职权范围,而不是皇帝的意志,排除C项。 3.(2020北京朝阳区六校联考)下列有关古代赋税(役)制度的描述,最早出现 于唐代的是( ) A.量地计丁,丁粮毕输于官 B.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 C.惟以资产为宗,不以丁身为本 D.约法省禁,轻田租,十五而税一 答案 C 解析 “惟以资产为宗,不以丁身为本”是唐代两税法的内容,体现了中国古 代赋税征收标准由人丁为主向土地为主转变的趋势,故选C项;A项是明代 张居正推行的“一条鞭法”的内容,排除;B项是商鞅变法的创举,排除;D项是 西汉初年休养生息的做法,排除。 4.(2020湖北武汉模拟)唐代初年的统治者在文化上颁布

34、五经定本和新 的五礼来垄断儒家经典话语的解释权,推定“三教”次序以提升政治权力在 思想界的权威。该历史现象主要表明( ) A.三教合流趋势开始出现 B.政治需求影响文化政策 C.儒学主流地位空前强化 D.儒学危机推动儒学复兴 答案 B 解析 三教合流趋势出现是在魏晋时期,故A项错误;材料“推定三教次序 以提升政治权力在思想界的权威”说明统治者通过政治手段加强思想影响, 故B项正确;此时,儒学地位受到冲击,故C项错误;儒学危机推动儒学复兴在 材料中没有体现,故D项错误。 5.繁荣的唐代传奇,大多由科考士人创作,分神怪、爱情、历史、侠义诸类, 描写了各种世态,生活气息浓厚,主人公有社会上层的,也有下层的。这反 映出当时( ) A.开放且丰富的社会风貌 B.士人多以文为生 C.现实主义文学风格流行 D.传奇为科考内容 答案 A 解析 据材料“繁荣的唐代传奇,大多由科考士人创作,分神怪、爱情、历史、 侠义诸类,描写了各种世态,生活气息浓厚,主人公有社会上层的,也有下层 的”,可知唐代的传奇种类多、描写的范围广,说明当时社会环境相对宽松, 故选A项;唐代士人以追求仕途为己任,以文为生的是少数,排除B项;从材料 无法判断小说的艺术风格,排除C项;唐代科考的内容不包括传奇,排除D项。 本课结束本课结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历史 > 高考专区 > 第一轮复习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2022年(新教材)新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件:第4讲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及三国至隋唐的文化.pptx)为本站会员(小豆芽)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