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三十六课 在生活中学民法用民法 思想政治思想政治 2022 选择性必修二 法 律 与 生 活 内 容 索 引 模块概览 网络构建 探究活动 落实素养 必备知识 关键能力 热点引路 知能训练 模块概览模块概览 网络构建网络构建 法律与生活围绕新时代发展的要求,依据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法治思想的基本原理,结合民法典的颁布和实施,讲述人身权、物权、 债权、知识产权等民事权利与义务,解析婚姻家庭法律关系,阐释与创业、 就业相关的法律制度,阐述解决争议的不同机制。通过学习日常生活中的 法律常识,加强法治教育,增强法治意识。 探究活动探究活动 落实素养落实素养 课标要求课标要求 了解我国民法的
2、基本原则,识别我国公民的民事权利和民事责任。 学习清单学习清单 1.描述与分类: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客体和内容;我国公民的民事权利和 民事责任。 2.解析与论证:解析民法基本原则;阐释民法优先保护民事主体的人身自由 和人格尊严。 3.预测与选择:理解如何依法行使民事权利、承担民事责任。 4.辨析与评价:结合法律保护个人隐私权,说说对网络“人肉搜索”现象的看 法;结合案例,分析保护英烈名誉的意义。 核心素养核心素养 1.法治意识:通过具体案例,正确分析承担民事责任的主体,维护他人民事权 利,增强法治意识。 2.科学精神:根据相关法律知识,提高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能力。 必备知识必备知识 关键能力关
3、键能力 考点一 考点二 精梳细理精梳细理重基础重基础 考点一考点一 认真对待民事权利与义务认真对待民事权利与义务 一、透视民法与民事法律关系 1.民法典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 2.民法典规定民法调整的关系:调整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 织之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 考点一 考点二 3.民事法律关系 (1)含义:民事法律关系就是由民法调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 (2)主体与客体 主体:参与民事法律关系,依法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包括自然人、 法人和非法人组织。 A自然人:从出生时起到死亡时止,具有民事权利能力,依法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 事义务。 B法人和非法人
4、组织:自合法成立时起到终止时止,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 为能力。 客体:民事权利和义务所指向的对象。 (3)内容:民事主体享有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 (4)全面依法治国必须坚持法治和德治相结合。 考点一 考点二 二、解析民法基本原则 1.民法规定基本原则的依据:社会成员之间可能形成各种利益冲突。 2.民法规定一系列基本原则的目的:确保各成员合理合法地行使权利、履 行义务,调节各方之间的利益关系。 3.民法基本原则 (1)内涵:是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和司法机关审理民事案件时应当遵循的 基本原则。 (2)内容:平等、自愿、公平、诚信、守法和公序良俗、绿色等基本原则。 考点一 考点二 易混易错 1.
5、民法调整平等主体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是平等的享有权利。 提示。各民事主体的法律地位平等。平等地享有权利、承担义务。民 事主体的合法权益受法律的平等保护,民事主体的民事责任平等。 2.所有自然人、法人或非法人组织都能成为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 提示。并非所有自然人和法人(或组织)都能成为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 只有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的才能成为民事法律关系主体。 考点一 考点二 3.国家机关不能成为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 提示。国家机关及其下属单位在进行签订租赁合同、采购办公用品等 一般民事活动时,是与自然人、普通法人处于平等地位的,因此,国家机关 及其下属单位也可以以民事主体的身份进行民
6、事活动,享受权利并承担义 务。 4.违反公序良俗的行为从法律角度来说该行为仍属于有效行为。 提示。民事主体在从事民事活动时,不得违反法律,也不可违背公序良俗。 这一原则在社会生活中起到了维护国家和社会一般利益和基本道德的作 用,违反公序良俗的行为从法律角度来说该行为属于无效行为,没有法律效 力。 考点一 考点二 微研深究微研深究明方法明方法 命题点一 民事法律关系 【例题】 2020年8月,李某从黄某处借得A牌自行车一辆,期间双方达成 转让协议,李某以2 000元的价格购得该车。8月20日,李某又以2 200元的价 格将该车卖给了不知情的王某。但约定仍由李某继续使用一个月。李某 骑行不当,造成
7、该车链条断裂,送至宋某的修车店进行修理,但未及时支付 修理费用。本案中( ) A.王某于9月20日取得自行车的所有权 B.宋某可行使留置权取得自行车的所有权 C.李某系无权处分,自行车仍归黄某所有 D.黄某不得向李某和王某主张返还自行车 考点一 考点二 答案 D 解析 8月20日,李某又以2 200元的价格将该车卖给了不知情的王某,因此 王某于8月20日取得自行车的所有权,A项错误;宋某可行使留置权,但并未 取得自行车的所有权,B项错误;材料中,李某与黄某双方达成转让协议,李 某以2 000元的价格购得黄某的自行车,可见,黄某已不再拥有该车的所有 权,此时,该车所有权属于李某,李某有权处分该车
8、,因此,黄某不得向李某和 王某主张返还自行车,D项正确,C项错误。 解题指导 【素养点】以必备知识民事行为能力、财产权考查辨识和判断 问题能力,渗透法治意识和科学精神。 考点一 考点二 对点金题1王某7周岁的儿子在家里玩打火机引发火灾,消防人员接警后迅 速赶来。因李某的私家车停在小区消防通道,消防车无法顺利进入火灾现 场,导致王某的财产损失扩大。本案中,应对王某的财产损失承担民事责任 的是( ) 王某的儿子 物业公司和消防部门 王某 李某 A. B. C. D. 考点一 考点二 答案 D 解析 王某的儿子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其民事责任由其监护人承担,所以 排除,入选。火灾是由王某7周岁的儿子在
9、家里玩打火机引发,与物业 公司的管理无关,导致王某的财产损失扩大的原因是李某的私家车停在小 区消防通道,消防车无法顺利进入火灾现场导致,责任不在消防部门,排除 ,入选。 考点一 考点二 命题点二 民法典的制定 【例题】 2020年5月,十三届全国人大第三次会议审议通过中华人民 共和国民法典。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展现在世 人面前,中国迈入“民法典时代”。民法典是公民权利的宣言书。胎儿具有 民事权利能力、保护个人信息、见义勇为免责、守护头顶上的安全、将 人格权单独成编编纂民法典是适应时代发展,回应社会诉求。 考点一 考点二 民法典是市场经济的保障法。从体现交易自由,到强调契约精
10、神;从财产权 属与利用,到倡导诚信、绿色;从设立“特别法人”,到健全现代产权制 度民法典体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要求,明确民商事活动的行为 规则和基本遵循,营造良好的法治化营商环境,保障经济高质量发展,是一 部富民兴国之法。民法典在“民”与“法”之间彰显为民情怀。切实实施民 法典,各级党和国家机关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带头宣传、推进、落实民法 典实施;需要把民法典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加强对青少年民法典教育。 考点一 考点二 结合上述材料,探究回答下列问题: (1)从法律与生活角度,阐释民法典是一部富民兴国之法。 (2)令在必信,法在必行。请以“切实实施民法典”为主题,写一份策略性报告。 要求:观
11、点明确,紧扣主题,理由充分,合乎逻辑。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加 以论述。学科术语使用规范,字数在250字左右。 考点一 考点二 答案 (1)民法典是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为人民美好生活提供法治保障; 市场经济健康发展需要法律的规范和引导,民法典是市场经济的保障法,有利 于营造良好的法治化营商环境;诚信是现代市场经济正常运行必不可少的 条件,民法典倡导的诚信原则、强调契约精神,有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 发展(或规范市场秩序);民法典倡导绿色原则、公平、平等等,有利于推动 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2)示例:各级党和国家机关重视民法典的实施,明确自身行为的范围和边界, 保护民事权利不受侵犯、促进民事关系和
12、谐有序;执法和司法部门要全力保 证民法典有效实施,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不断提高司法公信力,确保民法典 的生命力蓬勃兴旺;要广泛开展民法典普法工作,加强解读,让民法典走到群众 身边、走进群众心里,成为全体社会成员自觉遵循的法律规范。 考点一 考点二 解析 依据材料中“市场经济保障法、为民情怀”等信息,从经济和社会两 方面阐释民法典是一部富民兴国之法,提建议或书写策略性报告时,要注意 限定条件,提炼信息,概括主题;明确主体责任,阐述目标任务;书写内容准确, 有逻辑,可操作性强。 考点一 考点二 对点金题2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通过,标志着中国民法制度进入 新的时代。 考点一 考点二 民法典编纂过
13、程中,各分编草案至少两次经过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并向社 会公开征求意见,仅中国人大网公开征求意见建议数量就达到102万多条。 其间,诸如胎儿所享有的权利、个人隐私的明确、为见义勇为者免除后顾 之忧、防止高空抛物坠物等规定,一度成为热点话题。作为“社会生活的 百科全书”,民法典与每个公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将成为公民日常生活 的基本遵循。 作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民法典堪称一部新时代大写的公民权利宣言 书。某同学参加班级组织的以“民法典与我”为题的演讲活动,以下是他的 演讲稿提纲。 考点一 考点二 请你运用所学法律与生活的知识,帮助该同学续写完演讲稿提纲。 (要求:紧扣主题;学科术语使用规范
14、;合乎逻辑,条例清晰;字数60字左 右。) 考点一 考点二 答案 可以从公民学法、懂法、守法、用法、护法等角度作答。示例如下: 学习民法典基本内容,领会民法典精神;增强法治观念,尊重和信仰民法典, 依据民法典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运用民法典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敢于同 侵害民法典的行为作斗争,维护民法典的权威。 考点一 考点二 解析 1.理清论点和论据 (1)明确论点(观点)。 (2)论据(证明观点的证据):证据要准确求真,要紧扣情境材料中心内容。 (3)论证(用证据证明观点的过程) A.论证过程逻辑要清楚、严密,经得住推敲,做到证据与观点之间的无缝连接。 B.论证过程应有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用学
15、科语言,做到言必有据。 2.表述成文:不能像问答题一样,应以文章的形式来呈现。 3.语言精练:一般都有字数限制,应抓住材料中的关键信息,在充分理解材料和命 题意图的基础上,先打草稿或列腹稿再动笔,以保证语言精练,切中要害。 考点一 考点二 精梳细理精梳细理重基础重基础 考点二考点二 积极维护人身权利积极维护人身权利 一、生命健康俱可贵 1.民法优先保护民事主体的人身自由和人格尊严 2.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的权利 (1)自然人的权利:依据民法典,自然人享有生命权、身体权、健康权、姓 名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隐私权等人格权以及因婚姻家庭关系 等产生的身份权。 (2)法人和非法人组织权利:
16、名称权、名誉权和荣誉权。 考点一 考点二 3.侵犯他人生命权、身体权、健康权,应当承担法律责任 根据民法典的规定,侵害他人造成人身损害的,应承担民事责任。 赔偿医疗费、护理费、交通费、营养费、住院伙食补助费等为治疗和康 复支出的合理费用,以及因误工减少的收入。造成残疾的,还应当赔偿辅助 器具费和残疾赔偿金;造成死亡的,还应当赔偿丧葬费和死亡赔偿金等。 考点一 考点二 二、姓名肖像受保护 1.姓名和姓名权 (1)姓名:是我们用来表现自我、区别于他人的符号。姓名在很大程度上体 现个人在人格上的基本特征。 (2)姓名权:自然人对其姓名享有的人身权利。 (3)自然人使用自己姓名的规定:自然人有权依法决
17、定、使用、变更或者许 可他人使用自己的姓名,但是不得违背公序良俗。 (4)姓名权不受侵害: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干涉、盗用、假冒等方式侵 害他人的姓名权。 考点一 考点二 2.肖像权 (1)肖像的含义:通过影像、雕塑、绘画等方式在一定载体上所反映的特定 自然人可以被识别的外部形象。 (2)肖像权不受侵害 自然人有权依法制作、使用、公开或者许可他人使用自己的肖像。 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丑化、污损,或者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伪造等方 式侵害他人的肖像权。 考点一 考点二 三、名誉隐私不可侵 1.名誉和名誉权 (1)名誉:是对民事主体的品德、声望、才能、信用等的社会评价。 (2)名誉权不受侵害:任何组织
18、或者个人不得以侮辱、诽谤等方式侵害他人 的名誉权,也不得非法剥夺他人的荣誉称号,不得诋毁、贬损他人的荣誉。 (3)从保护社会公共利益角度特别设定的“英烈条款” 民法典规定:“侵害英雄烈士等的姓名、肖像、名誉、荣誉,损害社会公共 利益的,应当承担民事责任。” 考点一 考点二 2.法律保护个人隐私权 (1)民法保护隐私权的意义 是对宪法规定的通信秘密受法律保护、住宅不受侵犯等公民权利的落 实。 尊重他人隐私既是法律的要求,也是社会文明进步的体现。 (2)个人信息与隐私权密切相关,受到法律保护。 考点一 考点二 易混易错 1.区分身体权和健康权。 提示侵害身体权的行为是以身体权为侵害客体的侵权行为。
19、侵害身体即指损害 身体内部或者外部之组织,而且这种损害不破坏受害人的生理机能和身体完整, 不以受害人感到肉体上之痛苦为必要。如非法搜查公民身体,非法侵扰公民身 体等。 2.区分盗用和假冒(冒用)姓名的情形。 提示盗用姓名:指并不自称自己就是某人,而只是以他人名义行事,往往就是为了 借此抬高身份,以谋取不正当的利益。 假冒(冒用)他人姓名:指使用他人姓名、冒充他人进行活动,往往自称自己就是 某人。如假冒他人发表作品,假冒他人名称缔结合同等。 考点一 考点二 微研深究微研深究明方法明方法 命题点一 生命权、身体权和健康权 【例题】 农家女陈某2004年参加高考,以546分的成绩被某理工大学国 际经
20、济与外贸专业(专科)录取,却被李某顶替而未上成大学。本案中( ) 陈某的姓名被盗用 客体是人格权 陈某的姓名被冒用 客体 是身份权 A. B. C. D. 考点一 考点二 答案 D 解析 解答该题要区分姓名权的冒用和盗用。李某顶替陈某上大学,侵犯 了陈某的姓名权,是冒用,不是盗用,舍去,入选;本案例中,人身权的客体 人格利益,不是身份权,入选,舍去。 解题指导 【素养点】以必备知识优先保护民事主体的人身自由和人格尊 严,考查辨识和判断问题能力,渗透法治意识。 考点一 考点二 对点金题1李某常以未完成作业和撒谎为由殴打养子,致其体表广泛挫伤 并产生畏惧心理。事件披露后,警方对李某实施刑拘,检察院
21、提起公诉。近 日,法院一审宣判,李某犯故意伤害罪,判处有期徒刑六个月。在本案中,李 某( ) 侵害了养子的人身权 侵犯了养子受教育的权利 侵犯了养子的 身份权 侵害了养子的生命健康权 A. B. C. D. 考点一 考点二 答案 C 解析 李某常以未完成作业和撒谎为由殴打养子,致其体表广泛挫伤并产 生畏惧心理,本案中李某侵害了养子的人身权,故正确;本案中李某殴打 养子,侵害的是养子人身权而不是受教育的权利,故错误;本案中李某殴 打养子,侵害的是养子的生命健康权,不是身份权,故错误,正确。故选 C项。 考点一 考点二 命题点二 名誉隐私不可侵 【例题】 张某通过其微博发文,毫无根据地质疑和否定某
22、知名抗战烈 士的英雄事迹,损害烈士形象,在社会上产生了严重的负面影响。为此,烈 士子女向法院起诉。张某的行为侵犯了( ) A.烈士和其子女的名誉权 B.烈士子女的隐私权 C.烈士的名誉权 D.烈士子女的名誉权 考点一 考点二 答案 C 解析 民法典从公共利益角度特别设定“英烈条款”。法律禁止用侮辱、诽 谤等方式损害英烈的名誉。张某的行为侵犯的是烈士的名誉权,不包括烈 士子女的名誉权,故C项符合题意。 解题指导 【素养点】以必备知识自然人的人身权利考查关键能力,渗透 法治意识和政治认同。 考点一 考点二 对点金题2甲与乙因工作原因结怨。为报复乙,甲在网络上散布乙有婚外 情等不实之词,还将偶然偷拍
23、到的乙与异性多人在饭店大堂正常聚餐的照 片发布在网络上作为佐证。甲的行为侵犯了乙的( ) A.名誉权 B.肖像权 C.姓名权 D.隐私权 答案 A 解析 我国法律禁止用侮辱、诽谤等方式损害他人的名誉,甲为报复乙,在 网络上散布乙有婚外情等不实之词,侵犯了乙的名誉权,A项正确,B、C、D 三项不符合题意。 热点引路热点引路 知能训练知能训练 背景材料背景材料 民法典对隐私权与个人信息的保护是如何规定的 M市某设计公司明知在案发前从未承接过M市“香溢璟庭”小区住户发包 的设计业务、没有得到住户许可或授权的情况下,擅自将该小区22幢楼 952家住户的“户名”“公安编号”“电话”等详细个人信息资料以J
24、PEG格式保 存在公司办公用的电脑F盘内供员工使用。 思维解码思维解码 (1)民法典规定的隐私和个人信息:隐私是自然人的私人生活安宁和不愿为 他人知晓的私密空间、私密活动、私密信息。个人信息包含个人私密信 息,对于个人信息中的私密信息,适用有关隐私权的规定民法典首次明确了 隐私的定义。 (2)措施:遇到骚扰电话、短信、邮件,偷拍、偷录、偷窥等侵犯隐私的行 为,受害者可以直接诉诸司法,适用人格请求权,请求侵权人承担停止侵害、 排除妨碍、消除危险等侵权责任。 备考猜练备考猜练 1.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对个人信息、数据、网络虚拟财产的保护有明 确规定。民法典的这一规定保障了公民的( ) A.隐私权
25、和财产权 B.隐私权和知识产权 C.姓名权和知识产权 D.姓名权和财产权 答案 A 解析 隐私是自然人的私人生活安宁和不愿为他人知晓的秘密空间、秘密 活动、私密信息。“个人信息”的保护体现了隐私权的保护,对“数据”等虚 拟财产保护体现了财产权,故A项符合题意。 2.年终岁末,某宝公布了用户“2020年度账单”。当用户一不小心勾选“我同 意服务协议”查看账单时,就意味着同意授权信用服务公司 采集个人信息,默认同意该公司可以直接向第三方提供用户的相关信息。 这种行为( ) 遵循了履行合同的平等互利原则 因为盗用冒用,侵犯了姓名权 违背了履行合同的协作履行原则 泄露个人信息,侵犯了隐私权 A. B. C. D. 答案 D 解析 某宝这种行为违背了履行合同的协作履行原则,泄露个人信息,侵犯 了隐私权,符合题意;与题意不符;泄露个人信息,侵犯的是隐私权而 不是姓名权,与题意不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