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课时规范练课时规范练 44 人口迁徙、文化交融与认同人口迁徙、文化交融与认同 一、选择题 1.公元前 1800年左右,第一个古印欧人部落来到了希腊爱琴海沿岸的亚该亚,希腊的青铜时代就此开 启。大约在公元前 1600 年,另一支古印欧人来到了希腊南部的迈锡尼,此后的 500 年里,这支古印欧 人创造了光辉的迈锡尼文明。随着希腊人一起出现的有( ) A.法典和文学 B.神话和史诗 C.宗教和法典 D.历法和佛塔 2.据西晋的史料记载,内迁的少数民族主动认同中原地区的历史和文化,如鲜卑说自己是黄帝之子的 后裔,匈奴的铁弗部自称是大禹的后代。这种现象说明( ) A.汉族人已全部被赶出中原 B.西晋对内
2、迁各族实行了仁政 C.内迁民族全部被汉族同化 D.民族交融的趋势进一步加强 3.1880 年后,西欧和北欧移民美国的人数开始减少,由来自东欧和南欧的移民取代。新来的移民使本 地人及较早来的移民处于不利的地位,从他们手里拿走了大量的工作,成为当时较为严重的社会问题。 这反映了这些新移民( ) A.拒绝承受比其他人待遇差的工作 B.为美国提供了大量高科技人才 C.为美国提供了大量廉价劳动力 D.挑拨美国政府与早期移民的矛盾 4.19世纪上半叶,澳大利亚实行了“牧者有其地”的鼓励政策,在澳大利亚东南地区,农民曾与牧民争夺 土地。与这一现象的出现密切相关的是( ) A.美国向澳大利亚流放犯人 B.英国
3、工业革命的逐渐开展 C.发现煤矿后牧民辍牧为耕 D.澳大利亚的自然条件优越 5.清朝光绪年间,巴西政府曾多次派遣使节来中国与清朝官员商谈华工移民巴西的问题,但是在此之 前,中国已经与古巴、秘鲁分别签订古巴华工条款和中秘通商条约,一些华工到达古巴、秘 鲁等地以后,受到当地种植园主的不公正待遇。1879年,巴西总理派遣使节喀拉多来华并未涉及 华工移民巴西的问题。这说明清政府对巴西关于华工移民的商谈和要求( ) A.持非常消极和谨慎的态度 B.因应对“三国干涉还辽”无暇顾及 C.提出了提高华工政治地位的条件 D.因古巴和秘鲁华工的抵制而拒绝 6.1969 年,非洲统一组织成员国签订的关于非洲难民某些
4、特定方面的公约中规定:“难民一词亦适 用于由于其居住国或国籍国部分或全部地遭到外来侵略、占领、外国统治或出现严重危害公共秩 序事件,而被迫离开自己的习惯居住地而在其居住国或国籍国以外的地方寻求避难的任何人。”对此 公约规定理解正确的是( ) A.首次规定了“难民”的定义 B.对难民问题进一步扩展和细化 C.标志着“世界难民日”的诞生 D.区域性公约违背了联合国公约 7.新加坡官方语言为英语、华语、马来语和泰米尔语,分别主要对应新加坡的四大移民族群:欧洲裔、 华裔、马来裔、印度裔。这说明新加坡( ) A.实现了多元文化和谐共处 B.是最具有移民特征的国家 C.拥有独一无二的文化景观 D.各民族尊
5、重彼此宗教信仰 8.(2020 河北保定期末)1991 年 1月 4日,新加坡内阁向国会提交了一份关于共同价值观的白皮书,共 同价值观共有五大原则,即:国家至上,社会为先;家庭为根,社会为本;关怀支持,同舟共济;求同存异,协 商共识;种族和谐,宗教宽容。马来西亚总理马哈蒂尔 1996年则宣称:“亚洲价值是普遍的价值,欧洲价 值是欧洲的价值。”材料表明( ) A.儒学思想是亚洲思想文化的核心 B.亚洲文化自信与亚洲价值得以彰显 C.人类的价值观都带有普世性质 D.亚洲国家联合抵制欧洲的价值观 二、非选择题 9.我国古代北方少数民族与中原汉民族居住地分界线与古长城重合。当气候出现显著变化时会影响
6、长城南北人民的生活方式和交往状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阶段 历史现象 第一寒冷期(公元前 1000前 850年) 北方的少数民族向南迁徙到达关中地区,出现了“南夷与北狄交”的局面。西周末年, 戎狄攻破镐京,周朝迁都洛邑 第二寒冷期(公元初年到 600 年) “关中之人百余万口,率其少多,戎狄居半”,出现五族内迁局面,继而有孝文帝改革 第三寒冷期(10001200年) 北方少数民族契丹、党项、女真、蒙古挥戈南下,建立政权与两宋长期对峙 第四寒冷期(14001900年) 1636年,皇太极继皇帝位,国号“大清”。1644年清军入关,建立清帝国 摘编自张利气候变迁与 我国古代北方民族的南下
7、从材料中提取相关历史信息,自拟论题,结合所学中国古代史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史论结 合) 答案与解析 课时规范练 44 人口迁徙、文化交融与认同 1.B 随着古印欧人迁入希腊地区,一起出现的是古希腊神话和荷马史诗,故选 B项;法典 在古代西亚和古罗马比较典型,排除 A、C 两项;佛塔是在古印度出现的,排除 D项。 2.D 依据材料“内迁的少数民族主动认同中原地区的历史和文化”并结合所学可知,这些 少数民族主动认为自己与汉族同祖同宗的目的是证明自己统治地位的正统性与合法性, 便于对中原地区进行有效的统治。这种现象说明各民族之间相互交融、相互影响,故 D 项正确。A、C 两项中“全部”的
8、说法过于绝对化,故排除;题干中的现象是内迁少数民族 政权证明自己统治的正统性和合法性,与西晋的仁政没有关系,故 B 项错误。 3.C 4.B 19世纪上半叶,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对原材料需求增加,英国殖民者开始在澳大利 亚掠夺原住民的土地,建立牧场,澳大利亚实行了“牧者有其地”的鼓励政策,故选 B项;早 在 18世纪,英国就向澳大利亚流放犯人,排除 A项;19 世纪中期,在澳大利亚发现金矿,牧 民纷纷去淘金,导致大量牧地转为耕地,排除 C 项;材料没有强调澳大利亚的自然条件是 否优越,排除 D项。 5.A 据材料“受到当地种植园主的不公正待遇”“并未涉及华工移民巴西的问题”可知,清 政府对巴西
9、关于华工移民的商谈要求持消极和谨慎的态度,故选 A项;“三国干涉还辽”发 生于 1895年,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 B项;题干中清政府的态度是因为华工在古巴、秘鲁 等地受到当地种植园主的不公正待遇,没有涉及提高华工政治地位的条件,排除 C 项;题 干并没有涉及古巴和秘鲁华工的抵制,排除 D项。 6.B 关于非洲难民某些特定方面的公约属于区域性公约,它是在联合国公约的基 础上,对难民问题的进一步扩展和细化,故选 B项;早在 1951年联合国通过的关于难民 地位的公约中就已经规定了“难民”的定义,排除 A项;“世界难民日”是 2000 年 12月 4 日的联合国大会决议中规定的,排除 C 项;题干内
10、容符合联合国公约精神,排除 D项。 7.A 从题干中可看出新加坡的不同移民族群仍然分别使用自己的传统语言,而且新加 坡将四大语言均定为官方语言,这是对各族群传统文化的尊重,这种现象说明新加坡实现 了多元文化和谐共处,故 A项正确。 8.B “亚洲价值是普遍的价值,欧洲价值是欧洲的价值”说明亚洲价值观不同于欧洲,体 现了亚洲文化自信与亚洲的价值得以彰显,故选 B项;材料没有涉及儒家思想,排除 A 项;“亚洲价值是普遍的价值,欧洲价值是欧洲的价值”说明亚洲价值观不同于欧洲,不能 体现人类的价值观的普世性质,排除 C 项;材料信息无法体现“亚洲国家联合”,也不能体 现“抵制欧洲的价值观”,排除 D项。 9.参考答案 示例 论题:气候变迁与经济重心南移。 阐述:每当寒冷期到来,会造成北方少数民族生存困难,从而进攻中原,加速经济重心 南移。如在第二寒冷期,北方鲜卑、匈奴等少数民族南下,中原大量人口向南迁移,为南 方带去大量劳动力与先进生产技术,推动南方经济发展;在第三寒冷期,女真等族南下,北 民南迁,到南宋时经济重心南移过程完成。 综上所述,我国经济重心南移阶段与寒冷期的时间段基本吻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