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第 5 讲讲 秦汉时期的经济秦汉时期的经济、思想与科技文化思想与科技文化 一、秦汉时期的社会经济 1农业的发展 (1)耕作方式 西汉赵过推广耦犁,东汉时推广到珠江流域。 汉朝以后,铁犁牛耕成为我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2)耕作技术 西汉时,赵过推广代田法。 西汉发明播种工具耧车。 (3)耕作制度:以一年一熟为主。 (4)水利灌溉:汉朝出现漕渠、白渠、龙首渠等。 2手工业的进步 (1)概况:汉武帝以后,煮盐、冶铁、铸钱等行业都收归官办。 (2)成就 冶金业 西汉时期,出现高炉炼铁和炒钢技术。 东汉杜诗发明水力鼓风冶铁工具水排。 制瓷业:东汉烧出成熟的青瓷。 纺织业 西汉政府设在长安的东西
2、织室有数千工人。 丝织技术相当成熟,能织出二十多个花色品种。 西汉时期,中国丝绸远销欧亚。 图示总结 古代农业和古代手工业的关系 3古代商业 (1)商业发展 受时间、地点的限制,总体水平不高。 由于开通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中外贸易发展。 (2)城市发展:西汉长安城东、西有“市”九处。 (3)政府政策:汉武帝实行货币官铸、盐铁酒专卖、官营贩运、物价管理,向工商业者加重征 税等措施,抑制富商大贾的势力。 二、秦汉时期的思想 1秦朝“焚书坑儒” 原因 (1)秦王朝的建立实现了国家的统一,这就需要统一的学术形态。 (2)一些儒生和游士引用儒家经典,借用古代圣贤的言论批评时政。 (3)在关于郡县制的辩论
3、中,丞相李斯斥责儒者依古制实行分封制的主张不合 时宜 内容 秦始皇于公元前 213 年和公元前 212 年焚毁书籍、坑杀术士(术音述,术士, 即儒士)的事件 影响 “焚书坑儒”事件的影响是极为消极的,表明秦王朝在文化领域由博采先秦 诸子学术向以法为教、以吏为师的文化专制转型,新官学的内容也由综合宽 容转向了专制 2董仲舒的新儒学 (1)背景 经济:汉武帝时期,经济恢复发展,国力增强,为中央集权的加强奠定了物质基础。 政治:诸侯国势力膨胀,土地兼并剧烈,匈奴为患,威胁西汉的稳定。 思想:道家“无为而治”的思想已不能满足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 (2)内容 为加强中央集权,提出“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
4、家,独尊儒术”。 为加强君权,宣扬“君权神授”“天人合一”和“天人感应”学说。 为维护统治秩序,提出“三纲五常”。 (3)特点:把道家、法家和阴阳五行家的一些思想糅合到儒家思想中,加以改造,形成具有时 代特色的新儒学体系。 易错提醒 “焚书坑儒”与“独尊儒术”的本质目的相同 “焚书坑儒”与“独尊儒术”在本质上都是思想专制,只不过采取的手段不同。秦始皇是通 过暴力手段实现思想专制,而汉武帝通过和平手段实现。 3儒家思想主流地位的确立 (1)汉武帝的尊儒措施 思想:全面肯定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 政治:起用儒学家参与国家大政,儒家学说成为政府选拔人才、任官授爵的标准。 教育 教科书:规定儒家经典为教
5、科书。 中央:兴办太学,大大提高了儒学的地位。 地方:各郡县设立学校,初步建立地方教育系统。 (2)影响:儒家思想成为历代统治者推崇的正统思想,逐渐成为两千多年来中国传统文化的主 流。 轻巧识记 董仲舒的新儒学 三、秦汉时期的科技文化 1科技 (1)造纸术 概况:西汉前期已有纸,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 意义:书写材料的一次伟大革命。 (2)数学: 九章算术 概况:成书于东汉,采用十进位值制记数法,汇集许多算术命题。 影响: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应用数学著作,标志着中国古代以计算为中心的数学形成完 整体系。 (3)农学:西汉氾胜之的氾胜之书 。 (4)医学 战国问世、西汉编订的黄帝内经是中医学的奠基
6、之作。 东汉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创造性地提出辨证施治的方法,奠定了中医临床医学的基础。 2文学:汉赋 (1)特点:词藻华丽,手法夸张,内容丰富,表现出大一统时代恢弘的文化气度。 (2)代表作:西汉司马相如的子虚赋 上林赋 ,东汉张衡的二京赋 。 3绘画 (1)概况:绘画门类已很丰富,有壁画、帛画、木刻画、木板画、画像石、画像砖等。 (2)代表: 夫妇宴饮图 。 归纳总结 中国古代书写材料的变化 殷商时代的书写材料主要是龟甲和兽骨,其次是青铜器和玉石器。春秋时期,竹木简牍盛行, 丝帛也成为书写材料。由于简牍笨重、丝帛昂贵,汉代人发明并改进造纸术,纸在我国逐渐 普及并成为主要的书写材料。 考点一 秦
7、汉时期的经济 1田庄经济 田庄是汉代以来地主经营地产的一种生产组织形式。它占有大量的土地,控制着众多的依附 人口,是一个能够自给自足地进行生产、生活的实体。田庄就是一个相当完备的微型社会, 甚至是“独立王国”。 2丝绸之路 (1)陆上丝绸之路:这条丝路由西汉汉武帝时的张骞首次开拓,以长安(今西安)、洛阳为起点, 经甘肃、新疆,到中亚、西亚,并联接地中海各国的陆上通道。 (2)海上丝绸之路:其航线主要有东海起航线和南海起航线。东海起航线由中国沿海港去往朝 鲜、日本。南海起航线由中国沿海港去往东南亚、南亚、阿拉伯和东非沿海诸国。 1秦汉时期商业发展的原因 (1)秦始皇统一中国后,统一货币、度量衡,
8、修建驰道。 (2)汉代“开关梁,弛山泽之禁”。 (3)秦汉时期大一统局面和农业、手工业的发展。 (4)两汉时期开通了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中外贸易发展起来。 针对练 1 (2019 邹城高三期中,5)19 世纪末,德国学者李希霍芬首次将中国西域与希腊、 罗马的交通路线称为“丝绸之路”。现在也有学者根据研究试图将这条交通路线称为“皮毛 之路”“玉石之路”“珠宝之路”和“佛教之路”等。这些从根本上说明在古代丝绸之路上 ( ) A交通十分发达 B商业贸易繁荣 C各种文明相互交流 D中国丝绸出口地位不断下降 答案 C 解析 “丝绸之路”“皮毛之路”“玉石之路”“珠宝之路”等称呼反映出这条交通路线的 发达
9、、商业贸易的繁荣,成为东西方经济交流的通道;“佛教之路”的称呼反映出这条交通 路线成为东西方宗教文化交流的通道,故 A、B 项不够全面,选择 C 项;丝绸一直是中国出 口的重要商品,D 项不符合史实,故排除。 2丝绸之路在政治、经济等方面对当时西部地区的影响 (1)政治方面:张骞通西域后,各地方政权相继遣使跟汉通好,汉也派使者互访;汉宣帝时期 (公元前 60 年),西汉设置了西域都护府,总管西域各项事务,进一步增进了西域与中原地区 的联系。自此,今新疆直接隶属中央的管辖,成为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2)经济方面:丝绸之路是陆路通往西方的必经之路,商品的流通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多边贸 易的增多推
10、动了整个地区的经济发展,同时促进了该地区的经济繁荣,并为民族融合提供了 契机。 考点二 董仲舒新儒学的特点与影响 1天人感应 董仲舒把“天”视为具有人格的神,认为“天”像人一样也有喜怒哀乐。皇帝是上天在人间 的代表,如果皇帝违背了天意,不仁不义,天就会出现灾异进行谴责和警告;如果皇帝勤政 爱民,政通人和,天就会降下祥瑞以资鼓励。天人感应一方面给予了皇帝至高无上不容置疑 的绝对权力,另一方面,也限制了皇帝的权力,使其不能为所欲为。 2法律儒家化 自汉代春秋决狱开始,中国法律走上了儒家化的道路。所谓法律的儒家化,是指将儒家的道 德精神注入法律、法令,使封建法律具有了伦理法的性质,即以儒家思想为立法
11、、注律,以 及司法实践中定罪、量刑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中国法律的儒家化,形成了礼法合一的特 色,影响深远。 针对练 2 (2018 济宁一模,25)东汉章帝初年,“有人侮辱人父者而子杀之,肃宗贳(赦免) 其死刑而降宥之”,这种做法此后便作为司法断案可以比附的典型案例决事比,直到汉 和帝时被整理成“轻侮法”,对类似复仇规定了从轻处罚的条款。在以后的复仇判决时,地 方官吏往往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减免其死刑。汉代的做法从本质上反映出( ) A儒家伦理已渗入法律中 B中央集权在不断加强 C君主专制影响政治生活 D司法程序已日渐完备 答案 A 解析 因父亲被侮辱而犯罪可以从轻处罚,体现了法律对儒家思想的
12、肯定,其本质上反映出 儒家伦理已渗入法律中,故选 A 项。材料无法体现中央集权不断加强、君主专制的影响,故 B、C 两项排除;材料信息并未提及司法程序,故 D 项排除。 1董仲舒新儒学的特点 (1)从思想内涵看,融儒家、阴阳五行家、黄老之学和法家思想为一体。 (2)主张在政治思想方面实行“大一统”,强调君主权威,赋予君权以神权色彩。 (3)在宣扬君权神授的同时,又继承和发扬了儒家的民本思想和“仁政”思想。 (4)以维护皇权的绝对性为目的,受到统治者重视,迅速成为封建社会正统思想。 (5)具有神学色彩,其哲学思想的本质是唯心主义。 (6)承认现实政治秩序的合理性(如皇权专制),即维护现实统治。
13、2.董仲舒新儒学与先秦儒学的差异 董仲舒新儒学 先秦儒学 重点 讨论神学问题 讨论现实问题 功能 为现实政治服务 是对“真理”的追求 特点 外儒内法,兼采各家思想 包含民本思想,具有古典人文主义色彩 地位 官方化,是封建正统思想 只是诸子百家之一 董仲舒的“三纲五常”与家国情怀 董仲舒提出的“三纲”结合了孔子“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夫夫、妇妇”的伦理思想和 韩非子“臣事君,子事父,妻事夫”的伦理观念,从纵向上构建了家族与国家之间的顺从关 系;把儒家的“仁”与阴阳五行学说的“天”相结合,把仁义礼智信与五行相比附,从横向 上看确立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材料一 通邑大都酤(买卖)一岁千酿其帛絮细布
14、千钧(说文 :钧,三十斤也),文采千 匹,苔布皮革千石。汉书 货殖列传 及汉通西域,中国的丝绸,大量地运到中亚乃至地中海沿岸一带,成为国际市场上最著名的 商品。中国的商人,并因此而有“丝绸人”之称。翦伯赞秦汉史 要求:根据材料一,概括汉代手工业繁荣与发展的表现。 信息:_ 答案 产品交易量大,质量高;纺织品通过丝绸之路大量外销。 材料二 汉代董仲舒说:“天道之大者在阴阳,阳为德,阴为刑”,主张“德主而刑辅”。 董仲舒主张司法中以儒家经典为指导,经律相矛盾时不惜以经破律。“春秋决狱”的特点是 “以经断狱”和“原心定罪”,在量刑时要着重考虑犯罪的动机。在董仲舒看来,社会上的 君臣民等级制都是天意的
15、体现。“三纲五常”是上天赋予人类必须服从的美德,否则就是犯 罪,皇帝就可“代天刑罚”,皇帝既然是上天在人间的代理人,故“口含天宪”,言出即法。 摘编自李文兰试论中国古代法律思想的基本特征 要求:据材料二概括董仲舒的法治观念。 信息:_ 答案 德主刑辅;以儒家经典为指导;法源于君;注重社会等级。 材料 董仲舒开启了儒学神学化,儒学宗教化,孔子教主化的进程,为封建统治找到了 较为理想的意识形态。他的学说为稳定和巩固大一统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统治起了重要作 用,对于形成以汉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的心理特征产生了不可估量的积极影响。 田昌五、安作璋主编秦汉史 观点 思考方向 历史结论 角度 1 董仲舒新儒
16、学的特点 董仲舒新儒学糅合了各家思想, 将儒 学神学化、宗教化 角度 2 董仲舒新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原因 角度 3 董仲舒新儒学的积极影响 答案 角度 2:董仲舒将儒学神学化、宗教化,适应了君主专制和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 角度 3:董仲舒新儒学有利于巩固国家统一及中华民族精神的形成。 材料 在“百家争鸣”的景观中,“儒法之争”引人注目。事实上,“儒法之争”不仅存在 于春秋战国时代,也不止于秦汉帝国创立过程之中,其根本原因在于儒法之争的实质关涉到 “如何立国”和“如何治国”两个重大政治问题不过,汉武帝时期儒家在立国问题上政 治意识已趋于成熟,儒法之争因此而走向消歇儒法合流最终成就了泱泱中华帝国文
17、明。 摘自赵明儒法之争与帝国政治意识的诞生 要求:结合儒法之争论证儒法合流的历史必然性。 论证:_ 答案 儒家强调德治(礼治)侧重于“如何治国”, 法家强调集权、 法治, 侧重于“如何立国”。 儒法之争的实质是“如何立国”和“如何治国”两大政治问题。秦汉时期,中央集权政治的 不断发展,农耕经济和社会逐步走向繁荣,文化发展多元一体,儒法合流成为了时代发展的 必然要求。 全国卷考题统计 年份 考题 2018 年 卷,25 西汉商人势力膨胀的社会危害 2016 年 卷,25 汉代庄园经济 卷,24 汉代儒学 1(2018 课标全国,25)西汉文景时期,粮食增产,粮价极低,国家收取的实物田租很少甚 至
18、免除,但百姓必须把粮食换成钱币,缴纳较高税额的人头税。富商大贾趁机操纵物价,放 高利贷,加剧了土地兼并、农户流亡。这反映出当时( ) A重农抑商政策未能实行 B自耕农经济发展受阻 C粮价低抑制了生产热情 D富商大贾操纵税收 答案 B 解析 B 对:根据材料可知,西汉政府收取的实物田租很少甚至免除,但要缴纳较高税额的 人头税,这使得自耕农被迫将收获物卖到市场,给了富商大贾操纵物价的可乘之机,这就使 得自耕农经济发展受阻。 命题规律 偷换概念是高考题陷阱设置的常用方法。本题中富商大贾操纵的是物价,不是 税收。人头税是国家征收的,富商大贾不能操纵。 2.(2016 课标全国,25)如图为汉代画像砖中
19、的农事图,此图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 A个体农户的生产劳作状态 B精耕细作农业的不断发展 C土地公有制下的集体劳作 D大地主田庄上的生产情形 答案 D 解析 由题干中的“汉代画像砖”和画像砖中集体劳作的场景,可以判断画像砖反映了汉代 大地主田庄上的农业生产情形,不是个体农户的生产情景,故选 D,排除 A;画像砖体现的 是生产场景,看不出精耕细作的信息,排除 B;汉代土地制度是封建土地私有制,排除 C。 3(2016 课标全国,24)孔子是儒家学派创始人,汉代崇尚儒学,尊尚书等五部书为经 典,记录孔子言论的论语却不在“五经”之中。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 A“五经”为阐发孔子儒学思想而作 B汉代儒
20、学背离了孔子的儒学思想 C儒学思想植根于久远的历史传统 D儒学传统由于秦始皇焚书而断绝 答案 C 解析 儒学在汉代被称为“周孔之道”,孔子作为儒学的创始人,其思想多从西周时期的政 治文化中汲取营养,而“五经”多是记载西周时期的政治和文化制度,因此说儒家思想植根 于久远的历史传统,故选 C。 4(2014 海南单科,2)“礼之所去,刑之所取,失礼则入刑,相为表里者也。”东汉时的这 一说法反映出当时( ) A礼制观念淡化 B儒法两家结合加深 C崇尚法家思想 D儒学独尊地位动摇 答案 B 解析 材料主张礼法并用,说明礼制观念并没有淡化,故 A 项错误;从礼、刑“相为表里者 也”说明该思想是儒法两家思
21、想的结合,故 B 项正确;依据“相为表里者也”说明不单独崇 尚法家思想,故 C 项错误;该思想促使儒学地位独尊,不是动摇,故 D 项错误。 1 汉代画像石(砖)上有大量妇女劳动的画面, 如“一农妇在前播种, 一农夫在后打土块”“男 子持权扬场,女子抱麦子”“一农妇连枷打场”,以及妇女采集桑叶、纺织、酿酒、饲养家 禽等。由此可知,汉朝的小农经济( ) A提高了劳动妇女的地位 B采用了家庭生产的形式 C遏制了土地兼并的发展 D摒弃了自给自足的特点 答案 B 解析 材料体现女性在家庭农业生产中发挥重要作用,与女性的社会地位提高无关,故 A 项 错误;中国传统社会实行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故 B 项
22、正确;小农经济出现是土地私有 化的表现, 无法遏制土地兼并, 故 C 项错误; 传统小农经济的特点是自给自足, 故 D 项错误。 2(2018 太原高三上学期期中,6)汉代田庄的生产经营活动主要包括:粮食作物、蔬菜及染 料作物栽培,桑蚕作业,禽兽养殖,药材采集。此外,酒、醋、酱等产品的酿造加工,纺织 手工业,农具和兵器修造,也被列入日常生产安排之中。这从本质上反映了( ) A农业商业的互相影响 B田庄经济多样化经营 C自然经济的生产模式 D小农经济的基础作用 答案 C 解析 汉代田庄的生产经营活动是自给自足的,没有商业的影响,故 A 项错误;材料中田庄 经济确实多样化经营,但这只是表面现象,故
23、 B 项错误;汉代田庄的生产经营活动是自给自 足的, 符合自然经济的生产模式, 故 C 项正确; 汉代田庄的生产经营活动是相对较大规模的, 不同于以一家一户为单位的小农经济,故 D 项错误。 3(2018 湖南五市十校教研改共同体联考)汉武帝时,为增加政府财政收入,打击工商业者, 实行盐铁由国家垄断经营,并设置行政机构具体管理。东汉虽然设立盐铁官,但只是负责征 税,实行“纵民煮铸”的政策。盐铁政策的变化有利于( ) A豪强地主兼并土地 B民营手工业的发展 C强化中央集权 D小农经济的发展 答案 B 解析 据材料盐铁政策的变化,可以看到民间逐渐获得了盐铁的经营权,有利于民营手工业 的发展,故 B
24、 项正确。 4(2018 衡水四月大联考,25)董仲舒曾就商鞅“改帝王之制,除井田,民得买卖。富者田连 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建议汉武帝“限民名田(名田,占田也)以赡不足,塞并兼之路, 然后可善治也”。这说明董仲舒( ) A以百姓利益为出发点来出谋划策 B认为商鞅变法导致了土地兼并 C基于儒家民本思想反思商鞅变法 D否定了帝王之制和商鞅变法 答案 C 解析 据材料“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限民名田(名田,占田也)以赡不足,塞 并兼之路”可知土地兼并导致贫富差距悬殊,董仲舒建议通过限田的方式缓和矛盾,是基于 儒家民本思想对商鞅变法进行反思,故 C 项正确。 5“使原料多样化,还能化旧利
25、废,取材方便,提高了植物纤维的质量,便于普遍推广,成 为书写的不可或缺的材料。”这种工艺带来的变革( ) A造出中国最早的纸张 B奠定了雕版印刷的技术基础 C为兴办太学创造条件 D便利科学文化的传播与推广 答案 D 解析 材料中“便于普遍推广,成为书写的不可或缺的材料”反映了造纸术的改进,成为科 学文化传播的有效载体,故 D 项正确。 课时作业课时作业 一、选择题 1(2019 博文雅道高三全国第一次联合质量测评题,3)睡虎地秦墓竹简金布律等法律极 力限制不合规定的商业活动,禁止非商业单位经商,禁止官吏经商;统一商品价格,重要商 品由国家专营。秦的这些商业政策( ) A为商业活动提供良好的环境
26、 B限制了商业活动的正常发展 C缓和了当时的社会阶级矛盾 D沉重地打击了旧贵族的势力 答案 B 解析 材料体现了秦朝对商业进行严格的控制,这会阻碍商业发展,故 A 项错误,故 B 项正 确;材料中秦朝对商业的严格限制,会激化社会矛盾,而不能缓和社会矛盾,故 C 项错误; 秦朝这些抑商政策并非专门针对旧贵族而言,因而不能沉重打击旧贵族,故 D 项错误。 2(2018 安徽皖江名校联盟高三 12 月联考题,2)据记载,秦汉时的农民,五口之家被认为是 一种典型的形态。从当时全国的人口统计看,则一户亦大多为五人左右。该现象出现的主要 原因是( ) A重农抑商政策的实施 B传统生育观念的影响 C小农经济
27、的长期存在 D土地私有制度的确立 答案 C 解析 重农抑商政策与当时的“五口之家”没有必然联系,故 A 项错误;传统生育观念是多 子多福,并无人口限制,故 B 项错误;在小农经济下,生产力水平低下,不能养活更多的人 口,故 C 项正确;土地私有制的确立与人口多少无关,故 D 项错误。 3(2018 河南天一大联考高三上学期阶段测试三,3)有史学家认为,秦汉土地制度是地主土 地所有制,而非国家土地所有制,因“从战国以来,土地所有制就从封建领主的世袭所有向 着新兴的封建地主阶级的个人所有转化”。由此推知,判断秦汉土地制度的依据是( ) A最高统治者代表的阶级利益 B看占据社会支配地位的所有权 C社
28、会制度是否发生根本变化 D土地兼并与买卖之风是否盛行 答案 B 解析 秦汉土地制度是地主土地所有制, 是因为土地所有制从战国以来逐渐向地主个人转化, 使地主逐渐占据社会支配地位,所以判断秦汉土地制度的依据是看占据社会支配地位的所有 权,故 B 项正确。 4(2018 广东五校高三 12 月联考题,25)据考证,秦汉时期维持一日两餐生活,上午用餐大 致在 9 点左右。下午用餐则在 15 点左右。直到汉末,曹操享用“一日三餐”都是尊荣。汉代 以后,一日两餐逐渐变为三餐甚至四餐。据此可知汉代以后( ) A社会大众物质生活更为丰富 B古人健康水平呈上升趋势 C农民普遍贫困现象愈演愈烈 D各地区贫富分化
29、现象减轻 答案 A 解析 材料体现了人们的经济条件改善,物质生活更加丰富,故 A 项正确;材料提及古人饮 食习惯的变化但不能得出健康水平不断上升,故 B 项错误;日均餐饮次数增多体现了社会整 体经济条件得到提升,故 C 项错误;从材料不能看出区域间经济发展的差异,故 D 项错误。 5(2018 湖南长郡中学高三月考四 A 卷,3) 正月 命女红趣织布 二月 蚕事未起,命缝人浣冬衣,彻夜为袷 三月 清明节,治蚕室。谷雨中,蚕毕生,乃同妇子,以勤其事 六月 命女红织缣缚 八月 凉风戒寒,趣练缣帛,染彩色,擘绵治絮,制新浣故 十月 培筑垣墙可析麻,趣绩布缕 上表为东汉时期某农书的记载。据此可知当时(
30、 ) A豪强地主的田庄经济兴盛 B政府严格控制手工业发展 C民间纺织具有一定规模 D中央集权的经济基础稳定 答案 A 解析 提取表格信息后,我们可以得知根据季节的要求做相应的任务,从而自给自足,结合 题干的时间“东汉时期”,故 A 项正确;材料没有提及命令的主体是政府,而且材料中还有 “培筑垣墙”这一工程任务,故 B 项错误;材料中虽然提及纺织业,但无法看到形成规模, 故 C 项错误;东汉时期豪强经济发达,对中央集权构成了一定威胁,故 D 项错误。 6班固汉书卷五九张安世传载:“安世尊为公侯,食邑万户,然身衣弋绨,夫人自 纺绩,家童七百人,皆有手技作事,内治产业,累织纤微,是以能殖其货,富于大
31、将军光。” 材料反映了当时( ) A贵族官僚开始经营工商业 B已经出现雇佣关系 C工商业者的社会地位提高 D私营作坊颇具规模 答案 D 解析 材料“夫人自纺绩,家童七百人,皆有手技作事,内治产业,累织纤微,是以能殖其 货,富于大将军光”表明私营作坊规模大,故 D 项正确。 7(2019 黑龙江哈九中模拟,24)汉初极力削弱秦代遗留下来的酷吏传统,其推崇的理想治国 者既不同于“法治”之能吏, 也不同于“礼治”之君子, 而是推崇“清净慈祥”的“长者”。 这说明当时理想的治国理念是( ) A外儒内法,大一统 B无为而无不为 C仁为本,为政以德 D礼法并施 答案 B 解析 题干中时间为汉初,题干中“推
32、崇清净慈祥的长者”,再结合所学,汉初推 崇黄老无为思想,故 B 项正确。 8董仲舒春秋繁露载:“春秋之义,国有大丧者,止宗庙之祭,而不止郊祭(古代 帝王在郊外祭祀天地的典礼),不敢以父母之丧,废事天地之礼也。”该主张旨在( ) A说明天地君权之尊贵 B强调遵从纲常伦理 C提升儒学的独尊地位 D废弃郡国并行体制 答案 A 解析 材料“国有大丧者,止宗庙之祭,而不止郊祭(古代帝王在郊外祭祀天地的典礼),不 敢以父母之丧,废事天地之礼也”表明是对皇权的神化,故 A 项正确。 9(2018 安徽 A10 联盟最后一卷,25)董仲舒指出,汉代自开国以来,特别是武帝登基以后, 忧国情深,一心求贤,其精神可
33、媲美于尧舜,但却一直不能达到目的,关键在于平时没有注 意养士。为此,他建议汉武帝( ) A实行察举制 B独尊儒术 C颁布推恩令 D兴办太学 答案 D 解析 察举制是汉代的选官制度,是从汉文帝开始的,他下诏要求“举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 者”并且定下了“对策”和等第,故 A 项错误;独尊儒术目的在于推崇经过其改造之后的儒 家思想,不是“养士”,故 B 项错误;推恩令是主父偃建议汉武帝削弱诸侯王势力而采取的 措施,故 C 项错误;太学是董仲舒为了培养统治人才而建议汉武帝兴办的,故 D 项正确。 10(2018 潍坊二模,27)1900 年,瑞典人斯文 赫定在新疆楼兰发掘出 252 年、265 年、31
34、0 年等魏晋纸本文书,大多为麻纸。1933 年,考古学家黄文弼在新疆罗布泊汉烽隧遗址首次发 现一片麻纸,同时出土者有公元前 49 年的木简。由此推知( ) A西汉时纸已传到西域 B造纸技术最早发明于新疆 C汉代造纸业十分发达 D魏晋时新疆普遍使用麻纸 答案 A 解析 根据“新疆罗布泊汉烽隧遗址首次发现一片麻纸”和“公元前 49 年”可判断西汉时 期纸已传到西域,故 A 项正确。 11(2018 德州高三期末考试)史记 天官书专门记载天象、星占,在其 309 条占文中,关 于用兵的 124 条,关于年成丰歉的 49 条,关于皇族和大臣行为的 26 条,这三项约占了总数 的三分之二。由此判断当时天
35、文学的发展( ) A主要为农业生产服务 B缺乏系统的天象观测 C科学性受政治因素影响 D被用来决定战争的胜负 答案 C 解析 309 条占文中,关于农业的仅有 49 条,故 A 项错误。B 项题干没有反映,错误。战争 胜负不可能由天象来决定, 故 D 项错误。 用兵、 皇族和大臣行为均与政治有关, 故 C 项正确。 12(2018 乐山一模,25)汉武帝到东汉中期,规模宏大、歌颂为主的大赋兴盛;东汉和帝后, 以抒情为主的小赋逐渐取代鸿篇巨制的大赋。这说明( ) A皇帝喜好决定汉赋兴盛 B士人热衷于颂扬国运 C汉赋的风格受时代影响 D赋是汉代的官方文学 答案 C 解析 西汉时期国力强盛,东汉时国
36、力衰弱,反映出汉赋的风格不同,故 C 项正确。 二、非选择题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史载武帝好公羊传 ,昭帝传孝经 论语 尚书 ,明帝通春秋 尚书 。 东汉不少皇帝还亲自讲经,参与诸儒的学术论辩。“议礼、制度、考文,皆以经义为本”, 这成为武帝以后汉代政治中较有特色的制度。在发展过程中,儒学不断汲取其他学说的成分 以充实和完善自己,为特别注重精神生活的知识分子阶层提供了一种安身立命之道。加之汉 代通经致仕政策的刺激,于是“专事经学,自是其风世笃焉”。儒学特别注重德治,讲求调 适人伦,纯化风格,其义理易为“匹夫匹妇”所认知和认同,故而狱吏走卒、农夫牧人、幼 童白首纷纷诵读儒经,研
37、习章句。当时流传这样的话:“遗子黄金满籯,不如一经。” 据孔毅汉晋之际儒学信仰的危机与演化整理 材料二 东汉至两晋,儒学信仰日渐失效。据汉书载:“一经说至百余万言,大师众至 千余人,盖禄利之路然也。”同时,五经博士解释经文,谶纬附会,各家弟子只能严守家法。 而且,身处乱世,人的生命犹如草芥,所谓“民富则安乡重家,敬上而从教;贫则危乡轻家, 相聚而犯上”。随着东汉王朝的分崩离析,一些儒者开始逾越儒家礼度和经学家法,杂采老、 庄之说,魏晋玄学兴起。玄学仍奉孔子为圣人,力图用道家语言解释儒家经典,并开始为儒 学体系探求本体论基础,即“名教出于自然”。经过玄学挣扎在理想与现实间的洗礼,国人 在两晋时期
38、突然拥有了少见的思辨能力和兴趣, 这为中国文化与佛教思想的对话奠定了基础。 据胡绍军魏晋玄学研究三十年等整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两汉之际儒学成为重要社会信仰的主要表现。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汉晋之际儒学信仰危机出现的原因,并简析玄学兴起的 意义。 答案 (1)主要表现:受统治集团尊崇,成为正统思想;是知识分子阶层安身立命之道;被普 通民众认同,在民间的影响日益扩大。 (2)原因:儒学的繁琐化、神秘化、封闭化导致自身活力丧失、影响力下降;社会动荡侵蚀了 儒学信仰的政治和物质基础; 佛道思想对知识分子阶层和普通民众具有较大的吸引力。 意义: 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国人
39、的抽象思辨能力(推动了中国文化与佛教思想的交流);解放和开阔 了人们的思想;推动了儒学的复兴。 14(2019 枣庄一中月考,2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封建社会结构 西欧中世纪社会结构 摘编自金观涛兴盛与危机 在“中国封建社会结构”和“西欧中世纪社会结构”中任选一则,提取材料信息,结合所学 知识,探讨社会结构对近代化转型的影响。(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答案 示例一:地主经济以封建土地私有制为基础,农民被地主严密控制和残酷剥削而极端 贫困;官僚政治使皇权为代表的专制势力渗透到社会的深处;儒教极力维护专制统治。且三 位一体相互依存,使新的资本主义因素很难破坏和分解。因此,中国封建社会的结构不利于 中国的近代化转型。(言之有理即可) 示例二:西欧中世纪的领主制维持领主与附庸的相对松散的关系,使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变 成可能。贵族政治易于民主平等和守法思想的滋生。基督教的一统地位因其自身的腐败,在 宗教改革和西欧民族主义潮流面前迅速瓦解。所以,相对而言,西欧中世纪社会结构有利于 近代化转型。(言之有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