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课题:心脏课题:心脏输送血液的泵输送血液的泵(第一课时)(第一课时) 一、教材分析一、教材分析 1.教材内容分析: 本节课取自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四章第三节第一课时的内容。 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 准中主题五的重要概念之一“血液循环系统包括心脏、动脉、静脉、毛细血管和血液,其 功能是运输氧气、二氧化碳、营养物质、废物和激素等物质” ,此概念的达成需要本节课内 容的支持。 2.目标概念分析(*为本课需完成的教学目标概念) : 3.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说出心脏是主要由肌肉组成的中空器官,具有收缩与舒张的功能; 说出心脏由肌肉壁和瓣膜分隔成左心房、左心室、右心房和右心室四个 腔,并分别与相应的血管
2、相连; 说出瓣膜具有防止血液倒流的作用,描述心脏中的血液流动方向; 阐述心脏的工作原理:心房收缩将血液压入心室,心室收缩将血液泵出 流向全身,心房心室舒张使血液流回心脏,心房与心室交替收缩舒张完成 泵血功能。 血液是运输氧气、二氧化 碳、营养物质、废物、激 素等各种物质的载体。 *心脏主要由肌肉组成, 具有收缩与舒张的功能, 为血液循环提供动力。 *肌肉壁与瓣膜将心 脏分隔成左右心房和 左右心室四个空腔。 *心房收缩将血液压入心室。 *心脏是输送血液的泵。 血管是血流的管道。 血液循环途径分为体循环和肺循环。 血液循环系统包括心脏、动脉、静脉、毛 细血管和血液,其功能是运输氧气、二氧 化碳、营
3、养物质、废物和激素等物质。 *心脏与血管相连。 *心室收缩将血液经动脉泵出流向全身。 *心房心室舒张使血液经静脉流回心脏。 (2)能力目标:观察人的心脏模型; 通过观察图片、演示实验等训练分析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认同心脏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 二、学情分析二、学情分析 1.知识储备: 2.能力基础: 初一学生的形象思维相对于抽象思维更有优势, 加之他们对心脏的了解不完全, 教师引 导学生通过画图的方式来表达对心脏的原有认知。 在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有限的情况下, 以直 观形象的画图方式能够更加充分地暴露前概念。 初中生思维活跃,想象力丰富;好奇心与求知欲较
4、强,乐于动手参与课堂活动。基于以 上特点,教师通过创设情境、提出疑问等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展开对心脏内部结构 的想象,获取学生的前概念。同时通过观察心脏模型活动引发认知冲突,刺激学生的好奇心 和求知欲,为科学概念的建构奠定基础。 三、教三、教学重点和难点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1)心脏的结构特点。 (2)心脏的工作原理(功能) 。 2.教学难点 观察人体的心脏模型;概述心脏的工作原理。 四、教学方法四、教学方法 教法:直观教学法、谈话法、演示法、讲授法、类比法 学法:画图探究、观察法、对比分析法 知识储备 前概念 重要概念 心脏由肌肉构成; 血管是血液流动的管 道,血液存在于血管中
5、。 心脏是实心的; 心脏是空心的,有一个/两个 空腔储存血液; 心脏中布满血管。 心脏是中空的器官,具有左心 房、左心室、右心房和右心室四个空 腔并与相应血管相连,血液流经四个 腔进出心脏。 心脏会跳动; 肌肉能够收缩与舒张。 心脏中具有类似小球一样 “跳动”的结构; 心脏中有类似弹簧的结构, 伸缩时拉动心脏跳动。 心房与心室(肌肉壁)的收缩与 舒张形成心跳。 心脏中的血液流向身体 各处,并且血液又能流回心 脏。 心脏中具有收集气体的结 构,该结构中气体增多将血液压 出心脏,气体减少时血液回到心 脏。 心房收缩将血液压入心室,心室 收缩将血液泵出流向全身,心房心室 舒张使血液流回心脏,心房与心
6、室交 替收缩舒张完成泵血。 五、教学准备五、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人体心脏模型(小)25 个,透明水槽,心脏收缩与舒张模型(由空心橡胶球和 透明软管组成) ,红墨水,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空白纸张、铅笔 六、教学设计思路六、教学设计思路 本节课通过学生感受自身的心跳活动引入新课课题,并设计一个学生畅言“心脏知多 少”的环节,旨在调出学生的相关前概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学生畅谈对于心 脏的了解之后,利用学生对心脏已有的认识,通过思考题和“心跳动态图” ,引导学生想象 心脏的内部结构,并以画图的方式呈现出来。利用画图方式充分暴露学生的前概念,并通过 随后的观察模型实验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
7、 再与教师的随堂板图 “心脏的平面内部结构模式 图”形成对比,深化学生的印象,促进科学概念“循环系统组成之一心脏”的建构。关 于心脏的功能的教学,按照“心脏中血液为什么可以流动 血液在心脏中如何流动”的 逻辑思维组织教学。通过展示“心跳动态图”直观呈现“心跳是心房与心室交替收缩与舒张 的结果” , 并演示挤压和放松橡胶球模拟心脏的收缩与舒张、 推门活动类比说明瓣膜的作用, 让学生尝试分析心脏的工作原理。 最后利用饮水泵类比引导学生归纳 “心脏是输送血液的泵” 进行点题,并深化学生的理解。课堂小结由学生完善板图中的心脏结构名称和血流方向,自 主表达“心脏具有哪些结构可以完成泵血任务” ,以此来反
8、馈学习情况,并形成“结构与功 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完成“血液循环系统的功能是运输氧气、二氧化碳、营养物质、 废物和激素等物质” 的概念教学。 课堂尾声设置悬念并引发学生对下节课的学习内容的思考。 七、教学过程七、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教学内容 教师行为教师行为 学生行为学生行为 教学意图教学意图 引入新课 以热烈欢迎听课老师为背 景,渲染兴奋、紧张的气氛, 引导学生感受自己的心跳。 用热烈的掌声欢迎听课 老师,感受自己的心跳。 以鼓掌方式热 场,同时引入新课 题。 心脏知 多少 过渡:从同学们的动作 可以看得出大家对心脏的位置 还是有所了解的。 展示:心脏位置示意图。 引导学生结合心脏位置示
9、意图了解心脏的位置、大小和 形状(板图:心形轮廓) ,并用 左手握拳置于胸前的动作帮助 学生记忆。 提出问题:关于心脏, 观察图片, 跟随教师的 指导, 通过图片以及手势了 解心脏的位置、大小和形 状。 通过微小的动 作体验, 既能加深学 生印象, 又能拉近师 生的关系, 为学生大 胆的自主表达奠定 感情基础。 教学内容教学内容 教师行为教师行为 学生行为学生行为 教学意图教学意图 心脏的 结构 大家还有哪些认识?跟大家分 享你的想法吧! 过渡: 大家对心脏的认识还 真不少,不过大家知道心脏的 内部结构吗? 展示:心跳动态图 启发思考: 1.心脏是空心还是实心? 2.血液存在于什么样的结构?
10、3.什么样的结构推动血液流 动? 4.什么样的结构可实现“心 跳”? 引导学生画图。 提示:以剖开的苹果为例 画图说明如何画内部结构的剖 面图(用曲线表示轮廓,阴影 表示实心结构) 。 巡视学生画图并选取部分 有代表性的作品,利用数字展 台进行展示,并引导学生进行 解说。 设问:心脏的内部结构究 竟是怎样的? 观察活动:引导学生观察 人的心脏模型,要求学生思考 自己所画的心脏结构图与模型 结构有何区别,并提出疑问。 指导学生再次根据教师提 示认真观察心脏各部分结构。 展示:心脏实物解剖图 引导学生观察心脏是否空 心,以及心脏壁的主要组成。 板书:肌肉壁,围成腔。 展示心脏模型内部图片。 设问:
11、心脏中有几个空 腔?(提示瓣膜的存在) 引导学生识别心脏四腔位 置(区分心脏的“左右” ) :学 生扮演观察者,教师扮演被观 学生根据自身的生活 经验表达对心脏的认识。 学生观察心跳动态图、 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 结合 生活经验, 大胆想象心脏可 能具有的内部结构, 并在纸 上画出想象中的心脏内部 结构图。 学生代表上台展示作 品并进行解说, 其余学生认 真倾听,欣赏、评价。 观察心脏结构模型, 并 比较自己的心脏绘图和模 型结构,提出疑问。 结合模型、观察实物 图,说出心脏中有空腔,心 脏壁主要由肌肉组织构成。 观察心脏模型,总结: 心脏被肌肉壁和瓣膜分隔 成四个空腔, 并与相应血管 相连。
12、 配合教师安排的活动, 学生自主表达对心 脏的已有认识, 既可 以提高学生的积极 性, 给学生自我表达 的机会, 又能使教师 对学情有更好的了 解。 通过绘图活动 暴露学生关于心脏 的前概念, 便于教师 了解学生的已有认 知和建立科学概念 的学习需求, 并能有 针对性地进行教学。 同时在绘图过程中, 学生正将功能与结 构联系起来, 即初步 体会心脏功能的实 现需要依靠一定的 结构。 安排学生观察 心脏模型, 通过模型 观察到的心脏内部 结构与自身绘制的 结构图形成鲜明对 比,引发认知冲突, 两者之间的差异会 让学生印象深刻, 并 在此基础上提出疑 问, 促进学生对于心 脏结构的学习。 通过简单
13、的面 对面举手演示, 让学 生更好地理解心脏 结构示意图中的左 教学内容教学内容 教师行为教师行为 学生行为学生行为 教学意图教学意图 心脏的 功能 察者,师生面对面,通过举手 呈现 “左右相反” , 提醒学生所 观察的“心脏”的左右与自身 相反。 板书:上房下室,左右相 反。 板图心脏四腔平面图。 与教师同时举起左手, 其他 观察并发现“左右相反”规 律, 识别心脏四腔的名称及 其位置。 右位置, 避免出现混 淆不清的情况。 利用 口诀和板图的形式 学习心脏结构, 让学 生更好地掌握相关 知识。 设问: 同学们能从心脏的 结构看出血液流动的力量来自 哪里吗?血液为什么会流动 呢? 演示模拟实
14、验:挤压和放 松橡胶球,引导学生观察透明 管中红墨水的流动情况。 设问:你看到什么实验现 象?心脏中是否也有类似的情 况?(提示肌肉组织的特性) 讲授:心脏壁收缩与舒张 形成“心跳” (展示心跳动态 图) ,心脏收缩时将血液送出, 心脏舒张时,血液则流回,因 此输送血液的力量正是来自于 “心跳” 。 设疑: “心跳” 时心房与心 室是同步收缩与舒张的吗?这 对血液流动方向有什么影响? 展示:心房心室收缩与舒 张动态图。 讲解: 心房先于心室收缩, 它们收缩结束后进行舒张。同 时,心房与心室之间具有瓣膜 (展示心脏中瓣膜图片) , 瓣膜 就像门一样,只能朝一个方向 开。 教师邀请两位学生演示 “
15、推门”小活动。 讲解:瓣膜就像这门一 样,受到血液流动产生的推力 就会开闭。当血液流动产生的 推力与瓣膜的尖端朝向一致 时,瓣膜打开是血液流通;当 血液流动产生的推力与瓣膜尖 端朝向相反时,瓣膜被推压而 学生带着疑问观察模 拟实验, 根据演示实验的感 性体验和已有知识储备, 能 够回答: 构成心脏的肌肉组 织收缩与舒张时, 就像挤压 和放松橡胶球一样, 使血液 进出。 学生思考问题, 观察动 态图, 明确心房与心室是不 同步收缩与舒张的。 学生倾听教师讲解, 了 解心脏中的瓣膜结构。 两位学生分别站在教 室前门的门前与门后, 门前 的学生推门门打开, 门 后的学生推门门关闭。 通过小活动理解瓣
16、膜的作 用。 通 过 模 拟 实 验, 将心脏的收缩与 舒张形象化, 同时激 发学生质疑, 并一步 步引导学生寻求问 题的答案, 提高学生 积极性, 培养解决问 题的能力。 利用类比说明, 可将抽象的结构功 能形象化, 帮助学生 更好地理解瓣膜的 作用。 利用小活动再 次激发学生的积极 性,提高听课效率。 教学内容教学内容 教师行为教师行为 学生行为学生行为 教学意图教学意图 心脏的功 能 关闭,防止血液倒流。 板书:瓣膜防倒流。 设问:请同学们结合瓣膜 的作用、心房心室收缩与舒张 情况,分析心脏中的血液如何 流动。 板书:由房往室,左右不 通 设问:现在我们已经明确 了心脏中血液流动方向,请
17、同 学们据此判断与心脏四腔相连 的血管分别是什么类型。 板书:房连静,室连动。 板图:与心脏相连的主要 血管。 展示:血液在心脏与血管 中流动的动态图。 板书:静脉入房,动脉出 室。 设疑:同学们,你们在生 活中是否也见过像心脏一样可 以输送水的器具? 展示:饮水泵输水动态图 以及心脏泵血动态图,类比说 明心脏就好比水泵一样,通过 产生动力使血液在身体中流 动。 学生分析:心房收缩 时,心房与心室间的瓣膜 (代称 a 瓣膜)打开,血液 从心房流入心室; 心室收缩 时,a 瓣膜关闭,心室与血 管间的瓣膜(代称 b 瓣膜) 打开,血液从心室流出血 管;当心房心室舒张时,瓣 膜关闭, 血液从与心房相
18、连 的血管流回心脏; 即血液从 心房流向心室, 心室流出血 管,左右心房之间、左右心 室之间不流通。 学生根据已学的血 管类型的定义, 根据血流方 向判断: 与心房相连的是静 脉,与心室相连的是动脉。 学生结合血管类型, 总 结血液的流动方向为: 静脉心房心室 动脉 少部分学生能够说出 “水泵” 。 学生结合动态图, 认真 倾听教师讲解,理解“心脏 就是输送血液的泵” 。 利用瓣膜开闭 动态图和肌肉壁的 功能特点, 引导学生 层层分析心脏中的 血液流动。 回顾旧知, 不仅 巩固上节课内容, 也 引导学生应用所学 知识获得新知。 将血 管类型也血流方向 相结合, 有助于学生 对概念的学习。 通过
19、类比, 形象 地解释了“泵” ,让 学生理解心脏为何 称为“输送血液的 泵” ,并点明课题。 课堂小结 1.指导部分学生利用卡 片, 上台完成心脏四腔的识别、 心脏中血液流动方向的标示。 2.引导学生阐述心脏要完 成泵血的功能,需要哪些结构 的支持?由此引导学生形成 “生物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 学生代表上台完善板 图, 标注心脏四腔结构和血 流方向。 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 容,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 “心脏是输送血液的泵” 的 认识,并形成“结构与功能 通过识别、 标注 活动, 以及学生自行 组织语言阐述对本 节课题的认识, 反 馈学生对本课知识 的内化情况。 教学内容教学内容 教师行为教师行为 学
20、生行为学生行为 教学意图教学意图 课堂小结 的生物学观点。 3.设置悬念:心脏四腔的厚薄 程度相同吗?为什么?这个问 题我们将在下节课完成。 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 带着疑问期待下节课 的学习内容。 设置悬念, 过渡 到下节课内容。 八、板书设计八、板书设计 第三节 输送血液的泵心脏 1、肌肉壁,围成腔 2、上房下室,左右相反 3、瓣膜防倒流 4、由房往室,左右不通 5、房连静,室连动 6、静脉入房,动脉出室 九、教学反思九、教学反思 本节课主要内容为“心脏的内部结构”和“心脏的功能” ,而学生对于这两方面的内容 是“有所知,更有所不知” 。在这样的学习状态下,学生对于心脏就有较多的前概念,而
21、学 生的前概念是教师进行针对性、有效性教学的宝贵资源,因此,本节课重在暴露学生的前概 念、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从而逐步引导学生自己建构科学概念。本节课的教学设计特点如 下: 1、解析重要概念,层层突破 重要概念的达成,需要更细致的次级概念加以支持,因此,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对重要 概念进行解析是非常有必要的。通过概念解析, 将内涵丰富的重要概念分解为简单的次级 概念,并且理清次级概念之间的逻辑关系,使设计思路的条理更加清晰,教学活动设置更有 目的性。 2、画图探究,暴露前概念 学生结合已知的心脏相关知识,以及教师的问题提示,学生以画图的方式探究心脏的 内部结构。绘图结合语言解说,在初中学生语言表
22、达能力有限的情况下,这种方式能够更充 分地暴露学生的前概念。 本节课的遗憾之处是因为突发情况, 无法将学生作品通过数字高拍 仪展示出来。同时将学生绘图与模型进行比较,引发学生认知冲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并能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直观教学,化抽象为形象 观察心脏结构模型,使学生能够较为直观地认识心脏的内部结构;演示心脏收缩与舒 张模拟实验, 帮助学生理解心脏收缩与舒张的成效是使血液流动, 并引发学生对心脏内血液 流动方向的思考,结合类比说明瓣膜的作用,使学生更好地对血液流动方向做出分析。动态 图片的展示,将心脏的活动形象逼真地呈现出来,有助于学生的想象和理解。 4、对比分析,印象更深刻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逐步完善心脏平面结构图, 与学生绘制的心脏内部结构图形成强烈 对比,引导学生在纠错中学习科学概念,加深印象。 5、口诀建模,建构重要概念 本节课中分解的次级概念以口诀的形式逐个呈现在板书中, 这样不仅体现较为清晰的教 学思路,同时也可以以简洁的形式帮助学生建构重要概念,并能辅助学生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