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第三三课第课第一一框框 世界多极化的发展世界多极化的发展 导学案导学案 【课标内容】 引述有关资料,描述世界多极化趋势。 【学习任务】 1.识记世界多极化发展趋势的表现和原因。 2.理解世界多极化深入发展是当今国际形势的一个突出特点。 3.明确世界主要力量的发展。 4.认清我国发展面临的机遇和严峻挑战。 【重点难点】 1.正确看待世界多极化趋势。 2.世界多极化发展对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的重要意义 【知识梳理】 知识点一:世界多极化的形成与发展知识点一:世界多极化的形成与发展 1.世界多极化的形成 (1)特点: 深入发展是当今国际形势的一个突出特点。 (2)形成: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以美国为
2、首的西方阵营挑起了旨在遏制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 营的冷战,在冷战中逐步形成了以 为标志的世界两极格局。 20 世纪 80 年代末 90 年代初, 东欧剧变, 解体, 美苏对峙的两极格局被打破。 世界各种力量在错综复杂的利益关系中出现新的分化和组合, 的关系经 历重大而又深刻的调整,国际格局向 发展。 2.世界多极化的发展 (1)世界多极化的影响:世界向多极化发展,是建立在多种力量相互依存又相互制约基 础上的,有利于世界的 。 (2)世界多极化的长期性:世界多极化的发展将是一个漫长曲折的充满复杂斗争的演变 过程, 的矛盾,将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存在。 (3)世界多极化的发展:在世界多极化加速推
3、进过程中,传统 正在发生深 刻变革与调整。随着 的发展,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大国力量逐渐增强,国 际政治中的权力关系正在经历变化,国际关系朝着 方向发展。 知识点二:世界主要力量知识点二:世界主要力量 1当今世界的力量中心 (1)冷战结束后,美国成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拥有最强大的经济、军事力量,并 且极力维护其世界唯一 地位。 (2) 、 、 和 成为多极化国际格局中不可忽视 的 。 (3) 进入 21 世纪以来,以 为代表的新兴国家不断壮大,推动 向 多极化发展。 2.中国:中国坚定地走 道路,坚持 ,综合 国力不断增强。中国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发起创办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倡 导构建
4、人类命运共同体,促进全球治理体系变革。中国的国际影响力、感召力、塑造力 进一步提高,日益走近世界舞台的中央,为世界 作出新的更大的贡 献。 3.发展中国家:发展中国家在人口、经济、贸易等方面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是反对世 界 和强权政治、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的重要力量。广大发展中国家积极开 展 ,推进南北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实现联合自强,成为推动建 立公正合理的 新秩序的主力军。 【自主探究】 美国:当今唯一的超级大国,美国庞大的经济、文化、科技和军事影响力贯穿了整 个 20 世纪,是世界上发达国家之一,是世界第一的经济强国、世界第一军事强国。 俄罗斯:国土面积排行第一,国家影响力世界第二,
5、丰富的自然资源,强大的军事 实力。世界第九经济强国,军事工业发达,横跨十个时区。 日本:巨大的经济总量,先进的军事技术,较高素质的人口,科技发达。世界第 三经济,人力资源强国。拥有较为发达的高新技术产业,文化产业。工业生产发达,节 能技术发达,对外市场依赖较强。军事工业的科技水平,管理、技术都在较高水平,是 世界上发达国家之一。 第三世界: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在国际社会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中国: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是世界第一工业大国、综合国力大大增强,国际地位显 著提高,在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世界经济发展、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方面起着举足 轻重的作用。 (1)材料说明了什么政治现象? (
6、2) 举例说明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 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习题小测】 1.国际政治格局走向多极化的演变是战后世界历史运动的一种基本趋势, 新兴经济体的 崛起,已成为推动世界多极化的主要力量。对此,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多极化趋势深入发展 世界多极化格局已经形成 多极化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 新兴经济体逐渐主导世界发展 A. B. C. D. 2.近年来,一批新兴经济体加速崛起,形成了梯次跟进和群体崛起的强劲势头,同发达 国家实力差距进一步缩小。 “金砖国家”等合作机制不断加强,国际影响力和发言权得 到提升。这一事实表明 A.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逐步增强 B.经济全球化的消极影响逐步减少 C.南北发展不平衡问题已经得到解决 D.国家政治经济秩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3.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要切实加强同发展中国家的团结合作,把中国发展与广大发 展中国家的共同发展紧密联系起来,中国将会为发展中国家争取更多的话语权。中国这 样做的原因有 发展中国家是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的重要力量 发展中国家是制约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决定力量 中国需要利用发展中国家的力量维护超级大国地位 发展中国家是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主力军 A. B. C. D. 1.B 2.B 3.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