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二课 国家的结构形式 邓小平会见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时关于收复香港的谈话邓小平会见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时关于收复香港的谈话 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于2020年9月30日上午 10时举行例行新闻发布会,国台办发言人马晓光 主持本次新闻发布会。 马晓光说:当前台海局势紧张,引发了部分 台湾民众的恐慌。谁是始作俑者,谁是挑衅者, 大家看得很清楚。只要停止这类活动,两岸关系就可以稳定下来。 这是第一。第二,我们愿意为和平统一提供各种可能性,但我们 绝不会容忍任何“台独”分裂活动,不会为他们留下任何空间。 在此我想郑重宣示,千万不要怀疑、低估,更不要轻易测试我们 的决心、信心和能力。第三,再次呼吁广大台湾同
2、胞与我们携起 手来,只有反对遏制“台独”,才能迎来两岸关系重回和平发展 的轨道。 结合材料,谈谈你对维护国家主权的认识。结合材料,谈谈你对维护国家主权的认识。 点评:点评: (1)国家主权是现代国家得以存在的法理依据,它是统一的、不可 分割的,是一个国家对其管辖区域所拥有的至高无上的、排他性 的政治权力。 (2)国家主权是一种自主自决的最高权威,没有任何其他权力主 体可以对其加以否决或驳回。独立自主的对外交往是国家主权 的重要体现。国家主权通常以法律形式在宪法中加以规定,对外 则表现为国家之间的相互承认。 (3)国家主权是国家最重要的构成要素,国家主权的丧失意味着 国家的解体或灭亡。所以我们绝
3、不容忍任何“台独”分裂活动 是现代国家得以存在的法理依据法理依据,它是统一的、 不可分割的,是一个国家对其管辖区域所拥有的至高无上至高无上 的、排他性的政治权力。 (1)研究对象:现代国家 (2)依据:法理依据 (3)特点:统一的、不可分割的 (4)特点:至高无上的、排他性的 (5)性质:政治权力 (6)国家主权原则:当代国际法的基石 (7)各国一律享有主权平等 一、国家主权 1、含义: (1)自主自决的最高权威最高权威 (2)没有权力主体可以对其加以否决或驳回 2、地位: 3、表现: (1)独立自主的对外交往:是国家主权的重要体现。 (2)对内表现:以法律形式在宪法中加以规定至高 无上性 (
4、3)对外表现:国家之间的相互承认独立自主性 国家主权是国家最重要最重要的构成要素,国家主权的丧失意 味着国家的解体或灭亡。 4、重要性: 4.主权国家的基本权利:主权国家依据国际法享有独立权、管辖 权、平等权、自卫权等基本权利。 基本权利 含义 独立权 主权国家拥有按照自己的意志处理内政、外交事务而不受他 国控制和干涉的权利 管辖权 主权国家对其领土内的一切人(享有外交豁免权的人除外)和 物以及领土外的本国公民实行管辖的权利 平等权 主权国家不论大小、强弱,也不论政治、经济、意识形态和社 会制度有何差异,在国际法上的地位一律平等 自卫权 主权国家拥有保卫自己的生存和独立的权利,为维护政治独立
5、和领土完整而对外来侵略和威胁进行防卫的权利 我国为什么坚定维护国家主权? 国家主权是现代国家得以存在的法理依据,它是统一的、不可分 割的,是一个国家对其管辖区域所拥有的至高无上的、排他性的政 治权力。 国家主权是一种自主自决的最高权威,没有任何其他权力主体可 以对其加以否决或驳回。 国家主权是国家最重要的构成要素,国家主权的丧失意味着国家 的解体或灭亡。 知识整合:知识整合: 议题议题 2、行政区划、行政区划 (1)必要性:当今世界,大部分国家不可能通过唯一的中央政 府进行直接的、简单化的、事无巨细的管理。国家之内 的行政区划, 通常是为了管理上的便利和有效而产生的。 (2)影响因素:行政区划
6、的界线和分层,往往需要考虑民族、 宗教、历史、地理、文化、经济、军事等诸多因素。 (二)中央与地方(二)中央与地方 1 1、中央政府、中央政府 3 3、我国行政区域的类型、我国行政区域的类型 (1 1)一般行政地方)一般行政地方 (2 2)民族自治地方)民族自治地方 (3 3)特别行政区)特别行政区 4、中央与地方权力的划分、中央与地方权力的划分: (1)中央政府与地方各级政府各自行使自身在法定范 围内的权力。中央政府与地方各级政府的权力划 分,往往通过国家宪法加以规定。 (2)一般而言,中央政府主要负责国家秩序与整体发展、 军事、外交等国家级事务,地方各级政府主要负责 各自区域内的经济发展、 社会治安等地方性事务。 5、我国中央与地方我国中央与地方职权划分的原则职权划分的原则 (1)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共产党领导 最本质的特征最本质的特征 最大优势最大优势 四个服从四个服从 (2)民主集中制的原则民主集中制的原则 集中:集中:地方利益是国家整体利益的一部分地方利益是国家整体利益的一部分,地方必须服从地方必须服从 中央中央; 民主:民主:在保证中央统一领导的同时在保证中央统一领导的同时,必须考虑地方特殊利必须考虑地方特殊利 益益,充分发挥地方的主动性、积极性。充分发挥地方的主动性、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