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学校名称 课例名称 Lesson15Where do you live? & Lesson16 How do you go to school?(整合课) 教师姓名 学段学科 小学英语 教材版本 冀教版 章节 Lesson 15 & Lesson16 年级 四年级 教学目标 1)语言知识目标 学生能全面参与学习house, address, live in, ride, drive, walk 等本课新出现语词的活动,并且能在句中运用。学生能通过复习,结合 本课句式, 强化运用 park,cinema, street, restaurant, supermarket, near , far f
2、rom 的能力,同时能比较自如地运用这些词。 【来源:21cnj 2)技能学习目标: 学生能听懂,并运用本课句型-Where do you live? I live in -Whats your address? My address is -Is that near the?21 教 How do you go to ? Do you walk to? 等。大部分学生能在巩 固以前所学 A is near/ far from B 句型的基础上,灵活运用本课所学 句型描述自己的住处,地址等。 3)语言运用目标: 学生能够运用本课所学的语句结构,在老师的示范和帮助下,口头 介绍出自己家的位置及具
3、体地址。并且询问他人家的位置和具体位置 等。 4)情感培养与学习策略目标: 使学生能在活动中进一步强化相互了解情感, 培养学生善于观察 的能力,通过猜测住所的活动初步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在日常的情境 中观察并模仿简单的英语对话。通过小组活动,充分认识到所学知识在 实际生活中的运用等,从而引起学习兴趣,激发学习动机。 - 2 -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复习地点,以旧带新,运用之前学过的 near/far from 句型描述各地点的位置关系,来练习如何采取合适的交通方式,并且运 用-Where do you live? I live in -Whats your address? My add
4、ress isHow do you go to? 句型询问并描述住处及地址等。 【出 教学难点:描述某一地点的大致位置及具体地址。 处:21 教育 学情分析 从四年级开始,学生的学习内容和知识由简单到复杂,从低年级的 形象思维向高年级的抽象思维过渡,这对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保 证孩子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还要拓展孩子的思维,引导孩子从不同角 度去考虑问题。在四年级上册时学生已经熟悉并掌握了如 school, restaurant 等地点词汇,也能简单的用 near, far from 等词组描述各 地点的位置关系。 这就为本节课询问住处及具体住址这一主要内容的引 入打下了基础。 教学方法 考
5、虑到本课内容较多,因此在课程设计的基础上,我采取多种方式 进行教学。 根据各个环节不同的活动要求和能力目标, 我综合运用图片, 多媒体,自己录制音频,点读机等,并辅助板书,进行讲授。 教学过程 Step I Class Opening and Review 1. Greetings: T: Good morning, boys and girls. How are you today?21cnjy Ss: Im fine, thank you, and you? T: Im fine, too. Lets say a chant, OK? (Play the chant.) (设计意图:通过
6、chant 帮助学生迅速地进入到英语学习氛围中,调动 学生的积极性,同时 Chant 中编入了 go to school , read books 等短 语,跟本节课话题要用到的短语呼应。 ) 2. Revision: (快闪图片复习常见地点词汇) T: Here are some pictures, can you say what they are? (出示学 校,图书馆,动物园,公园, 超市,电影院,餐馆的图片,让学生们看 图说出单词。) (设计意图:通过这个环节帮助学生回忆以前学习过的表示地点的单 - 3 - 词,为下面描述位置关系做准备。并且通过快闪,迅速起立,大声抢答 的方式继续引
7、起学生兴趣。 ) Step II New Concept 1.(通过快闪图片中最后一张图片,引出单词 house) T: Everyone has a house. And this is my house. And I have another house. (教师描述,学生猜是哪里。) Look, my house is far from my school, so I go to my school by bus. You have another house, too. It is your . I live near your school. So today I walk to y
8、our school. (教师通过两所学校,引出 far from /near, 并且用句式 I live in a house near /far from. 说出自 己上学的交通方式,并引导出 walk to以及其同义转换的句子。) T: (出示图片) Do you know “walk”? Do you walk to school? S: (找 3-5 名学生回答,并且尝试运用 where do you live? How do you go to school? 等一起练习 师生问答) 2. Pair-work (Talking-time) T: Great! Now, I want
9、 you to talk with your partners and do a survey. (用 where do you live? Is that near/far from ?/How do you go to?了解同情况。)-j-y (设计意图:通过这个环节让学生练习重点句型。通过整体问个别答的 形式,同桌互练,扩大了操练的范围。) 3. T:(出示图片 1) What is it ? It is far from my house. So I ride my bike to the 【版权所有:21 教育 (出示图 片 2) What is it ? It is far fro
10、m my house, too. So I drive to the 【 (此环节通过图片,来形象的解释 ride, drive 两个动词在句中的表达, 并能说出其同义短语。) 4. T: (教师口头再次描述自己的家庭位置)Here is a map. Can you guess where my house is now? (House A, House B, House C, House - 4 - D) Ok, I will tell you the address. My address is .Who can point it? T: What is your address? Ss
11、: (3-5 个学生) T: Youve known my house. Now open your books. Can you find Li Mings house? (听录音,圈出答案。) 5. Team Show(场景二选一,也可自创情景,运用所学句型表演小对话, 旨在让学生明白学 这些句子的目的是什么,不是为了学英语而学,而是确实可以在实际中 运用。 ) 6. T: (出示文章中人物图片,导入课文) Now lets come to our friends house. Where do they live? 活动一: Listen and choose. (在表格内打对勾,由于两
12、个篇章相互 关联,恰好是相同的主人公,所以把住址和交通方式两个篇章相关内容 串联起来听,设置听力检测问题时候要注意避免过 难,让学生听得稀里糊涂,因此选择表格 choose,意在降低难度,简 单明了,同时帮助学生培养听力时筛选有效信息的能力。) 活动二:Close the books and imitate the sentences. (裸听,继续 磨耳朵。) 活动三:Fill in the blanks.(把文本转换成小短文。 ) (设计意图: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听,通过学生的回答来评价学生对本课 句型掌握情况。听着录音模仿,使学生形成正确的语音、语调,以及对 句子的辨认能力,为学生写的能力的
13、提高打下扎实的基础。学生在模仿 对话时,能获得发现的乐趣,能获得成功的喜悦,这就是孩子心目中的 创新意识、创造性思维。 ) Step III Consolidation (Writing about yourself: All about me!) T: Now take out your paper and finishing it. (孩子 3 分钟时间写, 然后展示。)21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是一个总结拓展的环节,让学生尽可能的调动本 节课跟以前学过的知 识组织语言进行输出,也是对本节课知识掌握情况的一个评价。 ) Step IV Class Closing - 5 - Homework: Make a map(地图) of your house, then talk about it with your friends. 教学反思 从本节课的设计到课堂应用,我非常注意引导,旨在充分发挥学 生在课堂的主人公地位,在各个环节的设计中,尽量更多的关注学生, 让学生多生成,但是由于课堂时间的限制,对于话题的拓展还是不够到 位。并且考虑到整合课内容量确实很大,如何更巧妙地进行教学设计, 真正实现高效,而不是让它变成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是个值得思考的 问题,希望以后的教学中继续深讨。 - 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