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届高考作文写作素材集锦.docx

上传人(卖家):春光无限好 文档编号:1326146 上传时间:2021-04-29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34.8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届高考作文写作素材集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2021届高考作文写作素材集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2021届高考作文写作素材集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2021届高考作文写作素材集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2021届高考作文写作素材集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21 届高考作文写作素材 大学的真正意义 尹维安 大学里最后一堂考试前的那天下午,我路过教学楼的公示板时看到一则通报批评:我们 学院同年级一个同学上午考试作弊。虽然只透露了这个同学的姓,名是由“某某”替代的,但 因为那个姓不常见,因此大家一眼就能认出是谁。 我着实惊讶了一下,因为这个“某某同学”是个不折不扣的学霸,考过好几次班级第一, 也是学院里的标兵和奖学金的获得者,平时看起来也是很努力的样子,难道学霸也会去作弊 吗? 我很诧异,就算是没有复习好,考差一次会怎么样呢?真的有必要冒这个风险吗?其实 也可以理解,一个习惯了名列前茅的人,一个习惯了欣赏教育体系中高处盛景的人,宁可铤 而走险,也

2、不愿意排名下滑。 其实在我看来,在大学里,有时候学习和考试就是两回事。你可以把考试看作一个很功 利的行为,但一定不能把学习看作是一个功利的行为。 考试是你获得成绩以追求其他东西的一种凭证,这就和你努力赚钱买贵的衣服、鞋子、 化妆品是一个道理。但学习不一样,学习是不可能用排名、分数去衡量的。 之前去电影院看了无问西东,哭到不行。我并没有被很多所谓广博、深刻的情怀打 动,只在那些年轻生命自我选择和追寻的过程中看到了自己的影子和自己缺失的部分。第一 个看哭我的场景是西南联大破旧、简陋的校舍下,先生正在给同学上物理课,雨季一來,雨 水落在铁皮屋顶上,响声太大,学生根本听不到先生在说什么,先生提高了声音

3、,在黑板上 写下提示,大家还是听不清,教室里的学生开始焦躁、喧闹起来。 最后先生闭口不言了,抬手在黑板上写下四个字,学生们都不说话了。先生写下的是 静坐听雨。 多美啊,苦中作乐,困境里也能为自己找到浪漫的时刻。 第二个场景是吴岭澜去听泰戈尔的演讲,这个清华的学生当时正面临选学科的问题,他 因为别人的误导“最好的学生都念实科(理科)”而学了自己并不喜欢的理科。 校长告诉他,做人应该求一个“真实”。 多年后,他回忆起泰戈尔那天的演讲对他的影响,对自己的学生说:“当我在你们这个年 纪,有段时间,我远离人群,独自思索,我的人生到底应该怎样度过?某日,我偶然去图书 馆,听到泰戈尔的演讲,而陪同在泰戈尔身

4、边的人,是当时最卓越的一群人(梁启超、梁思 成、林徽因、梅贻琦、王国维、徐志摩),这些人站在那里,自信而笃定,那种从容让我十 分羡慕。” 大学里最重要的事情是什么? 成绩、排名只是我们通向某个去处的一纸凭证而已,不是说其不重要,而是你得想清楚, 它对你而言有多重要? 我的本科大学并不是最好的,但我始终觉得这不是一种妄自菲薄的理由,每次我看到我 的朋友、学长学姐、学弟学妹,在写诗、做国际义工、组建乐队、表演话剧、众筹自己的第 一张专辑、创业在做一切可以表达他们自己、帮助别人、为这个世界带来一些改变的事 情,我就觉得很感动。就像电影中空军教官说的:“这个时代缺的不是完美的人,缺的是从 心里给出的真

5、心、正义、无畏和同情。” 大学的意义是帮助我们脱离一个群体的衡量标准,找到自身的评价体系,是从崇拜集体 主义下的“优秀”勋章过渡到建立自身的满足和成功。不是让你去成为别人口中的第一,而是 让你弄清楚自己是谁,我们需要什么,能为这个世界做些什么。 【原载视野】 吃苦的教育 蒋子龙 假期中,各式各样对孩子进行“吃苦教育”的夏令营、培训班甚为活跃,收费还挺贵。家 长们却兴致勃勃地花钱让宝贝们去“吃苦”。原因是,当下世间有一股风,觉得中国的孩子太 娇宠,喜欢拿日本、美国的孩子说事,三四岁就要整理自己的房间,五六岁帮着做家务,七 八岁能干些粗活、重活,十几岁可出去打工了越比较越觉得,中国孩子将来恐怕“只

6、配给 外国孩子打工了”。 不知这些娇嫩的“中国孩子”,包括占一大半的农村孩子吗?谁敢说,他们太过娇宠了? 主流媒体曾多次报道过,农村有些六七岁或十来岁的孩子,不仅担起了全部家务,还要下地 干活,照顾生病的爷爷、奶奶。然而让他们感到最苦的却不是这些繁重的劳动,而是不能上 学读书。即便有些孩子随着打工的父母来到城市,也难以享受到跟城里孩子相同的读书条 件如果像教育专家们说的“温室效应”将毁灭中国孩子,那么,这些更庞大的“穷苦效应”, 能成就广大的农村孩子吗? 即便是中国城里的孩子,或许不整理房间、不做家务,却未必就不苦,比如学业负担重、 精神压力大等,这是一种什么样的苦呢?长期如此,造成他们精神及

7、情感上的污染和扭曲, 许多孩子成了“小人精”,大道理背得比当家长还熟,你说上句他就能接下句,一句“宝剑锋从 磨砺出”还没等你说完,他能张口就接上“梅花香自苦寒来”;你刚想说“天将降大任”,他就 滚瓜溜熟地背出“苦其心志,劳其筋骨” 有人特别喜欢拿外国孩子做楷模,说美国家长为了锻炼孩子的生存能力,将几个七八岁 的孩子扔进原始森林,不许带干粮和水,要他们独立生活一周,孩子们饿得受不了就抓耗子 吃。不知说这话的专家们,是否进过原始森林呢?中国的原始森林在哪里,如何能带孩子轻 松进入?我敢提这个问题,是因为我曾长途跋涉、颇费周折地进过原始森林,进去不一会儿, 就不辨东南西北,身上被无名毒虫咬了许多疙瘩

8、 在原始森林里,最大的问题不是没有食物,而是怎么不成为毒蛇野兽的食物,或如何避 免走不出来被困死在里边。不要说是七八岁的孩子,即便是成年人,如果没有接受过野外生 存训练,在原始森林里想挨过一周也是不可想象的。中国的孩子,别说扔到野外一周不管, 就是成天在眼皮底下看着,稍不留神,还怕跑丢了呢。 吃苦,是人生正常的成长过程,是一种自然的经历,是生活的必修课,世上一辈子没吃 过苦的人少之又少。古谚说:“只有享不了的福,没有吃不了的苦。”苦难临头,吃也得吃, 不吃也得吃,到那時,谁还能说吃不了苦啊。但是,也不是绝对的,历代天灾人祸所造成的 大苦难,受害者也并非都是不能吃苦的。而且,吃的苦多,与将来是否

9、优秀乃至能否出人头 地,也不一定就成正比。吃得“苦中苦”,未必就一定成为“人上人”。 吃苦不是目的,人类的全部努力就是为了不吃苦或少吃苦。有时,不得不吃苦,或为了 不吃大苦而不得不提前“自找苦吃”,都是为了培养品性、锤炼意志。意志是人的主宰,意志 的磨练能弥补天分的不足,改掉不良习惯。“吃苦教育”,不是吃苦表演,更不是成年人追慕 “好逸恶劳”,却要教育孩子吃苦。被一些人推崇的西方“吃苦教育”,对西方的孩子来说是正 常的课程, 是自然而必须的, 有时, 甚至是快乐的。 为什么这一套搬到中国就显得不自然呢? 当下,大多中国父母,无论如何也要让孩子混个文凭,“流行文化”就是追星、羡慕成功者、 做梦都

10、想做老板只有极少数的家长下得了狠心,成了“狼爸”“虎妈”,要把自己的孩子从 不良的风气中剥离出来,不让他们受到坏风气的熏染。 “狼爸”“虎妈”毕竟是少数,对他们的做法,也存在着不少争议。但大多数家长可以做到 的是,跟孩子不说假话,与孩子一起正视现实。若无力改变大环境,就改变自己的小环境, 要求孩子做的自己先要做到。 古人说:正人先正己,正己正人,方可渐渐正世风。教育孩子,必须跟改变自己和生存 环境结合起来。志士苦其心,让孩子看到你的苦心、你的努力,并为之钦服和感动,然后, 才谈得上教育,教育也才会有良好的效果。 【原载河北日报】 “精致利己主义者”应当摒弃 白杨林 “精致利己主义者”的说法,最

11、早来自某高校一位教授的话,说的是一些大学正在培养精 致的利己主义者,他们高智商、世俗老到、善于表演,懂得配合,善于利用体制达到自己的 目的。一旦这些人掌握了权力,带来的危害极大。 精致利己主义者有三大特征:一是隐蔽表演性与伪君子人格,他们往往具有伪崇高性, 擅长运用所谓“精致”的外衣和娴熟的手段,使利己的目的不被他人察觉。二是逐利理性与自 我利益最大化,他们对权力的贪婪、名誉的占有、金钱的攫取不遗余力,有的人身上笼罩着 权力的光环、名誉的花环和金钱的魅影,形象看起来“高大完美”。三是公共责任心缺失与共 同体意识淡漠,以实现自我“理想”为终极目标,他们善于伪装自己,刻意隐藏真相,追求短 期回报,

12、甚至为了实现目标而不择手段,有的走上违法犯罪的不归路。精致利己主义者丧失 了做人的基本原则,破坏了社会的公平正义,影响着国家的文明进程。 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精致利己主义者?一方面,在于信仰缺失。精致利己主义者看起来 “小心谨慎”,他们的策略是“左右逢源”,目标是“自我实现”,方针是“追求短期回报”,这就 是所谓的“精致”。精致利己主义者极端自私,除了自私自利的个人利益,世界上再也没有值 得他们关心的事情了,更别奢望什么道义了。 另一方面,在于知行脱节。在不涉及自身利益的时候,他们几乎个个爱憎分明,人人良 知充盈。谈及腐败,必做憎恶状;说到不公,总是义愤填膺。一旦名利诱惑或者机会来临,有 些刚才

13、还在义正词严的人就会秘密转身、露出原形。譬如,讽刺不正之风,自己办起事来却 忙着找关系;痛恨“潜规则”,却又希望自己是“潜规则”的受益者,等等。知行脱节、人格分裂 至此,精致利己主义者早已不是黑色幽默,而是现实中的事实。 摒弃精致利己主义,先要重塑信仰。翻开历史,越是大发展、大变动的时代,越需要有 超越个人、超越利益的理想。在中国迈上现代化进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刻, 在触动利益往往比触及灵魂还难的当下,尤需我们每个人有一个足够长远的时间观和足够全 面的世界观,跳脱一己得失,眼界更远、胸怀更大,在物质利益之外,多一份理想情怀,实 现更饱满、更丰盈的人生。这既是个人的幸运,也事关公众的

14、福祉。 摒弃精致利己主义,要加强制度建设,也要强化道德约束。当今社会需要的更多是合作、 共赢,而不单单是精致的“索取”。不利他,无以利己。在实际工作中,既要加强管理规定、 行政规章、法律法规等制度建设,也要通过宣传报道、创建活动和社会舆论等形成道德约束, 鼓励形成良好社会氛围。尤其应激励人们不论从事什么工作、处在哪个岗位,都要甘于做实 事好事,善于换位思考,在日常点滴中能够先利人再利己、既利人又利己,形成“我为人人、 人人为我”的和谐社会局面。 【原载前线】 体育比赛中的“枪打出头鸟” 岑嵘 美国经济学家戴维弗里德曼曾经提出这么一个问题:假设你是个英雄,手中的剑已经折 断,而身后有四十个敌人在

15、追你,但你有一把弓箭,作为英雄,你百发百中,可惜你只有十 支箭。敌人正在以最快的速度向前冲,并且离你很近了,这时,请你运用经济学的方法逃生。 这个问题对于中国人来说并不难,答案就是“枪打出头鸟”。你先把跑在最前面的第一个 人撂倒(叫你出风头),第二个开始犹豫,但很快也被撂倒。这时每个人都害怕冲在最前, 纷纷放慢了脚步。 这个问题的前提是每个人都是理性人,都会计算成本和收益(碰上不要命的,经济学也 无能为力了),并且和信息是否对称也无关,即便对方知道你手上只有十支箭,因为每个人 都珍惜自己的性命,所以谁都不会出头做冤死鬼。 解决枪打出头鸟的办法是合作,分摊风险。在自行车赛中会出现这样的情况:选手

16、们在 到终点前的路程中常以大队伍方式前进,他们采取这种策略是为了令自己不至于太落后,又 出力适中。而最前方的选手在迎风时是最费力的,所以选择最前方是最差的策略。于是会出 现这一幕:大家开始都不愿意向前,这使得全体速度很慢。 环法自行车赛的热门选手都愿意暂时让出领骑的机会而采取跟随战术,只是在计时赛和 最后一周的爬坡赛阶段再去努力争夺。七届冠军得主阿姆斯特朗就是运用这种战术的高手。 但是自行车赛毕竟不是比慢竞赛,所以总得有人骑在前面。这时通常会有多位选手骑到 前面,他们采取合作方式,在一段时间内轮流交换最前方位置,以分担风的阻力,使得这个 团体的速度有所提升。 在帆船比赛中,成绩暂时领先的帆船通

17、常绝不会再担当领头羊的角色,而是会照搬尾随 船只的策略。比如尾随船只改变航向,那么领先的船只也会照做不误,即便是尾随船只采用 一种非常低劣的策略,领先的船只也会照样模仿。 之所以会这么做,是因为帆船比赛中怎么样的优异成绩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比对手好一 点点。因此不冒额外的风险,维持领先地位最可靠的办法是别人怎么做,你也跟着做。 成名的经济分析师也绝不会轻易担当出头鸟的角色,他们通常喜欢采取模仿策略,随大 流制造出一个和别人差不多的预测结果(比方你问楼市会怎么走,他会说之前的疯狂不会持 续,但也不会大跌之类)。这么一来,即便预测失误,人们也不大可能改变对这些分析师能 力的看法。而初出茅庐、渴望成名

18、的分析师则会采用出头鸟的冒险策略,他们喜欢预测市场 的大繁荣或者崩溃。这就像押宝,如果错了,没人会听信他们(反正本来也没人信他们), 一旦预测准确,则一夜成名。 【原载风流一代】 读书如择偶 易中天 有句老话,叫“男怕选错行,女怕选错郎”。当然,读书也一样。 读书当然不等于娶妻嫁人,非得“从一而终”一辈子厮守不可。但这决不等于说读什么书 是无所谓的。书的意义,有时比配偶还重要。因为一个人一旦养成了读书的习惯,这些书会 影响他一辈子,甚至决定他走什么样的道路,有什么样的思想,等等。 即便书不等于“偶”,至少也近于友吧?读什么书,也就是交什么人。古人云:“不知其人 而视其友”。依我看,也无妨说“不

19、知其人而视其书”。如果架上多为有思想有品位有分量的著 作,自然“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人总是愿意有些品位的。提高修养和品位,也是不少人读书的目的和动机之一。这就要 有所选择。选择不易。谁来选,怎么选,都是问题。 其实答案也就在这里:要学会选书,必先多读书。观千剑而后识器。判断力和鉴赏力都 是从实践中产生出来的,读书也不例外。因此,初读书时最好什么书都读,就像结婚之前先 广交朋友,然后再从容选择一样。不要才见了一个,便忙不迭地“定了终身”。 书读得多了, 就有了选择。 这倒不是说从此就只读一种书或一类书了。 周国平先生说: “读 书犹如交友,再情投意合的朋友,在一块待得太久也会腻味的”。其

20、实岂止是会腻味,只怕 还会造成思想的偏頗和心胸的狭窄,大非所宜。所谓“有了选择”,只不过是有了品位;所谓“有 了品位”,也不是说从此只读“雅”的,不读“俗”的,而是说有了判断力和鉴赏力,知道好歹了。 好歹和通常所谓雅俗不是一回事。自命风雅者,往往其实是“恶俗”;一向为专家学者之流不屑 一顾的“俗物”,却没准反倒“大雅”。是雅是俗,全看你有没有品位。没有品位,便是浮士 德或红楼梦也能让他讲得俗不可耐。 品位只能来自阅读的经验。读得多了,自然也就知道好歹。这就要博览群书。而且那“博 览群书”的“博”,还不仅是数量的“多”,更是品种的“杂”。朱光潜先生说:“你玩索的作品愈 多,种类愈复杂,风格愈纷歧

21、,你的比较资料愈丰富,透视愈正确,你的鉴别力也就愈可靠”。 所以,终身只读一种书或一类书是不妥的。它虽然能造成品位的纯正,却也难免趣味偏狭。 倘若无此可能,恐怕也只好挑那些公认的经典名著来读。读经典名著,虽然没准会读成 个“书呆子”,却肯定不会读成个“二皮脸”。此外,年轻人多读点古书,老年人多读点新书, 也是办法之一。 【选自读书的方法与艺术】 规矩 张佳玮 我小时候被灌输过许多规矩:拿筷子不能拿得太低;吃饭的时候要端起碗;长辈给压岁 钱一定要推辞;长辈递碗一定要双手接;一碗荤素搭配的菜上桌,不能紧着吃肉 那个年代,孩子中午在学校吃食堂,都自带饭盆、勺子,所以我喜欢用勺子吃稀饭,筷 子使得不算

22、利落。外公追究起来,逼我学着用筷子扒拉稀饭,理由很充分:“将来你去岳父 岳母家吃饭,不会用筷子,只会用勺子,会被别人耻笑!” 后来我年纪略长,又从朋友那里知道了许多其他规矩,比如米饭上不能插筷子,吃鱼不 能说“翻面”现在想来,许多说法好像没啥科学依据,只是作为规矩存在的旧俗。 还有些规矩,简直是人为捏造的。 世纪之交,无锡有个主营比萨兼卖各色零碎西餐的地方。有长辈请我去吃,看我用右手 执叉子吃意面, 就教训我: “吃西餐一定要左手叉子右手刀, 你这样不讲规矩, 很丢面子的” 后来,我在罗马亲眼看见有意大利人右手使叉子卷意面吃,就想起我那位规矩颇多的长 辈来。 话说,世事的底线是法律,人不能做违

23、法乱纪的事,不然会受制裁;再高一层便是道德, 人不该做不道德的事,不然会遭到谴责。 另外,就是各种琐碎的社会习俗了,违背了会怎样?大概会被人耻笑了去。但如上所述, 许多所谓的习俗,并非有理有据,有些甚至是人的虚空想象而已。 围城里有个好笑的细节:方鸿渐和孙柔嘉夫妇回老家拜见父母,顺便祭祖。陈腐的 父母预备了红毯,显然是要方鸿渐夫妇向祖先下跪。可是受过高等教育、在大学里做老师的 孙柔嘉,直挺挺地踏上毯子,跟方鸿渐并肩三鞠躬完事。旁观的人说不出心里的惊骇和不满, 我倒看得很是痛快本來嘛,过时的规矩,守它作甚? 规矩的约束力何在呢? 日本作家大江健三郎曾在其作品中提到,在日本旧时农村,谁坏了当地的规

24、矩,村里人 会排斥他,对他施行冷暴力。但我们都知道,这玩意儿在现代起不了啥作用。在如今的城市, 一个人只要银行账户还有余额,不跟任何人说话都能好好活着。 刘姥姥去大观园,不小心摔了一跤。众人的反应很有趣:小丫头们都拍手笑;老太君笑骂 那些小丫头,让赶紧去扶;刘姥姥反而无所谓,说,哪天不摔个一两下呢? 对于大观园里的人而言,行差踏错就可笑;但对刘姥姥那个世界里的人而言,每天都要跌 个一两次,浑不为事。 我很喜欢刘姥姥的态度,也很喜欢老太君的关怀。大概越是见过世面的宽宏之人,越是 善良、有同理心的人,越不在意这类无伤大雅的事。 所以,对我的许多乡下老一辈亲戚而言,拿筷子、递碗、接压岁钱都有规矩;但

25、在我看来, 这些都没啥现实意义。 而我那些想象力丰富的长辈自行想出了许多规矩,生活在虚空的枷锁中,生怕搞错了。 然而,许多事情,其实没那么复杂。 恰恰是被规矩束得紧紧的那类人,会特别喜欢强调规矩,并以此来束缚别人我没犯 错而你犯错了,所以我当然要嘲笑你。 然而,世上相当多的规矩,都是过时习俗与想象虚构。 所以放松点儿好了:毕竟世上大多数不那么空虚的人,还是更关心自己的事,无暇盯着 别人看。 【原载读者原创版】 无形的“大用” 刘思来 真正发挥了极大作用的东西往往是无形的,甚至你根本感觉不到它的存在。 鱼不识水,水对鱼来说,关乎到鱼的生命和生存,但是鱼却不能感觉到水的存在,鱼甚 至根本就不认识水

26、。因为它已经渗透到你的日常生活中,和你的生活融为一体。就拿电来说, 在日常的生活中,我们用电脑、看电视、开电灯,我们更多关注的是电脑坏没坏,电视节目 好不好看,电灯亮不亮,发出来的是暖光还是冷光,刺不刺眼。很少去想到这些电器背后起 关键作用的东西电。前段时间突然停了几天电,家里的电脑、电视、电灯、冰箱、洗衣 机全部罢工。猛然才发现,如果不是电,这些东西就是废铁一堆。 空气,你感觉得到它的存在吗?但没有空气,我们根本就无法生存。我们的手、脚、胳 膊或者眼睛,尽管平时我们并不会太注意它们的存在,但不管是少了腿或胳膊,还是少了眼 睛,我们就会意识到它们的作用有多大了。并不是平时它们没有作用,而是它们

27、太有作用了, 已经和生活融为一体,以至于我们都忘记了它们的存在,当哪一天失去的时候,才意识到它 们的重要性。 当然,这种“无形”不是指物理上的无形,而是一种意识上的无形。有着大用的东西,就 像房屋的地基一样。你也许只会在乎房屋设计气派不气派,装修和采光好不好,很少有人看 房子去看房屋的地基,但是没有地基,房屋就不复存在。大用的东西,往往已经渗透到了生 活中,一直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基础性作用,你已经无须去强调它。而那些总是在嘴上强调有 用的东西,往往并不是“大用”。就像我们去商场买东西,很多东西我们总觉得有用,或者看 起来以后会有用,但买回家里后,用上一次两次就放在一旁了。时间长了,积上厚厚的灰尘

28、。 整理东西或者搬家的时候就成了“鸡肋”,丢也不是,留也不是。 因此,真正有用的东西是不需要刻意去强调的。这个道理推广到生活中很多地方也适用。 就像一个人口口声声说爱你,各种情话能够把你甜到忧伤,但他并不一定真正爱你,至少没 有爱到他说的海枯石烂、非你不娶的地步。真正的爱是无须刻意强调的,就像父母的爱,融 入到生活的点点滴滴,吃穿住行中,不再需要嘴上去强调或承诺,因为已经做到了。父母在 必要的时候甚至会为了孩子付出生命,但是有的父母,一辈子甚至连爱这个字都没有对孩子 说过。 现代社会,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压力也比较大,人们容易变得焦虑,从而容易患上一 种“松鼠症”。即像松鼠一样,喜欢囤积东西,

29、尤其是那些看起来将来或许会用得上的东西。 商家也会不停向你推销或者强调某一物品的作用,但很多东西买来到丢弃甚至损坏,一次都 没有用过。在人际交往上也是如此,很多人热衷于社交,希望通过结识不同的人,有一天会 用得上。酒量不行的练酒量,不会抽烟的学抽烟。但已经有不少人意识到,其实很多社交属 于无效社交,并没有大用,甚至没用。道理大家都明白,只有花朵才会招来蝴蝶,大粪只能 吸引苍蝇。 大用,往往是无形的,也无须刻意强调,细细想来,真正有用的东西也没那么多。 其实,生活可以简单一点,舍去一些花里胡哨、没有用的东西,就不会有那么多的包袱 和烦恼。 【原载思维与智慧】 位置 闪灵 如果你一直往上看,就会觉

30、得自己一直在下面;如果你一直向下看,就会觉得自己一直 在上面。如果一直觉得自己在后面,那么你肯定是一直在向前看;如果一直觉得自己在前面, 那么你肯定是一直在向后看。 目光决定不了位置,但位置却永远因为目光而不同。关键是,即使我们处于一个确定的 位置上,目光卻仍然可以投向任何一个方向。 只要我们安心于自己的位置,那么周围的一切就会以我们为中心,或是离我们而去,或 是冲我们而来,或是绕着我们旋转,或是对着我们静默;如果我们惶惶不可终日,始终感到没 有一个合适的位置,那么周围的一切就都会变成主人,我们得跑前跑后地伺候着,得上蹿下 跳地迎合着,得内揣外度地恭维着。 珠穆朗玛峰在攀登者心中的形象并非它的

31、位置,而是它的高度。只要是金子,放在哪里, 哪里就是金子的位置。伟大的人,总是位置在选择他;平庸的人,才东张西望地选择位置。 位置本身并没有多少差别,但不同位置上的人在审视同一个物体时却往往会有不同的印 象。 在演员的位置上时,就要学会表演;在观众的位置上时,就要学会欣赏。社会是个大舞台, 而我们却总是分不清我们到底是在表演还是在欣赏。或许,生活本来就是要我们以观众的心 态去表演,以演员的心态去欣赏。或许,这正好能够检验一个人随时调整与适应的能力。 站在父母的位置上, 就能多一分爱心和耐心, 多一分永不熄灭的希望;站在儿女的位置上, 就能多一分真情和深情,多一分永不消减的愧疚。人生大概真是为了

32、使每个人都体会一下这 种希望与愧疚交织的心情, 才安排我们在做了一段时间的儿女后, 马上又让我们去做了父母。 只有处在别人的位置上时,才会理解别人,才会留恋自己的位置。一个既不理解别人又 对自己的位置毫不留恋的人,就很难在别人的心目中有什么位置。当然,这也意味着,任何 时候都不要以自己的位置炫耀自己,任何时候都不要以别人的位置贬低别人。 处在什么位置上,就在什么位置上寻找意义吧! 【原载思维与智慧】 人生的“三把钥匙” 农夫 任何的铁锁,都有钥匙可以打开;任何的问题,都有办法可以解决;任何的困苦,都有途 径可以解脱。有人总结,人生也有三把钥匙,只要掌握了它,就可以逢凶化吉、一帆风顺。 第一把钥

33、匙是“接受”。 这个世界非常复杂,每个人自打出生的那一天起,就处于各种各样的不公平之中。有的 生在城市,有的生在乡村;有的家财万贯,有的一贫如洗;有的位高权重,有的寒酸卑微;有的 天资聪慧,有的丑陋残疾唯一能做的,就是从睁开眼的那一刻开始,接受面临的一切, 接受拥有的一切,接受发生的一切。中国有句俗语:孩不嫌母丑,狗不嫌家贫。这就对了, 没有父母,就没有我们的生命;没有家庭,就没有成长的摇篮。 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遇到的每一个人、要做的每一件事,都不是偶然。总有一些渊源 机遇,总有一些无可奈何。但不论是好是坏,是喜是忧,山有山路,水有水路,都会成为自 己成长的台阶。所谓接受,就是要接受现实,接

34、受命运,接受困难,接受坎坷,接受竞争, 接受失败,接受别人的无视和敌视,接受自己的平凡和无为。 第二把钥匙是“改变”。 接受,不等于忍气吞声,更不等于自暴自弃。而是在发现一条路走不通的时候,就换一 条路再走;一个地方待不下去的时候,就换一个地方再待。毛遂在平原君那里,三年也没有遇 到施展才华的机会,于是他大胆自荐,并提出了一个观点:只有把锥子放在口袋中,才能“其 末立见”。也正因为毛遂这次勇敢的改变,他才建功立业,永垂青史。骏马能历险,犁田不 如牛;坚车能载重,渡河不如舟。天生我材必有用,只要找到自己的用武之地,就一定能有亮 丽的人生。 所谓改变,就是换一种视角,换一种思维。改变不了别人,那就

35、先改变自己。当自己处 于逆境或遭遇不公的时候,不去抱怨和怪罪别人,而是反省和检讨自己。这时才会发现,之 所以事事不妙、处处不顺,不一定是别人的问题,而是自己在往牛角尖里钻。怕就怕有病不 知病,有病不認病,明明病在自己身上,却大喊着让别人吃药。 第三把钥匙是“离开”。 人生的许多痛苦,都在于盲目较劲。跟一个人较劲,跟一件事较劲,跟一种环境较劲。 较来较去,或者头破血流,或者两败俱伤。几十年的人生经历,我发现了一个规律:两个人 争论,当你把对方驳得哑口无言的时候,是他最恨你的时候;两个人结怨,当你为报仇而把对 方击倒的时候,也是你危险即将来临的时候。没有人愿意屈服,压服的结果,也是压而不服。 所以,人生的最高境界,不是争强好胜,而是适可而止,得理让人。何况,很多的时候, 我们并不是对方的对手。惹不起,躲得起。离开达不到的目标,离开不和谐的人群,离开改 变不了的环境,放下欲望,看淡得失,远离是非,不为难他人,也放过自己。离开,才能柳 暗花明;放下,才能轻装远行! 【原载思维与智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语文 > 高考专区 > 高考作文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2021届高考作文写作素材集锦.docx)为本站会员(春光无限好)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