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新-(部编)统编版高中政治选修二《法律与生活》复习提纲.doc

上传人(卖家):TECH 文档编号:1326159 上传时间:2021-04-29 格式:DOC 页数:23 大小:682.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新-(部编)统编版高中政治选修二《法律与生活》复习提纲.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2021新-(部编)统编版高中政治选修二《法律与生活》复习提纲.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2021新-(部编)统编版高中政治选修二《法律与生活》复习提纲.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2021新-(部编)统编版高中政治选修二《法律与生活》复习提纲.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2021新-(部编)统编版高中政治选修二《法律与生活》复习提纲.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选择性必修二法律与生活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民事权利与义务 (引言)1、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式。全面推进依法治 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 2、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作为公民,我们应当从生活的各个方面尊法学 法守法用法。 3、民法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它的许多条文包含“权利二字。民事权利表 现为各种各样的人身权和财产权,并贯穿人的一生。 第一课在生活中学民法用民法 本课对应的课标点:了解我国民法的基本原则,识别我国公民的民事权利 和民事责任。 第一节认真对待民事权利与义务 一、透视民法与民事法律关系 1、为什么要学习民法? (1)民法为我们的一生提供了坚实的法律保障。 (

2、2)每个人都是社会的一名成员,我们都处于社会生活之中。法律是社会 生活的重要规范。我们要结合社会生活实际,学习法律常识,增强法治意 识,遵守法律规则。 (3)民法在我们的生活中不可或缺,无论是衣食住行、生老病死,还是就 业创业,无一不需要民法的规范。 (4)民法典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是新时代我 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重大成果。能够更好保障人民的合法权益。 2、根据民法,民事主体地位平等,民事权利与义务相一致,民事活动应当 遵循自愿、公平、诚信等原则。 3、民法调整民事主体之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优先保护人身自由和人 格尊严。 二、民事法律关系就是由民法调整的人身关系和财

3、产关系, 1、它包含三个要素;主体、客体和内容。 (1)民事主体: A民事主体参与民事法律关系,依法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 B、民事主体包括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 自然人根据其年龄和智力状态,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 为能力人和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自合法成立时起到终止 时止,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 补充: 民事权利民事义务民事权利能力民事行为能力 民事权利,是指民法赋予的民事主体为实现某种特定利益而为或不为一定 行为的自由。 民事义务,是指民事主体为满足民事权利所保护的利益而依法应当为或不 为一定行为的约束。 民事权利能力,是指法律赋予的民事主体从事

4、民事活动、依法享有权利和 承担义务的资格, 民事行为能力,是指法律确认的民事主体通过自己的行为从事民事活动。 取得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能力 (2)民事法律关系的客体是民事权利和义务所指向的对象。它因具体的民事 法律关系而有所不同。 例如,所有权关系的客体是物,债权关系的客体是行为,知识产权关系的 客体是智力成果和商业标记,人身关系的客体是人身利益。 (3)民事法律关系的内容,就是民事主体享有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 在民事法律关系中,权利和义务既是相互对立的,也是相互联系的。往往 一方的权利就是另一方的义务,一方的义务就是另一方的权利,二者通 常是对等的。 三、全面依法治国如何坚持法治与德治相

5、结合? 1、全面依法治国必须坚持法治与德治相结合。国家和社会治理需要法律和 道德共同发挥作用,做到法治和德治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2、我国民法不仅体现法治理念,而且注重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人民事 法律规范,大力弘扬传统美德和社会公德,强化规则意识,倡导契约精神, 维护公序良俗。 3、民法强调独立人格、平等地位,追求权利明确、财产关系稳定与交易安 全的社会秩序,凸显了文明,和谐、平等、诚信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 主要内容。 二、解析民法基本原则(重点) 1、为什么制定民法基本原则的原因: (1)社会是由不同成员组成的,各成员既有共同利益,也有各自的利益。 社会成员的私人利益之间以及私人利益与社

6、会公共利益之间可能形成各种 利益冲突。 (2)民法规定一一系列基本原则,旨在确保各成员合理合法地行使权利, 履行义务,调整各方之间的利益关系。 2、民法基本原则 (1)含义:是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和司法机关审理民事案件时应当遵循 的基本准则。 (2)民法典确立了平等、自愿、公平、诚信,守法和公序良俗、绿色等基 本原则。 A平等原则:民事主体在民事活动中的法律地位一律平等。 B自愿原则: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遵情自愿原则,按照自己的意 愿设立。变更。路止民事法律关系。 C公平原则: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遵循公平原则,合理确定各方 的权利和义务。 D诚信原则: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遵循

7、诚信原则,秉持诚实,恪 守承诺。 E.守法和公序良俗原则;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不得违反法律。不得违背 公序良俗。 F.绿色原则: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 应当有利于节的资源、 保护生态环境, 注意:公序良俗是“公共秩序”与“善良风俗”的简称。 第二节积极维护人身权利 一、民法典的人身权 1、含义:依据民法典,自然人享有生命权。身体权、健康权、 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隐私权等人格权以及因婚姻 家庭关系等产生的身份权。法人和非法人组织享有名称权、名誉 权和荣誉权。 2、地位:人身自由是自然人真正成为独立的民事主体的前提, 人格尊严是人之为人所必需的人身利益。 二、民法优先保护民事主体的人

8、身自由和人格尊严。 1、地位:最基础的权利:生命权、身体权和健康权。 2、侵犯他人生命权、身体权、健康权的,应当承担法律责任的原因: (1) 生命是自然人最高的人身利益,身体是承载生命健康的物质载体, (2)自然人的身心健康既关系到个人的生活质量,也关系到社会的发展。 民法典把这三项权利置于人格权编的前列。 三、姓名权 1、含义:是自然人对其姓名享有的人身权利。 2、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干涉,盗用,假冒等方式侵害他人的姓名权的 原因: (1)姓名是我们用来表现自我,区别于他人的符号,因此,姓名总是与特 定个人相联系,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个人在人格上的基本特征。 (2)自然人有权依法决定,使用、变

9、更或者许可他人使用自己的姓名,但 是不得违背公序良俗。 (3)一般来说,未成年人由父母决定其姓名,成年后有权自己决定继续使 用或者改变姓名,但是应当遵守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 (4)具有一定社会知名度,被他人使用足以造成公众混淆的笔名、艺名、 网名、译名、姓名的简称等,参照姓名权加以保护。 四、自然人享有肖像权。 1含义;肖像是通过影像、雕塑、绘画等方式在一定载体上所反映的特定 自然人可以被识别的外部形象。 2.自然人有权依法制作、使用、公开或者许可他人使用自己的肖像。任何 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丑化、污损,或者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伪造等方式侵害 他人的肖像权。 五、民事主体享有名誉权和荣誉权。 1、

10、名誉的含义:是对民事主体的品德、声望、才能、信用等的社会评价。 2、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侮辱、诽谤等方式侵害他人的名誉权。也不得 非法剥夺他人的荣誉称号,不得诋毁,贬损他人的荣誉。 六、法律保护个人隐私权。 1、隐私的含义:是自然人的私人生活安宁和不愿为他人知晓的私密空间, 私密活动、私密信息。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刺探、侵扰、泄露、公开 等方式侵害他人的隐私权。 2、民法保护隐私权的原因:是对宪法规定的通信秘密受法律保护、住宅不 受侵犯等公民权利的落实。尊重他人隐私既是法律的要求,也是社会文明 进步的体现。 3、法律如何保护个人信息与隐私权? (1)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需要获取他人个人信息的,

11、应当依法取得并确保信 息安全。 (2)不得非法以收集、存储、使用、加工、传输、提供、公开等方式处理 他人个人信息。处理个人信息, (3)应当遵循合法,正当、必要原则,不得过度处理。 (4)法律明确保护个人信息,对于保护自然人的人身与财产权利、维护正 常的社会秩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第二课依法有效保护财产权 对应课标点:列举物权法的基本原则和物权法的主要类型。懂得维护物权 的途径。列举与创业有关的知识产权保护法律制度(部分) 第一节保障各类物权 一、财产制度含义:规范各类民事主体的财产关系。是一个社会得以稳定 与发展的基础性法律制度。 二、保护财产权: 含义就是保护劳动.保护发明创造、保护和

12、发展生产力。 意义:有利于确定财产归属,并以此促进财产的流通使用。 要求:国家通过不断完善财产制度,依法保护各种所有制经济组织和自然 人的财产权,激励人们创业创新。 (1)我国宪法和法律明确规定,保护国有财产、集体财产和公民合法的私 有财产。 (2)国家依照法律规定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权和继承权。 (3)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规定对公民的私有财产实行 征收或者征用并给予补偿。 (三)财产权包括物权、债权、知识产权等能够给民事主体带来经济收益 的权利。 第一物权 1、含义:是权利人依法对特定的物享有直接支配和排他的权利。 2、包括所有权、他物权。物包括动产与不动产。物权法定原则要求,

13、物权 的种类和内容必须由法律规定,不得任意创设。 3、民法典规定了物权平等保护原则。(重点) (1)我国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保障一切市场主体的平等法律地位和发 展权利。国家、集体、私人的物权和其他权利人的物权受法律平等保护, 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侵犯 (2)所有权的取得方式:因不动产与动产而有所不同。不动产所有权的取 得应当依照法律规定登记,动产所有权的取得应当依照法律规定交付。因 此,对于动产,一般来说,所有人按照转让财产所有权的意图,直接把财 产交给对方占有,对方就取得了该财产的所有权。对于房屋等不动产,除 法律另有规定的情形外,必须到不动产登记机构办理登记。才能取得所有 权。 4、物权

14、的分类: (1)所有权 A、含义:是权利人对自己的不动产或者动产,依法享有的占有.使用,收 益和处分的权利。 B、依据主体的不同.我国将所有权划分为三类:国家所有(全民所有)、集体 所有、私人所有。除法律特别规定某些财产只能归国家或者集体所有外, 其余财产可以由各类主体享有所有权。 C、在生活中,可能由多人对同一财产享有所有权,从而形成共有关系。 (2)他物权:分为用益物权和担保物权两类。 (2)用益物权是对他人所有的不动产或者动产,依法享有占有、使用.和收 益的权利,包括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建设用地使用权等。 (2)担保物权是为了确保债权的实现而在他人财产上设立的物权,包括抵 押权

15、、质权等。 (3)用益物权和担保物权分别对应的是物的使用价值和交换价 值。 第二知识产权 P17 一、含义:是权利人依法就作品、发明创造等智力成果或者商标、地理标 志等工商业标记享有的专有性权利。包括著作权、专利权、商标权等。 二、保护知识产权是促进创新发展的重要法律机制的原因:我国实 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要求全社会形成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 新,通过体制机制改革激发创新活力.把我国建设成为创新型国家。 三、分类: (一)著作权 1.含义:是知识产权的重要种类,是指权利人针对特定作品依法享有的支配 和获取利益的权利。 根据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 2.作品发表权和著作财产权是有保护期限的

16、。 (1)著作权属于自然人的,保护期是作者有生之年加去世后 50 年。 (2)著作权属于法人或者非法人组织的,保护期是作品发表后 50 年,但 作品自创作完成后 50 年内未发表的,法律不再保护。 (3)著作权保护期届满,该作品就进入公共领域,任何人都可以免费使用, 但作者的署名权、修改权和保护作品完整权仍受法律保护。 (二)专利权 1.含义:是权利人就特定的发明创造依法在规定期限内享有的专有权。专 利权是维护发明人或者设计人的利益.激励科技创新的重要手段。 2、具备条件: (1) 发明人或者设计人完成发明创造后, 可以向国家知识产权局申请专利。 (2)国家知识产权局经过审查,认为该申请符合条

17、件的,则颁发专利证书, 授予专利权。(3)他人未经专利权人同意,不得实施专利权人享有专利的 发明创造。 (4)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规定的专利有三种:发明、实用新型和外 观设计。其中,前两种专利是针对技术创新的,只是对创造性的程度要求 不同,发明专利的创造性要求高于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则与实用 技术无关,仅涉及产品设计的美观效果。 3.期限:发明专利的保护期为 20 年,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专利的保护期为 10 年,均自申请日起算。保护期满以后,这些发明创造就进人公共领域, 任何人都可以免费使用。 (三)商标权 1.含义:商标是经营者用来将自己的商品或者服务与其他经营者的商品或 者服务相区别

18、的标志。商标表现为文字。图案等形式,体现的是经营者在 商品或者服务上的信誉。 2、经营者向国家知识产权局商标局提出申请并获得注册的商标为注册商 标。 3,具备条件: (1)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规定,任何能够将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 组织的商品与他人的商品区别开的标志,包括文字。图形.字母、数字、三 维标志、颜色组合和声音等,以及上述要素的组合,均可以作为商标申请 注册。 (2)与我国的国家名称、国旗,国徽、国歌、军旗,军徽、军歌、勋章等 相同或者近似的标志,有害于社会主义道德风尚或者有其他不良影响的标 志,不得作为商标; (3)县级以上行政区划的地名或者公众知晓的外国地名,一般也不得作为 商标。

19、 (4)商标注册人享有注册商标专用权。未经权利人许可,他人在同一种商 品上使用与注册商标相同的商标的,在同一种商品上使用与注册商标近似 的商标,或者在类似商品上使用与注册商标相同或者近似的商标,容易导 致混淆的,也构成侵权。 4、期限:注册商标的有效期为 10 年,注册人可以申请续展。续展注册的 有效期也是 10 年,续展次数不受限制。注册人只要依法续展,注册商标就 可以长久地获得法律保护。 第三课订立履约诚信为本 第三课对应的课标点:简述合同的含义和价值;理解合同的主 要内容和违约责任,了解合同订立的程序,解决合同纠纷的途径 第一节订立合同学问大 一、合同 1.含义:合同是民事主体之间设立、

20、变更,终止民事法律关系的协议。 2.合同种类:常见的有买卖合同,赠与合同、租赁合同、运输合同等。 3、条件: (1)必须由订立合同的各方当事人在自愿的基础上达成共识,即就某种民 事法律关系的设立、变更、终止形成一致的意思表示,以实现各自的利益。 依法成立的合同,受法律保护。 (2)订立一份有效的合同,要求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真实, 内容合法。P26 4、在市场经济中,市场交易者参与订立合同,利用合同参与交易为什么能 充分体现市场交易者的自由意志? (1)一方面,自愿订立的合同可以满足市场交易者的特定需求,有利于资 源的有效配置,从而增加整体的社会财富: (2)另一方面,自愿订立的合同

21、促成市场交易者相互合作,共同形成社会 的信用机制。 (3)法律鼓励合同的订立和履行。尊重市场交易者的合同自由.维护诚实 守信的履约机制。 二、主要内容之一:定合同要约承诺(两个阶段) 1、合同的订立需要当事人各方的平等协商。法律将订立合同的过程概括为 要约与承诺两个阶段。 2、要约是希望与他人订立合同的意思表示。在一项要约中,发出要约的一 方为要约人,接受要约的一方为受要约人。为了保护受要约人的合理期待, 维护稳定的交易秩序,生效的要约具有法律约束力。 3.要约到达对方后,就进入承诺。承诺是受要约人同意要约的意思表示, 应当由受要约人及时向要约人作出,并在要约确定的期限内到达,该意思 表示的内

22、容应当与要约的内容一致。 4、在实际协商过程中,受要约人的“承诺”可能增加新的内容,如果对原 来的要约内容进行了实质性变更或者超过了要约确定的期限,此时,该项 “承诺”转化为新要约,需要原来的要约人作出承诺,才能形成一致的意 思表示。 注意点:订立合同并不当然意味着合同的生效。如果合同内容出现违反法 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或者违背公序良俗等情形,仍然可能导致合同 全部或者部分无效。 三、主要内容之二:立字有据更可靠 1、提到订立合同,除法律、行政法规规定或者当事人约定采用特定形式外, 只要各方当事人形成一致的意思表示,就是订立了合同。无论口头形式还 是书面形式。甚至直接履行的行为都可以产生合

23、同。有时会对当事人能否 顺利实现其合法权益产生影响。 2、口头合同是现实生活中一种常见的合同形式, (1)含义:是当事人通过口头语言达成意思表示一致所形成的合同。 (2)特点:口头合同充分适应了现代社会对订立合同的快捷性要求, 通常用在一些金额较小,即时清结、权利义务关系相对简单的民事法律关 系中(如商店中的零售) 3、书面合同 (1)含义:是以合同书、信件、电报、电传、传真等可以有形地表 现所载内容的形式订立的合同。以电子数据交换、电子邮件等方式能 够有形地表现所载内容,并可以随时调取查用的数据电文,视为书面 形式。 (2)特点: A、有利于督促各方当事人根据确定的义务履行合同,有利于守约方

24、 根据约定追究违约责任。 B、书面合同有据可查,能够为处理合同纠纷提供明确的证据,有利 于案件的公正裁决。 C、对于权利义务关系复杂、金额较大以及履行期限较长的合同,应 当采用书面形式,如房屋租赁合同、建设工程合同等。 第二节有约必守、违约有责 (一)履行 1、履行的含义: 是合同当事人按照合同约定实现各自权利义务的行为。根据民法典的规定, 当事人应当按照约定全面履行自己的义务。当事人应当遵循诚信原则,根 据合同的性质、目的和交易习惯履行通知、协助、保密等义务。当事人履 行合同义务时,对方当事人应积极配合。 2、履行合同的关键:是明确合同内容。合同内容就是合同的条款,当事人 的权利和义务通过合

25、同的条款来体现。合同内容由当事人约定,一般包括 以下条款:当事人的姓名或者名称和住所,标的.数量,质量,价款或者报 酬,履行期限、地点和方式,违约责任,解决争议的方法。 3、合同订立后,随着外部条件的变化,当事人可能会有改变或者解除这种 法律约束的想法。当事人协商一致,可以变更合同。 (二)言而有信、违约有责 1、除法律规定或者当事人约定的免责事由外,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 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守约方可以要求违约方承担违约责任。违约责任既 是违约方应该付出的代价,也是法律给予守约方的救济。 2、一方违反合同约定,应当承担违约责任。法律规定了继续履行、采取补 救措施、赔偿损失、支付违约金、适用

26、定金罚则等违约责任的承担方式。 当事人既约定违约金,又约定定金的,一方违约时,对方可以选择适用违 约金或者定金条款。 3、在合同履行过程中遇到当事人约定的免责事由或不可抗力时,根据这些 情形对合同履行所造成的影响,可全部或者部分免除当事人的违约责任。 注意:不可抗力,是指不能预见,不能避免并不能克服的客观情况,如地 震,洪水、火灾、战争等。 第四课侵权责任与权利界限 对应课标点:理解侵权责任的内容,树立依法承担责任的关键 第一节权利保障于法有据 一、侵权行为的法律责任 1、侵权责任承担方式包括:停止侵害,排除妨碍,消除危险,返还财产, 恢复原状。赔偿损失,赔礼道歉,消除影响、恢复名誉。这些侵权

27、责任承 担方式,可以单独适用,也可以合并适用。 2、侵权责任的内容 (1)权利人在实现自己的权利、向他人追究法律责任的过程中,要注意诉 讼时效。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 规定的除外。当民事权利受到侵害时,权利人应当及时提出相关请求。 (2)行为人因过错侵害他人民事权益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这是 侵权责任的一般规定。 首先,民事主体的合法权益受到了损害。 其次,行为人主观上存在过错(故意或者过失)。行为人是故意还是过失, 往往并不影响其承担民事责任,但过错程度对于衡量其责任大小具有法律 意义。 最后,该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存在因果关系。一个人只能对自己的行为

28、所 造成的损害后果负责,法律通常要求受害人确定损害结果发生的真实原因。 (3)法律也规定了过错推定与无过错侵权责任。 依照法律规定推定行为人有过错,其不能证明自已没有过错的,应当承担 侵权责任。法律规定无过错侵权责任的,则行为人只要损害了他人的民事 权益,不论其有无过错,均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3、法律规定侵权责任的意义 (1)旨在保障民事主体的合法权利不受侵犯,合理确定相关行为人与权利 人之间的利益。过错责任、因果关系等规定在行为人的行为自由与权利人 的利益保护之间划定了界线。 (2)法律规定在特定情形中适用过错推定与无过错责任原则,对社会某些 群体的合法权利给予特别保护,体现了社会公正。侵权

29、责任规则有助于平 衡社会各方利益,合理预防损害,促进社会和谐。 (3)法律保护民事主体的各项人身权和财产权。行为人侵害他人的民事权 利,应当依法承担侵权责任。P32 第二节权利行使注意界限(依法承担责任) 一、民事权利有限制 1、民法强调对权利的保护,而权利通常意味着人们有按照自己的意愿实施 某一行为的自由。但是,民事主体行使民事权利时不能超过正当的界限, 并且不得滥用民事权利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或者他人合法权益。 2、民法为不同的民事权利设定了界限。 3、法律对知识产权的限制在著作权上表现明显,如作品的合理使用和法定 许可使用。 二、妥善处理相邻关系 1、相邻关系是对不动产所有权的限制

30、或延伸。民法典规定了不动产相邻关 系的处理规则。 (1)民法典规定,不动产的相邻权利人应当按照有利生产、方便生活、团 结互助,公平合理的原则,正确处理相邻关系。法律。法规对处理相邻关 系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法律,法规没有规定的,可以按照当地习惯。 (2)相邻关系一方在为自已便利行使权利时,应当照顾到相邻方的利益。 民法典规定,不动产权利人应当为相邻权利人用水、排水、通行等提供必 要的便利;不动产权利人因用水、排水、通行等利用相邻不动产的,应当尽 量避免对相邻的不动产权利人造成损害。 2、法律规定相邻关系意义,对于保护相邻不动产权利人的合法权益,稳定 社会秩序,具有重要的意义。 第二单元家庭和

31、婚姻 第五课在和睦的家庭中成长 课标对应点:熟知监护、抚养、扶养、赡养、继承等民事关系, 培育家庭责任意识 第一节家和万事兴 一、育小职责大 (一)民法典等法律为处理家庭成员间的权利义务关系提供了准则 1.在家庭成员间的各种关系中,父母与子女的关系最为密切。父母是子女 的第一任老师,对子女不仅有抚养义务,也有教育义务。 (1)父母不得虐待、遗弃未成年子女,不得歧视女姓未成年人或有残疾的 未成年人,更不得有溺婴、弃婴和其他残害婴儿的行为。 (2)父母应当让适龄子女按时人学,接受并完成义务教育,不得阻碍其入 学或迫使其中途退学.辍学。 2、父母必须履行对未成年子女的监护职责,保护未成年子女的人身安

32、全和 健康。在履行监护职责时,父母应当保护未成年子女的财产利益。未成年 子女造成他人损害的,父母应当依法承担民事责任。 3、根据民法典的规定,教育和保护未成年子女既是父母的义务,也是父母 的权利。父母有权对子女的行为进行必要的约束和引导,并对子女进行批 评教育和合理惩戒。 二、敬老是义务 1、为什么成年子女对父母有赡养的义务? (1)父母不辞辛苦养育我们长大成人,这份恩情我们一生都难以报答。 (2)家庭和睦是幸福生活的基石,但是现实中还存在家庭暴力、虐待和遗 弃等侵犯家庭成员权利、破坏家庭和睦的行为。 2、成年子女对父母如何尽义务? (1)赡养父母,要求子女经济上供养父母、生活上照料父母、精神

33、上慰藉 父母,照顾父母的特殊需求。赡养父母,要求子女尊重,体贴父母,不干 涉父母的婚姻自由,使父母幸福安度晚年。 (2)依据法律,实施家庭暴力、虐待或者遗弃老年人的,应当承担相应的 法律责任。相关行为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3) 为防止老年人的合法权益受损, 民法典专门规定了成年意定监护制度。 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成年意定监护制度可以更好地保障老年人的合法 权益。 注意点:成年意定监护制度指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成年人,可以与其 近亲属、其他愿意担任监护人的个人或者组织事先协商,以书面形式确定 自己的监护人。监护人在该成年人丧失或者部分丧失民事行为能力时,履 行监护职责。 第二节薪

34、火相传有继承 一、法定继承有顺序 1、继承的含义:继承是指将自然人死亡后遗留的个人合法财产依法转移给 他人所有。 2、继承制度:继承制度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代与代之间爱的延续和传递. 是代际传承的重要保障。在继承关系中,死者是被继承人,被继承人死亡 时遗留的个人合法财产是遗产:依法承受遗产的人是继承人,继承人享有的 财产性权利称为继承权。 3、继承权的规定: (1)继承开始时,个人合法财产往往尚未从家庭共有财产或者夫妻共同 财产中分离,因此,继承遗产需要先将个人合法财产从家庭共有财产或者 夫妻共同财产中析出,析产以后确定的被继承人的个人合法财产才是遗产。 (2)继承人不仅会获得被继承人的遗产,还

35、需要承担被继承人未偿还的债 务。本应由被继承人偿还的债务,应由继承人在继承的遗产范围内承担清 偿责任,超过部分不负清偿责任,但继承人自愿偿还的除外。 (3)取得继承权的根据有两种:一是基于法律的直接规定,称为法定继承, 即基于婚姻关系、血缘关系、扶养关系获得继承权:二是基于合法有效遗嘱 的指定,称为遗嘱继承。遗嘱继承只能在法定继承人范围内指定继承人。 4、法定继承的范围和顺序 (1)在被继承人未立遗嘱或者所立遗嘱无效时,法律根据继承人与被继承 人之间亲属关系的亲疏确定法定继承顺序。 A、法定继承的范围和顺序是:配偶、子女、父母(第一顺序), B、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第二顺序)。 C、法

36、律也规定,丧偶儿媳对公婆,丧偶女娟对岳父母,尽了主要赡养义务 的,作为第一顺序继承人。 (2)根据民法典的规定,继承人应当本着互谅互让、和睦团结的精神,协 商处理继承问题。 意义:有利于继承人的和睦团结和整个家庭的安宁幸福,也是在弘扬中华 传统美德、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二、遗嘱继承重意愿 1、遗嘱的 含义:是遗嘱人生前依法律规定处分其个人合法财产及与此相 关的事务,并于其死亡时发生效力的单方意思表示。 2、遗赠的含义;自然人可以立遗嘱将个人财产赠与国家、集体或者法定继 承人以外的组织、个人,法律上称之为遗赠。遗赠不属于继承。 3、遗嘱继承的含义:是在法定继承人的范围内确定具体继承人及份额

37、,其 法律效力优先于法定继承。 注意:无论是遗嘱继承还是遗赠,都应当为缺乏劳动能力又没有生活来源 的继承人保留必要的遗产份额。有遗嘱不一定是遗嘱继承。 4、遗嘱的种类:民法典规定,遗嘱有自书遗嘱、代书遗嘱、打印遗嘱、录 音录像遗嘱、口头遗嘱和公证遗嘱六种。代书遗嘱、打印遗嘱、录音录像 遗嘱,口头遗嘱须有两个以上无利害关系的见证人在场见证才能生效。遗 嘱人立有内容相抵触的前后数份遗嘱,以最后的遗嘱为准。 5、。通过遗嘱处分财产的意义:既是对遗嘱人意愿的尊重,又有助于减少 继承人之间的分歧,有利于整个家庭的和睦。 第六课珍惜婚姻关系 对应课标点:理解婚姻法律关系阐释正确婚姻家庭观念 第一节法律保护

38、下的婚姻 一、珍惜婚姻 1、结婚的含义:是夫妻关系的起点,是男女双方按照法律规定的条件和程 序确立婚姻关系的行为。结婚建立的是一种长期的身份关系,夫妻应当互 相忠实,互相尊重,互相关爱,还有相互扶养的义务。严肃对待婚姻、珍 惜婚姻,既是对自己负责、对配偶和子女负责,也是对社会负责。 2、婚姻自由是婚姻制度的基本原则,包括结婚自由和离婚自由。 3,民法典还规定了一夫一妻.男女平等,保护妇女,未成年人、老年人、残 疾人的合法权益等基本原则。 3、结婚必须符合法律规定的条件。 首先,男女双方完全自愿。 其.次,男女双方达到法定婚龄。民法典规定的结婚年龄,男不得早于二十 二周岁,女不得早于二十周岁。

39、再次,符合一夫一妻制。最后,直系血亲或者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禁止结 婚。 4、法律要求结婚必须履行登记程序。进行结婚登记是确立婚姻关系、明确 夫妻双方权利义务必经的法律程序。 二、离婚要慎重 1、为什么要慎重? (1)在长期共同生活中,夫妻之间难免发生矛盾,但双方都应彼此忠诚, 珍惜夫妻感情,对家庭负责,对社会负责。 (2)法律规定了离婚自由,但反对轻率离婚。 2、夫妻双方感情已破裂可以协议离婚,也可以通过人民法院裁判离婚。 (1)协议离婚要求: A、当事人双方亲自到婚姻登记机关申请离婚登记,并就子女抚养和财产分 割等问题达成协议。 B、申请离婚登记后三十日届满,当事人双方应当亲自到婚姻登记机关

40、申请 发给离婚证。当事人从取得离婚证之时起,解除夫妻关系。 (2)凡由人民法院管辖和处理的离婚都是裁判离婚。 A、人民法院审理离婚案件,应当进行调解。夫妻双方感情确已破裂且调解 无效的,人民法院应当判决离婚。 B、一审判决离婚的,人民法院在宣告判决时必须告知当事人在判决发生法 律效力前不得另行结婚,当事人违反告知另行登记结婚的,构成重婚。 第二节夫妻地位平等 一、平等的人身关系 1、“夫妻在婚姻家庭中地位平等”是夫妻关系的核心。夫妻平等意味着夫 妻在生活中平等行使权利、平等履行义务、共同承担家庭和社会的责任。 2、夫妻人身关系的平等表现 (1)强调夫妻双方的人格独立。人格独立的一个重要体现就是

41、夫妻双方都 有各自使用自己姓名的权利,不因婚姻生活的具体环境,双方的职业、收 入和彼此的扶养关系而发生变化。双方所生子女可以随父姓,可以随母姓。 (2)夫妻双方无须受传统“男主外、女主内”思想的束缚,均有参加生产、 工作、学习和社会活动的自由。这些自由是夫妻双方家庭地位平等的重要 标志。 (3)只有夫妻双方自由平等、相互欣赏、互谅互让,才能成就美满婚姻, 构建和谐家庭。 二、平等的财产关系 1、夫或妻在处理夫妻共同财产上的权利是平等的。夫妻财产主要涉及夫妻 共同财产和夫妻一方的个人财产。夫妻双方可以约定共同财产和个人财产 的范围,没有约定的,按照法律规定处理。 2、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下列财

42、产属于夫妻共同财产:工资.奖金、劳 务报酬;生产、经营、投资的收益;知识产权的收益;继承或者受赠的财产, 但是遗嘱或者赠与合同中确定只归一方的财产除外。其他应当归共同所有 的财产。 3、夫妻可以在平等自愿的基础上,约定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 财产以及婚前财产归各自所有、共同所有或者部分各自所有、部分共 同所有。 (1)约定应当采用书面形式,对双方具有约束力。夫妻对婚姻关 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约定归各自所有, (2)夫或者妻一方对外所负的债务,相对人知道该约定的,以夫 或者妻一方的个人财产清偿。 4、“相互坦荡,遇事商量”是处理好夫妻间财产问题的关键。学习与婚姻 相关的法律能让我们了解婚姻中的底

43、线与禁区。 第三单元就业和创业 第七课做个明白的劳动者 对应课标点:了解劳动法基本原则,理解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解释劳动 合同的主要内容,熟悉劳动者依法维权的途径方式 第一节立足职场有法宝 一、宪法规定:公民有劳动的权利和义务。 1、国家:通过各种途径,创造劳动就业条件,加强劳动保护,改善劳动条 件,并在发展生产的基础上,提高劳动报酬和福利待遇。国家对就业前的 公民进行必要的劳动就业训练。 2、为了实现宪法赋予公民的劳动权利,我国制定了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劳 动法为代表的一系列劳动法律,法规。这些劳动法律、法规为公民的合 法劳动权益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保障,有助于健全劳动关系协调机制,构建 和谐劳动关

44、系,促进广大劳动者实现体面劳动,全面发展。 (1)劳动法含义:主要调整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在劳动过程中发生的社会关 系,即劳动关系。劳动者应当达到法定就业年龄,除特殊情况外,禁止用 人单位招用未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 (3)劳动法的首要原则是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原因: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可以提升劳动者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劳动法明确规定了劳动者应享有的各项权利,同时规定了用人单位必须履 行的义务。 (4)劳动法体现了劳动者平等竞争的原则。劳动法明确规定,劳动者享有 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劳动者就业,不因民族.种族、性别、宗教信 仰不同面受歧视。全社会应当坚决防止和纠正就业歧视,营造公

45、平就业制 度环境。 (5)劳动法也体现了特殊劳动保护的原则。除对劳动者的权利进行倾斜保 护外,劳动法还注重对未成年工、残疾劳动者等特殊劳动者的劳动保护, 切实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二、劳动也要签合同 1、劳动合同法规定,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书面劳动合同。 (1)劳动合同含义: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确立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和 义务的协议。 (2)订立劳动合同的意义:劳动者维权有据,可以更好地保护自己的合法 权益,构建和发展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 2、劳动者在签订劳动合同之前应当仔细阅读合同的各项条款,全面了解自 己的权利和义务。劳动合同的条款分为必备条款和可备条款两类。 (1)必备条款是任何劳动

46、合同必须具备的条款,主要包括:劳动合同期 限,工作内容和工作地点,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劳动报酬,社会保险。 劳动保护、劳动条件和职业危害防护,等等。 (2)可备条款:具备的条款外合同中可规定的条款。如试用期。培训等。 3、订立劳动合同,应当遵循合法,公平、平等白愿、协商一致、诚实信用 的原则。 (1)合法,是指劳动合同的主体。形式和内容必须符合法律,法规的规定: (2)公平,是指劳动合同的内容应当公平、合理: (3)平等自愿,是指双方当事人的法律地位平等,劳动合同的订立完全出 于当事人的意愿,任何一方都不得强制对方接受某种条件; (4)协商一致,是指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在双方意思表示达成一致的基础

47、 上订立劳动合同, (5)诚实信用,是指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在订立劳动合同时应当诚实,恪守 信用。 4、劳动合同符合法律规定的条件才产生法律效力。劳动合同无效或者部分 无效表现:(1)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 思的情况下订立或者变更劳动合同的: (2)用人单位免除自己的法定责任、排除劳动者权利的:违反法律、行政 法规强制性规定的。无效劳动合同从订立起就没有法律约束力。 5、劳动合同一旦由双方当事人签字或者盖章,即对双方形成约東力,当事 人应当依法履行,不得随意变更。 (1)用人单位必须按照合同约定履行对劳动者的各项义务,并且不得随意 解除劳动合同; (2)劳动者则必须按照

48、合同约定完成工作,并遵守用人单位的各项规章制 度. 第二节心中有数上职场 一、明明白白工作 1、根据法律的规定,劳动者主要享有以下权利。 (1) 劳动者有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 劳动报酬是对劳动者付出劳动的回报, 劳动者有权要求用人单位按照劳动合同的约定支付报酬。 (2)劳动者有休息休假的权利。休息权是宪法规定的劳动者的基本权利。 依据国务院关于职工工作时间的规定,职工每日工作八小时、每周工 作四十小时。用人单位应当保证劳动者每周至少休息一日。我国还实行带 薪年休假制度,单位应当保证职工享受年休假,职工在年休假期间享受与 正常工作期间相同的工资收入。 (4)劳动者有获得劳动安全卫生保护的权利。

49、原因:劳动创造财富,劳动者理应得到全社会特别是用人单位的关心和保 护。用人单位必须建立、健全劳动安全卫生制度,并为劳动者提供符合国 家规定的劳动安全卫生条件和必要的劳动防护用品,对从事有职业危害作 业的劳动者应当定期进行健康检查。 (4)劳动者有享受社会保险和福利的权利。 原因:劳动者在职业生涯中会出现年老、患病、工伤、失业、生育等情况, 可能暂时或永久丧失劳动能力。为了确保劳动者获得基本的生活保障,国 家和社会为劳动者提供必要的物质帮助,这就是社会保险。 (5)劳动者还享有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接受职业技能培训的权利、 依法参加和组织工会的权利、参与民主管理的权利、提请劳动争议处理的 权

50、利等。 2、权利与义务从来都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制的。(关系) (1)劳动者在维护自身劳动权益的同时,也要承担相应的义务。 (2)劳动法规定,劳动者应当完成劳动任务,提高职业技能,执行劳动安 全卫生规程,遵守劳动纪律和职业道德。 二、清清楚楚维权(维权途径) 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因履行劳动合同发生纠纷,就会出现劳动争议。 1、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规定,发生劳动争议。劳动者可以与用人单位协商, 也可以请工会或者第三方共同与用人单位协商,达成和解协议:当事人不愿 协商、协商不成或者达成和解协议后不履行的,可以依法申请调解、仲裁 和提起诉讼。 2、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发生劳动争议后,不妨先试试“有话好好说”,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政治 > 统编版(人教部编版2019) > 选择性必修2法律与生活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2021新-(部编)统编版高中政治选修二《法律与生活》复习提纲.doc)为本站会员(TECH)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