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1 高考作文热点素材: 天问一号、 火星车祝融 (经典人物+时评+范文) 【热点事件】 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于 2020 年 7 月 23 日成功发射入轨,今 年 2 月 10 日成功被火星捕获,顺利进入环火轨道。 “天问一号”火星探测任务是我国独立开展行星际探测的第一步,将通过一次发射实现 对火星的“绕、着、巡”,即火星环绕、火星着陆、火面巡视。 24 日,我国首辆火星车名称揭晓,“祝融号”脱颖而出。祝融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被尊为 最早的火神,象征着用火照耀大地,带来光明。首辆火星车命名为祝融,寓意点燃我 国星际探测的火种,指引人类对浩瀚星空的接续探索和自我超越。 【
2、知识拓展】 中国航天“三大精神” 1.航天传统精神 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无私奉献、严谨务实、勇于攀登 2.“两弹一星”精神 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登攀 3.载人航天精神 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 中国航天精神内涵 1.热爱祖国、为国争光的坚定信念 航天人热爱祖国体现在报效祖国的使命意识和为国争光的责任意识。以国为重的价值 观、无私奉献的精神都是航天人报效祖国的生动体现。60 多年前,新中国初升的太阳 召唤着海外赤子冲破重重阻力毅然归国,其中许多专家成为航天事业的奠基者和带头 人。 2.勇于登攀、敢于超越的进取意识 中国坚持自主发展
3、航天事业、向尖端技术领域进军的历程昭示了一个道理:我们唯有 坚持以科技进步和创新为先导,努力实现技术发展的跨越,才能赶超世界先进水平, 才能牢牢掌握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和科技发展的战略主动权,才能在日趋激烈的国际竞 争中赢得主动,才能有效地保障国家经济安全和国防安全,才能在世界高科技领域占 有一席之地。 3.科学求实、严肃认真的工作作风 在航天事业创建初期,周恩来总理提出了“严肃认真,周到细致,稳妥可靠,万无一失” 的“十六字方针”。这“十六字方针”始终影响着中国航天人。科学求实、严肃认真的工 作作风,不但是航天精神的具体表现,也是航天科技工作者贡献给全社会的宝贵精神 财富。 4.同舟共济、团结协
4、作的大局意识 每一项航天工程都是规模宏大、高度集成的系统工程。全国数千个单位、十几万科技 大军密切配合,自觉服从大局、保证大局,同舟共济、群策群力,坚持统一指挥和调 度,有困难共同克服,有难题共同解决,有风险共同承担,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能 够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政治优势,凝聚成一股气势磅礴的强大合力。 5.淡泊名利、默默奉献的崇高品质 长期以来,广大航天工作者甘当无名英雄,不计得失,不求名利,以苦为荣,以苦为 乐,无怨无悔,常年超负荷工作,默默承受着常人难以承受的压力。他们为航天事业 奉献了青春年华,奉献了聪明才智,有的甚至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书写了许多可歌可 泣的感人事迹。 【多维解读】 不忘初
5、心、坚守 2021 年恰逢中国航天事业发展 65 年,火星探索、“两弹一星”、载人航天、月球探测 为代表的里程碑式成就,22 颗北斗导航卫星。航天事业 65 年,航天人始终牢记“航天 梦,强国梦”这个初心,不断前进。 继承创新 创新,让“嫦娥”飞上了遥远的“广寒宫”。 如果我们固守 着现有的技术停滞不前,只 是走在别人的路上,就不可能有“嫦娥工程”的飞天壮举。 合作、团结 航天工程是极其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难以想象的各方高度协作与配合方能完成。运 作,无法成功。从第一步到最后一步,无不透着航天人团结协作的品质。 精神信仰 航天梦,中国梦。中国航天白手起家、发力创新的经历,和这个国家从一穷二白到
6、繁 荣昌盛的过程相伴相随。 经典人物素材 1.钱学森 钱学森是个有杰出贡献的人,也是个有性格的人。他一生做人都坚持四条原则:第一, 不题词;第二,不为人写序;第三,不出席应景活动;第四,不接受媒体采访。钱学 森不给任何人题词,不留美名,更不留骂名,平平淡淡,活得坦然。不为人写序,看 似有些不近人情,但钱学森知道,这样的“借名”者,多是拉大旗作虎皮,不想在学术 研究上坐“冷板凳”,只急着要一举成名。钱学森成就卓著,却从不接受各种媒体的采 访,他淡泊名利是出了名的。(话题:淡泊名利、物质与精神、品质、个性) 2 任新民 他,密歇根大学博士,在新中国一穷二白时,毅然放弃美国优越的生活,回国开启两 弹
7、一星的征程!1960 年,苏联专家撤走了,西方放言:“中国导弹夭折了”。他带着火 箭的发动机研制组,来到了北京的南苑。在一个很破烂的修理厂,而且漏风漏雨。但 他和小组成员,就是用最简陋的板凳和工棚,硬是让我国仿制的第一枚液体近程导弹, 发射成功!东风 3 号发射时,火箭屡次冒烟,经过分析以后,他力排众议,继续发射。 “决策错了我负责”,最终,中程导弹发射成功!长征 4 号发射时,他已经 70 岁高龄, 坚持力挺新型氢氧发动机。有领导问,发射成功有把握吗?他说:“不成功我负全责, 包括坐牢、砍头!”中国火箭,自此踏上新征程!他被称为“放卫星的人”,因为,中国 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由他负责
8、领导设计和发射升空!(话题:艰苦奋斗、尊 严、责任、爱国、活到老学到老) 3 梁守槃 中国海防导弹之父、中国航天事业奠基人之一、中国“航天四老”之一。1939 年,年仅 23 岁的梁守槃获得了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航空工程硕士学位,本可以在美继续深造或工 作,但他选择放弃了舒适、优裕的学习、工作环境,回到了祖国怀抱。(话题:淡泊 名利、爱国、责任) 4.黄纬禄 “假如还有来生,我还要搞导弹”中国航天事业奠基人之一、中国“航天四老”之一、 火箭与导弹控制技术专家、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晚年的黄纬禄在家养病时,依 然牵挂着中国导弹事业的发展,他对探访者说:“假如还有来生,我还要搞导弹” (话题:热爱事
9、业、爱国) 5.屠守锷 “为啥改行,国家需要啊!”中国“航天四老”之一、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火箭总 体设计专家。屠守锷早年从事飞机结构力学的研究与教学工作,1957 年 2 月,正当壮 年的屠守锷应聂荣臻元帅之邀,跨进了国防部第五研究院的大门。从此,他的命运便 与中国航天紧紧联系在了一起。从回国之初的任教、搞研究,直到 1957 年,屠守锷的 专业都是飞机。“为啥改行搞导弹?国家需要啊!”(话题:爱国、敬业、奉献) 5.孙家栋 “少年勤学,青年担纲,你是国家的栋梁。导弹、卫星、嫦娥、北斗,满天星斗璀璨, 写下你的传奇。年过古稀未伏枥,犹向苍穹寄深情。”这是“感动中国”2016 年度人物 的
10、颁奖词,虽然寥寥数语,却道出了孙家栋传奇的航天人生。 孙家栋的一生与中国 航天多个第一密切相连:他主持完成了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第一颗返回式卫星、第 一颗静止轨道试验通信卫星的总体设计,承担了包括东方红三号通信广播卫星、风云 二号气象卫星和中巴资源卫星等第二代应用卫星工程的研制重任,先后担任我国北斗 导航工程、探月工程总设计师(话题:奉献、敬业、爱国) 6.梁思礼 赤子铸箭不辱家门。梁启超之子、火箭系统控制专家、中国导弹控制系统创始人之一。 虽然在他还不到 5 岁时,父亲便离世,但梁启超生前所言“人必真有爱国心,然后方可 以用大事”对他影响颇深。梁思礼曾说:“父亲对我的直接影响较少,但爱国这一
11、课, 我不曾落下半节。”1956 年,梁思礼被任命为导弹控制系统研究室副主任,成为钱学 森院长手下的十个室主任之一。以此为起点,他将全部身心都融入了我国导弹与火箭 事业的发展之中。(话题:爱国、专注、投入、热爱) 7.王希季 “航天技术也是一种威慑力量,这跟我们国家的和平非常有关系!”中国卫星与返回技 术专家、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1949 年 10 月,当王希季正准备继续攻读博士学 位时,传来了新中国成立的喜讯。他很快找到了留美科学工作者协会,要求立即回国。 王希季是中国早期从事火箭技术研究的组织者之一, 是中国返回式卫星的技术带头人。 (话题:淡泊名利、爱国、敬业) 精彩时评 勇于攀登航
12、天科技高峰 2021-04-12 07:11 来源: 人民日报 苍凉而广袤的火星逐渐进入视野,稀薄的大气层和火星表面形貌清晰可见,探测 器上太阳翼的轻微震动,提醒人们这个壮丽的太空视角来自造访火星的地球航天器。 不久前,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拍摄的火星影像公布,让航天迷们扎扎实 实过了把瘾。 在航天迷看来,2021 年是中国航天的“大年”。自开年以来,从长征七号改遥二运 载火箭成功发射,到嫦娥五号轨道器飞抵距地球 150 万公里的日地引力平衡点,再到 “天问一号”登陆火星、中国空间站核心舱发射等大动作的预告,激发起无数人对太空 探索的热情和向往。 探索浩瀚宇宙,是梦想的远航,也是创新
13、的跋涉。刚刚过去的“十三五”,中国在 太空探索领域取得了显著成绩,不断刷新纪录。从近地轨道到太阳系深处,中国航天 器的队伍越来越大,足迹不断延伸。北斗、嫦娥、天宫、玉兔、天问这些名字背 后,是航天发射能力的显著提升,卫星、飞船等航天飞行器技术的持续进步,反映着 从航天大国迈向航天强国的有力步伐。太空探索事业的突破和进展,不断夯实着创新 型国家建设的丰硕成果。卓越不凡的创新进一步激起人们对星空的好奇,而这种热情 的向往,无疑又会驱动着探索脚步不断前行。 太空探索的进步不仅映照着“可上九天揽月”的豪情,也进一步增强了科技自立 自强的信心和底气。经过一代代航天人接续奋斗、攻坚克难,我们取得了以载人航
14、天、 北斗导航、月球探测等为代表的标志性成就,不断实现着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 到强的跨越发展。至今环绕地球飞行的东方红一号卫星,仍在月球上“日出而作、日入 而息”的玉兔号月球车,以及即将踏上火星表面的中国火星车,它们在地球外探索的勇 敢身影,凝结着中国航天人坚持走自主创新之路的汗水和智慧,体现着中国科技强起 来的决心和勇气。 面向未来, 太空探索仍将是科学探索的有力牵引, 中国探索太空的脚步更为坚定。 宇宙起源与演化等基础科学研究,探月工程四期、火星环绕、小行星巡视等星际探测, 和新一代重型运载火箭和重复使用航天运输系统研制、北斗产业化应用等,都已被列 入相关规划之中。预计 2022 年前
15、后建成的中国空间站,作为国家级太空实验室,将为 科学家们提供极其宝贵的科学实验平台,有望产生重大的科学突破。可以说,对宇宙 奥秘的探究和对深空的探测,将继续牵引科学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 面对浩瀚宇宙,人类是渺小的,但人类的探索精神是伟大的。一代代中国航天 人以追逐梦想的热情和坚忍不拔的壮志,创造出“两弹一星”精神、载人航天精神、北 斗精神和探月精神,丰富了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彰显了坚定的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怀揣不懈追求的航天梦,敢于战胜一 切艰难险阻,勇于攀登航天科技高峰,一步一个脚印开启建设航天强国和世界科技强 国新征程,我们将向着更深更远的太空不断
16、出发。 经典习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嫦娥奔月”、屈原“天问,寄托了先民们的梦想与思考。观天象,制历法,研制浑 天仪,身绑“火箭”飞向天空,古代科学家孜孜探求浩渺宇宙。新中国成立以来,“飞天 揽月”的探索从未间断;上世纪 50 年代,现代航天业艰难起步;70 年代,第一颗人造 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飞上太空;今天,“嫦娥”系列将“玉兔”送上月球,带回珍贵的 月壤,“天问一号”飞过广袤的太空,即将着陆神秘的火星一代又一代航天人接力 奋进,协同攻坚,不断超越,铸就了中国航天精神。 以“探索从未停步,超越永无止境”为主题,从下列任务中任选一个完成。 “东方红一号”卫星发射成功后,以当时
17、中学生的身份给学校广播站写一篇广播稿。 在电视台“开学第一课”节目中向全国中学生演讲,以学生身份写一份演讲稿。 “天问一号”成功着陆火星后,以学校团委名义跟“天问一号”团队写一封慰问信。 躬身探索青云志,问鼎苍穹东方红 各位亲爱的同学: 大家好!今天的校园广播又与大家如期会面了。此刻,让我们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 庆祝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当东方红的乐曲在苍穹之上 响。我心中充满了自豪。更想借此机会,倡议大家向伟大的科学家们学习是他们不 断探索神,让全国上下,乃至全世界知道,中国人的探索毅力和勇气可以超越一切,创 造奇迹!探索从未停步,是“任尔东西南北风”的坚持不懈。“东方红
18、一号”从点火到升空 仅仅几秒钟,而在这几秒钟的背后,是几十年如一日的探索和坚持。早在 1956 年竺可 桢、钱学森等科学家就已经向中央提出了人造卫星的研究计划。这 14 年来,没有制造 经验,没有良好究环境,甚至在饥荒时期没有足够的粮食果腹,而一位位隐姓埋名的科 学家用竹子般的韧劲定青山不放松”,他们在大漠之中躬身探索,是 16 次的失败换来了 今朝的成功,换来了独制并发射卫星的世界第五名!相信同学们都还记得,6 年前,我 国第一颗原子弹在新疆罗布泊爆炸成功, 那时, 我祖国的核事业发展振臂高呼。 那么 6 年 后的今天,让我们为同样艰苦探索的丰硕成果,那空中最闪耀的“东方红”高声欢呼吧! 超
19、越永无止境,是“敢叫日月换新天”的豪情壮志。130 年前,祖辈倍受欺辱,谁曾想“东 亚病夫”会“不坠青云之志”?100 年前,侵略者血洗中国大地,谁曾想“支那人”可以问鼎 苍穹。科学家们的探索精神是可敬的。更值得敬佩的,是他们超越历史、超越偏见、超 越“一穷二白”的勇气。在建国初期,梁思礼、钱学森等多位科学家毅然决然地踏上回国 路。他们早就见识过国外的研究环境多么优越,研究资源多么丰富,也知道新中国是多 么的百废待兴。而若不是他们超人的勇气,敢于摆脱客观条件的束缚,又哪里有机会去 探索中国人的航天事业呢?1958 年 5 月 17 日,毛泽东主席在党的八大二次会议上郑 重宣布:“苏联和美国把人造卫星抛上了天,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只有我们敢于超越 自己的想象,敢于超越他人的丰碑,才能在今日取得世界瞩目的航天硕果。 亲爱的同学们,继承航天精神,是我们责无旁贷的使命。每一天的学习是平凡的, 但正是今日的一笔一划,才能画出祖国美好的明天。毛主席说“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 攀”,“东方红一号”的成功发射,就是一个个数据计算累计而成的。让我们借此之际, 燃起心中的前进之火,我辈亦承青云志,苍穹何止东方红?让我们为党和国家的伟大 事业,不断探索,不断超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