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高考作文热门主题素材:文化自信助力青春梦、中国梦(素材、时评、范文、优秀语段).docx

上传人(卖家):春光无限好 文档编号:1378177 上传时间:2021-05-12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40.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高考作文热门主题素材:文化自信助力青春梦、中国梦(素材、时评、范文、优秀语段).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2021高考作文热门主题素材:文化自信助力青春梦、中国梦(素材、时评、范文、优秀语段).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2021高考作文热门主题素材:文化自信助力青春梦、中国梦(素材、时评、范文、优秀语段).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2021高考作文热门主题素材:文化自信助力青春梦、中国梦(素材、时评、范文、优秀语段).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2021高考作文热门主题素材:文化自信助力青春梦、中国梦(素材、时评、范文、优秀语段).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21 高考作文热门主题素材:文化自信助力青春梦、中国梦(素材、 时评、范文、优秀语段)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在五千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 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 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坚持文化自信,要坚守传统、融通中外,更要 面向未来。对待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古为今用,推陈出新。对待外来文化,兼收 并蓄,以我为主,为我所用。“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放眼未来,只有坚持文化 自信,才能增强全民族的精神力量,我们要以文化自信去开天辟地,去创造奇迹。 一、阅读下面的材

2、料,根据要求写作。 站立在 960 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土地上,吸吮着中华民族漫长奋斗积累的文化养分,拥有 13 亿中国人民聚合的磅礴之力,我们走自己的路,具有无比广阔的舞台,具有无比深厚的历 史底蕴,具有无比强大的前进定力。 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汉内斯阿尔文博士说:“人类要生存, 就必须回到 25 个世纪以前, 汲取孔子的智慧。”截至 2015 年 12 月 1 日,已有 134 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 500 多所孔子学院, 开设了 1000 多个中小学孔子课堂,学员总数达 190 余万人。 近期,某地开展关于中学生传统文化认同的调查,在接受调查的青少年中,有 20喜 爱与支持民族文化产品,28喜

3、爱外来文化产品,52表示无所谓。 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完成写作。 不少于 800 字。 (1)请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写一篇议论文。要求:观点明确,论据充实, 论证具有逻辑性;语言得体。(2)请结合自身经历,以“传统文化的芬芳”为题,写一篇记叙 文。 要求:主题积极健康,内容充实,感情真挚;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语言得体。 佳作展示: 文化自信助力青春梦中国梦 仓颉造字而天雨粟,鬼夜哭,伏羲画八卦,河图洛书,天人感应,古老神秘的土地,勤劳 智慧的人民,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做好文化传承,坚定文化自信,构筑文 化认同,是新时代

4、青年义不容辞的责任。 我们民族强大的前进定力,来源于深厚的历史底蕴。作为中华民族集体智慧传承的结晶, 周易象天法地,是我们认识世界、沟通自然、提升自我的经典准则。传统文化里蕴含着中 国精神和民族精神,“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感召着一代代炎黄子孙, 立德修德,拼搏进取。女娲补天,后羿射日,夸父逐日,鲧禹治水,我们的祖先面对逆境灾难, 不畏艰险,愈挫愈勇,奋勇向前。新时代青年理应传承中华文化里的民族精神,自强不息,实 干创新,担当奉献。 做好文化传承 坚定文化自信。孔子学院遍布世界,影响各国,成为世界认识中国传统文 化的窗口。国人更应从历史文化中借鉴智慧,汲取力量。四书五经,立

5、德之本, 弟子规 孝 经修身之基。忠孝仁义礼智信,温良谦恭让,正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源头。二十四史严 谨信实,唐诗气势磅礴而委婉含蓄,宋词一唱三叹而雅俗共赏。“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 伊人,在水一方”,现实主义的诗经流淌着浪漫气息;“长叹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浪漫的楚辞洋溢着现实的忧思。昔日的曹雪芹穷困潦倒,今天的红楼梦却养活了一大 批人,“红学”成为世界性学问。新时代青年应该厚积薄发,博观约取,不断学习,坚持积累。 坚定文化自信,构筑文化认同。青少年喜爱支持民族文化产品的人减少,折射的是文化认 同的缺失。只有坚定文化自信,方能构筑文化认同。四大发明和丝绸之路改写了历史,“一带 一

6、路”引领着世界,开放、包容、共享、共建,体现的是文化自信。流浪地球哪吒之魔 童降世的火爆,是文化自信的创新。风靡一时的李子柒展示了文化的诗意,她的悠闲、从容 表现了坚定的文化自信,开放包容、诗意美丽的中华文化影响了世界。我们要理性工作,诗意 生活,在快节奏、高效率的时代里,放慢脚步,淡泊名利,顺其自然,文化支撑梦想起舞,经 典引领诗意人生。 认为祖国很快就会引领世界,“万国来朝”的历史即将成为现实,是文化自负。以华人在海 外受到歧视为由,认为祖国还不够强大,未来发展前途未卜,是文化自卑。疫情背景下,美欧 等国的围堵打压,本质上是文化隔阂、文化歧视。面对逆境,依靠我们的文化自信和制度自信, 一定

7、能应对挑战,化危为机,脱贫攻坚,决胜小康,曙光在望。 文化自信和认同助力青春梦中国梦。中华文化孕育了中国精神、中国智慧、中国力量、中 国速度,助推了中国制造、中国创造。“嫦娥奔月”,“蛟龙入海”,“天眼”阅读浩瀚宇宙 ,“北 斗导航”傲视珠峰,5G 创新人类生活,“一带一路”沟通欧亚,女排夺冠振奋民族精神,建国 70 周年国庆阅兵震惊世界。 让文化自信和文化认同,激发中华民族的向心力、凝聚力。让我们铭记历史,融入时代, 传承创新,实干拼搏,让青春梦、中国梦的绚烂之花,在美丽迷人的中国文化中绽放。 二、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1.红楼梦在日常生活的细腻叙写中寄寓作者对社会人生的透彻观察和

8、深刻思考。 它是一部艺术化的中国古代社会百科全书, 当你逐渐有所领悟, 它便能吸引你一读再读, 常读常新。(摘自语文高中教材红楼梦导读) 2.当代经典阅读,“阅读”这两个字,用“传习”比较好。“阅读”有注重知识的倾向,“传 习”经典的目标,主要在于修养身心,要把获得知识与修养身心这两个方面结合起来, 不能只是把经典当作知识性的文本来看。(摘自光明 日报对李景林教授的访谈) 3.文学经典的确是经典,但就文字而言,文言文和白话文有相当的距离,就内容而 言,水浒传满是打家劫舍,三国演义充斥权术心机,西游记主讲佛法,红 楼梦深奥的“色、空、幻、灭”主题,孩子心智不甚成熟,都无法充分理解。人当然应 该阅

9、读经典,但不是所有年龄阶段的人都应该阅读同样的经典。(摘自秦春华“四 大名著”适合孩子阅读吗?) 学校计划举办“传习经典”主题论坛,请嘉宾们各抒己见,应邀嘉宾有:朱女士(学 生家长),张先生(文史专栏记者),何老师(高中语文教师),黎同学(高三学生), 观众席上有高中学生、家长和其他感兴趣的市民。 请你以其中一位嘉宾的身份,写一篇发言稿。要求:结合材料,切合身份,贴合情 境,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 切题立意: 1.传习文学经典,修养身心。2.“传习经典”,要有选择性。3.传习经典,增强文化自信。4. 阅读经典,传习优秀文化。5.传习文学经典,领悟社

10、会人生。 偏题立意:1.优秀传统文化之我见。(偷换概念,跑题)2.传习传统文化,增进文化自信。 (同上)3.阅读练就不一样的自我。(扩大范围,偏题) 佳作展示:从阅读经典走向传习经典 方超老师 各位嘉宾、各位观众: 大家好!我叫黎明,是振华中学的一名高三学生。很高兴在此与诸位交流思想。我发言的 题目是“从阅读经典走向传习经典”。 我想谈谈我对经典传习的认识。 传习录是明代哲学家王阳明先生的语录和论学书信,其上卷阐述了知行合一、格物致 知等观点,强调圣人之学为身心之学,要领在于体悟实行,切不可把它当作纯知识,仅仅讲论 于口耳之间。这个道理特别适用于我们的经典阅读。“阅读”这两个字,用“传习”比较

11、好。“阅 读”有注重知识的倾向,“传习”经典的目标,则主要在于修养身心,要把获得知识与修养身心 这两个方面结合起来,不能只是把经典当作知识性的文本来看。 从阅读经典走向传习经典,就是说要学会在阅读中观察社会、思考人生。 一部红楼梦就是一部艺术化的中国古代社会百科全书,引领我们透彻观察和深刻思考 社会人生。读红楼梦,如果只关注知识,那就是本末倒置。我们读红楼梦其实是在读 曹雪芹这个人,在读这个人的才学、眼光、识见乃至胸襟气度,深入到这个人的灵魂深处去体 悟他生命的大悲哀;我们读红楼梦,其实是在读一段历史,那就是钟鸣鼎食之家,在不可 逆的历史潮流中,呼啦啦似大厦倾,落得个茫茫白雪真干净 从阅读经典

12、走向传习经典,要把获得知识与修养身心两个方面结合起来。 经典,不仅是一种知识体系,也是一种价值体系。 大学是立本,示人为学之规模; 论 语是亲切,指示功夫在日用家庭之间;孟子是养气,一生坚守其志;中庸是究其精 微。所以儒家经典的“不刊之鸿教”意义就是老老实实地做事、读书、做人。也就是说,既要修 为己之学,也要成己、成人、成物。 从阅读经典走向传习经典,在阅读中增强文化自信。 各位嘉宾,经典不仅是一部部典籍,更是一个民族的心灵史,它流淌着华夏儿女的思想与 情怀,蕴藏着中华文明的光芒与智慧。经典著作是我们华夏民族的文化符号,其中体现出来的 是自强不息、爱国奋斗的民族精神,体现出的是博大精深的中医药

13、文化、诗词文化中华文 化上下五千年,这厚重的文化更是被书写在了一部部经典著作中。阅读这样的经典,自会有一 份文化自信和国家认同在心中。 传习经典是否有年龄区分,从我个人的切身体会来说,只要有阅读的渴求,早些传习经典 著作也无妨。古人云:开卷有益,更何况经典。经典的意义在于常读常新。早在初中时期,我 就在老师的带领下阅读完了四大名著。当时,我对有些内容不甚理解。随着我阅历的增加、学 识的增长,之前不理解的逐渐理解,认识肤浅的也变得深刻。此外,常读常新,还让我有了新 收获。 各位嘉宾,开卷有益,从阅读走向传习,传习经典从我开始、从现在开始! 我的发言到此结束。谢谢! 考场范文:踏着民族自信,昂首向

14、前一考生 随着经济的发展,时代的进步,中国加快了融入世界,与时俱进的步伐,一些城市的街道 已不满足于古老的地名,而加入了浪漫的“洋文化”。不仅新修的大街,就是普通的古街道、幽 深的小巷也改为焕然一新的“洋地名”,这背后反映的是地方对经济的追求,亦是百姓对民族文 化的否定。 地方地名“从古变洋”,既是地方有关部门之过,亦是百姓之愚。 老地名替换,是地方有关部门的决定,他们希望通过改换地名来提高地方土地价值,使老 地方“焕然一新”,刺激游客及当地人的更多关注,以此提高经济效益。那么,为什么他们就那 么确定这样的改动会产生好的影响呢?“一招鲜”不可能“一世名”,这是一种短视。 中国消费市场长期崇尚“

15、洋品牌”,似乎一串字母或由个性符号构成的品牌就档次更高。这 种盲目跟风的消费心理铸成了“崇洋媚外”的消费基础,随之成为企业为追求经济效益的“风向 标”,纷纷将许多民族品牌换成了稀奇古怪的外文品牌。甚至有些地方名胜景点也取个“洋名” 引得游客先睹为快,良好的效果对地方旅游消费经济提供了灵感,更换地名以“改头换面”源于 经济效益的冲动。 坚守古地名,就是坚守对民族文化的自信,而非“抱残守缺”。 老地名承载着古老民族文化,记载着古代地理人文,有时,一个地名就是一个历史故事, 一个地名就是一段不可磨灭的历史,是民族的魂魄。如若洋化,便是对历史的否定,对民族文 化的否定,长此以往,我们的民族文化传承将成

16、为无根之浮萍。 正如不断掠夺中国文化历史主权的韩国,因为对自己历史的质疑和不自信,才会如此费尽 心思地去寻找牵强的历史依据,来填补民族文化自信的空缺。而古老的中国文化上下五千年, 拥有足够的历史文化底蕴,丰富多彩的历史资源。“读史使人明智,鉴古方能知今”,丰厚的中 国历史和中华文化反映在古迹中,反应在节日里,融化在祖国的山山水水之间。每一个中国人 应当有足够的民族自信来相信我们的“老地方”,更具有民族人文价值,更是民族的根。 深入探究老地名的历史文化,让独一无二的“老地方”成为一道流传千古的金字招牌。 要想吸引人群,“改个洋地名”是个馊主意,鼠目寸光;不如着手从历史的角度不断深入探 究古老地名

17、的历史文化底蕴,挖掘古地名在对外文化、经济交往的地位、作用,既丰富古老文 化,也能与时俱进;也可将老地名的故事书写在地名旁,增添适量标志建筑,定会收到事半功 倍的效果。 地名洋化,是对传统文化的不尊重和地方特色的亵渎,我们要相信自己民族的悠久历史, 相信自己民族的灿烂文化,踏着民族自信,昂首向前,才能踏出一条康庄大路,通向“中国复 兴梦”! 亮点评说本文的现实意义很强,从当下一些城市的街道改成洋地名这一现象为切入点, 指出其背后是盲目追求经济效益、百姓对民族文化不自信的表现。并进一步剖析其实质:地名 “从古变洋”,既是地方有关部门之过,亦是百姓之愚;坚守古地名,就是坚守对民族文化的自 信。最后

18、指出解决方案,深入探究老地名的历史文化,让“老地方”成为金字招牌。文章观点明 确,思路清晰,层层深入,体现了考生思考的深度。 素 材 仓 储 1名言名句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习近平 只有满怀自信的人,才能在任何地方都怀有自信,沉浸在生活中,并认识自己的意志。 高尔基 任何人都应该有自尊心、自信心、独立性,不然就是奴才。但自尊不是轻人,自信不是 自满,独立不是孤立。徐特立 我们走自己的路,具有无比广阔的舞台,具有无比深厚的历史底蕴,具有无比强大的前 进定力,中国人民应该有这个信心,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有这个信心。习近平 我们要有经常讲的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所有的自信它应该反

19、映在我们的一言一 行、一举一动、一颦一笑,以及我们的追求、我们的行动、我们的理想之中。彭凯平 文化自信与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四位一体,蕴含五千年中华文明深厚积淀的 磅礴力量,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精神引领。刘怀丕 2热点素材王蒙眼中的文化自信 年满 83 岁的前文化部部长、著名作家王蒙,最近在由中央文史研究馆、人民出版社联合 主办的王蒙谈文化自信出版座谈会上,讲述了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自信,期待着中国传统 文化能够更加深入人心。 王蒙说, 中华传统文化的精神是什么?特点是什么?为什么可以做到文化自信?为什么不 能不自信?我就是希望能够起到扶正、补缺、去邪的作用。王蒙认为:我们的文

20、化自信,包括 了对自己文化更新转化、对外来文化吸收消化的能力,包括了适应全球大势、进行最佳选择与 为我所用、不忘初心又谋求发展的能力。 所以说进入 21 世纪以来,中国传统文化的自信度和影响力正在逐步提高,在世界文化的 范畴内,中国传统文化具有无法抗拒的魅力。而在当代文化领域,我们努力争取进入到传统文 化与现代文明相濡以沫、融会贯通的美好境界中去。是否,随之而来的是将迎来中国文化中的 “古典主义”的复兴? 深度解读一个民族的文明进步,一个国家的发展壮大,需要一代又一代的文化积淀、薪 火相传与发展创新。国家强盛,则文化兴盛。没有文化的弘扬和繁荣,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 兴的中国梦的实现。文化自信,

21、应当是中华民族长期发展的不竭动力。 重拾老规矩 北京过去有许多老规矩,如“出门回家都要跟长辈打招呼”“吃菜不许满盘子乱挑”“不许管 闲事儿”“笑不露齿,话不高声”“站有站相,坐有坐相”“做客时不许随便动主人家的东西”“忠厚 传世,勤俭持家”等,这些从小就被要求遵守的准则,点点滴滴,影响了一辈辈北京人。 世易时移,这些“老规矩”渐渐被人们淡忘了。不久前,有网友陆续把一些“老规矩”重新整 理出来贴到网上,引发了一片热议。有人认为,这是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是好事;有 人说,这是封建思想在作祟,在这个人人平等的世界,那些老掉牙的思想早应该被淘汰掉了; 还有人说,中国的文化古老而死板,不如外国文化

22、先进。 深度解读随着时间的流淌,一些老规矩被人淡忘,可是从老规矩中体现出来的勤劳、孝 道、与人相处的方式、对别人的尊重却没有被冲淡,它们对个人的成长、国家的发展起着重要 的作用。主张对老规矩一棍子打死,其实是极度缺乏文化自信的表现。一个人,一个民族,一 个国家,如果只觉得异族的文化更优秀,而放弃自己的文化,依附在别人的文化下度日,那是 典型的失去了文化自信。 3背诵语段 文化自信是民族复兴的重要前提。人类社会每一次跃进,人类文明每一次升华,无不伴 随着文化的历史性进步。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独特标识。中华文明绵延几千 年没有中断,在世界文明发展史上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古往今来,中华

23、民族之所以在世界上 有地位、有影响,不是靠穷兵黩武,不是靠对外扩张,而是靠中华文化的强大感召力和吸引力。 “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中华民族早就懂得“关乎人文,以化成天下”的力量。以理服人、 以文服人、以德服人,是中华民族的生命禀赋和生存耐性。正是中华文化既坚守根本又不断与 时俱进, 才使得中华民族保持了坚定的民族自信和强大的修复能力, 才使得中华文明绵延至今。 文化自信思想理念的确立,不是偶然的、随意的,有着深刻的历史必然性和时代大背景。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我国经济腾飞、社会发展,综合国力大增、人民生活改善、国际地位提升, 社会生产力得到极大解放。物质世界的巨大变化也必然影响和投射到精神

24、世界上来,人们的精 神世界也得到了极大的解放和丰富。正是在这样的情势下,历史人物文化热、古代地域文化热、 古典诗词文化热、汉字文化热、中国饮食文化热、中医药文化热、成语典故文化热、故宫学文 化热、对外文化交流热等一个接一个的文化热应运而生,彰显着中华文化的自信心和自信力。 焦 点 时 评 以文化自信构筑中国力量朱艳秋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则国运兴,文化强则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 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 道路,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走进新时代,开启新征程,我们更应树立文化自信,凝聚起团结向

25、上的人心力量。 挖掘文化的深厚底蕴。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在岁月和时代的变迁中传承着自己独有的精神 气质。中国传统文化中蕴含着“民惟邦本,本固邦宁”的治国理念,积淀着“己所不欲,勿施于 人”的处世之道,包含着“天下大同”“天下为公”的理想精神,传承着“爱国如家”“先忧后乐”的家 国情怀。我们要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 要求继承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 发挥文化的强大支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 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

26、主义伟大实践。随着社会不断进步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事业迎 来新的改革创新与繁盛时代,我们要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着眼点,把社会主 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发展的各方面,转化为人们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成为推动社会主义 文化繁荣兴盛的强大支撑与精神动力。 拓展文化的世界影响。一个有着大国的自信、包容与豁达的中国,在当今的世界舞台上成 为举足轻重的力量。“孔子学院”“中国文化周”、对外交流文化节等活动,向世界展示了一个兼 收并蓄的中国,塑造了一个更加真实、立体、全面的大国形象。面对全球各种文化之间的交流 碰撞,我们要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讲好中国故事,更要树立起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

27、坚定自信,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 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我们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继承革命文 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 中国力量。 写作素材 【文章重要位置设计】标题1.昂首挺胸坚持文化自信 2.文化自信:更基本更深沉 更持久 的力量 开头示例一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以及一个政党对自身所禀赋和拥有的文化价 值的充分肯定和积极践行,并对其文化的生命力保持坚定的信心和发展的希望。在对

28、其文化抱 有强烈信任和发展的理想信念之下,才能获得坚持和坚守的信心,才能鼓起奋发进取的勇气, 才能克服前进路上的艰难险阻,才能激发发展创新的活力。 示例二丘吉尔有句名言:我宁可失去一个印度,也不愿失去一位莎士比亚。丘吉尔并非真 的愿意放弃英国当年的殖民地印度,而是借莎翁强调对本国文化的珍惜。2013 年 12 月,中央 领导在山东考察时深刻地指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中 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文化,是国家和民族兴旺发达的重要支撑 和基本内容。没有文化发展,便没有国家民族的兴盛。 示例三一个民族的文明进步,一个国家的发展壮大,需要一代又一代

29、的文化积淀、薪火相 传与发展创新。国家强盛,则文化兴盛。没有文化的弘扬和繁荣,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 中国梦的实现。习近平同志指出:“我们要坚持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最根本的还 有一个文化自信”。 结尾示例一“仁者乐山,智者乐水”。长河浩荡,在时间的轴线上,把握住历史、现实与 未来;高山巍峨,在精神的维度中,把握住时代精神、民族精神与核心价值;大海空阔,在世界 的尺度上,把握住文化的交锋、交流与交融,才能建立起真正的文化自信,让当代中国大踏步 走向世界、走向未来。 示例二文化自信是实现中国梦的“加速度”,是弘扬中国精神的“源动力”,是凝聚中国力量 的“向心力”,是坚持中国道路的“稳定

30、力”。“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只要在中国 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始终坚持“四个自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 梦一定能够实现。 范文展示一 疫情更坚定了我们的文化自信 1988 年,一批诺贝尔奖获得者在法国巴黎开会,提出了一个震惊世界的观点:“如果人类 要在 21 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溯 2500 年,去汲取孔子的智慧!”;拿破仑也曾预言:中国是 一头睡狮,终将醒来震撼世界!世界上很多的预言家,也曾不约而同发出一个共同的预言:中 华文化将引领世界。 中华文化具有五千多年的历史,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中唯一没有 “文明作古”的国家。中华民族历经重重

31、磨难而不倒,历经多次凤凰涅槃而重生,其顽强的生命 力之根就在于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五千年繁衍发展中共同形成的文化整 体,包括儒、释、道、医、武等众多文化分支,经典著述浩如烟海、数不胜数,但梳理其精髓 有非常重要的四点:那就是“仁爱、自强、包容、和谐”。也就是“和合共生”,“万物并育而不 相害”,是“君子和而不同”。这与西方的“零和游戏”、“弱肉强食”的“丛林文化”形成了鲜明的对 比。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给全世界带来了灾难。大疫面前,世界变了,变得异常脆弱、变得面 目全非,变得异常凶险、变得危机重重. 在这次肆虐全球、危害人类的新冠肺炎疫情面前,中西方文化的这种差异性更是形成了

32、鲜 明对比,这简直就是一场中西方文化的 PK 大舞台。疫情之初中国仁爱为根、以人为本,推出 了“应查尽查、应收尽收”,不计成本、不计代价“免费治疗”的系列政策,很快抑制了疫情的发 展,取得了抗疫的阶段性胜利,也为世界抗疫赢得了宝贵时间;而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却是经 济至上、资本至上,很少考虑民众的生命,采取了“淡化疫情”、“隐瞒疫情”、“自费治疗”的做 法,甚至提出了以牺牲民众生命为代价的“群体免疫”,最终导致疫情的大爆发、大失控、大死 亡悲惨结局,截止到今天(五月三日),光美国的感染人数就达到了 1155438,死亡人数达到 了 67134 人,而且这一数字还在急剧攀升之中。 在中国疫情严重之

33、时,在西方自私、残忍的“丛林文化”指导下,以美国为首的很多西方国 家采取的是作壁上观、乘人之危、落井下石、污名中国的做法,让中国饱受羞辱、倍感艰难, 但中华儿女在“自强不息”文化的引领下全国联动、众志成城、上下一心,拿出壮士断腕的精神, 采取了封城、隔离等一系列有效措施,很快控制住了疫情的蔓延。在中国取得抗疫胜利后,疫 情开始在西方国家爆发,中国在仁爱、包容的文化引领下,向世界发出了联合抗疫的呼声,不 顾自身伤痕累累,向疫情严重的国家分享经验、捐赠物资、派出医疗队,为世界抗疫做出了自 己巨大的贡献。中国在疫情面前,秉承“反求诸己”的文化精神,不断查找抗疫漏洞,及时调整 抗疫战略战术,不断取得抗

34、疫胜利;美国为首的西方,在“损人利己”的文化指导下,不是全力 抗疫,而是到处“甩锅”,无中生有、强词夺理、污蔑陷害,敲诈勒索,最终导致害人害己。中 国在“知恩、感恩、报恩”的传统文化引领下,对危机时刻给予我们帮助的国家深深感恩,在对 方遭受疫情时我们“涌泉相报”,甚至对曾经伤害过我们的国家,也展示了“不计前嫌”、“以德 报怨”的博大情怀;美国为首的很多西方国家,在“丛林文化”指导下,在中国的仁爱面前麻木 不仁,一边接受着中国的援助,一边继续伤害着中国,这是典型的“冷酷无情”、“忘恩负义”, 是典型的“僵蛇”和“白眼狼”的作为。中国在“仁爱”大义之下,为世卫组织抗击疫情提供了前后 两次 5000

35、 万美元的捐款,而美国在“自私自利”的文化指导下,却妄图“甩锅”世卫组织,还在 抗疫最危难的时刻提出暂停向世卫组织缴纳会费。中国人民在“仁爱”精神感召下,为了自己为 了他人,更为了国家,疫情期间中央一声令下,十四亿国人自觉居家隔离,让病毒难以传播; 美国为首的西方,在极端自私的自由主义思想影响下,只想着个人的所谓自由,面对政府的居 家令,游行、示威、抗议,导致疫情无法控制,酿成疫情爆发、民众死亡的悲惨结局。凡此种 种,疫情面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直接 PK 西方“丛林文化”,就像一条东方巨龙在 PK 西方恶 鹰。两种文化造就了两种不同的价值观,不同的价值观决定了截然不同的做法,不同做法直接 导致

36、了抗疫的不同效果。在两种文化的大 PK 面前,高下立判、胜败立显,世界人民从中看到 了中华文化的魅力,中华文化正快速深入世界人民的心中,得到了世界越来越多国家和人民的 赞同。在中华文化指导下的中国作为,使西方阵营也开始瓦解,不少国家和人民开始认同、接 受中华文化,开始为中华文化呐喊助威。在西方七国会议上,美国提出的污名化中国的提议遭 到了其它六国的一致抵制;在联合国安理会上,美国又想污名化中国,结果以 14:1 的投票结 果遭到了与会国一致反对。 疫情正愈演愈烈,中西文化的 PK 远未结束。人类所面临的疫情威胁、环境恶化、气候变 暖、冰川融化、物种灭绝、战争危险等等危机会越来越多、愈演愈烈,在

37、危机面前,地球很脆 弱,人类更是渺小。在危机面前,人类就是一个息息相关的命运共同体,西方自私自利的“丛 林文化”只会令危机愈演愈烈,最终必将导致世界的消亡、人类的毁灭,而中华文化的“仁爱、 自强、包容、和合”才能让国与国、人与人、人与物等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和谐,中华文化才是 拯救世界的良药。疫情让我们更加坚定了对中华文化自信。(吴贵) 范文展示二 文化自信是民族复兴的精神引领 中央中央领导在“七一”重要讲话中再次强调了坚定“四个自信”, 而且对文化自信特别加以 阐释,特别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 文化自信与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四位一体,蕴含五千年中华文明深厚积

38、淀的磅 礴力量,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精神引领。 坚持文化自信我们有足够的历史底气。中华文明源远流长,曾长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为 人类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至今仍是全球五分之一人口守望的精神基础。当代中国文化的脉 搏之所以坚定、有力,正是五千年中华民族文化的厚积薄发。 坚持文化自信我们有丰富的实践基础。 中国共产党人始终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者和 弘扬者,95 年来根植中华沃土,披沙拣金、革故鼎新,不断开拓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 中国气派的马克思主义新境界,让中华文化持续焕发新的生机。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在五千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 党和人民伟大斗争

39、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 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 道路选择、理论创新、制度建设无不扎根于文化。文化自信是全体人民能够接受的价值观 “最大公约数”,能以其巨大感召力增强全民族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为建设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汇集更为广泛的群众基础。文化自信来自于民族“精神基因”的最深处,是人们源 自心底地对文化价值及其生命力的认同和坚守, 能为实现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更为持久与强劲的 动力。 文化自信作为党领导全国人民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新局面的坚定信念和重要 基础之一,彰显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实现民族复兴伟业的文化自主和文化自觉。 坚持文化自信,要坚守传统、融通中外,更要面向未来。对待传统文化,取其精华, 去其糟粕,古为今用,推陈出新。对待外来文化,兼收并蓄,以我为主,为我所用。“自 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放眼未来,要坚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以 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增强全民族的精神力量,以 文化自信去开天辟地,去创造奇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语文 > 高考专区 > 高考作文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2021高考作文热门主题素材:文化自信助力青春梦、中国梦(素材、时评、范文、优秀语段).docx)为本站会员(春光无限好)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