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文言文阅读专题 江苏省苏锡常镇四市 2021 届高三 3 月教学情况调研(一)语文试卷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5 小题,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4 题。 申时行,字汝默,长洲人。万历五年,由礼部右侍郎改吏部。时行以文字受知张居正,蕴藉不立崖异, 居正安之。 六年三月,居正将归葬父,请广阁臣,遂以左侍郎兼东阁大学士入预机务。居正揽权久,操群下如束 湿,异己者率逐去之。及居正卒张四维时行相继柄政务为宽大以次收召老成朝论多称之然是时内阁权积重 六卿大抵徇阁臣指 诸大臣由四维、时行起,乐其宽,多与相厚善。四维忧归,时行为首辅。言路为居正所 遏,至是方发舒。以居正素昵时行,不能无讽
2、刺。时行外示博大能容人,心故弗善也。帝虽乐言者讦居正 短,而颇恶人论时事,言事者间谪官。众以此望时行,口语相诋淇。诸大臣又皆右时行拄言者口,言者益 愤,时行以此损物望。 十二年三月,御史丁此吕言侍郎高启愚以试题劝进居正,帝手疏示时行。时行曰此吕以暧昧陷人大 辟,恐谗言接踵至,非清明之朝所宜有。尚书杨巍因请出此吕于外,帝从巍言。而给事御史王士性等交章 劾巍阿时行意,蔽塞言路。帝寻亦悔之,命罢启愚、留此吕。时行、巍求去。 (余)有丁、 (许)国言入 臣国体所系,今以群言留此吕,恐升以安时行 巍心。国尤不胜愤,专疏求去,低诸言路。帝乃听巍,出 此吕于外,慰留时行、国石言路群起攻国。时行请量罚言者,言
3、者益心憾,阁臣与言路日相水火矣。 初,御史魏允页、即中李三才以科场事论及时行子用懋,贬官。给事中邹元标劾罢时行姻徐学谟,时 行假他疏逐之去。已而占物情,稍稍擢三人官,世以此称时行长者,时行欲收人心罢居正时所行考成法;一 切为简易,亦数有献纳。尝因灾异,力言催科急迫,征派加增,刑狱繁多,用度侈靡之害。又尝请减织造 数,用邓子龙、刘钮平陇川,趣顺义王东归、寝叶梦熊奏以弭杨应龙之变。然是时天下承平,上下恬熙, 法纪渐不振。时行承帝指,不能大有建立。 (选自明史申时行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及居正卒/张四维/时行相继柄政/务为宽大/以次收召老成/朝论多称之/
4、然是时内阁权积重/六卿大抵徇 阁臣指/ B.及民正卒/张四维/时行相继柄政务/为宽大/以次收召/老成朝论多称之/然是时内阁权积重/六卿大抵徇 阁臣指/ C.及居正卒/张四维/时行相继柄政/务为宽大/以次收召老成/朝论多称之然/是时内阁权积重六卿/大抵徇 阁臣指/ D.及居正卒/张四维/时行相继柄政务/为宽大/以次收召老成/朝论多称之/然是时内隔积重六卿/大抵徇阁 臣指/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项是(3 分) A.束湿,指捆扎湿物,文中用以形容官吏对待下属苛酷急切。 B.忧归,指官员因忧虑过度无法履行应尽的职责而辞职回家。 C.交章,文中指官员交互向皇帝上书奏事,揭发杨
5、巍的罪状。 D.催科,指催征赋税。灾荒之年催征赋税,易滋生社会弊端。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申时行为人内敛,不喜欢标新立异,张居正对他很放心,后来召他入内阁参与机密事务。 B.申时行常示人以博大,但内心并不宽容,谏官被贬时不为他们说话,导致谏官对他不满。 C.申时行看重为官声誉,有官员弹劾他儿子和姻亲,他贬逐儿子和姻亲,提拔举报的官员。 D.申时行身居高位,多次有进言被采纳,但为政没有大的建树,这与他一味顺承旨意有关。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8 分) (1)诸大臣又皆右时行拄言者口,言者益愤,时行以此损物望。 (2)然是时天下承
6、平,上下恬熙,法纪渐不振。 14对丁此吕言待郎高启愚以试题劝进居正一事引发的纷争,皇帝最终是怎么处理的?其后果是什么? (3 分) 10.A 11.B (指官员因父母去世而辞职回家守丧,这是古代“丁忧”制的要求) 12.C 13.(1)各位大臣又都袒护申时行不让谏官说话,谏官更加愤怒,申时行因此名望受到损害。 (2)然而这时候天下太平,上下安定和乐,法纪逐渐松弛。 14.外放丁此吕,慰留申时行、许国。阁臣和谏官的矛盾加剧。 【参考参考译文译文】 申时行,安汝默,长洲人。万历五年由礼部右侍郎调事部。申时行由于文笔好而受到 张居正赏识,他 含蓄而不标新立异,张居正很放心他。 六年三月,张居正将回去
7、葬父,请求增加内阁大臣,他就以左侍郎兼东阁大学士的身份进入内阁参与 机密事务。张居正把持大权久了,对待下属很峻急,跟自己意见不同的大 都被驱逐离开。到张居正去世, 张四维、申时行接着掌权,着意于宽大。挨次召回有经验 之人,朝廷舆论多称赞他们。然而这时候内阁掌 握大权已形成习惯,六卿大都顺着内阁的 大臣的意向行事。各大臣由张四维、申时行提拔而任用,喜欢他 们的宽容政策,多和他们 有很深的交情。 张四维守丧回家,申时行成为首辅。谏官被张居正所遏制,到这时才解除约束。由于 张居正过去一向 亲近申时行,谏官对这不能没有讽刺。申时行表面上显示出博大能容忍人, 内心却不宽容。皇帝虽然喜欢 谏官攻击张居正的
8、短处,但是很讨厌人们议论时事,议论时事的人间或异被贬谪降官的。大家都因此责怪 申时行。各位大臣又都袒护申时行不让谏官说话,谏官更加愤怒,申时行因此名望受到损害。 十二年三月,御史丁此吕进言侍郎高启愚用科举考试的题目劝张居正僭越,皇帝亲笔 批示把奏疏给申 时行看。申时行说: “丁此吕以暧昧的事陷人于死罪,恐怕谗言会接踵而至,这不是清明的朝代所应该有的 事。”尚书杨巍因而建议将丁此吕外放到地方上去,皇帝依从了杨巍的话。而给事御史王士性等接连上疏 弹劾杨巍阿附申时行的心意,堵塞了进言的通道。皇帝不久也懊悔这件事,命令罢去高启愚、留用丁此吕。 申时行、杨巍请求离去.余有丁、许国进言: “大臣关系到国体
9、,现在因众人上言而留住丁此吕,恐怕没有 什么可以安定申时行、杨巍的心了。”许国尤其愤慨,专门写了奏章要求离去,谴责谏涉诤官员。皇帝于 是听从杨巍,将丁此吕外放,慰留申时行、许国,而谏官们却群起攻击许国。申时行请求根据不同情况处 罚谏官,谏官们更加不满,阁臣和谏官关系一天天地如水火般互不相容。 当初,御史魏允贞、郎中李三才以科场的事论列到申时行的儿子申用懋,被贬了官。给事中邹元标弹 劾罢去申时行的姻亲徐学谟,申时行假借他人的奏章斥逐了他。不久知道了人们的情绪,渐渐提升了三人 的官职,三人得以没有被废弃。世人因此称赞申时行是宽厚的人。申时行想笼络人心,就罢除张居正时所 实行的考试法;一切变为简易,
10、也多次有忠言进献供采纳。曾经藉灾害异常的事、尽力进言催收赋税急迫, 征派增加,刑罚诉案繁多。用度奢侈靡费的害处。又曾经建议减少皇宫要求织造的丝织口数额,催促批复 官员们的奏章。任用邓子龙,刘铤平定陇川,促使顺义王东归,搁置叶梦熊的奏章以止息杨应龙的变乱。 然而这时候天下太平,上下安定和乐,法纪逐渐松弛。申时行只是奉承皇帝的意思,不能够有多大的建树。 江苏省海安实中、高邮一中、吴江中学 2020-2021 学年高三下学期联考语文试题 (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杜衍,越州山阴人,字世昌,衍总发 苦志厉操,尤笃于学。擢进士甲科,知平遥县,诏举良吏,擢知 乾州,徙知凤翔府。及
11、罢归,二州民邀留境上,曰: “何夺我贤太守也?点河东路刑狱,按行路州,折冤狱。 高继升知石州,人告继升连蕃族谋变,逮捕系治,久不决,衍辩其诬,抵告者罪。宁化军守将鞫人死罪不 以实衍覆正之章献太后遣使安抚淮南使还未及他语问杜衍安否使者以治状对太后叹日吾知之久矣。 衍为治谨密,不以威刑督吏,然吏民亦惮其清整。兼判吏部流内铨 ,选补科格 繁长,主判不能悉阅, 吏多受赇,出缩为奸。衍既视事,即敕吏函铨法,问曰: “尽乎?”曰: “尽矣。 ”力阅视,具得本末曲折。 明日,令诸吏无得升堂,各坐曹听行文书,铨事悉自予夺,由是吏不能为奸利。数月,声动京师。改知审 官院,其载制如判铨时。 契丹与元昊战黄河外,参
12、知政事范仲淹宣抚河东,欲以兵自从。衍曰: “二国方交斗,势必不来,我兵 不可妄出。 ”仲淹争议帝前,诋衍,语甚切。仲淹尝父行事衍,衍不以为恨。契丹婿刘三嘏避罪来归,辅臣 议厚馆之,以诘契丹阴事。谏官欧阳修亦请留三嘏,帝以问衍。衍曰: “中国主忠信,若自违誓约,纳叛亡, 则不直在我。且三嘏为契丹近亲,而逋逃 来归,其谋身若此,尚足与谋国乎!纳之何益,不如还之。 ”乃还 三嘏。 衍好荐引贤士,而沮止侥幸,小人多不悦。庆历七年,衍甫七十,上表请还印绶,乃以太子少师致仕 。 卒,年八十。自作遗疏,其略曰: “无以久安而忽边防,无以既富而轻财用,宜早建储副,以安人心。 ”语 不及私。 (选自宋史 ) 注
13、:铨:选授官职,量才授官。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宁化军守将鞫人死罪/不以实/衍覆正之/章献太后遗使安抚淮南/使还/未及他语/问杜衍安否/使者以治 状对/太后叹曰/吾知之久矣/ B. 宁化军守将鞫人/死罪不以实/衍覆正之/章献太后遣使安抚淮南使还/未及他语/问杜衍安否/使者以治 状对/太后叹曰/吾知之久矣/ C 宁化军守将鞫人/死罪不以实/衍覆正之/章献太后遣使安抚淮南/使还/未及他语/问杜衍/安否/使者以治 状对太后叹曰/吾知之久矣/ D. 宁化军守将鞫人死罪/不以实/衍覆正之/章献太后遣使安抚淮南使还/未及他语/问杜衍安否/使者以治 状对太后叹曰/吾
14、知之久矣/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总发,即束发,古代男孩成童时束发为髻,借指年满 15 岁的成童,归有光的项脊轩志就有“余自 束发读书轩中” 。 B. 科格:古代一般指关于征发赋役的规章,而文中“选补科格”则指“吏部选授官职的规章” 。 C. 逋逃: “逋”有两个常见意思,一是指逃亡,一是指拖欠。根据上下文理解,文中的“逋逃”指逃亡。 D. 致仕:给予官职,指士人通过科举或选拔等形式,得到了朝廷授予的官职,与“乞骸骨”不同, “乞骸 骨”是指官员因为年龄大了辞官不做,把官职交还给皇帝。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15、A. 杜衍在殿试中被选拔为进士甲科,在平遥任县令,又被提拔为乾州知府,后来被贬职去凤翔府任官,得 到了两州百姓的挽留。 B. 杜衍受命巡察河东路狱讼,他巡视潞州,平反冤案,后来又为石州官员高继升辩诬。他深得章献太后赏 识。 C. 杜衍在兼任吏部事务时,认真研读,把握了官吏任命的各项条例,任免之事都自己裁决,断了诸吏徇私 舞弊的路子。 D. 杜衍与范仲淹为出兵黄河之事有争执,范仲淹攻击杜衍,言辞激烈。因为范仲淹曾经像对待父辈一样侍 奉杜衍,所以杜衍也不恼恨。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衍既视事,即敕吏函铨法,问曰: “尽乎?” (2)无以久安而忽边防,无以既富而轻财用,宜
16、早建储副,以安人心。 14. 对于收留刘三嘏,朝廷有哪两种意见,请分别说明。 【答案】10. A11. D12. A 13. (1)杜衍上任之后,就让下属将吏部选授官职的规章全都呈送上来,问下属: “选授官职的规章全都 呈送上来了吗?” (2)不要因为长时间天下太平就忽视边防,不要因为国库充裕就挥霍浪费,应该早立储 君,以安定人心。 14. 欧阳修等人认为应当好好地招待收留他,借以了解契丹内幕;杜衍认为收留他违背两国诚信交往的 原则,且此人不值得与他共同谋划大事,应当把他送回去。 【解析】 【分析】 【10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子大意是:宁化驻军将领审讯逼供,定人死罪,
17、没有根据实情,杜衍审察后予以改正。章献太后派使者 安抚淮南,使者回来后还未来得及汇报,章献太后就先问杜衍怎么样,使者把杜衍治理地方的情况报告给 了太后,章献太后感叹道: “杜衍治理地方的情况我早就知道了。 ” “鞫人死罪”是动宾结构, “死罪”是宾语,应在其后断开; “不以实”的主语是“宁化军守将” ,应在其前 断开,排除 BC; “淮南”是“安抚”的宾语,其后断开; “使还”是主谓结构,意思完整,前后断开; “太后” 是“叹曰”的主语,前面断开;排除 D。 故选 A。 【11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 D.“致仕:给予官职,指士人通过科举或选拔等形式,得到了
18、朝廷授予的官职”错。 “致仕” ,交还官职, 即退休。 故选 D。 【12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A.“后来被贬职去凤翔府任官”错,原文是“徙知凤翔府”的“徙”在这里是“调任”的意思,并非被贬。 故选 A。 【13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本题得分点有: (1)视事,上任,处理政事;敕,下令;铨,选拔官吏。 (2)无以,不要因为;忽,忽视;储副,储君。 【14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 题目是,对于收留刘三嘏,朝廷有哪两种意见。 结合原文“契丹婿刘三嘏避罪来归,辅臣议厚馆之,以诘契丹阴事。谏官欧阳修亦请留三嘏,帝以问衍。
19、 衍曰: 中国主忠信,若自违誓约,纳叛亡,则不直在我。且三嘏为契丹近亲,而逋逃来归,其谋身若此, 尚足与谋国乎!纳之何益,不如还之。 ” 对于收留刘三嘏,以欧阳修为首的官员认为应当好好地招待收留 他,借以了解契丹的内幕;而杜衍则认为接纳刘三嘏违背两国诚信交往的原则,且此人不值得与他谋划大 事,应当把他送回去。 参考译文: 杜衍,字叫世昌,是越州山阴人。杜衍从小刻苦磨砺品行节操,尤其重视学习。被选拔为进士甲科, 任平遥县县令,皇上下诏举荐良吏,被提拔为乾州知府。 (后来)调任凤翔知府。在(他)被免去知府返回 京城时, (凤翔、乾州)二府的百姓沿途迎候,说: “为什么夺去我们的好太守?” (后朝廷
20、派杜衍)到河东 路巡察刑狱,在巡行考察潞州时,判断冤案。高继升任石州知府,有人告发继升串通蕃族图谋叛乱, (高继 升)被捕关在狱中,长时间不能定案。杜衍搞清楚高继升是受人诬陷, (为之纠正,并)把诬告者关押抵罪。 宁化驻军将领审讯逼供,定人死罪,没有根据实情,杜衍审察后予以改正。章献太后派使者安抚淮南,使 者回来后还未来得及汇报,章献太后就先问杜衍怎么样,使者把杜衍治理地方的情况报告给了太后,章献 太后感叹道: “杜衍治理地方的情况我早就知道了。 ” 杜衍从政谨慎细密,不用严厉的刑法督促属下,而下属、百姓还是敬畏他的清廉整肃。 (后来杜衍)兼 管吏部选授官职。 (原先吏部)选授官职的规章繁杂冗
21、长,主管官员不能尽阅,分管的下级官吏借机索要贿 赂,增减条规造假作奸。杜衍上任之后,就让下属将吏部选授官职的规章全都呈送上来,问下属: “选授官 职的规章全都呈送上来了吗?”属下回答说: “全部呈送上来了。 ” 杜衍下功夫全部读完,全部掌握了吏部 选授官职的规定。第二天, (杜衍)命令下属不必升堂,只在各自分管的部门听候命令,官吏任免的事情都 由他自己裁决,从此吏部下属办事的官员再也无法徇私舞弊、卖官自肥。几个月后,杜衍的名声震动京城。 (后来杜衍)调任到审官院,管理的办法和在吏部时一样。 契丹与元昊在黄河以北交战,参知政事范仲淹安抚河东,打算带兵防御。杜衍说: “二国刚刚交战, (敌 方自顾
22、不暇, )势必不会来侵犯我,我们不可随便出兵。 ”范仲淹在皇帝面前力争,诋毁(指责)杜衍,言 辞很激烈。范仲曾经像对待父辈一样侍奉杜衍,杜衍并不因此记恨。契丹皇帝的女婿刘三嘏因逃避罪责来 归顺(大宋) ,辅政大臣主张好好地招待收留他,借以了解契丹的内幕。谏官欧阳修也主张收留三嘏,皇帝 就此征求杜衍的意见。杜衍说: “中国与邻国交往以诚信为根本,如果我们自己违背誓约,招降纳叛,那样 我们就要背负理亏的责任。况且刘三嘏作为契丹皇帝的女婿,却逃离契丹来投归(大宋) ,他为自身谋划尚 且如此,还值得和此人谋划国家大事吗!接纳他有什么好处,还不如把他送回(契丹) 。 ” (皇帝最终听从 了杜衍的意见,
23、)把刘三嘏送回到契丹。 杜衍喜好引荐贤士,而阻止投机钻营的小人,小人大都不喜欢他。庆历七年,杜衍刚七十岁,上表请 求退休,以太子少师的身份退休。八十岁时去世。 去世前自立遗嘱,大体意思是: “不要因为长时间天下 太平就忽视边防,不要因为国库充裕就挥霍浪费,应该早立储君,以安定人心。 ” 遗嘱(一点)不涉及自 家私事。 江苏、福建、广东等八省市 2021 届新高考二模考前热身练语文试题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4 题。 乔允升,字吉甫,洛阳人。万历二十年进士。除太谷知县。以治行高等 征授御史。历按宣、大、山西、 畿辅 ,并著风采。三十九年,
24、大计京官。允升协理河南道,力锄匪类。而主事秦聚奎、给事中朱一桂咸为 被察者讼冤。察疏犹未下,允升虑帝意动摇,三疏别白其故,且劾吏部侍郎萧云举佐察行私,事乃获竣, 云举亦引去。寻迁顺天府丞,进府尹。齐、楚、浙三党用事,移疾 归。天启初,起历刑部左、右侍郎。三 年,进尚书。魏忠贤逐吏部尚书赵南星,廷推允升代。忠贤以允升、南星党并逐主议者允升复移疾归既而 给事中薛国观劾允升主谋邪党诏落职闲住崇祯初,召拜故官。时讼狱益繁,帝一切用重典。允升执法不挠, 多所平反。二年冬,我大清兵薄都城,狱囚刘仲金等百七十人破械出,欲逾城,被获。帝震怒,下允升及 左侍郎胡世赏、提牢主事敖继荣狱,欲置之死。中书沈自植乘间摭
25、劾允升他罪,章并下按问。副都御史掌 院事易应昌以允升等无死罪,执奏再三,帝益怒,并下应昌狱,镌佥都御史高弘图、大理寺卿金世俊级, 夺少卿周邦基以下俸,令再献。弘图等乃坐允升绞,而微言其年老可念。帝谓允升法当死,特高年笃疾减 死,与继荣俱戍边,世赏赎杖为民。尚书胡应台等上应昌罪,帝以为轻。杖郎中徐元嘏于廷,镌应台秩视 事,应昌论死。四年四月,久旱求言,多请缓刑,乃免应昌及工部尚书张凤翔、御史 李长春、给事中杜齐 芳、都督李如桢死,遣戍边卫。允升赴戍所,未几死。允升端方廉直,扬历中外,具有声绩,以诖误获重 谴,天下惜之。 (节选自明史乔允升传 )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26、3 分) A.忠贤以允升为南星党/并逐主议者/允升复移疾归/既而给事中薛国观劾允升主谋邪党/诏落职闲住/ B.忠贤以允升为南星党并逐主议者/允升复移疾归/既而/给事中薛国观劾允升主谋邪党/诏落职闲住/ C.忠贤以允升为南星党并逐主议者/允升复移疾归/既而/给事中薛国观劾允升/主谋邪党诏落职闲住/ D.忠贤以允升为南星党/并逐主议者/允升复移疾归/既而给事中薛国观劾允升/主谋邪党诏落职闲住/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高等,也称高第,旧时指各级考试或者官员政绩考察列入优等。 B.畿辅,畿指京畿,辅指京城附近的地方,合指京都周围的地区。 C.移疾,也称
27、移病,旧时指官员向皇帝上书称病,请求辞官离职。 D.御史,秦代开始设立的官职,负责监察官吏,一直延续到清朝。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乔允升才能出众,政绩卓著。任太谷知县因政绩考核优等被提拔为御史,巡査京郊等地,都以风采出 名。 B.乔允升秉公办事,性情坚毅。发现秦聚奎等人蒙冤,多次上书皇帝表明原因,后得到皇帝的支持和肯 定。 C.乔允升性格刚宜,执法不屈。崇祯初年诉讼案件繁多,刑罚过重,乔允升坚持公平办案,平反很多案 件。 D.乔允升受累获罪,戍边去世。皇帝因京城囚犯越狱事大发雷霆,乔允升被罚戍边,因年高有病,不久 去世。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28、翻译成现代汉语。 (8 分) (1)中书沈自植乘间摭劾允升他罪,章并下按问。 (4 分) (2)允升端方廉直,扬历中外,具有声绩,以谨误获重谴,天下惜之。 (4 分) 14. 乔允省为官政绩卓著,为何还向皇帝上书称病,请求辞官离职?请简要说明。 (3 分) 10.A 解析:本题重点考查理解文言文,尤其是文言实词、文言虚词和文言句式的能力。忠贤 以允升为南星党(魏忠贤认为乔允升是赵南星的同党) ,意思完整,应该和下文断开,故 B 错误, 又因为“允升主谋邪党”是“劾”的宾语,所以不能断开,故 C、D 错误。 原句标点:忠贤以允升为南星党,并逐主议者,允升复移疾归。既而给事中薛国观劾允升主谋邪 党
29、,诏落职闲住。 11.D 解析:本题重点考查理解文言实词中文化意义的能力。 “御史” 一职在秦之前已有。 12.B 解析:本题是对阅读材料相关内容分析综合的考查,重点在于筛选文中的信息、归纳内容 要点。蒙冤的不是秦聚奎等人而是被察者。 13.(1)中书沈自植乘机搜集材料弹劾乔允升其他罪行,奏章一并下发查究审问。 (2)乔允升端庄清廉正直,在朝廷内外任官,都有声誉政绩,因失误而遭重罪,天下人都怜惜他。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能力。理解是文言文翻译的基础,而理解的准确性往往取决于对文中 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句式的理解和掌握。在翻译时一定要注意语境,逐一译出重点词语,然 后调整句式和结构。得分点
30、: (1) “乘间” “摭” “按问”各 1 分,句意通顺 1 分; (2) “扬历 中外” “诖误” “谴”各 1 分,句意通顺 1 分。 14.(1)齐、楚、浙三党专权,他上书称病辞职回乡。 (2)被魏忠贤视为赵南星的同党。 (答出 1 点得 1 分,两点的 3 分) 【参考译文】 乔允升,字吉甫,洛阳人。万历二十年进士。授官太谷知县。因政绩优异,被征召授官 御史。先后巡按宣、大、山西、京郊地区,都以风采出名。三十九年,考核京城官员。乔允升协 助治理河南道,极力铲除行为不端的人。而主事秦聚奎、给事中朱一桂都为被察办的人诉讼冤情。 察办的奏疏还没有下发,乔允升担心皇帝心意动摇,三次上疏分别表
31、明原因,而且弹劾吏部侍郎 萧云举辅佐审察时以私心行事,事情才得以结束,萧云举也引咎辞职而去。不久升任顺天府丞, 升府尹。齐、楚、浙三党专权,他上书称病辞职回乡。天启初年,起用他先后任刑部左、右侍郎。 三年,升尚书。魏忠贤驱逐吏部尚书赵南星,朝廷推荐乔允升取代任职。魏忠贤认为乔允升是赵 南星同党,一并驱逐提议的人,乔允升又上书称病归家。随后给事中薛国观弹劾乔允升主持谋划 邪党,下诏落职闲住。崇祯初年,召乔允升任原官。当时诉讼案件更繁多,皇帝一切采用重刑。 乔允升执法不屈,平反很多案件。二年冬,我大清兵逼近京城,狱囚刘仲金等一百七十人砸开刑 具出狱,想翻过城墙,被捕获。皇帝震怒,将乔允升及左侍郎胡
32、世赏、提牢主事敖继荣关入牢狱, 想置他们于死地。中书沈自植乘机搜集材料弹劾乔允升其他罪行,奏章一并下发查究审问。副都 御史掌院事易应昌以为乔允升等人无死罪,再三坚持上奏。皇上更加生气,连易应昌一起下狱, 降佥都御史高弘图、大理寺卿金世俊的官阶,夺去少卿周邦基以下的俸禄,命令再次审讯。高弘 图等人将乔允升判罪绞刑,而隐微提及他年纪老了可以顾念。皇帝说乔允升按刑法应当处死,只 是年高多病减去死罪,与敖继荣等人都戍守边关,胡世赏赎罪杖责为民。尚书胡应台等人上奏易 应昌罪状,皇帝以为太轻。在朝廷上杖打郎中徐元嘏,降胡应台俸禄就职办事,易应昌处以死刑。 四年四月,长久大旱寻求直言,多次请求缓刑,才免除易
33、应昌以及工部尚书张凤翔、御史李长春、 给事中杜齐芳、都督李如桢死罪,流放边地戍守。乔允升赶往边地戍所,不久死去。乔允升端庄 清廉正直,在朝廷内外任官,都有声誉政绩,因失误而遭重罪,天下人都怜惜他。 江苏省南通、宿迁等七市 2021 届高三二模考前热身练语文试题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5 小题,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4 题。 马隆,字孝兴,东平平陆人。少而智勇,好立名节。魏究州刺史令狐愚坐事伏诛,举州无敢收者。隆 以武吏托称愚客 ,以私财殡葬,服丧三年,列植松柏,礼毕乃还,一州以为美谈。泰始 中,武帝将兴伐吴 之役,下诏曰:“吴会未平,宜得猛士以济武功。”究州举隆才堪良将
34、。初,凉州刺史杨欣失羌戎之和, 隆陈其必败。 俄而欣为虏所没, 河西断绝, 帝每有西顾之忧, 临朝而叹曰; “谁能为我讨此虏通凉州者乎?” 朝臣莫对。隆进曰:“陛下若能任臣,臣能平之。”帝曰:“必能灭贼,何为不任?顾视卿方略何如耳。” 隆曰:“陛下若能任臣,当听臣自任。”帝曰:“云何?”隆曰:“臣请募勇士三千人,无问所从来,率之 鼓行而西,禀陛下威德,丑虏何足灭哉!”帝许之,乃以隆为武威太守。公卿金曰:“六军既众,州郡兵 多,但当用之,不宜横设赏募以乱常典。”帝弗纳。隆立标简试。自旦至申 ,得三千五百人,隆日:“足 矣。”因请自至武库选杖。于是西渡温水。虏树机能等以众万计,或乘险以遏隆前,或设
35、伏以截隆后。隆 依八阵图作偏箱车,路狭则为木屋施于车上,且战且前,弓矢所及,应弦而倒。奇谋间发,出敌不意。或 夹道累磁石,贼负铁铠,行不得前。隆卒悉被犀甲,无所留碍。转战千里,杀伤以千数。自隆之西,音问 断绝,朝廷忧之,或谓已没。后隆使夜到,帝抚掌欢笑。朝议加隆将士勋赏,赐爵 加秩各有差。太康初, 朝廷以西平荒毁宜时兴复以隆为平虏护军西平太守将所领精兵又给牙门一军屯据西平时南虏成奚每为边患 隆至帅军讨之。房据险距守,隆令军士皆负农器,若田者。成奚以隆无征讨意,御众稍怠。隆因其无备, 进兵击破之。毕隆之政,不敢为寇。 (节选自晋书列传第二十七 ,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
36、的一项是(3 分) A.朝廷以西平荒毁/宜时兴复/以隆为平虏护军/西平太守/将所领精兵/又给牙门一军/屯据西平/时南虏 成奚每为边患/隆至/帅军讨之 B.朝廷以西平荒毁/宜时兴/复以隆为平虏护军/西平太守/将所领精兵/又给牙门一军/屯据西平/时南虏 成奚每为边患/隆至帅军/讨之 C.朝廷以西平荒毁/宜时兴/复以隆为平虏护军/西平太守将/所领精兵/又给牙门一军/屯据西平/时南虏 成奚每为边患/隆至/帅军讨之 D.朝廷以西平荒毁/宜时兴复/以隆为平虏护军/西平太守将/所领精兵/又给牙门一军/屯据西平/时南虏 成奚每为边患/隆至帅军/讨之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37、 分) A.客,文中指门客,是古代寄食于贵族门下并为之服务的人。 B.泰始,是晋武帝年号。年号纪年法始于西汉汉武帝时期。 C.申,指申时,古代十二个时辰之一,指下午一点至三点。 D.爵,指爵位。古代爵位有很多,如亲王、郡王、公、侯、伯等。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马隆既勇且义,赢得州人称赞。兖州刺史令狐愚犯罪被杀,无人敢替他收尸,马隆不但自己出钱给他 举行殡葬仪式,还服丧三年。 B.马隆勇于担当,能够毛遂自荐。皇帝有西顾之忧,而朝臣们又都无言以对,马隆主动请命,后率勇士 三千多人,与敌厮杀。 C.马隆亲历亲为,带兵自有一套。朝廷和地方兵力众多,可直接
38、调用,马隆却自立标准,亲自选拔, 不仅如此,还亲自采买武器。 D.马隆熟习军阵,并且善于巧制。马隆作战时曾根据八阵图制作偏箱车,道路狭窄就制造木屋放在车上, 边战斗边前进。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 分) (1)帝日:“必能灭贼,何为不任?顾视卿方略何如耳。”(4 分) (2)六军既众,州郡兵多,但当用之,不宜横设赏募以乱常典。 (4 分) 14.马隆采取何种措施麻痹成奚,使之懈怠?(3 分) 10A(朝廷认为由于西平荒废毁坏,应该及时修复,任用马隆为平虏护军、西平太守,带领所率的精锐部 队,并另派给一支防守牙门军营的卫队,驻扎防守西平。当时南部之敌成奚经常成为边境的祸患,
39、马 隆到后,帅兵讨伐他。 ) 11C(申时为下午三点到五点。下午一点到三点为未时) 12C(不是“亲自去采买武器”,是亲自去武库挑选武器) 13 (1)皇帝说:“如果一定能消灭敌人,怎能不任用你?只不过看你的计策怎么样罢了。”(本题 4 分, 每小句 1 分,注意“必”“何为”“顾”“ 方略”的翻译) (2)朝廷六军人数众多,州郡的兵力也不少,只管调用即可,不应另外设立赏赐招募士兵来扰乱常规。 (本题 4 分,每小句 1 分,注意“但”“宜”“横”“典”的翻译) 14马隆让军士扛着农具假装去耕田,成奚误以为马隆没有征讨他的意思,所以产生了懈怠。 (本题 3 分, 意思对即可,用原文回答也可得分
40、) 参考译文: 马隆,字孝兴,东平平陆人。年轻时就智勇双全,喜欢树立名声节操。魏兖州刺史令狐愚因事犯罪被 诛杀,整个兖州没人敢给他收尸。马隆凭借武官的身份,假称是令狐愚的门客,用个人的钱埋葬了他,并 守丧三年,在墓地周围种上松柏,守丧礼毕才返回,全兖州都把这事作为美谈。泰始年间,晋武帝将要发 动攻打吴国的战事,下诏说:“吴会没有平定,应该选拔勇猛的将士来成就武事。”兖州推举马隆的才能 可以做优秀的将领。起初,凉州刺史杨欣与羌戎失和,马隆说杨欣一定会失败。不久杨欣果然被敌人所杀, 黄河以西断绝了与中原的联系,皇帝常常有顾念西部的忧虑,上朝时叹息道:“谁是能替我征讨敌人打开 通往凉州道路的人呢?”
41、朝廷大臣没人回答。马隆上前说:“陛下如果能任用我,我能平定凉州。”皇帝 说:“如果一定能消灭敌人,怎能不任用你?只不过看你的计策怎么样罢了。”马隆说:“陛下如果能任 用我,应让臣下自任。”皇帝说:“怎么讲?”马隆说:“请允许我招募勇士三千人,陛下不要问他们从 哪里来的,我率领他们击鼓向西进军,依仗陛下的声威仁德,那些敌人哪堪一击!”皇帝答应了他,就任 命他为威武太守。公卿们都说:“朝廷六军人数众多,州郡的兵力也不少,只管调用即可,不应另外设立 赏赐招募士兵来扰乱常规。”皇帝没有采纳。马隆设立标准,选拔测试(士兵) 。从早晨到下午,选出三千 五百人,马隆说:“足够了。”马隆于是请求亲自到武库挑选
42、武器。向西渡过温水。敌人树机能等率领数 万士兵,有时凭借险隘在马隆前面阻挡,有时设伏在他后面堵截。马隆根据八阵图制作偏箱车,道路狭隘 就建造木屋加在车上,一边作战一边前进,弓箭射到的地方,敌人随着弦声倒下。出奇的智谋,不时施用, 出敌不意。有时在狭窄的道路两旁堆上磁石,敌人穿着铁铠甲,被吸住不能前行,马隆的兵士都穿犀甲, 前行无碍。转战千里,杀伤的敌人数千人。自从马隆西行后,音讯断绝,朝廷为他担忧,有人说他已战死。 后来马隆的使者夜里回到朝廷,皇帝拍手高兴地笑了。朝廷商议加封马隆将士的勋爵赏赐,赏赐的爵位增 加的俸禄各有等级。太康初年,朝廷认为由于西平荒废毁坏,应该及时修复,任用马隆为平虏护军
43、、西平 太守,带领所率的精锐部队,并另派给一支防守牙门军营的卫队,驻扎防守西平。当时南部之敌成奚经常 成为边境的祸患,马隆到后,帅兵讨伐他。敌军凭据险要抵抗坚守,马隆下令士兵全都扛着农具,做出要 去耕种的样子。成奚以为马隆没有讨伐他们的意思,防卫之意逐渐松懈。马隆趁着敌军没有戒备,进军攻 击并打败了他们。到马隆任职结束时,敌人再不敢入侵。 江苏省镇江市吕叔湘中学 2021 届高三一模语文试卷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5 5 小题,小题,2020 分)分) 曹学佺传曹学佺传 曹学俭,字能始,侯官人。万历乙未会试 ,考官张位奇之,初定第一,众谓久无比例,乃改第十,授 户部
44、主事。既位被逐,踉跄出通州,门生故吏莫敢往视,学佺独追送舟次,为庀糗粮甚悉。而台省以衔位, 遂迁怒学佺,调南京添注大理寺 正。 累迁四川右参政。值建南不靖调兵防守而转饷于川南过大渡河辄遇瘴毙学佺乃假便宜以运费径解守道 令自买运蜀人得免馈运之苦。岁大饥,设厂煮粥。蜀有行、坐二税;行税取商,坐税取民。岁饥,民流亡, 坐税无所出,乃以历年行税赢羡万余金抵坐税,民免追比,而贪有司皆侧目。三十九年进按察使,又中察 典 议调。蜀人遮道留,几不道发,慰谕之始散。 初,梃击狱兴,刘廷元辈主疯颠。学佺著野史纪略 ,直书本末。六年秋,学佺迁陕西副使,未行, 而廷元附魏忠贤,大幸;乃劾学佺私撰国史、淆乱是非,遂削籍
45、,毁所镂版。至欲毁所创书院在漓水者, 宗室士民醵金赎乃已,既而乃得释还。 学佺家居,尝谓二氏有藏,吾儒何独无?欲修儒藏与鼎立。采撷四库 书,因类分缉。十七年,闻京师 陷,投池中,为家人救,不死。 寻迁礼部侍郞兼待讲学士,纂修崇祯实录 ,松江夏允彝等起事,张肯堂请王出关趣浙东,以舟师由 海道抵吴淞招诸军,学佺力赞,谓徼天之幸,在此一举。乃捐饷上万,以速其行,且言当乘风疾发。会为 郑芝龙所阻,肯堂仅以数舟徘徊岛上,学佺知时势不可为,曰:“天若祚明,则实录可就;不然,老臣惟 一死报国矣!”九月十七日清兵入城。明日,学佺沐浴整衣冠,缢于西峰里第。时七十有四岁,检视匣内 有“生前一管笔,死后一条绳”句。
46、万历中,闽中文风为盛,自学佺倡之。 (选自福建通志 ,有删节)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值建南/不靖调兵防守/而转饷于川南/过大渡河辄遇瘴毙/学佺乃假便宜以运费径解守道令/自买运/蜀 人得免馈运之苦/ B. 值建南不靖/调兵防守/而转饷于川南/过大渡河辄遇瘴毙/学佺乃假便宜以运费径解守道/令自买运/蜀 人得免馈运之苦/ C. 值建南/不靖调兵防守而转饷/于川南过大渡河/辄遇瘴毙/学佺乃假便宜以运费径解守道令/自买运/蜀 人得免馈运之苦/ D. 值建南不靖/调兵防守而转饷/于川南过大渡河/辄遇瘴毙/学佺乃假便宜以运费径解守道/令自买运蜀人 得免馈运之苦/ 1
47、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会试,又称春闱或礼闱。参加会试的是举人,取中后称“贡士”,第一名称“会元”。 B. 大理寺,官署名。类似现代最高法院,掌刑狱案件审理,长官为大理寺卿,位列九卿。 C. 察典,考核官吏的大典。对官吏德业表现作综合评定,分别等次,决定去留及职务。 D. 四库,古代图书分类名称。明代纂成的四库全书 ,按经史子集分类,内容丰富。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 的一项是() A. 曹学佺参加会试,考官张位认为他是奇才,初定为第一,众人认为很久以来没有可以比照的先例,就被 改为第十名。 B. 曹学佺勤政爱民。直接把运费拨
48、付给驻军,免去百姓运输之苦,施粥、免税来救济灾民,因此深受百姓 爱戴。 C. 曹学佺敢于和阉党斗争。因著书揭露阉党暴行被弹劾,削去官职,书院被毁,自己也身陷囹圄,后经营 救才被释放。 D. 曹学佺为官忠心可鉴。听闻京城沦陷,他投池自杀,被家人救起;捐助军饷帮助抗清,义军兵败后以身 殉国。 10. B11. D12. C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门生故吏莫敢往视,学佺独追送舟次,为庀糗粮甚悉。 (4 分) 门生故吏没有人敢前往探望,只有曹学佺追送到码头,为他置备了干粮等物品,考虑得很周到。 (2)乃以历年行税赢羡万余金抵坐税,民免追比,而贪有司皆侧目。 (4 分) 用历
49、年行税的盈余一万多金抵坐税,百姓免于完不成任务而被惩罚,而贪官污吏却因少去搜刮机会而愤恨。 14. 请简述曹学佺“生前一管笔”的具体内涵。 (1)著野史纪略和编修崇祯实录 ; (2)不惧得罪魏忠贤而秉笔直书梃击案始末。 【10 题详解】句子大意是:正赶上建南不安定,正在调兵防守,于是从川南转运粮饷,结果过了大渡河遇 上瘴气死了很多人,学佺就假借上级命令便宜从事把运费直接送到各驻军,让他们自己买粮来运送,蜀人 得以免除运送之苦。 “不靖”是“建南”的谓语,中间不能断开,排除 AC; “而”字一般用于句首,其前断 开,排除 CD; “转饷于川南”是状语后置句,中间不能断开,排除 CD; “守道”是
50、“解”的宾语,后面断开, 排除 AC。故选 B。 【11 题详解】D.“明代纂成”错。 四库全书全称钦定四库全书 ,是清代乾隆时期编修的大型丛书。 在清高宗乾隆帝的主持下,由纪昀等 360 多位高官、学者编撰,3800 多人抄写,耗时十三年编成。分经、 史、子、集四部,故名“四库” 。故选 D。 【12 题详解】C.“书院被毁”错,原文是“至欲毁所创书院在漓水者,宗室士民醵金赎乃已” ,书院在宗室 士民的救助下没有被毁。故选 C。 【13 题详解】 (1)莫,没有人、没有谁;舟次,码头;庀,置备;悉,全面、周到。 (2)以,用;追比,因完不成官府的任务而受责罚;侧目,愤恨的样子。 【14 题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