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初中语文说明文阅读常考知识点和答题模板初中语文说明文阅读常考知识点和答题模板 一、基础梳理一、基础梳理 1.1.说明文的类型说明文的类型 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章。 按说明对象的不同,可以分为事物说明文(如: 鲸 )和事理说明文(如: 只有一个地球 ) 。 按语言特点的不同,可以分为平实说明文和文艺性说明文(也叫科学小品,如文笔优美的布 封的松鼠 ) 。 2.2.说明的对象及特征说明的对象及特征 说明对象是指在文中集中介绍的事物。说明对象的特征是指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标志, 抓住了才能了解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在一篇文章或一个文段中,往往用一句话、几句话的形式将 事物的特征介绍得明
2、明白白。 3.3.说明的顺序说明的顺序 说明要有顺序,这是使说明内容条理化的必要条件。 常见的说明顺序有:时间顺序(程序顺序是时间顺序的一种) 、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说明文的顺序,根据说明的目的和对象,可以以一种顺序为主,兼用其他顺序。 4.4.说明的方法说明的方法 常见的说明方法有:分类别、下定义、作比较、举例子、打比方、列数据、画图表、作诠释、 摹状貌、引资料等。 A举例子:为了说明事物的情况或事理有时光从道理上讲,人们不太理解,这就需要举些既 通俗易懂又有代表性的例子来加以说明。常会出现“比如” 、 “例如” 、 “如”等字样。 B分类别:要说明事物的特征或事理,从单方面往往不容易说清
3、楚,可以根据形状、性质、 成因、功能等方面的异同,把事物或事理按一定的标准分成若干类,然后依照类别,逐一加以说 明。如鲸一文中, “鲸总得来说分两类”一句便是典型的分类说明的标志。 C列数据:数字是从数量上说明事物特征或事理的最精确、最科学、最有说服力的依据。它 往往通过数字来说明事物的特点,从数量上给人以具体、准确的印象。但要注意,并非文中出现 的数字都属于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关键是看它是否是在说明事物的特征。与事物特征无关的数字 的出现,不能看作是列数字的说明方法。 D作比较:为了把事物或事理说得通俗易懂,有时可以利用人们生活中熟悉的事物或事理作 比较,从而唤起读者的想象,获得一个深刻的印象
4、。一般说,采用此方法时总有相比事物之间的 可比性,所以文中往往会出现一些“与相比” 、 “是的几倍(几分之一)” 、 “ 大似”等字样,但也不尽然。关键是仔细阅读,细心辨察,才能掌握其特征。 如人类的语言一文将鹦鹉、猩猩的“语言”与“人类的语言”作比较,得出“只有人类 才有真正的语言”的结论。 E下定义:为了突出事物或事理的主要内容或主要问题,常常用简明扼要的语言给事物下定 义。这是说明事物特征或事理、揭示事物或事理的本质的一种方法。如统筹方法一文,开头 就给“统筹方法”下了定义: “统筹方法,是一种安排工作进程的数学方法。 ”这个定义既指明了 “统筹方法”的本质-数学方法,也指明了“统筹方法
5、”的应用特点安排工作进程。这样, 就把统筹方法和其他的数学方法区别开来了。 F打比方:打比方就是修辞方法中的比喻。在说明文中运用打比方的方法,可以使人们不了 解的事物或抽象的事理变得具体、生动、形象。 G画图表:有些事物的关系抽象而复杂,仅用文字说明还不能使读者明白,这就需要附上示 意图,或按比例精确绘制图,如产品设计图、军事行动路线图等。有时,被说明的事物项目较多, 2 也可制定统计表,将有关数字分别填入表中,使人看了一目了然。 H作诠释:这是对事物进行解释的一种说明方法。 下定义与作诠释的区别是:定义要求完整,即定义的对象与所下定义的外延要相等,并且要 从一个方面完整地揭示概念的全部内涵;
6、而诠释并不要求完整,只要揭示概念的一部分内涵就可 以了,并且解释的对象与作出的解释外延也可以不相等。 I 摹状貌: 就是通过具体的描写揭示事物的特征, 有助于把被说明的对象说得更具体、 生动。 如中国石拱桥中, “这些石刻的狮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头接耳,有的像倾听水声,千态 万状,惟妙惟肖” 。这样的说明显得十分生动、活泼。 总之,运用了这些说明方法,能使深奥的道理通俗化,复杂的知识简单化,抽象的内容具体 化,理性的内容形象化。 (2)常用说明方法的作用: 答题基本模式:运用了*说明方法,说明了*的特点(特征) ,把*说明得准确具体(生动形 象)等,具有*的作用或好处。 5.5.说明文的结
7、构说明文的结构 说明文的结构常见的形式: “总(概说)分(具体) ”式 “总分总”式 “分总”式 并列式 递进式 二、方法归纳二、方法归纳 第一步:粗读文章第一步:粗读文章 所谓粗读,就是指通读文章,整体感知。在阅读的过程中,通过找中心句、划出要点、搜集 文章的信息,准确把握说明的对象、事物的特征、所用的说明方法等内容。 第二步:精读文章第二步:精读文章 1把握说明的对象或道理 阅读事物说明文,首先把握说明的对象是什么;阅读事理说明文,要弄清文章说明了什么事 理。要“三看”看题目;看首段;看关键词句,如总说句、分说句、过渡句等。其次通读全 文,了解重要信息,概括文章的说明中心。一般要围绕三个问
8、题来进行:A.全文围绕什么事物或 事理进行说明;B.说明了这些事物或事理的什么特征;C.从哪些方面对该事物或事理进行说明。 对说明中心的概括,语言要简明扼要。 2抓住事物的特征 事物的特征主要表现在构造、形态、性质、变化、成因、功用等方面,还要弄清作者是从哪 些角度介绍的。 3理清顺序和结构、中心 文章使用什么说明顺序,要看说明的对象。一般来说,说明事物的演变发展的,用时间顺序; 说明建筑物的,用空间顺序;介绍高科技产品或说明事物间的联系的,用逻辑顺序。在理清说明 顺序的基础上,分析段与段、部分与部分之间的关系,就容易看出文章的基本结构了。 4把握方法 阅读时,边读边标出文章所使用的说明方法,
9、然后总结主要使用了哪些方法,并进而分析这 些说明方法对准确说明事物特征所起的作用。 5体会语言 A.修饰、限制性词语的运用。如:可能、大约、几乎、一般、近、之一等词。答题时常用删 除法,即该词说明什么,如删去有什么不好。 3 B.同义词的选用:注意辨别同义词的细微差别。 第三步:针对考题细读文章。第三步:针对考题细读文章。 指联系试题,有一定的目的性和针对性来再读文章。力争回答问题时,语言要简明,条理要 清楚,信息提取要恰当。以阅读试题为依据,从整体着眼,明确筛选整理的目的,确定展开筛选 整理的范围。 有的要求筛选的信息可能只涉及几句话, 也有的可能涉及到一段甚或几段乃至全篇。 有些信息,直接
10、在筛选范围中摘录即可获取,但有的信息不是直接传递的,而需对该确定范围的 内容进行归纳、整合后方能获得。 三、例题精讲三、例题精讲 整体感知,理清说明顺序,把握文章结构,明确说明对象及其特征。 说明文阅读材料历来十分重视整体内容设计,突出考查整体理解水平的命题特点,这更要求 我们在应试阅读中首先应从整体把握阅读材料入手。整体感知阅读材料,还要注意如下几点: 把握说明对象及其特征或内容要点; 抓住关键词语、重要语句,贯通全文内容; 联系试题,突出整体,把握目的性和针对性。 例: 看云识天气 那最轻盈、站得最高的云,叫卷云。 这种云很薄,阳光可以透过云层照到地面,房屋和树木的影子依然很清晰。 卷云丝
11、丝缕缕地飘浮着,有时像一片白色的羽毛,有时像一块洁白的绫纱。 如果卷云成群成行地排列在空中,好像微风吹过水面引起的粼波,这就成了卷积云。 卷云和卷积云的位置很高,那里水分少,它们一般不会带来雨雪。 还有一种像棉花团似的白云,叫积云,常在两千米左右的天空,一朵朵分散着,映着温和 的阳光,云块四周围散发出金黄的光辉。 积云都在上午开始出现,午后最多,傍晚渐渐消散。 在晴天,我们还会遇见一种高积云。 这是成群的扁球状的云块,排列得很匀称,云块间露出碧蓝的天幕,远远望去,就像草原 上雪白的羊群。 卷云、卷积云、积云和高积云,都是很美丽的。 题目: 1.上面文段的说明对象分别是: ; 2.下列语段的第一层(用“”表示)第二层(用“/”表示)划分准确的一项是( ) ././ ././ 3.本段的中心句是哪一句? 4.本段文字的结构方式是( ) .总分式.分总式.总分总式 5.这段文字采用了从现象到本质的说明顺序,说明是现象,说明是本质。 【参考答案】 1.卷云、卷积云、积云、高积云 2.D3.第句:卷云、卷积云、积云和高积云,都是很美丽 的。4.5.云的形态;云和天气变化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