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精品教育资源文库 】 = 山东省威海市 2018年中考化学真题试题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I C-12 0-16 Na-23 Mg-24 Cl-35.5 Ca-40 Fe-56 Cu-64 2n-65 Ag-108 Ba-137 一、选择题 1. 据中国环境报报道,为应对气候变化,落实巴黎气候变化协定, 2017年国家建立了统一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按国际惯例,这里的 “ 碳 ” 是指 A. 二氧化碳 B. 单质碳 C. 碳元素 D. 所有含碳化合物 【答案】 A 【解析】 2017年国家建立了统 一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这里的 “ 碳 ” 是指二氧化碳 ,故选 A。 2. 下列能
2、够反映物质组成的概念是 溶解度 元素 溶质质量分数 有机物 溶液 A. B. C. D. 【答案】 B 【解析】 溶解度是表示物质溶解性大小的一种尺度,不符合题意; 元素组成物质,能反映物质的组成,符合题意; 溶质质量分数是表示溶液中溶质含量多少的一种尺度,符合题意; 有机物是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符合题意; 溶液由溶质与溶剂组成,能够反映物质组成,符合题意。故选 B。 3. 石墨烯是一种革命性材料,具有优异的光学、电学和力学特性。下图为金刚石、石墨和石墨烯的结构模型图,图中小球代表碳原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石墨烯是一种新型化合物 三种物质分别在足量的氧气中完全燃烧的产物相同 金刚石和石墨烯是组
3、成相同但结构不同的两种物质 石墨烯有超强的导电性和导热性,说明石墨烯的化学性质和金属相似 A. B. C. D. 【答案】 B 【解析】 由结构模型图看出,石墨烯是一种单质,错误; 三种物质都是碳元素组成的单质,分别在足=【 ;精品教育资源文库 】 = 量的氧气中完全燃 烧的产物都是二氧化碳,正确; 金刚石和石墨烯是组成相同但结构不同的两种物质,正确; 石墨烯有超强的导电性和导热性,说明石墨烯的物理性质和金属相似,错误。故选 B。 4. 对立统一是物质运动的普遍规律,下列 一 描述的是两种物质的性质或变化,其中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或物理变化的是 氧气的氧化性和一氧化碳的还原性 水的气化和氦气的液
4、化 氯化钠的溶解和硝酸钾结晶 盐酸的酸性和氢氧化钠的碱性 A. B. C. D. 【答案】 A 【解析】 氧气的氧化性和一 氧化碳的还原性都属于化学性质,不符合题意; 水的气化和氦气的液化都是物理变化,符合题意; 氯化钠的溶解和硝酸钾结晶都属于物理变化,符合题意; 盐酸的酸性和氢氧化钠的碱性都属于化学性质,不符合题意。故选 A。 5. 描述物质变化的成语有: 滴水成冰; 死灰复燃; 木已成舟; 火烧赤壁; 沙里淘金; 火上浇油; 百炼成钢; 花香四溢; 玉石俱焚,其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 B. C. D. 【答案】 D 点睛:判断一个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的 依据是看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5、6. 在化学变化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原子的种类、元素的种类、分子的种类均不变 原子的数目、分子的数目均不变 原子的质量、元素的质量、物质的总质量均不变 原子核的种类、数量、质量均不变 A. B. C. D. 【答案】 C 【解析】 原子的种类、元素的种类均不变,分子的种类改变,错误; 原子的数目不变,分子的数目不能确定,错误; 原子的质量、元素的质量、物质的总质量均不变,正确; 原子核的种类、数量、质量均不变,正确。故选 C。 7. 材料是时代进步的标志。下列关于材料的说法错误的是 A. 塑料属于有机合成高分子材料 B. 玻璃属于硅酸盐材料 C. 制造芯片的硅属于非金属材料 D. 铝镁合金属
6、于复合材料 =【 ;精品教育资源文库 】 = 【答案】 D 【解析】 A. 塑料属于有机合成高分子材料,正确; B. 玻璃属于硅酸盐材料,正确; C. 制造芯片的硅属于非金属材料,正确; D. 铝镁合金属于金属材料,错误。故选 D。 8.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关于化学、物质、人类活动和环境问题的认识,合理的是 A. 化学是环境污染的主因,没有化学,就不会产生环境问题 B. 有毒 的化学物质是环境污染的主因,应禁止使用 C. 解决环境问题,应从源头禁止排放污染物,而不应先排放后治理 D. 化工生产是环境污染的主因,化工生产一定会导致环境污染 【答案】 C 【解析】 A. 化学是产生环境问题的一
7、个方面,错误; B. 应合理使用有毒的化学物质,错误; C. 解决环境问题,应从源头禁止排放污染物,而不应先排放后治理,正确; D. 化工生产处理得当也不会导致环境污染,错误。故选 C。 9. 下列四个图像分别对应四个变化,其中正确的是 A. 将水通电一段时间后 B. 向氢氧化钾和碳酸钾的混合溶液中滴加 过量稀盐酸 C. 向一定质量分数的氢氧化钠溶液中不断加水 D. 分别向等质量的铁粉和锌粉中加入过量的相同质量分数的稀硫酸 【答案】 D 【解析】 A. 将水通电一段时间后,产生氢气与氧气的体积比是 2:1,错误; B. 向氢氧化钾和碳酸钾的混合溶液中滴加稀盐酸,稀盐酸先与氢氧化钾溶液反应,所以
8、开始不产生气体,当氢氧化钾完全反应后,再滴加稀盐酸才产生气体,错误; C. 向一定质量分数的氢氧化钠溶液中不断加水,碱性减弱,但不会变成酸性,错误; D. 锌的金属活动性比铁强,相等时间内,产生的氢气多,等质量的铁粉和锌粉与过量的 相同质量分数的稀硫酸反应,铁生成的氢气多,正确。故选 D。 点睛:图像问题主要是结合化学反应分析图的起点位置、变化趋势、终点位置是否正确。 =【 ;精品教育资源文库 】 = 10. 以下是实验室制取、收集、干燥、存放气体的装置图,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 实验室用双氧水制取氧气,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均可使用装置 B. 实验室收集氧气和二氧化碳均可使用装置 ,气
9、体从导管 b进入 C. 实验室干燥氧气和二氧化碳均可使用装置 ,气体从导管 a进入 D. 实验室收集的氧气和二氧化碳,均可如图 临时存放 【答案】 B 【解析】 A. 装置 是固液常温反应制取气体的装置,实验室用双氧水制取氧气,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均可使用装置 ,正确; B. 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密度都比空气的密度大,均可使用装置 ,气体从导管 a 进入占据下方空间,空气则被赶到上方空间而从 b排出,错误; C. 浓硫酸具有吸水性,能干燥不与其反应的气体,装置 是洗气装置,导气管是长进短出,实验室干燥氧气和二氧化碳均可使用装置 ,气体从导管 a 进入,正确; D. 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
10、气的密度大,对于密度比空气大的气体,集气瓶正放,实验室收集 的氧气和二氧化碳,均可如图 临时存放,正确。故选 B。 二、非选择题部分 11. 征服原子 揭开原子的神秘面纱 伟大的科学家费曼说: “ 假如只允许把人类的科学史压缩成一句话,它就会是 一切东西都是由原子构成 ” 。人类在探索物质是由什么构成的历史长河中,充满了智慧。 (1) 1803 年,近代化学之父,英国科学家道尔顿 (Dalton J)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 “ 道尔顿原子论 ” :一切物质都由原子构成,原子很小、呈圆球状、不可再分 ? 但由于受当时实验条件限制,道尔顿无法用事实证明自己的观点。 1811年,意大利化学 家阿伏
11、伽德罗提出:有些物质也是由分子构成,原子的基本工作形式是分子。 1897年,汤姆森通过实验发现了 _,进一步发展了原子、分子论。汤姆森主要是纠正了 “ 道尔顿原子论 ” _中的观点。 1911年,卢瑟福又通过实验,推测原子是由 _构成,并提出了沿用至今的现代原子结构理论。 =【 ;精品教育资源文库 】 = (2)道尔顿的原子论,不是事实的归纳,而是思维的产物,体现了直觉和想象在科学创造中的作用。在科学研究中,像汤姆森和卢瑟福这样对实验现象进行解释的过程叫做 _。 原子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 的微粒,为了帮助人们理解原子的结构,这三位科学家都运用了 _来表达他们的理论成果。 阅读下面材料,回答 1
12、2-15 题。 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由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组成。自然环境由生物圈、岩石圈、大气圈、水圈组成 (如图所示 ),四个圈层经过漫长演化,既相对稳定、动态平衡,又相互作用、不断变化,各圈层之间的物质和能量不停循环,这些循环既跟物质的组成、结构和性质有关,也受人类活动的影响,并通过复杂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实现。 【答案】 (1). 电子 (2). 原子不可再分 (3). 原子核和核外电子 (4). 推理 (5). 模型 【解析】 (1)汤姆森通过实验发现了电子。汤姆森主要是纠正了 “ 道尔顿原子论 ” 中原子不可再分的观点。卢瑟福通过实验,推测出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 (2)在科学
13、研究中,像汤姆森和卢瑟福这样对实验现象进行解释的过程叫做推理 。 原子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微粒,为了帮助人们理解原子的结构,这三位科学家都运用了模型来表达他们的理论成果。 12. 内涵决定身份 物质的组成与分类 (l)用化学符号填空: 岩石圈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是 _。大气圈中含量最高的物质是 _。水圈中含量最高的元素是_。土壤中能促进农作物根系发达的元素是 _。 (2)按要求填表: 物质所属圈层 物质名称 物质的化学式 用符号表示构成物质的微粒 物质类别 =【 ;精品教育资源文库 】 = 生物圈 蔗糖 _ _ _ 大气圈 氩气 _ _ _ 水圈 氢氧化钙 _ _ _ 岩石圈 _ _ Na+、 SiO32- _ 【答案】 (1). Al (2). N2 (3). O (4). P (5). C12H22O11 (6). C12H22O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