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整本书阅读“按理说”应该考什么 这个“理”就是“整本书阅读”进入到课程体系来的原因:它应该是为弥补课文只 有“单篇短文”时在教学方面的“缺憾” 。 按“教学评”一致原则,按理说,根据这个“缺憾”也就能推究它应该考什么。 相比“单篇短文” ,整本书阅读带来的“核心素养”培育内容方面可能有这么一些: 读篇幅长的文本比起读篇幅短的文本,在“语言建构与运用”上,除了开阔眼界外, 未必有什么特别对应的内容。 “审美鉴赏与创造” ,整本书的特点、优势在于它有巨大的文本容量,有复杂深刻 的思想情感、恢宏严谨的结构、多样变化的艺术手法。比如文学作品的情节错综复杂、 人物众多性格纷繁等;非文学作品的内容丰厚、复
2、杂,思想深刻、系统等。整本书往往 能“独立”地呈现一个相对完整的艺术世界、相对完备的思想天地。 “思维发展与提升”方面,能帮助学生整体地、发展地、多方面地看问题,帮助学 生的思维变得更全面、深刻、辩证、有纵深。 “文化传承与理解”方面,能帮助高中生接触更丰富、更深刻的内容,比“单篇短 文”的有限内容,更有利于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外来文化的包容、平等、相互学习的 态度。 换个角度看,整本书阅读“按理说”就应该考“单篇短文”阅读做不到的内容。我 们且看走在前头的北京高考试卷中的相关试题。 (2020 年) 17 红楼梦第五回中晴雯的判词是: 霁月难逢,彩云易散。心比天高,身为下贱。风流灵巧招人怨。
3、寿夭多因毁谤生, 多情公子空牵念。请从判词的画线部分选择三处,各举出原著中的一个具体情节加以印 证。 这确实不是 “单篇短文” 所能 “考” 得出来的, 学生必须要读过全本 红楼梦 , 并能熟悉与晴雯相关的情节才行。“四选三”也降低了考得“细致”的要求。 (2019 年) 22.从下面三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写作。 呐喊中哪一篇作品的结尾,令你印象深刻,给你带来启迪? 要求:复述大致内容,陈述理由,150 字左右。 在红岩 平凡的世界 老人与海中,选择一位“内心强大”的人,写出其“内 心强大”的表现。 要求:写出人物姓名,150 字左右。 在边城 红楼梦中,谁是“心清如水”的人?写一首诗或一
4、段抒情文字赞美 他(她) 。 要求:写出赞美对象的姓名和特点,不超过 150 字。 能选择,较开放,确实也不是“单篇短文”所能做到的(由于呐喊是小说 集,所以第一个选择可以,但无疑它又有了从 n 多篇小说选择其一的可能,而这又不是 “单篇短文”能做到的) ;对教学的引导就是你要去读整本书,并对其基本内容有 所了解。 再看北京卷其他年份的试题,也类似如此。 这样的试题,应该就是比较“讲道理”了。 当然,不要忘了,还有两个重要的内容: 一是整本书阅读的方法,像“表格梳理” “结构图概括” “浏览目录” “前后勾连、 对照”等。这个要求有点高吗?但未必不能考。 二是对整本书阅读的兴趣,它真的不能“考
5、”得出来吗? 总起来说,也就是 说,对于整本书阅读“考什么” ,可能并不值得那么纠结,目前看来,按理说,应 该就是这样的吧。 对教学的启示可能还是这样: 一,要让学生读完。无论乡土还是红楼 ,让孩子从头到尾读一遍,有个印 象,有个体验。 二,要让学生读懂。怎么算读懂呢?在我看来,让学生自己弄一张全书的相对细致 的内容结构图,然后小组内、班级里同学间相互说一说自己的结构图,讨论、交流一下, 大概也就算完成了。 三,要让学生读深一点。即选择学生感兴趣的点探讨一番,与试题的“开放性” “可 选择”对应;千万不要“整本书”深入研究。也就是说,如果我们带领学生对某一点几 点探讨过了,学生懂得了探讨的方式、路径,能自行写出一些学习成果;那么,面对试 题时,就能做到心中不慌。 当然,还要让学生“会读” “喜读” 。也就是说要防备问你“阅读整本书 的心得、体会、方法” “谈谈你最喜欢的一本书的特点”等“旁敲侧击”却 相对高明的试题。 不同的整本书都有不同的阅读方法, 而不可能有 “公 式” “套路” ;只要整本书足够优秀,它本身就有魅力让人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