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第1单元秒的认识-人教版.doc

上传人(卖家):孙红松 文档编号:1522074 上传时间:2021-06-29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57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第1单元秒的认识-人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第1单元秒的认识-人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第1单元秒的认识-人教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第1单元秒的认识-人教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第1单元秒的认识-人教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 1 单元时、分、秒 第一学段中 “常见的量” 关于时间的知识,学生在一年级上册第七单元 认 识钟表中学会了看整时和半时,在二年级上册第七单元认识时间中会读写 几时几分,初步认识了钟面上的时针和分针,知道了 1 时=60 分。本单元先安排认 识更小的时间单位“秒”,了解 1 分=60 秒,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时、分、秒三个 时间单位之间的关系;再认识计量工具;接着体验时间的长短,建立时间观念,并掌 握一定的估计方法;最后解决与时间计算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包括时间单位换算 及计算经过时间、到达时刻、出发时刻。在本单元学习的基础上,三年级下册还 将学习年、月、日。时间单位不像长度、重量单位那样容易

2、用具体的物体表现出 来,比较抽象,单位之间的进率也比较复杂。但是时间又时时伴随着人们的生活,因 此,教材从教学材料的选择到呈现方式,都十分注意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力求在 实际情景中,体会时、分、秒的实际意义,掌握有关时间的知识。 1.认识时间单位“秒”,知道 1 分=60 秒;能选择合适的单位和工具对时间进 行度量。 2.结合生活经验体验时间的长短,初步建立时、分、秒的时间观念,会用一定 的方法估计时间。 3.结合具体的生活情景,体会时刻与经过时间之间的联系与区别,能解决简单 的实际问题。 经历运用钟表模型探究分与秒之间关系的过程,知道 1 分=60 秒。 渗透数形结 合思想。 经历联系实际生

3、活解决简单问题的过程,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交流、合作 探究能力,并有效地促进个性思维的发展。 1.感受到数学源于生活并用于生活,对数学产生亲切感,获得运用知识解决问 题的成功体验。 2.帮助学生树立珍惜时间的观念。 【重点】 初步建立分、秒的时间观念。 【难点】 解决简单的计算经过时间的问题,帮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 1.关注学生认识需求,化抽象为具体,培养学生的时间观念。 要充分运用教材提供的素材,使抽象的时间概念变成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 并切实开展体验活动,让学生在亲身参与中建立对时间单位的准确感知,丰富对时 间长短的体验,掌握估计时间的方法。 2.充分发挥钟表模型等直观教具及教

4、学课件的作用,突破教学难点。 由于时、分、秒两相邻单位之间的进率是 60,而不是 10,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 的困难,有关时间计算的教学无疑成为了一个教学难点。因此,在教学时、分、秒 之间的关系时,应充分利用钟面对时间“局部周期性”的刻画功能,加强对钟面的 观察,让学生明确秒针走一圈分针走了多少,分针走一圈时针走了多少,帮助学生 积累丰富的经验,掌握时、分、秒之间的关系。在教学有关时间的计算时,可以通 过课件观察钟面指针转动经过的区域帮助学生理解。 3.注意课内外结合,适当挖掘和拓展教学资源。 学生对于量的实际意义的理解,以及相应的量的观念的建立往往不是一次完 成的,需要长期积累,而课堂的时间又

5、非常有限,因此,需要拓宽学习渠道,注意课内 外的结合,适当地拓展和补充教学资源。例如,“1 分有多长”的体验活动,在课堂 上,教师可以选择像口算、朗读课文、画画等便于操作的活动,而像跳绳、仰卧起 坐等活动,由于受到场地和时间的限制,不适宜在课内组织活动,但可以提供信息, 唤起学生已有的经验,可以在课内估计,课外实践验证。比如,可以让学生去收集诸 如:月亮绕地球 1 秒约运行 8000 米,人骑自行车 1 分约行进 200 米,脉搏 1 分约跳 动 75 下等例子。这样既可以帮助学生建立 1 分、1 秒的时间观念,也能培养学生 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意识和习惯。再如,可以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每天的睡眠

6、时 间,再让学生去了解一下人在不同年龄所需要的睡眠时间,看一看自己的睡眠时间 是否合理、科学,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 4.恰当把握教学目标。 无论是时间单位间的换算还是经过时间的计算都相对比较简单。例如,时间 单位间的换算,只局限于相邻两个单位之间,是学生能用加法计算解决的问题。但 相邻两时间单位间的进率是 60 这一点一定要让学生牢记。 再如,经过时间的计算, 不要求计算跨过中午12时的,如上午9时至下午1时的时间;而且不强求学生一定 用计算的方法解决,允许学生借助钟面、数轴等模型“算”出经过时间。 1秒的认识 对于时间单位“秒”学生们并不陌生,在生活中有接触。1 分=60 秒,学生也有 模糊

7、的印象,但是,时间单位比较抽象,不像长度、重量单位那样容易用具体的物体 表现出来。因此知道并理解 1 分=60 秒是本节课教学的重点,而初步建立 1 秒、几 秒、1 分的时间观念不仅是本节课教学的重点,亦是难点。教学中,注重联系生活, 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注重给足学生观察、发现、探究、体验的时间,注重多媒体 课件的有效运用,以达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1.认识时间单位“秒”,知道 1 分=60 秒,体会秒在生活中的应用。 2.通过观察、 体验等活动,使学生初步建立 1 秒、 几秒、 1 分的时间观念。 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同时渗透珍惜时间、交通安全等思品教育。 【重点】 1.知道时间单

8、位“秒”,理解并掌握 1 分=60 秒。 2.初步建立 1 秒、几秒、1 分的时间观念。 【难点】 探索秒针的计时方法,得出 1 分=60 秒的过程,以及学生对秒的感知的程度。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学具钟表、家用小闹表。 师:孩子们喜欢过节吗?有一个咱们中国最传统的、 最重要的节日,每到这个节 日,你们都会得到压岁钱,这是什么节日? 预设 生:春节。 (老师放映课件) 师:看过春节联欢晚会吗?咱们再回到晚会现场看看:新年的钟声马上就要敲 响了,开始倒计时了,一起来。(师生一起倒计时) 师:过年真好!我们又一次听到了新年的钟声。谁知道,刚才咱们倒数的 5,4,3,2,1 是用的

9、什么时间单位? 预设 生:秒。 师:我们以前学过的时间单位有时、分,要计量很短的时间,就常要用到比分更 小的单位秒,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秒。(板书课题:秒的认识) 师:对于秒这个新朋友,你了解多少?还想知道什么? 预设 生 1:1 秒很短。 生 2:1 分钟就是 60 秒。 生 3:钟表滴答一下就是 1 秒。 师:生活中哪些地方可以用秒计时呢? 预设 生 1:火箭发射倒计时。 生 2:运动会上记录百米赛跑的成绩。 师:对,同学们,秒在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秒”的认识。 从学生熟悉的春晚倒计时创设情景,让学生参与倒计时的活动,结合 学过的时和分,唤醒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出比分

10、更小的时间单位秒,既能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使学生直观认识生活中“秒”的存在,帮助学生认识抽 象的时间概念。 (教师出示主题图) 师:同学们看这几幅图,你看到了什么? 师:在这些情景图中,藏着一个新朋友,你知道他是谁吗? 预设 生:秒。 师:对,就是“秒”,它是一个时间单位。我们还认识了哪些时间单位? 预设 生:时,分。 (课件出示钟面) 师:今天我们来好好地认识这个新朋友。(板书课题:秒的认识) 通过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唤醒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生活经验,同 时,通过学生熟悉的情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为学习新知奠定良好的情感基础。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 预设 生:喜欢。 师:听

11、谜语:“兄弟三人齐上路,有快有慢不停步,一年三百六十五,没有走出玻 璃铺。” 预设 生:钟表。 师:谁知道谜语里的三兄弟指的是谁? 预设 生 1:时针。 生 2:分针。 生 3:秒针。 师:同学们懂得真多,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秒针和秒。(板书课题:秒的认 识) 利用谜语导入,一开始就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兴奋起来,为学习新课做好铺垫。 一、认识秒针和 1 秒。 1.观察秒针。 师:看来你们对秒并不陌生,老师可要考考你们。钟面上哪根针是用来表示秒 的?叫什么针?秒针是什么样的?同桌互相指指,说说看。 师:钟面上有形影不离的三兄弟,这根最长最细走得最快的就是

12、秒针。 2.复习旧知识。 (1)时针走一大格是()时,这时分针走()圈,也就是()分。 (2)1 时=()分。 师指名回答。 【参考答案】(1)1160(2)60 师:关于时间你还知道哪些知识? 3.认识秒针。 师:秒针是怎样计时的?谁能给大家讲一讲? 预设 生:秒针走一个小格就是一秒。 师:哦,原来秒针走一个小格就是一秒,真是这样吗?(放映课件:钟面上秒针一 动,同时滴答一下。)咱们再来感受一下一秒,一起说出来。(板书:秒针走一个小格 就是一秒) 师:一秒钟就是这么滴答一下(教师手势做一下),你能在 1 秒钟里做点什么呢? 预设 生 1:一秒钟可以打开电视机的开关。 生 2:看电视时可以调一

13、个台。 生 3:可以呼吸一次。 生 4:可以站起来。 生 5:一秒钟脉搏跳 2 下。 师:同桌的孩子互相做一个自己喜欢的动作。 师:经过刚才的活动,你对 1 秒有什么感受?想说点什么? 预设 生 1:一秒很短。 生 2:是太短了。 俗话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须躬行。1 秒看不见,摸不着,1 秒 到底有多长,只有让学生经历丰富的活动,才能形成自己的体验。在这堂课中,把学 生对秒的体验预设为重点,新课程着力强调“经历”,通过学生自己用声音和动作 等来配音、配动作,调动了眼、耳、口、手等多种感官同时参与活动,全方位地感 受 1 秒,使学生有了具体的、物化的感受。 4.1 秒的价值。 师:短短的

14、 1 秒钟,滴答一下就过去了,其实,在 1 秒钟里也能干许多事呢。 老师 这里搜集了一些资料,一起来看看。(课件演示:播放豹 1 秒钟的奔跑路程;发电厂 1 秒钟的发电量可供一户家庭用三个月;奥运会上,刘翔百米跨栏的片段。) 师:了解了这些,你又想说点什么呢? 师:在生活中你还见过和秒有关的东西或事情吗?(学生互相说一说自己在生 活中见到的和秒有关的事情) 本环节中,让学生观看一发电厂的发电量等资料以及学生熟悉的刘 翔奥运会夺冠的成绩,与学生前面谈到的对一秒的感受是很短的形成强烈的对比, 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一秒虽短暂,但却是相当有价值的,引出“分秒必争”“争分 夺秒”这两个成语,使学生懂得了要

15、爱惜时间,抓紧时间,一分一秒都不能浪费。 二、认识几秒。 师:刚才,咱们知道了秒针走1小格就是1秒,仔细看,这一次秒针走了多长时间? 你是怎么知道的?(课件演示秒针从 12 走到 1) 预设 生 1:数出来秒针走了 5 下。 生 2:不用数也可以知道,因为秒针走了 1 大格,每一大格有 5 小格,秒针走 1 小 格是 1 秒,走 5 小格就是 5 秒。(板书:秒针走一大格的时间是 5 秒) 师:说得真清楚。 接着看(课件演示秒针从 1 走到 5),你知道秒针又走了多少秒 吗?你是怎么知道的? 预设 生:秒针走 4 大格就是 4 个 5 秒,是 20 秒。 师:真棒!再来看一看(课件演示,秒针从

16、5走到7再过2小格),秒针又走了几秒? 你是怎么知道的? 预设 生:秒针走了 2 个大格就是 10 秒,再加上 2 个小格是 2 秒,所以一共走了 12 秒。 师:如果秒针走一圈会是多少秒?你是怎么想的? 预设 生 1:秒针走一圈就是走 12 个大格。 生 2:秒针走一圈就是走了 60 个小格,也就是 60 秒。 (师随着生的回答,板书:60 秒。) 几秒的认识教学先是让学生静静地体验五秒、 二十秒,再让学生说出 秒针走了多少秒。学生有的用数数的方法说出了秒针走的时间,也有的利用旧知 的迁移用秒针走了几大格几小格来判断秒针走了多少秒。此处教学,再一次让学 生体验了时间单位“秒”,加深了学生对秒

17、的认识,同时还尊重了学生认知水平的 差异,最后,通过教师的引导也优化了方法。 三、探究秒与分的关系。 师:秒针走一圈,分针会有什么变化? 师:现在分针和秒针都指着几?注意观察秒针走一圈的同时,分针有什么变化。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电脑演示的钟面秒针走动情况) 师:回想一下,秒针走一圈,分针有什么变化? 预设 生:分针走了一小格。 师:分针走了一小格是多长时间?(师板书:1 分) 师(指着板书):秒针转动一圈经过 60 个小格,也就是 60 秒,分针经过一个小格, 也就是 1 分,那么,你有什么发现吗? 预设 生:1 分=60 秒(师板书:=),一起读读。 对于分与秒的关系,有相当部分的学生在课前

18、就有所了解,因此,此处 教学重点又一次放在了体验上,通过课件上秒针走一圈和分针就走一小格的直观 演示,让学生通过观察,亲身体验分与秒的关系,从而抽象出 1 分=60 秒的结论。 四、感受 1 分钟。 师:60 秒也就是 1 分钟,我们能做些什么呢?咱们来个一分钟的体验活动,好不 好? 老师为每个学生准备一项活动,有的是写汉字,有的是口算,有的是写数字。 师:现在从抽屉里拿出题单看一看自己要做什么,尽快做好准备。 师:写汉字的同学是哪些?做口算的呢?写数字的呢?(生活动后汇报,师给予评 价:孩子们这一分钟做的事情可真是不少。) 师:刚才我们是静静地体会一分钟,现在咱们来点可以动的,好不好?每个大

19、组 选一个孩子表演拍球、 跳绳,其余学生数数。 (生活动后汇报,师分别给予评价,突出 相同的一分钟,做得多的速度快。) 师:估一估,试一试。 你跳 80 下绳,大概需要多少时间?你拍 100 下球,大概需要 多少时间?你 10 秒能跳几下绳?能拍几下球?(生汇报,全班交流。) 师:这一分钟里,我们可以拍几十下球,跳几十下绳,一分钟的价值挺大的。 那么, 我们这一节课有多少个 1 分钟呢? 预设 生:40 个。 师:在这 40 分钟里我们将会收获更多的知识。 动静结合的一分钟体验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 1 分钟的长短,体 验 1 分钟的价值,学生们兴味盎然,积极性非常高,同时通过活动还将“时间相

20、同, 做的数量越多,速度就越快”的数学思想加以渗透。 练习 1 1.教材第 6 页练习一第 1 题。 2.教材第 6 页练习一第 2 题。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完成后组织学生集体订正。 3.排名次。 出示 100 米跑步成绩单: 佳佳16 秒 依依18 秒 浩浩17 秒 看时间排名,并说明理由。 学生独立讨论完成。 【参考答案】1.第一个圈少于 1 分钟,第二 个圈多于 1 分钟2.小时秒分钟3.佳佳第 1 名、浩浩第 2 名、依依第 3 名 练习 2 完成相关习题。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时间单位时分秒,从大到小排列好。相邻进率是六十,请你一定要记好。 作业

21、 1 教材第 4 页做一做第 1 题。 作业 2 完成相关习题。 秒的认识 秒针走一小格的时间是 1 秒 秒针走一大格的时间是 5 秒 1 分=60 秒 “秒的认识”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了时、分和会读、会写几时几分的基础上 进行教学的。本节课的知识性目标相对简单,“秒”是较小的计量时间的单位,比 较抽象,不像长度单位、重量单位那样可以借助具体的物体表现出来,小学生一般 不易感知 1 秒和几秒有多长。本节课的重点是通过一系列的体验活动,帮助学生 逐步建立起 1 秒、几秒及 1 分的时间观念。 这节课中,始终贯穿的一根主线就是让学生不断地、有层次性地体验,在体验 中,学生不知不觉对秒的认识已经达到一个

22、高潮,也较好地完成了本节课的教学目 标。现代教学论认为:学生只有在亲身经历或体验一种学习过程时,其聪明才智才 得以发挥出来。任何的学习都是一种主动建构过程。有这样一句话:听见了,忘记 了;看见了,记住了;体验了,就理解了。可见,让我们的学生亲身感受数学、经历数 学、体验数学是学生学习数学的最佳方式。 1.没有介绍常用的其他可以计量秒的工具:电子表和秒表。 2.没有渗透估计的方法。 1.利用课件展示常见的电子表和秒表,让学生明确它们各自的用途。 2.设计活动,让学生从事多种活动体验 15 秒的时间究竟有多长,渗透估计的 方法。 写出钟面上显示的时刻。 名师点拨时针指着几或刚过几就是几时,分针指着

23、几就用几乘 5 得到几 分,秒针指着几就用几乘 5 得到几秒,合起来就是几时几分几秒。 解答4 时 5 分 45 秒2 时 40 分 25 秒 中国古代的时间单位 现在每昼夜为二十四小时,在古时则为十二个时辰。当年西方机械钟表传入 中国,人们将中西时点分别称为“大时”和“小时”。随着钟表的普及,人们将“大 时”淡忘,而“小时”沿用至今。 古时的时(大时)不以一二三四等来算,而用子丑寅卯等作标,又分别用鼠牛虎 兔等动物作代,以为易记。具体划分如下:子(鼠)时是十一点到一点,以十二点为正 点;丑(牛)时是一点到三点,以两点为正点;寅(虎)时是三点到五点,以四点为正点;卯 (兔)时是五点到七点,以六

24、点为正点;辰(龙)时是七点到九点,以八点为正点;巳(蛇) 时是九点到十一点,以十点为正点;午(马)时是十一点到一点,以十二点为正点;未 (羊)时是一点到三点,以两点为正点;申(猴)时是三点到五点,以四点为正点;酉(鸡) 时是五点到七点,以六点为正点;戌(狗)时是七点到九点,以八点为正点;亥(猪)时是 九点到十一点,以十点为正点。 古人说时间,白天与黑夜各不相同,白天说“钟”,黑夜说“更”或“鼓”,又有 “晨钟暮鼓”之说。古时城镇多设钟鼓楼,晨起(辰时,今之七点)撞钟报时,所以白 天说“几点钟”;暮起(酉时,今之十九点)击鼓报时,故夜晚又说是几鼓天。夜晚说 时间又有用“更”的,这是由于巡夜人边巡

25、行边打击梆子,以点数报时。全夜分五 个更,第三更是子时,所以又有“三更半夜”之说。 “更”其实只是一种在晚上以击点报时的名称。从酉时(今之晚上七点)起, 巡夜人打击手持的梆子或鼓,此称为“打更”。七点至九点一击,为一更;九点至十 一点两击,为二更;十一点至凌晨一点三击,为三更;一点至三点四击,为四更;三点至 五点五击,为五更;此时天亮了,不再打更。 另外,在古代军队营寨里也有打更的,不过击打的不是木制的梆子,而是金质 的,叫做“金柝(念拓)”。 时以下的计量单位为“刻”,一个时辰分为八刻,每刻等于现在的十五分钟。 旧小说有“午时三刻开斩”之说,意即在午时三刻钟(差十五分钟到正午)时开刀问 斩,

26、此时阳气最盛,阴气即时消散,此罪大恶极之犯,应该“连鬼都不得做”,以示严 惩。 从零至十五分为一刻,三十分处为二刻,四十五分处为三刻,上文的“午时三刻 开斩”,就是指正午前一刻开杀戒;六十分处为四刻,此时为正午,如此类推,七刻之 后无第八刻,八刻时已是下一个时辰的开始。 刻以下为“字”,关于“字”,广东、广西的粤语地区至今仍然使用,如“下午 三点十个字”,其意即“十五点五十分”。据语言学家分析,粤语中所保留的“古 汉语” 特别多,究其原因,皆因古中原汉人流落岭南,与中原人久离,其语言没有与留 在中原的人“与时俱进”。“字”以下的分法不详,据隋书律历志载,秒为 古时间单位,秒以下为“忽”,如何换

27、算,书上没说清楚,只说:“秒如芒这样细; 忽如最细的蜘蛛丝。” 古时计时工具有两种,一是“日晷”,二是“漏”。日晷是以太阳影子移动,对 应于晷面上的刻度来计时的。漏是以滴水计时的,由四只盛水的铜壶从上而下互 相迭放组合而成。上三只底下有小孔,最下一只竖放一个箭形浮标,随滴水而水面 升高,壶身上有刻度,以为计时。 原一昼夜分 100 刻,因不能与十二个时辰整除,又先 后改为 96,108,120 刻,到清代正式定为 96 刻;就这样,一个时辰等于八刻。一刻又 分作三“份” ,一个“时辰” 共分二十四“份” ,恰与二十四节气相对。注意,这“份” 不是现时的分钟,而是“字”,在两刻之间,用两个奇怪符

28、号来刻,所以叫做“字”。 字以下又用细如麦芒的线条来划分,叫做“秒”;秒字由“禾”与“少”合成,禾指 麦禾,少指细小的芒。秒以下无法划,只能说“细如蜘蛛丝”来说明,叫做“忽”; 如“忽然”一词,忽指极短时间,然指变,合用意即,在极短时间内有了转变。 “时间”一词的由来 一切物质运动过程都具有的持续性和不可逆性构成了它们的共同属性,这种 共同属性就叫做时间 。 所谓持续性,包括了过程的因果性和不间断性;所谓不可逆 性,则指过程能重复但不可能返回过去的性质。 时间是一种客观存在。时间的概 念是人类认识、归纳、描述自然的结果,其本意原指四季更替或太阳在黄道上的 位置轮回,说文解字曰:时,四时也;管子

29、山权数说:时者,所以记岁也。随 着认识的不断深入,时间的概念涵盖了一切有形与无形的运动,孟子篇叙注: “谓时曰支干五行相孤虚之属也。”可见时是用来描述一切运动过程的统一属性 的,这就是时的内涵。由于古代人们研究的问题基本都是宏观的、粗犷的、慢节 奏的,所以只重视了“时”的问题,后来因为研究快速的、瞬时性的对象需要,补充 进了“间”的概念,于是,时间便涵盖了运动过程的连续状态和瞬时状态,其内涵得 到了最后的丰富和完善,“时间”一词也就最后定型了。 天(日)、时、分、秒 地球自转一周为一天(日)。 地球自转一周(360 度)时间为 23 小时 56 分 04 秒, 比我们平常所说的“一个白天和一个黑夜为一日计 24 小时”少一点。人类自己 感觉不到地球在自转,故习惯于把日出日落到再次日出称之为一日。 一日划分为 24 小时是古埃及人制定的。每小时又划分为 60 分钟,每分钟又分为 60 秒。这样 一日就有 246060=86400(秒)。这些时、分、秒都成了时间单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 > 数学 > 人教版(2024) > 三年级上册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第1单元秒的认识-人教版.doc)为本站会员(孙红松)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