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0-2021 学年 第一学期 天河区六年级语文科目 期末试卷及答案 一、读准拼音,正确书写。 (每空 0.5 分,共 8 分) 1.zogoxingyngpngpifngx shuxuzhndngjitipndng 【答案】糟糕汹涌澎湃缝隙瘦削斩钉截铁攀登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重点字词的书写,看拼音写字词是最常考也是最基础的题型, 难度较低,需要考生在平时多读多写,牢记于心。 二、根据要求,正确选择。 (7 分) 2.为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用“ ”标出来。 (3 分) 迂 回(yy)花蕾 (lili)入场券 (junqun) 叱咤 (chzh)奴婢 (bp)蒙 汉情深(mng mng
2、) 【答案】yliqunzhbmng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重点字词读音的掌握和多音字辨析,选择正确读音是最常考也 是最基础的题型,难度较低,需要考生在平时多读多写,牢记于心。 3.下列词语分类不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A. 形容音乐的词语:高山流水天籁之音余音绕梁黄钟大吕 B. 形容书法的词语:笔走龙蛇龙飞风舞文采斐然铁画银钩 C. 形容画功的词语:惟妙惟肖栩栩如生活灵活现妙手丹青 D. 形容口才的词语:口若悬河出口成章舌灿莲花妙语连珠 【答案】B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成语的掌握情况,并且要理解其含义,学会运用。 “文采斐然” 是指文章中表现出来的典雅艳丽和令人赏心悦目的色彩和风格
3、,形容一个人文采好,并 不是形容书法的词语,故选 B。 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2 分) A. 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不止一种方法。 B.只有一个地球可以通过理清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来把握主要内容。 C. 关键词对了解主要内容也很有帮助。 D. 文章的题目有时能提示文章的主要内容。 【答案】B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掌握, 只有一个地球属于事理说明文, 因此不能用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来把握主要内容。 三、判断题。下列说法正确的填A,错误的填B。 (每空 1 分,共 4 分) 5.宿建德江 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都写了月夜的景色,表达的情感也一样。 () 【答案】
4、B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课本古诗的掌握,需要同学们理解正确的古诗的意思以及领会 作者想表达的情感。 6.鲁迅,原名周树人。主要作品有小说集呐喊 彷徨 故事新编 ,散文诗集野 草 ,散文集朝花夕拾 ,以及大量杂文。() 【答案】A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鲁迅相关文学常识的了解。 7.开国大典这篇课文采用点面结合的方法描写了阅兵式。() 【答案】 A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校内文章的掌握,需要同学们及时复习课本内容。 8.第五单元开篇语“以立意为宗, 不以能文为本”中“立意”指的是文章的主题思想, 这句话 的意思是文章要多多使用华丽的词藻,这是最重要的。() 【答案】 B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
5、校内每个单元开篇语的理解, “立意”就是要把文章的灵魂找 到,这也就是文章的主题思想,文章的主题思想是文章的宗旨,不能没有。“不以能文 为本”,就是写文章不能为了写文章而写文章,那样用华丽的词藻堆砌出来的文章是华 而不实的,是没有灵魂的,写文章不能把这个作为根本。 四、句式训练。 (6 分) 9. 仿写句子。 (2 分) 例句:山里的夜是那么安静,只听见树叶摩挲,只听见小虫呢喃,只听见秋风私语。 _。 【答案】 山村的冬天是那么寂静, 只听见风声呼啸而过, 只听见雪花簌簌地不断往下落, 只听见小虫窃窃私语。 【解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仿写,仿写要注意三点,分别是修辞一致、句式结构相似、 情感一
6、致。 (答案不唯一) 10写人物说话,可以不用“说”来表达。请改写下面句子。 (2 分) 妈妈看到我鼻子受伤了,焦急地说: “别动,我带你去医院检查。 ” _。 【答案】妈妈看到我鼻子受伤了,连鞋都来不及穿上,就连忙跑过来,拉起我的小手喊 道: “别动,我带你去医院检查。 ”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改写句子的掌握,题目用的是语言描写,作答时可以用动作描 写或者神态描写来代替“说” 。 11. 修改病句。 (2 分) 我们必须及时纠正并随时发现学习过程中的缺点。 _。 【答案】我们必须随时发现并及时纠正学习过程中的缺点。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病句的掌握,题目中的句子属于语序不当,调整顺序即可。
7、 五、日积月累,默写诗句。(8 分,每题 2 分) 12.黑云翻墨未遮山,_。 苏轼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13.祖宗疆土,当以死守,_。李纲宋史列传 14._,乌蒙磅礴走泥丸。毛泽东七律长征 15.“善哉乎鼓琴,_。 ”伯牙鼓琴 【答案】白雨跳珠乱入船;不可以尺寸与人;五岭逶迤腾细浪;巍巍乎若泰山 / 汤汤 乎若流水 【解析】考查对课本要求背诵内容的掌握程度,考生平时除了会背诵,还需多加默写, 理解诗句、俗语的意思。 六、语言实践。(4 分) 16.竹节人是小朋友们自制的玩具,通过制作装备、创造名号让自己的竹节人更神气。 如果让你自制或改造一种玩具,你会怎么做呢?给大家介绍一下吧。 (介绍要
8、简洁、 完整、有条理) _ _ _ 【答案】今天我制作了一件玩具:风筝。首先我准备好材料:纸、竹篾、胶水等。然后 用竹篾搭建成一个风筝的骨架轮廓。 搭风筝骨架的时候一定要仔细用心, 骨架搭好之后, 我拿出纸张,用胶水把纸张贴到刚才制作好的风筝骨架上。弄好之后,我找来了绳线, 最后把绳线固定在风筝上,就这样,我的玩具风筝就做成了。 【解析】 此题考查学生口语交际的能力, 注意提取题目的要求, 并且注意介绍时要简洁、 完整、有条理。 (答案不唯一) 七、阅读理解,完整作答。(23 分) 阅读训练(一) 材料一: 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一望无际的碧绿的 西瓜。其间有
9、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项带银圆,手捏 一柄钢叉,向一匹猹尽力的刺去 , 那猹却将身一扭,反从他的胯下逃走了。 材料二: 这来的便是闰土。虽然我一见便知道是闰土,但又不是我这记忆上的闰土了。他身 材增加了一倍;先前的紫色的圆脸,已经变作灰黄,而且加上了很深的皱纹;他头上是 一顶破毡帽,身上只一件极薄的棉衣,浑身瑟索着;手里提着一个纸包和一支长烟管, 那手也不是我所记得的红活圆实的手;却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 我 问问他的景况。他只是摇头:“非常难。第六个孩子也会帮忙了,却总是吃不够又 不太平 什么地方都要钱。没有定规 收成又坏。种出东西来,挑去卖,总要捐几 回钱,折了本;不去卖,又只能
10、烂掉 “ 材料三: 材料一、二都出自鲁迅的短篇小说故乡。故乡的素材,是鲁迅 1919 年从 北京回故乡的见闻,它深刻概括了 1921 年前三十年内,特别是辛亥革命前后十年间中 国农村经济凋敝,农民生活日益贫团的历史,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社会风貌。 17. 材料一是作者回忆中的画面,请用小标题写出闰土当时做的事情是: _。 (1 分) 【答案】闰土月下刺猹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于文章内容的概括能力,概括情节时可以使用“谁+干了什么” 的结构进行回答。 18. 读材料一,我们感受到少年闰土的_;读材料二,我们 感受到中年闰土的_。(2 分) 【答案】聪明、活泼、勇敢;被生活压迫的困苦不堪,贫困潦倒,
11、没有少年时的活力。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人物形象的概括能力。 19. 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2 分) A. 材料一最后一句写出了“猹”的灵活。 B. 材料一、二对闰土的描写都只运用了外貌描写的方法。 C. 材料一中划横线部分属于环境描写,写出了夜晚海边瓜地的静谧。 D. 材料三是材料一、二的写作背景介绍。 【答案】B 【解析】 此题考查学生对文章的理解能力。 材料二除了用了外貌描写, 还用了语言描写, 故选 B。 20. 请结合材料一、二,写一写你分别感受到作者怎样的内心世界?尽量写出你的观点 并写出理由。 (4 分) _ _ _ 【答案】材料一因为少年时期的闰土是活泼的,无忧无虑
12、的。而材料二的中年时期的闰 土被生活压迫的困苦不堪,贫困潦倒,没有少年时的活力,让鲁迅感到他和闰土之间的 关系不再像从前那么亲近,作者控诉了旧社会的残酷、黑暗、无情。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文章的理解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理由只要言之有理即可,答 案仅供参考。 阅读训练(二) 听书 “听书”,苏南俗语,这里的“书”指苏州评弹。评弹是评话和弹词的简称。 书场一般开下午场和夜场两场。夜场书更受重视,总是演员的看家书目。场子里 有提篮小卖,无非是西瓜子、南瓜子、花生米和五香豆之类的消闲小吃。我跟着大人去 听书的本意就是为了这些小吃,后来耳濡目染,喜欢上了听书。 起先,听唱是被迫的,后来,居然就渐渐地听
13、出些好处来了。蒋调的清雅,徐调 的温软,琴调的潇洒,张调的激昂 到能接受弹喝的时候,我已经是个大孩子,再 不好意思拉着大人的衣角进场听“白书”了,就有点尴尬。 几个大孩子凑在一起商量,想出了“派代表”的穷办法每个人凑点钱,供一 个人去听书,次日找个时间让他向大伙传达。派出的代表是我们中最能模仿说书人的, 受此重托, 竭力地绘声绘色, 却远远没有原版的生动迷人。 故事是有的, 但听半天也 “进 不去”故事里。这是怎么啦?想想这个问题,多少使我悟出点艺术的真谛。说书人远远 不只在讲故事, 他们把难叙之事娓娓道来, 把难状之物呈之目前, 把难言之情诉出微妙, 看似随口而出,其实句句都是有苦心的:有时
14、细针密缝,有时一表千里,皆追求具体、 生动、传神。这种追求是和小说一致的。那时候,我是非常钦佩那些评弹艺人的,惊讶 于他们能凭一张嘴把故事说得悬念迭出引人入胜,把人物刻画得血肉丰满栩栩如生,把 人情世事评点得练达洞明。在我少年的眼中,这些穿戴整齐、温文尔雅、说古道今的说 书先生是值得信赖、应当尊敬的。他们通过卓有成效的历史和道德知识的传播,在不经 意间薪传着我们民族的文化传统。这样的口头传播在乡村尤其重要,因为那时候的乡村 比城里有着更多的文盲和准文盲,口头传播是他们获得知识的主要途径。 东园茶馆坐南朝北,书台背面是一排格子长窗,窗外便是练塘河,这就有了一种 可能,总有泊在镇上过夜的船只。快到
15、开书时,我们几个就去说动一个船主,让他把船 泊到东园那边去。这样,我们就能在船上听隔窗书了。听隔窗书不是全天候的,天凉, 书场的窗子关起来,隔窗书就听不成了。天热,窗子开着,可水上的蚊子多,得不停地 和它们战斗。羊尖镇上有我的一个朋友叫李钟瑜,他们家和书场只隔一道墙,他可以躺 在床上通过一个墙洞听书,真是美妙极了。房间在二楼,墙洞高踞于书场接近房梁的地 方,书场老板是不会认真追究的。对这个宝贝墙洞,我只有羡慕的份,因为羊尖镇远在 三十里之外。 听隔窗书是难以过瘾的。总是有了阻隔,声音渺远飘忽,更重要的是看不见说书 人,使评弹的魅力大为逊色。 到了关键章回,我们只好老着脸皮混进场子去过把瘾了。书
16、场是背靠着河的,而 且书场还有一个“水后门”可以利用。卷起裤腿,沿着石驳岸蹚一段,就到了一个水栈 (水后门) ,登上十几个石级,穿过厕所,再走一段小弄堂,就从侧后进入了书场。这 时,书已开讲,一切都安定下来了。老听客是不会嫌我们的,因为他们小时候也是这么 过来的。他们的眼神里甚至还有些欣慰哩有接班人的确是值得欣慰的。 作者:金曾豪,选自蓝调江南 , 有删改 21. 下列说法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2 分) A. 听“白书”指的是作者幼年时跟着大人进入书场,自己可以免费听书。 B. 李钟瑜的事例体现了作者对其听书便利的羡慕与对自己的听书受限感到惋惜。 C.“这种追求是和小说一致的”,这里“这”
17、指的是作者听故事的追求。 D. 作者认为说书人值得信赖与尊敬,强调口头相传的文化传播的重要性。 【答案】C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联系上下文,判断、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这里的“这种追求” 指的是说书人追求说书时做到“具体、生动、传神” 。 22.【多选题】第段中 “故事是有的,但听半天也进不去故事里”对这句话 的理解准确的是() 。(2 分) A. 作为“代表”去听书的孩子年级小,无法进去说书现场听书。 B. 作为“代表”去听书的孩子模仿说书人没有原版精彩。 C.作者听着听着甚觉乏味,离开说书现场。 D. 作为“代表”去听书的孩子没能领悟说书艺术的真谛。 【答案】BD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联系上
18、下文,提取信息的能力。A 选项和 C 选项在原文中没有提 及到,故不选;原文中有提到派代表去听评书,回来再讲给大家听。虽有故事,但讲解 出来总少了些评书人的韵味, 所以 B 选项正确。 作为代表的孩子没能真正掌握说书的真 谛以至于说出来的评书没能让人进入到故事中,D 选项正确。 23. 文中“我们”听书有好几种办法,请从段中概括出三种听书方法。 (3 分) 【答案】 (1)每个人凑点钱, “派代表”去听书,次日找个时间让他向大伙传达。 (2)说服船长,听隔窗书 (3)混进书场,听关键章回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联系上下文,提取信息的能力。 24. 第段中划横线的句子用了什么描写手法?这样写有什么
19、好处?(3 分) 【答案】这句话用了动作描写,通过“卷、蹚、登、穿、走、进”这几个动词,生动形 象的体现出了作者要去听书的决心以及去听书的过程的不易, 表达了作者对听书的喜爱 之情。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动作描写作用的掌握。 25. 生活中的艺术之美需要用心体会,打动你的也许是一段文字、几句歌词、 一段旋律、一幅图画、一部影片举例写写你欣赏过程中的感受或想象到的 画面。(3 分) _ _ _ _ 【答案】高鼎村居非常打动我。其中,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展现 出了这样的画面:早春二月,小草长出了嫩绿的芽儿,黄莺在天上飞着,欢快地歌唱。 堤旁的柳树长长的枝条,轻轻地拂着地面,仿
20、佛在春天的烟雾里醉得直摇晃。让我感受 到了春天来临,万物复苏、到处都是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于文字的赏析和想象能力,要把具体的场景描写清楚。 八、习作。(40 分) 26. “我的祖国和我,像海和浪花一朵。浪是海的赤子,海是那浪的依托。 “许多人 为自己是中国人而骄傲。在你眼中,什么是“中国的骄傲”?是某个地方?某个人? 某个物品?某件事 请你以“中国的骄傲”为题,写一篇作文,400 字以上。 【答案】略 【解析】此题考查考生的写作能力。注意要写出真情实感,列举的事件的要有代表性, 写出事件具体过程。注意审题,字数符合题目要求。选好事件,通过事件起伏的经过来 表现“中国的骄傲”的中心,从而表达自己内心的感激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