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5 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同步练习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一、单选题 1 1、 如图所示,位于光滑固定斜面上的小物块P受到一水平向右的推力F的作用,已知物块P 沿斜面加速下滑,现保持F的方向不变,使其减小,则加速度() A一定变小B一定变大 C一定不变D可能变小,可能变大,也可能不变 2、如图所示,有一辆汽车满载西瓜在水平路面上匀速前进突然发现意外情况,紧急刹车做 匀减速运动,加速度大小为a,则中间一质量为m的西瓜A受到其他西瓜对它的作用力的大小 是 AmBma CmDm(g+a) 3、如图所示,轻绳两端分别与A、C两物体相连接,mA=1kg,mB=2kg,mC=3kg,物体A、
2、B、C 及C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0.1,轻绳与滑轮间的摩擦可忽略不计若要用力将C拉 动,则作用在C上水平向左的拉力最小为(取重力加速度g=10m/s 2)( ) A6NB8NC10ND12N 4、如图,用橡皮筋将一小球悬挂在小车的架子上,系统处于平衡状态现使小车从静止开始 向左加速,加速度从零开始逐渐增大到某一值,然后保持此值,小球稳定的偏离竖直方向某 一角度(橡皮筋在弹性限度内)与稳定在竖直位置时相比,小球高度 A一定升高B一定降低 C保持不变D升高或降低由橡皮筋的劲度系数决定 5、如图所示,O点是竖直圆环的顶点,Oc是圆环直径,Oa和Ob是两条不同倾角的弦在Oc、 Oa、Ob线上置三
3、个光滑的斜面,一个质点从O自由释放,先后分别沿Oc、Oa、Ob下滑,则到 达a、b、c三点的时间 A时间都相同 B最短的是a点 C最短的是b点 D最长的是c点 6、如图所示为英国人阿特伍德设计的装置,不考虑绳与滑轮的质量,不计轴承、绳与滑轮间 的摩擦初始时两人均站在水平地面上,当位于左侧的甲用力向上攀爬时,位于右侧的乙始 终用力抓住绳子,最终至少一人能到达滑轮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若甲的质量较大,则乙先到达滑轮 B若甲的质量较大,则甲、乙同时到达滑轮 C若甲、乙质量相同,则乙先到达滑轮 D若甲、乙质量相同,则甲先到达滑轮 7、如图,在光滑地面上,水平外力F拉动小车和木块一起做无相对滑动的加
4、速运动。小车质 量是M,木块质量是m,力大小是F,加速度大小是a,木块和小车之间动摩擦因数是。则 在这个过程中,木块受到的摩擦力大小是() ABMaCD 二、多选题二、多选题 8 8、如图所示,传送带的水平部分长为,传动速率为,在其左端无初速度释放一小木块, 若木块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为,则木块从左端运动到右端的时间可能是() ABCD 9 9、如图所示,光滑水平桌面放置着物块 A,它通过轻绳和轻质滑轮悬挂着物块 B,已知 A 的 质量为 m,B 的质量为 3m,重力加速度大小为 g,静止释放物块 A、B 后() A相同时间内,A、B 运动的路程之比为 2:1 B物块 A、B 的加速度之比为
5、 1:1 C细绳的拉力为 D当 B 下落高度 h 时,速度为 10、如图所示,将两相同的木块a、b至于粗糙的水平地面上,中间用一轻弹簧连接,两侧用 细绳固定于墙壁,开始时a、b均静止。弹簧处于伸长状态,两细绳均有拉力,a所受摩擦力 ,b所受摩擦力,现将右侧细绳剪断,则剪断瞬间() A大小不变B方向改变 C仍然为零D方向向右 三、解答题三、解答题 1111、如图所示,质量为 M=0.5kg 的木板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质量为 m=1kg 的物块以初速度 v0=4m/s 滑上木板的左端,物块与木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2,在物块滑上木板的同时, 给木板施加一个水平向右的恒力 F当恒力 F 取某一值时
6、,物块在木板上相对于木板滑动的路 程为 s,给木板施加不同大小的恒力 F,得到的关系如图所示,其中 AB 与横轴平行, 且 AB 段的纵坐标为 1m -1将物块视为质点,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重力加速度 g=10m/s 2 (1)若恒力 F=0,则物块会从木板的右端滑下,求物块在木板上滑行的时间 t 是多少? (2)图乙中 BC 为直线段,求该段 B 点的横坐标 (3)图乙中 DE 为直线段,求该段恒力 F 的取值范围及函数关系式 12、 某工厂输送物件的传送系统由倾角为 30的传送带AB和一倾角相同的长木板CD组成, 物件和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 与木板的动摩擦因数。 传送带以 的恒定
7、速度顺时针转动。现将物件 P 无初速置于传送带A点,发现当物件到达B端时刚好相 对传送带静止,到达D点时速度恰好为零随即被机械手取走。物件可以看成质点,皮带与木 板间可认为无缝连接,重力加速度g=10m/s 2。求: (1)传送带的长度L1; (2)木板的长度L2以及物件从A到D所需的时间T; (3)假如机械手未能在D点及时将物件取走,导致物件重新下滑,则此后它将在木板上运动 的总路程S是多少? 答案 1、B2、C3、B4、A5、A6、A7、A8、ACD9、 AC10、AD 11、 (1)t= 3 1 s(2)F=1N(3) s 1 = 8 3F 12、 (1)3.2m(2) 15 34 s(3) 3 20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