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十一章 国际要素流动 n在贸易理论分析中,假设在不存在要素的国际间流动。在贸易理论分析中,假设在不存在要素的国际间流动。 n但是在现实的国际经济中,确实存在着资本、劳动但是在现实的国际经济中,确实存在着资本、劳动 力、技术等生产要素的跨国界流动。在某种程度上,力、技术等生产要素的跨国界流动。在某种程度上, 生产要素流动与国际贸易可视为相互替代的东西。生产要素流动与国际贸易可视为相互替代的东西。 n本章主要介绍本章主要介绍: : n1 1、国际资本流动的原因及其经济效应、国际资本流动的原因及其经济效应 n2 2、劳动力流动的原因及其经济效应、劳动力流动的原因及其经济效应 n3 3、要素流动与商
2、品贸易之间的关系、要素流动与商品贸易之间的关系 第一节 国际资本流动 n国际资本流动的概念 n国际资本流动指的是资本从一个国家、地区或经济体,转移 到另一个国家、地区或经济体的过程。通常用国际投资这个 概念。正是因为投资者的对外投资行为,才造成了国际间资 本的流动。因此,在不特别强调投资主体的行为时,是可以 相互使用的,国际投资有两种形式:国际直接投资与国际间国际直接投资与国际间 接投资。接投资。 n 本节重点分析纯金融资产的流动。国际直接投资在后面的跨 国公司一章专门介绍。 基础概念:直接投资、间接投资基础概念:直接投资、间接投资 n对外直接投资对外直接投资 对外直接投资是指一国居民(含自然
3、人和法人)以一定 生产要素投入到另一国并相应获取管理权的一种跨国投资活 动。 对外直接投资的核心内容 (1)生产要素的跨国流动 (2)投资方拥有足够的经营管理权 n对外间接投资对外间接投资 间接投资也称证券投资,是指投资者通过在市场上购买 股票、债券或其他金融资产的经济行为。 一一、资本国际转移的原因资本国际转移的原因 资本在不同国家间收益率的差异是促使资本跨国流动的 根本动因,资本一般总是从收益率低向收益率高的地方流动; 由于汇率变动产生资本在国家之间流动以及国际收支造 成资本国际流动; 由于各种风险因素(汇率风险、市场风险)或规避风险而 造成资本国际流动,风险与收益大多呈正向运动; 由于其
4、他因素(如投资、规避贸易保护、国际分工等) 造成的资本国际流动。 二、资本国际流动的主要形式二、资本国际流动的主要形式 u 长期资本的流动长期资本的流动:指使用期限在一年以上,或为规定 使用期限的资本流动。包括直接投资、简洁投资、国家 贷款等 u 短期资本的流动短期资本的流动:指使用期限在一年或一年之内的资 本流动,大多属于间接资本流动的范畴。保值性的与投 机性的。 l 直接投资直接投资:是指资金投入到采矿业、工商企业、农业生 产的股权资本、利润再投资、跨国公司的资金转移等。 l 间接投资间接投资:大多属于证券投资,如各个国家之间的借贷 款、国外企业或政府发行的债券、不是为了追求经营管 理目的
5、而购买的股票。 三、间接投资的原因 (一)从相对价格原理来说明 n将国际投资看作是一种国际交换, 这里分析用现在的商品这里分析用现在的商品 ( (满足人们现在消费满足人们现在消费) )去换取未来的商品去换取未来的商品( (满足将来消费满足将来消费) ) 。 n假设两个商品生产者(同时也是消费者)甲和乙,他们都生产 同一种产品X,生产活动可以有选择地在两个时期进行,即 现在和将来,其生产的产品分别为现在产品现在产品(Present goods)(Present goods) 和将来产品和将来产品(Future goods)(Future goods) 。 n再假设每人都拥有一定规模的有形资本,如
6、果他增加这一资 本存量,意味着他愿意减少现在产品的生产和供给,而增加将 来产品的生产。 n见下图,横轴表示现在产品C0的数量,纵轴表示将来产品C1的 数量;生产可能性曲线KK表示现在商品和将来商品的转换 关系;无差异曲线Ii表示效用水平,即两个时期的消费组合而 成的效用水平。 nA、B两点分别是甲、乙两人各自效用最大化的均衡点; n过A、B两点的斜率分别表示无交换条件下现在商品和将来商 品的“相对价格”,这里用利率表示这种“相对价格”。 n从上页图中可以看出,过A点直线的斜率大于过B 点的斜率, 或者说甲面临用将来商品表示的现在商品的价格高于乙,所 以甲在将来商品上具有优势。也就是说,甲可以在
7、牺牲较少 的现在商品生产较多的将来商品。乙在生产现在商品上具有 优势,即他可以放弃将来商品的生产而生产较多的现在商品。 仅从贸易角度难以说清国际资本流动的原因。还需引入储蓄 与投资的关系。 n现在在甲的生产可能性曲线中加入有关储蓄与投资的分析,见 下图:在给定的资本存量,甲最初生产现在商品OY0,将来商品 OY1,组合点为E. 从与无差异曲线的偏离可知,E点并不是最佳 的均衡点,生产会沿KK向A点移动在没有交换的条件,A点将是 甲实现效用最大化的均衡点。 将来商品将来商品 I1 K K C1 Y0 Y1 R R E (二)储蓄与投资的关系(二)储蓄与投资的关系 nE点向A点移动,意味着放弃生产
8、现在商品(C0Y0)而增加将来 商品的生产(C1Y1),减少当前的商品生产C0Y0就意味着甲将 部分资源从现在转到将来。那么C0Y0就可以理解为当前收入 的储蓄和对未来生产的投资,在量上储蓄和投资是相等的. 这里分析的是甲自己的生产可能性曲线和无差异曲线共同 决定实际利率r,也就是说甲自己的行为决定两个时期商品 的相对价格。 n这里甲自己是价格的决定者。 n把甲作为一个价格的接受者,他只能根据市场利率 来决定其储蓄和投资。见下图: nR1R1线的斜率表示的实际由市场决定的实际利率水平r1, 比甲自己决定的利率水平要低.在新的价格水平下,甲将选 择Q点生产,且在该点生产使其实现总财富最大化.而其
9、效 用最大化点在A点,则交换产生,甲用将来商品Q1C1换取了 现在商品C0Q0。 n在r1的利率水平下,现在 商品生产的减少Q0Y0以增 加将来商品的生产Y1Q1。 那么, Q0Y0就是对将来 生产的投资. O C0 Y0 C1 Y1 将来商品将来商品 R1 R 1 W E A Q Q1 Q0 n从前面分析可以看出,OY0是甲当前的收入,而他的消费却 是OC0 ,即甲的储蓄为C0Y0。比较C0Y0和Q0Y0 ,发现储蓄低 于其投资,差额如何弥补?答案已从上面的分析得出:甲在出 售将来商品时,实际上出售的是对将来商品的要求权,这种 要求权通常以股票债券等金融资产的形式存在,出售这些金 融资产获得
10、的资金便可以弥补他在储蓄与投资之间的差额。 也就是说,甲出售将来商品的过程也就是他引进“外资”的 过程。同样的推倒方法可知乙的储蓄与投资水平的决定过 程. n假设一个社会只有甲乙两人组成,各自的储蓄与投资函数见下 图,在无交换的条件下,实际利率由各自的投资与储蓄的交点 决定。因此,rA和rB的利率水平分别对应于间接投资的原因图 中的A、B点的利率水平。 现在商品现在商品 实际利率实际利率 I I投资 S S 储 蓄 S I I 甲 乙 rA rB O O 现在商品现在商品 S 四、资本流动的经济效应 n假设:世界上只有两个国家A、B,完全竞争市场,要素存 量一定;横轴OO为资本总量,其中OA属
11、于A国,OA属于 B国;纵轴表示AB两国的资本边际收益率;MPKA和MPKB 为AB两国的资本边际收益线。 O O M N MPKA MPKB E RA RB RR C F D A B 资本流动的经济效应 n在无资本流动时, A国总产出=OMDA=资本所有者获得 ORADA+其他要素产出MRAD nB国总产出=ONCA=资本所有者获得ORBCA+其他要素产 出NRBC 在资本流动无限制,由于RARB,同时资本短缺国B国存在大 量闲置的生产要素, 有AB量的资本流入B国,直至利率为R 时停止. nA国总产出=OMDAF=资本所有者获得ORFA+其他要素产 出MRE nB国总产出=ONEAF=资本
12、所有者获得ORFA+其他要素产 出NRE n由上面分析得出结论:通过资本自由流动,即由资本边际 收益低的国家向资本边际收益高的国家流动,会带动世界 总产出的增加 DEC,两国(投资国与受资国)都有机会 分享这一净福利增加。A国增加DEF, B 国增加CEF。 n利用国际资本流动来加快一国经济增长的必要条件是:投 资国的资本存量以及由此存量决定的均衡利率低于国际均 衡利率水平。 五、资产组合与资本流动 n现实世界中存在资本流动,但各国之间利率的差异却仍然 存在,资本要素报酬并未实现均等化,就象国际贸易并为使 价格完全均等化一样,因为存在交易成本; n存在相对价格差异,利率差别,可解释为什么资本从
13、收益 低的国家向收益高的国家转移,是资本的单向流动,但实际 经济生活中资本的流动是双向的。所以资本流动除了要考虑 收益外,还要考虑风险。 n前面的分析以不存在成本与风险为前提,这里的分析中必须 要考虑这些影响。 u 资产组合理论 n理论的核心观点是:投资者的投资愿望主要是追求高的预期 收益,但他们一般都希望能承担尽可能小的风险(假设投资者 是风险厌恶者)。也就是说,理性投资者在决定其财富分配时, 需考虑其预期收益与风险,目的是实现风险与收益的最佳组 合。 n投资组合的特点: 投资者为了分散风险,往往投资两种以上的资产; 投资者对每一种资产的需求,与其收益成正向依存关系,与其 认识到的风险成反向
14、依存关系。若两种资产不完全正相关, 选择组合时,收益应大于两者预期收益的均值,风险低于两 者风险平均水平。 资产组合理论 随投资者可供选择的资本量增加,在资产组合偏好不变的 前提下,对所有资产需求都上升; 投资者选择范围扩大至整个世界,他便可以实现国际间投 资,投资组合分散化,以消除某些风险,获额外收益。各 国经济周期非同步性,一国衰退,另一国可能迅速成长, 扩大投资范围可避免风险,为了维持这种最优资产组合, 会让资本在各国间流动。 第二节 国际劳动力流动 一、国际劳动力流动的原因与形式一、国际劳动力流动的原因与形式 (一)原因 n历史上三次人类迁徙:15-19世纪,以贩卖黑奴为主; 19-2
15、0世纪初,欧洲人口流入美洲;二战后,主要流 向中东、美洲和欧洲地区。既有经济原因,也有非经济原 因,这里仅从经济原因分析国际劳动力流动。 n原因 国民收入的国际差异,即同质劳动在不同国家的收入不同。 各国劳动力供求不平衡。 由经济周期引起的。陷入周期危机的国家,雇佣劳动力减 少; 由国际贸易、国际投资及其他经济活动引起。 (二)形式 n国际劳动力流动形式多种多样,大致有以下几种形 永久移民的劳动力流动。居住国外的他国的持有该国 永久居民身份的打工者及工程技术人员等; 中短期国际劳务输出。伴随劳务承包工程的劳务出口; 留学人员、技术劳务合作,在外资机构工作人员等为 外国利用的本国劳动力等。 (三
16、)国际劳动力流动的政策含义 劳动力的国际流动对于流入国是吸收人才,对于流出 国是智力外流,将会极大地影响经济。 (1)国际劳工的侨汇汇回,是发展中国家的重要外汇收 入来源; (2)可使流出国得到国外技术、管理的培训; (3)从发达国家流向发展中国家的劳动力是一种所需人 才的补充 。 二、国际劳动力流动的经济效应 l假设:世界上只有两个国家A、B,完全竞争市场,要素存量 一定;横轴OO为劳动总量,其中OA属于A国,OA属于B国; 纵轴表示A、B两国的劳动边际收益率;MPLA和MPLB 为A、B两 国的劳动边际收益线。分析方法同资本流动。 OO M N MPLA MPLB E WA WB WW C
17、 F D AB 劳动边际产出 第三节第三节 生产要素流动与商品贸易的关系生产要素流动与商品贸易的关系 n要素流动与商品流动的相互替代 罗伯特蒙代尔,1999年在要素禀赋理论的假设前提下论证 了投资和贸易之间的相互替代。 假设两个国家A和B生产两种商品X和Y;其中X为资本 密集型商品,而Y为劳动密集型商品;两国生产过程中只使 用两种生产要素,资本和劳动;并且两国的生产函数完全相 同;A国资本相对丰裕而B国劳动相对丰裕。在这样的前提下, 投资和贸易的替代关系可以通过以下图11-9分析。 图119 v要素流动与商品流动的互补关系 我们假定A和B两个国家在生产商品Y时使用完全相同的 技术,但在商品X的
18、生产上,A国拥有更先进的技术。为了图 示的方便起见,我们进一步假定A国X商品的等产量线和B国 该商品的等产量线形状完全相同,不同的是A国的每一条等产 量线比B国的对应的等产量线都代表更高的产出水平。上述前 两个假设意味着两个国家的生产和交换的均衡可以用图11-11 中完全相同的埃奇沃思盒状图来表示,并且两国的契约线也 完全相同。但他们的生产可能性边界却不同,如图11-10所示。 要素流动的结果使得每个国家出口部门所密集使用的要素 的存量都会增大。这反过来会强化H-O-S模型中贸易发生机制 的基础。因为每个国家都从要素流动中获得了更多的可供生产 出口品的要素,于是商品贸易的规模将扩大而不是减小。
19、最终 结论是,在生产技术条件存在差异的情况下,要素流动和商品 流动之间不仅不是相互替代的,而且是互补的,生产要素在国 际间的流动会促进贸易规模的扩大。 n技术水平发生变化的情况下,技术进步,可以从中国 的出口商品结构变化来反映。 年份 出口结构 工业制成品初级产品 198049.750.3 199074.425.6 199585.614.4 200089.810.2 200594.55.5 200794.95.1 第十一章第十一章 跨国公司与国际直接投资跨国公司与国际直接投资 n跨国公司曾以多种名称出现过,如“国际公司”、“多国公 司” 、 “全球公司” “宇宙公司”等。 1974年联合国经济
20、 和社会理事会的跨国公司行为守则草案将多国公司、宇宙 公司、国际公司等名称统一为跨国公司(Transnational CorporationsTNCS)。 n“跨国公司”一词最早于1960年由里恩索尔(D.H.Lienthal) 在美国卡内基工业大学工业经济学院创立10周年纪念会上提出。 n“跨国公司”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和水平之后,一国 的垄断企业,以本国总公司为基础,通过对外直接投资,在其 他国家与地区设立子公司,进行国际化的生产和经营活动。 第一节 跨国公司的定义与特征 一、跨国公司(Transnational Corporations)定义: 联合国跨国公司行为守则草案对跨国公司
21、的定 义如下: u跨国公司指由在两个或更多国家的实体所组成的 u公营、私营或混合所有制企业,不论这些实体的法律形式 和活动如何; u该企业在一个决策体系下运营,通过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决 策中心得以具有一致的政策和共同的战略; u该企业中各个实体通过所有权或其他方式结合在一起,从 而其中一个或更多的实体得以对其他实体的活动施加有效 的影响,特别是与别的实体分享知识、资源和责任。 二、跨国公司的发展 n1.历史上最早的跨国公司出现在15世纪末16世纪初由于地 理大发现与航海技术的发展,使西班牙、葡萄牙、荷兰和 英国的一批冒险家纷纷从事海外经商和远洋运输,但海外 经商公司需得到皇家特许方可经营,所以跨
22、国贸易公司又 被叫做特许公司。最典型的就是英国东印度公司。但由于 以贸易为主,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跨国公司。 n早期制造业跨国公司出现在第一次工业革命之后,尤其 是资本主义进入垄断阶段,美国制造业19世纪开始对外投 资胜家缝纫机厂。 n二战后,跨国公司迅速发展。跨国公司数量由1980年的 1.5万家,分支机构3.5万家;1995年的3.9万家,分支机 构27万家;2000年的6.7万家,分支机构80万家。 2007年 的7.1万家,分支机构90多万家. 三、判断跨国公司的三要素: n必须是一个工商企业,位于多国的经营实体; n企业须有一个中央决策体系,有共同的全球经营战 略和协商一致的政策、策略
23、; n企业的各个实体分享资源、信息,同时分担责任 四、跨国公司的特征 (一)规模庞大,实力雄厚(一)规模庞大,实力雄厚 2007年跨国公司的数目已达到71000家母公司, 900000家海外分支机构。跨国公司是集生产、贸易、 金融乃至科研于一体的经济体, 跨国公司集生产、贸易、金融乃至科研与一体,占全球 对外直接投资的70%;其生产与销售的产品、服务占世 界总量的1/3;跨国公司内部贸易额占全世界的60%。跨 国公司还掌握了目前世界上80%的新技术和新工艺;垄 断了国际技术贸易的75%。 (二)(二)实行全球战略实行全球战略 全球战略的含义 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内进行资源的最优化配置,以期 达到
24、长期总体效益的最大化。 n把商品贸易、直接投资和技术转让三者结合起来 n跨国公司的全球战略的特点 n全球性 n长远性 n纲领性 n抗争性 n风险性 (三)公司内部一体化(三)公司内部一体化 l通过股权控制或非股权安排,甚至通过国际分包的方式, 从科技、财务、会计、生产、销售等环节,在世界各国或 地区进行分布。 l母公司与子公司、子公司之间相互协调合作,形成一个有 机的整体。 l跨国公司一体化的主要内容 生产一体化 新技术和新产品一体化 营销一体化 采购一体化 技术人才一体化 财务一体化 (四)经营多样化(四)经营多样化 n产品扩展多样化产品扩展多样化 n地域扩展多样化地域扩展多样化 n抵御风险
25、多样化抵御风险多样化 n经营方式多样化经营方式多样化 五、跨国公司在选择投资对象国的时候, 主要根据如下6项标准来决定; 政局稳定 经济增长 要素成本低廉 资本回报率优厚 软硬投资环境良好 市场容量大。 六、跨国公司的主要理论 n以产业组织学说为基础的跨国经营理论 q垄断优势论垄断优势论 q内部化理论内部化理论 q国际生产折衷理论国际生产折衷理论 n以国际贸易学说为基础的跨国经营理论 q雁行理论雁行理论 q产品生命周期理论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q边际产业扩展理论边际产业扩展理论 六、跨国公司的主要理论 (一)垄断优势理论 n由美国学者海默提出,金德尔伯格进一步详细 论述。 n垄断优势是指企业对某些
26、经营要素大量占有或 者完全独占而形成的优势。 n垄断优势表现为:产品差别优势、规模经济优 势、技术管理优势、投资替代优势 1 1、垄断优势的获得和实现、垄断优势的获得和实现 企业的特有优势的获得和维持只有在非完全竞争的 市场上才能实现。因此,市场不完全性假设作为一 个重要的理论前提,在这一前提下,跨国公司的优 势主要来自以下几个方面: v 对某种技术的垄断。 v 产业组织形式的寡占特点。 v 企业家才能或管理能力的“过剩”。 v 获取廉价的原材料和资金的渠道。 2、市场交易内部化、市场交易内部化 如果一个企业拥有某种垄断优势,并希望在国外 市场实现其价值,那么它至少有三种途径可供选 择: v
27、在国内生产,将这种优势凝结在商品中并以出口的方式 进入国外市场; v 通过向国外独立企业发放许可证的方式将其技术优势 (包括其他以无形资产形式存在的特殊优势)有偿转让 出去; v 通过直接投资到国外设分支企业,在当地生产并就地销 售,把它拥有的优势就地市场化。 练习题 跨国公司选择上述最后一种方式而不是前两种的 原因,为什么不选择出口的方式进入国外市场? 商品市场、要素市场的不完全造成了各区位间成本水平 的差异,这些方面市场失灵连同运输成本等因素一起, 对解释企业进行直接投资,选择成本较低的区位进行 生产有重要意义。 为什么不选择向国外企业发放许可证? n无形资产某种程度上都具有“公共物品”的
28、性质。从社会的 观点看来,有效地配置这种资源的条件是根据其边际成本定 价,那么这种无形资产的价格就该为零或接近于零。这样便 会出现两种情况:要么这种无形资产没有人愿意提供,要么 订价不合乎效率原则。 n无形资产的订价受信息不对称现象的困绕。这种无形资产的 交易或者难以成交、或者要付出较高的交易成本。在交易成 本过高的情况下,无形资产的持有人便倾向于自己使用这种 资产来实现其价值。 n不确定性(uncertainty)的存在也使上述的不对称现象难 以克服。 以上分析表明,市场不完全性导致许多交易无法通过外 部市场达成,或即使达成也要承担较高的交易成本。由于交 易成本的存在,企业作为一种组织便具备
29、了一定意义上替代 市场的功能。凡是企业内部组织交易的成本低于市场的交易 成本时,企业便获得了扩张的动力,这种扩张过程跨越国界 便产生跨国企业。而企业创造其内部“市场”的过程,便是 所谓的内部化过程。 (二)内部化理论 q内部内部化的含义化的含义 所谓市场内部化,是指由于市场不完全,跨国公司 为了其自身利益,以克服外部市场的某些失效,以及由于 某些产品的特殊性质或垄断势力的存在,导致企业市场交 易成本的增加,而通过国际直接投资,将本来应在外部市 场交易的业务转变为在公司所属企业之间进行,并形成一 个内部市场。也就是说,跨国公司通过国际直接投资和一 体化经营,采用行政管理方式将外部市场内部化。 q
30、市场内部化理论的基本假设市场内部化理论的基本假设 (1)在不完全竞争的市场条件下,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厂 商经营目标不变 (2)当中间产品市场不完全时,促使厂商对外投资建立 企业间的内部市场,以替代外部市场 (3)企业内部化行为超越国界,就形成了跨国公司 u所谓中间产品不仅包括半加工的原材料和零部件,更主要 的是指专利、专用技术、商标、商誉、管理技能和市场信 息等知识产品。 u交易成本、市场失效和市场内部化是内部化优势理论的三 个基本概念。 q市场内部化条件市场内部化条件 n从内部化的成本来看,它主要包括:从内部化的成本来看,它主要包括: (1)通讯成本 (2)管理成本 (3)国际风险成本 (4)
31、规模经济损失成本 n 从内部的收益来看,它表现在:从内部的收益来看,它表现在: (1)可以消除外部市场供求的脱节现象; (2)可以难以通过外部市场定价的中间产品实行有效的区 别性价格; (3)可消除外部市场因买方或卖方的垄断而形成的不稳定; (4)可以促进买方和卖方在产品性质、商品价值方面的知识 达到均等,消除买方不确定性; (5)可以有效的规避政府干预造成的市场不完全。 (二)内部化理论 内部化过程取决于四个方面:产业部门因素、区域因 素、国别因素和企业因素。 内部化的收益与成本(见下页图) 内部化倾向随交易规模的扩大而增强。具有大规模研 究与开发能力的企业更队的采用对外投资的方式在企 业内
32、部转移和使用这种无形资产。 F A O D C B E G D C A F 交易量交易量 成本、利润成本、利润 q1q2 q0 n图中CC 表示内部市场的交易成本线,DD表示外部 市场的交易成本线,AA表示 中间产品的交易对联合 利润的贡献曲线,FF的纵坐标表示交易对利润的的贡 献与交易成本的差额。 (三)国际生产折中理论 1.国际生产折衷理论的提出 国际生产折衷理论由英国经济学家邓宁提出,其背景 是国际经济发展格局的变化和跨国公司的高速发展。该理 论用折衷的方法综合考察了商品贸易、许可证安排和国际 直接投资以及决定国际投资的各种形式出口、直接投资 以及技术转移。 (结合前人的理论,提出了跨国
33、公司对外直接投资的理论) 2.国际生产折衷理论的主要内容 该理论认为,企业之所以能够进行对外直接投资, 是因为企业具有的所有权优势、内部化优势和区位特定优 势综合作用的结果。 (1)所有权优势所有权优势,即一国企业拥有或能获得的资产及其 所有权方面的优势,这种优势是外国企业所没有或在同等 成本条件下无法获得的。所有权优势包括技术优势、企业 规模优势、组织管理能力的优势以及融通资金方面的优势。 (2)内部化优势内部化优势,即企业将所拥有的所有权优势在内部 使用而带来的优势,是指企业将市场内部化,使供需关系 固定,市场效率提高,技术不扩散所带来的效益。 (3)区位化优势区位化优势,即企业在投资区位
34、方面所具有的优势。 企业要进行直接投资,就要选择最佳区位,区位优势既可以 是东道国的某些有利条件(如劳动成本、市场条件与需求状 况、关税和非关税壁垒、政策等)直接构成的,也可以是由 投资国某些不利条件间接形成的相对区位优势。 国际生产折衷理论 John.H.Dunning理论归总: 企业优势企业优势 方式选择方式选择 所有权所有权内部化内部化区位优势区位优势 许可证转让许可证转让 出口出口 FDI 3.对国际生产折衷理论的评价 (1)该理论揭示了经济发展中国际贸易、国际投资和 技术转让之间的密切关系,对于跨国公司的解释具有开 创性,是跨国投资、跨国生产理论的发展。 (2)该理论的动态发展认为,
35、一国的对外资本流动尤 其是对外投资,与该国的经济发展程度高度相关。 (3)该理论是他人理论的综合和归纳,在很大程度上 属表象性描述。 资本流动效应模型 MPKAMPKB 0A0B E A A B B RE RE RA RB C D F KEKA, KB 4.政策含义 国际资本流动的利益分配是国际资本流动理论中的重 大问题,因此而产生的跨国公司在今天的世界经济中有着 重大的影响。 资本转移,生产力,技术,设备,管理经验的跨国流动, 市场的转移以及市场份额的变化。产业空心化现象的出现 (四)雁形理论 n赤松要(Kaname Akamatsu)以日本纺织工业发 展为例,提出了后进国家参与与国际贸易的
36、模式以及产业结构升 级的途经:进口 国内生产 出口 进口国内生产出口 市场 时间 产业变化雁形图 n头雁是进口浪潮:进口 市场开放 本国生产做 准备 n中雁进口引发的国内生产浪潮:市场 本国生产(进 口替代) n尾雁出口浪潮:引进技术与低工资 本国大量生产 出口 n如日本的钢铁、石油化工、汽车、家电、电子产品等均 是遵循雁形理论 东南亚国家中国等 国家 时间 日本 地区发展雁形图 日本日本 东南亚东南亚 中国等中国等 (已学过) (五)产品生命周期理论(五)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六)边际产业扩张理论 n基本思想: FDI应该从本国(投资国)已经处于或即将陷入 比较劣势的产业-边际产业依次进行。
37、第二节 跨国公司的对外直接投资 n对外直接投资的方式 创建 (Greenfield):独资经营、合资经营。 收购与兼并-并购(Merge & Acquisition) 战略联盟(Strategic Alliance) n并购与创建的比较 n并购与创建的选择 n跨国公司管理课程 1、境外企业创建方式 创建方式是指建立新企业,特别是新工厂, 或对其他实际资产进行投资。 这种方式的好处在于: (1)企业可选择适当的地理位置进行投资,并按照自己所希望的规模 筹建新企业,妥善安排工厂布局,对资本投入和支出实施完全的控制。 (2)从组织控制的角度,创建方式风险小。 (3)企业可以机器设备、原材料、技术、工
38、业产权等投资入股,这样 ,既能带动投资企业的商品输出,又能使市场转让风险较大的信息、技 术得以充分使用。 1、境外企业创建方式 这种方式也存在不足: (1)进入目标市场缓慢。创建方式除了要组织必须的资源 外,还要进行工厂选址、建造厂房、安装设备,安排管理人 员、技术人员和工人,在国际市场变化很快的情况下,由于 创建方式周期长,可能会出现市场对投产产品需求量和品质 要求都发生变化的情况,从而使企业受到损失。 (2)市场争夺激烈,经营风险大。通过创建方式建立的企 业要占据一个市场份额会涉及到市场的重新分配,必然会加 剧竞争,可能会招致其他企业的报复,经营的风险性加大。 2.兼并与收购 这种方式的好
39、处: (1)投资者能以最快的速度完成对目标市场的进入,特别 是对制造业,这一优势更为明显,它可以省掉建厂时间,迅 速获得现成的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和生产设备,迅速建立国 外产销据点,抓住市场机会。 (2)有利于投资者得到公开市场上不易获取的经营资源。 (3)可以廉价购买资产。 (4)迅速扩大产品种类。 (5)收购方式对经营带来的不确定性和风险小,能较快地 取得收益乃至收回投资。 2.兼并与收购 这种投资方式的不足: (1)价值评估困难。这是企业收购过程中最复杂的难题。 (2)被收购企业与收购企业在经营思想、管理制度和方法 上可能存在较大的差异,当投资企业缺乏合格且胜任的管理 人员时,可能无法对被
40、收购企业实行真正的经营控制,甚至 造成兼并失败。 (3)被收购企业的产品、工艺、技术乃至规模和地理位置 等,可能同收购企业的战略意图、经营经验不完全符合,如 果收购企业缺乏经营调整能力,被收购企业可能会妨碍其长 期发展。 一、公司内部贸易的现状 二、公司内部贸易的结构特征(部门、产 品、地区) 三、战后跨国公司内部贸易发展的原因 四 、跨国公司内部贸易价格(转移价格) 第三节 跨国公司的内部贸易 一、公司内部贸易的现状 n公司内贸易指的是跨国公司母公司与子公司 之间以及属不同东道国的子公司之间的贸易。 跨国公司内部贸易额占世界贸易额的60%。 二、跨国公司内贸易的特点是: n具有国际贸易的特征
41、。因为商品运动跨国界, 属于两个独立的经济实体之间进行的交易, 交易结果对双方所在国的国际收支产生影响。 三、战后跨国公司内部贸易发展的主要原因 1.降低外部市场造成的经营不确定风险 2.降低交易成本 3.适应高技术产品生产的需要 4.增强公司在国际市场上的垄断地位和竞争能 力,实现全球利益的最大化 四、跨国公司内部贸易价格: u通常称为转移价格,即公司内部总公司与子公 司、子公司与子公司之间在进行商品和劳务交 换中,为了达到最大限度地减轻纳税负担、增 强子公司竞争能力、减少或避免风险等目的, 在公司内部所实行的价格。 u采取转移价格的目的: (1)减轻纳税负担 (2)增强子公司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 (3)减少或避免风险 (4)从子公司摊提管理费、研究和开发费用 (5)在拥有部分股权的子公司中获得更多的利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