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精品教育资源文库 】 = 第 4 讲 题型研究 概括分析题 分析综合题是高考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高考往往采用客观选择题 (四选一 )的形式,全国卷的题干术语往往是 “ 概括与分析 ” ,且往往从人物、地点、时间、词义、关系、依据与结论等 6 个角度进行设误,以考查对文意的综合理解等,这是近年来全国卷持续考查的成熟题型。 一、分层切片巧比对 如何比 因为选项命制的特点采用 “ 概括分析 ” 的形式,常常是先对人物进行概括,然后再举事例印证分析,且往往是概括 “ 无错 ” 、分析 “ 有瑕 ” ,故应先比 “ 分析 ” ,再析 “ 概括 ” ,重点关注分析印证部分。 选项 “ 分析 ” 部
2、分文字 较多,信息量较大,往往是文中多处文句的综合,因此应将 “ 分析 ” 部分切片,层层比对,便于化整为零,逐一攻破。 典例印证 (2017 全国卷 第 12 题 C、 D 项 )原文见第 1 讲 “ 怎样 题文齐读 ” 中“ 题文齐读 法解题示范 ” 。 选项切片 对应原文 分层比对 C.赵憙制止祸患,大力推崇义行。 / 他担任平原太守时,诛杀盗贼首领, / 但对待余党却能区别处理,只是将他们迁往异地, / 并教导他们应该弃恶从善。 迁 憙 平原太守。时平原多盗贼, 憙 与诸郡讨捕,斩其渠帅,余党当坐者数千人。 憙上言: “ 恶恶止其身,可 一 切 徙 京 师 近郡 。 ” 帝从之,乃悉移
3、置颍川、陈留。于是擢举义行,诛锄奸恶。 “ 担任平原太守时,诛杀盗贼首领 ” 与原文 “ 迁憙平原太守 ”“ 憙与诸郡讨捕,斩其渠帅 ” 对照,表述没有错误。 “ 但对待余党却能区别处理,只是将他们迁往异地 ” 与原文 “ 余党当坐者数千人 ”“ 恶恶止其身,可一切徙京师近郡 ”“ 帝从之,乃悉移置颍川、陈留 ” 对照,意思没有改变,表述正确。 “ 并教导他们应该弃恶从善 ” 与原文对照,原文无法找到与此表述对应的语句,故属于无中生有。且将盗贼余党 “ 迁往异地 ”的不是 “ 赵憙 ” ,而是 “ 皇上 ” ,属于张冠李戴。 通过以上切片分析,分析部 分 已经存在错误。故本项错误。 D.赵憙忠
4、于职守,身后深享哀荣。 / 他官拜太尉时,南单于称臣,拜太尉,赐爵关内侯。时南单于称臣,乌桓、鲜卑并来入朝,帝令“ 他官拜太尉时,南单于称臣,乌桓等来朝 ” 与原文 “ 拜太尉 ”“ 时南单于称臣,乌桓、鲜卑并来入朝 ” 对照,表述正确。 =【 ;精品教育资源文库 】 = 乌桓等来朝, / 于是受命对边事作长久规划。 / 他患病去世期间,皇上亲自前往慰问吊唁。 憙 典边事,思为久长规。建初五年, 憙 疾病,帝亲幸视。及薨,车驾往临吊。 “ 于是受命对边事作长久规划 ” 与原文“ 帝令憙典边事,思为久长规 ” 对照,意思没有改变,表述 无误。 “ 他患病去世期间,皇上亲自前往慰问吊唁 ” 与原文
5、 “ 憙疾病,帝亲幸视。及薨,车驾往临吊 ” 对照,符合原文意思,表述正确。 通过以上切片分析,分析部分不存在错误,再审视分析部分与概括部分,分析部分恰恰印证了概括部分的 “ 赵憙忠于职守,身后深享哀荣 ” 。故本项正确。 二、 5 大角度比对准 比什么 比对人物 命题 设误 误解形象 把人物的言行所揭示出来的性格特点故意说错,造成对人物形象的错误理解。 张冠李戴 即把甲人物所为说成是乙人物所为,或者把甲事件结果说成是乙事件结果。 比对方法 要围绕 “ 是 谁,在何时何地,说过什么话,做过什么事,有什么样的品质 ” 比对,要着重比对选项在这几方面的表述与原文是否一致。 应用体验 1阅读下面的原
6、文与选项,认真比对,看选项概括分析是否有误。 原文 (2016 全国卷 ) 契丹纵人渔界河,又数通盐舟,吏不敢禁,皆谓:与之校,且生事。公亮言: “ 萌芽不禁,后将奈何?雄州赵滋勇而有谋,可任也。 ” 使谕以指意,边害讫息。 选项 C 曾公亮防患未然,止息边地事端。契丹违约在界河捕鱼运盐,他认为萌芽不禁终将酿成大祸,派使者偕同雄州赵滋前往调解,边地双方得以相安无事。 答 : 分析:从张冠李戴的角度设误,文意是契丹人在界河捕鱼运盐,官吏们怕生事,曾公亮认为赵滋有勇有谋,并举荐给朝廷。派遣使者下达旨意,应该是皇上派遣赵滋去契丹传达旨意,并非曾公亮 “ 派使者 偕同雄州赵滋前往 ” 。故 C 项与原
7、文内容不符。 参考译文 =【 ;精品教育资源文库 】 = 契丹指使人在界河捕鱼,又多次开通盐船,官吏不敢禁止,都说:和他们较量,将要生事。曾公亮说: “ 刚开始时不禁止,以后将怎么办呢?雄州赵滋勇敢有计谋,能够胜任。 ”派赵滋前去告谕旨意,边境祸害终于平息了。 2阅读下面的原文与选项,认真比对,看选项概括分析是否有误。 原文 太宗尝与苏易简论唐世文人,叹时无李白。易简曰: “ 今进士钱易,为歌诗殆不下白。 ” 太宗惊喜曰: “ 诚然,吾当自布衣召置翰林。 ” 值盗起剑南,遂寝。真宗在东宫,图山水扇,会易作歌,赏爱之。易再举 进士,就开封府试第二。自谓当第一,为有司所屈,乃上书言试朽索之驭六马赋
8、,意涉讥讽。真宗恶其无行,降第三。明年,第二人中第,补濠州团练推官。 选项 B 钱易刚正不阿,敢于陈述己见。他认为在第二次科举中自己没有获得第一名,是有关人员压制所致,故上疏直言进谏,真宗对此非常反感。 答: 分析:从误解形象角度设误, “ 故上疏直言进谏 ” 对人物性格的概括与原文不符,原文为 “ 为有司所屈,乃上书言试朽索之驭六马赋,意涉讥讽 ” ,也就是说,钱易认为自己没有获得第一名,是被主考官压制所致,所以上书了一篇朽索之驭六马赋议论考试,含有讥讽味 道,并非 “ 直言进谏 ” ,造成对人物性格的理解错误,故 B 项不正确。 参考译文 宋太宗曾同苏易简一起讨论唐代文人,太宗遗憾当世没有
9、产生像李白这样的才子。苏易简说: “ 当今进士钱易,创作的歌、诗大概不在李白之下。 ” 太宗惊喜地说: “ 如果真是这样,我就把他从平民直接提升为翰林。 ” 正碰上剑南盗贼兴起,这事就被搁下了。宋真宗当太子时,画山水扇,恰巧碰上钱易作歌,览后对他非常欣赏。钱易再次考进士,终于考取了,录为开封府第二名。他自认为应当是第一,只因被主考官压制了才落得第二,于是上书了一篇朽索之驭六马赋议论考试,含有讥 讽味道。真宗很讨厌他的这种品行,降他为第三名。一年后,以第二名中第,任为濠州团练推官。 比对时间、地点 命题 设误 时序颠倒 概括人物的典型事件时,命题者故意将事情发生的时间顺序颠倒。 空间错位 把不同
10、空间地点的事件糅合起来表述,故意在地点方面颠倒位置关系。 比对 方法 分析时要特别注意选项中人物行为、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的词语,并与原文比对,厘清人物在何时、何地做了何事。 =【 ;精品教育资源文库 】 = 应用体验 3阅读下面的原文与选项,认真比对,看选项概括分析是否有误。 原文 (2015 全国卷 ) 十二年, 驾幸江都,护儿谏曰: “ 陛下兴军旅,百姓易咨怨。车驾游幸,深恐非宜。伏愿驻驾洛阳,与时休息。陛下今幸江都,是臣衣锦之地,臣荷恩深重,不敢专为身谋。 ” 帝闻之,厉色而起,数日不得见。后怒解,方被引入,谓曰: “ 公意乃尔,朕复何望! ” 护儿因不敢言。及宇文化及构逆,深忌之。是
11、日旦将朝,见执。护儿曰:“ 陛下今何在? ” 左右曰: “ 今被执矣。 ” 护儿叹曰: “ 吾备位大臣,荷国重任,不能肃清凶逆,遂令王室至此,抱恨泉壤,知复何言! ” 乃遇害。 选项 C 来护儿直言劝谏,后被奸人杀害。他谏请炀帝停驾洛阳,不再远游江都,引发炀帝大怒,以 致宇文化及杀害他时,炀帝也没有设法保护。 答: 分析:从时序颠倒的角度设误,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把握。选项 “ 以致宇文化及杀害他时,炀帝也没有设法保护 ” 错,原文中 “ 是日旦将朝,见执。护儿曰 : 陛下今何在? 左右曰: 今被执矣。 护儿叹曰: 吾备位大臣,荷国重任,不能肃清凶逆,遂令王室至此,抱恨泉壤,知复何言! 乃遇害 ”
12、 ,由此清楚宇文化及杀害来护儿时,炀帝也被捉拿了,两个事件中 “ 隋炀帝被捉拿 ” 的时间在来护儿遇害之前,故意设置事件时间顺序上的颠倒错乱。因此, C 项表述错误。 参考译文 十二年,隋炀帝出游江都,来护儿进谏说: “ 陛下兴起战事,易于引起百姓叹息怨恨。如今又要外出巡游,我很担心不合适。我希望陛下暂时停留在洛阳,休息一段时间。陛下如今去江都,是我衣锦还乡的地方,我受恩深重,不敢只为自己着 想。 ” 隋炀帝听了,生气地变了脸色并站了起来,几天都没有让来护儿觐见。后来隋炀帝怒气缓解,来护儿才被引入觐见,隋炀帝对来护儿说: “ 你的心意竟然如此,朕还有什么指望呢? ” 来护儿于是不敢说话。等到宇
13、文化及谋叛时,对来护儿非常忌惮。那天早上来护儿将去上朝的时候,被叛贼捉拿。来护儿说: “ 陛下现在在哪里? ” 旁边的人说: “ 如今被拿下了。 ” 来护儿叹息说: “ 我身为大臣,担负国家重任,不能清除凶恶悖逆之人,终致朝廷落到如此地步,我只能抱憾于黄泉之下,还能再说什么呢! ” 于是被杀害了。 4阅读下面的原文与选项,认真比对,看选项概 括分析是否有误。 原文 (2017 全国卷 ) 契丹以兵二十万压代州境,遣使请代地,岁聘之使不敢行,以命将 (许将 )。将入对曰: “ 臣备位侍从,朝廷大议不容不知。万一北人言及代州事,不有以折之,则伤国体。 ” 遂命将诣枢密院阅文书。及至北境,居人跨屋栋聚观,曰: “ 看南朝状元。 ” 及肄射,将先破的。契丹使 萧 禧馆客,禧果以代州为问,将随问随答。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