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 1 页 共 33 页 【新教材】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第八单元第八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 第第 2323 课课从局部抗战到全面抗战从局部抗战到全面抗战 教案教案 教学目标 1、时空观念:通过知识填空表格,梳理本课内容的知识线索,让学生掌握本节日本 侵华及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的历程。 2、史料实证:通过对本课史料的分析运用,培养学生分析史料、运用史料提取有效 信息,做到史论结合、论从史出。 3、历史解释:注重相关历史概念的解读,绥靖政策、攘外必先安内、以华制华、三 光政策等,帮助学生加深知识理解。 4、唯物史观:运用唯
2、物史观,分析三十年代日本侵华的原因、西安事变的意义。 4、家国情怀:通过学习日本侵华罪行和全民族抗战下中国人民的英勇抗争,全体中 华儿女众志成城,运用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掌握日本侵华的原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的过程。 2、难点:分析西安事变能够实现和平解决的原因。 教学方法 1、讲述法、讲解法;2、问题探究法;3、分析归纳法 4、多媒体教学;5、课堂小组讨论等。 教学过程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导入新课: PPT 图片导入 展示三十年代日本侵华罪行, 抗日战争期间牺牲的中国将领 等照片,到抗日战争胜利欢庆的场景。 设问:图片反映什么历史事件,普天
3、同庆十四载是指哪十四 年? 让学生整体把握本节课 的课程标准和学习重 点。 第 2 页 共 33 页 教学设计 一、日本侵华 (一)日本局部侵华 1、日本侵华的原因: (1)已蓄谋已久(2)世界经济危机爆发,日本为摆脱困境 建立法西斯专政(3)1927 年 6 月东方会议召开,制定侵略 中国总方针。 (4)有利条件:国内:国共两党内战对峙;国民党抗战意 图没有明确,没做好抗战准备。国际:欧美列强忙于应对经 济危机,无法无暇顾及日本侵华;西方大国的绥靖政策 2、日本局部侵华的过程 (1)开始:1931 年,九一八事变 (2)1932 年,一二八事变,侵略上海 (3)1932 年 3 月,建立伪满
4、洲国 (4)1935 年,华北事变 讲解日本侵华过程,利用知识填空的表格,有利于学生梳理 知识线索,清晰地掌握本节内容。 (二)日本全面侵华 1、开始标志:1937 年卢沟桥事变,标志日本全面侵华战争 爆发 2、日本侵华的罪行:南京大屠杀,1937 年 12 月;重庆大 轰炸;731 细菌部队;慰安妇制度 3、日本侵华政策: 政治:以华制华,建立南京伪国民政府 1、 培养学生论从史出的 观念和独立思考的能 力。 2、 培养学生筛取有效信 息能力。 第 3 页 共 33 页 经济:以战养战,对占领区经济掠夺 对战后抗日根据地实行“三光政策” 二、中国抗战 (一)中国局部抗战 1、抗日救亡运动(杨
5、靖宇) 3、东北抗日联军牵制大量日军,1936 年 2、1935 年 12 月 9 日,一二.九运动、影响 (二)第二次国共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1、过程: (1)八一宣言,中共发表“八一宣言,号召停止内战,一 致抗日” (2)1935 年 12 月瓦窑堡会议 (3)1936 年 12 月 12 日,西安事变,背景、时间、过程、 结果、意义 PPT 展示材料,分析西安事变的结果及意义,认识蒋介石坚 持反共的根本立场。 材料一宋美龄说: “这次事变(西安事变) ,决非中 国既往一般称兵作乱之叛变可以比拟, 而其关于国际与外交 者,尤有特殊之形势,倘处理失当,即酿成民国以来空前之 战祸。 ”
6、 蒋介石传 材料二这次事变是为了要抗日救国而产生若 处置得当是中国革命的转折点。 中共中央关于西安事变的指示 1、培养学生阅读史料, 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2、 通过展示相关历史图 片,再现历史情境,增 强学生的情感体验,加 强爱国主义教育。 3、重点分析西安事变, 认识中共在西安事变和 平解决过程中起到的关 键作用,感受国家危亡 之际的民族大义。 第 4 页 共 33 页 材料三蒋介石说: “此次事变,为我国民革命过程 一大顿挫。八年剿匪之功,预计将于两星期(至多一个月) 可竟全功者,几全毁于一旦。 ” 蒋介石传 设问: (1)材料一中,宋美龄所说“其关于国际与外交者,尤有 特殊之形势”的含
7、义是什么? (2)材料二中,中共指出“若处置得当是中国革命的转折 点” 的含义是什么?为 “处置得当” , 中共采取了什么对策? 结果如何? (3)材料三中蒋介石的思想意识有无变化?为什么? (4)1937 年,庐山谈话 (5) 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 (6)将中共工农红军改编为八路军、新四军 (7)1937 年 9 月 22 日,国民党发表中共提出国共合作抗 战宣言。9 月 23 日,蒋介石承认中共的合法地位。 2、根本原因:中日民族矛盾成为中国社会的最主要矛盾。 3、意义: (三)中国全面抗战1937 年,卢沟桥事变 总结 中国的抗日战争是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领导下的全民族抗 战,全体中
8、华儿女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共赴国难,长城内 外,大江南北,到处燃起抗日的烽火。 课后反思 教材容量大、内容多、知识线索事件多,没有完成课堂教学任务,讲解到西安事变结 束。新教材增加一些史料,包括文字、图片、文物等等,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拓展学生的视野。新教材中全面的通史知识体系,对于历史知识基础欠缺的高一新生 而言,学习难度大,部分学生跟不上进度。内容的深度与宽度把握不好,重难点不突 出。 第 5 页 共 33 页 第第 2424 课课 全民族浴血奋战与抗日战争的胜利全民族浴血奋战与抗日战争的胜利 教案教案 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历史上至关重要
9、的伟大事件,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此开启,发挥历史学科立德 树人的教育功能,使学生能够从历史的角度考察国家的命运和世界的发展,形成现代公民应具有的历史素 养和国家历史认同。从整个民族的角度出发,去感触、去体会抗日战争中的精神。 二、教学背景分析二、教学背景分析 1.1.教材分析教材分析 本课是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八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中抗日战争的第二节课。 教材从正面战场、敌后战场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东方主战场三个维度展示了中国这场伟大的抗日战争,力 图从多个角度更加清晰并真实客观地把抗日战争的全貌及其誓死不屈反抗外来侵略的民族精神体现出来。 在整个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在中华民
10、族面临亡国灭种的危机面前站在了时代的高度,做出了科学的战略 构想,准确预见战争发展的态势,系统提出持久战战略,极力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始终从整个民族的 利益上出发,成为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引领了抗日战争胜利的正确方向。抗日战争的胜利也开启了中 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2.2.学情分析学情分析 教学对象是高一年级学生,他们刚经历的中考考试是选科考试,选历史和不选历史的同学,在历史知 识的掌握上相差很大,相对的学习热情也就差别很大。对于高一历史本科内容的学习,学生会初步掌握了 抗日战争的一些史实,通史通过各种媒体也接受到大量的信息,但大多停留在感性认识的层面,高中的学 习应上升为理性的、
11、更高层次的分析。 从学生的心理特征看,高中生认知结构的完整体系基本形成,思维能力更加成熟,基本上完成了向理 论思维的转化,抽象逻辑思维占据优势地位,辩证思维和创造性思维有了很大的发展,高中生情感丰富、 意志力增强,兴趣各更广泛和稳定,自主参与的愿望和学习动机更强烈。这一切都为课堂开展参与式、探 究式教学提供了强大的推动力,据此虽有一定困难,但应尝试推动学生对于历史问题的分析。 三、教学目标设计三、教学目标设计 通过了解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抗战,能够对于日军侵华和中华民族的抗争在时间和空间上有清晰认 识;在历史图片、电报、新闻、著作等史料的呈现中尝试结合史料感悟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精神;并通过 第
12、 6 页 共 33 页 运用和组织所学知识和材料,分析论证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团结抗战的中流砥柱;通过中国抗日战争进程 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进程的组合,认识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结合对抗日战争的深 刻反思,理解十四年抗战胜利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的历史意义,进而对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潮中, 对于个人责任意识进行再反思。 四、教学重点难点四、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中华民族团结抗战所体现出的英勇不屈精神 教学难点: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抗战中的中流砥柱作用 五、教学流程图五、教学流程图 六、教学活动过程六、教学活动过程 教学 环节 教师行为学生行为设计意图 导入 出示义勇军进行曲歌词
13、这首歌的歌词是我们最熟悉的歌词,没有之一。是我们每一个 人从小就唱到现在的, 这首歌从上个世纪 30 年代就开始响彻中华 大地,直到今天。 设问:在当时这亡国灭种的危机面前,是要激励着谁,不断前 进? 在这又一次的外敌来犯之时,中华民族选择了坚决的反击,这 一次中华民族要发出怎样的抗争? 在歌词中寻 找主角, 并迅 速进入本课 的主题:中华 民族的抗战。 强调这场 战争的主 角:中华民 族。并迅速 定位战争 的性质、双 方。与现实 做最紧密 第 7 页 共 33 页 联系。 新 授 课 一、正面战场 中国军队(以国共为首的武装力量)的抗争 1.用地图和时间轴事件配合展示,在正面战场的时间和空间
14、。 以五次会战为例: 1937 年 8 月-11 月 淞沪会战 9 月-11 月 太原会战 通过时间和空 间的推演了解 抗日战争正面 战场的典型会 战。 通过已有的知 识积累, 对于抗 日战争正面战 场的典型会战 进行一定程度 上的复述, 并对 于某些细节的 讨论。 用地图和时 间轴配合, 呈 现出抗日战 争的正面战 场的典型会 战的过程。 从正面战场 看抗日战争 引导学生通 过会战的史 实关注抗日 战争中内在 的精神。 在逆 境中的冲锋。 第 8 页 共 33 页 (平型关大捷) 1938 年 1 月- 5 月 徐州会战 (台儿庄大捷) 6 月-10 月 武汉会战 1941 年 12 月19
15、42.1第三次长沙会战 1945 年 这是这场战争在正面战场时间与空间上的过程。但这已经不 是一场单纯的以输赢论的战争,在这场民族存亡的抗争中,中华 民族在经历着怎样的艰难?(对应地图演进,左图右史) 淞沪会战(1937 年 8 月-11 月) 出示:公民政府自卫抗击声明书。 播放:视频捍卫者剪辑。 姚子青和全营官兵壮烈殉国后,国民党中央执监委员会于 1937 年 9 月 10 日通电全国:“宝山之战,姚子青全营与孤城并命,志 气之壮,死事之烈,尤足以动天地而泣鬼神” 意义:粉碎了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的狂妄计划。 针对淞沪会战中史实,出示1937 年 6 月中日陆军师兵力比 较,分析在抗日战争中
16、的中日军队的对比。 太原会战(1937 年 9 月-11 月) 国共合作的典范(忻口会战) 平型关战斗胜利后,蒋介石致电八路军参谋处表示祝贺:贵 路军一战攻克平型关,毙敌遍野,俘虏甚多。忠勇之气,益寒敌 胆。特电驰贺,续侯佳音。(1937 年 9 月 28 日电) 意义:打破日军不可战胜神话。 徐州会战(1938 年 1 月- 5 月) 周恩来评价“台儿庄大捷”说:“这次战役,虽然在一个地 读图片和文字 史料, 根据史料 回忆或者在同 学的复述中获 取相关的基本 史实知识点。 站在民族的高 度和整体性上 体会抗战精神。 可以对相关 的基础知识 做简单的梳 理, 并可以就 一些相关的 细节问题进
17、 行讨论, 为后 续思考分析 储备知识基 础。 从民族的高 度和整体性 上审视对日 本帝国主义 第 9 页 共 33 页 方,但它的意义却在影响战斗全局、影响全国、影响敌人、影响 世界!” 意义:抗战以来中国军队正面战场的最大胜利。 武汉会战(1938 年 6 月-10 月) 出示图片:武汉会战前夕的阅兵情况 儿童在宣传献金救国 结果:抗战进入战略相持阶段。 第三次长沙会战(1941 年 12 月1942.1) 中国第三度的长沙大捷,证明了一个原则,那就是中国军队 的配备若能与日军相等,他们即可很轻易的击败日军。 美国战地记者福尔曼 意义:会战胜利;在国内外产生了积极影响。 从 1938 年
18、7 月起,已在武汉的工厂又大规模拆迁,主要迁往 湘、桂、黔、滇、陕、川,共迁出企业 304 家,物资 511825 吨。 西南联合大学:全面抗战开始后,高校内迁。1937 年 11 月 1 日,由国立北京大学、国立清华大学、私立南开大学在长沙组建 成立的国立长沙临时大学开学。之后,因长沙连遭日机轰炸,学 校又西迁昆明。1938 年 4 月,学校改称“国立西南联合大学”。 西南联大前后共存在了 8 年 11 个月,它“内树学术自由之规模, 外来民主堡垒之称号”,保存了重要科研力量,培养了一批卓有 成就的人才。 2.思考:工业和高校转移的意义? 结论: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抗战信心,为抗战胜利奠定物质和
19、精神 基础。 3.整合抗日战争中正面战场的史实与日本侵华及中华民族之前 的抗争史实成图轴。 从正面战场战 争中和工业、 高 校的转移上寻 找其中中华民 族在这一次危 难面前的共同 点。 把正面战场史 实事件并入图 轴。 从地图上的战 线后退, 到会战 的成败, 结合以 上讨论及所学, 分析战争态势, 并对相应的影 响做客观的推 的抗争。 无论是正面 战场还是工 业、 高校等方 面, 都能体会 到相同的高 昂的斗志。 整合图轴, 直 观形象表达 史实内容。 第 10 页 共 33 页 4.思考:从正面战场地图中的战线变化上,你觉得战争呈现什 么态势?会产生哪些影响? 问题延伸设计到讨论:中国必亡
20、论 vs 中国速胜论 我们说抗日战争是持久战,是从全部敌我因素的相互关系产 生的结论。敌强我弱,我有灭亡的危险。但敌尚有其他缺点,我 尚有其他优点。敌之优点可因我之努力而使之削弱,其缺点亦可 因我之努力而使之扩大。我方反是,我之优点可因我之努力而加 强,缺点则因我之努力而克服。所以我能最后胜利,避免灭亡, 敌则将最后失败,而不能避免整个帝国主义制度的崩溃。 毛泽东论持久战 结论:科学论证了中国必须通过持久战赢得抗战胜利的战略指导 理论 战略上: 测,解读。 对比互相的讨 论的方案 并与论持久 战 的论证相互 印证。 举例曾所学的 敌后战场史实 内容。展开概 况、 特点和英雄 人物的相应叙 述及
21、补充。 尝试思考, 所举 例的敌后战场 的效果如何, 有 争论。 在掌握正面 战场的基本 史实的情况 下, 对战况进 行分析,解 读。 在讨论的逻 辑基础上, 进 一步解读 论 持久战。 对应材料, 结 合讨论内容。 能够从历史 的角度解释 问题。 从另一角度: 敌后战场认 第 11 页 共 33 页 (1)战略防御(2)战略相持(3)战略反攻 战术上:开辟敌后抗日战场,展开游击战争。 二、敌后战场 1.开辟敌后战场,举例敌后游击战争的战法、案例和英雄人物。 思考:结合正面战场和同学敌后战场的举例讨论抗日效果? 2.1940 下半年,彭德怀,八路军参战部队 105 个团,约 20 余 万人。
22、战果: 据不完全统计,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 新四军及各种人民武装,在敌后战场上对敌发起主动作战,大小 战斗共达 12.5 万次,最多时投入兵力达 90 多万正规部队和 200 多 万民兵,并在抗战相持阶段上升为主战场 荣维木 步平中华民族抗日战争全史 (1942 年前后)日军用于华北、华中的军队共有 55 万余人, 期中用于巩固占领区的有 33 万余人, 另有大量的伪军相配合 敌后战场抵抗的敌伪力量,到 1943 年,占在华日军的 64%,伪军 的 95%。 光明日报 以上数字来自中国抗日史简明读本中国抗日战争史 (19311945) 3.讨论: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抗日战
23、争敌后战场及百团 大战的影响? 鼓舞抗日斗志;配合正面战场;高效抗日 结合材料以及 之前的讨论, 分 析在抗日战争 中的敌后战场 以及百团大战 的影响。 回忆整合相关 的时空史论 识这场全民 族的抗日战 争。 引导学生迅 速回忆或者 补充敌后战 场部分相关 史实的内容。 思考对于敌 后战场的抗 战效果通过 所出示史料 确立自己的 论点, 并能解 释问题。 第 12 页 共 33 页 4.把抗日战争敌后战场的相关史实,同之前所涉及的时空史论 再整合。 5.简介:皖南事变史实 6.思考: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何去何从? 在一切工作中,应该坚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总方针,因为 只有这种方针才能坚持抗战,
24、坚持持久战才能争取最后胜利。 毛泽东论持久战 结论: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讨论延伸至中国共产党敌后战场的的民主建设及 抗日战争时期,平山县是晋察冀地区的抗日模范根据地。 平山县的戎冠秀妈妈被誉为“子弟兵的母亲”,她带领全村妇 女拥军支前,救护伤员,并带头为儿子报名参军:“我有三个儿 子,都报上名,验上哪个,哪个去!” 在向抗日民主政府交公粮 时,她自己带头并动员群众多交粮交好粮,要求米中无沙子、无 烂米、无糠皮;组织妇女做军鞋时,她只只过目,双双过秤;给 思考问题, 回到起点, 再思 考问题。 得出结论 感受抗战中人 民的奉献, 在敌 后战场这种高 昂斗志的发展 与日益坚定。 图轴再
25、次结 合, 把敌后战 场的史实同 之前史实整 合。 从最初的全 民族抗战的 起点, 重新思 考。 结合之前对 抗日战争的 思考, 提出结 论, 并进行论 证。 第 13 页 共 33 页 八路军做棉衣,她要求份量足,絮得匀。她说:“不能让子弟兵 吃带沙子的粮食,不能有糠皮和烂米,大家都要交好粮,军衣军 鞋,要像给自己的亲人一样,做的结结实实,绝不能让子弟兵光 着脚打仗。” 抗战期间,平山县累计 1.2 万名青壮年参加八路军,7 万多人 参军参战,缴纳救国公粮 4533 万公斤,做军鞋 57 万双,做军被 14.4 万床。 正像这首支前民谣所唱的: “最后一碗米,送去做军粮,最后一尺布,送去做军
26、装,最后一 件老棉袄,盖在担架上,最后一个亲骨肉,送去上战场。” 中国共产党的军队, 抗战的敌后战场成为了人民信任的坚强力量。 三、东方主战场 1.将世界法法西斯斗争的大事件与之前整合的图轴对应,得出: 1942 年 1 月 1 日美、英、苏、中四国领衔签署联合国家宣 言 三国之宗旨在使日本所窃取于中国之领土,例如东 北四省、台湾、澎湖群岛等,归还中华民国。 开罗宣言 太平洋战争时期,中国战场始终牵制着日本陆军的主力,日 本有 110 万左右的军队用于中国战场,超过了日军在东南亚和太 平洋各岛的兵力总和。到抗战胜利前夕,日本在中国战区的兵力 多达 186 万人,占海外总兵力的 50%以上。 通
27、过回忆和课 堂补充反法西 斯斗争史实。 进而到从全 民族的角度, 对于家国的 认同感上, 归 纳全民族抗 战的意义。 站在历史的 高度, 论证中 国共产党发 挥的民族抗 战的中流砥 柱作用。 是团结, 是缺 一不可, 是联 合全体的全 民族抗战精 神。 从第三角度: 世界反法西 斯战场认识 第 14 页 共 33 页 正是由于中国军民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 用,与苏、美、英同为当时世界上坚持与轴心国作战的 4 支主力 军,中国获得“四强”之一的称号。 摘自光明日报 勇敢的中国人民抗击日本的侵略, 歼灭了无数日军,摧毁了大 量的日本军用物质。援助中国进行的英勇抗战并最终发起反击是
28、 非常必要的,因为中国的抗战是最终战胜日本的重要因素。 罗斯福炉边谈话 2.思考:在这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中国战场的角色? 四、抗日战场的胜利 1.抗日战争胜利的前夕,站在中华民族的拐点,中国共产党站 在时代的高度给出了自己的回答: 1945 年 46 月中共七大 毛泽东作论联合政府政治报告 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2.在整合图轴上完善世界反法西斯斗争和中华民族抗争的最后 史实事件: 1945.8 美国对日投放原子弹 苏军进入中国东北 1945.8 日本无条件投降 1945.9 日本签署无条件投降书,二战结束 1945 年 8 月 敌后军民大反攻,抗日战争完全胜利 3.图示简介: 19
29、45 年 9 月 2 日“密苏里号受降” 1945 年 9 月 9 日中国战区“南京受降” 结合材料, 并结 合相关的史实 进行论证。 探讨民族利益 回忆、 补充抗日 战争暨世界反 法西斯斗争 抗日战争。 在图轴整合 中 增加了世界 反法西斯斗 争部分。 出示资料, 对 相关史实结 合同学叙述 进行补充积 累。 第 15 页 共 33 页 1945 年 10 月 10 日“北平受降” 1945 年 10 月 25 日“台北受降” 从今天起,台湾及澎湖列岛正式重入中国版图,所有一切土 地、人民、政事,皆已置于中国政府主权之下。此一极有历史意 义之事实,本人特向我国同胞及全世界报告周知,台湾现已光
30、复。 台湾受降区受降主官陈仪上将 4.出示整合的最终中国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斗争相关史实 图轴: “这一伟大胜利,开辟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开 启了古老中国凤凰涅槃、浴火重生的新征程。” 习近平 思考讨论:如何理解习近平主席的这句话? 5.讨论:对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进行反思。 对内:铭记历史,民族团结民族复兴(富国强军) 对外:警惕威胁,同为灾难,珍爱和平。 6.思考讨论:结合自身及我们所处的时代对中华民族的抗日战 1945 年的重大 史实。 体会着十四年 抗战的艰苦, 与 英勇牺牲。 提出问题, 在 整个世界反 法西斯斗争 的角度, 中国 战场, 中国的 抗日战争如 何定位。 选择
31、、 组织和 运用史料, 对 问题提出分 析,解释问 题。 以全民族的 整体利益出 发, 做出选择 第 16 页 共 33 页 争再反思。从口号到行动 “中国不亡,有我!” 张伯苓名言(中国现代职业教 育家,私立南开系列学校创办者) 铭记和责任 “中华民族,有我!”不是将来,是现在。 从认识到行动起来是有距离的,中华民族在崛起,中华民族 在进行着伟大的复兴,不用我们去抛头颅洒热血,但是我们要行 动起来了 在所学的基础 上, 运用知识解 释问题。 讨论,分析 反思战争, 角度 多样。 运用所学知识, 转换角度思考 问题。 使同学们熟 悉史实。 出示受降资 料, 感受十四 年抗战的来 之不易。 以时
32、间, 视角 整体呈现抗 日战争。 第 17 页 共 33 页 培养历史解 释能力 结合史实, 得 出结论, 提炼 观点, 解释合 理。 反思深入, 结合自身 深入体会中 华民族和 “我” 的不能 割舍 第 18 页 共 33 页 小结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的时代远去了,但全民族的英勇不屈镌 刻在了民族的记忆里,抗战中发挥中流砥柱作用的中国共产党正 带领着中华民族走在伟大复兴的路上,抗战杀敌的进行曲也成为 了我们的国歌。 近代教育家张伯苓的在民族危难时的名言 “中国不亡, 有我” ; 为国为家我们能做很多事情,不是喊喊口号而已,也不是与我无 关。 那是一种责任,抗战精神不是高高在上,我们去遥遥相望
33、, 我们每一个人都是中华民族的名片,中华民族,有我!不是将来, 是现在。 铭记苦难奋斗的历史,明确自己的责任,这是你的国,你的 家,你的事 从历史知识 的学习中, 思 考现实问题, 中华民族的 抗战精神在 每一个人的 心中。 凝练主题, 民族利益 至上,舍我 其谁的时 代担当。 七、教学设计特色说明及课后反思七、教学设计特色说明及课后反思 在本课设计上,没有简单的按照时间顺序展开抗日战争,而是从三个角度展示了抗日战争,分别是在 正面战场上,敌后战场上和世界反法西斯斗争的东方主战场上,构建了一幅完整的抗日战争图景。 在课程的推进中,设计了一幅完整的与本课相关的事件时间轴,随着战争的进程和角度的转
34、换不断展 开,在课程中结合着地图始终同步,着重的强调着时空观念和历史本身不可分割的相互因果关系。 课中的基础知识比较多,在授课中基本都以问答和补充回忆的方式完成,因为高一学生的特殊性问题, 不少在中考的考试中没有选考历史科目,对于历史的基础史实的掌握很差,相反有选考历史的同学就在史 实和历史学习方法的积累上胜出不少。在课上要尽量的平衡不同基础的同学,使大家都能参与其中,尤其 是在有一定的积累之后,对于问题的思考与探索,会更有兴趣和动力。 第 19 页 共 33 页 第第 2525 课课 人民解放战争人民解放战争 教案教案 教学内容教学内容 第第 2525 课课时时主题主题人民解放战争人民解放战
35、争1 课时 教学目教学目 标标 知知识识 与技能与技能 【课程标准课程标准】通过了解全面内战的爆发及人民解放战争的进程,分析国民党政权在大 陆统治灭亡的原因。探讨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取得中国革命胜利的原因和意义。 【知识与能力知识与能力】掌握 1945 年重庆谈判的背景、过程及意义,1946 年内战爆发,人民解 放军粉碎国民党反动派的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1947 年战略反攻,1948 年三大战役及 意义;1949 年渡江战役;国民党大陆政权覆灭。 过过程程 与方法与方法 结合解放战争时期的重大事件,从“时空观念”角度了解人民解放战争的进程。运用 史料实证探究中共争取和平与民主的斗争,国民党政权的
36、统治危机。搜集国民党反动 派坚持独裁和经济崩溃的史实,从“史料实证”和“唯物史观”角度分析国民党政权 在大陆统治灭亡的原因。立足唯物史观认知中国共产党代表了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 利益,故能领导人民取得中国革命的胜利 情感态度与情感态度与 价值观价值观 了解解放区土地改革,从“家国情怀”角度认识“民心向背”是决定政治局势的关 键。渗透家国情怀感悟先进的中国共产党人为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和命运努力奋斗的精 神。 教教 材材 分分 析析 重点重点 梳理抗日战争胜利后国共两党政治斗争的史实,认识中国共产党为争取民主所作的努 力。概括全面内战爆发和人民解放战争进程的史实,认识人民解放战争取得胜利的原 因。
37、难点难点全面内战的基本史实,分析认识国民党政权在大陆统治灭亡的原因 学情分析学情分析 过过 程程 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教师活动教师活动 自自 主主 学学 习习 学生依照教学目标参照课本归纳,完成基础再现部分。 第一学习时间:自主学习、归纳提升(第一学习时间:自主学习、归纳提升(30 分钟)分钟) 一、一、网网控全局控全局知识结构化知识结构化 一、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一、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 1 1、重庆谈判、重庆谈判 第 20 页 共 33 页 归归 纳纳 提提 升升 (1 1)背景)背景 抗日战争胜利后,是中国人民的强烈愿望。 当时的中国出现了两种不同的建国方针:中国共产党以和平、民主、团结为 号召
38、,力争建立一个的国家;国民党打着“和平建国”的旗号, 坚持和内战的方针。 (2 2)经过经过 1945 年 8 月,蒋介石接连三次电邀毛泽东到举行和平谈判。 中共决定接受邀请,争取和平民主新局面。8 月底,毛泽东、王 若飞等乘专机抵达重庆。 (3 3)结果结果:重庆谈判历时 43 天。10 月 10 日,国共双方代表签署了政府与 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即。协定规定:坚决避免内战,建设独立、 自由和富强的新中国。 2 2、政治协商会议、政治协商会议 (1 1)经过:)经过:1946 年 1 月 10 日,国民党、共产党、青年党和无 党派人士代表参加的政治协商会议在重庆召开, 通过了和平建国纲领案等五
39、项 协议。 (2 2)结果:)结果:国民党很快否决了这些协议。 【问题合作探究】【问题合作探究】抗战胜利后国共两党的政治斗争抗战胜利后国共两党的政治斗争 史料一史料一想用软的一套手法把共产党吃掉,谈何容易!可是,国内有厌战 情绪,国际形势也不允许中国打内战,一打起来我们更被动,利用谈判拖一拖 也好。共产党拒绝谈判,我们更有文章可做。 1945 年 8 月蒋介石的谋士陶希圣 史料二史料二孙中山先生曾经说过:“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国家,这一点已牢牢 地印在我国的历史意识之中, 正是这种意识才使我们能作为一个国家而被保存 下来。” 胡锦涛在孙中山诞辰 140 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 【思考思考】 (1)据
40、史料一概括蒋介石发起谈判的原因及真实目的。 (2)为实现“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国家”的目标,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共产 党进行过哪些努力和斗争? 第 21 页 共 33 页 二、二、全面内战的爆发全面内战的爆发 1 1、标志:、标志:1946 年 6 月,国民党以围攻为起点,向解放区展开大 规模的进攻,全面内战爆发。 2 2、粉碎国民党军队的全面进攻、粉碎国民党军队的全面进攻 中共清醒地估计国际国内形势,确定了、以自卫战争粉碎国民党军 队进攻的方针。 1946 年 710 月,人民解放军共歼灭国民党正规军个旅,连同非正规 军在内,共约 30 万人,粉碎了国民党的。 3 3、粉碎国民党军队的重点进攻、粉
41、碎国民党军队的重点进攻 1947 年 3 月,国民党军发动对和的重点进攻。 毛泽东、周恩来等率领中共中央和解放军总部主动撤出,转战陕北。 率领的西北野战军先后取得青化砭、沙家店等战役的胜利,粉碎了 国民党军对陕北的重点进攻。 华东野战军在陈毅、粟裕指挥下在山东消灭国民党王牌主力整 编,打退了敌人对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 三、三、国民党政权的统治危机国民党政权的统治危机 1 1、经济危机经济危机 全面内战爆发后,国统区逐渐陷入崩溃的境地。 为了维持战争的庞大开支,国民政府无限制地发行。1948 年前 8 个 月纸币的发行量已经是 1937 年全年发行量的 47 万倍。随之而来的是恶性 的,物价飞
42、涨。 2 2、阶级矛盾:阶级矛盾:国民党的反动政策和的巧取豪夺,使工人、农民、 城市小资产阶级受到残酷的, 民族资产阶级也受到排挤和打击, 广大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下降,民不聊生。国民党在人民中的信誉一落千丈。 3 3、统治危机统治危机 1946 年 1112 月,在内战声中,国民党包办的在南京召开。 第 22 页 共 33 页 中国共产党和坚决反对,拒绝出席。出席大会的国民党代表占 85%,此外是依附于国民党的青年党、民主社会党和若干“社会贤达”。 会议通过的,不过是国民党一党专政和蒋介石独裁的装饰 品,进一步暴露了国民党当局坚持独裁和内战的真面目。 四、四、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新民主主义革命
43、的胜利 1 1、解放区的土地改革、解放区的土地改革 (1)过程:1947 年夏,中共中央工作委员会在河北平山县村召开 全国土地会议,制定了废除封建性及半封建性剥削制度的。 (2)意义:各解放区贯彻全国土地会议的精神,掀起群众运动, 使亿万农民在政治上、经济上获得了解放。 2 2、战略反攻、战略反攻千里跃进大别山千里跃进大别山 (1)背景:经过人民解放军一年的作战,战争形势发生重大变化。 (2)过程:1947 年 6 月,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 12 万人, 一举突破黄河天险,千里跃进。 (3)结果:直接威胁到国民党统治的中心南京、武汉,揭开的序 幕。 3 3、战略决战、战略决战三
44、大战役三大战役 (1)过程 辽沈战役:1948 年 9 月,发动声势浩大的辽沈战役。辽沈战役 历时 52 天,歼敌 47 万余人,解放。人民解放军从此在数量上取得 对国民党军队的优势。 淮海战役:1948 年 11 月初,华东野战军和中原野战军发起规模空前 的。淮海战役历时 66 天,共歼灭国民党军 55 万余人,南线国民党 军队的精锐主力已被消灭,长江中下游以北广大地区获得解放。 平津战役:11 月下旬,东北野战军和华北军区第二、三兵团联合发动平津 战役。平津战役历时 64 天,共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队 52 万余人,基本解 放。 (2)意义: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是国共两党的,共歼灭 国
45、民党军队 154 万余人,基本了国民党的主要军事力量,为中国革命在 第 23 页 共 33 页 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4 4、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1)召开:1949 年春,中共在河北西柏坡召开。 (2)内容 毛泽东在会上提出了促进革命取得全国胜利的基本方针, 指出党的工作重心 必须由乡村转移到,提出了革命胜利后党在各方面的基本政策。 毛泽东提醒全党:“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务 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 保持的作风。” 5 5、北平谈判、北平谈判 (1)背景 经过三大战役,国民党在长江以北的力量已全线崩溃。
46、迫于内外压力,1949 年 1 月 21 日,蒋介石宣告引退,由代理其 总统职务。 李宗仁表示愿以中共提出的条件为基础进行和平谈判。 (2) 经过: 1949 年 4 月, 以周恩来为首席代表的中共代表团和以为 首席代表的国民政府代表团,在举行和平谈判。 (3)结果:但国民党最终拒绝在双方代表达成的上签字,谈 判破裂。 【问题合作探究二问题合作探究二】解放战争时期的北平和平谈判解放战争时期的北平和平谈判 史料一史料一我作为和平谈判代表已经不是第一次了。1946 年那一次,陈嘉 庚先生对我说,与蒋介石谈判无异于与虎谋皮。但是我们还是满怀诚意地和他 谈了,因为人民需要和平,广大人民还不了解蒋介石的
47、假和平骗局。现在我们 又和他谈了,但今天的情况与往昔大不相同,今天可以说,无论打也好,和也 好,我们有信心有力量使它一定能实现 史料二史料二与此同时,我们的人民解放军壮大了,由原先的 120 万人发展到 400 万人以上,并且蒋介石做了很好的运输大队长,我们的战士有很大一部分 是俘虏过来的,后来成为解放军战士。 史料三史料三这次和平协定八条二十四款,中心问题是接受改编和渡江,这是 不能妥协的,必须坚持。今天的革命绝不能再如辛亥革命和北伐战争那样,由 于中途妥协而由反动派最后胜利。历史经验证明,革命不能进行到底,则一定 第 24 页 共 33 页 失败。 以上材料均引自北平和谈期间周恩来的演讲
48、(1)陈嘉庚为什么说“与蒋介石谈判无异于与虎谋皮”? (2)周恩来为什么说“今天的情况与往昔大不相同”? (3)和平协定的中心问题为什么是“接受改编和渡江”? 北平和谈失败 后,中国共产党是怎样将革命进行到底的? 6 6、渡江战役渡江战役 (1)4 月 21 日,毛泽东、发出向全国进军的命令,解放军百万雄 师在西起湖口、东至江阴的千里战线上,分 3 路发起渡江战役,迅速突破 防线。 (2)23 日,解放军占领国民党统治中心,国民党蒋介石集团在大 陆的统治覆灭,中华民国时期结束。 7 7、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1)国民党因其不能解决中国社会的,不能应对中国社会的发展 要求,
49、不能代表广大民众的切身利益,从而失去了民众的支持,丧失了在中国 大陆的统治权。 (2)中国共产党能够始终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代表了中国最广大的 根本利益,得到了广大民众的支持,故能领导人民取得中国革命的胜利。 (3)中国人民革命的胜利,是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 合的胜利,是毛泽东思想的胜利,是人类历史上最具影响的伟大事 件之一。 第 25 页 共 33 页 对照提纲,知识系统整理,归纳记忆。对照提纲,知识系统整理,归纳记忆。 合合 作作 探探 究究 知知 识识 升升 华华 这一环节要求学生在积极讨论的基础上教师充分发挥主导作用, 围绕核心 知识和重点难点设问,启发诱导学生思考探究,从而
50、达到环环相扣、绕疑深入 的目的,帮助学生构建起完整的知识体系。 第二学习时间:合作探究、高分跨栏第二学习时间:合作探究、高分跨栏知识技能系统化知识技能系统化 老师指导学生根据教材内容完成本节的知识结构及探究本课重点难点:老师指导学生根据教材内容完成本节的知识结构及探究本课重点难点: 一、一、解放战争时期国共两党的斗争解放战争时期国共两党的斗争 (1)(1)政治斗争政治斗争 通过 1945 年重庆谈判和 1949 年北平谈判, 共产党揭穿了国民党假和谈 的阴谋。 在 1946 年的政协会议中,共产党团结各民主党派同国民党进行了尖锐 的斗争,会议通过了有利于人民的政协协议,冲破了国民党的独裁统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