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六单元第六单元1212 拿来主义拿来主义 教案教案 1、品味作品的语言特色。 2、学习驳论文的写法。 3、採究在现代社会,“拿来主义”的意义。 语言建构与运用:语言建构与运用:了解本文的写作背景和鲁迅关于批判继承文化遗产的观 点,了解杂文的文体特征。 思维发展与提升:思维发展与提升:把握文中的比喻、讽刺、反语和特定语境中词语的含义。 审美鉴赏与创造:审美鉴赏与创造:学习运用生动形象的比喻论证法。 文化传承与理解文化传承与理解:联系实际,深入理解学习本文的现实意义。正确对待中外 文化遗产。 重点:重点:1、揣摩鲁迅杂文犀利、幽默、诙谐的语言风格。 2、学习运用比喻论证的写作方法:明确为什么要实
2、行“拿来主义”,着重 认识“送去主义”的实质和危害。 难点:难点:把握鲁迅杂文对现象的高度抽象概括和议论的形象化。 1、指导学生完成预习 2、制作课件 一、一、导入新课导入新课 有人记得圣诞节、万圣节、情人节,却记不清楚端午节、重阳节;有人喜欢 坐在肯德基、麦当劳里享受美国快餐,却很少去品味粽子、元宵的味道;有人喜 欢看韩剧,成为哈韩一族,却难得去看看京剧,欣赏一下唐装。面对众多的外来 文化,我们应该怎样做?早在 70 多年前,就有这样一位思想的伟人为我们解出 了答案。今天,就让我们就一起来拜读一下鲁迅先生所作的拿来主义,想一 想我们应该如何对待传统文化、如何保护好传统文化。 二、写作背景二、
3、写作背景 拿来主义最初发表于 1934 年 6 月 7 日中华日报副刊动向,署 名霍冲,后由作者编入且介亭杂文。 当时,国民党反动派对外实行屈膝投降的卖国政策,对内采取高压政策,进 行反革命的军事“围剿”和文化“围剿”。文化界反动文人的复古主义逆流,资 产阶级买办文人的“全盘西化”思想甚嚣尘上。为了促进革命文化的健康发展, 1934 年前后在左翼文艺队伍中进行了对文艺大众化和文艺新旧形式等问题的讨 论。许多人在如何对待外国文化的问题上,存在着错误认识和糊涂观念。为了揭 露和打击敌人,澄清错误认识,鲁迅先生提出了“拿来主义”的主张。“拿来主 义” 是鲁迅先生创造的通俗形象的新名词,它反映了鲁迅先
4、生对待外国文化的基 本观点和科学态度。 三、作者介绍三、作者介绍 鲁迅,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是我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 家。他一生有大量的创作,对我国现代文学的发展有巨大的影响。作品主要有短 篇小说集呐喊、徬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 野草;以及大量的杂文集,如:坟、而已集、二心集、华盖 集、南腔北调集、且介亭杂文等。 四、题目解说四、题目解说 “拿来主义”是鲁迅先生创造的词语。“九一八”事变之后,由于帝国主义 的侵略和反动政府的媚外,造成了民族文化的严重危机,同时革命内部在对待中 外文化遗产的问题上存在着相当混乱的观点。针对这些情况,鲁迅写了拿来主 义一文,揭露了帝
5、国主义侵略政策和反动派的卖国罪行,阐明了无产阶级正确 中外文化遗产的基本观点。 五、五、层次结构层次结构 文章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1-7 段)批判“送去主义”,树立自己的观点。 第二部分(8-9 段)阐明“拿来主义”的具体内容。 第三部分(第 10 段)总结全文,并提出实行“拿来主义”的人应具有的条 件,以及实行“拿来主义”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六、全文分析六、全文分析 1、文章总的论题是什么? 提示:这实际上涉及文章中“大宅子”的比喻内涵。 明确:笼统地说,本文谈的是如何对待文化遗产的问题。 2、文章前半部分重在批判“送去主义”,为什么要从“闭关主义”谈起? 提示:我们不妨先看清王朝的“闭
6、关主义”。当时清政府以“国情特别”等为借 口,盲目排外,与世隔绝,“自己不去,别人也不许来”。结果使古老的中国处 于腐败落后的境地,最终在别人的枪炮面前,不堪一击,“碰了一串钉子”。 明确:国民党的“送去主义”与清王朝的“闭关主义”有着内在的历史的联系, 而且二者在本质上是一致的。 “闭关自守”的“大门”没有了,“守”也失去了立足之地,于是就会由“闭关 主义”走向极端“送去主义”。作者从历史上的“闭关主义”起笔,意在说明: (1)二者是衣钵相传的;(2)都是腐朽、落后、反动的本质的反映。 3、作者在哪一段提出拿来主义的内涵? 提示:作者是在批判“闭关主义”、“送去主义”的基础上自然过渡到对“拿
7、来 主义”的确立和论证的。 明确:这是文章第 7 段提出来的。关于拿来主义,说得明白些,就是用自己的脑 袋去分析,用自己的眼睛去鉴别,用自己的双手去拿来。 4、作者为什么要提倡拿来主义? 提示:第 7 段劈头一个关联词语“所以”,这就表明,前文所述都是属于“我们 自己来拿”的原因。 明确:(1)第 1、2 段所论,是“现在成了什么都是送去主义”,“送去主 义”乃是一种“有往而无来”的行径,它与“礼尚往来”的交往原则不符。 (2)第 3、4 段所论,是“送去主义”必然造成严重后果,“我们的子孙讨 一点残羹冷炙”,按照历史的发展,长此下去,必然让我们的子孙沦为乞丐,让 我们的民族亡国灭种, 让我们
8、的人民更加陷于被侵略、 受奴役的悲惨境地。 用 友 邦惊诧论中的话说,就是“长此以往,国将不国”。因此,我们要正视历史发 展的逻辑,采取与“送去主义”针锋相对的“拿来主义”。 (3)第 6 段是揭示“送来”的危害性。一味地听凭“送来”,必然招致帝国主 义的进一步侵略,“鸦片”、“香粉”等已经充斥我们的市场,使中国更加殖民 地化。这样的现实教训,我们应该吸取,铭记在心。 5、文章第 8、9 段的内容是什么? 提示:联系上下文,对第 8、9 两个自然段归纳总结。 明确: 文章第 8 段批判对待外国文化的错误态度,第 9 段阐明正确对待外国文化 的态度和方法。至于文章最后一段,是总结全文,阐述实行“
9、拿来主义”的要求 和重大意义。 6、研讨第八自然段 “得了一所大宅子”自比喻面对文化遗产,其余内容如何理解? 归纳:第十段是全文总结,学生讨论、归纳会起到反馈全篇的作用。 “孱头”: “怕被污染徘徊不敢走进门”,指害怕继承,拒绝借鉴的逃避主义者。 “昏蛋”:“勃然大怒放把火烧光”,指盲目排斥的虚无主义者。 “废物”: “欣欣然蹩进卧室大吸剩下的鸦片”,指崇洋媚外,主张“全盘西化” 的投降主义者。 7、第 9 段,想想“大宅子”“鱼翅”“鸦片”“烟枪和烟灯”“姨太太”分别 指什么?本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明确:本段运用比喻论证。“大宅子”比喻文化遗产;“鱼翅”比喻文化遗产中 的精华部分;“鸦片
10、”比喻文化遗产中的精华与糟互见部分;“烟枪和烟灯”指 文化遗产的旧形式,“姨太太”指只供剥削阶级欣赏享用的腐朽的东西,是纯粹 的糟粕。 8、拿来主义者对待这些事物是什么态度? “鱼翅”“只要有营养,也和朋友像萝卜白菜一样的吃掉”吸收 “鸦片”“只送到药房里去,以供治病之用,却不弄出售存膏、售完为止 的玄虚”批判地吸收 “烟枪和烟灯”“除了送一些进博物馆之外,其余的是大可以毁掉的了” 留一点作历史的反面教材,其余清除 “姨太太”“大以清她们各自走散为是”坚决抛弃 第八段内容,学生可能不易理解,需教师多启发。 9、用一句话概括“拿来主义”的做法: 明确:“他占有、挑选。”或“我们要或使用、或存放、
11、或毁灭。” 10、 讨论第十段, 这一段的五句话分别能回答什么问题?设计出五个相应的问题。 我们究竟应当怎样对待文化遗产呢? 总之,我们要拿来。 拿来之后我们应当怎样区别对待呢? 我们要或使用,或存放,或毁灭。 正确对待文化遗产有什么积极作用? 那么,主人是新主人,宅子也会成为新宅子。 怎样才能做到正确对待文化遗产? 然而首先要这人沉着、勇猛、有辨别,不自私。 实行“拿来主义”有什么重要性和迫切性? 没有拿来的,人不能自成为新人;没有拿来的,文艺不能自成为新文艺。 11、有报刊载文洋节入侵,圣诞节将成“第二春节”?,那么,我们应如何 面对洋节入侵与传统节日的不断淡化? 对待洋节:不拒绝,不崇尚
12、,了解洋节背后的文化内涵,探究洋节受青睐的原因 以及对于振兴传统节日的可资借鉴之处,接纳而不代替传统节日。 对待传统节日:认识并理解传统节日的精神与文化内涵以及它对弘扬民族文化、 民族精神的意义, 意识到传统节日淡化的根源在于我们对于自己的节日缺乏真正 的“热爱之情”,认识到与传统节日相伴的民俗如踩高跷、耍龙灯、舞狮子、荡 秋千、划龙舟、放风筝等,既有益于身心健康同时也有与当代社会生活不相适应 之处。对于传统节日,我们首先应“拿来”,然后“挑选”“区别”,在继承的 前提下有所创新。 12、说说下面句子有什么表达效果。 自从给枪炮打破了大门之后,又碰了一串钉子,到现在,成了什么都是“送去 主义“
13、了。 明确:使用老百姓口语中常用的比喻。既形象又生动,把“闭关主义”必然演化 为“送去主义”的深刻道理一语道破,暗含对“闭关主义”者的揶揄。 我想,首先是不管三七二十一,“拿来”! 明确:使用民间俗语,“拿来”态度之鲜明跃然纸上。 近来就先送一批古董到巴黎去展览,但终“不知后事如何”。 明确:引用人们喜闻乐见的话本或旧小说中的套话,后文的“出售存膏,售完为 止”化用商店广告,都含有强烈的讽刺性。 还有几位 “大师” 们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 在欧洲各国一路的挂过去, 叫作 “发 扬国光”。 明确:诚惶诚恐地“捧”,画只有几张却一路地“挂”,通过形象的动作活画出 “送去主义”的可怜相、寒酸相。 活
14、人替代了古董,我敢说,也可以算得显出一点进步了。 明确:都是反语,具有很强的讽刺性。 当然,能够只是送出去,也不算坏事情,一者见得丰富,二者见得大度。 明确:明明要批判,却先作肯定,这种欲擒故纵之法常用于驳论。 七、中心思想七、中心思想 提出实行“拿来主义”的人应具有的条件,以及实行“拿来主义”的重要性 和紧迫性。 鲁迅先生是我们民族的精神先驱,一个时代的伟人。他思想的光芒 照亮了一代又一代人的精神家园。这篇深刻的文章,即使在今天仍有其强烈的现 实意义。历史的车轮碾过岁月,今天我们已经迈入一个高度开放的时代,全球一 体化,信息社会,地球村意识,我们越来越感觉到,世界是如此之广阔,中国走 向世界
15、,世界也在瞩目中国。那么,作为一个青年人,在民族复兴的今天,我们 该如何取舍? “不薄洋人爱古人”,所以,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首先 要拿来。然后再进行挑选、创新。我们要沐浴在古今中外文化圣贤的光辉里学会 成长。 八、八、写作特点写作特点 1、先破后立,思路清晰,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作者先从历史和现实两个角度,指出过去我们一直奉行“闭关主义”,现在 我们一味奉行“送去主义”,并指出其危害与结果,提示了无论过去还是现在我 们都缺乏“拿来”的勇气和精神,从而很有说服力地阐明了实行“拿来主义”的 必要性。 2、综合运用举例、类比、对比、比喻等论证手法,有力地阐明了中心论点。 作者在揭示“送去主义”
16、时,举了“学艺”方面的三个例子,说明我们“拿 来”精神的缺失。论述“送去主义”的危害时,用尼采自诩为太阳作类比。从全 文看,“送去”、“送来”和“拿来”形成鲜明对比。作者在论述怎样“拿来” 时,通过“孱头”、“昏蛋”、“废物”与“拿来主义者”的不同态度的对比, 阐明了对待外国文化的正确态度和方法。 3、擅长运用比喻展开论证,使抽象的问题形象化、具体化。 文章运用大量的比喻,不仅使抽象的问题形象化、具体化,而且达到了幽默 的艺术效果。 4、语言幽默犀利,诙谐辛辣,增强了论证的力度。 作者的幽默才能和讽刺艺术, 使本文妙趣横生, 如 “活人替代了古董” 一句, 作者将 “活人”与 “古董” 并举,
17、 说明其形式异而实质同, 与此同时又誉之为“进 步”,便成为含有讽刺意味的反语。文章故意使用迷信的字眼,也是为了增强文 章的讽刺色彩。 九、补充资料九、补充资料 鲁迅名言精选鲁迅名言精选 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有的。 倘只看书,便变成书橱。 我好象是一只牛,吃的是草,挤出的是牛奶。 不满是向上的车轮,能够载着不自满的人前进。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 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我自爱我的野草,但我憎恶这以野草作装饰的地面。 必须敢于正视,这才可望敢想、敢说、敢做、敢当。 发思古之幽情,往往为了现在。 十、总结全文十、总结
18、全文 民族文化是历史传给我们的宝贵财富, 为什么大家不珍惜现在所拥有的呢? 难道非等 “文化毁在我辈之手” 才会懂得去维护么?我们是中国人, 是龙的传人, 是炎黄子孙。我们应该有自己的风格与特色。只有珍爱自己民族的传统文化,正 确地对待外来文化,才能使我们的民族文化立于世界文化之林。 鲁迅先生的“拿来主义”思想意义深远,对我们学习、工作、生活都有指导 作用。 那么下面, 就运用 “拿来主义” 的观点, 就 “上网对中学生的成长有益 (害) ” 这一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 ,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 ,内容贴切内容贴切, , 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1515 个字。个字。 我们的知识体系是通过课内外的阅读逐渐建立起来的。 课内阅读学习方法, 课外阅读提升能力,_,构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读书不仅对我们的学习起着 作用,_。 我们都有自己心中的英雄或学习榜样,在阅读他们的事迹材料时, _,从而提高自身的道德品质。 答案:答案: 课内课外的知识融会贯通 而且对道德品质的提高也起着作用 我们无形中会受到积极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