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悲哉,秋之为气也(哀景)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乐景) 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乐景)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右舸争流(乐景) 山抹微云,天粘衰草(哀景) 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哀景)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哀景) 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沉思往事立残阳(哀景)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乐景) 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哀景) 郁 达 夫 故 都 的 秋 天 故故“老老”“”“从前的从前的” ” ,人们对过去的事物往往会产生,人们对过去的事物往往会产生 怀念、眷恋等感情。
2、怀念、眷恋等感情。 故都:含有深切的眷念之意,也别有一种文化意味暗含其中。 秋秋从从“秋秋”字可以看出,文章描写的是秋景,而且秋往字可以看出,文章描写的是秋景,而且秋往 往给人落寞惆怅之感。往给人落寞惆怅之感。 “故都”与“秋天”结合在一起,暗含着自然景观与人文景 观相融合的境界 这是一篇饱含着眷恋深情的情景交融的文章。 青年画家不精读郁达夫的游记,花不了 浙皖的山水;不看钱塘、富阳、新安,也读 不通郁达夫的妙文。 刘海粟 苏轼评价盛唐时期山水诗人王维的诗歌: 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文章集中反映故都的秋的特点是文章集中反映故都的秋的特点是“清、静、悲凉清、静、悲凉”,那
3、么第一幅秋,那么第一幅秋 院图是如何体现处这些特点的呢?院图是如何体现处这些特点的呢? (1 1)色彩(视觉):冷暖色调的判断)色彩(视觉):冷暖色调的判断 碧绿的天色,蓝、白色的牵牛花,多选用青、白、蓝、灰等碧绿的天色,蓝、白色的牵牛花,多选用青、白、蓝、灰等冷色调冷色调, 这些冷色调一般给人一种这些冷色调一般给人一种“清清”的感觉,表现出人内心的的感觉,表现出人内心的悲凉悲凉之感。之感。 (红橙黄为暖色系,绿青蓝为冷色系)(红橙黄为暖色系,绿青蓝为冷色系) (2 2)声音(听觉):以动衬静)声音(听觉):以动衬静 “你也能看到很高很高的碧绿的天色,听得到青天下驯鸽的飞声。你也能看到很高很高
4、的碧绿的天色,听得到青天下驯鸽的飞声。” 天色天色静态静态 飞声飞声动态动态 以动衬静以动衬静,表现出秋天的幽静的特点。,表现出秋天的幽静的特点。 文章集中反映故都的秋的特点是文章集中反映故都的秋的特点是“清、静、悲凉清、静、悲凉”,那么第一幅秋,那么第一幅秋 院图是如何体现处这些特点的呢?院图是如何体现处这些特点的呢? (3 3)整体环境)整体环境 租人家一椽破屋租人家一椽破屋 或在破壁腰中静对蓝朵或在破壁腰中静对蓝朵 破屋、破壁,描写了破屋、破壁,描写了荒凉荒凉之景,寄托了故都数千年历史之景,寄托了故都数千年历史兴衰沉浮、变化、兴衰沉浮、变化、 颓败颓败意蕴,给人意蕴,给人落寞、沧桑之感落
5、寞、沧桑之感。 (4 4)意象)意象 教长着几根疏疏落落的尖细且长的教长着几根疏疏落落的尖细且长的秋草秋草,使作陪衬,使作陪衬 秋草疏疏落落、尖细且长,描写了树叶飘零、秋草枯草的秋草疏疏落落、尖细且长,描写了树叶飘零、秋草枯草的萧条萧条,表达了,表达了 作者作者悲凉悲凉的心境。的心境。 牵牛花牵牛花 朝荣:朝,早晨;荣,开花。早晨开放,近午萎蔫。朝荣:朝,早晨;荣,开花。早晨开放,近午萎蔫。 对生命的悲凉。对生命的悲凉。 文章集中反映故都的秋的特点是文章集中反映故都的秋的特点是“清、静、悲凉清、静、悲凉”,那么第一幅秋,那么第一幅秋 院图是如何体现处这些特点的呢?院图是如何体现处这些特点的呢?
6、 (5 5)炼字)炼字 “ “细细数一丝一丝漏数一丝一丝漏下来的日光下来的日光” 他不愿阿飞再想这件事,忽然抬头笑道:你看,这棵树上的梅花已他不愿阿飞再想这件事,忽然抬头笑道:你看,这棵树上的梅花已 开了,阿飞道:嗯,李寻欢道:你可知道已开了多少朵?,阿飞道:十开了,阿飞道:嗯,李寻欢道:你可知道已开了多少朵?,阿飞道:十 七朵,李寻欢的心沉落了下去,笑容也冻结,因为他数过梅花,他了解七朵,李寻欢的心沉落了下去,笑容也冻结,因为他数过梅花,他了解 一个人在数梅花时,那是多么寂寞。一个人在数梅花时,那是多么寂寞。 细数落花因坐久,缓寻芳草得归迟细数落花因坐久,缓寻芳草得归迟 (王安石被罢相后无事
7、可做,整日寻芳揽胜打发流年,独坐无聊,就细(王安石被罢相后无事可做,整日寻芳揽胜打发流年,独坐无聊,就细 数落花)数落花) 清静闲暇之中透出落寞清静闲暇之中透出落寞 原来小品文字所以可爱的地方,就在它的细、清、真的三点。(郁达夫)原来小品文字所以可爱的地方,就在它的细、清、真的三点。(郁达夫) 意象意象 色彩色彩 视角视角 五感五感 动静动静 细节细节 炼字(用字、用词)炼字(用字、用词) “ “脚踏上去,声音也没有,气味也没有,只能感出一点点极脚踏上去,声音也没有,气味也没有,只能感出一点点极 微细极柔软的触觉。微细极柔软的触觉。”(触觉)(触觉) “ “扫街的在树影下一阵扫后,灰土上留下来
8、的一条条扫帚的扫街的在树影下一阵扫后,灰土上留下来的一条条扫帚的 丝纹,看起来既觉得细腻,又觉得清闲丝纹,看起来既觉得细腻,又觉得清闲”(视觉)(视觉) 调动了调动了视觉、听觉、嗅觉、触觉视觉、听觉、嗅觉、触觉,写出了,写出了景的宁静,也是心景的宁静,也是心 的宁静(闲适中又有着寂寞)的宁静(闲适中又有着寂寞)。 “ “扫街的在树影下一阵扫后,灰土上留下来的一条条扫帚的扫街的在树影下一阵扫后,灰土上留下来的一条条扫帚的 丝纹,看起来既觉得细腻,又觉得清闲丝纹,看起来既觉得细腻,又觉得清闲” 能看到扫帚留下的丝纹,既写出了作者的能看到扫帚留下的丝纹,既写出了作者的清闲清闲,又写出了环境,又写出了
9、环境 的的落寞落寞,显示出一种,显示出一种悲凉之气悲凉之气。 意象:秋蝉意象:秋蝉 一、高洁品质的象征者一、高洁品质的象征者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虞世南虞世南蝉蝉 二、悲秋思绪的代言人二、悲秋思绪的代言人 仲夏之月蝉始鸣,孟秋之月寒蝉鸣。仲夏之月蝉始鸣,孟秋之月寒蝉鸣。 礼记礼记 蝉噪秋至,秋至悲生蝉噪秋至,秋至悲生 意象:秋蝉意象:秋蝉 三、哀时伤逝的触发者三、哀时伤逝的触发者 古人认为蝉夏生秋死,庄子古人认为蝉夏生秋死,庄子逍遥游逍遥游里就有里就有“蟪蛄不蟪蛄不 知春秋知春秋”的说法,蝉也就成了生命短促的象征。的
10、说法,蝉也就成了生命短促的象征。 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逍遥游逍遥游 意象:秋蝉意象:秋蝉 “衰弱衰弱”“”“残声残声”生命将终的凄切没落,自然有悲凉的感生命将终的凄切没落,自然有悲凉的感 觉。觉。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作者笔下的作者笔下的“秋雨图秋雨图”具有怎样的特点?具有怎样的特点? 灰沉沉的灰沉沉的天底、凉风、急天底、凉风、急雨,一句一景,写出了北国雨,一句一景,写出了北国 清秋之雨清秋之雨忽来忽去忽来忽去的情景。的情景。 在在“秋雨图秋雨图”中加入中加入“都市闲人都市闲人”有什么作用?有什么作用? 这里的这里的
11、“都市闲人都市闲人”指的是指的是平民、普通人平民、普通人,这样悠然闲适的互答,这样悠然闲适的互答, 更能感悟生活的更能感悟生活的淡泊淡泊,也流露出了作者对,也流露出了作者对“都市闲人都市闲人”过着那样过着那样 无忧无虑生活的无忧无虑生活的向往向往之情。之情。 北方果树处处都是,为什么要重点写枣树?北方果树处处都是,为什么要重点写枣树? 北平与枣树的关系北平与枣树的关系 在我的后园,可以看见墙外有两株树,一株是枣树,还有一株也是枣树。在我的后园,可以看见墙外有两株树,一株是枣树,还有一株也是枣树。 鲁迅鲁迅 不像北平那样既复杂而又有个边际,使我能摸着不像北平那样既复杂而又有个边际,使我能摸着那长
12、着红酸枣的老那长着红酸枣的老 城墙!城墙! 老舍老舍想北平想北平 北方果树处处都是,为什么要重点写枣树?北方果树处处都是,为什么要重点写枣树? 目的在于表达对故都金秋的热爱和留恋。目的在于表达对故都金秋的热爱和留恋。 但是美好的时光是短暂的。但是美好的时光是短暂的。 “等枣树叶落,枣子红完,西北风就要起来了,北方便是尘沙灰土等枣树叶落,枣子红完,西北风就要起来了,北方便是尘沙灰土 的世界的世界”,一年也就要结束了,韶光易逝的悲凉之感便油然而生了。,一年也就要结束了,韶光易逝的悲凉之感便油然而生了。 “清清”体现在色调上,体现在色调上,“静静”体现在声音上,体现在声音上, “悲凉悲凉”体现在每一
13、个景物之中。体现在每一个景物之中。 本文是写故都的秋,但也写到了江南之秋,主要在哪些段落?其作用是什么?本文是写故都的秋,但也写到了江南之秋,主要在哪些段落?其作用是什么? 第第2 2段和第段和第1313段。段。 江南之秋只能感到一点清凉,秋的味,秋的色,秋的意境与姿态,总看不饱,尝不江南之秋只能感到一点清凉,秋的味,秋的色,秋的意境与姿态,总看不饱,尝不 透,赏玩不到十足。透,赏玩不到十足。 南国之秋色彩不浓,回味不永。南国之秋色彩不浓,回味不永。 目的是以江南之秋来衬托故都的秋,突出北国之秋秋的深味更浓目的是以江南之秋来衬托故都的秋,突出北国之秋秋的深味更浓 何为秋味?何为秋味? 足见有感
14、觉的动物,有情趣的人类,对于秋,总是一样地能特别引起足见有感觉的动物,有情趣的人类,对于秋,总是一样地能特别引起深沉、深沉、 幽远、严厉、萧索幽远、严厉、萧索的感触来的感触来 本文是写故都的秋,但也写到了江南之秋,主要在哪些段落?其作用是什么?本文是写故都的秋,但也写到了江南之秋,主要在哪些段落?其作用是什么? 第第2 2段和第段和第1313段。段。 江南之秋只能感到一点清凉,秋的味,秋的色,秋的意境与姿态,总看不饱,尝不江南之秋只能感到一点清凉,秋的味,秋的色,秋的意境与姿态,总看不饱,尝不 透,赏玩不到十足。透,赏玩不到十足。 南国之秋色彩不浓,回味不永。南国之秋色彩不浓,回味不永。 目的
15、是以江南之秋来衬托故都的秋,突出北国之秋的秋味更浓目的是以江南之秋来衬托故都的秋,突出北国之秋的秋味更浓 在结构安排上一前一后在结构安排上一前一后 形成了前后呼应形成了前后呼应 郁达夫对郁达夫对“故都的秋故都的秋”是怎样的情感?请大家从文中找出相关的句子是怎样的情感?请大家从文中找出相关的句子 第第1 1段段“我的不远千里,要从杭州赶上我的不远千里,要从杭州赶上这故都的秋味这故都的秋味” 他为赏秋不辞辛劳,可见爱秋之切他为赏秋不辞辛劳,可见爱秋之切 第第1414段段“秋天,这北国的秋天,若留得住的话秋天,这北国的秋天,若留得住的话换得一个三分之一的零头换得一个三分之一的零头” 他为这秋色宁愿付
16、出生命的三分之二,可见爱故都之秋之深他为这秋色宁愿付出生命的三分之二,可见爱故都之秋之深 情感:向往、迷恋、眷恋情感:向往、迷恋、眷恋 思考:为什么作者喜欢秋景但是看到秋景就会有这样悲凉的情绪产生?思考:为什么作者喜欢秋景但是看到秋景就会有这样悲凉的情绪产生? 故都秋天的景物所体现出来的那种萧条落寞的景象。故都秋天的景物所体现出来的那种萧条落寞的景象。 郁达夫郁达夫(1896-1945),(1896-1945),原名郁文,字达夫,浙江富阳人,中国现代作家,原名郁文,字达夫,浙江富阳人,中国现代作家, 革命烈士。曾留学日本,是革命烈士。曾留学日本,是新文学团体新文学团体“创造社创造社”的发起人之
17、一的发起人之一,为抗日救为抗日救 国而殉难的爱国主义作家国而殉难的爱国主义作家。在文学创作的同时,积极参加各种反帝抗日组织,。在文学创作的同时,积极参加各种反帝抗日组织, 先后在上海、武汉、福州等地从事抗日救国宣传活动,先后在上海、武汉、福州等地从事抗日救国宣传活动,19451945年年9 9月月1717日,被日日,被日 军秘密杀害于苏门答腊。军秘密杀害于苏门答腊。19521952年,被追认为革命烈士。年,被追认为革命烈士。 成就:成就:首创自传体小说形式首创自传体小说形式,丰富了文学创作体裁。,丰富了文学创作体裁。 代表作品:代表作品:沉沦沉沦故都的秋故都的秋春风沉醉的晚上春风沉醉的晚上过去
18、过去迟迟 桂花桂花怀鲁迅怀鲁迅 知人论世知人论世 客观方面:客观方面: 主观方面:主观方面: 情绪斗争的痕迹情绪斗争的痕迹 1921 1921年年9 9月至月至19331933年年3 3月,郁达夫用相当大的精力参加左翼文艺活动和进行创月,郁达夫用相当大的精力参加左翼文艺活动和进行创 作。由于国民党白色恐怖的威胁等原因,郁达夫从作。由于国民党白色恐怖的威胁等原因,郁达夫从19331933年年4 4月由上海迁居杭州,居月由上海迁居杭州,居 住近三年。在这段时间里他思想苦闷,花许多时间到处游山玩水,在一定程度上也住近三年。在这段时间里他思想苦闷,花许多时间到处游山玩水,在一定程度上也 是为了排遣现实
19、带给他的苦闷和离群索居的寂寞。是为了排遣现实带给他的苦闷和离群索居的寂寞。19341934年年7 7月,郁达夫月,郁达夫“不远千里不远千里” 从从杭州经青岛去北平杭州经青岛去北平再次饱尝了故都的秋再次饱尝了故都的秋“味味”,并写下了,并写下了故都的秋故都的秋,在作者,在作者 的心里,对于秋天悲凉的感受实质上是对人生的感受。全文的心里,对于秋天悲凉的感受实质上是对人生的感受。全文17001700多字,处处渗透着多字,处处渗透着 郁达夫消极与积极情绪在纠结与斗争的痕迹。郁达夫消极与积极情绪在纠结与斗争的痕迹。 知人论世知人论世 (1 1)社会环境的黑暗。)社会环境的黑暗。 (2 2)个人气质的抑郁善感。借景物来派遣内心的忧郁烦闷)个人气质的抑郁善感。借景物来派遣内心的忧郁烦闷 (3 3)文人的)文人的“悲秋情结悲秋情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