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考作文写作指导:苏轼的魅力也是传统文化的魅力高考作文写作指导:苏轼的魅力也是传统文化的魅力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2017 年是苏东坡诞辰 980 周年,央视大型人文历史纪录片苏东坡播出后 就颇受关注。近千年来,这位宋朝文人在他身后的历史中持续热度不减,也是少 有的文化现象。 为什么苏轼在千年传承中,得到后人的喜爱?王国维先生的一句话,或许可 作为解释: “三代以下诗人,无过屈子、渊明、子美、子瞻者。此四子者,若 无文学之天才,其人格亦自足千古。故无高尚伟大之人格,而有高尚伟大之文章 者,殆未之有也。” 人如其文,文如其人。有人说是伟大的人格成就了伟大的文章,有人说是伟 大的文章成
2、就了伟大的人格。对此,你怎么看? 要求: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 800 字。 写作分析详解写作分析详解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的是一篇材料作文, 考生要注意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语句: 王国维先生的一句话,或许可作为解释: “三代以下诗人,无过屈子、渊明、 子美、子瞻者。 此四子者,若无文学之天才,其人格亦自足千古。故无高尚伟大之人格,而 有高尚伟大之文章者,殆未之有也。”这则材料的核心话题是“才与德”。 材料的价值指向非常明确,材料最后一句“故无高尚伟大之人格,而有高尚 伟大之文章者,殆未之有也”是核心句。材料主要谈“文以人传”还是“人以文 传”,强调有才更要有德,
3、符合以德树人的时代主旋律。所以考生可以根据以上 的理解将立意定位在:才气源于德行、才德兼备、伟大的人格魅力、新时代更需 要德才兼备。 考生围绕以上立意角度进行写作,这样就能扣住作文材料的中心主题,写作 的过程中要充分由古至今论述自己的观点,这样作文才能够升格。 范文展示范文展示 苏轼的魅力也是传统文化的魅力 今年是苏东坡诞辰 980 周年,日前,央视大型人文历史纪录片苏东坡甫 一播出,就收获了不小的关注。作为一位宋朝文人,竟然能在身后近千年的历史 中收获持续不断的关注, 直至今天依然热度不减, 也是一个颇为有趣的文化现象。 为什么苏轼可以在千年传承中,得到这么多人的喜爱?王国维先生的一句话,
4、或许可作为解释:“三代以下诗人,无过屈子、渊明、子美、子瞻者。此四子者, 若无文学之天才,其人格亦自足千古。故无高尚伟大之人格,而有高尚伟大之文 章者,殆未有之也。”这句话说得很明白,屈原、陶渊明、杜甫、苏轼,他们之 所以能光照千古,不只是作品,更是人格。 苏轼人格伟大在哪?首先是一心为民的情怀。苏轼有着多年的贬谪生涯,然 而他并不灰心丧气,每到一地,总想着造福一方百姓。即以登州为例,元丰八年 (1085 年)苏东坡知登州(今蓬莱)军州事,只有 5 天时间,即奉调回京。虽然 时间很短,但他写成两篇“调查报告”,递交朝廷。一是乞罢登莱榷盐状 , 文章指出:百姓晒盐,必须卖给官府,官府统一发售,贪
5、弊成风,建议盐户自行 发售,官府收税。此议被准,百姓享此福利直到清末。另一篇登州召还议水军 状 ,根据登州的边防战略地位,要求修筑工事,加强战备。5 天时间,两宗大事。 当地民众缅怀他的卓然建树,修苏公祠于蓬莱阁。民众传颂:“五天登州府,千 年苏公祠。”因此苏轼去世时,“讣闻四方,无贤愚皆咨嗟出涕”,可见苏轼在 百姓心中的分量。 此外,苏轼还有着超然物外、达观豁达的人格魅力。东坡一生任职 10 多个 地州,然而每到一地,他都与当地民众打成一片,自得其乐。在海南,一次东坡 得蚝。他将蚝肉浸入浆水,添酒炖煮。又取个头大的蚝肉,在火上烤食。随后写 题为食蚝的短文,赞不绝口:“食之甚美,未始有也。”告
6、诫儿子苏过切切 保密:“恐北方君子闻之,争欲为东坡所为,求谪海南,分我此美也。”可见苏 轼的幽默与淡然。他在险恶贬谪之地与民同甘共苦,“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 此心安处是吾乡”正是他的人生态度。这样有担当、有才华、有魅力的文人,又 怎能不受到民众的热爱呢? 今年 1 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 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 ,提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的主要内容有核心 思想理念、中华传统美德、中华人文精神三个方面。而在苏轼身上,正蕴含着令 无数读者吟咏不尽的传统文化内涵。 苏东坡纪录片的热映,也正体现了传统 文化鲜活的生命力,很容易就在人们心中唤起共鸣。 无论我们是
7、品读苏轼的诗文, 临摹苏轼的书法, 或仅仅是看过苏轼的纪录片, 恐怕都会收获知识的增益、文化的熏陶、人格的滋养。这就是苏轼的魅力,这也 是传统文化的魅力。 点睛: 材料作文的审题: 第一步,读懂材料,抓住主旨。首先要注意材料的特点:单则材料要从整体 上把握其主旨;多则材料应弄清它们的异同,从而把握中心;比喻性材料要理解 其比喻意义;含哲理性寓言材料,要把握其寓意。所谓抓住主旨(即材料的意向 倾向和感情倾向) 。 第二步,选择角度,准确立意主旨单一的材料据材料立意即可。蕴涵丰富的 材料,可从多角度立意,即发散思维多向立意。 一般说来,一则材料至少可从肯定与否定两个角度审视:“一事多人”的材 料,有几个“人”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事多因”的材料,有几个“因” 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 一个事件,针对其背景、写作目的的不同,就产生了几个不同的审视角度。 比如本则作文,根据材料看,作文供料的关键语句:人如其文,文如其人。有人 说是伟大的人格成就了伟大的文章,有人说是伟大的文章成就了伟大的人格。所 以考生就可以从人格和才品角度进行写作,注意写作的时候要紧扣材料的中心, 所写例证要充分体现现实的意义,只有这样作文才能显得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