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写作指导:品德与文化(附文题详解及范文展示).docx

上传人(卖家):春光无限好 文档编号:1669603 上传时间:2021-08-21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3.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作文写作指导:品德与文化(附文题详解及范文展示).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高考作文写作指导:品德与文化(附文题详解及范文展示).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高考作文写作指导:品德与文化(附文题详解及范文展示).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高考作文写作指导:品德与文化(附文题详解及范文展示).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高考作文写作指导:品德与文化(附文题详解及范文展示).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高考作文写作指导:品德与文化高考作文写作指导:品德与文化 阅读下面的几则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日前,某地一辆公交车上,一位四年级的小学生在短短 12 分钟内连续四次让座。他的暖 心行为被拍成视频,获得几百万人点赞。 近日,某地一位在大学门口做生意的老爷爷,为 7 元一份的小吃,做了个二维码。没想 到有些人欺负他年纪大了不会用手机,付款转账都是 1 元,还有 0.1 元甚至 0.01 元的!老 人对记者说:“我本来以为这里的人有文化、素质高,都靠得住。” 某著名演员在一次访谈节目中谈及他的母亲:“她常对我们说好事给人家传,坏事不 要给人家传遇到人有难处,能帮一把就帮一把她没有文化,却有美德。”

2、某地那所大学的一位教授知道了老爷爷的事后,感到过意不去,他专门去向老人道歉并 送上 100 元,说:“不管是不是我的学生,我都有责任,我们应该教育好这些孩子。”老人 没有收钱,但被感动得落了泪。 我们谈论一个人品德时,常常会联想到他(她)的文化水平受教育程度、学力程度。 一个人的品德水准与文化水平有何关联? 请以“品德与文化”为题,写一篇议论文。要求:观点明确,论据恰当充实,论证合理, 不少于 800 字。 写作解析写作解析 这是一道由多则材料构成的审题立意作文题。首先分析每一则材料,然后求同存异确定 立意角度。 (1)分析材料一:日前,某地一辆公交车上,一位四年级的小学生在短短 12 分钟内

3、连 续四次让座。他的暖心行为被拍成视频,获得几百万人点赞。 现象:文化水平不高,但品德高尚。 意义:自己被赞,社会和谐。 追因:人心本善。 举措:人心本善,须小心呵护,精心培养。传扬,点赞,便是呵护。 (2)分析材料二:近日,某地一位在大学门口做生意的老爷爷,为 7 元一份的小吃, 做了个二维码。没想到有些人欺负他年纪大了不会用手机,付款转账都是 1 元,还有 0.1 元 甚至 0.01 元的!老人对记者说:“我本来以为这里的人有文化、素质高,都靠得住。” 现象:有些人欺老昧财。有些人毕竟不是所有的人,不能一棒打死一群。 追因:贪图小利。 后果:于心有愧,良心受谴。任其发展可能大恶。 举措:劝

4、诫。不欺暗室,举头三尺有神明。 (3)分析材料三:某著名演员在一次访谈节目中谈及他的母亲:“她常对我们说好 事给人家传,坏事不要给人家传遇到人有难处,能帮一把就帮一把她没文化,却 有美德。” 现象:演员老母,劝儿为善。没文化,却有美德。 追因:美德传承。 意义:家风良,母慈子孝;与人为善,社会和谐。 举措:传承优秀文化的同时,要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4)分析材料四:某地那所大学的一位教授知道了老爷爷的事后,感到过意不去,他 专门去向老人道歉并送上 100 元,说:“不管是不是我的学生,我都有责任,我们应该教育 好这些孩子。”老人没有收钱,但被感动得落了泪。 现象:教授致歉。 意义:“被感

5、动得落了泪”,暖人心,使社会和谐。 追因:敢于承担责任。 举措:认真培养品德,勿使师长蒙羞。 (5)分析材料五:我们谈论一个人品德时,常常会联想到他(她)的文化水平受 教育程度、学力程度。 现象:认为文化水平和品德有关。 追因:素质是一个整体。 意义:告诫青少年,莫让品德掉队。 (6)最后看要求:我们谈论一个人品德时,常常会联想到他(她)的文化水平受 教育程度、学力程度。一个人的品德水准与文化水平有何关联?请以“品德与文化”为题, 写一篇议论文。要求:观点明确,论据恰当充实,论证合理,不少于 700 字。 议论文:不可写成记叙文或者其他文体,观点明确,论据恰当充实,论证合理。 决定题目必须使用

6、“品德与文化”为题目。 议题:“品德与文化水平”关系类。联系的观点看问题。不得孤立,不得只论一点 不及另一点。 字数:不可少于 800 字,900 字左右最好。 参考立意:参考立意: (1)有文化更应有品德; (2)品德与文化共济,社会才能和谐进步; (3)有文化无品德败坏社会风气,影响人类社会发展。 以上三个论点,在论述时都应先强调,两美兼具对个人的正面影响,再强调对社会的作 用,还应该强调对社会产生积极的作用的同时会反过来对个人产生积极的影响。 只想利已,人人利已,最终只有一个人对你好,那就是你自己。 利他主义,处处利他,最终对你好的人会有很多,乃至全社会都会为你好。 (4)品德与文化水平

7、无关(不好,直接和最后一则材料矛盾),不要用文化水平衡量 一个人的品德; (5)没有文化亦可以有品德。这个不好,容易产生负面作用。 可用素材:可用素材: (1)两千六百多年前,群星闪烁的爱琴海边曾有一位伟大的先哲说过: “美德即知识” 。 面对运用诡辩技巧四处巧言以满足一己私欲的智者学派,面对世风日下的昔日文明城邦雅典, 他不惜以死唤起人民心中的美德。与他几乎同时代人,遥远的东方,孔夫子用“为政以德” 四处游说相互征伐的春秋各国。 在品德与文化的关系上, 争论早已开始并从未停止。我认为, 品德与文化本不对立,应相互交融,相互促进。 品德是文化的一部分。孔子所言的君子六艺中便有“德”的影子,新中

8、国成立之初,毛 主席也曾多次阐述教育工作中“德育”的重要性,最高领导人参观法学院时也提出“德法双 修”的目标与期冀,这无不表达着品德与文化应相互交融。我们从小学时起便上着“品德与 社会”课。无疑,品德曾是教育工作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 汉朝时更是有“不以学识话高下”的察举制度。品德与文化,早已是一体。可是,生活 中我们仍会看到不和谐的画面。一位几近风烛的老人,为谋生而追赶时代,却不曾想过掌握 现代科技的“高素质人才”却欺负他不会用手机。利润本就不高的小吃,被学生们无情的钻 了空子。本就对于现代技术捉襟见肘的老人,一时间更加穷困难堪,这是为什么呢? (2)文化教育不该重于品德教育,二者当相互促进

9、。多少儿童从呀呀学语时起便被父 母送入学前班学习英语。又有多少儿童在本该学习为人处世的品德之时被套上奥数的枷锁。 相声大师侯宝林曾说过:“未曾学艺先学礼”,那么我们是否应该也未曾学习先学德呢?复 旦投毒,宿舍杀友并非个例,这些高分低德的例子无不在为这个品德与文化渐渐分离的社会 敲响警钟。 在一个北大清华毕业的贪官被法办时,在无数青少年在胡同中、角落里抽烟打架时,在 补习班老师与家长为了成绩相互指责破口大骂时,我们是不是应该反思,曾经的礼仪之邦, 如今的科技大国,究竟失去了什么。品德教育应与文化相互促进,而非只关注成绩,忽视道 德。如今的中国,科技发展蒸蒸日上,文化品德也如日中升。公交坠江已经使

10、素质成为教育 的首要问题。 明代哲人王阳明曾主张“致良知”,在这个追名逐利的时代,在这个所有人做着“一鸣 惊人” 的梦的时代, 我们应记起从小所爱的道德教育,应时刻心念自己小时候曾立下的誓言, 不忘中华传统文化中优秀的品德,让品德作为文化的目标,文化作为品德基础,相互促进,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让文化作为美德的动力,使美德再一次成为中国的身份证,重振“礼 仪之邦”,实现中华民族品德文化上的又一个复兴。 (3)人人都希望拥有美好的品德,它可以是穆罕默德用面包换取的那条人间的水仙花, 可以是冯友兰先生终其一生追求的“超越世俗,自同于大全”的天地境界,亦可以是没有受 到过良好教育的老一辈耳提面命的优

11、良老规矩。我们纵然不能断言品德与个人的文化程度毫 无关联,可只要心中有那把标尺,时时用它度量自己的人生轨迹,便是“自我主宰”的自律, 无关文化。 心中标尺的缺失,纵使接受过再好的教育,也不过是一纸空谈。当拿破仑大帝在战场上 攻城略地,叱咤风云,无往不胜地建造自己的帝国时,黑格尔在他那光线黑暗的小屋中平静 地提笔写下:“我看这位皇帝,这个骑在高头大马上呼风唤雨,目光集中于一点的人,心中 有种奇异的感觉。 ” 于是他征战的千军万马在黑格尔笔下溃不成军,他的目空一切体无完肤、 零落成泥。同样接受过优质教育的两个人,只因心中道德律的标尺是否清晰,前者遭受精神 与人格的溃败,后者凭借深邃的思想,成为一个

12、大写的哲学符号,闪耀于世。 (4)我们每个人都是时代与社会的产物,文化的洗礼渐染只在我们身上留下最初的几 笔,进而是时代的呢喃,环境的推操。在与周遭的摩擦中,我们若能做到康德笔下的,将头 顶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律看得同样神圣不可侵犯,也大可像舜那般发于畎亩之中,如胶鬲举 于鱼盐之间,在污泥中找寻天命,于呕哑嘲哳间听得自己的仙乐。须知品德并非通过文化习 得,文化只不过可以提供一个支点,或许能让找寻品德的路上省一点点力罢了。 它决不等同于品德。有大量精致的利己主义者,说着漂亮的话,干着粗鄙的事。能在规 则之内大肆套利,也敢在规则之外极度狂欢,各种硕士博士兼任披挂出征的键盘侠在舆论场 上恣意放箭,喷出

13、的口水在作秀同时亦在作案。高居于象牙塔的他们恐怕比谁都清楚中华美 德的故事,只是心中无标尺,行为粗鄙与人性毫无泾渭,空留一副茫然,盲目忙碌的“海归” 面具于溃坏皮囊。品德当然可以外化为心中文化的载体,高文凭与高素质也并非格格不入, 甚至能美美与共,相得益彰。惟愿把握心中的“道德经”,你光明,中国便不黑暗,在自我 主宰的品德里划心湖的涟漪,不枉此生。 范文展示 品德与文化 文胜质则史,质胜文则野,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品德与文化正犹如车之两轮,唯有相 互益进,彼此相辅才能“八音合奏,终和且平”,在真理与道德的双重意义上成就一个人乃 至一个社会。 文化应以道德为基础,才能“大效于世”。二十世纪的世界

14、是一个科技成果、文化成就 迅速飞升的时代,电磁学、光学、相对论、量子力学的成就使人们对自然世界的认识变得前 所未有的清晰、 深刻。 但那个世界给我们留下了什么呢?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 生物达尔文主义转为社会达尔文主义转为有计划的种族灭绝与屠杀。当满脑子都是科学优生 主义的高级知识分子对贫弱的犹太人挥起屠刀的时候,他是不会痛心的,因为他只有科学文 化而没有道德素养科学技术、文化知识与思想道德的巨大落差使一个本能对人类社会做 出贡献的人、国家变成了不知疲倦的杀戮机器,使他们失掉了仁爱,失掉了恻隐之心、羞恶 之情, 而在这样的情况, 即使他们文化水平再高, 对所谓真理的洞彻再明了, 又有

15、什么用呢? 道德虽好,但也应以文化为保障。追求真理意义上的是非是人的本能,试想我们如果用 罗马教廷的道德律令去污蔑伽利略,把天体运行论列入禁书目录,那只会造成人民愚昧 不堪和世界陷入漫漫长夜的死寂之中的悲剧。老子中说,“虚其心,弱其志,实其腹”, 让人民的心灵像婴儿一样纯洁,社会“鸡犬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天下无为而治。看 似是一个道德完美,没有丝毫罪恶、杀戮的理想世界,但这种理想的本质是反智的、是知识 与文化的荒漠,其背后是无尽的愚昧和黑暗。试想,这样的人,是“人”应该成为的吗?这 样的世界是我们想要的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只有让品德与文化和衷共济,相辅相成,人才能真正健全,社会才会真

16、正美好。这其实 也是自古以来,世界各地的智者、仁者一直追求的目标。怎样才能使品德与文化“和平共处” 呢?怎样使一个事物,甚至整个世界既真且善呢?说到底,这是一个把握两者间的平衡和度 的关系的问题,前人已给我们做了范例。闻一多先生被称为“西南联大的完人”,因为他一 方面是一个古典学者,研究离骚、古代神话等等,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另一方面,他是一个 诗人,是一个民主斗士,他用他的生命去反对独裁,争取民主,为后世人竭尽全力,去创造 一个更有温度、更光明的世界。在闻一多身上,深厚的文化素养与一颗至死不渝的赤子之心 结合在了一起,同时驾驭文化、道德两轮而最终成为联大的完人。由此及彼,想到古今中外 无数的智

17、者、仁者,那个至死还在渴望“更多光明”的歌德,那个以洞穴之喻警醒世人的苏 格拉底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保持对世界的惊讶、好奇,不断追求真理,人和社会的文化水平才会提高;保持对生命 的珍重、敬畏、热爱,保有赤子之心,道德才不会落后于文化之后而造成惨剧。世界若要更 美好, 人若要更像人, 就必要有有志之士来承担此两种重任, 吾辈重任在肩, 岂可不勉乎哉? 点评 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写作,层层深入条理清晰,较之结构,思维更饱 满丰厚,认识问题更加完整严谨。大多数学生只能分析到“道德是文化的基础”这个层面, 而此学生还提出了“道德应该以文化为保障”的思考;素材丰富恰当,达尔文主义、罗马教 廷、老子的例子在他这篇文章的语境中是比较合理的。最后提出了对解决之道的思考:保持 对世界的惊讶、好奇,不断追求真理,提升文化水平;保持对生命的珍重,抱有赤子之心, 道德才不会落后。这种思考明显高于其它文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语文 > 高考专区 > 高考作文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高考作文写作指导:品德与文化(附文题详解及范文展示).docx)为本站会员(春光无限好)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